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党小组发挥好功能作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支撑作用

如何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推进,分散生产和经营的农户越来越需要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期话题围绕如何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以社会化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推进,分散生产和经营的农户越来越需要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期话题围绕如何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以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阶段、新形势下,广大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现行各种服务组织如何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需求?对此,安庆市积极实践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了初步成效。
  当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现阶段农民需要的社会化服务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而且又是十分迫切的。现行的服务体系还有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现实反差。
  近几年,在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安庆市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以&社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目前,安庆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已经进入大发展时期,表现出旺盛的活力,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公共服务一体化。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化,全市对&三农&的公共服务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在服务体制上,全市积极推进县、乡机构改革,普遍推行&乡财县管乡用&制度,乡镇农技站、兽医站、农经站、农机站等部门撤并成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三农&服务的一体化新格局。在服务内容上,认真执行各项惠农政策,致力于&村村通&工程、土地整理、水利兴修和康居新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构建了覆盖全市的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障制度,大大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在服务方式上,普遍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财政支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一站式&办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办事难问题。
  &&中介服务多元化。近几年,安庆市服务&三农&的中介组织发展势头迅猛,目前运作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超过400个,合作组织成员7万多人。这些中介组织的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服务形式日趋多样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桐城市大关蛋鸭协会拥有会员600余人,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防范市场风险为会员提供全程化服务。去年在全国鸭蛋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协会利用信用联社贷款收储和加工鲜蛋,使广大养殖户仍然获得了高于市场均价、收入持续上升的良好效益。太湖县在46个试点村民组建立生产发展互助基金,通过财政支持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筹资225万元,覆盖2000余农户,有效解决了农民在生产发展中的资金制约问题。
  &&服务组织市场化。目前,全市社会化服务正逐渐由单纯的生产环节的服务迅速向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加工、销售、管理等综合性服务扩展,一批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与广大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市场竞争中壮大自己的同时赢得农民的信任。特别是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联结农业和市场,一批个体营销大户通过购运销联结农村和市场,一批农民经纪人通过传、帮、带,联结农民和市场,较好地发挥了&一户带一地、一村带一片、一片带一业&的带动作用。
  怀宁县稼仙米业集团、望江县联河米业公司、宿松县京洲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均以订单形式与广大农民签订优质农产品种植合同,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合作体系,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双赢。坐落在市经济开发区的安徽宇顺种业公司,聘请12名农业技术员开展农资、农技合作连锁经营,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对生产发展的科技、信息、销售等服务,探索出一条既服务农民、激活农技站,又使企业得到加速发展的新路子。
  安庆市将继续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政策引导为核心,鼓励扶持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以统筹发展为重点,不断创新组织形式。以深化改革为保障,加快理顺体制机制,使社会化服务跃上一个新层次。
  强化公益服务建设
  河南淮阳县县长 任连军
  面对农民日益增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怎么解决服务组织功能较单一、技术手段落后、各类服务主体之间缺乏统一组织和协调等问题?针对这一难题,河南淮阳县进行了有益探索。
  作为农业大县的淮阳,目前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生产型农业向市场型农业的转型。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农业顺利转型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之一。
  近几年来,淮阳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组织体系不断完善,规模不断壮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表现为&三个强化&。
  &&强化公益性农业社会服务。
  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工程&,运用职业教育和培训学校,通过科技下乡、科技扶贫、农村远程教育等形式,开展日常化、多层次培训,使每位农民至少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同时,淮阳县针对部分农民想外出务工而无技术无门路的现象,强化劳务输出培训,实现了劳务输出规模扩大,劳务输出层次提升,打造了淮阳劳务品牌。目前,全县累计实现28万农民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实现了人人有技术,户户增收入。
  &&强化民间合作组织建设。淮阳县因势利导,先后建立了板材、烟花爆竹、塑编、大蒜、黄花菜等专业协会,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全县现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4个,会员13200人,会员企业18家。各协会维护农民自身利益,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推动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经营生产专业化、产业化。同时,有效带动了农村仓储、运输等现代物流业发展,降低了流通环节成本,并促进了农村医疗、防疫、餐饮、娱乐、信息、保险、法律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服务。淮阳县加快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区域优势产业或主导产业,将农户小规模经营同社会化大市场有机结合。在抓好现有8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宏达脱水有限公司、辉华面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新建一批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产品交易专业市场。目前,淮阳县农业龙头企业已经达到15家,带动农户发展相关产业16个,从业人员10多万人。
  淮阳县还将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原则,通过四个创新,建立多经济成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提高认识,思路创新。要将农业社会化服务,由单纯服务农业为主向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全方位拓展,由单纯服务经济领域为主向服务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推进。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专合组织为主体、龙头企业为骨干、信息建设为纽带的多层次服务组织格局。
  二是政策引导,管理求新。加大对县、乡两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资金支持,加强其硬件建设。并在税费收取、信贷支持、资金支持等方面,对各类服务组织实行优惠政策。同时,完善对服务组织制度建设和治理结构的指导和管理。
  三是面向市场,内容拓新。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基层技术服务部门和农村能人等,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单一产中服务向农业全程扩展,为广大农民提供从信息、种苗、科技到加工、储运、销售的&一条龙&式服务。
  四是信息科技,突出服务。要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多元化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希望
其他人正在看……
Copyright&&&xinnong.net&新农网版权所有&发挥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支撑作用
日 12:37:15
&&&&作者:
农业部赴河南省“百乡万户”调查组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健全经费保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
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组赴河南省,重点就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展开调查。近年来,河南省初步形成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政府公益性服务机构为主导、多元化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河南省在此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面临的问题和实践的探索,值得关注和借鉴。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主要成效
河南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一衔接两覆盖”有关要求,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和基层农技推广站条件建设项目为抓手,切实加强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基本健全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据调查,全省县级农技推广机构628个,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在全省规划建设了1030个基层农技推广站,服务范围覆盖所有乡镇。
二是初步理顺了管理体制。河南省基层农技推广区域(乡镇)站是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向基层延伸技术服务的平台,承担种植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农机技术推广和监理服务职能,实行人员管理、资产和工作经费“三权归县”的管理体制。
三是完善了队伍建设。据调查,全省县级农技推广人员10683人。
四是强化了条件建设。省级财政解决1.17亿元配套资金,切实抓好国家基层农技推广站条件建设项目实施,以县为单位整合使用资金。
五是积极探索绩效评价机制。省政府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公开公正、竞聘上岗、定期考评、合理流动”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用人机制。
六是能力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全省利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资金,每年对7000多名农技人员开展短期业务培训。各农业县普遍建立健全了“专家+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技推广机制,实现了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全覆盖。
(二)存在问题
地方反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经费保障不力。由于乡镇区域站全部建在乡镇上,在乡镇区域站工作的不少农技人员每天要在县城和区域站之间穿梭。虞城县的乡镇区域站基本没有交通工具,也没有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荥阳市财政最初为每个乡镇区域站配备了一辆办公用车,并租用20亩至30亩农地作为区域站试验示范用地,但在运行1年多后,地租由原来的每年每亩1000元上涨到1300多元,市财政不愿继续提供土地租金,区域站面临缺乏试验示范用地的局面。
二是基层农技人员待遇不高。各县市政府对“一衔接”政策的落实是好的,按编制核定的人头经费也是到位的。但实际情况是,目前仍有相当部分县市农技人员工资待遇很低。我们调查的一位50多岁的在聘高级农艺师,2010年前月收入只有450元/月,现在也只有1670元/月,比同级事业单位的工资低近1000余元/月。
三是基层农技队伍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据调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普遍存在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目前,河南省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实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仅占应配备人数的55%。农技人员45岁以上的占到37%,而35岁以下人员仅占22%。
四是绩效评价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法》对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考评考核提出了要求。但调研表明,这一制度的执行并不到位。在乡镇机构改革期间留在乡镇机构的农技人员,其工作绩效主要由乡镇政府考核,地方政府、农业部门、服务对象参与的多元考核机制并未形成,较难激发乡镇机构农技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
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履行不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区域站的重要职能,目前看,大部分区域站还没有开展起来。一是县乡技术人员普遍不了解、不熟悉质量安全工作。现已配备的大中型仪器设备,相当部分人员还不会使用。二是运行费用普遍缺乏,相当一部分县(市、区)没有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质量安全执法工作还没有起步,大部分县乡还不知道如何具体执法。四是监管机构不健全。据了解,目前全省约有一半的县(市、区)没有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同时,调查也发现,现在许多农民不愿意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有些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二是现在在家务农的农民,大多年龄偏大,对新观念、新品种、新技术等接受能力弱,因为听不懂而不愿意来。三是部分农民在当地打工有活干,担心听培训耽误干活。
(三)对策建议
第一,当务之急是解决农技推广工作经费问题。加强农技人员工资待遇、推广机构运行费用和经常性推广业务工作费用的财政资金保障。建议:一是督促各级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筹集专项资金或补助经费等多种方式,保障农技推广基本工作经费。二是在产粮大县奖励等资金中,明确部分比例,专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三是推动推广工作项目化,推广项目常规化。比如,正在实施中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建议长期保留并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第二,强化农技推广队伍能力建设。一是切实落实《关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设岗位计划的意见》,明确特岗计划人才工资发放、计划结束后的编制和人员安排等问题,以吸引大学毕业生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二是督促各地采取措施,全面落实“一衔接”工作要求,探索推行基层一线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浮动政策,提高县乡基层农技人员待遇水平。三是加强对在岗农技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农技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三,不断增强推广工作的针对性。统筹推广目标任务和推广对象需求,针对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差的特点,应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采取易于接受的推广方式,让农民真正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对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管理者、科技示范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应加快新技术、综合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其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四,完善农技推广绩效评价机制。切实建立起县农业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广泛参与的“三方”考核机制,对于县管农技人员要增加乡政府评价权重,对于乡管农技人员要增加县农业部门的评价权重。评价结果应与绩效奖励挂钩,以激励农技人员从事农技推广的本职工作。
第五,加强基层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督促各地落实有关法律和国务院规定要求,尽快健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落实工作经费,细化执法要求,开展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工作。
第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法宣传普及和督导实施。新颁布实施的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责,要求建立农技推广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应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法宣传力度,营造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良好氛围。适时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情况检查。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特点
调研组对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特点
一是起步早。2005年,郑州市成立了100个专业合作社作试点,探索推进合作社发展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后,专业合作社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二是发展快。截至目前,全省从事农业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763家,其中从事农机服务的专业合作社4975家,从事植保服务的合作社1317家。
三是发展不平衡。据调查,目前运行比较好的合作社占1/3,其中,第一类是有龙头企业带动的,第二类是有主导产业带动的,第三类是开展农机、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的,还有一类是由村委员牵头或乡政府介入指导,将独具特色的合作社强强联合组成的联合社。这几类合作社的共同特点,一是有资金实力或管理能力,二是能够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三是产品有销路、能卖得出去。运行一般的合作社往往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和主导产业拉动,并缺乏一个“能干”的带头人,不能把社员们团结起来克服运行难、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个别的艰难维持,面临解体。
四是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有向综合服务方向发展的倾向。调查发现,由于竞争压力大、市场空间小、盈利能力弱等问题,农机和植保专业合作社往往难以仅靠农机服务和植保服务维持运转,很多农机和植保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流转土地成为规模种植户。安阳县兴龙种植专业合作社过去只做专业植保服务,2011年开始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实现规模种植,合作社现有成员2000余户,入社耕地面积6000亩,托管土地2000亩,流转土地800亩,成为既开展规模种植,又开展统防统治服务的综合性服务组织。
(二)面临问题
一是运行难,一方面农民个体意识强、素质普遍不高、对合作社缺乏基本认识;另一方面合作社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健全;也有些合作社,因为对市场供求和价格等信息把握不准,不愿提供产品售后服务。二是融资难,一般合作社都很难贷到款。三是用地难,农业附属设施用地问题,国家有明确政策支持,但在实际运行中普遍难解决。
另外,调研组还对河南省从事农业服务的有关企业进行初步了解。农资销售企业数量多、作用大。目前河南省涉农企业3.4万家,调研组在农村调研时,随处可见销售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的门市部。龙头企业数量不多,但带动能力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形式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除上述典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外,一些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拥有各种农业机械,除为自己服务以外,农忙时也可为其他农户提供服务;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农民经纪人,他们一边组织生产,走村串户搞收购,传递信息带群众,成为城乡经济的红娘。这些都是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有益补充。
(三)有关建议
一是制定并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训计划。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要培训对象,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培训不同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二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扩大农业政策保险范围,提高规模经营主体抵御重大自然灾害和经营风险的能力。建立多种模式的融资贷款业务,解决小微涉农企业贷款难。三是进一步完善具体扶持措施。比如,进一步细化可操作的农业附属设施用地措施,以及在农忙时对柴油等进行适当补贴,以降低农业机械作业成本等。四是加强指导服务和培育引导。引导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培育一批管理规范、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性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各类组织以产品或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或联合,增强市场竞争力。
(调研组成员 宋丹阳 陈应志 张 赓 范士超 张格良 袁小杰 李清来)
网站编辑:如何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农业信息
如何发挥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支撑作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
来源:经济日报 13:30:00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健全经费保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
  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组赴河南省,重点就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展开调查。近年来,河南省初步形成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政府公益性服务机构为主导、多元化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河南省在此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面临的问题和实践的探索,值得关注和借鉴。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主要成效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2002-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改委 发挥好 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