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有权到任何银行划定期存款保险的存款吗?

定期存款哪个银行好
定期存款哪个银行好
如果要了解【定期存款哪个银行好】,就需要对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进行对比,这样我们心中就有一个标准,就可以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很方便的选择定期存款比较好的银行。就目前情况来看,工农建交中邮六大行上浮利率期数为三月、六月、一年短期上浮,而三年和五年期的则执行基准利率,因此我们选择存款时间较短可以考虑选择六大行,而超过三年期的可以着重考虑其他银行获得更高利率。【央行活期存款基准利率0.35%】利率上浮至0.385%:民生、中信、广发、招行、浦发、兴业、华夏、平安、光大、宁波银行、北京银行、花旗、渣打、星展、渤海执行基准利率0.35%:建行、工行、中行、农行、交行、汇丰、东亚、南京银行【央行3个月整存整取基准利率2.6%】利率上浮至2.86%:兴业、平安、民生、中信、广发、招行、浦发、华夏、光大、上海银行、宁波银行、...
定期存款哪个银行好
哈尔滨平安人寿的网友 :您好,这个人寿我没听过,银行推荐的保险大多是对自己利益最大,不是对您最有用的。并且银行人员对保险并不专业,可能会有虚假宣传,出现问题了银行也会推脱责任。如果您真心购买保险的话,...
定期存款哪个银行好
? ? ??2014年的最后两周时间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曾走出一波稳步上行的趋势。随着年末节点的渐行渐远,银行渐渐“不差钱”了起来。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更是...
定期存款哪个银行好
8月25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8月26日起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同时,自9月6日起,降准0.5个百分点,并额外定向降准。记者从保险业内了解到,央行再度降息,被...
定期存款哪个银行好
我们小孩都盼望着过年,因为春节是个令人幸福的节日。我们不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吃一大堆的零食,而且还可以收长辈们的红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我们收到的红包数额也越来越可观!今年我收到...
定期存款哪个银行好
其他热门词汇
小投入获高额保障,最高达50万元。囊括意外、疾病风险...
个人资金安全卫士,银行卡、网银账户、存折资金被盗刷...
个人资金安全卫士,银行卡、网银账户、存折资金被盗刷...
个人资金安全卫士,银行卡、网银账户、存折资金被盗刷...
其他热门活动
xyz_product-vm-ins-product2保险公司团险个做违规 银行存款变成团体险_保险消费_保险案例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保险公司团险个做违规 银行存款变成团体险
  时报2月25日讯 (记者王颖军)今年77岁的李女士近日向本报反映,2006年她到我市一家银行存款时,在工作人员的诱导下办了一张“高息存单”,后来想用钱却取不出来。记者调查发现,李女士作为个人客户到银行存款,拿到手的却是一张“团体人身险个人保险凭证”的卡片,这也是保险公司和银行联手违规操作的证明。
  李女士反映,日她到解放桥附近的一家银行,想存2万元定期存款,工作人员当时称有一种比定期存款利息更高的存款方式,不管存多长时间,利息都高于同期的定期存款。李女士表示同意,银行为她办理了手续,李女士拿到手的只有一张“团体人身险个人保险凭证”卡片。
  在银行买保险不稀奇,但个人客户为什么竟拿到了团体险保单?正常情况下,团体险是指单位或集体投保。记者看到,这张加盖了某保险公司山东分公司业务专用章的保单,投保单位是“济南邮通责任有限公司”,李女士与这个单位并无任何关系,自己的钱要存款,即便是“不小心”买了保险,投保人也应该是李女士,怎么竟变成了一个单位?更令人不解的是,作为一份保险,上面写明了保险金额为2万元,也就是说,假设被保险人出现意外,她只能拿回自己原来的2万元,这份保险没有提供任何风险保障,显然,这并不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保险。另外,这份保单写明了保险期限是“终身”,对投保人的回报、收益等只字未提。
  李女士说,2009年以来,因为对这张“存款凭证”有疑问,同时也想拿回自己的存款,她打了保单上的保险公司电话,对方称这份保单的期限为5年,不到期不能取钱。
  记者与保险公司方面取得联系,对方又改口,表示保单的保险期限为3年,日已经到期,李女士可以到银行取钱了。近日,李女士莫明其妙的保单终于“变”回了钱,三年多来,李女士没有得到任何保险保障,保险收益也仅有1800元,仅相当于2006年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如果李女士当时办理的是三年期定期存款,收益要高出600多元。
  济南市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李女士遭遇了保险公司、银行联手策划的“团险个做”,也就是将个人客户集中起来,成为虚拟的团体险客户,保险公司的目的是上冲保费规模,这是监管部门一直严查的违规操作。
  据记者了解,近两年来监管部门不断规范银保业务,目前市场上已经鲜有“团险个做”,但前些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应该还有。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银行是销售保险产品的正规渠道,但市民在买保险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了解产品是否适合自己,了解自己的保险权益和保险责任。如果对产品、销售方式有疑问,可向保险行业协会或保监局反映。
&nbsp&nbsp&nbsp&nbsp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有网友表示,社会养老保险缴费不如存银行获得复利划算,并且缴得越多越不划算。还有网友提出,国家规定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那么如果从45岁开始缴费,缴费15年到退休时领取养老金最划算。
这个看法是对的吗?银行定存真的比养老保险更划算吗?怎么算账才清楚呢?
2012年人民日报就对网友的这个疑问做出了解答:
疑问一:不如银行存款划算?
【回应】 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制度保障;储蓄只能责任自担,风险较大
我国养老保险的雇主缴费率通常为20%,假设雇主把这20%全部以工资名义发放给雇员,加上个人缴费的8%,该雇员将同样一笔钱每月存入银行,能够获得比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更好的养老保障吗?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朱铭来为我们算了一笔账(详见图表,下同)。该模拟计算表明,储蓄养老的收益率小于社会养老保险,且只够领取一定的年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指出,社会养老保险是老有所养的根本性制度保障。通过雇主分担责任、政府担保、全体参保人互助共济,可以消除劳动者因退出劳动岗位或长寿带来的不确定的收入风险与养老风险。而储蓄是完全市场化的个体行为,因固定利率而必须由自己承担长期的贬值风险,不可能提供稳定的养老安全预期。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也认为,互助共济带来了养老保障的可持续性,“互助共济是大家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养老保险优于储蓄的地方。”
“其实,用人单位20%的缴费并不能等同于个人应得工资,它需要依法强制才能实现。”郑功成表示。
疑问二:可用商业保险替代吗?
【回应】 社保具有普惠性,破产风险低,且发放金额随物价上涨而提高;商业保险适合高收入者,且须承担金额贬值风险
有人认为政府主导的社会养老保险不如市场主导的商业保险,褚福灵对此表示,虽然商业保险缴费与享受的待遇完全对等,但通常只有较高收入者才有能力购买。而社会养老保险具有普惠性,低收入者也能按照最低缴费基数(一般为当地平均工资的60%)缴费,而高收入者最多只能缴纳当地平均工资的300%,这体现了养老保险的福利性,同时兼顾了公平与效率。
数据显示,我国财政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在不断提高。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为例,1998年到2011年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补贴从24亿元逐年增加至2272亿元,14年共补贴12526亿元。
朱铭来告诉记者,从提供保障的主体来看,国家的信用水平比保险公司更高,破产风险更低。同时,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养老金水平会随着物价水平提升而水涨船高,近年来国家已连续8年提高养老金,年均涨幅约10%。
“商业保险是一种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但投保人需要支付高昂保费,还须个人承担保险金额贬值的风险,只适合高收入者并起锦上添花的作用。在我国,首先必须健全作为‘地基’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次,发展商业保险补充前者的不足。两者可以共同发展并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郑功成表示。
疑问三:缴费15年最划算?
【回应】 缴费年限和养老金待遇是正相关关系
有网友认为45岁时交养老保险最划算,既达到了15年的最低缴费年限,又可以按最新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领取养老金。事实是否如此?
郑功成指出,缴费年限越长,缴费越多,养老金待遇就越高,这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般法则。按照现行制度,我国的社会养老金待遇包括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部分,参保人在缴满15年后每多缴一年,计发基础养老金待遇时也会相应提高1个百分点;而个人缴费全部计入其个人账户,谁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多,按月领取的养老金待遇就高,即使储存额发完了,只要参保人还健在,国家也保证继续按该标准发放到其死亡时止。
褚福灵表示,缴费15年并不是最划算的。缴费年限决定了退休后第一个月并作为今后调整基数的初始养老金水平。按照规定,随着工资水平、物价水平的上涨,养老金会根据初始养老金进行调整,初始养老金越高,调整得就越高。
本次模拟计算结果亦表明,无论从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数额,还是整体的收益付出比来看,都是缴费时间越长越划算。
疑问四:缴费越少越划算?
【回应】 在缴费区间,多缴多得,但高缴费者回报率低于低缴费者,体现了社保向低收入者倾斜
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是不是越少越划算?在模拟计算中,参保人丁按今年北京市养老保险的缴费下限1869元缴费。经过计算,丁在退休时拿到的养老金远低于甲领取的养老金。但另一方面,计算亦显示,丁的收益率大于甲。
对于这个结果,褚福灵解释说:“社保有个特点——在多缴多得的基础上,低缴费的回报率要高于高缴费的,这体现了社保制度向低收入者倾斜的法则,体现了养老保险一定的福利性和再分配功能。”
郑功成告诉记者,尽管缴费多寡与养老金待遇高低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社会养老保险是基于社会公平的制度安排,不是劳动者在岗时薪酬水平的简单延续,通常要采取抑高扶低的政策取向。也就是说,劳动者在岗时的工资差距可能在10倍以上,而缴费工资却被控制在5倍以内,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现了缩小老年人收入差距的公平性。
据记者采访了解,不少国家的社会养老制度均体现了“劫富济贫”的原则。例如,在澳大利亚,80%左右的退休人群可部分或全额领取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其余20%的人或因未申请,或因资产、收入等超出标准不能领取养老金。也就是说,高收入者享受到的政策福利要少于低收入者。
“社会保险制度是基于群体公共利益并以解除所有人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后顾之忧为目标的制度安排。因此,除了算个人的收益账,更应当算算个人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后顾之忧得到解除的安心账、长远账,还要算算公益账、互助账。”郑功成指出。(来源:新华网)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浏览: 14002
关注: 3 人想存定期却被忽悠成买保险产品 存款如何变保险?
12:57&&来源:中国广播网&
&&& 【导读】5年前在邮政储蓄存钱,工作人员说存成保险更划算、利息更高,还有分红。如今存款到期,除了本金,储户拿到的钱比起一般存款的利息少一半。存款人大多是老年人,本想着养老的钱可以升值,谁知钱却越存越少。《天天315》本期聚焦:存款如何变成保险?
  央广网北京8月2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储户到银行存款时,经常会遇到工作人员介绍理财产品或者保险产品的情况,特别是当消费者有大额存款时,想要存定期存款最后被忽悠成买保险产品的情况时有发生。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这种情况已经不只发生在城市,更有向农村乡镇蔓延的趋势。上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楼王镇的一些消费者来电投诉。
  【储户】去银行存款却带回一纸保险单
  顾先生是楼王镇的居民,2008年,他在当地邮政储蓄办理存款业务时,工作人员向他介绍了一种中国人寿的保险产品,存期为5年。工作人员说,这种产品比银行利息要高,而且每年都有分红,5年下来得到的收益要比单纯存到银行划算的多。顾先生当时没多想,就购买了这种保险产品。
  前不久,顾先生存的这份保险到期了,他去了镇上的邮政储蓄银行想把钱取出来,没想到的是,有很多储户正聚集在邮局。顾先生一问才知道,原来他购买的这份保险根本没有像当年说的一样有很高的利息和分红。他可以拿到的钱比预想的数额少了近一半。
  顾先生:到期之后我们拿了1200块钱,银行的利息存五年的话要达到大概以上,肯定不低于2500,它后面分红也没有了,所以很多人在那边闹着要解决。
  据顾先生了解,和他遭遇同样情况的有很多人,涉及到的金额有300万左右,而且涉及到的居民范围也不只限于楼王镇。在他看来,邮政储蓄是国有银行,是很值得信赖的,所以也就很相信他们推荐的保险产品。1万元的存款,最后只拿到了1000多元,而如果正常存入银行的话,利息少说也要有2500元左右。
  记者:当时您存的时候他有没有给您一个书面的东西,比如说存这个钱,利息是百分之多少。
  顾先生:没有,他就给一个人寿什么,保险的一个单子。
  记者:您花了一万块钱,其实买的是一份保险是吗?
  顾先生:对,现在就是拿了1200块钱利息,他们说属于分红,分的太少了,他当时口头承诺的,就是说比利息还要高,还要分红他这样讲的。
  记者:他只是口头承诺,没有形成一个书面的协议是吧?
  顾先生:对,当时都相信邮局,他是邮局的嘛,好像当时是邮局的局长,不光是楼王镇,别的镇也有。
  记者联系了和顾先生一起维权的另外一位储户王小姐(化名)。王小姐的父亲今年已经60多岁了,由于没有生活来源,于是把仅有的积蓄存到储蓄银行,作为今后养老的费用。由于老人年纪大,不识字,也根本不懂保险和存款的区别,但是听到银行工作人员说,利息比银行高,5年后可以拿到更多的钱,于是就把存款买成了保险。购买保险的还有王小姐的叔叔,他也误把存款买成了保险,没想到钱到期了,却只拿到1000月多元。两个人商量之后就一起去邮政储蓄讨个说法,一开始,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可能钱还没有到账,后来就告诉他们说亏本了,没有钱给他们了,可以给他们一些赠品作为补偿,王小姐觉得不能接受。
  顾先生对于银行给予赠品的补偿也表示不认同,他觉得银行工作人员不应该向他推销保险,本来到邮局是存钱的,也比较信赖邮局,听到利息高又有分红这样的宣传,难免会动心。而且很多人都回忆,当时工作人员确实口头承诺说最后的利息和分红会很高,1万元的存款最高甚至能拿到五六千元。
  王小姐觉得,把存款买成保险的大部分是一些镇上的老人,他们其实根本不懂存款和保险的区别,也不明白购买保险的风险。邮局的工作人员向他们的介绍存在一定的误导性。王小姐和顾先生还有一些同样遭遇的街坊邻居一起找到了邮政储蓄,看看怎么解决这个事情。随后,邮局方面联系了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三方一起协商之后,最终达成了补偿协议。
  王小姐:给我们的答复就是同意再给我们750块钱,他就说不可能赔了全都给我们,就赔750块钱。
  顾先生说,对于这个补偿的协议,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1万元的存款,在拿到1300元分红的基础上,再补偿每个人750元,也就是总共拿到2050元。不过这个金额,比起在银行存定期存款,还是要亏掉一些的。
版权说明:&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
编辑:李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权扣划存款的机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