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一次性十五年现退体能拿多少2016养老金一次性补交

2017年上海市退休养老金调整方案,上海市养老金发放标准及计算方法
2017年上海市退休养老金调整方案,上海市养老金发放标准及计算方法今日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关于2017年上海市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为上海市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6.5%左右。此次养老金调整,意味着自2005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12年调整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新华视点”记者采访社保业内专家、各地社保部门,解读社会关注的养老金调整三大焦点问题。【焦点一】上海市养老金涨幅为何是6.5%?记者梳理发现,自2005年到2015年,除2006年增幅为23.7%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年以10%左右的幅度递增。此次调整幅度为何是6.5%左右?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市养老金调整幅度的确定,需要考虑保障基本生活、分享发展成果、基金可负担三项原则。一些专家表示,通常而言养老金上调幅度不低于物价上涨、不高于在岗职工工资增长幅度,都属于合理区间。“过去连续11年由国家统一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并持续按10%的增幅调整,是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举措。”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介绍,2004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收入仅647元,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费待遇水平差距较大,社会反响比较强烈。因此,我国连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以尽快提高其养老金水平。“实际上,一些地方调整养老金待遇的年度增幅超过10%。”金维刚说,“到2015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月平均水平已达到2270元,比2004年增长超过2.5倍,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记者采访了解到,此次养老金上调6.5%左右,主要基于统筹考虑养老金现有水平和物价指数(CPI)变动。过去三年,我国CPI一直保持在3%以内,6.5%左右的调整幅度可以确保养老金购买力不降低。“调整养老金待遇分享发展成果,也需要参考经济增速、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等指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说,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GDP增幅为6.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在下降到10%以下,由于增长总有极限,导致养老金提高比例相应下调。此外,养老金调整也要考虑养老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不少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不断增大,有的省份如果没有财政补贴当期甚至入不敷出。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尚未实现全国统筹,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或将导致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制度难以持续。“经过连年调整后,当前基本养老金基数已经明显提高。因此提高比例尽管有所下调,但具体增长的数额相较于往年而言,并不一定减少。”褚福灵说。【焦点二】上海市哪些群体将明显受益?与往年养老金调整相比,今年最大变化在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按照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调整待遇,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首次同步调整养老待遇。业内专家认为,国务院去年初出台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加上目前各省养老保险“并轨”实施方案已出齐,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统筹调整养老金时机成熟,统筹调整有利于消除两者在待遇调整安排上的不平衡。金维刚说,6.5%左右的调整幅度是指全国总体平均水平而言的,并不意味着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都按6.5%来调整,更不是每个退休人员都按6.5%增发养老金。各统筹地区具体调整幅度,还需要由各地政府出台实施方案来具体确定。记者了解到,在实际调整中,将实行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三结合”的办法。从多省往年调整实施方案来看,定额调整是每人每月统一标准增加同等金额;挂钩调整主要根据缴费年限相应增加养老金;适当倾斜则主要是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倾斜。因此至少三类退休职工群体将在此次调整中明显受益:--缴费年限长的退休职工。多省2015出台的调整方案均明确,对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退休人员,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即增加相应额度养老金。比如广西等省区市对缴费年限满15年的,在15年的基础上每增加1年,每月分别增加养老金5元,湖北省相应增加3元。--艰苦边远地区退休职工。湖南省在去年养老金调整政策中,对桑植、新晃等14个艰苦边远地区县市退休并领取养老金的人员,每月增加10元;广西对在58个艰苦边远地区县市退休职工每月增加4元。业内人士介绍,长期以来艰苦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养老保险整体缴费水平不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相对偏低,同样的增幅金额相对较少。对这些退休职工在调整中予以倾斜,有助于养老保险发挥二次分配的调节作用,更公平合理。--高龄退休职工。各地对高龄退休职工增加发放额度。如广东省2015年对年满75周岁的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加发100元;湖北省对年满70岁不到80岁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0元,年满80岁的每人每月增加70元。【焦点三】上海市如何保证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养老金待遇调整何时能够落地?人社部门负责人介绍,各省人社、财政部门将根据要求出台实施细则草案,经省级政府批准后上报人社部、财政部审批后才能公布执行,“虽然各地公布时间难以统一,但调整后的养老金待遇都会从今年1月1日起计发。”此次养老金调整,预计将有85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17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受益,共将惠及1亿多退休人员。然而,随着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压力加大,此次养老金上调增加的支出如何保障?按2015年月平均养老金2200元、今年提高6.5%的标准计算,仅8500万企业退休人员一年调整养老金部分,就要增加1450多亿元支出。金维刚说,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金总体还是收大于支,去年当期结余3500多亿元,基金累积结存达到3.52万亿元。部分统筹地区出现当期基金收支存在缺口的问题,可以通过动用历年累积结余和财政补助来确保养老金发放。“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本来就是把财政补助作为基金筹资的法定来源之一,政府财政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承担托底责任。”金维刚说,即使少数困难地区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入与支出之间出现缺口,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动用基金累积结余,就能够确保各统筹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总体平衡。褚福灵等专家表示,保证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一方面需要加快推进养老金全国统筹,实现基金在更大范围内调剂;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保缴费“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增加基金收入,尽快实现养老金的投资运营,使其保值增值,保障养老基金长期充足。
4月26&日讯&2016年上海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调整结果预计在4月公布,至于这“例行上调”没能像往年那样在春节前到位,主要原因是国家在酝酿新政,使得上海的调整方案暂时延后。接下来,上海会跟着国家“一起走”,该涨的一点都不会少。…
各委、办、局、控股(集团)公司,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切实保障本市城镇企业退休(职)人员的基本生活,经研究,自日起调整本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市2015年底以前已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规定办理退休(职)手续,并按企业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生活费)的人员,按照以下办法增加基本养老金(生活费):(一)每人每月增加130元。…
2016年上海退休养老金调整最新消息&瑞贝卡具备潜力  日前,市政府新闻通气会的主题是社保费率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特意恳请媒体向社会传递一个重要信息:今年本市职工基本养老金仍将上调,至于这“例行上调”没能像往年那样在春节前到位,主要原因是国家在酝酿新政,使得上海的调整方案暂时延后。接下来,上海会跟着国家“一起走”,该涨的一点都不会少。  养老金上调…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老龄办主任朱勤皓在介绍将于5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下简称《条例》)时称,上海已构建了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核心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城乡居保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已达到660元人民币(约788.8港元),位居全国之首。  根据《条例》,在维权服务方面,对8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上门提供法律咨询或接受立案材料并提供免费遗嘱公证服务。…
养老金上调最新消息:上海2016养老金调整方案4月出台  每年年初,上海都会调整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并在春节前发放到位。不过今年,直到现在,养老金仍没有调整。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延缓调整,主要是因为国家要求对各地机关、事业和企业养老金的发放和调整,加强统筹。上海的具体调整方案,有望在4月出台并落实。  届时还将把从今年1月开始调整的养老金一并补足。…
&2016退休养老金补发规定最新消息:上海退休人员补发养老金怎么计算。针对养老金不再发“倒挂补贴”的问题,昨日,广州市人社局表示,将研究出台新办法,解决今年7月起新增退休人员养老金倒挂问题,新办法确定的倒挂标准将会从退休人员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之月起补发。…
 2016上海养老金上调至660元&上海养老金居全国第一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老龄办主任朱勤皓在介绍将于5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下简称《条例》)时称,上海已构建了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核心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城乡居保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已达到660元人民币(约788.8港元),位居全国之首。  根据《条例》,在维权服务方面,对8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上门提供法律咨询或接受立案材料并提供免费遗嘱公证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是次《条例》对于赡养人在经济供养、生活..…
虽说延迟退休方案要到明年才会出台,但网络上早已流传着一份“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对于每一年的退休年龄都说得有模有样。对此,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这一时间表并不属实。 三、按本通知规定增加基本养老金(生活费)所需费用由本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列支。  基本养老金调整出现“倒挂”…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修订后的《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2016年上海退休人员涨工资方案及养老金补发具体时间安排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关于2015年本市计发小城镇  社会保险养老金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沪人社养发〔2015〕21号  各委、办、局、控股(集团)公司,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现就2015年本市计发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2015年办理申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手续的人员,在按规定计发基本养老金后,再按照本市对企业退休人员计发基本养老金的补充规定增加基本养老金。其中,增加月基本养老金的比例提高3.5..…
 值得注意的是,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特意恳请媒体向社会传递一个重要信息:今年本市职工基本养老金仍将上调,至于这“例行上调”没能像往年那样在春节前到位,主要原因是国家在酝酿新政,使得上海的调整方案暂时延后。接下来,上海会跟着国家“一起走”,该涨的一点都不会少。  养老金上调  同样具有“定心丸”效应的还包括职工基本医保方面的消息。据透露,今年,本市职工医保的个人账户计入标准、门急诊自付段标准、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将保持不变,但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将从39万元升至42万元。这表明,职工医保的保障水平也在继..…
日前,市政府新闻通气会的主题是社保费率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特意恳请媒体向社会传递一个重要信息:今年本市职工基本养老金仍将上调,至于这“例行上调”没能像往年那样在春节前到位,主要原因是国家在酝酿新政,使得上海的调整方案暂时延后。接下来,上海会跟着国家“一起走”,该涨的一点都不会少。养老金上调同样具有“定心丸”效应的还包括职工基本医保方面的消息。据透露,今年,本市职工医保的个人账户计入标准、门急诊自付段标准、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将保持不变,但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将从39万元升至42万元..…
2015年上海加大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落实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扶持政策,帮助1.1万人创业。统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低保标准,惠及20多万城乡居民,实现新农合市级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继续提高10%以上。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养老床位达到12.6万张,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增加到189家。启动17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拆除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65.9万平方米。新建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19.7万套。退休人员养老金仍将增长上海市政协委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周海洋表示,目前我国实..…
2016年上海市企业退休养老金上调方案,上海市企业退休增资方案信息如下:2016上海企业退休养老金调整方案官方还没有出来,到时聘才网将会及时更新养老金调整方案最新消息,与各位看官一起分享。下面是2016上海企业退休养老金调整方案相关消息,一起来看看吧!&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市长杨雄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表示,2016年上海企业退休养老金继续提高10%。&…
2016上海企业退休养老金上调多少?有什么新规定?下面快车教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内容,供大家参考。…
从今年的1月一号起2016年上海退休职工涨工资方案做出了相应的变动。在截止到2015年我们国家已经连续调整退休养老金十一次,从而弥补公务员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差别。下面思而学教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上海2016年退休养老金调整最新消息,供大家参考。…
上海2016年退休养老金调整方案,上海退休养老金调整政策细则2016上海企业退休养老金调整方案官方还没有出来,到时聘才网将会及时更新养老金调整方案最新消息,与各位看官一起分享。下面是2016上海企业退休养老金调整方案相关消息,一起来看看吧!&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市长杨雄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表示,2016年上海企业退休养老金继续提高10%。&…
2016年上海退休人员涨工资最新消息:上海企业退休养老金上调多少?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市长杨雄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表示,2016年上海企业退休养老金继续提高10%。杨雄说,2015年上海加大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落实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扶持政策,帮助1.1万人创业。统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低保标准,惠及20多万城乡居民,实现新农合市级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继续提高10%以上。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养老床位达到12.6万张,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增加到189家。启动17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拆除中心城..…
  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养老金的调整,根据职工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逐年提高相关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使广大退休人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目前,根据国家关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安排,2016年全国养老金的调整办法将作统一部署。本市将根据国家统一要求,抓紧做好养老金的调整工作。  退休人员养老金仍将增长  上海市政协委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周海洋表示,目前我国实行的就业率的统计办法是将已经失业的人员进行登记,根据城市劳动力人口计算出失业率;创业者应该作为就业人口。  “现在青年就业..…
 杨雄说,2015年上海加大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落实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扶持政策,帮助1.1万人创业。统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低保标准,惠及20多万城乡居民,实现新农合市级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继续提高10%以上。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养老床位达到12.6万张,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增加到189家。启动17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拆除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65.9万平方米。新建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19.7万套。  退休人员养老金仍将增长  上海市政协委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周海..…
上海乡村医生养老金新政策,2016年上海乡村医生涨工资待遇最新消息上海目前9个区县的1,695个行政村共有1,642所卫生室和乡村医生3,520人,服务人口约200余万。平均每个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2.1人,性别比例基本均衡,平均年龄48.6岁,现有乡村医生中45岁及以上占67.5%,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4.4%,学历很低。  一、身份问题。乡村医生是农村基本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这些服务具有公益性,属于公共产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乡村医生仍然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力量。目前..…
各委、办、局、控股(集团)公司,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现就2015年本市计发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一、2015年办理申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手续的人员,在按规定计发基本养老金后,再按照本市对2014年企业退休人员计发基本养老金的补充规定增加基本养老金。其中,增加月基本养老金的比例提高3.5%,再增加的月基本养老金提高30元。二、按照本通知规定增加的基本养老金,所需费用由本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列支。三、本通知自发文之日起施行。日至12月31日期..…
10月27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备案工作已完成。据公开报道统计,目前至少已有上海等17地公布了养老金“并轨”实施意见和办法,从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养老金计发办法、基金管理和监督、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衔接等方面对中央方案进行细化,予以明确。上海个人缴费基数:按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确定梳理各地养老金“并轨”实施意见和办法可见,虽然各地都按照国务院决定,统一确定了单位与个人缴纳基本养老金的比例,但对..…
  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市长杨雄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表示,2016年上海企业退休养老金继续提高10%。  杨雄说,2015年上海加大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落实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扶持政策,帮助1.1万人创业。统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低保标准,惠及20多万城乡居民,实现新农合市级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继续提高10%以上。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养老床位达到12.6万张,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增加到189家。启动17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拆除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65.9万平方米。新建筹措各类保障性住..…
据了解,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修订后的《关于本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今后按照本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时,其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相加后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加发1%。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按照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确定。计算参保人员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时,应当包括其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工..…
上海教师工资改革最新消息:基础养老金缴费每满1年加发1%1月5日从市总工会获悉,市政府印发修订后的《关于本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自日起实施。按照计发办法计发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时,其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相加后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加发1%。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按照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确定。《意见》规定,计算..…
其他人在看中国个人收入阶层阶段划分
现阶段我国阶级阶层问题_中国个人收入阶层阶段划分篇一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阶级阶层问题
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
大家好,我们这一讲的主题是现阶段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阶级阶层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建党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六个新社会阶层”以来,阶级阶层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的关注。阶级阶层这些概念我们并不陌生,但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到底怎么样,我们怎么去分析、怎么去判断?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我想谈这样几个问题:
一、社会阶级、阶层的概念界定
第一个,社会阶级阶层的概念界定,到底什么是阶级,什么是阶层呢?阶级这个概念,我们比较熟悉,列宁曾经给阶级下过一个定义,他讲: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这就形成了两个阶级。那么,能够占有另外一个集团的劳动的这样一个集团,它凭什么去占有人家的劳动呢?因为它们在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这个地位主要是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不平等、不公平。所以,我们讲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准是经济标准,尤其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面的不平等。
从产生阶级社会以来,在各个阶级社会都会存在两个根本背离的阶级,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封建社会,地主和农民,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样两个阶级形成根本对立的这样一种阶级关系,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面的不平等。
阶层讲的是什么呢?阶层讲的是根据人们的不同的社会特征,进行多角度划分而形成的社会地位序列,是由那些社会身份、社会地位或职业特征相同的人所组成的社会集团。阶层,它也是讲各种各样的社会集团,这些社会集团怎么划分的呢?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人们不同的社会特征进行多角度划分。
划分阶层的具体标准主要有四个:一个,收入水平。根据收入水平或财富占有的多少,可以把社会成员划分为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我们也可以根据职业来划分,当然主要是根据职业的社会声望,因为每一种职业的社会评价、社会声望是不一样的,有一些职业大家都愿意做,有一些职业不太愿意做或很少有人愿意去做,所以根据职业声望
的高低,我们也可以把社会成员划分为高声望社会阶层、中等声望社会阶层、低声望社会阶层。第三,我们可以根据权力来划分,权力当然可以分为有和没有,有还也有大小,但这里讲的权力不是政治权力,而是讲一个社会人员在其所处的社会群体中的影响力。根据这种影响力的大小,我们也可以把社会成员划分为高权力或强权力社会阶层,中等权力社会阶层,低权力或没有权力的社会阶层。第四,教育程度。根据教育程度,我们可以把社会成员划分为高教育程度社会阶层、中等教育程度社会阶层、低教育层次社会阶层。划分阶层可以根据四个标准,四个标准划出来,我们如果按照这四个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张三根据第一个标准,可能处于高层次的社会阶层,而根据第B标准,他可能又处于低层次的社会阶层。但也可能出现另外一种情况,无论是按照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标准,张三都是处于地位比较高的社会阶层,也可能相反,都是处于地位比较低的社会阶层,这就出现了我们经常所讲的地位一致和地位相悖问题。
地位一致,不管是根据哪一种标准,某一个社会成员都是处于同一个层次的社会阶层。地位相悖,同一个社会成员根据一种标准可能处于高层次社会阶层,而根据另外一种标准可能又处于中层次社会阶层,而根据另外一个标准又处于低层次社会阶层。
地位一致的社会相对来讲是比较稳定的,但这样的社会也是很不公平的,没有活力、没有动力、没有进步。
地位相悖的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样的社会不太稳定,但比较有活力,相对来讲也比较公平。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每一个社会成员,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样一个过程中都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各得其所,每个人得到的应该是不完全一样的。政府公务员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声望,你说收入水平也要获得最高吗?恐怕不合理。我们的企业家,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获得了相对比较高的经济地位,那么在政治地位上面是不是非要和官员序列挂钩?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阶层有两种类型:一个是阶级内部的阶层,如资产阶级有大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也有大地主、小地主、中等地主。所以,我们讲阶级内部是有其阶层划分的。
第二个,基本阶级以外的社会阶层,这一点在阶级社会是非常明确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除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样两个基本阶级以外,它还有一些小业主,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经营者、农场主、自由置业者,它都不属于资产阶级,也不属于无产阶级。在封建社会除了地主和农民这两个基本阶级以外,它也有一些工商业者等。在我们现代社会,我们除了工人阶
级和农民阶级这两个基本阶级以外,我们也有各种各样新的社会阶层,如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这些社会阶层,到底是属于工人阶级,还是属于农民阶级呢?都不是,它是属于基本阶级以外的社会阶层。
二、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阶层结构
第二个问题,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讲新变化,肯定是针对某一种状况而言的。针对什么呢?所谓新变化,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这时候我们要谈到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了,但阶级差别是存在的,这是必须肯定的。
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把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这两个最主要的剥削阶级给消灭了,这是民主革命胜利的成果之一。在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被消灭以后,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们有四个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这样四个基本阶级。
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大星星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四个小星星代表四个基本阶级。 新中国成立以后没有多久,我们就进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们通过“三大改造”把城市小资产阶级给消灭了,通过赎买的办法把民族资产阶级也给消灭了,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只有两个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个阶层也是刚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被划入多城市小资产阶级这样一个范围的知识分子。通过“三大改造”城市小资产阶级给消灭了,但知识分子是存在的,它成为了一个阶层。很快,我们党又宣布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既然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那我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就非常简单了,是两个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而这两个阶级又是天然的同盟军,工农联盟。这样一种阶级结构,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本完成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尽管我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扩大化这样一些事情,阶级阶层结构的整体状况是没有变化的,所以变化主要是发生在改革开放以来,原来我们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两个基本阶级,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发生了什么样的一些变化呢?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及其变动
我们现在看看,工人阶级变动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这五个方面:
第一个,工人阶级队伍人数迅速增加,阵容迅速扩大。工人阶级队伍人数迅速增加,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现在有两亿六千万农民工加入到了工人阶级的队伍,现在我们的农民工在工人阶级队伍中所占的份额非常高了,超过了半数。
第二个变化,工人阶级的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以前的工人阶级主要是城市职工,现在农民工已经占到工人阶级中的一半以上。以前工人阶级都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职工,现在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的雇工以及个体户的雇工已经占了工人阶级队伍相当大的份额。以前工人阶级主要是就业于第二产业,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现在工人阶级就业的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外,第三产业的工人和第二产业的工人的比例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三个变化,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最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分子在工人阶级中所占的比重提高了,现在每一年新毕业的大学生就达到了五、六百万,甚至更多,进入到工人阶级队伍中,这是大大提升了工人阶级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第二个方面,年轻的工人都是中学毕业以上,初中、高中毕业生,这就不像以前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或成立之前、成立之后那个时候的工人阶级,文盲、半文盲占多数。
第四,工人的就业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择业自主性增强了。以前在计划经济年代,工人是一就业定终身,再就是国家统包统配的这样一种就业方式,现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而且就业流动性大大增强了。
最后一点变化,工人阶级中的部分人员已经分化出来,加入到了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这样一些新社会阶层中,他们不再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我们的很多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的前身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工人。这些变化都是积极的。
但今天的工人阶级确实也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什么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呢?第一个,工人的就业再就业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现在失业率按统计数据不是很高,百分之四多一点,但我们使用的是登记失业率,国际上使用的是调查失业率。我国每年能够解决上千万人的就业问题,但我国历年积累下来的需要解决就业而没有就业的城市劳动力就达到一千好几百万,我们每年新增的城市劳动力也会超过一千万,所以我们每年仍然会有相当数量的需要就业而解决不了就业问题的这样一些城市劳动力,这样的情况还会要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正因为这样,我们这些年实施了积极就业政策、就业优先战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动实行更高质量的就业,要增强就业稳定性,党的十八大为什么
提要推动实行更高质量的就业?说明我们现在的就业质量不高,就业质量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就业稳定性不强。一个劳动者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可能又失业了。这样一种就业稳定性不够的情况需要我们特别去关注。
第二个,要努力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收入差距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那从工人阶级这样一个群体来讲,当前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企业普通工人和管理者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了这些年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由于随着企业年薪制的实行,管理的收入水涨船高,每年都在上涨,但普通职工的收入增长过于缓慢。
第二个,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工人阶级就业于不同的行业,但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是相当大的。1978年的时候,收入最高的几个行业和收入最低的几个行业相比相差1.38倍,这个差距不是很大,其他国家行业与行业之间也存在差距,但进入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期,我国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相当大了,达到了四点几倍。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差距这样大,并且带来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第三个,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的问题相当突出,这当然主要源自于农民工体制。农民工和城市正式职工干的是同样的活,农民工要少得多,在当时不合理的。这些年,我们党、我们政府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而且也出台了相应的一些政策性的、导向性的规定。
第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职工群众构筑一道可靠的安全网。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主体,面向全体公民,依法实施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各项保障措施的统称。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不是以个人,也不是以企业为主体,它要面向全体国民,而不是面向某一部分国民,要依法实施,依法实施,我们现在出台了《社会保险法》,但社会保险法只是对社会保险领域的一个法律规范,那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我们只有一些相关的行政法规。
但这些年,职工或工人阶级所享有的社会保障越来越健全。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的人数大幅度增加,2002年我们只有一亿四千七百三十六点六万人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而到2011年,我们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了两亿八千三百九十二万人。
从三项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情况来看,职工医保2000年的时候只有两亿人,而2011年达到了2.52亿元,比2008年新增了5200万人,所以,职工的养老问题、医疗保障问题、医疗保险问题在不断地发展,但我们毕竟还有很多职工没有参加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_中国个人收入阶层阶段划分篇二
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回顾与反
来源: 爱思想网
内容提要:本文对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机制和阶层分化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和评析。中国农民尽管在职业、收入和消费等方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阶层差异,但总体来看,现阶段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还处于过渡阶段,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从长期来看,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将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在改变中国既有社会结构的同时,也给中国的公共政策制定和制度变革带来新的挑战。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农民;阶层分化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迅速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有关中国社会分层的研究也成为了理论争论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发生在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更为深远,但关于中国城市社会分层的研究成果却更为丰富(Bian,2002),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中西方学者在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研究视角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本土学者比较着重对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结构的研究,而西方学者则以市场转型理论为代表,着眼点主要在由“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逻辑是否呈现在农村社会变迁之中,社会分层机制是否发生了由权力向市场的转变等(例如Nee ,;Walder,1996;Zhou,2000),很少有研究将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结构和阶层分化机制进行综合。显然,割裂开两者之间的联系,不利于从整体上认识中国农民正在经历的社会变迁。本文在已有
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过程、机制、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过程与机制
社会分层过程分析也可以称之为社会分层机制分析,它主要是研究这样一些问题:人们是如何被分配到社会分层系统的某个位置上的,有哪些因素影响到这一过程,是社会结构性因素还是个体特征在起决定作用,是先赋性因素还是获致性因素在发挥决定性作用。显然,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过程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在起作用,阶层分化不是社会封闭机制限制社会流动的结果,而是因市场化的改革和制度变迁所带来的社会流动机会的增加,这种变革促成了中国农民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相对均等化向阶层分化转变。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自1978年开始,市场在中国的角色稳步上升。首先,农业部门发生了最为显著的向依赖市场协调的转变(Nee ,1989),开始实行以家庭承包为核心的农业经营制度。所有制结构的变革重建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农民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劳动产品,从而为农民的职业分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农民对自身劳动的支配权,农民在利益目标的引导下,能够自由地选择职业,使其职业分化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获得经营自主权之后的农民,由于政治、经济和人力资源等的差异,以及把握市场机会能力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群体,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由此拉开了序幕。
(二)早期的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诸如关于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关于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政策,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方针,以及有关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允许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等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刺激了农村工商业、建筑业和运输业的兴起(何建章,1986)。这一时期的城乡壁垒依然稳固,大量剩余劳动力只能以乡镇企业的形式在农村内部积聚起来,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为离开土地农民的新载体,到20世纪80年代末,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在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3%(陆学艺,1989)。农民的分化主要表现为由乡镇企业大发展所带来的“离土不离乡”的职业分化。
这一时期,城市化依然处于非常缓慢的阶段,农民分化的整体程度仍然较低。
(三)城乡户籍制度的松动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为标志,政府开始放松农民进入乡镇务工的限制,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城市化的推进和小城镇户籍制度的放开,加速了农民城镇化的步伐,促进了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的分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农民不仅开始有了职业的非农化,身份的非农化也逐渐成为现实。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市经济的发展促使新的工作岗位不断涌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为农民进城提供了机遇,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城市化背景下由迁移主导的农民“离土又离乡”的分化逐渐取代了“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分化。
(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使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产业链之中,这客观上为农民分化提供了契机。由于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国际上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纷纷转移到中国来,大大促进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本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新的就业机会的增加,从而加速了本地农民的职业和阶层分化。同时,这些地区产业的扩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不断地吸纳外来劳动力流入本地,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农民工”阶层不断扩大。在工业化的浪潮中,进入城市的部分农民工开始由传统农民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变,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使农民的分化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综上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重要前提,它促成了农民在农业部门内的最初分化,之后鼓励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中国农民的职业分化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城乡户籍制度的松动,使农民的身份转变成为了可能,对外经济开放加速了中国农民分化的历史进程。这些因素的背后其实蕴含了中国社会分层机制的变化。传统的身份制、单位制虽仍在影响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流动,但新兴的市场力量已经向传统的社会制度发起了挑战,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变革在推动新的社会结构形成的同时,也成为下一轮制度变革的动力。
从农村来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施了30年之后,已逐渐成为制约农民阶层分化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整体缺位的情况下,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实际上是由土地来承担的,对土地的依赖降低了农业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动力和放弃土地的信心,非农化受阻限制了农民的职业分化;其次,土地分配的平均化使农户兼业经营现象十分普遍,农民不
能有效地实现专业化分工,而专业化和社会分工却是社会阶层形成的重要原因;此外,农村土地产权的实质主体缺位和土地流转机制的不完善,也制约了中国土地市场化的进程,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从城市来看,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提高了城市对外来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刺激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欲望,城市对农民工的“经济接纳”也直接推动了农民的阶层分化。然而,滞后的户籍制度变革限制了城市这一功能的发挥。虽然对人口流动的限制在不断放宽,但长期存在的二元户籍制度壁垒并没有完全消除,农民在职业和身份转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高的成本,大量农业人口虽然已经在城市就业,通过职业非农化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角色转换,但从身份上看,他们依然是农民,无法获得当地户口和相应福利,很难在迁入地定居下来。近年来,要求废除户籍制度、把农民工纳入城市体系的呼声日渐高涨,部分省、市的户籍制度甚至已经完全放开,因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户籍壁垒的进一步消融,农民的阶层分化将继续向前推进。
二、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类型
社会分层研究主要有两大传统: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将社会不平等归因于社会结构因素;而韦伯认为,在研究社会不平等时,既要考虑经济因素,也要考虑政治和社会因素,他更多地将不平等视为个人特征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资源配置上的“量的差别”,因而要从收入、权力、声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分层和不平等问题。在二战后的数十年里,韦伯的多元分层模式在美国社会学界处于主导地位,研究者从收入、教育、种族和性别等多个维度发现社会各层面存在的不平等现象。这一研究思潮也影响到了后来关于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研究,研究者不特别去强调农民的阶级属性,而是中国中产十大标准发布 个人年收入至少20万_中国个人收入阶层阶段划分篇三
中国中产十大标准发布 个人年收入至少20万
来源:LED环球在线
欢迎发表评论 字号:
跻身中等收入国家……
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历史证明这个阶段是中等收入国家能否完成产业升级步入高收入国家的敏感阶段。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体能否从慢车道切至快车道的决定时期。 推荐阅读
[热点]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最早由世界银行在2006年提出,意指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适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制约,人均国民总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停滞徘徊期。经济学家汤敏将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总结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过度城市化、产业升级障碍、资本开放危险,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金融危机……
从人均GDP两千美元到一万美元似乎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有些国家走了20多年还没到。如果能像韩国的发展速度,2020年中国就可以进入人均 GDP10,000美元的“高收入”阵营;但如果像东南亚、拉美国家那样没有处理好发展战略、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也可能最终陷入“5000美金怪圈”。{中国个人收入阶层阶段划分}.
发达国家利用先发优势,通过引领技术进步和廉价利用全球资源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也能实现目标。
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所要面临的第一个巨大问题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这个贫富差距警戒线,达到了0.47(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有些学者更是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5。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导致内需不足,增长乏力。更会造成社会动荡、社会不公平等问题。”
中等收入与富裕阶层的差距越来越大,相对低收入阶层的优势却在不断消失。过去30年,中国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惊人的,它既归功于一系列政策上的变革,也归功于全球化和生产外包转移的大趋势,
而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人口红利是保证这一趋势下劳动力优势的必要条件,但如今,这种优势似乎已接近尾声。
据联合国测算,预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于2014年左右将进入实质性短缺状况,至2017年,劳工需求达到8.37亿人,供应8.19亿人,就业市场静短缺达到1760万人。另外,老年人口抚养比在2008年已经达到一个历史性的低点,未来将显著提升。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东就表示:“就业市场的逆转,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黄金时代已经开始退色,从过往新兴国家的经历看,刘易斯拐点之后,低端工资无一例外地会出现一次持续的飞涨。”也就是说,未来几年中国的低收入人群与中等收入阶层的差距将越来越小,现实的情况不仅表现在普通农民工收入已经接近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甚至还表现在部分技术工人的收入已经超越普通白领的收入。
中等收入离中产阶级有多远……
中等收入国家下的中等收入阶层并不等同于中产阶级,因为中产越来越倾向于对一类人群综合生活状态的评价,比如你住的房子的房价,是否住在体面的楼盘,你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是否有定期的度假等等,而这些软硬实力的评价标准无法统一也不好界定,所以用收入水平这一单一标准来考量,既简单又符合现阶段的国情。
关于中等收入阶层收入标准的界定,来自2005年国家统计局城调队的一份抽样调查。测算的起点依据是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GDP起点(3470美元)和上限(8000美元),要将这两个数据转换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指标,牵涉到三重换算: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间的换算,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换算,购买力评价标准换算。但对于购买力评价标准这个最重要的指标“在我国是保密的,不能公布”。
根据三重换算而来的收入参考标准,家庭年均收入下限6.5万元,上限是18万元左右,同时考虑到我国地区间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较大,最终被界定出来的标准是6万-50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在研究中产阶级特征的过程中,采用社科院2006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出当年的人均收入,并确定人均收入的2.5倍作为划分“高收入者”的收入标准,把平均收入线至平均收入线2.5倍之间的人群定义为“中等收入者”。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试着总结这一阶层的特点:
收入的来源的主体是工资薪金收入
拥有较高学历,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回报
有能力支付中等水平的个人及家庭消费,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为满足家庭成员丰富的文化精神需求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
国家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同样危机四伏。无法改变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异,又躲不开成本不断的加大的住房、生活、教育、养老开支,更因为收入水平的原因得不到“保障性福利”的支持,富难穷亦难。
摆脱你的中等收入身份……
2007年的《世界财富报告》告诉我们,全球百万富翁中有36%通过拥有企业或企业出售获得财富,22%源自工作的高收入,20%通过继承,11%通过投资,9%来自股票期权,2%通过其他渠道。
所以,我们中的大部分离开“中等收入”这条窄车道进入到“富有”快车道的途径明确而直接:像李彦宏那样办一家赚钱的企业、像任志强那样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像汪小菲一样有个会赚钱的妈妈、向巴菲特一样会选公司、找到一个像马云那样的好老板……或者自己想办法。尽管大多数人认为创业的失败率是99%,但确实是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机会。
这里有另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得现象:即使在市场低迷,回报甚微的情况下,富有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也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这一方面是由于富人的圈子利于他们了解相关信息,获得专业的技术和服务,此外,多渠道的财富来源和投资方式也是他们保持财富滚动的重要特点。尤其是那11%,它表明不只有巴菲特,还有很难多人有概率通过对资本市场的熟悉而致富。
年全球出现了快速的经济衰退,石油价格大幅上涨,通胀压力和货币紧缩政策拖累经济上行,但即使在这样低迷的时期,富翁人数依旧增加了6.1%,总资产增加8.5%。
最后,是属于0.2%的建议:既然人均GDP3000美元困扰着经济和制度,那么选择一个人均GDP10,000美元的经济体工作和生活就意味着跳出了循环,就如另一车道。当然,这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方式,但我们看中的是你能给自己提供多少种解决方案。
面对危机和困惑,我们也许没必要武装到牙齿,但首先需要武装头脑,然后寻找机会。
“忐忑”的夹心层
张爱玲在《钱》一文中讲:“有些东西我觉得是应当为我所有的,因为我较别人更会享受它,因为它给我无比的喜悦。眠思梦想地计划着一件衣裳,临到买的时候还得再三的考虑着,那考虑的过程,于痛苦中也有着喜悦。钱太多,就用不着考虑了;完全没有钱,也用不着考虑了。”这种拘拘束束的苦乐便是中等收入的写照。
很多人经过一番打拼终于跻身中产,摆脱为稻粱谋之后,将面对一个美丽新世界,里面全是这般纠结拘束的苦乐。
膨胀的不仅是通货
也许以前你也曾为物价痛心疾首,但晋身中等收入后,你可能还是会抱怨为什么拿不到物价补贴?但最让你揪心的,不是4袋苹果价格直逼苹果4代,而是银行存款正飞速贬值。
从前你根本无此烦恼,存款没多少,贬值无压力。现在存款多了,如何让自己的财富跑过CPI才让人焦虑。2010年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庭(94.2%)都不同程度地参与投资理财。即便跑赢了CPI,也拉不下来笔直上升的支出。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一书深度访谈对象G12以亲身经历作证:他学生时代喜欢在夜市上买衣服、鞋子,现在则非专卖店不去,并不只是质量问题。他坦言: “过去我们去的一些地方,现在都不去了。现在你去买东西,你就知道你应该去什么样的地方,谁也不会为了贪图便宜而去那些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地方”。言外之意,什么样社会地位的人就该在什么样的地方消费,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里说:“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人们总是把物(从广义的角度)用来当作能够突出你的符号,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
行为学决定了一个道理,因为膨胀的不只是通货,还有欲望。
当然,还有现实——陶冬在谈到所谓“刘易斯拐点”时认为:“从过往的新兴国家经历看,中国的劳动力供需状况将发生巨大的逆转,低端工资无一例外的会出现一次持续的飞涨,而基础工资上涨的常态化,会带来通货膨胀的结构性上扬,中烈度通胀可能持续存在。”
如今中国的通胀涵盖了两个方面:成本推进型通胀和输入型通胀。中国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学家左晓蕾女士表示,2010年CPI通胀抬头主要源于食品价格上涨。进入2011年,非食品价格上涨也显现出迅猛的态势,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居住类成本上升,以及前期货币高发导致的流动性过剩。为缓和通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政策,包括上调利率、增加农民种粮补贴、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为低收入人群给予现金补助以及提供公租房等——显然,这些措施的直接作用与中等收入无缘。
事实上,中等收入在面对通胀时扮演了最大的“内心恐慌者”?这是由于他们既无法像高收入群体那样通过灵活调整或增加资产配置标的的类型、结构、比例来对冲掉一些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不能像低收入群体那样受到政策的“偏倚”。
除了房子,一无所有
我们最喜欢列一张家庭的收支表,能清楚的看到你赚的钱都去了哪里。
什么是最大的支出?什么又是最大的压力?答案似乎只有一个——房子。据统计,80%以上的中等收入家庭(已婚)拥有自己的房产,首付、按揭、持有成本,都以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
“买了房子,工资的一半交了房贷,新买的车也不能开了。原本还算轻松的生活,完全变了模样。”北京某风投公司项目经理对此表示苦恼。
社科院刘博士对记者说:“对于中等收入群体,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必须买房;收入限制决定了他们必须贷款买房”。在中等收入范围内,收入多比不上一个好的买房点。让中等收入家庭忧心的不仅仅是买房背
上了沉重的负债,更可怕的是,在通胀的大背景下,他们很可能成为政府紧缩政策的牺牲品,步步紧逼的加息会让因房子而负债累累的中等收入家庭苦不堪言。
“谈不上富裕”的税赋
一位网友在微博中晒出自己2010年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2010年收入额:;已纳税额:20558.01;扣除税款和其他扣除项,实际收入:。从这份纳税申报表来看,作为一个年收入不到19万的中等收入者,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一项就占总收入的11%,个税和其他扣除项 (如国家规定的各项社保费用)相加,大概要占到他总收入的27%。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个人所得税都被认为应该是“劫富济贫”的有力手段,但就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体系来看,“劫富”的对象往往都集中在了谈不上富裕的中等收入阶层身上。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翟继刚认为,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60%都来自工资薪金所得,而我们所说的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来源也大多以工资薪金收入为主。
目前我国税法制定的免征额 2000元,9个极距的个税结构,尽管大多数低收入群体并没有排除在缴税范围之外,但收入越高缴税额度占收入的比例越高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扣除大约 18%的社保和2000元的免征额,月收入6000元以上就需要承受15%的税率(应纳税所得额=×18%)-),缴税额度占税前收入的5%左右。还有容易被忽视的社保费用,18%的扣除并不包括公积金,其他各项理论上都属于返还性质的费用,最终享受返还时情况却复杂的多,结果必然是低收入缴纳少返还多,但中等收入缴纳多返还少。
两会期间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的议案受到各方关注,免征额的提高更多的是为低收入者减负。中金公司的研究表明,基于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从2,000元提高到3,000元的假设,月收入7,000元以下人群总体税负降低,7,000元以上人群受影响不大。
未富先老:中等收入阶层的未来
日前有媒体发表“任志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文章,帮任总的养老金账户做了一个计算。得出的结论是以企业职工退休的任志强养老金一部分和社会平均工资挂钩 (2010年,北京市人均养老金合计每年2.5万元),另一部分和个人缴费挂钩,其退休金跟700万的天价年薪相比,少到完全可以忽略。
任志强退休后应该不只靠养老金账户过日子,但绝大多数的中等收入人群,养老金还是退休后最重要的收入。中等收入家庭收入越高,缴纳的保险就越多,但一大现实情况是:目前的养老制度规定必须缴纳满15年才能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无法确定到时是否能真正享受到全额养老金。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副教授李建新认为,即便这样,现在的养老情形还是乐观的,因为家与国都有相对充裕的“养老资源”可利用,真正的严峻形势是10年之后。
2020年以后,庞大的60年代出生人口开始步入退休之年,届时退休人口平均每年净增1000万以上并持续10余年(2022年至2033年);劳动力人口反而以平均每年600万(甚至更多)的速度持续递减。这种人口结构极其不平衡的叠加变化将会给我国不够强盛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相当不完善的养老金保障、 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全面冲击。有人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算出到2025年城市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6万亿元。
怎么算都不够的养老保险账户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养老金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碎片化。
从基本的大类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两大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又分为“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两种,所以,目前的养老保障模式共计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农民工四种。这些模式费用来源不同、保障程度不一,彼此独立,缺乏衔接。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目前覆盖人群最广的一类,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企业缴费一般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8%,最终领取的养老金又需要与当地社会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挂钩。
你的养老账户有多少钱?
骆女士今年50岁,企业员工,一直在广东省工作。以8000元为缴费基数,个人每月缴养老保险640元(8000*8%),如果按现在政策退休,以工龄20年计算,骆女士退休后可以领多少钱呢?答案是工资的25%。
去年年底广东省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3600元,那么骆女士的基础养老金部分=3600×20%,即720元。而个人账户养老金=640×12(月)×20(年工龄)除以150(注:女性固定为150个月),即1024元。因此,骆女士的退休工资只有1744元。只有25%的替代率(养老替代率=退休后月收入÷退休前的月收入,养老替代率越高,表明退休后可享有的生活品质越高)。据世行的标准70%还有很大距离。
如果一个30岁的人想要预测按现行的养老制度,20年后自己退休能拿多少养老金,那会发现这完全是徒劳的,因为很多数据(如“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根本无法确定。
有多少钱才够养老?
中等收入阶层养老到底要准备多少钱?取决于你怎样定义生活。例如,渣打银行对中国177位精英人群的调查表明,平均需要挣得370万美元(约2400万元人民币)方可富足退休。
国际上常用的计算方法是:
所需养老金=退休后每月基本消费×估计退休后生活年数×12
退休后每月基本消费=现在每月消费×(1+每年物价上涨率)的N次方
N=退休年龄-现在年龄
举例说,如果A的年龄是25岁,30年后退休,估计退休后再生活25年。假设现在每月基本消费3000元,每年物价上涨率5%,年利率3%。退休后的每月基本消费为:=12966元,退休后再生活25年所需养老金总额为:1=3889800元。(备注:4.322是根据30年来累计物价上涨率计算得出,即1.05的30次方。)
388.98万的养老金,你攒够了吗?
国外的中产“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晓燕、杨晴川、刘亚南、张皓雯见习记者帅蓉发自布鲁塞尔、孟买、北京 “我就算是中产阶级中的一员。”比利时姑娘劳拉在大学里的是中文专业,当她笑着和记者说这番话时,已经成为比利时一家中资机构的员工了。“我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她说。
劳拉介绍,她每月2500多欧元(1欧元约合9.25元人民币)的收入在比利时算是中等水平,其中三分之一用来缴税,剩下1700多欧元用来支付房租和自己的日常开销,生活还算比较轻松。
现在,似乎只有在欧洲才能如此轻易找到对生活现状满意的中产阶级,本报记者在几个国家进行调查发现,全球更多中产阶级的生活压力偏大,诚如台湾歌手郑智化在一首名为《中产阶级》的歌中描述的:“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
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_中国个人收入阶层阶段划分篇四
1. 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中国个人收入阶层阶段划分}.
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今天我们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
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中、西部的收入差别,也必须综合治理。
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农村包围城市的现实意义是: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沿着这条路前进,革命才不会迷失方向。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带有强烈的求实精神。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在仅对“左”和右的错误的斗争中产生的。
第四,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体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的深入了解和深切体验。
第五,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开辟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多元化的进程。我国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_中国个人收入阶层阶段划分篇五
我国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摘要: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一直处于不公平的状态,而且呈现出日趋扩大的态势。我国通过征收累进税率制个人所得税进行调节,但其结果并不乐观,并且收入分配的差距甚至反向扩大了。这是由于累进税率制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作用逐渐淡化,已经不能很好地起到调节作用。单一制个人所得税可以降低富人的税率,减小富人的避税动机,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更多地补给穷人,从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累进税;单一税
个人所得税是收入分配调节中的最终环节。在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日趋增大、贫富分化严重的环境下,利用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促进社会公平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是调节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性工具,是实现收入分配调节功能最重要的税种。
一、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及收入分配现状
个人所得税作为一种直接税,最能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在我国个人所得税通常采用累进税率,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少征税,从而达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的。然而,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薪阶层,这违背了个人所得税促进社会公平、调节贫富差距的初衷。个人所得税制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没有真正发挥通过征税来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差距的功能。收入最低、财富拥有量最少的工薪阶层却构成了个人所得税的最大税源,工资和薪金成为了个人所得税的主体。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有以下几点作用:(1)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社会公平;(2)扩大聚财渠道,增加财政收入;(3)增强纳税意识,树立义务观念。自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以来,其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既体现了社会公平,又增加了财政收入。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运用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没有明显的效果。现阶段我国以3 500 元作为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但3 500 元对于一般的民众来说,已经是很容易就能够达到的数字。而且,这个数字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人们生活的开支,在无法满足自身正常开支的情况下,还要向国家缴纳个人所得税,人们的心里会产生不满情绪。现阶段我国监督部门的监管不力,也造成了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调节功能的降低。工薪阶层的个人所得税一般是由单位代扣代缴,而那些高收入者却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少报漏报收入,从而避税。这种现象导致了“富人越富,穷人越难富”。
“补低”是个人所得税的一个重要调节作用。但“补低”的作用是间接实现的,即通过筹集到的收入,用做对城乡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如发放低保救济,实现收入上的“补低”;以及通过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就业培训等,提升国民素质,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实现能力上的“补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公共财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税收制度体系中的一个税种,个税的作用
方向与此是一致的。征收个税,最终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使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有同等机会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享用基本公共服务,不至于因为市场竞争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加剧。在这个意义上,征收个税是出于公共目的,而不是简单地“抓钱”。但要发挥个税“补低”的作用,是与个税收入的筹集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筹集的个税收入越少,其“补低”的作用也就越弱。如果要充分地发挥个税的这个作用,就应当充分地发挥个税在现有条件下的“收入功能”。没有收入功能,也就谈不上调节功能,更不会有“补低”的作用。当然,个税的“补低”作用是与其他公共收入一并作为公共支出的来源而实现的,现阶段4800亿元的个税大约只占整个公共支出的5%,难以独立地发挥“补低”的作用。可问题是,整个公共收入是通过一个个税种、一笔笔收入累积而成的,不能因为“税小”而不为。就像飞机上的一个零件,即使很小,却也至关重要。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有力调节
所得税较之其他税收而言,更具有确实性和收入弹性,最能体现公平税负。个人所得税在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目标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个人所得税来调节收入分配,可以通过提高扣除标准和通过调整累进程度来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或增加对高收入群体的调节力度。提高扣除标准,实施更多的税收优惠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控作用。所得多的人因其纳税能力强,要多纳税;所得少的人因其支付能力弱,要少纳税或不纳税,或者不仅不纳税还要获得补助,从而实现对收入分配不公现状的调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收入者补贴低收入者是必要的选择,政府对高收入者征收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用于帮助低收入者,以调节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
(二)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调节的不足之处
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逐渐淡化。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累进税率制,累进税率也许是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而产生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收入分配差距并没有因实行了累进税率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反而越来越大。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制从表面上看能够对富人征收较多的税,但较高的税率所产生的结果可能事与愿违。这种累进制税率仍然不能对高收入者起到较大的约束作用,这与个人所得税的税源监管不严有关,不少高收入者将其收入通过其他途径转移到低税率国家,这不仅造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损失,也难以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收入分配发挥调节作用。为了调节收入分配,对具有较高收入者征收较高的个人所得税,从短期来看,有利于低收入者,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征税制度,会降低高收入者的工作积极性,最终既不利于高收入群体,也不利于低收入群体。因此不能想当然地认为,高收入者无限地补贴低收入者就一定对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不公只能有短期的作用,并不能针对长期起作用。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收入分配调节的作用还很有限,甚至局部都产生了反面的效果。而且,为了让个人所得税尽可能做
到公平合理,使制度规定日逐复杂,导致纳税人除支付税收外,还要承担奉行费用,花费了额外的开支,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却是微乎其微的。
三、累进税制不可行,单一税制会更好
(一)累进税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
累进税制表面上看貌似很合理,但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误区。正当的收入分配差距并不可怕,如果社会不存在收入差距,那么社会将会停滞不前。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个人的能力、学识、努力程度、机遇等情况不尽相同,人们的收入情况也会千差万别。但收入差距即使再大,也不应该过分调节。现今社会,人们所反对的收入分配差距,都是针对那些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收入的人。解决这类问题,只有靠政府部门严加管制、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严厉打击灰色收入。仅通过表面收入调节分配差距,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阶段,在中国实行累进税制尤为不妥。我国累进税率的个人所得税,其纳税主体为工薪阶层,或者说是靠诚实劳动及通过合理手段赚取收入的人。而造成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并不是通过合法劳动获得的收入,而是那些社会腐败风气引起的官商勾结所得到的灰色收入。但这些灰色的、不合法的收入往往不能被征收个人所得税,所以,想要利用征收累进税率的个人所得税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根本不可能的。现在无法对不合理的收入课税,只是一味对合法收入征税,希望调节收入分配不公的情况,这不但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拿着正当收入者的钱去补不正当收入者造成的空缺,收入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当今社会处于一个“富的越富,穷的越穷”的状态。多一块钱少一块钱对富人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但会在穷人身上体现更大的价值。富人把这部分作为税款缴出,政府再把这笔税款补贴给穷人,这样对于富人来说并没有损失什么,而穷人的情况却会大大改善。虽说如此,但累进税制对富人来讲是不公平的,过高的税率是对通过努力、辛苦工作的高收入者的否定,是通过剥夺富人的财产来调节收入分配。大多数富人的财产也不是平白无故得来的,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换得他们的财富,而且富人大部分的财富并不是自己享受生活,而是用来进行再生产再投资,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穷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间接地提高穷人的收入,逐渐缩短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这时国家对富人施以累进税制,非但不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而且还会影响富人创造社会价值的动力。所以,累进税制的个人所得税根本不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二)实行单一税是更优的选择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一直发挥不出来,这是由于累进税制的不良影响,如果改成单一税制,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实行单一税,会使整体的法定税负降低,但税收收入反而会增加,这是因为单一税制减轻了高收入者的避税动机,减少了税收流失。单一税制取消了大部分的税收优惠,进而拓宽了税基,税收收入增加,政府可以将更多的税款补贴给穷人,从而实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单一税的免征额一般高于累进税的免征额,较高的免征额可以使大部分的劳动者不在纳税范围内,较高的起征点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当然,另外有一些人的税收负担会轻微加重,必然影响他们的劳动供给,但综合来看,整体的劳动供给会大大增加,从而促进收入分
配差距的缩小。对于富人来讲,对其征收单一税率的个人所得税,会使他们所承受的税率大大降低,因此会减少他们的避税动机。但不能说低税率就没有避税动机,所以要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加强税收的监管机制,建立社会信用、个人信用、个人财产登记,通过有效的监督手段管理税收政策的实施,从而利用单一制个人所得税更好地调节我国收入分配现状。
参考文献:
[1] 刘尚希.按家庭征个人所得税会更公平吗?——兼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J].涉外税务,
2012,(10).
[2] 杨斌.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不公能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吗?[J].涉外税务,2012,(6).
[3] 朱志钢.当今各国所得税改革面临的四大争论[J].涉外税务,2012,(4).
[4] 刘怡,缪思.构建促进居民收入合理分配的税收体系[J].涉外税务,2012,(2).
[5] 杨志勇.收入分配与中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J].涉外税务,2009,(10).{中国个人收入阶层阶段划分}.
[6] 叶青.从“富人减税”看个税改革[J].涉外税务,2005,(6).
[7] 塞利格曼.所得税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谈谈你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_中国个人收入阶层阶段划分篇六
谈谈你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拉大。城乡之间、东西之间、行业之间、人群之间,收入差距的实例,出现在统计数据里,呈现在日常生活中。
一、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此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
所谓按劳分配,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借要素所有权,按照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参与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中基本的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
更多相关内容:
与"中国个人收入阶层阶段划分"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一次性补交养老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