什么不确定因素与指标定因素可以对宜居城市的某些指标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位置: &&
宜居城市指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时间:&&&&&&浏览次数: &&&&&&来源: 中国建筑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
  近日,由中科院地理所专家为主的研究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发布了一个关于中国宜居城市排行的报告,引起广泛注意。因为没有看到对这个报告的重要批评,感到其结果似乎能被人们接受。但笔者颇有不同看法。鉴于中国还处城市化进程的中段,类似这种城市排序报告对今后的城市化可能产生影响,笔者就觉得有必要把不同看法说出来。
  关键指标缺失
  因媒体未披露该团队所用的详尽评价指标及统计方法,本来不好评论这项工作。但笔者专门查阅了这个团队的核心专家张文忠先生的相关论文,便知道他们采用的指标以及指标构成似有明显缺陷。
  有两个指标很重要,但团队似乎没有采用。一是一个城市的居民住宅区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重;二是居民住宅区中独栋房屋区占全部住宅区的比重。我以为必须采用这两个指标,并且给予较大权重。例如,如果任何城市第一个指标达不到40%,第二个指标达不到60%,先就扣除30分(百分制)!
  该团队的指标体系里有一个指标涉及人口密度,但它这个指标很可能与笔者提出的这两个指标关联不大。实际上,中国城市建成区的平均人口密度都不算高,东部还要比西部低点,与欧洲国家差别也不大。所以,这个人口密度指标没有什么意义,不能区别出城市宜居程度。
  我强调前面说的两个指标的重要性,事出有因。按我们国家的城市规划标准,居民住宅区占城市建成区的比重是25&40%,但实践中鲜有超过的26%的。结果不难想象。在我们的城市,特别在城市的新城区,居民住宅区被挤压在一个角落,建成区的大部分面积是公共部门用地及各类所谓&法人&占地。于是,城市就必须大规模建高层住宅楼。这个景观刚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景观相反。在他们那里,市民的住宅区是低层房屋,且多是独栋房屋,而各公共部门及商界&法人&则往往在摩天大楼里,连东京、芝加哥、旧金山和巴黎这样的大型城市也是如此。
  高密度居住弊端大
  让城市居民挤高楼有很多坏处。
  一是高层楼房容易使居民受到心理伤害,降低人与人之间亲和力作用。这个已经被环境心理学所证实。
  二是高层楼房的财富增值与传承效应弱,不利于强化居民的富足感。居民很难通过自主行为对楼房本身做后续的结构与质量的提升。居民推开家门,就进入经济学所认定的相当拥挤的公共领域,而楼房所依凭的土地本身就是一种公共品,由私人财产本来应有的独立感、安全感大打折扣。
  三是高层楼房的拥挤效应堵塞了城市型熟人社会的一个可能性,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城市型熟人社会本来比传统乡村熟人社会拥有更多的现代元素,更容易为道德调节作用开辟稳定空间。而经验观察强有力地证明,拥挤楼房里的居民彼此之间极少来往,可谓&门轴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相反,在独栋房屋居住区,居民间更容易建立亲近关系,并形成熟人社会。
  由于这几方面的原因,中国目前的主导性的城市居住形态,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中科院团队制定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也可以做一些更全面化的调整。
  中国凡是收入高的城市房价高昂,且住房买到手以后很难再引起住房消费(买房算投资),更不容易引起旁侧关联性消费。经济成长的规律之一是住房出行支出的占比越来越高,而中国人的住房出行平均支出的占比大约是美国的二分之一,重要原因是中国人居住形态还不太合理。
  不要误解&紧凑型城市&
  我注意到该团队在制定宜居城市评价指标时参考了美国学者对旧金山居民的一项调查。美国人很喜欢旧金山这座城市,但旧金山居民的回答很可能无法反映形成宜居城市最关键的要素。道理很简单,旧金山居民一般不会面临类似中国人要住高层塔楼这样的选择,他们也不会面对一个居民住宅区占城市建成区25%以下的城市。这种关于一个城市功能结构的大尺度问题,居民不会有直接感受,而需要专家自己在研究时能够抽丝剥茧,发现真问题。
  对于城市宜居与否这个问题,虽然老百姓对城市大尺度上的功能结构不容易表达明确的看法,但在较长的时间里,他们最终会用脚投票,来表达他们的意愿。英国伦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设了不少所谓社会住宅,就是一座座呆板、沉闷、体量较大的多层楼房,但是有问题了!这些区域成了伦敦社会冲突的多发地!因为这种环境里是要慢慢积累闷气、戾气,莫名其妙地不能自控,在职场上惹麻烦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他变富裕的概率会很大么?所以,时间长了,不想把自己整坏的人就慢慢离开了这种社区,用自己的脚投票&&走人!幸亏伦敦市这种情形还不算多。
  有朋友说到老百姓住房问题,总拿欧洲发展&紧凑型城市&做范本,认为中国人应该集中挤在一起居住。其实我们对人家有误解。欧洲的那些所谓紧凑型城市,特别如使用这个概念较多的荷兰,老百姓居住比较宽敞,在他的大部分城市中独栋房屋占房屋总数的比例在80%左右,最差的鹿特丹与海牙,这个数值也达到了50%左右,而荷兰的人口密度几乎是我们的3倍!它所谓紧凑,不产生税收的公共部门占地比较节约。
  允许老百姓住得更好
  有朋友会说,我们连&不宜居&楼房也买不起,遑论购买真正的房屋,这不是拿我们开涮吗?
  如果认为中国国情不允许中国城市的居民区占地多一些、独栋房屋占地多一些,是个误区。中国3%土地面积进一步规划利用,未来会使中国的每一个大小居民点变得宜居。中国很多城市周边有浅山区,是不适合农业耕作的土地,植被维护的成本也比较高,如果有合理约束,允许适当建设住宅,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中科院团队的那些宜居城市指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任何国民都有关联,例如空气质量;还有一类与部分国民有关,例如住房的宽敞及小环境的质量。前一类指标出了问题,改起来相对容易,因为决策者会有切身体会;后一类改起来的不大容易,决策者可能没有感同身受。至于说到国民居住形态与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关系,更有可能不被当做需要急迫需要面对的问题。笔者希望专家选用指标的时候更全面一些,这有利于解决中国城乡建设的深层次难题,提出重大改革举措,最终实现城乡建设政策的调整,让中国城乡真正变得更宜居、更美丽。
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
我的图书馆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
2005年1月,国务院在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时,首次在中央人民政府文件中提到“宜居城市”这个新的城市科学概念。
中央人民政府网-宜居城市评价指标发布[1]2005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要求“要把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宜居城市”课题组,任组长,下设“宜居城市科学概念研究”、“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研究”三大主干课题。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出建科(2006)98号文件,决定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列为2006年度软科学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06-R1-26。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市网、北京中城国建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北京中城国建咨询有限公司全额出资开展研究并持有成果知识产权。《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俗称“宜居城市标准”。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通过建设部科技司评审验收,日前正式对外发布。该标准从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个方面对宜居城市进行了评分,根据不同得分将城市分为宜居城市、较宜居城市和宜居预警城市。
据建设部“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主持人顾文选介绍,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同时宜居城市应该提供各种高质量的服务并且使得这些服务能被广大市民方便地享受,因此环境优美度和生活便宜度占了较大权重。
“染指”以下任何一项,总分再高也将无缘宜居城市:社会矛盾突出,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尼系数大于0.6导致社会贫富两极严重分化;近3年曾被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为年度“十大污染城市”;区域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标准主要用于科学指引全国各城市‘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目前我们没有搞‘宜居城市排行榜’的打算,也不支持任何机构利用这个标准搞任何形式的排名。”建设部城市科学研究会研究员罗亚蒙表示。(人民日报记者 王炜)
日,建设部科技司组织专家对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单位承担的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质询,经过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1.提供的验收资料齐全,符合验收要求。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验收会会标[2]2.《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文本和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指导思想明确,资料占有比较充分,所提出的评价标准融合了广大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智慧,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对我国城市科学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和创新意义。
3.《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文本简繁得当,权重合理,可操作性较强,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指导全国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指导价值和实用价值。
4.在研究工作过程中运用专家与公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组织严密,学风民主,符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综上所述,项目研究成果《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文本和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完成了项目任务书确定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建议:根据验收专家委员会意见,对《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文本适当修改后公布试行,并结合城市宜居度测评实践不断完善。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2005年12月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正式向建设部申报立项。随后,通过课题组走访调研、学术会议、公开征求意见,于2006年10月通过专家初审,2007年4月通过建设部科技司组织评审验收。
新华网-宜居城市评价指标全文[3]
验收委员会认为,《宜居城市科学标准》融合了广大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智慧,简繁得当、权重合理,可操作性强,达到了较高水平,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指导全国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指导价值和实用价值。
一、社会文明度(权重0.10)10分/100分
社会文明是百姓宜居的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经济富裕度(权重0.10)10分/100分
经济富裕是宜居城市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是宜居城市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
三、环境优美度(权重0.30)30分/100分
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城市景观等四个方面。
四、资源承载度(权重0.1)10分/100分
城市资源量,决定一个城市的自然承载能力,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源丰富,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也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其中水土资源是宜居城市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五、生活便宜度(权重0.30)30分/100分
生活方便、适宜是宜居城市最重要、最核心的影响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宜居城市应该为生活各方面的内容提供各种高质量的服务并且使得这些服务能被广大的市民方便地享受。
六、公共安全度(权重0.1)10分/100分
享有公共安全,是市民宜居的重要条件。
宜居指数即累计得分≥80分的城市,如果有以下任何一项否定条件,不能确认为“宜居城市”:
1、社会矛盾突出,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2、基尼系数大于0.6导致社会贫富两级严重分化的
3、近三年曾被国家环保局公布为年度“十大污染城市”的
4、区域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
(1)区域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标准:人均淡水资源500立方米以下。
(2)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标准:城区河流水质普遍劣于4类,或2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不足260天/年,或沙漠流动沙丘逼近城市边缘5千米以内。
TA的最新馆藏您现在的位置: >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读后心得体会
来源: 作者: 时间: 12:35
城乡统筹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大家论述城乡统筹发展较多的是如何统筹农村发展,今天我从研究城市的角度和大家交流关于城市的问题。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从最简化、最基本的意义上可以这样认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中国若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首先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工业化和城市化又互为解释变量,在常态下工业化和城市化二者之间能够实现良性互动,由于中国已经选择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此相配套呼应,中国也必须和只能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新型城市化道路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命题。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要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笔者最近学习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站在一个市民的角度,想将相关内容和自己的心得体会与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一、关于“宜居城市”的科学内涵纵观我国城市发展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我们的祖先不同的城市理想,从而营建出不同的城市形态,进而又体现出不同的城市境界。城市的第一境界:以安全为本的城市。高墙深池、重城壁垒,是中国早期城市的基本形态,体现了我们祖先以安全为本的城市理想。至隋唐,中国城市安全防护体系发展到古代最高水平,在保持郭城、皇城、宫城三重城池基本格局的同时,城内实行坊里制度,分设100余坊,各有坊墙,夜间宵禁。城市的第二境界:以经济为本的城市。北宋开始,中国都城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变化:打破城内的坊墙,开店设铺,发展贸易,而不是像隋唐时期在东西两市固定交易。不以政治、军事为目的的纯粹的经济城市也在宋代开始出现,史称宋代“城市革命”。宋代“城市革命”的本质,是我们祖先城市理想的进步。他们把城市从防御工事变成了经济舞台,并且这种转变是以牺牲安全设施为代价的。当然,城市从以安全为本转变到以经济为本只是从宋代开始,而不是在宋代完成的。真正意义上以经济为本的城市时代,是在冷兵器时代结束、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才开始的。而欧洲,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完成了转变。城市的第三境界:以人为本的城市。XX年,以xx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由此成为我们新的城市理想。“以人为本”的城市理想的本质意义,在于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表达了我们要把城市从经济舞台变成生活乐园的期盼。“以人为本”的城市就是宜居城市。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理想,建设宜居城市,是中华民族文明历程中的又一次巨大进步。它带给我们的将是一次新的“城市革命”,我们的规划建设理念、管理方式、城市形态都将发生深刻而显著的变化,我们的城市也将在未来进入到更高境界。联合国的口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充满和平、和谐、希望、尊严、健康和幸福的家园”,是对宜居城市的社会标准的简明概括。综上分析,宜居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良好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民地。二、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为我们科学评价城市发展质量提供了依据所有的城市都有宜居性,没有宜居性不可能形成城市。评价一个城市的宜居性,需要建立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测算宜居指数。宜居城市就是那些宜居指数比较高的城市,通过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大指标体系来进行具体的评价:文章来源: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一)宜居城市需要较高的社会文明度1、政治文明。科学民主决策要求建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重大决策事先征求专家、公众、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制度,并贯彻执行;政务公开要求城市政府开通电子政务网站并每天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政务信息;民主监督要求按时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及建议、当地所有媒体都开设“群众来信”栏目、政府网站开设“市长信箱”并坚持一周内回复、已经开通“市长电话”并建立有督办制度、主要领导定期到信访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并建立有信访督办制度的;行政效率要求已经建立行政审批中心,并有整套可网上公开查询的限时审批、过错追究、目标责任制、追踪监察等管理制度。2、社会和谐。要求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大于0.3、小于0.4的;社会保障覆盖率高;社会救助站、孤儿院、福利院、养老院、法律援助中心等救助设施完善;刑事案件发案率低和破案率高;文化包容性强,城市居民能够充分尊重其他人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学历、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籍贯、不同行为方式、流动人口就业服务已经建立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就业训练、社会保险等服务,并能依法处理用人单位与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劳动争议,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3、社区文明。社区管理上建立有依法选举的居委会领导班子并能履行好人民调解、居民服务等职能,物业管理覆盖面要高、社区服务社区内文化、体育、卫生、家政服务设施或机构完备。4、提高公众参与度包括阳光规划、价格听证等2个方面。(二)经济富裕度评价指标体系贫困的城市绝对不是宜居城市。本月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XX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1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人均gdp标准值:大城市4万元、中小城市2.5万元的;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值:大城市2.5万元、中小城市2万元。;3、人均财政收入标准值:大城市0.4万元、中小城市0.2万元的;4、就业率;5、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例标准值:96%。(三)环境优美度评价指标体系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环境优美度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城市景观等四个方面:1、生态环境包括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工业污水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宜居城市生态环境考评的核心要素,是空气、水和绿化。清新的空气是健康生活的第一要素。良好的水质是宜居生活的基本保证。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品质,也可以愉悦百姓的身心,实乃宜居城市必备之要素。2、气候环境舒适宜人的气候是宜居的重要方面,全年15°c至25°c气温天数是最适宜的。3、宜居城市人文环境的评价,核心是保护建筑文化遗产、彰显城市特色,促进千城一面问题的解决。4、城市景观包括城市的建筑设计、建筑色彩、空间布局、建筑密度、园林艺术、环卫保洁、路面完好情况。 (四)资源承载度评价指标体系城市资源量,决定一个城市的自然承载能力,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源丰富,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也是宜居城市的重要物质条件,其中水土资源是宜居城市的决定性因素之一。[1][2][3]文章来源: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一个城市的资源承载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人均可用淡水资源总量标准值1000立方米,可用淡水资源量是一个刚性指标;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标准值:100%;3、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大城市80平方米;中小城市100平方米;4、食品供应安全性。(五)生活便宜度评价指标体系生活方便、适宜是宜居城市重要、核心的影响因素,生活便宜度的考量涉及以下6个方面:1、城市交通。包括居民对城市交通的满意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公共交通分担率、居民工作平均通勤(单向)时间、社会停车泊位率、市域内主城区与区县乡镇、旅游景区的城市公交通达度等6个评价指标。2、商业服务。包括居民对商业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人均商业设施面积1.2平方米、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配套率、1000米范围内拥有超市的居住区比例等4个评价指标。3、市政设施。包括居民对市政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城市燃气普及率、有线电视网覆盖率、因特网光缆到户率、自来水正常供应情况、电力(北方城市包含热力)正常供应情况、环保型公共厕所区域分布合理性等7个评价指标。4、教育文化体育设施。包括500米范围内拥有小学的居住区比例,1000米范围内拥有初中的居住区比例,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数量,1000米范围内拥有免费开放体育设施的居住区比例,市民对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的满意率等5个评价指标。5、绿色开敞空间。包括市民对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布局满意度、拥有人均2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居住区比例、距离免费开放式公园500米的居住区比例等3个评价指标。6、城市住房。包括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标准值:26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居民户比例低和普通商品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占本市住宅总量的比例达到70%。7、公共卫生。包括市民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满意度、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人均寿命达到75岁(六)公共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公共安全与百姓安居乐业密切相关。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天人、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国际国内恐怖活动升级,城市公共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价城市公共安全度:1、生命线工程完好率医院、供排水、供电、供气、交通、通信、消防、输油等与市民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工程设施,必许完好无损,确保城市在遭受地震、洪水、风暴等灾害袭击时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2、城市政府预防、应对自然灾难的设施、机制和预案3、城市政府预防、应对人为灾难的机制和预案4、城市政府近三年来对公共安全事件的成功处理率(七)综合评价否定条件如果有以下任何一项否定条件,不能认为是宜居城市:1、社会矛盾突出,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基尼系数大于0.6导致社会贫富两级严重分化的。3、近三年曾被国家环保局公布为年度“十大污染城市”的。4、区域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1)区域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标准:人均淡水资源500立方米以下。(2)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标准:城区河流水质劣于4类,或2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不足260天/年,或沙漠流动沙丘逼近城市边缘5千米以内。文章来源: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确定因素对宜居城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