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农信社风险管理

做好农信社风险分类管理工作的思考
我的图书馆
做好农信社风险分类管理工作的思考
做好农信社风险分类管理工作的思考
  随着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行,农信社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已基本步入正轨,信贷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试就做好信贷资产分类管理工作阐述想法:
  一、存在问题
  (一)对分类核心定义掌握不一致。由于五级分类核心是对借款人还款能力有效性的判断,但依靠经验和定性因素决定形态的成份较大,尤其对损失率的估计很难界定清楚和准确,故对不良贷款发生高估或低估的情况还比较多,实际操作中,工作质量参差不齐,数据详实性存疑。
  (二)企业财务资料与实际时间不匹配。在五级分类工作中,由于每期的分类工作时间与财务报表的报告期不能统一,在分类工作中,所参考的财务数据不是本期的财务数据,也可能为上一期、甚至上二期的财务数据,这种情况不利于分类工作的动态管理作用的及时性、准确性,致使实际分类目标的经营状况要滞后。
  (三)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贷款五级分类建立在现金流量、财务和非财务及担保因素分析等分析方法之上,运作中知识面广、技术难度高,要求操作人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丰富经验和敏锐判断能力。而目前部分客户经理素质和知识结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类效率和质量。
  (四)调整不及时和分类不准确。由于农村信用社涉及的客户面较广,农户贷款金额较小、笔数多,信息不对称,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存在数据失实,因此不能正确掌握客户的资债情况,对客户资债情况了解不全面,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分类的不准确。另外信贷人员没有按季对信贷资产风险有较大变化、信贷合同变更、债务转移、借新还旧收回再贷等业务未及时重新分类认定,动态调整。
  (五)制度执行不到位,超过信用社分类小组权限的信贷资产分类结果未按季上报联社有关部门审定。根据《磐安县农村信用社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基本制度》认定权限,企业单户金额100万(含)以上(农户50万以上)下调至可疑类的贷款、下调至损失类的贷款(无论金额大小)、由下一级调至上一级的贷款(无论金额大小)、新发放贷款和当季新增后贷款余额累计超过500万的贷款等等,部分信用社未按季组织信贷人员进行讨论,对照分类核心定义和标准,确定分类类别,提出初分意见,未如实记录五级分类会议纪要,未按季上报联社有关部门审定。
  (六)文本资料填写不完整。部分信用社分类理由太过笼统,如用“按规定要求操作、存在明显缺陷、存在潜在缺陷”等一些概括性词汇来作为分类理由。存在分类理由与分类认定标准不匹配、文本使用错误、风险类别分类错误、文本要素填写不齐全、分类表格很多地方空白等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分类操作人员工作态度及责任心不强,另一方面是资料搜集、信息掌握不全。
  二、建议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风险分类管理一是遵循审慎经营的会计原则,通过正确分类方法来评价贷款的质量状况,才能真实反映信用社的盈亏状况,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充分提取损失准备提供依据。
  (一)严格标准和程序,保证贷款分类工作的质量。各信用社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把握贷款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及偿还贷款的可能性,而不要过分拘泥于条条框框,但不能人为扩大贷款风险,也不能随意缩小贷款潜在风险。严格按照联社制定的分类标准,严格政策,严格标准,严格条件,保证贷款五级分类结果真实、数据真实、报告真实,分类工作中各种文件、报表和资料,要指定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二)结合日常信贷管理,突出贷款分类整体效果。不良资产中心要与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工作相结合。信贷人员在深入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调查摸底的同时,对不良贷款和潜在的风险贷款,要进一步落实清收盘活和保全措施,保全信贷资产,清收活化不良贷款。其次要与培植优质客户群体相结合。在对客户基础信息资料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要督促借款人完善财务制度,及时准确提供财务报表,按照“扶优限劣”的信贷政策确定今后支持计划。再次要与控制贷款行业集中风险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对贷款行业进行风险分析,切实提高信贷工作的预警能力和前瞻性,做到“压大户”和“压行业集中”同步进行,有效分散贷款风险,优化信贷投向。
  (三)完善贷款管理制度,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各社要通过五级分类的实施,牢固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对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这才是分类的真正目的。一是要改变过去“一逾两呆”分类法存在的“重贷轻管、重放轻收”等管理粗放问题。今后对借款人的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分析等要提前到贷前调查和审查阶段,实现风险关口前移,科学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超前防范贷款风险。二是要认真执行贷后检查制度,做好贷款后续管理工作。贷款发放7日内,信贷人员要对贷款真实用途进行跟踪检查,了解是否按合同用途使用贷款,并定期对借款人检查回访。通过对借款人实时监测、动态监控的后续管理,对贷款的现实风险状况和偿还可能性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确定下一步贷款追加和稳步退出的计划和措施,从而对贷款风险做出超前有效的预警、防范和化解,全面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四)建立自控、互控和监控的内控机制。即信贷管理人员作出认定后,然后由信用社分类小组进行讨论,互相审查分类的准确性,大额贷款分类认定上报联社风险管理部门审定,起到互控作用,最后由联社审计部门采用抽样检查和专项审计的形式,不定期地对信用社的分类情况进行审计,从机制上消除或降低分类的随意性,提调五级分类质量。
TA的最新馆藏[转]&[转]&浅析新常态下农信社如何有效防控信贷风险
> 浅析新常态下农信社如何有效防控信贷风险
浅析新常态下农信社如何有效防控信贷风险
    来源:毕业论文网
  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必然结果,作为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实体&&金融机构,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尤其应及时清醒、冷静地总结、分析当前金融机构面临的信贷风险困境。为此,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金华办事处以金华农信系统贷款管理责任制度执行情况为审计调查对象,对行社贷款操作规程、信贷流程体系建设、不良贷款防控体系、贷后管理执行情况及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等开展了全面审计调查,并提出了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建议。
  一、金华农信系统信贷管理基本情况
  受整个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影响,与其他金融机构一样,金华农信系统也进入了一个业务增速放慢、不良贷款反弹压力明显加大、利润空间收窄的发展调整时期。截至2014年底,金华农信系统全辖8家行社各项贷款余额865.63亿元,比年初新增106.99亿元;五级不良贷款余额12.15亿元,比年初上升4.11亿元,占比1.4%,比年初上升0.34个百分点。而且部分行社风险尚未见底,重大信贷风险暴露较多,大户不良贷款相继涌现,进一步做好信贷风险防范工作已经迫在眉捷。尽管如此,金华农信系统8家行社依然在逆境中突围,资产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优于全省、全市银行业平均水平。
  二、审计发现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审计调查了解到的金华农信系统信贷管理与运行现状来看,目前农信社的信贷风险把控平稳有序,贷款管理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但是从发展和规范的角度来看,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还不够系统和全面,没有真正建立起严密有效的制约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较为突出。实际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信贷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强。农信社经过近60年的实践探索,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关的信贷管理制度,但多年来,因农信社重业务、轻管理,重发展、轻风险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制度建设不够健全,与目前现代银行业先进管理理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基层行社对各项政策制度解读不到位、贯彻执行力不强等现象也造成了信贷风险的产生。
  (二)信贷流程缺乏规范,体系尚不健全。由于信贷客户经理自身综合素质不足和有效制约机制的缺失,使贷款潜在风险无法识别,在信贷流程具体操作的环节中,往往存在贷前调查不实、贷中审查不严、贷后管理滞后等方面的问题。现行的&包收、包放、包效益&,&谁调查、谁管理&的信贷管理模式主观性太强,放松了对信贷风险的警惕,削弱了管理信贷风险的能力,一旦出现损失,信贷客户经理无法真正对大额贷款负责。
  (三)贷款责任难以落实,无法科学界定。农信社贷款的主要特点是单笔金额小、贷款笔数多、借款人居住地分散,目前的信贷管理系统尚不支持贷款责任追究的操作,而且县级行社管理力量也达不到完成贷款责任认定、责任追究工作要求。同时在进行贷款责任认定时,常常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执行标准,从而使得贷款责任追究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此外,行社尚未建立完善的贷款风险尽职免责管理制度,尽职免责的正向激励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对加强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金华农信系统贷款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审计组提出了审计建议。
  (一)强化风险管理,构建贷款管控立体体系
  1.完善管控体系建设。通过构建科学规范的贷款管控体系(见图示),实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信贷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使信贷管理理念由人治向制度治理转变,有力提升信贷风险防控水平。贷款管控体系围绕解决基层惧贷心理、强化内控执行、提高操作人员生产力、薪酬引导、增加客户经理人员、有效利用客户信息、合理下达贷款投放指标等方面具体展开,能够有效地解决贷款管理工作中不规范、不到位、不科学等问题,从源头上防范贷款风险。
  2.树立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在风险可控与可承受的前提下实现业务快速发展与收益的最大化。一是树立全员风险防控意识。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全体员工树立人人关心风险、人人防范风险、事事考虑成本与效益的理念。二是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的原则,落实责任分工,建立各负其责的风险管理架构,降低决策风险。三是加强合规风险问责力度。建立&违规积分&制度,将个人违规积分和机构违规积分与干部提拔、员工转编、机构内部风险评级、合规联络员考评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
  (二)转变工作思路,完善信贷管理长效机制
  1.创新信贷服务理念。新形势下,农信社的发展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要切实做好把经营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把信贷业务由内部运作向&阳光操作&转变,把经营理念由被动服务向主动营销转变,把信贷人员管理由一般约束向从严管理转变等工作。要不断提高信贷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改变过分强调抵押、质押的担保方式,采用组合式、多形式、差异化、替代式的担保模式,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不断以创新的手段、快捷的方式、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市场、赢得客户、赢得先机。
  2.健全信贷基础制度。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通过修订完善,制定一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范和指导信贷工作、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的信贷管理长效机制。从信贷经营原则、组织管理体系、客户对象和准入条件、信贷业务种类、信贷操作程序、贷后管理、风险监管及信贷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做出制度性规定,为各项具体信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信贷业务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规范责任追究,推动贷款管理模式转型
  1.明确责任追究机制。按照&实事求是、权责对等、尽职免责、失职必究&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结合行社实际情况,逐步形成风险保证金、不良贷款赔偿押金、薪酬考核、尽职免责、违规行政处理等五位一体的立体贷款责任追究机制。对违规贷款的责任人,按照权责对等原则,根据违规情节轻重、损失程度、社会影响等情况给予责任追究,对发生大额贷款风险,暴露或出现较大负面影响等情况的,应加大对行社高级管理人员未尽职的责任追究,促使贷款各环节的责任人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信贷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2.推动尽职免责实施。引入尽职免责制度,充分考虑农信社各类信贷产品特别是特色支小助农信贷产品在调查、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各个环节的特殊性,要统筹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各个环节的尽职免责条款,彻底打消经办人员的顾虑。同时,结合实体经济运行情况,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管理难、风险高的现状,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以消除信贷人员对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片面认识,调动贷款营销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优化激励措施,提升信贷队伍专业素质
  1.推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按照客户经理的管贷规模、技能考试、工作业绩以及各级部门的考核评价,科学确定客户经理等级,明确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优秀的员工提高等级待遇,对业绩差的通过薪酬手段迫使其主动转岗。通过对全员各流程岗位梳理,尽量精简后台人员,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同时强化客户经理培训,提升学习效果。
  2.提高薪酬机制激励作用。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信贷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在积极营销、扩大贷款总量和覆盖面的基础上,注重控制风险,不断提高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绩效薪酬的比重,按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拉开薪酬梯队差距,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浅析新常态下农信社如何有效防控信贷风险相关推荐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对农信社加强经营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对农信社加强经营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加强风险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