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宽松政策政策真的“分化”了吗

您的位置: &
全球货币政策真的“分化”了吗
优质期刊推荐全球货币政策分化明显(图)
(原标题:全球货币政策分化明显(图))
美元走势成市场关注焦点。新华社发  银行资讯 国际外汇市场一月份跌宕起伏的行情告一段落,过去的一周(1.25-1.31),美联储与日本央行争相“放鸽子”,为外汇市场再掀波澜。1月27日,美联储一月议息会议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会议声明偏鸽派,打压美元指数下跌。日本央行的“量宽炸弹”紧随其后,意外宣布实行负利率,引起日元大幅下滑。 ●南方日报记者 唐子湉
  美联储一月暂不加息
  今年一月份的全球经济市场动荡不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各主要股指开年受挫,经济前景不明朗,鸽派气氛笼罩于各大央行之上。继前一周欧洲央行声明决定维持量化宽松政策不变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亦如市场预期未在一月议息会议加息,并称“将继续关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
  1月27日,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今年第一次议息会议上,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25%-0.5%不变。当天货币政策例会结束后,美联储发表声明表示,从去年12月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善,消费和企业投资温和增长,房地产市场也继续改善。预计在现有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下,经济将温和增长,劳动力市场指标将继续改善;由于能源价格继续下降,近期通胀仍将维持低位。
  不过,这份声明表露出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有所增加。美联储表示将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进展,并评估这些进展对美国劳动力市场和通胀水平以及经济前景的影响。
  去年12月美联储开启加息步伐后,市场预期2016年可能将再加息4次,然而近期的经济数据和国际市场不稳定因素,以及美联储的暧昧表态,令市场预期有所动摇。瑞典北欧斯安银行预计,美联储今年料将加息三次,分别于6月、9月和12月的会议上加息。
  恒生银行署理首席经济师薛俊昇则认为,受近期油价再度回落、美元保持强势及美国经济增长未有显著加快等因素影响,美国通胀将于短期内维持较低水平,预计今年联储局可能只会加息两次,今年底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为0.75-1.00%。
  在美联储的鸽派声明影响下,美元指数走贬至98.42附近。周五,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第四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初值为增长0.7%,远远不及前值的增长2.0%,同样低于预期的0.8%。不过,美国全年数据出现好转,全年GDP增速为2.4%,为连续第二年扩张,消费支出创大约十年来的最大涨幅。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出现小幅反弹,周终收于99.5310,较周一开盘微涨40点。
  日本央行意外开启负利率
  美联储议息会议已是外汇市场关注的重头戏,不料日本央行大抢风头。上周五日本央行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本国存款利率下调至负0.1%水平,并再次推迟实现2%通货膨胀目标的时间至2017年。此前,市场虽对日本央行今年加码量化宽松已有预期,但未料到其下调利率如此迅速决绝,日元汇率随之出现大幅下跌。
  日本央行表示,由于全球原油价格持续低迷,不利于日本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提高,该行将在维持目前每年购买80万亿日元(约合6600亿美元)资产规模的基础上,将本国存款利率下调至负0.1%水平,以促进民间银行通过融资等方式向实体经济注入更多资金,刺激经济增长,并以最快速度实现通胀目标。此外,日本央行还将本国实现2%通胀目标的时间从目前的2016财年下半年推迟至2017财年上半年,并表示必要时可能进一步下调利率水平。
  决议公布后,日元对美元汇率迅速下跌约2%,突破121关口,周终收于121.0300,一周跌幅1.90%。此前,日元在国际市场避险情绪的推升下一路走强至116关口附近,日本央行的决议消弭了日元一个多月以来的涨幅,约回到去年12月水平。
  恒生银行环球市场主管黄伟鸿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日本的经济复苏状况比较不理想,从数据来看可能出现连续两季经济衰退,因此日本央行较早推出更宽松的货币政策,未雨绸缪来面对经济的下滑。
  货币政策分化源于基本面
  日本继欧元区、丹麦、瑞典、瑞士后成为全球第五个实行负利率的经济体,也是亚洲第一个负利率国家。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分歧明显:美国料将继续进入加息通道;欧洲央行维持现有量化宽松规模不变,并暗示如有必要可能加码量宽;日本央行则投身负利率俱乐部,以进一步刺激经济复苏。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全球各大央行的货币政策分歧是各国家与地区经济复苏程度差异化的体现。“美国总体还不错,进入了加息的周期;欧洲还可以,维持量宽政策不变;日本的复苏之路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一点,国内没有什么经济的热点,同时也受到一定地缘政治风险的压力。所以日本实行负利率主要是考虑自身经济运行的需要,希望刺激国内需求,增强流动性,同时通过宽松的政策,给经济带来更宽松的货币环境。另一方面,日本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日元疲软对日本出口有利。”
  在现行负利率的五大央行中,瑞典是首个实施负利率的央行,早在2009年开启负利率。欧元区自2014年6月下调存款利率水平,实施负利率已一年半。去年12月,欧央行将隔夜存款利率再降10个基点至-0.3%。连平认为,负利率对刺激经济有一定的作用,从欧洲近年的复苏情况来看,经济增速增加,出口有所提振,预计2016年将继续走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
  不过,目前市场有声音担心日本央行下调利率后,其他亚洲国家争相调低利率,引入利率竞争。连平认为尚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日本经济在亚洲是不小的经济体。由于美国加息,资本流动,对很多亚洲新兴经济体来说都不太有利。日本这样做了以后,从另一方面增加了其他经济体的压力。这样一来,对于日本的出口有利,而对其他邻国造成压力。”
  “对人民币也会有压力,这样会进一步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带来压力,一方面对中国向日本的出口带来压力,另一方面刺激中国老百姓去日本消费,两方面都有考虑。我们的政策相应也要作一些调整,应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连平说。
  人民币在中东地区交易使用率提升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最新数据显示,尽管目前美元仍然是中东地区与中国内地及香港间进行支付的主要货币,但人民币在该地区的使用率正在逐渐提升。其中,阿联酋和卡塔尔的人民币使用最为活跃,人民币已成为这两个市场与中国内地及香港间进行支付的最常用货币。
  数据显示,2015年,阿联酋与中国内地及香港进行的支付中,74%以人民币进行,支付额较2014年增长52%;同期,卡塔尔与中国内地及香港进行的支付中,60%以人民币进行,支付额较2014年增长247%。
  SWIFT指出,去年卡塔尔设立中东首个人民币清算中心,以及近期中国央行与阿联酋央行签署在阿联酋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等一系列举措,都对人民币在中东地区的使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环球资金管理部人民币国际化环球业务主管张捷表示:“内地及香港两地与中东地区的贸易量和贸易额正在快速增长,过去20年来,贸易增长超过50倍。随着这一古丝绸之路重新焕发活力,我们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东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南方网()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2016年各国货币政策分化 全球资产配置迎大变局
新华网上海12月11日电(记者桑彤)美联储加息、新兴发达市场增长差缩窄、及全球货币格局变化都表明我们正处在全球资产配置大变局边缘,各类资产的显著分化或将继续,全球偏好股票配置多于债券。
国际研究机构Gavekal公司CEO Louis-Vincent Gave在弘则研究年度策略会上表示,11月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对全球市场和政策产生长远影响,欧元对其它货币走低,而美元普遍被看好。当前大量的资产配置都是基于美联储加息和美元走强的判断而做出的。然而一致性做多美元存在一定风险,必须考虑一个问题,即明年美元是否会持续强势。
在其看来,明年美联储加息未必如市场预期那般激进。“一方面美国制造业处于十字路口,经济并没有那么好,美元走强将拖累贸易,信用债利率大幅上升将降低企业融资;另一方面通胀也是潜在影响加息的原因,明前三、四季度美国通胀水平可能上升;此外,美国还要考虑欧洲和日本的政策。
弘则研究董事长王沛表示,未来1-2个季度中美原油的供需状况会逐渐的改善,至少使得原油价格摆脱单边的弱势格局,从而逐渐影响投资者的通胀/通缩预期,进而影响他们的资产配置和资金流向。
“但就短期而言,12月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可能会出现增加,投资者风险偏好也会回落。尽管新兴市场经济惊喜指数仍在反弹,意味着新兴市场经济数据仍然在改善周期中,但美股中的先行指标则给出12月投资者预期开始调整的信号。事实上,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的预期尚未随着新兴市场经济数据的改善得到修复,因而美元仍在强势窗口中,风险资产仍在承压。”王沛说。
“2016年世界将发生变迁。”瑞银财富管理大中华区首席投资总监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认为,随着新兴市场企稳,发达地区消费支出小幅增加,全球GDP增长率有望从今年的3.1%上升至3.4%。不过,美国慢慢开始加息,其它国家还处在减息或者继续宽松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分化。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下,有利于风险偏好,所以今年全球偏好配置股票投资,首当其冲看好欧元区和日本的股票。
贝莱德智库也发布报告称,目前多个主要国家周期步调不一,投资者在2016年应当尤为“谨慎行事”。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市场的估值水平从目前来看已超越了其商业周期的发展,尤其是美国。“我们偏好股票多于债券,尤其是欧洲及日本股票,而不少美股的价格已全面反映其价值。”
[责任编辑:全球金融格局下的中国定位之一:
全球货币政策分化下的中国平衡术
樊宇&沈忠浩
&&&&来源:&&&&
全球货币政策趋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由于增长不均衡,各主要央行做出了不同的政策回应。“分化”成为当前全球金融格局的“关键词”。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8日在最近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后删除了加息前瞻指引中的“耐心”措辞,拧紧货币龙头的用意显露。在经济减速与通缩阴影笼罩下,欧洲正式全面启动大规模购债行动,日本则延续并强化了宽松政策。
这样的分化不仅出现在发达经济体中,新兴经济体内部也各有不同。俄罗斯、巴西连续加息;中国和印度政策均有所放宽;智利、土耳其和匈牙利接连下调利率。
如果说去年是全球货币政策出现分水岭的一年,今年这样的分化趋势无疑将更加明显。全球资金在货币政策变动及变动预期下悄然调整,金融资产配置策略正发生根本性变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近日警告说,美国将迎来自2006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即使货币政策正常化进展顺利,金融市场的波动也可能危及稳定,加息的溢出效应恐将让新兴经济体再陷恐慌。
拉加德所指的恐慌之一便是强势美元带来的挑战。美联储加息预期已将美元推向高位,衡量美元对6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3月中旬一度突破100大关,创2003年以来最高。美欧货币政策背离进一步加剧了非美元货币的贬值压力。欧元、日元、英镑、澳元、新兴市场货币等纷纷黯然失色。拥有美元负债的国家和企业将面临水涨船高的债务成本。
其次,随着美联储政策反转,新兴市场面临的资本外流风险加大。全球新兴市场证券基金研究公司统计显示,截至去年11月份,从新兴经济体债券和股票基金市场撤出的资金达到131亿美元。
今年年初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持续走强,而欧元对人民币连续走弱。应对美国与欧洲两大央行在量化宽松政策上的松紧反差及其带来的汇率变动和资本异动,中国央行政策如何拿捏引人关注。
中国货币当局正视了挑战,但没有自乱阵脚。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表示,中国存在资本外流的现象,但与正常的投资贸易相比量不大;随着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人民币汇率波动是正常情况,而且还是比较稳定。他指出,货币政策的调整没有超出稳健范畴,保持中性立场不变。
从央行已经使用的政策工具来看,保持稳健总基调不变不是不作为,而是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在把好货币总阀门的同时,采用定向调控思路,使用更为灵活的政策工具,支持薄弱环节发展,并把金融改革推向纵深。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与调结构任务繁重,而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这样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临阵不乱符合国内外观察人士的普遍期待。
瑞银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是略微贬值货币刺激出口,还是保持坚挺支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种矛盾的取舍归根到底要看什么样的政策对中国经济效用最大,要从中国的现实利益出发统筹考虑。
伦敦市市长首席经济顾问杰勒德?里昂指出,美欧采取的货币政策会对各自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但他们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间接的,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还是中国自身的货币政策以及中国国内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有分析人士呼吁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增加中国出口竞争力,对此有经济学家认为,从经济基本面看人民币并不具备大幅贬值的条件,现阶段货币大幅贬值不仅难以实现对出口的提振,还会加重资本外流,而且有悖于“新常态”下推进结构改革、提质增效的战略方向。此外,稳定的汇率有利于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英国华威大学华威商学院金融助理教授毛磊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对欧出口因为汇率变动而受冲击的情况短期内不会出现,因为欧盟消费者很难找到“中国制造”的替代品。如果欧洲央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刺激欧洲市场需求,中欧贸易也将随之增长。陷入全球宽松货币竞赛会特别危险,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依赖于改革,要对这一进程保持耐心。
英国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欧洲央行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由于中国经济体量较大,深化改革释放出更多内生增长动力,中国无需过多担忧欧元区版的量宽政策。
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要为结构改革争取时间和空间,但货币政策从来都不是万灵药。经济与合作组织在最新的报告中说,不能仅靠放松货币政策来巩固经济复苏势头,货币政策必须得到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唯有这样,才能在危机和动荡中多一份淡定与从容。(参与记者:吴丛司、吴心韬)
(责编:刘然、乔雪峰)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分化减弱
  2015年12月欧央行的议息会议中,央行阻止了欧央行的扩大QE规模及下调利率,欧央行内部对于货币政策的分歧显性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将减缓。2016年上半年,仅在3月10日宣布下调主导利率5个基点至零,下调区隔夜贷款利率和隔夜存款利率分别至0.25%和负0.4%。2016年欧央行只降息一次,其宽松政策较2015年明显放缓。我们认为2016年下半年宽松货币政策放缓将延续上半年趋势。
  宣布继续扩大购买国债规模,支撑日本新的刺激计划,但我们认为很难维持。日本央行成为日本国债最大的买家,新增国债的90%被日本央行购买,而且其资产负债表已经膨胀至日本GDP的80%,其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接近极限。如前文所述,即使日本央行继续执行负利率和购债计划,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也已经微乎其微。我们判断,2016年下半年日本央行大概率继续宽松,但幅度远没有其宣传的那么大。
  将更加谨慎。2016年7月央行并没有降息,市场对8月降息的预期又在升温。英国脱欧后其经济与金融市场表现是左右央行使用宽松政策的关键。从目前的情况分析,我们认为英国下半年有1-2次的降息空间,但降息的决定将更加谨慎。
  中国步入真实稳健。我们判断中国央行继续降息的可能性较小,国内货币政策将转入实质性稳健的状态。尽管这种实质性稳健可能对实体经济去产能调结构的过程而言是相对“紧”的,但考虑到宽松于实体经济无益以及决策层基调的变化,我们认为中国央行将维持利率现状。同时,考虑到2016年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面临的压力增大以及金融业风险集中度提高这样的双短期因素,央行使用短期数量型工具对冲时点性波动可能性较大。因此,我们认为以“舒缓”金融业“镇痛”为目的的数量型对冲调节依然是2016年主要的调节手段。
(责任编辑:崔凯 HF012)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分化减弱》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全球货币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