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利率衡量经济政策协调曲线平滑程度衡量指标

苹果/安卓/wp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 积分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金钱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求教: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经济学部分,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课后习题第4小题。
下列那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在《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典型题解》中答案选B,没有详细解释。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容易理解,利率上升对私人部门支出挤占较多,使支出减少较多,挤出效应也就大。但是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意味着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会有很大变化,换个角度说,就是货币需求变动很多,引起利率的变化并不大,为什么说此时挤出效应大呢?请教高手解答。谢谢!
载入中......
选择D,h越小,说明货币需求稍微有变动,就会引起利率大幅变动,因此当ZF支出增加引起了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对投资的挤占效应就越多。d越大,说明一定程度的利率水平变动对投资的影响就越大i=e-dr,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 |主题: 5137, 订阅: 20
在IS-LM曲线上琢磨吧
孤独患者 发表于
在IS-LM曲线上琢磨吧可是要怎么琢磨呢?
yangtzej 发表于
很明显是D我也觉得应该选D的。但是目前似乎没有发现有关《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典型题解》的勘误,所以不敢确定是D。对于题解里面选B,我不知到要从哪个角度来解释,所以才求教。
这题的答案是D,我在考研网上面看试卷答案,的确是D
选择D,h越小,说明货币需求稍微有变动,就会引起利率大幅变动,因此当ZF支出增加引起了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对投资的挤占效应就越多。d越大,说明一定程度的利率水平变动对投资的影响就越大i=e-dr,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1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欧盟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欧盟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3:13:4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9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欧盟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官方公共微信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国利率—汇率传导机制及利率和汇率政策协调研究协调,中国,研究,协调机制,汇率与利率,利率政策,政策协调,传导机制,利率和汇率,与汇率政策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利率—汇率传导机制及利率和汇率政策协调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欧盟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经济学阶梯教室
为您提供一个学习经济学的空中教室
欧盟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作者: 吴汉洪
国际经济合作
浏览: 177 views
195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员国法、德、意、荷、比、卢6国政府签署的《罗马条约》第2条指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所有成员国公民的生活水平。一般认为,《罗马条约》主张将微观经济政策作为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这时,宏观经济政策在...
195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员国法、德、意、荷、比、卢6国政府签署的《罗马条约》第2条指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所有成员国公民的生活水平。一般认为,《罗马条约》主张将微观经济政策作为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这时,宏观经济政策在达到主要目标方面并未发挥显著的作用。《罗马条约》的第104条将宏观经济目标规定为价格和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维持高水平的就业。条约第105和107条呼吁成员国在货币和汇率政策方面进行合作;但《罗马条约》并没有说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问题,因此,共同体在20世纪60年代在宏观经济政策领域并不是很活跃。
1970年,欧共体采用了所谓的“维纳计划(Werner Plan)”。该计划提出建立货币联盟这一目标,但一开始并不是很顺利。然而1979年由汇率波动引起的问题导致了欧洲货币体系(EMS)的产生。EMS最初只是寻求创建“货币区域”而不是货币联盟。EMS计划使欧盟不得不考虑更多的宏观经济问题。如果成员国通过本国货币的贬值来改变他们的竞争地位,那么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会受到限制,而且不同币种和浮动汇率的存在会妨碍单一欧洲金融服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EMS较为成功。到1990年底,除希腊外的所有成员国都加入了EMS。奥地利、瑞典和挪威等非成员国也使他们的货币进入欧洲货币单位(ECU)。因此在欧盟范围内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呼声很高。在这种形势下,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包括了建立货币联盟的详细计划。这一计划要求宏观经济政策在汇率、货币政策、利率和财政政策等领域进行协调,最终目标是形成共同的货币政策和单一货币。
货币政策的协调
建立货币政策协调系统的诱因主要是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例如,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个时候扩大其货币供应,而此时它的主要伙伴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这样就会产生利率上的差异,而且资金就会从低利率国家流向高利率伙伴国。这会导致伙伴国货币的升值。在此情况下,本币升值的国家会因此失去竞争力。为避免竞争力的丧失,即为了减少利率差异从而避免本币升值,伙伴国可能会扩张货币供应,然而,货币扩张对降低利率虽然是必要的,但它会产生通货膨胀的问题。货币政策协调被用以避免这类结果。如果要避免非稳定的利率差异,那么任何汇率体系都可能要求一定程度的货币政策协调。
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有两个目标:一个是汇率目标,一个是经济活动水平。一般说来利率是达到这些目标的主要工具。因此利率必须处于这样一种水平,即不同国家的利率要有所差异。如果不能维持这种差异,固定汇率制将面临压力,因为资金从低利率国家流向高利率国家。曾有过高通胀和经常性货币贬值记录的国家将不得不比那些在这两个领域具有良好记录的国家维持更高的利率水平。即使那些具有较好记录的国家也不得不与那些具有最好记录的国家保持一定的利率差。因此荷兰同德国保持了利率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必要的,因为在1987年荷兰盾相对于德国马克贬值。德国马克从来没有贬值,所以金融市场推测荷兰盾可能再次贬值。因而市场要求一定的保险费以补偿荷兰盾贬值的风险。如果不能维持利率差异就有可能形成对汇率的投机压力,这是因为市场担心曾经具有高通胀率和汇率贬值不良记录的国家会求助于产生通货膨胀的政策进而会使得这些国家的货币进一步贬值。
利率也影响消费和投资决策并由此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水平。由于大多数国家都具有经济活动目标,所以利率工具也用来实现经济目标。
假设两个国家的利率政策是相互依赖的,且它们都实行固定汇率制;那么这两个国家都能够从货币政策的协调中受益。如果进一步假定国家A或B采取行动但其他国家不对其利率变化做出反应,那么我们就可能构造目标函数以发现每个国家的最优利率。这两个国家的反应函数如图1所示。
对于A国,利率ra1能产生最优的经济活动水平,而且与B国的利率差能够满足汇率目标。如果在此基础上B国提高利率,这将会减少利率差并对目标汇率产生压力,A国会以提高利率来对此做出反应。但由于经济目标既定,A国不愿意像B国那样对利率水平进行调整。A国和B国根据伙伴国利率的变化而对它们的利率进行调整的程度决定了反应函数的斜率。如果这两个国家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则非协调的均衡出现在正点,此时两国的利率分别为rae和rbe。这是沿着反应函数进行调整的结果,即在ra1点B国的反应是rb1,这又使得A国又以ra2对此进行反应,如此进行下去直到E点达到为止。
然而,协调体系能够产生不同于正点所表示的结果,这一结果对双方都有利。假设两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皆偏好较低的利率。在此情况下,货币政策协调体系能导致一种更好的结果。这种可能性可用图2进行检验。
假使两国所偏好的利率是ra+rb+,即两国都偏好较低的利率。曲线R*R*上的各点表示两国的利率差为一常数。因而曲线R*R*描述了满足汇率目标的各点。在这种情况下,S与S1之间的任何点都表明了趋向于结果E的利率组合,但仍然满足汇率目标。离S点越近,则结果对A国越有利。因而两国为了分享从协调体系中获得的利益进行的讨价还价就变得非常重要。假使两国偏好比rea与reb更低的利率,协调体系仍然优于非协调体系。
然而,在仅有一个国家偏好较低利率的情况下,协调体系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很有利的。例如,如果A国想要较高的利率而B国想要较低的利率,协调的结果要求补偿遭受损失的国家。非对称冲击会引发这类问题,即经济活动目标偏离的条件仅会影响其中的一个国家(或者各个国家所遭受冲击的程度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利率的压力非常大以至于不得不放弃协调体系。当德国经济遭受非对称冲击时这种情况曾经出现过,并且最终动摇了EMS协调体系。
因此,货币政策协调发挥作用要求或是不存在非对称冲击,或是必须存在一种补偿机制以使受损者能够保留在协调体系中。如经济活动水平偏好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也可能给寻求货币政策协调的国家带来较多的问题。欧盟建立货币联盟所引发的协调问题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困难,因为马约要求各国在利率、汇率和通胀率方面严格一致。为了达到这种一致性,成员国必须制定货币政策协调计划。但在存在非对称冲击及经济活动水平偏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这又会带来较大的问题。
财政政策的协调
当财政扩张或收缩的效应溢出到它国时就需要考虑政策的协调问题。如一国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总需求的增加会刺激进口的增长,而这又会刺激向该国出口产品国家的总需求。这种溢出效应在相互有较高贸易水平的国家之间会相当大。由于政府在货币市场上借贷,因此财政政策也对利率产生影响影响。为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增加了对资金的需求,因而财政扩张对利率造成向上的压力。利率的上扬会溢出到伙伴国进而导致那些国家利率的上升。因此,一国进行财政扩张引起该国利率上升并导致伙伴国利率上升,会对伙伴国的汇率和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如果伙伴国寻求建立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协调体系或者是货币联盟,这些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就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从财政赤字只能通过货币扩张进行融资的意义上来说财政赤字是不能持续的,它会引发许多问题。在这些情况下,财政政策溢出效应会动摇货币协调体系或者说在货币联盟中它会使货币联盟的中央银行与成员国发生矛盾。鉴于这种原因,许多经济学家呼吁建立财政政策协调体系,目的就是为了铺平通向货币联盟的道路。
财政政策的协调也有助于为那些财政过度溢出的国家创造更有效的反周期政策,恰当地利用溢出效应能够从中获取协调利益。协调政策要求伙伴国的财政政策取向相同。原则上讲协调政策会减小针对繁荣或萧条的财政扩张或收缩的溢出效应。在协调计划中任何国家的财政扩张或收缩都应该考虑伙伴国的财政政策所导致的溢出效应。
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之前,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很少受成员关系的影响。成员国之间对总的政策方向进行信息共享,但不进行详细的信息交换。当然,也存在一些与间接税、公司税和资本税有关的欧盟规则。
随着统一的欧洲市场(SEM)计划的制定,对财政政策的相对忽视现象开始改变。SEM计划要求间接税一致并对公司税和资本税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是,各个成员国在税基、税率甚至在间接税领域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欧盟对直接税几乎没有影响。SEM计划对成员国公共支出的构成和规模也没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各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基本上不存在政策协调的压力,协调也仅限于各成员国把将要采取的财政政策信息进行交换。
然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改变了这种情况。为了建立货币联盟,欧盟对公共借款占GDP的比率进行了规定,而且也对预算赤字进行了限制。马约第104条要求欧盟委员会监督各成员国的预算情况和政府债务情况。委员会对存在过度赤字的成员国政府进行通告并要求它们提交一个报告以说明采取什么措施减少过度赤字。因此欧盟着手建立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协调体系。如果能够避免非持续性的预算赤字,则这种努力会极大地限制成员国的财政政策。
在1992年秋天欧盟委员会的爱丁堡会议上形成的“增长动议(The Growth Initiative)”同意进一步推动成员国财政政策的协调,“增长动议”起源于欧盟内部日益上升的失业率。爱丁堡会议建议实行强烈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以使欧洲经济从自1990年代早期开始的衰退中恢复。“增长动议”的要点是:
1.成员国有责任承担60亿欧洲货币单位的额外公共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2.从欧洲投资银行取得临时借款50亿欧洲货币单位;
3.欧洲投资基金以20亿欧洲货币单位的资本对贯穿欧洲的铁路网进行投资;
4.从供给方面采取措施援助中小企业、资助研究与开发项目及劳工训练计划;
5.使用13亿欧洲货币单位的共同基金刺激相对贫困的成员国的总需求。
原则上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财政组合。然而实际上它主要由现存的计划组成,而且欧洲投资基金这一新基金自一开始运行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总之,“增长动议”主要是为了引起对公共支出的注意。它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消费者和企业对政府治理衰退的信心。然而这一时期由于EMS对各国施加了许多限制,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政府仍然遵循紧缩的货币政策。在爱丁堡会议期间尽管市场对法国法郎存在很大的投机但ERM仍然运行。“增长动议”产生的轻微刺激被德国紧缩的货币政策抵消,这限制了许多成员国扩张经济的能力。有点讽刺意味的是,财政政策协调刚刚开始就被EMS的货币政策协调体系打断,因为二者对总需求施加了相反的力量。
尽管如此,爱丁堡的“增长动议”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达成了利用财政政策协调体系反经济周期的有关协议。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通过大规模的扩张结构基金和共同基金来增加欧盟的预算。虽然欧盟必须平衡其预算,但它仍试图对穷国和富国的收入进行再分配。如果这能使得收入净转移到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集团,则财政政策的最终效应会带来总需求的扩张。由于欧盟预算对总需求有重要影响,必要时欧盟可使用预算盈余或赤字的力量,可能的话直接征税。
欧盟已经开始向财政政策的协调迈进,而且货币联盟的建立会加快这一进程。马约把财政政策的协调作为建立货币联盟的重要一环。利用财政政策的协调作为反经济周期的措施从“增长动议”开始形成,SEM的发展会进一步限制成员国的税收政策。从长期来看,欧盟可能会利用结构和共同基金在共同体内对收入进行大规模的再分配。这会产生巨大的财政效应。
协调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欧盟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体系存在三个主要的问题:(1)达成和维持协议的成本;(2)关于恰当目标和工具的意见分歧;(3)协调体系的可信度。
协调体系的成本很高,它主要包括协商时间、信息的收集以及可接受的目标和工具的设置。随着体系内伙伴数目的增加,达成协议的成本也随之增加。为确保协议各方遵守体系的规则也需要成本。这些成本随着成员国数目的增加也会上升,而且当成员国对协调体系的目标和工具意见不一致时成本会急剧上升。
欧盟的主要争论领域是成员国内高失业率下恰当的通货膨胀目标水平。然而,如果在欧盟内部建立财政政策协调体系,则会存在许多有关目标和工具的其他争论。如果对于恰当的目标和工具存在不同的意见,那么协调计划的可信度就会大受怀疑。实际上,1990年代早期EMS内部关于是否应当采用紧缩政策的争论就曾使ERM面临可信性的问题。货币投机商利用这一点进行投机使成员国维持ERM内汇率平价的责任受到考验。所以货币政策协调体系的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协调体系应该是规则性的还是权变性的。规则性的体系要求制定规则约束体系内各方的政策。权变性的体系则允许政策可随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规则体系有这样一些优点,它对政策目标、工具以及传导方式看法一致。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当经济面对不可预料的冲击时政府几乎不能主动地去改变政策。当冲击是非对称性时这会特别严重。另一方面,当达成一致意见比较困难而且体系内的各方遭受非对称冲击时权变性体系就具有较大的优势。然而这种体系很可能会演变成松散的协议而且会退化成几乎没有协调的计划。一些国家,特别是德国倾向于货币政策协调体系的规则性,而其他的国家,如法国则倾向于一种更加灵活性的规则。这些问题很显然是欧盟宏观经济协调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从一定意义上说,欧盟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可以被视为一种博弈,每一成员国是博弈的一个参加者。每个成员国都有一个社会福利函数,包括产出的稳定性和价格的稳定性。如何将各成员国的各自利益与欧盟的整体利益协调一致,还需要更多的磨合和探讨。
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国,而欧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无论是出于对重要贸易伙伴的了解,还是对于欧盟这样一个世界上重要的政治经济集团,都需要加强对欧盟的研究,当然也包括对欧盟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研究。
版权所有: 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订阅更新: 您可以通过
电子邮箱:
小提示: 您的密码会通过填写的"电子邮箱"发送给您.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方案与当前制度安排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方案与当前制度安排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曲线平滑程度衡量指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