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储蓄多,但是为什么企业还是难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资金?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广东承认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但并无倒闭潮
07:02:18 作者: 来源:
中新社广州6月23日电今年前五个月,广东民营经济单位数继续保持增长,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尽管广东一些中小企业目前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问题,但并没有....
中新社广州6月23日电今年前五个月,广东民营经济单位数继续保持增长,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尽管广东一些中小企业目前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问题,但并没有出现“倒闭潮”,以上数字可以为证。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张文献23日就媒体关心的所谓中小企业“倒闭潮”作出正面回应。
张文献当日出席由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广东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共促转型升级大会”新闻发布会作此表示。
张文献表示,目前珠三角一些中小企业出现了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也确实有逐渐加重的趋向。比如:生产的综合成本上涨比较大、流动资金的缺口比较大;有些企业还出现有订单不敢接的现象;也有部分行业由于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歇业。
张文献认为,目前广东中小企业确实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这些新压力、新困难可以归纳为“一减一增”,“减”是资金的供应减少,“增”是融资的成本增加。但就全省而言,广东并没有出现中小企业“倒闭潮”。广东省中小企业整体还处于持续平稳发展的势头。
张文献表示,这可以数据为证。广东省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与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相关的数据有四个增加:一、一季度广东省民营经济单位数同比增长了3.5%,私营企业数增长了14.7%;二、1至5月,广东中小企业完成的增加值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而且增加值比全省的平均水平超出11%;三、中小企业投资进出口增加;四是中小企业税收增加。
另外,据人民银行提供的信贷投放数据,1至5月,广东新增的人民币贷款,其中中小型企业同比增长了29%,特别是小型企业新增贷款比重同比去年提高了9.6%。
张文献表示,由此可以看出,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力度还是在不断增大。所以“倒闭潮”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但是广东省对此问题仍要高度重视,未雨绸缪。
东莞未现“倒闭潮” 港台商称“不差钱”||21世纪经济报道||###||日 05:01
广为流传的中小企业“倒闭潮”,并未在民营经济重镇――东莞出现。
一位东莞官员对记者说,倒闭的也只是一小部分竞争力丧失殆尽的小工厂。
在东莞,因货币政策紧缩引起钱荒被迫倒闭的现象还鲜有听闻,大量有台资港资背景的企业并未陷入内发地所面临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
不过,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外贸企业普遍反映利润空间受到极大压缩,欧美经济不景气和经营成本上升使生意“没以前那么好做”。
汇率“紧箍咒”
从记者走访的多数机电、五金、服装、家具外贸企业来看,其接单状况基本维持稳定,当前压在他们心头的主要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升、薪资上涨“三座大山”。尤其是,去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给他们的经营前景布上一层阴霾。
并且,汇率上升对外贸企业造成的利润大幅度削减并未结束,预期正在增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汇率上升导致机电、家具等企业利润下降的幅度在15-20%。天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贺良梅透露,该企业做过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一年的利润损失达3000多万元。
东莞石碣盈辉工艺制品厂副总经理杨明表示,虽然因汇率上升而损失近30%的利润,但由于盈辉工艺制品厂玩具、服装这两个主营产品的“此消彼长”,经营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分析报告显示,今年1-4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到美欧市场平稳增长,服装出口395.69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22.92%。另据中国玩具协会公布的数据则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中国出口的玩具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有所放缓。
杨明对此感触颇深:“我们厂的服装玩具出口呈现‘一高一低’,婴儿服装出口在往上走,而玩具类出口在往下走,欧美市场的消费支出有回升态势,但仍不景气。”
相比之下,黄壮标却一脸严肃。他经营的淘淘乐玩具厂一年间因为汇率上升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反差巨大:年初接的订单,觉得利润很可观,到了年底算下来发现利润已经薄如纸。
“我们的玩具主打欧洲中高端市场,以价格取胜,没有加价空间了。接下来,只能尝试打开国内市场的销路,以平衡出口的这部分损失。”黄说。
港资、台资企业“不差钱”
在汇率上升、生产成本普涨的压榨下,还是有部分小型企业因为招架不住而倒下。不过,采访中的企业负责人都表示与自己工厂有往来的或自己所知道的工厂,并未受到外界所传闻的“倒闭潮”波及。
杨明对记者分析,倒闭与否关键还是在客户,只要客户不出问题,不出现丧失支付能力而使得欠款无法收回,一般的工厂还是可以照常过日子的。“特别是那些只给一个品牌代工的小工厂,往往因为客户资金链断裂,工厂也只能被迫关停。”
避免依赖单一客户成为中小出口企业分散经营风险的重要选择。以每年营业额超4亿元的盈辉工艺制品厂为例,为了规避因某个客户流失而产生的风险,该厂跟每个客户的往来业务总额都控制在营业额的20%以内。
值得注意的是,区别于长三角中小企业在货币政策趋紧下闹“钱荒”,导致部分企业出现停工半停工,东莞的外贸企业看起来并不差钱。
在记者提到长三角的“钱荒”时港商贺良梅强调,其公司并不用担心投入资金的来源问题,“有深厚的积累”。
一位长期工作在港资企业的管理层人士向记者透露,港资企业一般都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加上香港金融市场更为开放,融资渠道多样、成本低。相比于内地银行七八个点的贷款利率,港资企业在香港银行的贷款利率也许只要一两个点。
东莞聚集着一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台资、港资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些企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迁往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二三十年的积累成就了他们殷实的家底。
“不过,他们不会将所有的流动资金用于投资实业,相对于内地企业,台资港资背景的企业老板都能够娴熟地运用多元化的融资手段进行投资。”当地一位老板指出,而东莞的本土企业老板也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地租、厂租分红让他们并“不差钱”。
中小企业倒闭潮拷问浙江模式 转型被指一厢情愿||财经国家周刊||###||日 05:01
如果经济政策持续收紧,省内支撑这一民营经济大省半壁江山的工业小企业将陷入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又一轮发展困境
浙江的小企业正面临艰难时势。 5月底,浙江省工商联推出一份关于浙江工业小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这份耗时2个月的调研报告结论是:如果经济政策持续收紧,省内支撑这一民营经济大省半壁江山的工业小企业将陷入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又一轮发展困境。
“形势越来越严峻。”6月18日,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时表示,目前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到了下半年会更加困难。
问题不止于此。除了中小企业目前遇到的“近忧”之外,还有浙江省内产业转型升级的“远虑”。
浙江一村一业、一镇一业的“小狗经济”,其先发优势,在现代产业集群的经济结构下,正日渐被消解:产业梯度转移加剧,空心化越来越严重,资金不断从实体经济中抽离,大批浙江企业投身资本市场,主业退为副业,产业资本变身游资。
以中小民营经济为本的浙江模式,何去何从?
小企业新困局
浙江省工商联调研发现,省内小企业正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难挨的日子”。
融资问题显得“极为突出”。调研中发现,省内小企业往往手上有订单,但贷不到款。有的即使贷到款,银行通常会对小企业实行基准利率上浮30%~50%的政策,加上存款回报、搭购相关理财产品、支付财务中介费用等,实际的贷款成本接近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
多数小企业反映贷不到款,只能向民间借贷,年利息15%~20%,甚至有些短期融资年利息高达50%~60%,小型微利企业很难支撑过高的融资成本。
用工环境也在日趋恶化。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平均缺口在15%~20%,部分企业用工缺口达50%,用工成本较去年平均提高15%~20%。“‘刘易斯拐点’或在浙江提前到来。”该调研报告相关负责人判断。
同时,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浙江各工业园区在有限的土地指标上供应上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而缺乏针对小企业的供地模式,又导致省内的小企业根本拿不到土地。此外,用电紧张带来的成本大幅攀升,再加上企业税费负担有所反弹,都在大幅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我省小企业的困难主要是外需市场萎缩造成的,当前的困难更是多重因素累积的结果。”该调研报告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浙江小企业处境艰难,企业家信心不足。
浙江省工商联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浙江工业小企业在全省工业经济的各项指标占比来看,其产值占到49%,就业占到60%,税收占到39%,出口交货值占44%,科技活动经费占36%。工业小企业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支撑起了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半壁江山。
如今,半壁江山颓势日显,浙江经济的提升与转型面临新拷问。
一厢情愿的转型
“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首先是生存问题,转型是一厢情愿。”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室主任周冠鑫感慨于浙江的无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浙江的困境并非始于今日。
一直以来,浙江工业的特色是“低、小、散、落”。产品低端,企业规模小,分布分散,抗风险能力差。浙江省经信委产业发展协调处陈利华介绍,浙江省80%左右是传统产业,其中块状经济差不多占百分之五六十。只有块状经济升级,才可能解决传统产业的升级命题。
难以回避的现实是,依赖外贸型经济和小商品经济的浙江,在产业转型方面一直鲜有明确的方向。
产业结构问题,构成浙江小企业发展道路上强大的拦路虎,突出表现为产业路径依赖与转型升级的矛盾。
“没有先前的投资就不会有后面的产出。”温州工商联秘书长赵文冕说,温州的许多企业都在逃离实业,忙着去搞投资,炒煤、炒矿、放高利贷以及做PE投资等。
从全国比较来看,浙江前5大产业为纺织业、电气机械、普通机械、交通设备、电子通信,其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全国前五大产业。从制造业生产环节看,以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为主,品牌与研发相对薄弱。
浙江省制造业人均附加值为76052元/年人,低于全国约25000元。2010年该省制造业平均工资为27957.5元,明显低于上海和江苏。总体上看,在制造业中,浙江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占增加值比重约为59%,全国为76%,浙江比全国低17个百分点。
“我省低附加值产业主要集中在小企业这个群体,现在许多小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一直处于‘无心转、无力转、无处转’的境地。”浙江省工商联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2010年广东、江苏和浙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6113亿元、23187亿元和12488亿元。浙江的数据明显偏低。
GDP方面,2010年,广东GDP为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江苏是40903亿元,同比增长13.5%;而浙江仅为27100亿元,同比增长11.8%。
对“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现状,浙江的决策层也在反思。
4月23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召集全国知名博主,集思广益,听取各界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建议。
5月30日,赵洪祝在浙江台湾中小企业交流合作活动上表示,希望台商把台湾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带到浙江,在投资获取丰厚回报的同时,也为推进浙江产业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2010年,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确定了42个块状经济,包括杭州装备制造业、萧山化纤纺织产业、慈溪家电产业、乐清工业电器产业、永康五金产业、义乌饰品产业以及舟山船舶修造产业等。
《意见》同时确定了9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分别是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核电关联产业等。
但浙江省工商联在调研中发现,小企业发展环境还不容乐观,政策措施效应还不特别明显,长期困扰小企业发展的一些素质性、结构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究其原因,我们一直没有注重设计和形成一套适合小企业特点的、有利于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制度安排。”这位负责人指出,浙江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应该改变小企业任其自生自灭、草根发展的管理模式。应转入有清晰的战略定位、明确的战略目标、正确的政策导向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轨道上来。
浙江省工商联认为,小企业天生的弱性决定了其获取生产要素能力相对比较差,所以支持小企业发展必须要实行重点的要素保障。
这包括,逐步建立起财政专项资金-政策性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小贷及担保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行业商会互助基金等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来对等解决小企业融资需求问题;建立健全小企业用地保障制度,解决小企业发展空间问题;既要适当引导企业逐年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改善劳动环境,又要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另一方面,应着力构建能够惠及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技术、人才、法律服务平台和小企业统计体系建设,构建行业协会商会等促进小企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政府扶持协会商会、协会商会服务小企业”的运行机制。
同时,应着力构建大企业龙头带动、小企业互联互助的运行机制,加强产业政策尤其是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有效引导小企业融入产业链。
浙江官方首次书面回应小企业倒闭潮||东方早报||###||日 08:01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批示:研究采取些具体措施
对近期“中小企业倒闭潮”的说法,浙江官方首次以书面报告形式作出回应。16日,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在其网站发布《我省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称,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总体是好的,也确实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更多“表现为一种‘转型中的烦恼’。”
据了解,在浙江中小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的报道屡见报端后,工信部批示,要求浙江中小企业局跟踪了解、监测分析。该局组成调研组赴温州、台州调研,并结合11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完成了上述报告。
据悉,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对该报告作出批示,要求对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坚持政银企携手,研究采取些具体措施。”
上述报告坦承,一些产业链、价值链低端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尤其突出。
报告用排比句对中小企业的问题进行了罗列:“生产成本更高了,企业融资更难了,劳动用工更缺了,用电缺口更紧了,出口形势更严峻了。”
其中,生产成本方面,企业原材料购进与产品出厂价的“高进低出”明显。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分别上涨10.1%、6.4%,价差达3.7个百分点。用工成本方面,多数中小企业工资涨幅在10~30%,部分企业新年后、春节后连续2次加薪,纺织业工资涨幅尤其明显,挡车工工资从去年的每月1700元上调到2500元,涨幅超40%。监测数据表明,该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劳动报酬增长25%,有87.5%的企业用工成本明显上升。
融资方面,报告透露,目前该省国有银行的存款回报一般在贷款额度的30%左右,股份制银行更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基本在30%,存贷利差加上承兑汇票贴现利息,企业实际贷款利息远高于正常贷款利息,接近甚至超过基准利率的2倍。
报告同时透露,相比去年,民间融资的利息水平有较大上升,多数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年息在25~30%。
报告介绍,企业资金紧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前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该省中小企业投资实业的信心受影响,部分中小企业把工业企业当作融资平台,将部分生产资金用于房地产、资本投资等,“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但很多企业还有大笔的钱在里面,只好不断地抽走实业资金,来保楼市里的钱。”
中小企业“钱流”紧张 透视钱荒乱相||新华08网||###||日 11:01
随着我国货币、信贷政策的逐步趋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期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钱荒”成为业内的焦点话题。为什么会出现“钱荒”,怎样避免“钱荒”伤及中小企业,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浙江、福建等地相关企业及业内金融专家。
中小企业“钱流”紧张
福建泉州一家制作工艺品的企业负责人林老板受资金链紧张的困扰已经有好几个月了,他说:“去年底以来我们从银行申请贷款变得越来越难,而民间信贷现在月利率就已达到两位数,借了肯定还不起,真是进退两难。”
今年以来,我国一些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紧张的困局。在连续5次上调准备金率后,银行体系累计冻结流动性超过1.8万亿元,一部分中小型银行可贷资金明显紧张起来,就在5月下旬,中短期限的银行间市场拆解利率曾一度达到5%以上的高位。
当前的宏观信贷形势让一些小银行有特别深的感触,“有的客户从大银行那儿贷不到款后找到我们,因此我们现在的贷款需求开始增多;但另一方面,在存款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可贷资金却又比去年有所减少。两者间的落差今年感觉特别明显。”福建一家地方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由于中小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因而银行可贷资金的减少也直接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压力的加大,一些企业不得不缩减了生产规模。
“毕竟我们的行业利润很低,通过民间借贷来维持规模就不划算。因此我们宁愿减少生产,能维持企业的基本运转就好。”林老板说。
“钱荒”背后冷热两重天
然而,在看似“钱流”紧张的背后,市场却呈现出冷热两重天。记者调研发现,就在有的小企业不得不缩减规模时,一些大企业却并不缺钱,继续买楼买地搞开发;在制造类商贸类传统工业行业整体“求资若渴”的同时,投资类领域资金却相对充裕。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表示,这种现象凸显出当前市场上资金流动的结构性矛盾。“在流动性收紧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资金流动出现了结构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有的企业钱很多不知道往哪儿投,有的企业又急缺钱找不到钱;有的行业因融资链紧张不得不缩减规模关门停业,有的行业却因资金扎堆带来产品价格畸高,泡沫化现象严重。”
在各部门解决“钱荒”的同时,市场亦传来要求货币信贷政策放松的呼声。中国人民银行宁波中心支行行长宋汉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总体来说,当前的货币信贷增长虽然比前两年有所减少,但与金融危机前的正常年份相比还是有所增加;此外,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是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南方一些省份出现的部分企业关门停业,并非都是因为资金紧张所致。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除了有部分可能属于融资渠道不畅而关停外,也有一部分企业的关停属于市场的正常调整,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出口环境恶化订单减少而致。”宋汉光指出。
避免“钱荒”误伤中小企业
针对结构性“钱荒”问题,专家指出,一方面应着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让优质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另一方面,应加强宏观政策的结构性调控,让信贷资金进入到应该进入的地方。
洪卫军是浙江宁波一家布艺沙发店的老板,今年上半年,在一些小企业无法得到贷款的时候,他却从当地的泰隆银行很快获得了40万元的贷款。洪卫军未必清楚,在他这样一个微型企业顺利获得银行贷款的背后,是当地金融部门为小企业融资专门建立了一条融资快速通道。
“一方面我们自己通过‘扫街式’的主动营销模式去寻找优质小企业客户,另一方面当地金融部门建立起的快速通道也为我们发展客户提供了便利。”泰隆银行宁波分行行长颜利红说。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小银行和小企业间需求的对接,中国人民银行宁波中心支行一方面为银行建立了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帮助银行监控企业的运营信息,另一方面为企业搭建“网上24小时融资平台”,加强用资企业与银行的对接,此外,还建立了担保制度和评价制度。在铺就了这样一条小企业融资快速通道后,上半年中小企业新增贷款比重占到宁波全市新增贷款的85%以上。
除了打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外,专家指出,在总量调控不放松的情况下,还应加大结构性调控力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认为,当前可发挥财政政策在结构性调控方面更为灵活的优势,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更多优惠措施。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则指出,要让资金进入到应该进入的领域,关键是要打破行业垄断,在行业准入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平等机会,“如果赚钱的领域都能向民企放开,自然就不会出现资金扎堆到投资品领域的现象了。”
钱荒波及上市公司 次新股再融资上瘾||21世纪经济报道||###||日 04:01
虽然才通过首发在资本市场席卷巨额募资,但不少上市公司再呈饥渴状。
据记者统计,6月以来,26家上市公司董事会公告增发预案。引人瞩目的是,赫然出现四只次新股――启明星辰(2439.SZ)、东方园林(2310.SZ)、格林美(2340.SZ)和二重重装(1268.SH),四家公司分别预计募集2.3亿元、13.8亿元、10.4亿元和51.2亿元。
其中,上市时间最长的是2009年11月登陆深市的东方园林,至今一年半,上市时间最短的启明星辰于2010年6月挂牌,仅一年。
四家公司的发行均实现超募,超募金额在3亿-5亿元。但一年多后,它们再度向资本市场伸手。
次新股再融资也疯狂
事实上,不少次新股都有强烈的再融资需求。
据记者统计,2009年7月发行重启以来,次新股发布增发预案尚未实施的有20家,预计募资规模达405亿元,即使去除5家主板公司的再融资规模,15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的增发融资规模也达106亿元,户均7.07亿元。
已实施增发的圣农发展(2299.SZ)和中国重工(1989.SH)募资合计达188亿元。
除了增发渠道,债券市场简单的审批手续也使得这些上市公司趋之若鹜,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对债券市场更是情有独钟。
记者统计,2010年至今,公布发债预案公司合计49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多达34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预计募资将达238.84亿元,目前已有5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发债,合计募资38亿元。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融资,甚至是同时横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融资,圣农发展、博云新材(2297.SZ)、东方园林均是如此。
无论是增发融资还是发行债券,圣农发展都没有落下。
圣农发展主营禽畜养殖,日上市时,大比例超募并不算普遍现象,公司因此没有沾超募之光,实际募集7.6亿元,比预计募资规模还少9000万元。
圣农发展的子弹很快打光。
日,圣农发展公告称,除2238万元的结余,其余首发募集资金全部投入使用,为满足公司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拟在银行间市场申请发行不超
过6亿元的短期融资券,“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偿还银行贷款、补充公司运营资金等”。
该申请在同年11月获批,圣农发展第一期3亿元的短期融资券随即发行。今年4月,第二期3亿元短期融资券募集到位。
与此同时,圣农发展积极从二级市场筹资,2010年11月,公司发布定向增发预案,拟定向募集15亿元用于9600万羽肉鸡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今年5月30日,该方案实施。
至此,上市后短短两年,圣农发展从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掏走28.6亿元资金。
另一类狂热融资的典型是中国重工和金隅股份(1992.SH)。
中国重工日上市,首发募集143.4亿元,超募79.06亿元。日公布定向增发预案,今年2月实施并募集174亿元。6月4日,中国重工再度发布定向增发预案,预计募集114亿元。6月22日,中国重工公告称,定增方案已获得国资委批复。
金隅股份也是融资积极分子,该股今年3月1日上市,3月31日发布董事会预案称,要发行不超过26亿元的短期融资券或中期票据。
宏观紧缩鞭及上市公司
这些不断向市场伸手的次新股身上,也有着整个宏观经济的缩影。
对于募集资金用途,绝大部分准备发债的次新股表示,主要用于偿还公司债务或者补充流动资金。由此可见,上市公司都已感受到货币紧缩的影响。
而货币紧缩挤出了中小企业本来可以获得的贷款支持,这对于成长迅速,但是投资巨大的行业可能产生巨大影响,太阳能就是这样的行业。
瞄准债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中,太阳能相关企业多达三家,分别是东方日升(0118.SZ)、向日葵(0111.SZ)和超日太阳(2506.SZ),三家公司上市时间最长的只有10个月,并且合计超募近30亿元。
尽管募集资金并未用完,但三家公司还是公告合计达30.6亿元的债券融资计划。业内人士认为,这也可以理解成为上市公司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未雨绸缪之举。
东方日升今年3月23日发布的董事会决议公告表示,“鉴于未来紧缩的货币政策,公司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发行不超过10亿元短期融资券”。
同时,东方日升还审议通过向农业银行(601288)申请不超过1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的议案。
此外,经历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始显现。与市政关系紧密的行业也受到影响。
跟太阳能行业三家的提前布局不同,东方园林和碧水源(0070.SZ)的需求则迫在眉睫。
6月1日,东方园林发布发行5亿元短期融资券的董事会预案,13日又发布增发募资14亿元的预案。6月22日,碧水源公布董事会预案称,准备发行不超过11亿元的短期融资券,用于公司中标的昆明滇投的昆明市第九、第十污水处理厂的BT项目。
两家公司虽不属同行,但有不少共同点。首先,二者超募比例均不低,主营绿化工程建设的东方园林日上市,预计募集2.863亿元,实际募集8.01亿元,超募5.14亿元,主营污水处理的碧水源日上市,预计募资5.66亿元,实际募集24.37亿元,超募18.7亿元。
虽有巨额超募资金做后盾,但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均为资金需求较大而回笼资金较慢的市政工程,且主要客户都是地方政府或从事市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地方国有投融资平台。
事实上,从两家公司相关公告明显可感到宏观调控收紧带来的压力。
“宏观调控政策收紧,使客户的付款进度减缓,公司销售与生产规模扩大,特别是膜厂的完全投产和公司承担的大型项目增多,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公司在执行合同中需占用较大的流动资金。”碧水源在相关公告中表示。
两家公司对于流动资金的渴求,可从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紧张状况看出,一季度碧水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1.1亿元,而东方园林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则为-1.87亿元。
“钱荒”是因为加息不够? ||###||###||###
由于流动性紧张导致银行间市场利率飞快上涨,6月22日央行突然公告暂停23日的央票发行。暂停行为对利率没起多大作用,只使周四的隔夜利率小幅下降13.75个基点,而其他期限的拆借利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七天期拆借利率上涨至9.07%,而14天拆借利率则大涨191个基点,至9.06%。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通胀不断强化,据说6月CPI又要创出新高,而银行间市场却存在严重的流动性紧张。在我们看来,很简单,央行使用错了工具。
现在出现的流动性紧张,不是市场的整体面貌,而是央行不断上调准备金而不加息的后果。中国M2高达76.34万亿元,M2/GDP的比重已经超过2,这是一个可怕的比例,远远不能用转型来搪塞。整体流动性过剩是不容否认的。
而为什么会出现整体流动性过剩而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结构性问题,根源于目前利率管制下的资金价格偏离均衡状态导致的银行吸储能力不足,而非正规金融系统真正缺钱的货币供给问题,即银行市场流动性不足是一个伪命题,本质上是由于利率偏低导致银行吸储能力不足和金融脱媒日趋扩大问题。
当前高企的通胀压力加速单位货币贬值,加息幅度非常有限,带来储蓄负收益风险敞口持续扩大,致使私人部门强化了增加交易性货币持有、并尽快脱手手中现金的交易性偏好。以今年夏粮收购市场为例,当前粮市有价无市恰恰反映农民预计粮价将持续走高而不愿出售粮食。不过,惜售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农民在等待一个好价格,而是农民认为与其现在售粮换钱还不如手持粮食更安全,这恰恰反映日趋高企的通胀使农民降低了现金持有的偏好。同样粮食收购企业把收购价提高到远高于托市价的水平,也反映企业希望尽快把手中正在贬值的货币换成实物储备,毕竟在当前发改委尚未解禁面粉和大米价格管制下,米弱稻强的价格格局反映粮食收购企业倾向于粮食囤货。可见,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增加,使大量金融资源以金融脱媒的形式流出正规金融市场进入民间市场进行流窜性炒作。
与此同时,大量银行储蓄资源购买理财产品也将导致银行系统流动性紧张,因为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委托理财的表外业务,大量银行储蓄资源申购理财产品无疑降低了银行的流动性,使银行没有充裕资金进入银行间市场拆借交易,从而加剧了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俏。
由此可见,最近银行间市场日益强化的钱荒和市场利率攀升,如同当前全国各地凸显而出的淡季电荒根源于电价管制,恰恰是由于利率管制下储蓄负收益持续扩大,制造了当前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黑洞和回购利率走翘。
因此,当前要从根本上消除钱荒和银行间市场利率攀升,央行必须顺应市场预期尽快启用利率等价格型调控政策工具,央行必须快速且大幅度加息。否则,继续在利率等政策上拖延所带来的后果将不仅是银行间市场的钱荒和回购利率的持续走翘;而且还将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逼向非正规金融市场,加剧金融脱媒风险和资金流窜性风险,并致使正规金融市场面临被边缘化之风险。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经济年会今日于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本次……
新闻直通车
01020304050607080910
证券之星十大名博,直播室全天直播大盘、指导股市操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募集资金管理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