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养老金负债超过未确认的借贷宝无前期不看负债服务成本是什么意思

当前位置: >>>
企业年金会计处理若干问题的理论探讨与适用分析
企业 年金(注:企业年金,在我国原称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2000年国务院制定并印发的《完善城镇 社会 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国发[2000]42号)中改称为企业年金。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不同部门印发的文件使用名称并不完全一致,如在2003财政部印发的《关于企业为职工购买
阅读技巧:Ctrl+D 收藏本篇文章
企业 年金(注:企业年金,在我国原称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2000年国务院制定并印发的《完善城镇 社会 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国发[2000]42号)中改称为企业年金。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不同部门印发的文件使用名称并不完全一致,如在2003财政部印发的《关于企业为职工购买保险有关财务处理 问题 的通知》中仍使用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名称。),在国外又称为职业年金,私人养老金计划、公司年金计划等,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 经济 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制度(邓大松、刘昌平,2004)。企业年金既不同于基本养老保险,也不同于商业保险,是 现代 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支柱,是对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为了弥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高履盖、低保障的不足,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政府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情况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企业年金的 发展 为 会计 界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即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和相关的会计规范建设问题。迄今为止,我国未出台有关企业年金会计处理的相关准则,也较少能看到有关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的 研究
文献 发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英等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制定了比较成熟的关于企业年金的会计准则,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87号――雇主对养老金的会计处理》,这些成果无疑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众多国家制定相关的准则提供了可供 参考 的蓝本。但是,国际会计准则及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是否适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其中哪些方面适用于我国的情况,哪些方面又必须作进一步的改进以及如何进行改进,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 理论 探讨。本文拟就企业年金尤其是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问题展开研究,重点 分析 国际会计准则及其他国家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对我国的适用性,在分析过程中,也同时提出笔者对制定我国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年金会计规范的建议与想法,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为建立与完善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准则,参照国际会计惯例改进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与质量有所裨益。 毕业论文
  一、企业年金的类型  一般来说,企业年金基金可分为设为设定缴存基金和设定受益基金,不同的基金类型所遵循的会计处理 方法 不同。  (一)设定缴存基金  设定缴存基金为每个计划参与者提供一个个人账户,并按照既定的公式决定参与者的缴存金额,并不规定其将收到的福利的金额;将来在其有资格领取养老金时,个人所收到的养老金福利仅仅取决于其个人账户的缴存金额、这些缴存金额的投资收益以及可被分摊到该参与者账户的其他参与者罚没的福利。这样基金的主办者(企业)承担了按预先的协议向职工个人账户缴费的责任。当职工离开企业时,其个人账户的资金可以随之转移,进入其他企业的企业年金账户,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工更换工作的成本,促进了的流动。设定缴存基金的会计处理较为简单。因为企业仅承担按期向账户缴费的义务,不承担职工退休后向职工支付养老金的义务,也不承担与企业年金基金有关的风险,这些风险将由企业年金基金的托管机构或基金参与者自行承担。因此,企业向基金管理者缴存的资产不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企业当期应予确认的养老金成本是企业当期应支付的企业年金缴存金,确认的养老金负债是按照基金规定,当期及以前各期累计的应缴未缴企业年金缴存金。 毕业论文
  (二)设定受益基金  设定受益计划是基金主办者(企业)按既定的金额提供养老金福利的企业年金;福利的金额通常是一个或多个因素的函数,如参加者的年龄、服务年数或工资水平;该福利既可以是一笔年金,也可以一次性支付。在这一基金下,按期足额支付养老金的责任由基金主办者承担,如果到期不能按照原先的约定支付养老金,则违约责任亦应由基金主办者承担,换言之,基金主办者承担了不能足额支付的风险、投资失败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一系列风险;而该基金的参与者如果提前离开企业,则他过去服务所赚得的养老金福利很有可能部分、甚至全部丧失。由于设定受益基金需要涉及大量的精算假设和会计估计,如职工未来养老金水平、领取养老金的年数、剩余服务年限、未来工资水平、能够领取养老金的职工人数的折现率等,故其会计处理比较复杂。企业当期应确认的养老金成本除当期服务成本外,还涉及过去服务成本、精算利得和损失和利息费用等项目。企业对职工的养老金义务符合负债的定义,因此,理应确认为企业的一项养老金负债。养老金负债是企业采用一定的精算方法、估计合适的折现率所 计算 出的未来需要支付的养老金总额的折现值。  二、企业年金会计处理:一个简单的阐述和比较  财政部于2003年印发的《关于企业为职工购买保险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有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注: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辽宁等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地区的企业,提取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作为劳动保险费列入成本(费用);非试点地区的企业,从应付福利费中列支,但不得因此导致应付福利费发生赤字。”虽然《通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但它仅区分试点和非试点地区,而没有区分两种不同基金的不同会计处理。以下笔者以《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2000修订)》(以下简称,IAS.19)为例,来说明设定缴存基金和设定受益基金在确认原则、计量基础和会计处理等方面的主要差异,详见下表。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表1项目设定缴存基金设定受益基金确认原则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非折现基础、不需精算假设折现基础;运用精算假设计量属性未涉及公允价值企业在向计划支付约定的金额时,会计核算复杂:(1)运用精算技术对雇借计费用、成本科目,贷记现金员当期和以前期间服务所应得的福利金会计处理或银行存款科目;将应付未付款额进行可靠的估计;(2)运用预期累计项作为一项负债(其他应付款),福利单位法对福利进行折现,以确定设而将提前支付的款项作为一项资定受益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3产(预付费用))确定任何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4)确定精算利得和损失的总额和应确认的精算利得和损失的金额;(5)当引入或变更一项计划时,确定由此导致的过去服务成本;(6)当缩减或结算一项计划时,确定由此导致的利得或损失。列报未涉及关于抵消事项;不特别要求企业划分离职福利所引起的资产和负债的流动和非流动部分;在收益表中不单独列示离职后福利项目的财务构成。披露应披露确认的费用金额规定详细,要求披露基金类型、当期养老金净成本组成项目、精算假设、确认精算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政策等。  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英国的财务会计报告准则对设定缴存基金的规定基本相同,而就设定受益基金而言,其会计确认和计量所遵循的原则相同,但在一些具体环节的处理方面略有差异。有鉴于此,本文以设定受益基金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为重点,进行分析和论述。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因设定受益基金涉及名词概念很多,为了便于理解和讨论,我们将本文所使用的关键概念和主要名词加以分析和论述:(1)计划资产。已经分割并加以限制,以提供养老金福利的资产,通常为股票、债券和其他资产。计划资产的金额等于企业、职工或两者共同缴存的金额和用缴存金额投资所赚得的金额的合计额,减去已支付的养老金。计划资产一般不能由企业随意抽回。(2)期间养老金净成本。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确认为某一期间企业年金成本的金额,其中包括当期服务成本、利息费用、基金资产的预计收益、精算利和损失、过去服务成本的摊销、以及首次 应用 准则日已存在的未确认净债务或资产的摊销。之所以使用“期间养老金净成本”而不是“净养老金费用”,是因为在某期确认的部分成本可以与其他成本一起被资本化为资产的一部分。(3)当期服务成本。指由于职工当期提供服务而导致的养老金负债的增加额,这一成本不受基金缴存情况的影响。(4)精算利得和损失。由于实际情况与精算假设不同以及由于假设变更所造成的预测的福利债务或基金资产金额的变动。根据定义可知,精算利得和损失主要包括:①经验调整,即以前精算假设与实际情况之间差异的 影响 ;②由于精算假设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影响。IAS.19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87号――雇主对养老金的会计处理》(以下简称,SFAS.87)对精算利得和损失的会计处理采用了相似的方法,即将一部分精算利得和损失(包括:a.基金资产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差异;b.以前期间未确认精算利得和损失的摊销额)确认为期间养老金净成本,而其余部分不予确认。(5)过去服务成本。在当期引入企业年金或养老金福利发生变化时,职工前期提供服务所产生的养老金福利现值的变化额。过去服务成本可以是正的(引入或提高福利)或负的(降低现有福利)。(6)累计福利义务。根据养老金受益公式,并按照职工的服务期限和报酬计算的、可归因于某一特定日期前的雇员养老金福利精算现值。累计福利义务和预计福利义务的区别在于,它不包含对未来报酬水平的假设,换言之,前者以 目前 的实际工资为基础,后者以未来工资水平为基础计量养老金义务。对于有着平直福利(为每一服务年度提供固定金额的养老金)或非工资相关的养老金,累计福利义务与预计福利义务的金额是相同的。这两个概念是SFAS.87所使用的概念。IAS.19使用的概念是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指企业在不扣除任何基金资产的情况下,为履行当期和以前期间职工服务产生的义务所需要的预期未来支付的现值。(7)最小负债。累计养老金负债超过基金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也称积累不足养老金负债。最小负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未摊销过去服务成本、未摊销过渡成本和未摊销精算利得和损失。(8)附加最小负债。当企业的养老金累计福利义务大于基金资产时,在已确认养老金负债的基础上追加确认的负债。其计算公式如下:当期确认的附加最小负债A=期末养老金累计福利义务-期末基金资产公允价值-期末“应付养老金费用”的余额+期末“预计养老金费用”的余额 -期初附加最小负债”。若A>O,则当期需确认附加最小负债;若A<O,则当期不需确认附加最小负债。附加最小负债的金额年年高低不平,不计息,不摊销,也不偿还,它的出现只是为了获得满意的会计结果,即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养老金负债的最低限。以上是根据美国SFAS.87的要求所确认的附加最小养老金负债,而英国FRS.17及IAS.19均未做出相关规定。 论文网
  通过对上述关键概念的解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在设定受益养老金基金下,第三部分详细说明,损益表中的养老金成本和资产负债表中的养老金负债所包含的 内容 。以下式明确表述。  养老金成本=当期服务成本+利息费用-基金资产的预计收益+前期服务成本摊销+精算利得和损失-基金缩减或结算的利得(+损失)  养老金负债=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未确认精算利得(-损失)-未确认过去服务成本-基金资产公允价值  三、企业年金的会计确认问题  如果企业为职工建立了企业年金,企业必然存在一项负债,但这项负债是针对谁的,是否应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确认,这些问题是企业年金会计建立以来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也是我国规范会计处理、研究相关准则建设首先应当澄清的问题。  (一)基金会计确认的特征  如表1所示,设定缴存基金和设定受益基金遵循的会计确认原则虽然相同,但是二者的差异,直接导致它们会计确认的实质内容不同。在设定缴存基金下,企业仅承担按期向基金缴费的义务,不承担职工退休后向职工支付养老金的义务,也不承担与企业年金基金有关的风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向基金管理者缴存的资产不再确认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而应予确认的企业负债也只是按照基金规定,当期及以前各期应缴未缴的企业年金缴存金。而在设定受益基金下,企业不仅承担了按照企业年金向退休职工支付养老金的义务,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风险。企业按期向基金管理者缴存一定的资产,只是保证其能够在职工退休后向职工提供设定养老金的一种手段。因此,企业向基金管理者缴存的资产仍应视为企业的资产,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但该项资产与企业其他资产的重大差别在于它是限定用途的,并且不能用于清偿企业除养老金义务外的其他义务;企业的养老金负债是企业到期应支付的养老金福利的现值。 毕业论文网
  (二)企业年金会计确认的障碍  有人认为,设定受益基金的养老金义务虽然符合确认的其他标准(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公告指出,确认一个项目和有关的信息,应符合四个基本标准即:定义――项目要符合财务报表中某一要素的定义:可计量性――具有一个相关的计量属性足以充分可靠的计量;相关性――有关信息在用户决策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靠性――信息反映是真实的、可核实的、无偏向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也指出,确认的两项标准:(a)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将会流入或流出企业;(b)对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加以计量。从上两项我们能够发现,二者的规定是基本一致的,这是判断养老金资产或负债能否作为资产负债表项目确认的根本依据。),但它不能够可靠计量。因为在设定受益基金下,企业养老金负债是企业采用一定的精算方法、估计合适的折现率所计算出的未来需要支付的养老金总额的折现值。由此而计算的养老金负债需要涉及大量的精算假设和会计估计,如职工未来养老金水平、领取养老金的年数、剩余服务年限、未来工资水平、能够领取养老金的职工人数和折现率等。既然养老金负债存在这么多不确定性,就不应将其在资产负表中确认;即使为了保证信息的充分披露,也可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进行披露,而无需计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而笔者认为,会计本身就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和进行合理估计,如资产减值、待摊费用、会计分期等,因此,不能以此为由拒绝养老金负债的确认;另外,实证研究(PaquitaY.Davis-Friday,I.BukyFolami,ChaoshinLin,H.FredMittelstaedt,1999)表明,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具有不同的信息含量,表外披露往往造成投资者低估该项目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如果从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出发,我们不仅要考虑精确性,而且还要考虑相关性。因此,当将来有权取得养老金的职工已为企业提供了服务,企业就应当承担养老金成本,并在服务提供的当期予以确认,而不论它是否真正导致一项法定负债。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更多相关论文
------分隔线----------------------------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网http://www.lw54.c...
在合资企业组织公正感与管理承诺 因为全球化、技术革新和反常规现象,通过毕业论文网htt...
以积极创新和党员教育为载体 增强合资企业党建工作实效 中外合资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所...
合资企业中中外双方的文化差异 外合资企业不仅是中毕业论文网国利用...
谈外向型合资企业税务风险的类型、表现与管理策略 税务风险的定义及其类型 国家税务总...
浅谈合资企业的生产外包问题 一、合资企业生产外包的相关概毕业论文网http://www.lw54.c...净成本;成本净额;费用净额,net cost,音标,读音,翻译,英文例句,英语词典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 ->
-> 净成本;成本净额;费用净额
1)&&net cost
净成本;成本净额;费用净额
2)&&on balance volume (OBV)
净额成交量;净额成交量
3)&&net cost
The adjustment cost minus the delay cost is the net cost of the type-conversion, and the adjustment cost plus the delay cost is the total cost of the type-conversion.
调整成本减去延误成本为转型的净成本;调整成本加上延误成本为转型的总成本。
4)&&net-price cost
5)&&net appropriations
6)&&net capital
资本净值;资本净额
补充资料:退休金成本净额(netperiodicpensioncost)(美)
  企业根据退休金办法,每期所确认的退休金成本。  根据成本与收入配比原则,企业应将退休金给付在职工各服务期间分摊,以计算退休金成本,而不是在职工退休,企业支付退休时才确认退休金成本。  实务中,企业分摊退休金给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给付法(benefitapproach)和成本法(costapproach)。给付法下。先确定企业因职工在某一期间的服务而于将来应支付的退休金给付额,然后计算职工在职工期间企业每期固定提拨的数额,使各期提拨数加上退休基金资产的预计报酬,正好能支付职工退休金给付,各期提拨的数额可以是固定金额,也可以是工资的一定比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张采用给付法,弃用成本法。退休金成本净额在企业损益表中列示。  退休金成本净额由六个项目构成:  (1)服务成本(servicecost)。以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为基准,按照退休金给付公式计算将来应支付的退休金给付,将其折算付公式计算将来应支付的退休金给付,将其折算到该期期末的精算现值。计量服务成本,与计量预计给付义务、累计给付义务和既得给付义务一样,均应考虑退休金给付自发性增加的影响。例如每年按物价指数调整数。  (2)利息成本(interestcost)。预计给付义务按折现率计算的利息。退休金成本净额之所以要包括利息成本,是因为退休金是一种递延酬劳,在职工服务期间并未支付,而其负债又以现值入账,故随着时间的推移,应逐日增加利息,才能在职工退休时,使退休金负债累积到应支付的退休金。  (3)过渡性成本(transitioncost)。是原采用的退休金会计处理方法改用机关报的会计原则时,退休基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方法改用新的会计原则时,退休基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加账上应计退休金负债或减去预付退休金后的余额,与预计给付义务相比较的差额。若该差额为正数,则为未确认过渡性净资产,表示有未确认的基金资产利得;若为负数,则为未确认过渡性净给付义务,表示有未确认的基金资产损失。以公式表示如下:  (退休基金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计退休金负债-预付退休金)-预计给付义务=未确认渡性净资产(正数时)  未确认过渡性净给付义务(负数时)  为避免未确认过渡性净资产或净给付义务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应将其按当时在职职工的平均剩余服务年限,以直线法在以后年度摊销,其摊销数计入退休金成本净额,如果平均剩余服务年限低于15年,可按15年摊销。未确认过渡性净资产摊销时,作为退休金成本净额的减项,未确认过渡性净给付义务摊销时,作为退休金成本净额的加项。  (4)前期服务成本(pastservicecost)。退休办法生效日或修正日,由于职工在此之前的服务而增加的预计给付义务。前期服务成本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产生:①在退休办法生效日之前,因职工已提供服务的退休金给付数;②在退休办法实施之后,修改退休金给付的计算公式,对过去的服务追溯增加退休金给付数。企业之所以愿意追溯增加退休给付。无非是希望提高职工未来的生产率、工作效率或土气,因其具有未来经济效益,故理论上企业应将前期服务成本一方面确认为无形资产,另一方面确认为负债。而在实务上递延确认,在发生时,按现有职工中预计将来会享受退休金给付者的剩余服务年限平均数加以摊销,其摊销数计入退休金成本净额。当企业职工为数众多时,前期服务成本可根据服务法摊销,也可根据职工平均剩余服务年限直线法摊销,方法一经采用,不得随意改变。在服务法下,以每年服务年数占未来各年服务年数合计的比例分摊前期服务成本;在直线法下,则按在职职工平均剩余服务年限摊销前期服务成本。  (5)退休金损益。因实际经验或精算假设变动,而产生的退休基金资产损益及预计给付义务损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借贷宝无前期不看负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