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北仲路第一小学有没有改扩建,以及周边房屋拆迁计划

北仲路44号
北仲路44号规划面积规划面积:0.0平米
规划面积(来源百度百科)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筑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是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种建设用地的面积。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可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等。各种性质用地的面积并不只单纯包括其本身所占用的土地面积,还包括一些直接为其服务的建设用地面积。如城市的“居住用地面积”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面积;“工业用地面积”包括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面积。
北仲路44号简介
该小区位于市北体育街附近,靠近台东,市北家乐福。出行,购物,休闲娱乐,十分方便、
北仲路44号楼盘动态:
最近联系人
下载吉屋APP,消息随时随地看,不需担心错过。
查看消息记录
按Ctrl+Enter提交
你可以按区域查找青岛新房、二手房,也可以按区域查询青岛房价。同时,你买房
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答。
手机号码填写错误
联系电话:
公司名称:
报名后我们将有专人与您联系,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400-705-5833您所在的页面位置:
>>青岛市政府机构分布地图
青岛市政府机构交通地图
青岛市政府地图
青岛市其他行业地图
山东省行政地图第四篇 街道 (第十二章
北仲路街道)
发布日期:
&&&&来源:市北区情网
第一节& 概 &况&&& 设置沿革&&& 北仲路街道是由北仲家洼街道和太平镇街道于1996年11月街道区划调整合并而来。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两街道分别建立中国共产党街道中心领导小组,1952年分别成立大居民委员会,办公地址: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设在北仲家洼117号,1958年迁至东仲家洼70号(1994年春拆迁改造);太平镇街道办事处设在太平镇18号(1999年拆迁改造)。&&& 1954年12月正式建立北仲家洼街道和太平镇街道,皆属台东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北仲家洼街道时辖8个居民委员会,分别为北仲家洼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居民委员会。1964年增设青岛自行车厂宿舍家属委员会、青岛皮革厂宿舍家属委员会。1983年、1987年先后增设青岛手表厂宿舍家属委员会、青岛内燃机厂家属委员会、青岛草制品厂家属委员会、青岛车辆厂宿舍家属委员会。同年,改青岛皮革厂家属委员会为第九居民委员会,同时又增设了第十居民委员会。1991年又增设第十一居民委员会。1993年又增设第十二、第十三居民委员会。至此,北仲路街道辖居民委员会13个,家属委员会6个,居民小组153个。&&& 太平镇街道时辖13个居民委员会,分别为太平镇第一、第二、第三居民委员会,延安三路居民委员会,小北山居民委员会,南口路居民委员会,和兴路居民委员会,洮南路第一居、第二居民委员会,汉口路第一、第二、第三居民委员会,威海路居民委员会。1959年,将13个居民委员会合并为6个,分别为太平镇居民委员会、东北山居民委员会、和兴路居民委员会、汉口路居民委员会、南口路居民委员会、洮南路居民委员会。1976年又将太平镇居民委员会划分成太平镇第一和第二居民委员会。同时,增设青岛链条厂宿舍家属委员会。至此,太平镇街道辖居民委员会7个,家属委员会1个,居民小组111个。&&& 1994年5月青岛市区划调整,市北区、台东区合并,建立新市北区,北仲家洼街道和太平镇街道皆归属市北区人民政府。1996年11月街道区划调整时,北仲家洼街道和太平镇街道合并成立北仲路街道,办公地址设在北仲路33号。时辖居民委员会20个,家属委员会7个。1998年10月调整为10个居民委员会,7个家属委员会。2001年6月,调整为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分别为北仲一路社区居民委员会、北仲二路社区居民委员会、东仲小区社区居民委员会、西仲小区社区居民委员会、镇江路社区居民委员会、延吉路社区居民委员会、汉口路社区居民委员会、太平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取消了家属委员会。&&& 辖区范围&&& 北仲路街道位于市北区中南部,辖区面积0.91平方公里,东起江都路,北至海泊河岸、威海路、洮南路、和兴路中线,西至长春路、延安三路中线,南至镇江支路、西仲二路中线。东与敦化路街道、西北部与威海路街道、南与宁夏路街道毗邻。区域版图南北长,东西窄,大致呈梯形,内有企业不多,是典型的居民区。辖区南部,1993年前,地名叫仲家洼,房屋大多建于20世纪初,低矮式土坯结构,坐落无序,阴沟胡同居多,内按东仲、西仲、北仲作为地名和门牌号排列。1994年,由台东区城建开发公司和台东区旧城改造指挥部在此实施拆迁改造,1999年12月全部拆迁改造完毕。同年,市委书记张惠来、市长王家瑞在西仲片召开的全市最后一片棚户区竣工回迁动员大会上作重要讲话,并为部分回迁户发放了钥匙。辖区北部,1998年前,地名叫太平镇,房屋大多建于20世纪初。1999年,先后由青岛市海泊河两岸指挥部、青岛环宇房地产开发公司、青岛市城市综合建设开发公司对太平镇片实施商品房改造工程。2001年10月全部改造完毕。此地的243户居民全部迁到浮山后小区安置。&&& 人口户数&&& 建置初期,北仲家洼街道有居民6088户,17350人,居民小组153个。太平镇街道有居民5169户,13453人,居民小组111个。1996年11月8日,北仲家洼街道和太平镇街道合并成立北仲路街道,时有居民14033户,38828人,居民小组264个。2001年4月,第五次人口普查,北仲路街道有居民16571户,42577人,居民小组499个。&&& 办事处机构&&& 北仲路街道办事处是1996年11月8日经街道区划调整,由太平镇街道办事处和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合并组建而成。&&& 街道党组织& 1959年2月,分别成立中共北仲家洼、太平镇街道办事处支部委员会,1994年5月以前先后7次更改称谓。&&& 1959年2月至1960年5月名称分别为:中共台东区北仲家洼、太平镇街道支部委员会。&&& 1960年5月至1968年7月名称分别为:中共台东区北仲、太平镇管理区总支部委员会。&1968年7月至1970年5月名称分别为:中共台东区北仲家洼、太平镇办事处总支部委员会。&1970年5月至1971年4月名称分别为:中共台东区北仲家洼、太平镇管区核心领导小组。&1971年4月至1978年9月名称分别为:中共台东区北仲家洼、太平镇管区总支部委员会。&&& 1978年9月至1984年9月名称分别为:中共台东区北仲家洼、太平镇街道办事处总支部委员会。&&& 1984年9月至1994年5月名称分别为:中共台东区北仲家洼、太平镇街道办事处委员会。&&& 1994年5月区划调整后,两街道分别改为中共市北区北仲家洼、太平镇街道委员会。&&& 1996年11月街道区划后,北仲家洼和太平镇两街道党委合并,改为中共北仲路街道委员会,同时成立北仲路街道纪律检查委员会。下设居(家)委会党支部27个。1998年8月,居委会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将27个居(家)委会党支部重新划分为18个。&&&&& 2000年8月,改称中共市北区委北仲路街道工作委员会,同时成立中共市北区纪委北仲路街道工作委员会。北仲路街道党工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3人,委员6人。辖党支部21个。2001年6月,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北仲路街道党工委将原有居(家)委会党支部再次进行划分调整,成立8个社区党支部。2002年底,街道党工委共属党支部17个。街道办事处& 北仲路街道办事处是市北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其前身是1954年12月成立的台东区北仲家洼和太平镇街道办事处。1996年11月市北区街道区划时,将北仲家洼和太平镇街道办事处合并成立市北区人民政府北仲路街道办事处,内设6个科室:党委办公室、街政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城管科、财政所、综合治理办公室。2001年机构改革,北仲路街道办事处编制调整为:设主任1人,副主任3人,国家公务员编制22人,事业编制16人。内设7个科室:党政办公室、政工科、街政科、城管科、计划生育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税源办公室。&北仲路街道历任书记、主任一览表& 工会& 1979年以前街道工会工作未开展。1979年初,北仲家洼管区和太平镇管区工会成立,会员由街道企业职工组成,工会主席由办事处干部担任。1980年4月,街道企业上交台东区工业局管理,工会也随着上交。1993年11月,北仲家洼和太平镇街道重新建立工会组织,各选举街道干部1人担任工会主席,委员4人,会员由街道幼儿园、街办企业的在编职工和居委会干部组成,下设13个工会小组,会员75人;太平镇街道工会下设工会小组7个,会员35人。1996年11月8日将北仲家洼和太平镇两街道工会合并。于1997年4月,根据区总工会的部署,两街道工会10名委员组成新的北仲路街道工会委员会,并选举党委副书记栾风玲为工会主席。2000年10月,建立北仲路街道工会工作委员会,并选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沈文玉为工会工作委员会主任。其职责是代表市北区总工会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根据市北区总工会的授权,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对辖区所属的基层工会进行领导,对本街道社区范围内的新建企业(外资、个私)实行区域性管理。此后,指导管区192家企业建立工会组织。时辖机关工会1个,社区居委会工会8个,会员412人。& 团工委& 1954年,北仲家洼、太平镇两街道办事处团支部分别成立,1979年9月分别成立团总支。1998年6月,成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仲路街道工作委员会,是团区委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责是:在团区委和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对本街道基层团组织进行领导,并联系协调驻街单位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工作。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1名。2002年辖区有团支部9个,团员613名。成立了社区青年工作委员会和社区少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和8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有青年志愿者160余人。设有社区青少年服务站(书屋、读书角)8处,8个社区均建立青少年图书阅览室、棋类活动室。& 妇联& 1954年成立街道办事处后,北仲家洼、太平镇街道分别建立妇代会,由街道女干部1人负责妇女工作。1985年6月北仲家洼、太平镇街道分别成立妇女联合会,设妇联主任1人,分别辖11个和7个居委会妇代会。1996年11月8日北仲家洼和太平镇街道合并成一个妇女联合会,辖设10个居委会妇代会。2001年2月,北仲路街道妇女工作委员会成立,设主任1人,常务主任1人,辖8个社区居委会妇代会。&&& 人民武装部& 1954年成立街道办事处后,北仲家洼和太平镇街道分别由工作人员监管兵役工作,1986年11月8日,街道区划调整后,于1987年4月,在办事处编制内配备专职人民武装干部。1988年4月,设置专职人民武装部长职务,并配置兼职干事1人。1994年3月,成立街道民兵营,营长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兼任,教导员由街道书记兼任,副营长由武装部部长兼任。下设两个连,连长和指导员分别由办事处工作人员兼任。第二节& 境域内道路&&& 重要道路记述延吉路& 西起长春路,东至青岛铝制品二分厂东侧墙。20世纪30年代是一条自然形成弯曲不齐的胡同,位于仲家洼北部,没有路名。1996年由台东旧城改造指挥部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分期修建,西段与长春路打通,东至福州路。修建后在北仲管区的路长744米,宽32米,成为青岛市东西交通的主要干道。&&& 镇江路& 南起镇江支路,北至海泊河南岸吴石桥。20世纪20—30年代镇江路为自然形成的土路,北部两侧为荒地和坟灵。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城市的扩建改造,两侧学校、厂房不断建立,路面状况已不堪重负。1971年4月,由市政部门对镇江路北段海泊河至宁夏路路段进行改建,改建后路长1290米,车行道宽10米,两侧人行道各宽4米,路面仍为沙土路面。1989年,对宁夏路北段又重新进行翻建,改沙土路面为沥青路面。至此,镇江路成为连接江西路和鞍山路的主要通道。&&& 北仲路& 西起延安三路,东至镇江路。20世纪30年代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弯曲土路,坑洼不平,雨季积水,居民称仲家洼大街。1994年由台东城建开发公司和台东旧城指挥部实施棚户区拆迁改造工程,对仲家洼进行分期改造和翻建。改沙土路面为沥青路面,修建后的路长630米,车行道宽10米,两侧人行道宽5米。路面呈西高东低弧形状,是连接延安三路和镇江路的主要通道。1995年青岛市路名办公室正式命名此路为北仲路。2001年东泰达房地产开发公司落户北仲路67号;。2002年4月,上海华联超市落户北仲路24号。&&& 区域内所辖道路一览表&&& 第三节& 社区居民委员会&&& 社区居委会简介&&& 建置初期居委会的职责与任务是:组织发动群众办理有关居民自己可能解决的公共福利事项,如公共清洁卫生、治安消防、公共娱乐、文化学习、居民间纠纷调解以及其它可能办理的群众性工作。经常征集和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意见和要求,密切政府与群众的联系。发动居民响应政府号召,协助政府推行政策法令。具体工作主要有7项:民政、治安保卫、人民调解、文教卫生、妇联和做好职工家属等工作。北仲一路社区居民委员会& 其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北仲家洼办事处第八居民委员会。1996年10月8日,街道区划调整,改名为北仲路街道办事处第八居民委员会,1998年8月改名为北仲一路居委会,2001年6月改为北仲一路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地址设在北仲一路9号。北仲一路社区地处街道辖区中心地段,辖区南起北仲路,西至延安三路,北至延吉路,东至北仲一路。有居民2055户,4511人,居民小组60个。该居委会1993年、2000年、2001年被区政府授予红旗居委会称号;1999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被区政府授予安置帮教先进集体和下岗职工安置先进妇代会称号。自2001年构建新型社区以后,达到了新型社区的“三室二站一场所”的办公条件,社区居委会有微机联网,电视教育工程配套齐全,实行政务公开和居务公开,其服务宗旨是热情、热心为居民服务。&&& 北仲二路社区居民委员会 其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第六、第七居民委员会。1998年6月由上述两个居民委员会合并成立北仲二路居民委员会,2001年6月更名为北仲二路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地址设在北仲二路7号楼。辖区东至镇江路、西至北仲一路、南连北仲路、北接延吉路。有居民1923户,5461人,设居民小组73个。从1999年5月开始,该社区居委会坚持与社区居民签定“双向承诺”书(居民对居委会承诺、居委会对居民承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2000年开始创建居民文明学校,2001年7月建成,并开展“每周一讲”教育活动。每周一讲的教育内容包括公民行为规范、文明道德、法制、卫生健康等,采取通俗易懂、寓教娱乐的教育方式,深受居民欢迎。居委会从1985年起连续十五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岛市文明单位称号;2000年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青岛市十佳文明街居。是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东仲小区社区居民委员会 其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第四、第五居委会。1993年东仲家洼拆迁改造,由上述两个居委会合并成立东仲小区居民委员会。2001年6月,改名为东仲小区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东至镇江路、北至北仲路,西至北仲大沟,南至西仲二路,居委会办公地点设在东仲小区2号,社区内有22个楼座、104个单元,有居民2087户,3725人,设居民小组32个。社区有6支志愿者队伍共80余人,设有老年活动室、社区警务室、社区图书室、社区医疗站。辖区有市级、区级五好文明家庭136户。该社区居委会从1985年连续十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岛市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被区政府授予先进居委会称号;2000年,被区环保局授予环境达标居委会称号;2001年,被区教体局授予老年健身最佳辅导站称号;1997、2002年度,被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安全小区荣誉称号。&&& 西仲小区社区居民委员会 其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第一、二、三、九、十、十一居民委员会。1998年8月,将上述居委会合并成立北仲路街道延安三路居委会。2001年6月,北仲路街道将西仲路新建小区和延安三路居委会及1983年成立的青岛内燃机厂宿舍家委会合并成立西仲一路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东至西仲一路,北至北仲路,西至延安三路,南部与宁夏路街道相连,居委会办公地址设在西仲小区12号楼。社区内有楼座36个、152个单元。有居民3217户,10056万人,设居民小组84个。该居委会1995年被区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授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被评为市北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被市政府授予青岛市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被区计生委授予市北区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区妇联授予市北区巾帼再就业工作先进妇代会称号,被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市北区依法治理示范先进单位称号;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青岛市文明单位;2000年,被区环保局授予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被区民政局授予市北区社区建设先进社区居委会称号。&&& 延吉路社区居民委员会& 其前身是 1954年成立的太平镇街道太平镇第一和第二居民委员会。太平镇街道,1966年成立了青岛同泰橡胶厂宿舍家属委员会。1986年,又成立了青岛港务局宿舍家属委员会。1996年11月街道区划调整后,上述两个家属委员会更名为北仲路街道青岛同泰橡胶厂宿舍家属委员会和青岛港务局宿舍家委会。1998年8月,将北仲路街道太平镇第一和第二居民委员会合并成立延吉路居委会。2001年6月,上述两个家属委员会合并到延吉路居委会并更名为延吉路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西起长春路136号、南至延吉路,东至延吉路54号,北至南口路,居委会办公地点设在延吉路14号。社区内有楼座19个,98个单元。有居民1921户,人口4935人,设居民小组41个。居委会有4支文体队伍,200余平方米的老年人科学健身辅导站,设有社区警务室、社区活动室、社区服务站、社区医疗站。该居委会有市、区级五好文明家庭126户。1985年,被市政府授予青岛市文明单位称号。同年,被台东区政府授予区文明单位称号;1996年,被区政府授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称号;1997、2002年,被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市北区社会治安安全小区称号;1999、2001年,被区政府授予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和市北区先进居委会称号;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岛市社区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1年,被区政府授予市北区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被区政府授予社区建设先进居委会称号。2000年,在市北区开展“三心”(与群众贴心、使群众称心、让居民放心)活动中,社区居委会向居民提出“有难必帮、有问必答、有求必答、有事必访”四条承诺。另外,社区党支部、居委会首创“八访”制度,即居民有病重点访、困难职工定时访、下岗职工勤走访、两释人员经常访、烈属军属节日访、90岁以上老人随时访、居民要事马上访、调节工作登门访。《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广播电台、青岛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居委会落实“八访”制度给予报道。&&& 镇江路社区居民委员会 其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第十二和第十三居民委员会。1964年,北仲家洼街道成立了青岛自行车公司宿舍家属委员会和青岛皮革厂宿舍家属委员会。1998年8月,将上述两个居民委员会合并成立镇江路居民委员会。随着镇江路两侧工厂的改造,厂区变成了居民区,2001年6月,将上述两个家属委员会合并到镇江路居民委员会更名为镇江路社区居委会,辖区东至益都路,北至延吉路,西至镇江路,南至镇江一支路中线,居委会办公地址设在镇江路28号。社区内有楼座33个、113个单元,有居民1835户,人口4230人,设居民小组86个。2000年,被市妇联评为下岗女工安置先进妇代会。同年,又被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先进治保会称号;2002年,被区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同年,被区计生委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 汉口路社区居民委员会 其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太平镇街道东北山、和兴路、汉口路、南口路、洮南路5个居民委员会。1996年11月,街道区划调整,北仲家洼和太平镇街道合并,将上述5个居民委员会全部隶属为北仲路街道。1998年8月,撤销了汉口路、南口路、洮南路3个居民委员会,合并到东北山居民委员会和和兴路居民委员会。2001年6月,又将东北山居民委员会、和兴路居民委员会合并后重新划分,成立了汉口路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位于威海路以南、海泊河以西、洮南路以东、通化路以北,居委会办公地址设在南口路6号。社区内有楼座26个、94个单元,有居民1547户,人口4501人,设居民小组38个。该居民委员会从2001年开始,成立汉口路中老年健身教育基地,在开展中老年健身教育活动中,聘请了专家编写健身教育教材,坚持每月举办一次健身教育讲课,针对中老年常见病进行专题讲座。保健教材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通俗易懂,并总结出以预防为主、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的保健常识,深受居民欢迎。另外,该社区结合健身教育成立了“汉口路夕阳红艺术团”,下设4个分队,有腰鼓队、秧歌队、老年合唱队、老年太极队,定期开展活动,带动了社区体育、社区文化的蓬勃发展,2002年,为庆祝建国53周年,社区居民自行组织、自编自演了一场大型的文艺晚会,青岛电视台给予报道。该社区居民委员会1998、1999年被区政府授予红旗居委会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86至2002年,连续十五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区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太平镇社区居民委员会& 其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太平镇街道东北山、和兴路、汉口路、南口路、洮南路5个居民委员会。1996年11月街道区划调整后,将上述5个居民委员会隶属为北仲路街道。1998年8月,撤销了汉口路、南口路、洮南路3个居民委员会,合并到东北山和和兴路居民委员会。2001年6月,又将东北山与和兴路居民委员会合并后重新划分,成立了太平镇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北至海泊河,东至镇江路,南至南口路,西至和兴路,居委会办公地点设在和平花园B区1号楼。社区内有楼座33个、108个单元,有居民1986户,人口5158人,设居民小组35个。该居委会2002年被市委授予青岛市党员活动室示范点称号。第四节 &重要地理历史名称仲家洼仲家洼是青岛市区内古老村庄之一,是个移民村,历史也颇有些来历。据记载,明朝末年由仲姓来此立村。之后,张、胡、葛姓也来此地定居,因地势较洼,仲姓居多故名仲家洼,主要分布在今宁夏路澳珂玛立交桥和海信立交桥一带。村民以种地、“拉沿”(拉地排车边绳)、拾煤核、做挑夫为生。随着村民的不断迁入,后按东西南北坐落划为四个村,东仲、西仲、南仲、北仲,房屋结构以土坯为主,“趴趴屋”居多,布局无序,西仲村房屋是最差的。20世纪30至40年代,这一区域才成了市区,日占期仲家洼为河泊区。1947年,来此逃难的不少,大都住在此地人出租的房屋里。解放后,居民把自建住不了出租的房屋交给了人民政府,每户只留下自己居住的房子。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这里曾有鲁东造纸厂和永祥肥皂厂,其旧址在今北仲路24号天赐良园小区内。1963—1978年,由青岛自行车厂,青岛皮革公司等单位在仲家洼投资盖了六栋楼,其中北仲路71号楼和东仲皮革公司宿舍,是当时的标志性建筑。1993年11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强市内五区棚户区(片)改造工作的决定》。从1994年开始由青岛台东房地产集团公司和青岛市市北区旧城改造开发公司对仲家洼分期分批进行改造。1999年12月29日,区委、区政府在西仲召开了“市北区东西仲棚户区竣工回迁暨全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圆满完成誓师大会”,市委书记张惠来、市长王家瑞等市领导及区委、区政府领导参加了大会,宣告市北区剩余棚户区改造任务圆满完成,这标志着昔日的仲家洼已经旧貌换新颜。太平镇位于市北区中部,北至海泊河南岸,东至镇江路,西至威海路,南至延吉路,地貌呈东高西低状。太平镇是青岛市比较早的地名之一,虽然叫太平镇,有一个“镇”字,但不是村,其历史颇有些来历。19世纪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且有一条大沟贯穿南北(解放后到20世纪60年代多次修建定名为太平镇河),沟内四季有水。地质阴湿,杂草丛生,呈沼泽地状。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季姓人家来此定居,以养牛为生,是最早来太平镇定居的人,因效益较好,后发展为多户养牛,为了人旺牛肥,人畜不出毛病,太太平平,养牛人商定给这个地方起了个名叫太平镇,并集资盖一小庙长年供奉,保佑人畜太平,太平镇由此而得名。20世纪20至30年代,从临沂一带来了不少逃荒的,以打工、拾煤核、“拉沿”为生,沿沟边建房修屋,房屋为土坯结构,坐落无序,多数为“小丘子”屋。这里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件是太平镇东北角有两个相连的土山,此地人叫东小山和西小山。德占时期,德国人在两个小山间修了一个炮台,在今第三印染厂内,炮台于20世纪60年代建厂时拆除。另一件是日占时期,日本人在太平镇建了一个大型奶牛场,牛棚牛舍百余间,牛奶专供日本人和有钱人家饮用。抗战胜利后,这个奶牛场就没了。解放后牛棚牛舍成了街道生产自救纺线车间,20世纪60年代建第三印染厂时拆除。太平镇第一个变化时期是从20世纪40年代初,自然形成一条街,此地人称“太平镇大街,南北长百米,宽两余米,街两侧是一些杂货铺,破乱不堪,房屋高低不平,是20至30年代从临沂一带来青岛逃荒人建的,主要经营收废纸、废铁和加工小零活,星期天自发形成一个收破烂、买旧货的市场。解放前夕,在此居住的居民陆续开始翻修房屋,盖起了比较象样的土坯平房,解放后到1954年成立太平镇街道办事处,此时太平镇已经有无名街巷45条,长的百余米,短的10几米,95%以上的房子属于私房,这时的太平镇有点像村庄的模样了。&&& 第二个变化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辖区有15个商业单位和10个工厂入驻太平镇,商业单位主要以百货店、菜店、土产店、粮店、招待所等为主;工厂有青岛第三染织厂、青岛化工实验厂、青岛印铁制罐厂,青岛铝制品厂、青岛皮鞋材料厂、青岛链条厂、青岛工具二厂、青岛木材加工厂、青岛皮鞋厂、台东豆制品厂。太平镇街道为发展经济,在太平镇河岸建立一个自由市场,主要经营蔬菜、果品、鱼虾、食品、日用小商品等。这个时期,太平镇外观面貌也随之发生变化,青岛铝制品厂、青岛第三染织厂、青岛印铁制罐厂在太平镇建设了四至五层的工厂用房,是太平镇比较早的三处楼房群。第三个变化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由青岛建东商品房开发公司、青岛兴华房屋开发公司、太东城建开发公司对太平镇的汉口路、洮南路、南口路部分地段进行开发,太平镇四周已高楼林立。从1998年开始,先后由青岛市海泊河两岸指挥部、青岛环宇房地产开发公司、青岛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对太平镇剩余棚户片全面实施商品房改造工程,。2001年10月,全部改造完毕。此地的243户居民全部迁到浮山后小区安置。至此,太平镇彻底告别棚户区时代,这一时期也是太平镇历史上变化最大的时期。第五节& 企业选介青岛亨通达实业发展公司公司于1993年由青岛草制工艺品实行改制后组建。有职工106人,位于镇江路32号。主要经营项目是:生产供应蒸汽、热水,机械加工,机械设备维修,水暖管道设计安装及维修。公司下设热力厂,其前身是青岛草制品工艺厂供热站,为周边的12家企业生产供应蒸汽负荷。20世纪90年代中期,周边企业纷纷转产改制,厂区变成居民区。自1996年起,亨通达实业有限公司热力厂担负起为镇江路周边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供热任务,并再次被山东省建委确定为集中供热资质企业。为满足周边热负荷不断增长的需要,2000年,实施了热力厂扩建工程,形成东至山东路,西至延安三路,南至江西路,北至延吉路4平方公里的供热区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公司1998年荣获“山东省一级锅炉房”和“青岛市先进锅炉房”等荣誉称号。&&& 亨通达实业发展公司的历史演变:1955年,在原台东区人民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台东区20余家手工业主响应党的号召,自愿组织联合起来,在台东三路成立了台东区第一个手工业制帽合作社,由此走上了合作化集体经营之路。1958年经政府批准,由制帽生产合作社、服装缝纫社和油漆布合作社三个社合并成立青岛第二被服厂,厂址设在台东三路与昆明路拐角处。为了有利专业生产,1964年,经青岛市第二轻工业局同意,将第二被服厂划分为服装、制帽、草制品三个独立企业。1964年春,在镇江路32号成立了青岛草制品厂,时有职工230人。1982年,青岛市首批锅炉房集中供热定点就设在草制品工艺品厂,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成为中型国家二级企业,拥有职工500人,其主要工艺和产品是漂染草鞭和工业双氧水以及“田园牌”机钉草提式手袋,童兰等各类草制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和台湾、香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经青岛市第二轻工业局批准,1993年,青岛草制品工艺品厂分离为四个独立企业,一个是青岛亨通达实业发展公司,其它三个分别是青岛海萌达草制品工艺厂、青岛黄海双氧水厂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化肥厂。&&& 青岛钢铁集团公司金鹿配件厂&&& 成立于1954年,是原青岛自行车工业公司的下属企业,即青岛金鹿配件厂,属国营企业,其经营范围是生产销售自行车(大金鹿牌自行车)和机械加工。该厂在中国自行车行业一枝独秀,也是国际上仅有的几家生产自行车脚闸的专业化生产厂家之一。拥有6个生产车间和一个工装制造车间。计量、检测手段完备,仪器齐全,各类专用设备400余套。该厂拥有机械加工、电镀、热处理等机械设备559台,拥有国内少有的螺旋横扎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冷挤压机,同时拥有微机程序控制机床、液压仿型、车、铣、磨及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先进专用设备。该厂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产品畅销东北三省、山东省,并出口印尼、南非等国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青岛钢铁集团公司金鹿配件厂的历史演变:1954年建厂到1994年青岛自行车工业公司宣布破产时,名称一直为青岛金鹿配件厂。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对自行车需求量的不断降低,经营形势急转直下。1994年春,青岛自行车工业公司破产,后被青岛钢铁集团公司兼并。1994年冬,青岛金鹿配件厂也宣告破产,也被青岛钢铁集团公司兼并。1995年,改名为青岛钢铁集团公司金鹿配件厂。兼并后的青岛钢铁集团公司金鹿配件厂,运转了4年,并没有因为兼并而摆脱企业困境。1999年11月,经市财贸办公室批准,将青岛钢铁集团公司金鹿配件厂的厂区及部分厂房腾出建立青岛镇江路农贸市场,民称“大飞轮早市”。改制后的青岛钢铁集团公司金鹿配件厂,在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中心,向管理要效益的原则,加强领导班子队伍的建设,发扬团结拼搏、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加大改革力度,不断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和完善了新的企业运行机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企业也走出困境。第六节& 工作选录&&& 党建工作从1996年到2002年街道党工委主要从五个方面抓党建工作。一是狠抓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和完善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从讲政治的高度,引导大家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建立健全了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实行党工委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健全完善了党工委会议议事规则、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廉洁自率、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干部监督管理体系,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三是提高了基层党建水平。认真按照“社区党建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要求,从“关心人、理解人、凝聚人”入手,做到了以真情实感对待群众,以实际行动帮助群众,有效地化解了社区党建工作中不安定因素,四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大力开展“结对帮困”、“双联双扶”和“结亲戚”党性实践活动,根据市北区《关于加强对社区党员管理的办法》的实施意见,对社区党员实施全面、细致的分类管理,抓好《党务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运行和应用,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备案、谈话和失误追究等制度,严格程序、把好“入口”关。五是进行党建工作创新。北仲二路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带动作用,积极加强非行政组织建设,成立了北仲二路社区文明使者联合会,推动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2000年3—7月,街道党工委在领导班子中深入开展了“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使领导班子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都取得了较大提高。&& &2000年7月,党工委设立“爱心救助基金”,机关干部每月自觉捐款,同时发动社会各界捐赠,在大力救助管区弱势群体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党工委深入开展“与群众贴心、使群众称心、让居民放心”活动的品牌。&& &2002年5月,党工委启用《党务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分类管理。&& &2002年6月,党工委在全市率先为社区党支部一次配齐党员电化教育设备,并制定一整套党员电化教育制度;同时建立起党员电教资料片源库,供社区党支部借阅。&& &1994、1997、1998、2001、2002年,分别被区委授予基层先进党委荣誉称号;2000年,办事处机关支部被区委授予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街道经济&&& 建置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街道办事处未设置经济管理机构。街道经济起源于解放初期到1958年间,北仲家洼和太平镇街道成立后,主要是巩固和发展政权,防止和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同时,组织居民中闲散人员,开展一些群众性的生产自救以及社会救济、介绍劳动就业等服务活动,承办台东区政府工业局交办的任务。北仲家洼街道经济沿革& 1962年,成立街道生产生活劳动服务站,下设缝纫加工组,电器加工组,梳发加工组,晃草编组,纸板加工组、小五金加工组和东仲饭店。20世纪60年代,街道经济主要是开展生产自救,为大工厂作一些手工活以及解决社会上闲散和暂时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 1970年,北仲家洼街道建立生产生活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东仲70号)和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站(办公室设在东仲68号)。皆隶属办事处领导,由办事处副主任具体分管,对街道企业和服务行业实施管理。生产生活办公室管辖北仲五金加工厂(西仲380号)、东仲汽车修理厂(东仲241号)、缝纫加工车间和电器修理组(东仲350号)。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站管辖东仲饭店、西仲饭店,第六、第七、第八居委会烟糖代销点以及各类大小茶炉和群众防疫站。1974年,北仲家洼街道建立了北仲群众防疫站、东仲群众防疫站、西仲群众防疫站。1979年,上述三个群防站合并成立台东区轻骑摩托车厂。&&& 1980年3月,五金加工厂、东仲汽车修理厂、缝纫加工车间和电器修理组均合并到台东区轻骑摩托车厂,并上交台东区工业局管理。1980年3月,北仲家洼街道开始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组建北仲社会福利厂和北仲劳动服务公司。北仲福利厂包括:烤漆车间,板金车间,纸板车间,快干胶车间,制线车间和镇江路废品收购站。北仲劳动服务公司主要负责街道的各沿街门头房、生活网点的管理,并按承包协议收取生产网点的租赁费和承包费。1988年,办事处将北仲福利厂所有车间整合建立恒大服装厂(同年,又更名为青岛恒威集团公司)。太平镇街道经济沿革& 1960年,街道工业以实行“三化”为主,即家务劳动社会化、托儿化、食堂化。1960年,台东区委、区政府从工厂抽调部分人员到办事处帮助“三化”工作。同年8月,将上述人员人事关系转到办事处,归办事处管理,工资从街办工业开支。当时街道办起10几个食堂,居民到食堂吃饭,无业人员参加街道工业生产,孩子送托儿所。1961年食堂撤销。时有太平镇缝纫厂、五金加工厂、电工组等,归太平镇工业筹备委员会领导。1963年,合并上交台东区工业局管理。1965年,太平镇街道成立劳动服务站,下设头发组、手套组。1977年更名为太平镇工业办公室,下设金属制品厂,袜子组、木瓦组、纸盒组。1981年4月,木瓦组、纸盒组撤销,袜子组于1979年改名为太平镇第二袜厂。1981年4月,按台东区政府的要求与台东袜厂合并,生产原材料归台东袜厂,厂房归金属制品厂,人员两厂分开。金属制品厂于1981年接管华阳路制罐厂的产品和部分人员,改名为印铁制罐厂,1984年10月23日,划归台东工业公司管理。1994年5月,青岛市区划调整后,北仲家洼和太平镇两街道办事处隶属市北区。1996年11月,街道区划调整时,两街道合并成立新的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市北区人民政府北仲路街道办事处,同时增设经济发展办公室。1997年,经济发展办公室改称经济管理委员会,并设立经管科。2000年4月,撤销经济管理委员会和经管科,成立税源经济发展办公室,与财政所合署办公。2001年11月,市北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时,税源经济发展办公室改称税源经济办公室。2002年11月撤销税源经济办公室,成立税源发展办公室,内设财政税源科、经济管理科和统计科,建立了税源经济发展模式。在新的税源经济体制下,街道财政收入职能进一步扩大,带动了街道经济的发展。2002年,完成财政收入267.7万元,三产销售额6020万元,利税430万元,大大超过1994年区划调整时的各项经济指标。&&& 北仲路街道办事处,1995—1997年连续三年荣获区政府颁发的贡献杯;1997—2001年连续五年被区财政局评为街道财政预算执行先进单位;2001年被区政府授予税源银杯奖。同年,被市税源普查领导小组授予全市税源普查工作先进集体。&&&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991年成立管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为事业编制3人。1998年,以居委会为单位,设立17个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2001年,随着新型社区的构建,建立8个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同年,建立了街道、社区两级综治、消防、调解、安置帮教、普法、交通安全和烟草专卖社区化管理,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2002年街道与管区78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综合治理、消防责任书。社区综治委分别与708家社区单位签订了综治、消防责任书。管区有专职治安巡逻队8支,人员近200人。有社区党员、退休人员组成的兼职巡逻人员180余人,看楼护院率达100%。从1994年开始,街道综合治理委员会发挥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的作用,社区居委会每周排查一次,街道综治委每半月排查一次,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防止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律师依法进行调解的作用,确保管区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100%,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在1997年打击各种邪教非法活动中,采取有力措施,对36名法轮功练习者实施转化教育,转化率达100%。在每年开展的“严打”斗争中,积极协调、配合职能部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强化安置帮教工作中,从1994至2002年,先后对308名 “两释”(劳教释放、刑满释放)人员进行妥善安置,使其重新踏入社会。&&& 北仲路街道办事处 ,2001年被市政府授予青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北仲路街道办事处综合治理办公室,2002年被区政府授予基层优秀综合治理办公室称号。计划生育1965年起,计划生育工作以属地化管理为主,由街道妇女干部兼职管理,各居委会和居民小组设有宣传员,街道计生干部经常组织宣传员开会,布置工作任务;经常分组串门向育龄妇女宣传计划生育政策,鼓励育龄妇女少生、优生。“文化大革命”期间,台东区政府计划生育机构撤销,街道计生工作陷入瘫痪状态。改革开放后,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1979年11月,街道设立专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工作体制由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原则,改为“条(系统)块结合、以条为主、属地监督”的原则。1988年,街道成立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任务是领导管区计划生育工作,组织协调驻管区单位共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1993年再次调整管理体制,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双向管理、双向考核”的管理体制。同年5月,办事处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与街政办公室合署办公,从此,街道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展开。1995年,设立独立的计划生育办公室,配备了计划生育专职人员,主要工作包括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依法行政、统计数字、微机管理、流动人口管理、重点人员管理、药具管理和优质服务等。1999年,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按照“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托社区、资源共享、三级网络、服务到人”的理念,成立了计划生育服务站,并开设社区计生门诊,开展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活动。同年,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青岛骨伤科医院门诊部联合成立了性保健门诊、儿童心理健康门诊和生殖器健康门诊。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及《青岛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若干规定》执行。计划生育管理原则是“单位负责,属地管理,居民自治、社区服务”。2002年,管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 北仲路街道办事处,1999年被市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2000、2001年获区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一等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街道党委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建立和完善创建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责任分解,在创建工作中,建立了一支由街道办事处党政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居委会主任、社区助理、社区教育助理组成的专职工作队伍,并充分发挥居民中的党员、团员、劳模、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组长、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等骨干力量的作用,形成完整的创建网络。2002年,街道党工委把文明建设工作做为树形象、讲正气的重要载体,列入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制定了精神文明创建计划,举办了“传承文明、共建家园”演讲比赛,开展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教育和创建学习型城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得到有效的落实,广大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二是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拓宽思想政治工作层面,不断加强了对下岗职工、流动人口、离退休人员和新型经济组织中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8个社区居委会根据自身条件,建立了居民课堂,课堂采取融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为一体的教育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四是各社区党支部开展的创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活动,以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服务为创建平台,继续向深层次拓展。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北仲路街道办事处,1995、1996、1999、2000年分别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1—2002年度,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岛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社区建设社区建设是社区服务的延伸,20世纪80年代,办事处和居委会开始兴办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点。&&& 1985年5月,太平镇街道成立生产生活服务公司,下设自行车修配组,废品组、电器维修部等20多个服务点,7个居委会都成立相应的服务点,主要有理发组、修鞋组、小饭店、小缝纫铺等10几个项目。&&& 1985年6月,北仲家洼街道成立了生产生活服务公司,下设自行车修配组,烟酒代销点、东仲饭店、西仲饭店、电器维修部等20多个服务点。13个居民委员会和6个家属委员会都相应成立了服务点,主要有理发组、茶炉、铁匠铺、投古力组等10几个项目,形成社区建设的雏形。&&& 1996年3月,江泽民总书记作出了“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的指示。1998年,根据《市北区1998—2000年社区建设规划》的要求,街道办事处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并制定社区建设三年规划。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在全国推进社区建设的重大决策。办事处于2000年6月,按照区民政局构建新型社区的要求,在原有的10个居委会、3个家委会的基础上,组建了8个社区居委会。从此,掀起了社区建设的新高潮。办事处成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了5个社区医疗服务点,方便了居民看病就医。建立了7个“星光老年之家”,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学习、健身活动场所。建立了家政和便民服务等组织,社区服务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服务项目达到30多个。从2000年开始,各个社区居委会文化活动,多以健身操、锣鼓队、秧歌队等方式经常性地开展。每年夏天,8个社区以群众自编自演的形式举办群众喜闻乐见夏季纳凉晚会,群众参与热情极高,已经成为北仲路街道夏季夜晚一道亮丽的风景。从2001开始,办事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把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核心来抓,在社区居委会中广泛开展创建“星级示范社区”活动,进一步强化社区居委会“一个核心、两个大会、三个机构、四支队伍”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二是全面落实“四公开制度”,规范化管理水平达到“四统一”的要求。三是按照创建“星级示范社区”的标准,完成了2个社区居委会的创建工作。通过落实“社区居委会减负工程”,强化相关的减负措施,工作量较前降低了20%。四是继续加大对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工作的领导,每年召开2次社区代表大会,代表所提议案全部由办事处解决或办事处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提议案解决率达100%。五是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完善社会保障措施,建立街居两级“扶贫救困”渠道,坚持设立“爱心基金”(机关干部每月捐款)救助制度,办事处和居委会联手与困难户结对,发现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随时进行救助帮扶。&&& 北仲路街道办事处1994、1997年度,分别被区政府授予老龄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荣获“市北区社区建设先进街道”称号;北仲二路社区居委会荣获“市北区示范社区居委会”称号;延吉路、西仲一路社区居委会荣获“市北区先进社区居委会”称号。&&& 街道体育&&& 从1982年开始,街道体育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从2000年起改为两年举办一次。街道运动会由每个居委会选派30多名居民参加,深受群众欢迎,并以此带动了辖区群众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各社区居委会均组建了老年秧歌队、腰鼓队、太极拳健身队等,利用楼院闲置地和路边空地等场所开展健身活动,经常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 1997年,在青岛市首届街道田径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第二名。1998年荣获市北区老年人太极拳、太极剑、“导功”集体优秀奖。同年,荣获市北区老年人体育先进集体、市北区第二届街道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999年,荣获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市北区“国威杯”群众集体表演一等奖。2000年,获市北区第三届街道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2001年,被授予社会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9月,荣获区委、区政府颁发的第四届街道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扶贫帮困1954年办事处成立后,积极组织困难户、失业人员参加街道生产,对一些贫困家庭给予救济,救济的方式主要以为困难家庭、闲散人员解决临时性工作及发放棉衣棉被等生活用品为主。自1997年实行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为使国家有限的保障资金真正发放到困难家庭,办事处按照“应保尽保、应保必保”的原则完善了管区的社会保障工作。建立了街居两级“扶贫救困”绿色通道,各级领导经常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情况,发现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主动给予帮扶。截止2002年12月,辖区共有“低保”家庭302户,709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月发放低保金78505元。从2000年7月开始,办事处规定处级干部每月从工资中拿出10元、科以下干部每月拿出5元,建立救助基金,用来救助管区的困难户(达不到“低保”线的)。另外,办事处7个科室每个科室与一个困难户结对,定期进行救助。2002年,街道办事处被市民政局评为“低保”工作先进集体。&&& 社区代表会议北仲路街道社区代表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00年12月召开,32名代表参加,会议选举办事处主任王文兴为北仲路街道第一届社区代表会议执行委员会主任,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仲路街道社区代表会议章程,向全体居民提出社区建设倡议书。按区政府关于社区建设的要求,街道社区代表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主要议程是将代表对社区建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意见类的向有关职能部门联系协调解决,建设类的经过讨论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在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同时,对居民代表提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一解决或协调解决。对暂时无法解决的向代表解释清楚,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解决。社区代表会议有力地促进了街道社区建设的民主化进程。第七节& 要事记略&&& 1月&& 太平镇街道办事处成立托儿所。&&& 11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两街道办事处按照区委布置分别开展“三反”、“五反”整风运动。&&& 10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分别发动群众大炼钢铁。&&& 2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同时建立党支部委员会。&&& 5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党支部委员会改为管理区委员会。&&& 9月& 发生解放以来最大的水灾,办事处全力以赴救灾。&&& 12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管理区委员会改为街道办事处称谓。&&& 6月28日& 太平镇幼儿园精减职工16人。&&& 9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分别动员知识青年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65年&&& 3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动员社闲户回乡参加农业生产。1967年&&& 是年&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被造反派夺权。1968年&&& 12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动员知识青年下乡插队。1969年&&& 1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动员知识青年下乡插队。1970年&&& 2月& 太平镇街道办事处迁至和兴路临字115号办公。1971年&&& 是年&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街道办事处动员疏散人口到农村。1973年&&& 9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居办生产生活办公室。1975年&&& 6月& 太平镇代营饭店建立。1976年&&& 是年&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文化站。1977年&&& 10月& 成立太平镇金属制品厂。1978年&&& 4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分别组织选举台东区第八届人民代表。1979年&&& 10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劳动力管理站。1980年&&& 5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分别组织选举台东区第九届人民代表。1981年&&& 3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分别开展学雷锋活动。1982年&&& 3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分别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1983年&&& 3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开展第二个文明礼貌月活动。1984年&&& 3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开展第三个文明礼貌月活动。1985年&&& 2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7月12日& 太平镇和北仲家洼街道颁发首批街道居委会主任普法合格证。1987年&&& 4月&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街道办事处分别举行首届党代会。1988年&&& 1月14日& 北仲家洼街道业余党校成立。&&& 5月5日& 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分别成立残疾人协会。&&& 同月24日 太平镇街道业余党校成立。1989年1月7日& 太平镇街道办事处召开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大会。&&& 同月13日& 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召开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大会。6月2日& 为庆祝青岛解放四十周年,太平镇、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分别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1990年&&& 1月17日& 太平镇街道办事处召开1989年度工作总结表彰会。&&& 同月20日& 北仲家洼街道生产生活服务公司成立。1991年&&& 5月31日& 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召开社区教育大会。&&& 6月1日& 太平镇街道办事处召开社区教育大会。&&& 10月14日& 北仲家洼街道召开第三届老年人运动会。&&& 3月21日& 北仲家洼人民法庭在东仲80号正式成立。&&& 6月3日& 太平镇街道成立轮胎橡胶公司1993年&&& 1月9日& 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党委组织机关干部、企业厂长、经理举办经济研讨会。&&& 3月28日 &太平镇街道成立环境卫生管理站。1994年1月12日& 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举行1993年度总结大会。3月1日& 北仲家洼、太平镇街道实行“夏时制”工作时间。&&& 6月20日& 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办公地址从北仲家洼第二小学迁至北仲路33号1号楼。&&& 8月29日& 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与海军某部成立爱军习武奖励基金,办事处出资2万元设立了爱军习武奖励基金,并向爱军习武成绩突出的官兵发了奖金。&&& 3月20日& 根据区政府统一布置,进行了居(家)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调整充实了居委会领导班子。&&& 8月30日& 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举办夏季纳凉晚会。&&& 10月8日& 北仲家洼街道办事处与太平镇街道办事处合并,更名为北仲路街道办事处。1997年&&& 5月5日& 管区50多个垃圾方箱全部撤掉,实行垃圾袋装有偿收集。&&& 9月12日& 上午9时,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在办事处会议室,观看“党的十五大开幕式”电视实况转播。1998年&&& 7月30日至8月12日& 所属各居家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采取民主评议,竞争上岗的方法,对17个居(家)委会干部进行了调整,有34人充实调整到居委会领导岗位上来,平均年龄49岁。&&& 9月10日& 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与居委会干部将管区职工、居民向灾区人民捐赠的衣、被打包装车,运往灾区。管区共捐衣被383包,27447件,捐款46396.90元。&&& 10月25日& 在青岛第一体育场举行的青岛市“英派斯杯”全民健身街道运动会上,北仲路街道办事处荣获基层代表队团体总分第一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1999年&&& 3月17日& 刘学玉任北仲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5月27日& 机关党支部举办了以“爱国、爱区、爱岗位”为主题的演讲会,有9人分别作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演讲,并遣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野蛮暴行。&&& 7月7-9日& 办事处分别通过了省、市级社区体育工作检查、验收,被授予第二批“山东省社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9月28日& 办事处组队在当代广场参加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市北区‘国威杯’群众体育表演赛”,荣获表演一等奖。&&& 12月16-30日& 街道党委先后组织举办了“迎接澳门回归”、“迎新千年”等系列庆祝活动,统一更换了宣传橱窗内容,在各社区悬挂横幅,张贴宣传口号,在主干道及东、西仲小区等6座居民楼院分别悬挂国旗,渲染、烘托节庆气氛。&&& 4月16日& 在全管区内开展违规防护栏整改专项治理活动。拆除整改违规防护栏1909个,并在全省违规防盗护栏整改现场会作了经验介绍。&&& 5月26日& 召开街道党委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动员大会。&&& 8月28日& 区文明办在港务局家委会召开全区文化楼道现场会。市文明办主任王凯、区长马世忠、区长助理白昭光、区文明办主任李惠杰、港务局副局长王绍云,办事处书记刘学玉、主任乔志伟参加了现场会。&&& 9月18日至2001年3月& 根据区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北仲路街道共划分为10个普查区,组织人口普查指导员10人、普查员129人,开展入户人口登记普查。&&& 11月18日& 王文兴任北仲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同月26日& 街道办事处召开第一次社区代表大会。&&& 1月18日&& 北仲路街道办事处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0年度市级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2月20日& 北仲路街道办事处被区委、区政府评为2000年度先进街道办事处。&&& 4月29日& 成立社区矛盾调解中心,与海孚律师事务所签订共建协议,聘请律师作为社区律师,参与办事处、居委会组织的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5月17日& 街道办事处召开北仲路管区工商联分会成立大会。&&& 同月30日至6月10日& 进行构建新型社区“两委”选举工作,将10个居委(家)会改选为8个社区居委会,同时,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1名社区居委会干部。&&& 7月19日& 区工商联北仲路管区分会在管区举办了“市北区工商联北仲路管区分会会员企业招聘下岗职工洽谈会”。有10家工商联会员企业带着70余个工种(岗位),参加了这次活动。有近百人参加了招聘活动,其中20余人与招聘企业达成意向。&&& 8月10日& 办事处帮助残疾人家庭困难户杨文喜翻建倒危住房38平方米,顺利渡过汛期。&&& 同月16日& 因“天赐良园”工地施工,造成北仲二路7号楼前的围墙塌方,影响了该楼地基的稳固,工地与居民之间发生了纠纷。党工委书记刘学玉带领办事处工作人员深入居民家中,利用两天时间,逐户做工作,得到大部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护坡和围墙加固工作。&&& 10月26日& 街道办事处按照区机构改革办公室的改革方案,通过自荐、组织推荐和资格审查,确定7人参加办事处5个岗位的竞争,有6人从副科级工作岗位竞聘到正科级岗位,有4人离岗待退(其中处级干部1人,科级干部3人),使办事处干部的文化、年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11月9日& 街道办事处被区人事局、区档案局评为2000—2001年度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同月30日& 街道党工委召开了机关科级干部竞争上岗颁发聘任证书大会,并为参加竞争上岗的6名科级干部颁发了聘任证书。&&& 1月22-30日& 在全管区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创先争优”评选推荐工作,共评出街道级优秀党员22人,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先进党支部2个,区级优秀党员3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 4月17日& 办事处经青岛市体育局推荐,荣获“全国社区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9月10日& 办事处召开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成立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办事处主任城管日工作制度。&&& 11月20日& 《青岛市人行道综合管理责任书》的签定工作在管区全面展开。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主办
山东亚微软件公司提供门户网站管理平台
&&&&&鲁ICP备号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IE6.0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市市北区工商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