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户避险解困搬迁解困资金的申请报告

新化县大中型水库特困移民解困避险实施细则-新化房产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新化县大中型水库特困移民解困避险实施细则
<font color="#FF人超级购房QQ群期待你的加入,群号: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3827&&&&更新时间: &&&热&&&&&
讯:新政办发〔2012〕39号
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上渡办事处管委会,县直有关单位:
&&& 《新化县大中型水库特困移民解困避险实施细则》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新化县大中型水库特困移民解困避险实施细则
&&&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主动避灾的工作方针,规范有序地实施我县特困移民解困避险工作,切实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根据国家发改委发改农经〔号、省政府湘政发〔2012〕35号和省移民局湘移函〔2012〕29号、144号文件精神,结合新化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特困移民解困避险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移民自愿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二)坚持国家扶持与移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保移民居住安全与保基本生存条件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五)坚持解决现实困难与解决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六)坚持移民“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解困避险的实施范围为新化县柘溪、车田江、梅花洞、半山等4座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施的乡镇仅限有淹没损失的14个库区及安置区乡镇。&&& 第四条& 解困避险的实施对象为大中型水库库区和安置区农村移民。其中:一类是经县及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鉴定,居住在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区或因地面塌陷、地质沉降其房屋安全受到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大中型水库库区和安置区农村移民;二类是生存条件极端恶劣的农村特困移民,人均耕地在0.2亩以下且人均年收入1000元以下,生活极其困难的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三类是以捕捞为生且岸上无田无土无房的大中型水库库区和安置区农村移民。在实施解困避险安置过程中,应优先考虑第一类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大中型水库库区和安置区农村移民。&&& 第五条& 解困避险实施年限为2012― 2014年。三年全县共实施解困避险搬迁大中型水库移民16541人:其中2012年解困避险搬迁5522人,2013年解困避险7360人,2014年解困避险3659人。&&& 第六条 需实施解困避险安置的移民应当与安置地人民政府签订避险搬迁安置协议,县人民政府委托移民部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进行监管,由安置地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协议条款进行安置。&&& 解困避险安置协议中应明确以下主要内容:&&& (一)安置的对象姓名;&&& (二)安置的方式、安置地点;&&& (三)安置的补助标准、可享受建房补助人口数、补助费总金额;&&& (四)建房补助费的发放方式;&&& (五)完成搬迁安置的进度要求;&&& (六)解困避险安置移民原有房产及宅基地的处置方式。&&& (七)签订解困避险安置协议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在本村区域范围内安置的,由县、乡镇、村与移民户签订解困避险安置协议;&&& 2.在本乡镇区域范围内跨村安置的,由县、乡镇、迁出地村、安置地村与移民户签订解困避险安置协议;&&& 3.跨乡镇安置的,由县、迁出地乡镇、村以及安置地乡镇、村与移民户签订解困避险安置协议。&&& 第七条& 解困避险的安置方式&&& (一)县城安置。对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经营经验,依赖土地程度较低的移民可采取进县城安置的方式。由县移民局与各乡镇对进县城安置的移民进行认真研究,严格把关,确保进县城后移民可维持正常生活。搬迁移民户原有生产资源权属不变,继续留用。&&& (二)乡(集)镇安置。即在乡镇中心的居民聚居点安置。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从事农业生产时兼工兼商的移民,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环境容量相对充足、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乡镇中心进行安置。搬迁移民户原有生产资源权属不变,继续留用。&&& (三)中心村寨安置。即在乡镇内居民聚居点、附近中心村集中安置,对于经济条件较差、文化程度相对较低、适宜于从事农业生产的移民,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环境容量相对充足、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村寨中心进行安置。搬迁移民户原有生产资源权属不变,继续留用。跨乡镇异地搬迁到中心村安置,即在其他乡镇中心村集中安置。迁出地可将其原有耕地和宅基地调剂给原住地移民,但保留其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及退耕还林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等补贴。迁入地乡(镇)人民政府应确保被安置移民的人均耕地面积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人均耕地面积,如不能确保,则搬迁移民户原有生产资源权属不变,继续留用。&&& 第八条&& 移民避险搬迁安置补助费使用用途、建房补助标准及发放方式。&&& (一)搬迁安置补助费使用用途: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建房补助费应用于移民建房,支付给搬迁移民户;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补助费用于移民避险搬迁安置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补助费由移民部门统一管理使用,重点用于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配套;经批准同意实施的集中安置点,要编制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其基础设施配套费根据集中安置点的特困移民扶持人数和设计工程量进行补助。&&& (二)搬迁安置建房补助费标准&&& 积极引导特困移民进城镇或中心村寨集中安置,解困避险安置建(购)房补助标准根据安置方式,结合本县实际,因地制宜,按每户不超过3人的标准执行。具体标准如下:&&& 1.对进县城集中安置的,建(购)房搬迁补助费为每人20000元,每户不超过60000元;非集中安置的,建(购)房搬迁补助费为每人15000元,每户不超过45000元。&&& 2.对搬迁到乡镇集中安置的,建(购)房搬迁补助费为每人15000元,每户不超过45000元;非集中安置的,建(购)房搬迁补助费为每人12000元,每户不超过36000元。&&& 3.对搬迁到跨乡镇中心村集中安置的,建(购)房搬迁补助费每人12000元,宅基地配套设施建设补助费每户10000元,每户不超过46000元,非集中安置的,建(购)房搬迁补助费每人12000元,每户不超过36000元。&&& 4.对就近搬迁到中心村集中安置的,建(购)房搬迁补助费为每人10000元,宅基地配套设施建设补助费每户10000元,每户不超过40000元;非集中安置的,建(购)房房搬迁补助费为每人10000元,每户不超过30000元。&&& (三)建房补助费发放方式&&& 1.对建新房的,新房封顶后经验收凭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发放至搬迁建房补助费总额的70%,拆除旧房将宅基地还耕还林并经乡镇、县移民局验收签字后发放至搬迁建房补助费总额的100%;&&& 2.对购置新房的,凭房屋买卖合同、购房发票、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发放至搬迁建房补助费总额的70%,在拆除旧房将宅基地还耕还林并经乡镇、县移民局验收签字后发放至搬迁建房补助费总额的100%;&&& 3.对购置的,凭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购房契证,经县移民局认定后发放搬迁建房补助费总额的70%,在拆除旧房将宅基地还耕还林并经乡镇、县移民局验收签字后发放至建房补助费总额的100%。&&& 第九条& 安置点选址必须科学、安全、合理,须避开河道、滑坡体、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区,并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安置点选址必须经县及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估,认定地质安全稳定。安置点的地理位置要交通方便、水源安全可靠、可用地面积能满足其建设用地的需求,确保搬迁后移民居住安全,并能为长远发展留有余地。&&& 第十条& 解困避险安置移民保留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畜禽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及经营承包权、专业捕捞渔民原有解困工程中获得的基本生产资料、林业股权等生产资源。在移民自愿的基础上,可以依法自行流转,也可以由承包方自愿委托发包方依法组织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林业股权等生产资源流转应当由承包方与受让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流转合同或协议。跨乡镇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的移民,迁入地政府已按政策安排农业资源的,原有农业资源全部调剂给未搬迁的移民。&&& 第十一条& 解困避险安置移民户应当根据其签订的避险搬迁安置协议的约定,在领取搬迁建房补助费的70%后,3个月内自行拆除原有房屋,原宅基地必须还耕还林。逾期不予拆除的,余款转为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用于公益设施建设,必要时由房屋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第十二条& 移民解困避险安置户具备培训条件的,每户争取安排1个以上劳动力接受培训。可以通过生产技能、实用技术、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培训等方式,提高移民就业创收能力,确保移民能从发展生产、外出经商、务工等方式中逐步摆脱贫困。&&& 第十三条& 解困避险移民户宅基地分配、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安置地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损害移民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对独生子女(两女结扎)移民户在实施避险搬迁工作过程中应优先安排;对独生子女和两女结扎移民户分别按增加1人和增加半人的标准发放建房补助费。&&& 第十五条& 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解困避险安置项目,发改、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整合,从资金安排上对移民解困避险安置项目工程给予重点支持。移民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制定规划,完善实施方案,抓好各部门项目的对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交通部门要优先安排已纳入省“十二五”交通规划中的移民安置地的乡村公路、桥、涵、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省补助标准安排补助资金。水利部门要优先安排移民安置地的饮水工程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电力部门负责优先优惠落实移民安置地的农村电网改造、电力增容等项目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协助乡镇、村做好移民搬迁建房宅基地的调整工作,对列入地质环境项目实施范围的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建房按地质环境项目有关规定给予补助,对安置点优先进行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估,并减免相关费用。扶贫部门要结合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把安置区作为重点,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支持。教育部门要将避险搬迁安置移民后代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范畴。林业部门应为解困避险安置新建住房的移民户依法优先安排民用材采伐指标,减免相关费用,采取简易程序办理解困避险安置用地涉林事项。建设、规划、房管等部门在办理报批、报建解困避险搬迁项目时给予优先,并减免相关费用。民政部门对解困避险搬迁安置移民符合危房改造、农村低保、农村敬老院安置的要优先支持;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门对解困避险搬迁安置移民符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政策的,做到应保尽保。其他相关部门要对此项工作给予支持,做到特事特办、手续从简。相关行政性或者服务性收费要尽量减免,并且做到县级审批零收费。&&& 第十六条& 解困避险搬迁安置后移民的后期扶持政策仍按国发〔2006〕17号、新政办函〔2008〕90号文件精神执行,不因本次搬迁安置而改变。&&& 第十七条& 因政府重大工程建设或城镇开发进行了征地拆迁补偿的水库移民,由于已在相关部门享受了补偿政策,不再纳入避险搬迁政策扶持范围。&&& 第十八条& 此前已享受移民安置政策的无房户移民、滑坡体移民,无论过去建房补助标准的高低,一律不能进行再次补偿。&&& 第十九条& 特困移民解困避险安置建房须坚持以下程序:&&& (一)本人书面申请,并将本人的居住环境拍照送有关部门核查;&&& (二)民主评议。村支两委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将评议结果进行第一次公示;&&& (三)乡镇初审。第一次张榜公示无异议后,由村委将结果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汇总,由乡镇初步鉴定后报县移民局;&&& (四)县级审核。县移民局根据乡镇意见联合有关部门进行鉴定核查,并将结果反馈到村进行第二次公示;&&& (五)汇总上报。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由县移民局将结果上报市、省有关部门审批;&&& (六)签定协议。按批准的年度计划和名单由安置地乡镇人民政府与相关各方签定安置协议;&&& (七)联合初验。完成避险解困安置建(购)房任务后,由各乡镇汇总,向县移民局申请验收。验收由县移民局牵头组织专门工作组开展验收;&&& (八)上级终验。由县移民局汇总初验情况,按程序报市、省组织终验。&&& (九)及时付款。根据年度计划、安置协议及验收情况支付有关款项。&&& (十)按户建档。由镇村配合,县移民局归集资料建档,并报送省市移民机构。&&& 第二十条& 落实保障措施,加强监督管理。成立特困移民解困避险领导班子,加强对移民避险解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特困移民解困避险工作。县纪检、监察、移民、审计、财政、住建等部门要加强检查督促,确保工程质量及资金安全。对截留、挤占、挪用、贪污项目资金的违纪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及时协调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移民避险解困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由县移民局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2011年制定的方案同时废止。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员工风采 ‖
‖ 快速发布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化县古城路如园小区 联系电话:
在线QQ: 购房QQ群1: 装修建材群:金寨县梅山镇 信息公开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金寨县梅山镇
农村政策 >
&主题分类:
&通知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其他 / 其他 /
.DOC / 民生工程
&发布机构:
&金寨县梅山镇
&组配分类:
&农村政策信息
&金水移组〔2016〕2号
&移民避险解困搬迁
&生成日期:
&信息格式:
&服务对象:
&生命周期:
&内容概述:
关于规范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搬迁建(购)房补助资金发放程序的通知
【字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
为加快推进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搬迁试点工作,按照《金寨县水库移民搬迁实施方案》(金水移组〔2016〕1号)、《金寨县农村宅基地自愿退出奖励扶持办法(试行)》(金宅改组〔2016〕3号)、《金寨县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和有偿使用办法(试行)》(金宅改组〔2016〕4号)以及《金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金政办〔2016〕13号)的规定,及时拨付水库移民搬迁政策性补助资金,现就有关标准、对象、程序和要求通知如下:
1、补助标准。大中型水库直补移民,进县城购买商品住房的每个直补人口享受国家补助2万元,在集镇购买商品房和进入规划安置点建房的每个直补人口享受国家补助1.5万元。
2、补助对象。必须签订《金寨县农村居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协议》和《水库移民搬迁协议》,且搬迁户的房屋已经在规划安置点开工建设,在县城或者集镇购买商品住房的搬迁户必须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且在房管部门备案。
3、资金拨付程序。以乡镇为单位分批次(每月一批)填报水库移民搬迁统计表,并附上对应的《金寨县水库移民搬迁审批表》和相关协议复印件。经乡镇初审(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财政局审核后,由县财政将资金据实拨付各乡镇财政所专户,财政所通过打卡方式直接补助到户,同时书面通知到户。
4、相关要求。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水库移民搬迁入住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搬迁户加快发放政策性补助资金,并将补助标准、发放名单及金额等相关材料张榜公示。财政所应同步建立水库移民建(购)房补助资金台账,并及时做好资金打卡发放工作,确保10月中旬完成符合条件的水库移民搬迁户的政策性补助资金打卡工作。
中共金寨县委 金寨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金寨县委宣传部承办&&Email:&&电话:
本站访问:&人次&&&技术支持:&&避险解困,水库移民下山来|移民|安置点_凤凰资讯
避险解困,水库移民下山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省大中型水库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移民主要实行后靠安置。 “食饮不周手足离,数十年来傍山居”曾是上百万移民为了国家建设需要,背井离乡贫困生活的写照。 2014年4月,我省第一批避险解困试点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批准。 “第一批有9个县3.3万水库移民被纳入避险解困试点范围,总投资15.6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6.6亿元 (人均2万元,其中建房补助1.5万元)。 ”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局长朱坚强介绍。
原标题:避险解困,水库移民下山来搬得出 第一批3.3万名水库移民,共规划建设安置点50个群山巍峨,林海苍苍。革命老区金寨县的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就建造在绵延不绝的大别山腹地,总蓄水量50亿立方米,建库时移民10万人,淹没良田10万亩和经济林14万亩。距离县城50多公里,在响洪甸水库上游、西淠河畔,青山镇第一批避险解困汤店中心村庄安置点就坐落于此。10月20日,记者来到汤店中心村庄安置点,青山环绕,小桥流水,映着和煦秋阳,穿过村口的白色门楼,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复式洋房映入眼帘。 “今天村里有3户移民乔迁新居。 ”青山镇党委委员魏巍说,尊重移民意愿,汤店村到中心村庄安置移民241户,还有219户到县城安置。踏进七旬老人李贤林的两层小楼,立刻被其整洁雅致吸引。实木装潢的卧室,白色瓷砖铺就的客厅,抽油烟机、不锈钢水槽一应俱全的厨房……“上了年纪还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很满意,住得一点儿不比城里人差。 ”老人眉开眼笑地说,一家五口人,有三个是移民,以前挤在山上的危房里,一到雨天时常漏雨。金寨县扶移局局长马昌如说,为解除搬迁移民的后顾之忧,除要求所有搬迁安置户其原住房必须拆除外,生产资料权属不变,继续留用,也可本着自愿原则,依法进行流转或租赁,保留其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各种涉农补贴。我省大中型水库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移民主要实行后靠安置。 “食饮不周手足离,数十年来傍山居”曾是上百万移民为了国家建设需要,背井离乡贫困生活的写照。 2014年4月,我省第一批避险解困试点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批准。 “第一批有9个县3.3万水库移民被纳入避险解困试点范围,总投资15.6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6.6亿元 (人均2万元,其中建房补助1.5万元)。 ”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局长朱坚强介绍。为了让移民能够搬得出,各试点县在安置点规划中,结合实际不断创新。霍山县按照“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统一公共设施”的要求对安置点进行规划设计。基于方便生产生活,地质稳定、基础设施配套或易于建设,移民就医及子女上学方便等原则,9个县共规划建设安置点50个。截至目前,9个县完成征地拆迁的安置点39个,占总数的78%;完成三通一平的安置点31个,占总数的62%。明光市、金寨县、市黄山区等进度较快,不少安置点进入搬迁安置阶段。安得下 尊重移民意愿,发挥移民主体作用尖山村是明光市自来桥镇水库移民村,该村90%的人口为水库移民。一排排粉墙黛瓦徽派建筑点缀在青山绿水中,环湖休闲广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卫生室、幼儿园、便民超市等设施配套齐全。“做梦都没想到新房这么好。 ”史良丽一家三口都是移民,按照政策能领到4.5万元的建房补助,新房只要4.2万元,还有3千元结余。 “给了5套户型让我们自己选择,住楼房还是瓦房自愿。 ”“这次共需迁移移民258户1023人,在是否迁移、到集中安置点安置、选择楼房等方面充分尊重移民意愿。 ”村支书徐华宝说,村里还召开集中安置户主大会,明确了安置房代建模式,选举成立了7人组成的项目理事会,保证建设进度和质量。“在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安置点都对项目承建商提出优先使用移民参建,不仅能使移民增加收入,还可以监督工程质量。 ”自来桥镇镇长傅家海说,截至目前,尖山村已有110名移民参与工程建设,取得务工收入150多万元,满意度大大提升。“除县城和集镇安置外,在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尊重民意基础上,以确保移民稳得住为前提,最终确定张八岭镇岭北村、自来桥镇尖山村、管店镇凤山村为三个集中安置点。 ”明光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周利修说,把移民避险解困移民安置作为35个美好乡村重点建设内容,便于整合项目出成效。已建成移民安置房240套,统一安装了自来水、电力、通讯等公共实施,预计11月底全部搬迁入住。“截至目前,全省已建住房5504套,占批复数的60%,完成搬迁安置人,拆除旧房1299套。 ”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副局长倪敬贵说。为了让移民安得下,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推进。金寨县、黄山市黄山区所有乡镇安置点通讯网络已接入,公厕、路灯、河堤、水泥路、绿化带等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定远县各安置点完成了村文化活动中心、卫生室、健身器材、垃圾房等配套工程和设施。能致富 解决生活出路,“输血”与“造血”并举在金寨县梅山镇小村,光伏产业园透着勃勃生机。 “今年3月19日并网,目前已经发电4万千瓦时,预计年收益约7万元。 ”村支书吴立宏说。2014年以来,金寨县实施光伏扶贫发电项目,扶持了3245户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或发展能力较弱的贫困移民户增加收入。此外还安排移民后扶资金1500万 元 , 集 中 建 设 光 伏 电 站7875KW,发电收入主要用于解决贫困移民户收入。“由于居住环境恶劣,约占全省移民人口65%的水库移民集中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的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加上前期补偿不足,后期扶持政策不统一,扶持标准偏低等多种原因,移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与全省人民同步奔小康的任务依然艰巨。 ”倪敬贵说。“安置”和“出路”相辅相成。 “在选择安置点时,我们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当地能不能就业,能不能解决搬迁移民的生活出路问题。 ”多位试点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金寨现代产业园区金寨路以西、抱儿山路以南,坐落着避险解困试点项目——仙花佳苑。为妥善解决好移民户的就业问题,现代产业园对园区内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行了调查摸底,中兴科技、将军磁业等28家园区企业,2015年至 2016年度共需新招工人4248人,涉及纺织、车工、文员、保安、普工等数十个工种。 “为了做好移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位于县城新区的安徽金寨职业学校,每年可开展非学历教育技能培训达万人。 ”该县扶移局负责人说。我省在做好安置点建设的同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统筹考虑生产扶持和教育培训工作,力求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部分县通过招商引资,成立基地合作社,加强产业扶持,促进移民增收。黄山市黄山区、霍山县、太湖等地利用自身资源发展农家乐等项目;明光市已实现流转土地6300多亩,全部用于大户的风景苗木栽培,带动周边移民种植风景苗木3000亩;定远县流转土地2500多亩,建设有机稻生产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另外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旅游项目也已开工建设,能够为移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通过生产扶持和教育培训,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移民人口综合素质,促进了库区和安置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朱坚强说。·背景链接·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核定的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为117.706万人。2014年我省农村水库移民年人均纯收入7440元,比全省农民人均低2476元。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已成为我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为加快解决水库移民特殊困难问题,我省第一批避险解困试点实施方案于2014年4月获得国家批准,金寨县、舒城县、霍山县等9个县(市、区)30个村纳入试点范围,涉及帮扶对象 人。帮扶对象为纳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范围且生产生活存在特殊困难问题的农村移民。近期,确定的帮扶对象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是居住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经国土资源部门鉴定必须搬迁;二是长期居住在船上,生产生活以“水上漂”为主;三是生存条件恶劣,生活贫困,不搬迁难以摆脱困境。上述人群中,优先考虑人均纯收入在当地农村居民中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移民。王艺林/制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4115641
播放数:585301
播放数:114271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十堰市移民局
欢迎访问十堰市移民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  > 县市区快讯
&[竹山县]实施避险解困 & 造福一方百姓
&& 来源:竹山县移民局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与陕西省平利县、重庆市巫溪县、神龙架林区接壤,是国家级贫困县、全省重点特困县,也是水库移民大县。全县17个乡镇46万人,版土面积3600平方公里。全县小二型以上水库53座(其中大中型水库7座),水电装机达100万千瓦,移民人口6万多人。近年来,我县在省移民局的关心支持下,争取实施了移民避险解困项目,为移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确保库区和安置区移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改善,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一、避险解困项目实施完成情况
  我县第一批移民避险解困项目涉及黄龙滩库区的楼台、文峰2个乡镇3个村818户2868人。第二批涉及黄龙滩、霍河、潭家河库区的城关、文峰、麻家渡3个乡镇7个村561户2101人。两期共人。项目批复后,我县迅速制定出台了《竹山县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实施对象、安置方式、补助标准、优惠政策、验收兑现、档案管理等内容,把一期、二期项目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兑现,同步考核奖惩,确保了避险搬迁工作顺利推进。 2016年9月,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推进会议在竹山召开,会议听取了我县的经验介绍,充分肯定了避险搬迁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截止到2016年年底,全县共兑现避险解困资金8400万元,第一批试点项目11个安置点全部完工,安置移民818户2868人。其中:建房安置613户2148人,购房安置205户720人。第二批试点项目规划集中安置点11个,已完成10个,建房安置356户1208人,购房安置151户590人,圆满完成移民避险解困搬迁工作的阶段性任务。
  二、主要作法
  (一)强化领导,高位推进。避险解困项目是改善和解决老库区群众现实问题的重大机遇。县委常委会把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实行重大改革项目领衔负责与限期结帐。成立了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避险解困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明确了专职人员,高位推动避险解困工作开展。县政府将避险解困工作列为全县重点工程,与项目乡镇签订了限期完成的“军令状”,实行资金任务双包干,在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中单项考核,占20%的权重。县委、政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移民避险解困工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库区和到集中安置点现场办公,实地了解工作情况,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积极协调各种矛盾,统筹安排各方力量,着力破解避险解困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有力促进了工作高效推进。
  (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县政府出台了《竹山县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竹山县避险解困工作补充规定》等规范性文件,整合部门资金4700万元,有效破解了解困避险搬迁安置的资金难题。县直各部门坚持特事特办,建立服务避险解困的“绿色通道”。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审批建房手续,减免相关收费;林业部门优先安排民用木材采伐指标,办理安置用地涉林事项;规划、建设部门优先办理报批、报建,减免相关费用。在项目实施期间,省、市移民领导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出谋划策,把解困避险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紧密对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统一公共设施,先后建成了楼台乡庙湾村等20个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小区。
  (三)生活生产,同步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以解决险困、改善民生为目标,坚持生产生活安置,同步实施。积极调剂土地,对异地搬迁的移民,统一按0.5-1.2亩调剂生产用地,确保搬迁移民拥有足够的生存资源。立足库区资源和市场需求,积极扶持移民发展茶叶、生猪、蔬菜等特色产业,增加移民的生产性收入。大力加强对搬迁移民的培训,确保每户搬迁移民家庭掌握1-2门生产技术,切实增进移民创收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安置点的道路交通、人畜安全饮水、农田水利、生产生活用电等工程建设,配套建设群众活动中心、教学点、医疗点、电商服务平台等,确保搬迁移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体会与启示
  (一)消危解困、改善民生是项目实施的根本目标。县委、县政府围绕项目的本质要求,尊重移民的主体地位,着力解决移民最突出的问题。楼台乡官坪村柯尊田、柯尊兵39户移民一直居住在滑坡点上,房屋破败不堪,安全毫无保障,现在统一规划安置在地质稳定的寨垭子;麻家渡镇黑虎村王忠海等31户移民,居住的房屋是六十年代修建的干打垒土墙房,现在统一住上了小洋楼。全县1380户通过避险解困试点项目,房屋条件得到根本改善。项目符合移民的根本利益,也激发了群众强烈的内生动力。在建房过程中,不管是高温酷暑,还是严冬腊月,在堵河抽水,用柴油机发电,用手推车拉砖拉水泥,男女老少齐上阵,邻里间互相帮工,展现出了抢抓机遇、建设家园的火热场面。真心为民,改善民生,是农村工作的生命力。
  (二)实事求是、探索创新是推进工作的基本方法。各地各处社情民意、资源禀赋不尽相同,决定着工作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竹山县突出民意导向,坚持阳光操作,在原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专题研究制定了避险解困试点工作补充规定。如在搬迁方式上,以集中安置为主,允许分散安置与进城进镇安置;对房屋基础、生产资料尚好的对象,允许修缮加固,从而形成了集中建房为主,分散建房、自主购房、修缮旧房为补充的4种搬迁建设方式。工作对象上,对属于在库区,因蓄水导致的滑坡、孤岛,“困苦”因素非常明显的群众,同步纳入工作对象。对于安置方式,根据山区环境容量,把消除“险、困”与改善移民生产条件同步考虑,在农村,一律实行有土安置,确保长治久安。对同时能享受避险解困、精准扶贫、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或拆迁补偿等多种建房帮扶政策的移民户,就高不就低,不得重复享受。在工作机制上,县政府实行资金、任务双包干,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在2016年12月底前未能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按岗位职责进行责任追究。这些办法,针对性的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三)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是基层干部的本份与职责。避险解困试点项目涉及竹山5000人的切身利益,更像一块“试验田”,让各种矛盾、社会心态、工作态度都充分显现。是积极作为、解决问题,还是等待观望、被动应付,效果截然不同。项目实施中,人口确认、搬迁安置方式确定、配套建设、移民与非移民攀比等等,各类问题相互交织混杂。我县对项目人口逐一核实,对规划到实施期间死亡、出嫁库区外对象338人按政策坚决予以剔除,并在乡村悬榜公示。城关镇窑沟村7户村民以“风水”为由,擅自变更建房红线,镇村干部面对成群的谩骂、闹缠、威胁,组织力量断然拆除违规建筑,确保全县一本规划、一条红线、一种风格,没有例外和特殊。文峰乡滚子岒村22户103人,既属避险解困对象,又是垃圾场建设搬迁对象,强烈要求把拆迁补偿和避险解困政策重叠补偿兑现,并结队到县屡访、闹访。乡党委书记驻村20多天,一户户宣讲政策,反复沟通,原则问题寸步不让,全程录像固定证据,最终平和解决。只要真心为民,勇于作为,没有过不去的坎,办法总比困难多。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安置点配套建设。再加措施,整合资源,实施安置点管沟防护、污水治理、绿化硬化等配套建设,以环库路为重点,大幅度改善库周交通出行条件。坚持“唱山歌,走水路”,因地制宜发展茶叶、特色养殖等致富产业,把“挪穷窝”、“拔穷根”、“致富经”同步推进,将安置点全部建成房屋稳固、设施配套、环境优美、产业支撑的宜居村庄。
  (二)争取实施第三批试点。黄龙滩等4座老电站,都建于上世纪70年代,移民总量1.8万多人。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安置补偿水平极其低下,群众生活十分困苦。通过第一、第二批避险解困试点项目的实施,近5000帮扶移民消危解困,进入新农村行列。但是,我县仍有1.3万多移民人渴盼项目覆盖实施,恳请第三批试点项目的申报中给予竹山县倾斜,我们将万分珍惜宝贵的支持,把每分钱掰成两半用,象给自己家盖房子一样满腔热情,尽心尽力。(通讯员:龚伟)
版权所有:十堰市移民局 &&&&& 地址:中国-湖北-十堰市柳林路32号  
联系电话:  邮箱: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避险解困划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