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哪家典当行需要什么手续专业人才?

所在位置:&&&&&&
中 共 潍 坊 市 委 办 公 室
潍 坊 市 人 民 政 府 办 公 室&
关于印发《潍坊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各重点企业,各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潍坊军分区:
现将 《潍坊市 “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我市 《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加强对 《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要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人才工作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要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等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突出重点、强化支撑,围绕重点产业和领域人才发展需求,坚持多措并举,大力引进培养 “高精尖缺”人才。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动潍坊更高层次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中 共 潍 坊 市 委 办 公 室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月10日
潍坊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对转型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根据 《山东省 “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鲁办发〔2016〕34号)和 《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潍政发〔2016〕7号)及我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意见,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突出人才第一资源作用,聚焦我市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积极构建开放包容、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加快打造区域人才高地和创新竞争新优势,为潍坊更高层次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引领创新,服务发展。围绕我市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人才创新先行,立足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突出 “高精尖缺”导向,引导人才向产业集聚、投入向研发倾斜、成果在企业转化,促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快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格局。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增强人才体制机制灵活度和人才政策措施开放度,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引进使用松绑,推动人才资源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努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扩大开放,广纳英才。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探索更加灵活有效的人才引进模式,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全面加大人才引进扶持力度,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业绩导向,以用为本。建立人才能力素质标准体系,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更加注重以业绩和贡献评价认定人才,着力为各类人才发挥才智、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全社会创业激情竞相迸发,加快创新成果落地见效,充分释放人才红利。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坚持上下协同、部门联动,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 “引、育、用、留”一体化政策体系,全面推进城乡、区域、产业和不同所有制领域人才资源开发,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效能。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人才发展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基本建立,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人才发展各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努力打造全省人才生态最优地市。
人才规模不断壮大。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0万人左右,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4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85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32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26%,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人才结构更趋合理。高层次创新创造创业人才显著增加,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达到25%,劳动力中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达到70人年/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5%,人才布局与我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相匹配、与各项事业深入发展相适应。
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成为实现更高层次新发展的关键因素,专利授权量位居全省前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引导产业发展的核心专利和重要标准,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0%。
人才优势加速形成。人才规模效益明显提高,优秀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在全市品牌农业、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高端人才集聚效应明显,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形成区域性人才高地。
人才生态更加优化。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显著改善,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基本形成。
全市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人才发展指标
人才数量指标
人才资源总量
其中:党政人才
总量相对稳定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
高技能人才
农村实用人才
社会工作人才
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
人才素质指标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
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
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
二、主要任务
&(一)着力引进培育 “高精尖缺”人才
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大力引进培养一批对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强力带动作用的领军型人才。
1. 实施鸢都产业领军人才 (团队)工程。坚持国内与海外并举,大力引进培育 “高精尖缺”领军人才 (团队),着力打造拥有关键技术、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到2020年,新引进培育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团队)150名 (个)左右、省级产业领军人才 (团队)200名(个)左右、市级产业领军人才 (团队)300名 (个)左右,从根本上优化我市产业人才结构,大幅提升人才和产业层次,加快形成以高端人才引领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集聚高端人才的融合互动发展格局。
2. 实施现代企业家培育工程。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每年选拔200名重点产业的企业家及后备人才参加境内外脱产培训,提升他们的战略思维、国际视野和创新素养。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轮训制度,实行市、县联动,五年内将全市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及小微企业负责人轮训一遍。完善市场化、社会化的企业家引进和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长期激励机制。实行企业家培养导师制,选择知名企业家担任导师,对新生代企业家提供指导、咨询和建议。到2020年,培养20名以上具有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家,培养200名以上经营业绩突出、国内知名的企业家,培养1000名以上富有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家。
3. 实施 “鸢都学者”培养工程。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其他学术机构和社会组织中,遴选一批在一线从事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共性技术研究的高层次创新型学术学科或专科带 头 人 进 行 重 点 培 养,带 动 高 水 平 科 研 创 新 团队建设。到2020年,新评选 “鸢都学者”100名左右,入选泰山学者数量进入全省前列。
4. 实施海内外柔性引智工程。鼓励企业采取兼职聘用、联合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对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作出突出贡献的,采取 “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引进企业奖励。实施引进海外专家计划,加大海外工程师及外籍设计师、规划师、咨询师、教授、研究员等高层次人才引进支持力度。力争到2020年新引进外国专家5000人次,重点支持引进国外专家智力项目200个以上。
5. 实施优秀青年人才储备工程。鼓励和支持各行业特别是企业结合实际大力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对新到企业工作的人员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对在潍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在站博士后,按其在站从事科研实际工作月数给予生活补助。实施大学生自主创业计划,来潍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免费参加潍坊创业大学培训,择优入驻市、县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逐步扩大潍坊市大学生创业基金规模,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成长型大学生创业企业,着力吸引重点高校理工科本科以上毕业生来潍创业就业。到2020年,力争新引进全日制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10万人,其中创业人员3000人以上、博士 (后)1000人以上、硕士2万人以上。
6. 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开发计划。紧扣我市现代产业发展重点,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培养和开发力度,重点围绕培育发展品牌农业和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纺织服装、石化盐化、食品加工、造纸包装6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突破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动力装备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壮大以总部经济、创意设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旅游、信息消费、服务外包、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定期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发布急需人才目录,制定促进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的倾斜政策,鼓励引导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向重点产业流动。实施金融、设计、法律、外语、物流等紧缺实用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大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开发力度。到2020年,引进、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事业发展紧缺的重点人才1万人以上。
&(二)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整体开发,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
1. 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突出思想、道德、能力、作风建设,完善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建设一支自觉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着力提高干部队伍专业素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积极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知识体系。依法开展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到2020年,党政干部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达到90%,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2.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企业创新发展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高级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培养一支职业化、国际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突出企业创新发展导向,建立有利于企业家实施创新决策、凝聚创新人才、体现创新价值的新机制。鼓励有关部门、企业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培训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采取项目聘用、技术入股、管理咨询等形式引进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团队。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40万人。
3.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激励计划和知识更新工程,面向全市选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点支持和培养一批在相关行业和领域影响较大、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建设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深入实施 “潍坊名师名校长”“潍坊名医名护”“潍坊民间艺术大师”和 “潍坊会计领军人才”等选拔培养计划。到2020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85万人,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12%以上,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才达到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10%。
4.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用好我市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机遇,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努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动态开展技工院校 “双百双进”活动 (从企业选拔100名高技能人才进技工院校、100名技工院校实习指导教师进企业),支持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与企业对接合作,推广大学 “双训制”,大力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鼓励企业自建、共建职业学校,或以投资入股方式参与职业学校建设管理。对市内大中专院校和技工学校学生毕业前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职业资格的,对培养单位给予一定奖励。继续开展市首席技师选拔活动。到2020年,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2万人,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等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150人以上。
5.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村科技人才和生产经营人才为重点,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加大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支懂科学、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投资机制,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基础,采取银行信贷、社会投资、农民自筹等多种渠道,鼓励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发展。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重点抓好对农业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负责人等的培养。实施脱贫攻坚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开展 “潍坊乡村之星”评选活动。到2020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达到58万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
6.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职业化、专业化为方向,以岗位开发和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一支适应城市服务管理和农村社区化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范职业资格准入,加强专业督导,推进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建设。培育扶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加快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园建设。规范 “潍坊和谐使者”选拔管理。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扩大政府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2万人,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具备同等能力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达到3500人。
(三)打造重点区域人才发展高地
1. 打造高新区高端人才聚集区。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在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人才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服务模式方面先行先试,建设全市人才改革发展试验区。发挥好潍坊蓝色智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光电产业园、软件园等创新创业平台作用,链接全球智力资源,打造高端科技创新体系。支持高新区在人才股权期权及分红激励、科学化社会化专业化人才评价、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创新实践,建设我市人才对外开放桥头堡和高端人才聚集地,形成中国 (潍坊)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力争到2020年,高新区拥有关键技术、引领新兴产业、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领军人才达到1000名以上。
2. 打造滨海区海洋应用型人才高地。加快建设国家海洋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全国海洋教育提供实训教学服务。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办学、市场运作,加快创建海洋科技大学,实施一批突出海洋科技特色的创新攻关项目。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发展海洋科技教育、海洋职业教育等专业,建设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和海洋产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海洋、临港、涉海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积极推动合作办学,吸引国内外知名大学在滨海区设立分校,把大学园建成海洋特色鲜明、科技优势突出的大学城。到2020年,引进、培养高层次海洋专业技术人才400名以上,从事海洋科技研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达到5000名以上。
3. 打造中国食品谷现代农业人才富集地带。深入实施食品产业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促进国际高端食品技术人才交流合作。加强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北京大学等的合作,建立中美食品与农业创新中心、中荷农业 (食品)创新及人才培训中心、国际分子育种中心、现代农业研究院等项目,开展食品产业高端人才、技术性人才以及职业农民培训,打造食品行业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培育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推进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协同创新中心和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在食品谷总部基地设立集技术研发、引进、交易及企业孵化和综合服务于一体的食品产业孵化器、加速器,支持建立创业苗圃和 “众创空间”。积极对接国内外食品产业专家、学者,组建 “食品谷人才智库”。力争到2020年,引进培养食品产业领军人才团队20个以上,建设一批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培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生产能手等40万名以上。
4. 打造县域人才发展先行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区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鸢都产业领军人才 (团队)工程等市级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向各级各类开发区倾斜,优先推荐开发区人才申报国家 “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项目。推动各类开发区根据各自区位、资源、产业特色等,加快向特色化发展、向蓝色高端转型、向高新技术园区升级,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示范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区。加强开发区公共技术平台、企业创新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支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并购境外科技研发机构。到2020年,力争每个省级开发区新引进培育市级以上产业领军人才10人以上,分别建成 1个以上公共研发平台、1个以上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高层次人才数量达到本县市区总量的50%以上。
三、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一)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1. 构建更加灵活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分产业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建设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库、精准引才目标库。给予重点骨干企业市级重点人才工程评审专项指标,对引进的 “高精尖缺”人才,可 “一事一议”认定为鸢都产业领军人才 (团队)工程支持对象。加强与海外华人组织、留学生组织的联系沟通,对急需紧缺人才实行点对点对接引进。坚持人才 “以用为本”,鼓励企业采取聘请技术顾问、客座教授、星期天工程师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园区设立 “千人计划”工作站。建立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融合互动机制,推进招商工作向引人才、项目、资本转变。加大青年人才引进扶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2. 深化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制定落实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政策措施,建立项目合作、技术指导、培训咨询、协同育人等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计划、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激励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等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组织开展现代学徒教育,培育和传承 “工匠精神”。加大科技创业人才扶持力度,扩大市、县两级政策性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加大对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创业项目投资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支持海外企业、科研机构来潍设立离岸研发中心、分支机构、孵化载体,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
3. 完善高端协同创新平台提升机制。实施国际化产业技术创新网络构建工程,对来潍设立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的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坚持 “一事一议”确定支持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产业联盟等,共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平台和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有关军事院校、科研单位和军工集团来潍共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军民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基地。
4.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分类评价办法,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唯职称评价人才的倾向,建立多维度人才评价标准。对基础研究人才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突出市场评价,对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注重转化效益评价,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强调社会评价,不把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条件。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市场化认定机制。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将技术创新创造、高新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以及转化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作为人才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推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自主评聘工作,进一步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申报参加职称评审渠道。对紧缺急需和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探索实行高级职称直评直聘制度。推进行业组织承接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
5. 构建人才合理顺畅流动机制。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经批准可离岗在潍领办创办企业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档案工资和专业技术职务正常晋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人员到企业兼职,可按规定领取相应报酬或奖励。建立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员兼职制度,允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在教职工编制总额内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兼职聘任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员。强化基层工作经历在职业发展中的竞争优势,将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的必要条件。城市医生申报晋升副主任医师资格,必须按规定到农村或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累计满一年且经考核合格。急需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到乡镇学校、医院、农技、林业、文化等公共服务事业单位工作,服务年限在5年以上的,经考核合格可采取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进一步深化科技人才副职选派工作。
6. 健全体现人才智力价值的激励保障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办法,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按规定实行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免责政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就地转化科技成果所得收益,可按至少70%的比例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以及对成果转化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有合同约定的从其约定。科技人员可将高新技术成果或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创办科技型企业,所占注册资本比例最高可达100%。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对口合作机制,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推广 “学科性公司”运作模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实施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允许提取不低于10%的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核心研发人员、团队成员及有重大贡献的科技管理人员。建立政府奖励荣誉制度,对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授予“潍坊杰出 (功勋)人才”荣誉称号。设立引才 “伯乐奖”,激励全社会力量招引人才。
(二)强化人才政策支撑
1. 优化多元化人才投入政策。按照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的原则,各级财政统筹安排预算资金,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团队攻关、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扶持的资助力度,保障重大人才项目实施和重要活动开展。能对全市重点产业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具有重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国际顶尖人才团队,实行 “特事特办、一事一议”,通过项目资助、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综合资助。加大对普通高校、中职院校和公共实训中心等人才培养机构支持力度,确保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银行在我市设立 “科技银行”,鼓励设立科技金融专做专营机构,对符合相应条件的在潍各银行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最多20%的补贴。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人才创业企业和项目的信贷融资支持,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等类型的信贷融资。突出用人单位人才开发投入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
2. 优化人才向企业集聚政策。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家参与全市战略决策对话咨询制度。实施人才强企五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相关政策、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真正让企业成为引才主体和创新主体。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探索将人才评价权下放到部分重点企业,实行自主招引人才。支持建立政府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企业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设立人才基金,建立研发机构。支持高校选聘科技企业家担任产业教授。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
3. 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政策。全面推进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积极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高端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落户潍坊,着力提升对人才的支撑服务能力。对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在潍设立分支机构、研发机构、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基地且正式运营的,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奖励。到2020年,新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 (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科研创新平台100处以上。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改造提升计划,支持现有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改造提升,推进特色孵化器建设。到2020年,全市各类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100家以上,每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县市区都拥有省级以上孵化器。建设政府、企业、科技中介、技术经纪人 “四位一体”的技术交易服务中心,搭建企业技术信息对接平台,为技术转移提供中试、技术集成与运营、技术交易与投融资等公共服务。
4. 优化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深化人才公共服务机构改革,明确人才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大力推动人才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建立健全市、县、镇三级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才服务中心和网上人才公共服务平台,选拔培训人才服务专员,实施引进人才 “绿卡”管理,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解读、落户考察、项目申报、创业代理、产学研合作等全过程、专业化服务。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放宽人才服务业准入限制,培育一批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突出抓好人才创业服务,运营好潍坊创业大学,加强人才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规划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对引进人才的子女入托入学、家属安置等落实优惠政策,对海外留学人员居住、出入境和落户等提供便捷服务。加强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建设,注重发挥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等联系和服务人才的作用。定期组织开展专家人才休假考察、健康查体、走访慰问等,健全完善人才关爱机制。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规划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督促抓好规划落实。组织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落实政策,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主体作用,发挥好各行各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社部门要在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完善人才市场、搞好人才评价认定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要按照 《潍坊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主要职责》要求,充分发挥统筹本部门、本行业人才发展的作用,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完善配套措施。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各项重点目标和重大工程实施办法,形成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研究编制本地本行业和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具体措施办法,形成上下贯通、衔接配套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三)强化督查评估。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人才工作考核力度,完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实行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才工作述职制度。加强规划实施情况跟踪督查,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对执行效果开展评估,及时解决突出问题,确保规划落地见效。
(四)加强基础建设。围绕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人才理论研究,为制定重大人才政策提供决策服务。加强人才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年度调查统计和定期发布制度。健全市、县两级人才工作机构,强化力量配备,加强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五)营造良好氛围。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推介我市的人才政策和发展环境。坚持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拓宽专家建言献策渠道,及时帮助解决人才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宣传优秀人才事迹和人才工作品牌,强化政治引领,培育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典当行哪家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