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什么是绿色经济

空气质量:中度污染
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应该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
pm2.5细颗粒物
AQI空气质量指数
您的当前位置:&>& &&>&
&&&新闻正文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遂宁绿色经济研究院院长季铸教授是绿色经济系统理论的创建者和实践者之一,他将绿色经济(Green Economy)定义为: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绿色经济一种全新的三位一体思想理论和发展体系。其中包括&效率、和谐、持续&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生态农业、循环工业、持续服务产业&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绿色经济、绿色新政、绿色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历史表明,绿色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新的经济结构,是更加效率、和谐、持续的增长方式,也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服务经济社会之后人类最高的社会形态,绿色经济、绿色新政、绿色社会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全球共识和发展方向。毫无疑问,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目标,新的经济结构和新的发展方式,新的人本自然的理念替代了以人为本的旧理念,新的效率、和谐、持续的发展目标替代了传统的单一长目标,新的绿色经济结构替代传统的白色农业、黑色工业为主体的旧经济结构,新的效率、和谐、持续的增长方式替代了低效、冲突、不可持续的旧的增长方式,新的绿色经济、绿色新政、绿色社会也替代了传统社会。目前,绿色经济正以其强大的逻辑力量推动全球经济转变,发达国家普遍转向了绿色经济,在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中实现结构增长。季铸教授在中国四川遂宁按照&结构增长+绿色经济&理论,帮助地方政府完成了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发展的历史转变。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环境资源管理监督机构授予四川遂宁全球首个"绿色经济示范城市"称号。目前,季铸教授每年发布《中国300个省市绿色经济与绿色GDP指数》。
绿色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首次提出绿色经济。Jacobs与Postel等人在1990年代所提出的绿色经济学中倡议在传统经济学三种生产基本要素:劳动、土地及人造资本之外,必须再加入一项社会组织资本(social and organization capital, SOC)。并将其它三项成本的定义略作修正:1.人类资本(human capital):强调「人力」的健康、智识、技艺及动机(motivation)。2.将土地成本扩充成为生态资本(ecological capital),或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3.人造资本(man-made capital)保持不变,或称制造资本(manufactured capital)。绿色经济特别提出的社会组织资本(SOC),指的是地方小区,商业团体、工会乃至国家的法律、政治组织,到国际的环保条约(如海洋法、蒙特娄公约)等。他们认为,这些社会组织不止是单纯的个人的总合而已。无论那一种层级的组织,会衍生出其个别的习惯、规范、情操、传统、程序、记忆与文化,从而培养出相异的效率、活力、动机及创造力,投身于人类福祉的创造。
绿色经济指能够遵循&开发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动力、协调一致、宏观有控&等五项准则,并且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绿色经济&既是指具体的一个微观单位经济,又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甚至是全球范围的经济。
以林业来说,绿色经济的关键是加速林业发展。林业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的主体、维护生态平衡的核心。过去林业是以生产木材为主,现在必须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为主。加快林业发展,不是一搬意义上的发展,而是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发展,进而促进以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为标志的绿色经济。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绿色经济是一种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为主要内容,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生产方式集约的一种经济形态。绿色经济综合性强、覆盖范围广,带动效应明显,能够形成并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有助于创造就业和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走出危机&泥淖&和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同时,绿色经济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重要特征,以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为内涵,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集约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绿色经济&一词源自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环境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以承受的,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和生态危机,不会因为自然资源耗竭而使经济无法持续发展,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在绿色经济模式下,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被转化
为生产力,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绿色经济的本质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发展绿色经济,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几个世纪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否定,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应当顺势以生态化、知识化和可持续化为目标,改造现存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严重的非持续性的黑色经济,建立和完善生态化的经济发展体制,推动科学技术生态化、生产力生态化、国民经济体系生态化,使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成为一个绿色经济强国。
自可持续发展概念被正式提出以后,广泛应用于包括环境保护领域在内的许多领域之中,其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派生出经济可持续发展、生产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类在努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时,应当承认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不能剥夺后代人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中国2l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发展,并且是持续不断的良性循环,需要在改善和保护发展的源头&&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协调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有鉴于此,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的绿色产业模式,就成为当今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绿色经济模式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大量占有和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地促进经济增长是其基本特征,认为自然环境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彼此不能兼容,环境问题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必然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绿色经济模式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所形成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它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基础,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导向,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符合生态系统规律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引导、推动、保障社会产业活动各个环节的绿色化,从本上减少或消除污染。
其次,绿色经济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的价值。传统经济系统坚持封闭性、独立性,认为只要系统本身不断扩大,经济就会得到永无止境的发展,不受其他任何条件的制约,导致全球环境危机的不断加剧。绿色经济系统坚持开放性和协调性,将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作为其经济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实行绿色先导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抑或改善环境资源条件,并将自然环境代价与生产收益一并作为产业经济核算的依据,确认和表现出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的价值。事实上,经济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的消耗是并行的,在量化经济发展的各项收益指标时,环境消耗价值理应据实计算并从中扣除。
再次,绿色经济的自然资源利用具有公平性。公平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性,失去公平性就等于失去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然而,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社会经济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和污染为代价获得,仅仅满足了当代人或少数区域人的物质利益需求,忽略后代人或其他欠发达区域人的生存需要,是将子孙后代或全人类的环境资源用以满足少部分当代人的物质上的奢侈,这是极端不公平的。绿色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自然环境的利用率和再生能力,理论上可以同时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的代际利益平衡和当代人之间的区域利益平衡。
第四,绿色经济可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胜劣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是动态的,优胜劣汰是客观规律,正是基于产业结构的更新机制,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引起工业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一是生产领域中,工业社会以最大化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为中心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生产方式将转变为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方式,加重了生产者的环境保护责任;二是在流通领域内改革工业社会所奉行的自由贸易原则,实行附加环境保护的义务的自由贸易,控制和禁止污染源的转移;三是转变消费观念,引导和推动绿色消费。这一系列的制度性变革,必然引起工业社会向绿色社会的回归,依据自然生态规律,建立起由不同生态系统所构成的绿色经济系统。
绿色经济是一个行政的表述,包含着环境友好型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的取向和特征。经济增长本来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的福利,是人本主义必然的逻辑,但是幸福、福利有短期和长期之分,局部和全局之别,持续和不可持续为意,为了短期的利益污染环境是与绿色经济取向背道而驰的非人本主义的虚幻增加,可以把环境友好型的经济模式称之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关注和强化绿色经济对于当代中国具有非常同一般的战略性的意义。改革开放已经27年,中国经济起飞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今年之交后加速了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这是一种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交织,是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关键内容的结构与形态升级的时期,就是在这个时期,日益凸显的重大矛盾问题,就是粗放型非绿色模式发展产生的资源约束、环境约束,带来的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如果坚持绿色经济的取向来缓解和克服资源环境的约束,中国的现代化大业就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沿着邓小平同志勾画的三步走战略,实现小康和未来的社会复兴。组织和破坏千载难逢大好形势,使中国的发展不可持续,这就是一个摆在全中国人民面前的非常现实的重大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第一份经过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报告,中国绿色GDP核算报告2004,表明由于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3.05%,加入治理环境污染应该投入的虚拟成本,当年的GDP要再增加消耗1.8%。江苏省的研究报告表明江苏省的GDP比传统GDP降低8个百分点,考虑到GDP因素每年的GDP要往下调8个百分点之多,02年当年仅大气污染给全省居民造成的损失就在100亿元人民币左右。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面对这样的数字必须增强自己的忧患意识,反省自己和周边人们的行为,进而关心环境保护,注重发展绿色经济。
中国作为一个实施赶超战略,努力后来居上的发展大国,中国应该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趋势中卓有成效的吸取他国的经济教训,尽量少走先造成污染,再花力气去治理的弯路,中国有很多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要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选择,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经济是一种融合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市场化和生态化有机结合的经济,也是一种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经济。它是一种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经济的范围很广,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绿色服务业等。
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合理的环境保护制度
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制度因素对维持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合理、高效的制度安排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环境、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健康运行。一般认为,环境问题的根源是制度失灵,表现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所谓强制性的制度安排,是指采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强制性手段来实现经济活动的绿色化的制度规则。其中,法律手段主要表现为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立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方面的内容;行政手段主要表现为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实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环境保护政策,对环境保护产业的政策性引导、规划与监督,诸如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许可证制度等;经济手段主要是指国家通过经济鼓励与经济抑制对环境利用的干预,如建立环境保护专项投入资金,对环境保护科研与教育的组织与投入,收取环境资源税费等内容。所谓非强制性制度安排,主要是指通过对社会公众的环境知识、法律知识教育,培养社会公众的环境价值观、道德观和良好的环境习惯,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制度安排。合理的环境保护制度安排,能够促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不能超越自然,也不能与自然相分离,应当保持与自然环境平等相处的关系,人们应当按照发展绿色经济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标准从事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低碳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市场合作:& 软文/展会:QQ 客服:QQ
E-mail: &
版权所有&Copyright&&&&低碳工业网&()&沪ICP备号-2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色经济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