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一年开始,我国重点关心社会结构调整,拼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生

社会治理创新:关键和重点(下)
主讲人:龚维斌
二、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
(二)社会治理创新所需要的体制、机制
今后社会治理这个大格局这项大工作谁来牵头?谁来统筹协调?现在在我看来也并没有明确的意见和方向,但是我们能够看出来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政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里面发挥了更加突出的、积极的作用。今后到底是民政部门牵头,还是政法部门牵头?现在恐怕都不好过早的下结论。但有一条可以断定,就是把政府负责改为政府主导,他预示着过去我们不同政府、党委、机构在社会治理格局当中的分工要做挑战。
第三个方面,政府负责改为政府主导的意义,就在于他准确的指出在多元共治格局里面,党委、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他们之间并不是平起平坐的关系,并不是齐步走。不能简单的认为,讲社会治理的就是现在一步就可以到位,社会组织就代替了党,代替了政府发挥作用,不是这么一个概念。
在中国,一定是在党委领导下,在政府主导下,有序的推进居民的资质,村民的资质,有序的推进社会的才能。我们今天所讲的社会治理创新,他一定是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我想着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政府负责改为政府主导,这两字之差他的新含义给大家分析一下,今后我们未来社会治理创新他所需要建立的新形体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现在简单地讲就是党委领导、政委主导,多元参与。再进一步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语言来概括就是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今天我刚才给大家讲的第二个提出的问题,要创新社会治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体制。新体制我们明确了,现在毕竟我们还是停留在向社会治理新体制方向迈进的路上。
(三)正确处理政社关系
第三个问题,现在面对着这些旧的体制或者不完善的体制,我们怎么样能够加快速度,迈向这个新体制呢?在我看来,他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我看来,所谓创新社会治理,首先得有社会,您可能决的很奇怪,中国难道没有社会吗?创新社会治理怎么首先是需要有社会呢?我们社会不一直在那吗?我们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大家,1978年以前,中国确实没有社会。因为早在1949年10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头一天,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这篇宣言中就郑重宣告:“全国同胞们我们应当进一步组织起来。我们应当将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组织里,克服旧中国散漫无组织的状态。”
毛主席为什么要讲这段话?因为在他看来,旧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不团结,一盘散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今后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不受别人欺负,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需要团结起来,把分散的十个指头聚拢起来形成拳头才有力量。按照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想法,在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用计划经济的方式把中国人民组织了起来。计划经济当时在城市和乡村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城市我们是用单位之家、居街制,把两亿不到的城镇人口组织了起来。
同志们知道1978年以前,中国90%的城镇人口是工作和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单位里面,还有10%的人没有单位。他们生活在街道、居委会里面,所以当时叫做单位制为主,居街制为辅。1978年以前,农村8亿人是怎么管理的?从1958年开始,我们国家在农村实行了人民公社这样一种管理制度,生产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叫“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把农民组织了起来,管理了起来。
单位制和人民公社这两种体制能够更有效的运转,我们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配套的制度,首先是户籍制度。1978年以前,从1958年开始到1978年以前,我们国家实行了严格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在城市我们还实施档案制度、职业身份制度,我们还实施一系列票证的制度,比如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吃油要油票,吃个豆腐要豆腐票,买大件商品,比如说自行车、缝纫机在当时都是大件奢侈品,更需要票管控。用不是很恰当的比喻来理解这些事情的作用,每一个人就相当于一个风筝,能不能飞?飞多高?往哪飞?谁说了算?风筝的线说了算。我刚才所提到的户籍制度、住房制度、职业身份制度、档案制度以及各种票证制度,就是控制风筝飞翔的那根线,这根线掌握在谁的手里,掌握在组织的手里、单位的手里、公社的手里、生产队的手里。所以用这样一系列制度让每一个社会成员,牢牢地捆绑在各种各样的单位组织里面,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依附于组织你才能活下去。
所以90年代前后,同志们都非常熟悉一句话,每一个都是国家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我们要发扬螺丝钉精神,每一个人都是国家大厦当中的一块砖,组织让你往哪搬,你就往哪搬。螺丝钉精神也好,一块砖的精神也好,同志看到了个人吗?没有,个人被压制,个人的自自主性、创造性被压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社会吗?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是中国1978年以前的重要特征。所以中央党校老校长,我们共产党里的一个大理论家,郑必坚先生去年写了一篇文章,我读起来非常有收获。他讲,1978年以前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把中国人民组织起来,1978年以来,我们改革的切入点和改革最大的动力是让中国人流动起来、活跃起来。所以用这样一个观点来分析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用政治学的话语来讲就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只有政府或者叫是只有国家,既没有市场也没有社会,因为计划经济没有市场,高度统一、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没有个人,哪来的社会?所以同志们可能到这儿你就会理解我所讲的,社会治理创新首先要有社会,这在中国他就是应该成立的一个问题,因为过去我们确实社会发育不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其实我们注意到最大的成就是从国家的大一统里面,分离出来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来,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回过头来看,用三分法理论框架我们就能看到,政府有了,过去就很强大,现在也很强大。市场也有了,但是我们缺个社会或者说社会发育不足。因此在我看来,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创新社会治理,他的关键是要释放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来。社会从哪释放出来?从政府大一统那释放出来,从政府包揽过多、包揽一切,干了很多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情面分离出来。所以我认为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两句话:是释放社会空间。怎么样释放?是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关系,也就是说要处理好政社关系,政府向后退一点,社会才能够进一步。
因此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情,要加强政府的自身改革和建设。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精减机构,要正确履行他的监管服务的职能,要大胆的,要加大向社会放权的力度。所以同志们注意到,李克强总理上任以后,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事情就是以减政放权优化服务,放管结合为重要内容的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理这两年来反复强调,你向社会放权,你向市场放权,要激发市场的活力、社会的活力,要鼓励和支持大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果我们说没有政府的改革,政府揽权过度,揽事过多,干了很多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情,市场的活力怎么迸发,民间的活力怎么激发?
第二件事情就是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同志们知道,事业单位是我们国家公共服务的主要指南针,基本公务服务的主要指南针,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我们全国到目前大概有110多万家事业单位,全国有30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里面。应该说社会的很多精英分子,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都是在事业单位的。但是事业单位有一个严重的弊端,就是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很多单位内部的分配差距没有形成合理的差距,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甚至干与不干没有太大的区别,没有形成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但是另一外方面,事业单位每年又消耗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同志们知道,我们全国每年公共财产支出的三分之一是用于事业单位“养人”、“养事”。特别是在县里面,百分之七八十的财政是用于教师、医生;学校、医院的开支。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一直呼吁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快改革的步伐,不改他占用了过多的资源,财政的资源、人才的资源、民间的力量、民间的资源就会受到大大的侵占和削弱,他就会挤压、挤占社会的资源。
第三个要改革的就是要人民团体。同志们知道我们国家以工会、妇联、共青团为代表的有22家具有行政级别的,吃财政饭的,承担相当管理功能的人民团体。除了工、青、妇以外我们熟悉的还有比如说中国文联、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残联、中国法学会、欧美同学会、宋庆龄基金会等等。这些机构在过去的历史里面也发挥了我们党的助手,联系群众桥梁的这样一个重要作用,但是应该说他们的改革步伐比较滞后,现在还不能很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他们不能很好的代表和反映他们所联系的群体的利益,维护他们所联系的群体的权益,所以迫切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
今年6月份中央专门召开了一个群团工作会议,习总书记亲自出席这次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在讲话里面既充分肯定了人民团体他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非常深刻,甚至非常尖锐地指出了人民团体发展过程当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现在我们以工、青、妇为代表的人民团体存在着四化倾向,所谓四化就是指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或者叫精英化,以及娱乐化。我常常想如果我们这样人民团体不理他所反映的联系的、代表的这些社会群体,这些社会群体他就不会理你,他就会离你而去,把你抛弃。所以我们的社会怎么能够有序组织,我们的社会活力怎么迸发?所以在我看来要创新社会治理,同志们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们还要加快政府改革的步伐,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加快人民团体改革的步伐,为社会的发育、社会空间的扩大创造条件,这是进行社会治理创新的前提条件,这是我给同志们讲的第二个大的问题。
三、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任务
第三个问题,社会治理创新他的重点任务是什么?前面我们明确了社会治理创新他的关键,他的切入点是处理好政社关系,释放社会空间。在我看来社会空间是个很大的领域,无论是作为“三位一体”,
“四位一体”还是“五位一体”的社会都需要进行建设和规范。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这些年来反复强调,社会治理创新他的重点任务是加强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一个很大的事情是一个艰巨的事项、事业。
(一)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为了减化起见,我把他概念为八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我们需要有新的发展理念,哪些是新的发展理念?我的学习体会是五个方面:一是创新;二是协调;三是绿色;四是开放;五是共享。这五个发展新理念,前四个是讲发展的手段,发展的方式。第五个共享发展是发展的结果、发展的原则、发展的目标。所以同志们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五个发展的时候,他更多是讲是民生建设、是社会建设、是社会事业发展。在“十三五”时期我们怎么样进行社会建设?“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了原则,指出了方向,就是要坚持共向发展,使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怎么样进行共享发展?我理解“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树立底线思维,什么是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就是要求从关心弱势群体,关心贫困人口,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总书记这些年来反复告诫全党、全社会,我们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这次“五中全会”同志们看,公报里面、建议稿里面是这么表述的:“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比过去总书记讲的引导舆论更加明确了,就是要求我们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我们要着眼于政府的工作职责是着眼于补短板、补基本。
过去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民生实际上是有层次的,有底线民生、有基本民生、还有享受民生。政府要做的事是补短板,补基本。以更高的需求满足、享受不是政府的职责,你是自己努力从市场上去获得就行了。为什么“十三五”时期我们还要坚守这样一个原则,底线思维的原则?因为中国现在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个最大的基础国情没有变,我们不能因为现在GDP总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就妄自尊大,就盲目乐观,我们一定要注意防止西方少数发达国家所出现的福利陷井。中国占世界人口的1/5,我们不可能走高福利这样一条道路,也没有能力走这样一个道路。所以在“十三五”时期,民生改善需要坚守底线思维。
共享发展除了底线思维这个原则以外,我们以什么方式来实现共享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我认为讲了两个方面的政策,一个方面是要求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所谓公共服务我刚才前面已经提到了,就是指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等方面的供给。特别是在“十三五”时期要对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要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要给予更多的转移支付,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来解决公共服务民生问题。
要求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是指量的积累,除了量的积累以外,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里面关于共享发展我认为还有第二个方面,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政策来提高发展的共享的质量。这里面我认为社会政策提到了七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和平共建。大家知道在“十三五”时期,是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关键、决胜的时期,决战的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存在,那就不能称其为全面小康。“十八届五中全会”这个文件建议稿的说明里面特别强调,未来五年我们国家贫困人口的重点在哪?在农村。所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攻坚了,最后的硬骨头是最难啃的,我们现在还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未来五年我们要把这些人口,让他们脱贫确实比过去的任务更加艰巨。
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要按照现行的贫困标准,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要全部摘掉贫困县的帽子,要实现区域性、整体性的脱贫。实现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就需要精准扶贫,要对贫困家庭进行分类扶贫。有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劣、生存环境恶劣,不适于人居的要进行移民搬迁,有些家庭是因病致贫,那我们就要给他治病、看病,有些是因为展示的困难,那我们有必要去辅助他,去创业就业。不是简单的给他钱买粮食、买衣服,所以要分类扶贫。同时我们还要做好农村三留守人员的工作,要建立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关爱体系。同志们知道现在全国有六千万留守儿童,与正常的家庭孩子相比,学习成绩、心理健康、行为表现普遍要差一些。今年我们已经先后有多起报纸上、媒体上报道留守儿童的一些恶性事件。前几天大家注意到在湖南一个地方,几名留守儿童把老师活活给打死这样一个恶性案件。
几个月前,在贵州的毕节第一次发生,两个留守儿童的姐妹自杀现象。事隔不久,毕节地区又发生了一起几个留守儿童被杀的恶性案件,这些事情都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除此之外,我们全国还有三千多万留守妇女,由于夫妻长期分居,家庭不和谐,不稳定的问题时有发生。、妇女本人生理、心理、社会的压力巨大,全国还有三千多万留守老人往往孤独无助,所以今后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亿多人,这三留守里面,怎么样能够平等的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需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第二项社会政策是教育的问题。在“十三五”时期,教育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不是简单的数量考察,应该说我们无论是从初等教育还是到高等教育,现在数量不是最大的问题,是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问题。所以在“十三五”时期,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议要做这么几件事情。
第一,义务教育阶段要均衡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了,但是现在家长不满意的是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质量的差异,所以今后要把好学校坏学校之间的差距缩小,不是拉高补低,而且是要均衡发展。
另外我们要普及高中教育,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通高中,一种是中等职业教育。今后我们还要有意识的引导更多的高中阶段的孩子上职业教育,不是普通高中教育。所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要分类推荐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让更多的孩子上这些学校,而且要想办法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另外我们要对困难家庭,特别是建立了档案的这些困难家庭的孩子上高中给免除学杂费。我们要全面实施助学金,助学贷款制度,决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上不了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改革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还要优先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式的学前教育,现在幼儿园上学很困难,所以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要促进就业创业。“五中全会”也有一系列相关的规定,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展开了。
第四个方面,就是要缩小收入差距,收入差距过去我们讲的比较多,群众期盼也很多。但是坦率的说,无论是“十一五”时期还是上个时期这个问题我们解决的都不是很好。这次“五中全会”又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要努力在“十三五”时期缩小收入差距。
第五个方面,就是社会保障。“十三五”时期社会保障要着力解决的,就是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说在过去,“十一五”上个时期我们国家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保障这种碎片化,因为深在这种差异化问题十分突出,待遇不公平,保障的可持续性面临的挑战,所以在“十三五”时期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
第六个方面政策就是医疗卫生改革还要继续深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一个响亮的目标就是要推进健康中国。
第七个方面就是要调整人口政策。同志们可能注意到我们现在的人口政策有一个大家热议的话题,就是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里大家注意是二孩不是二胎,如果你头胎生了个双胞胎、三胞胎,你就不能再申请。当然我们人口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积极应对老龄化,因为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了,我们65岁以上人口去年已经达到1.4亿人,60岁以上人口去年已经超过2亿人。今后养老健康服务业,社会保险等等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也是有巨大的机会和发展空间。这是我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社会事业给大家讲了一些内容。
(二)优化社会结构
社会建设第二个方面在我看来就是优化社会结构。因为我们现在同志们有了一个共识,社会要和谐稳定需要一个橄榄型社会结构,就是两头小,中间大。中产阶层要发育壮大,怎么样能够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这个就需要畅通流动驱动,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语言来表述,畅通流动渠道就是要注重机会公平。“十八大”里面提出三个公平:一是权力公平;二是机会公平;三是规则公平。我想在未来的五年里面我们仍然需要毫不动摇的坚持这三个公平,要突出机会公平。
(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第三个方面社会建设就是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要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培育壮大社会力量。
(四)培养社会工作者
第四个方面培养社会工作者。大家知道,社会工作者他能够在养老、社区教正、学校特殊教育,在矛盾化解、信访、维稳,在困难群体帮扶当中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对社会工作者这个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视不够。“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提出了要加强人才培养,走人才强国战略之路这样一个重要思想。
(五)建设城乡社区
第五个方面,就是要加强城乡社区建设。这方面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里面也有很多思想,特别是提出增加城乡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六)规范和引导虚拟社会
第六个方面社会建设,就是要规范和引导虚拟社会,因为前面几个建设主要是针对现实社会的建设,同样虚拟社会,网络社会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而且网络社会既是社会建设的对象,也是社会建设重要的工具,因为信息化它可以为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七)建设社会基础设施
第七个方面社会建设就是要建设社会的基础设施。所谓社会基础设施,我一直认为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社会的信仰,第二个是信息,第三个就是社会规范。所谓社会规范包含了法律,“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以法治国,同时也要注重以德治国。所以根据这样一些认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要求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我觉得这个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社会规范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志们知道现在我们经常讲的,所谓的奇葩证明为什么会有,因为我们的信用体系不健全。我今年暑期到四川、贵州去调研,基层的群众跟我讲,有一些证明并不是奇葩证明。比如一个派出所的同志跟我讲,公安局管户籍的一个处长跟我讲,说我的小孩出生以后,为了上一个好学,把户口落在朋友家里。因为这个朋友家在福建一个比较好的学校,就在好的学区,这几年孩子长大了要出国,要带他暑期到国外去看看,办出入境手续的时候,办护照的时候,有关机关就要求开证明说这个小孩是我的儿子,要证明我是他妈妈。那你想证明我妈是我妈,我儿子是我儿子,这难道算奇葩证明吗?这是必要的证明,那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就是因为我们人口基础信息库没有建立起来,如果有了这个东西,我们到外省部门,到公安部门,一点击这些信息都出来了,关系清清白白,清清楚楚,就不需要再开那么多证明了。所以这个国家社会的基础设施,社会建设的基础社会建设是势在必行。
(八)扩大社会参与
第八个方面就是要扩大社会的参与。所谓社会参与,比如说五年一次的选举,换一个词叫民主。我们重大决策要听取群众的意见,进行风险评估也是一种参与,通过信访来表达诉求也是一种参与。所以同志们注意“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到,要坚持改革和完善信访制度,这也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要进行重大风险、重大决策风险评估,那也是保障扩大社会的参与。所以讲到这我想概括一下,创新社会治理,重点任务是加强社会建设。
可能同志们注意到我讲了八个方面,用形象的话语来概括,社会建设要求“八社”联动,所谓“八社”就是指社会事业、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城乡社区、网络信息社会,社会的基础设施以及社会参与。只有这“八社”联动,社会建设才能搞好,社会治理才有希望,才能创新。
您可能很奇怪讲了半天社会治理,你没有讲社会治理。恰恰这一点是需要强调的,我一直认为社会治理它只是社会建设当中的一部分,所以我在前面讲分析框架的时候提到,我们讲三分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们的社会治理,同时是作为四分法或者说五分法,就是四大建设、五大建设当中,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讲:“我们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其实就指出了社会建设包括两大重点,一是改善民生,二是社会治理或者叫社会管理。所以如果简单的把社会治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话,永远没有出路,所谓源头治理,所谓综合治理,所谓系统治理,所谓依法治理就无法实现,我们一定要把社会治理这个部分放回到社会建设这个整体当中去才有希望,不然的话,就社会治理来讲社会治理,一定会走向,走回过去社会管控的牢笼。我想讲这个观点也是提醒同志们,在学习领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的时候,一定要把社会治理那一段的表述和前后文贯通起来学习,来领会,不能就那一小段来理解。
所以,我今天也跟有关同志讲,学习“五中全会”我们可以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叫对比着学。就是你把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乃至于十八大、十七大这个报告拿出来对比对比,文字表述、思想观点有什么新变化,这样你在对比当中才能看出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新进展、新意义、新观点。
第二叫结合着学,就是要结合我们的自身工作,所从事的工作,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开展的工作来学,你才有针对性,领会才能够深刻,你才能够学以致用,才能够用于指导工作,才能够帮助指导工作。
第三要融会贯通的学,学习不能拘泥于只言片语,不能拘泥于那一段落,要全篇通读,要融会贯通,前后对照,前后联系,你才能够抓住这事件的本质。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今天是把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放在一起贯通来讲的。另外我还需要在最后和同志们提醒一句话,我前面讲的社会治理的内涵讲了三点重要任务,一是处理社会问题,二是化解社会矛盾,三是保障公共安全。同志们,从“十七大”开始,“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都是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叫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十八大五中全会”里面用了一整段专门讲“十三五”时期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十八届五中全会”是这么说的:“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预防治本,改革安全评审制度,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检查化解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生势头,实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安全环保搬迁工程,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段话里面,据我了解,总书记特意强调要把安全生产的篇幅分量加重。
同志们可能注意今年5月29号,中央政治局23次学习的主题就是“加快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公共安全体系是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就是防灾减灾;二是事故灾难;三是公共卫生;四是社会安全。除了我们社会治理前面讲的社会矛盾化解以外,我们还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公共卫生,公共卫生在我们的全篇里面主要讲了一句话叫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卫生的一些战略,这里面这一段话公共安全体系,主要突出了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理念。我想强调的是社会治理,既包括我前面所讲的常态治理,也包括“五中全会”讲的公共安全特别是应急管理这样一个非常态的治理,所以希望同志们结合本质工作,认真对照原文来学习领会“五中全会”关于社会建设,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社会治理、创新的思想和任务,今天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