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经济学 徐从才上货币流通问题,流通才有利润,下面故事什么地方有问题?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学;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认识*;――对中国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不仅涉;传统意义上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不是一个现实的经济变量;一、经济虚拟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一)经济虚拟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趋势,即;在微观层面体现在居民家庭财富和收入来源构成以及企;本文是教育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学
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认识*
――对中国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不仅涉及到货币需求以及货币供给政策的调整,而且其本身的变化一方面是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反映出宏观经济的许多问题。但目前无论理论界还是各国政府决策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或预测,以及由此对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其理论依据不外乎传统的交易型货币数量公式MV=PQ和收入型货币数量公式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交易商品的价格,Q为商品交易量,Y为名义收入。不可否认,这两个货币数量公式在其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下无疑是有效的理论工具,估算出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相当平稳且与实际情况吻合,其原因在于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国外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只要适当地考虑时滞后的收入和利率等变量,就可以对货币需求作出合理和可靠的解释。但时过境迁,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研究结果越来越缺乏解释力,传统货币需求方程的估测结果系统地大于实在的货币余额,从而出现了一个“失踪货币”。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使货币流通速度可以预测的货币主义观点受到挑战,进而使货币政策作为稳定经济的一个主要工具受到质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国经济环境乃至整个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其背后的深刻原因。因此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重新认识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传统意义上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不是一个现实的经济变量,只是货币市场事后均衡结果,单独分析它不会给我们更多信息。在本文中笔者从经济虚拟化发展的角度,利用虚拟经济理论已有的研究成果,建构货币循环流模型提出自己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重新认识,希望能在理论界引起广泛的讨论。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分析经济虚拟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第二部分论证交易型货币数量论的复归倾向,在此基础上对交易型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实证检验;第三部分提出新的货币流通速度公式,并建立现代信用货币经济的六部门货币循环流模型,分析货币流通速度的在现代信用货币经济中的新特点;第四部分在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进行重新估算的基础上,分析检验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一、经济虚拟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一)经济虚拟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趋势,即经济的虚拟化,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而日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领域,虚拟经济不再是实体经济的附属品,作为虚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虚拟资产在经济虚拟化过程中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在宏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国民财富构成发生变化。如西方发达国家和加入到金融全球化行列中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虚拟资产与国民财富的比率不断提高,并且出现趋同化趋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虚拟资产膨胀速度赶上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到九十年代这些国家拥有的虚拟资产总量都超过GDP总量,有的国家达到3倍多。
在微观层面体现在居民家庭财富和收入来源构成以及企业利润来源占比的变化。如主要工业国家的居民所持有的财富形式越来越与物质财富相脱离,虚拟资产财富在家庭财富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表1提供了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家庭持有财富中,虚拟资产财富所占的比例。其中当代美国人的财富中有82%以上是金融资产,这还不包括地产在内。在银行的抵押资产中,大约有70%以上是房地产。可见,虚拟资产在发达国家的财富中占有重要地位(刘骏民,2002)。在居民收入来源构*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年度重大研究项目“现代信用经济与虚拟经济研究”(02JAZJD8100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成中,美国居民来自制造业的收入与来自资本红利利息收入和服务业收入形成鲜明的反差,在曲线图上表现为一把“大剪刀”(见图1)。制造业收入占比从22.05%降至8.50%,减少了近2倍;资本红利利息收入和服务业收入占比分别从9.04%和9.85%升至16.95%和21.45%,上升了近1倍,两者之和达到38.40%。与此同时,企业利润来源构成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的年期间,美国制造业利润持续下降,从1959年的49.35%降至2002年的11.76%,减少了近四倍;而同期的金融业利润却从13.59%上升到26.63%,增加了约一倍(见图2)。由此可见,经济虚拟化的发展使整个经济出现结构性的变化,这势必影响到经济主体行为方式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变化。
主要工业国家金融资产占家庭净财富的百分比
单位:(%)
资料来源: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 2001,P65.
25.00%20.00%15.00%10.00%5.00%0.00%
美国居民个人收入来源
各产业企业利润与总利润之比
资料来源:NIPA(美国国民收入和生产帐户),整理计算得到
资料来源:同图1
(二)经济虚拟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由上文分析可知,经济虚拟化的发展不仅影响到居民财富观念的转变,从以实物资产为真正的财富逐渐过度到越来越重视对虚拟财富的拥有,而且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整个经济系统日益分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大子系统。在这两大子系统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价方式:一个是附着在商品上的物价系统,另一个是资产价格系统。前者是成本支撑的价格系统,后者是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它们根本的区别不是有形和无形,而是定价方式所反映的行为方式(成思危,刘骏民,2003)。正是这种微观理财行为和投资心理以及宏观层面运行机理的变化,使货币流通速度出现结构性的变化,即有必要把货币流通速度分成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流通速度。原因如下:
1.资产定价方式强化两种货币流通速度的差异性 实物资产实行成本加成定价,而虚拟资产实行资本化定价,所以价格变动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前者价格主要取决于资产成本、预期利润水平和供需状况,而这些变量变化相对平稳,因此实物资产价格变化是较稳定的。而后者价格主要受贴现率、预期、市场情绪、投资者对市场信息判断偏差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它们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反复变化,投资者对其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高,因此虚拟资产价格的波动性较实物资产要大得多。而正是由于这种资产价格升跌频率的差异,或投资者获取资本价差利得机会的差异,使货币流通速度的差异性得以形成。经济虚拟化程度越高,这种差异性就越强。
2.现代信息技术的不对称性影响强化差异性
现代信息技术对虚拟资产与实物资产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对称性的。如“电子数据交换”和“电
子资金转移”等计算机网络技术使虚拟资产能24小时不间断地以“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几百万美元的国际资本能在几秒针内转移至全球各地,但实物资产的交易受运输条件限制不可能以“光的速度”流动。这样即使是同一货币,它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中的流通速度是不同。在虚拟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区别对待这两种货币流通速度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直接涉及到货币需求与供给、金融风险的防范和货币政策应对措施的制定等等。
二、交易型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
(一)收入型货币数量论复归交易型货币数量论
货币需求函数有交易型和收入型之分,理论界对何种需求函数更符合现实存在长久争论,特别是在实证检验分析中,当定位于交易的模型应用不理想时,理论学者便考虑使用收入模型试图使情况有所改善。现代货币数量论的重要代表弗里德曼曾对为什么要使用收入型货币数量论而不使用交易型货币数量论做过详细的论证(Friedman,1970)。但笔者认为,随着经济虚拟化以及居民虚拟财富占比的提高,货币需求函数正不断向交易型货币数量论复归。
一方面GDP总量指标包含的内容已远小于交易总额。在国民经济统计上,GDP不包括中间产品的全部销售、转移支付、现有商品的购买,尤其是交易总额巨大的虚拟资产交易,而所有这些交易都会引起相应的货币需求,这是其一;其二是GDP概念侧重于产出一面而忽视了收入一面也同样会引起支付的需要这一事实;其三是GDP包括了一些推算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交易额。
另一方面收入型货币数量理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日益下降。首先,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GDP/Mi(i=1,2,3)来衡量货币流通速度的指标越来越不稳定。其次,由于总货币形式M1、M2或M3总跟不上货币替代物的快速变化,一个特定总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并不一定说明货币在经济体中循环真的加快了,可能是总货币形式M1、M2或M3的替代物发挥作用的结果,因此很难找到一种有意义的方法来衡量货币M1、M2或M3的收入流通速度。以上这些都使货币学派所主张的货币供应量与名义收入成有规则的正比关系日益得不到事实支持。相反,货币需求量越来越与经济系统中实际需要媒介的交易有重要相关性。
其实,对收入流通速度和交易流通速度的稳定可靠性,理查德?T?塞尔登在《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米尔顿?弗里德曼等,2001,第190页)一文中早有详细的研究。他认为收入流通速度Vy和交易流通速度Vt的发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金作为交易媒介和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相对重要性。如果前一个职能非常重要,发散意味着Vt稳定,Vy下降。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财富更多地以诸如股票、债券、储蓄存款等虚拟资产形式持有,现金作为交易媒介的职能得到强化。瑞典经济学家魏克赛尔认为,在货币的三个主要职能(价值尺度、价值储藏手段和交换媒介)中,“只有交换媒介才在真正意义上表现了货币的特征”(魏克赛尔,1983,第215页);而价值储藏手段只有从个人或私人的观点来说,货币才具有这一职能,对整个社会而言货币并没有这一职能,在货币完全虚拟化的今天更是如此。
(二)交易型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
对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检验,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许多经济学家都对此作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国内,有学者对我国目前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仍然没有考虑股市成长和活跃带来的不断增长的货币需求,从而货币供应规划仍按照从前仅仅针对实体经济的做法,在传统的货币交易方程(MV=PY)基础上,仍然并将继续根据GDP增长目标、物价控制目标及某个一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水平,来规划、制定货币供应目标提出质疑(戴根有,2000)。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注意到传统货币数量理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日益下降,认为我国目前货币供应没有充分考虑股票市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他们对1993年1季度到2000年3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股市发展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影响确实存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
2002)。模型回归结果为: ①
第一个回归式中D-W值偏低,原文作者没有对此作出具体解释说明。
RM1=7.738+0.503RGIP+0.255RCIP-0.083RDIR+0.051RTRD
D-W=1.070 RM2=10.23+0.568RGIP+0.387 RCIP-0.06RDIR+0.073RTRD
其中RM1代表M1增长率,RM2代表M2增长率,RGIP代表工业生产总值增长率,RCPI代表物价增长率,RDIR代表一年期存款利率增长率,RTRD代表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金额增长率。其他学者如石建民(2001),谢富胜、戴春平(2000),高莉、樊卫东(2001)等都提出过类似观点。在国外也有许多类似的研究,如Allen(1994)把证券市场交易量指标引入货币数量方程,通过对80年代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货币需求与包括GDP交易、金融交易在内的经济体系所有交易的相关性仍十分显著。Field(1984)和Gramer(1986)也做过类似的研究。
为了证实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否对货币产生交易性需求,本文采用动态分布滞后(ADL)模型对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分析。由于国内学者对2000年以前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已有实证研究成果,所以本文只对2000年后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实证分析。模型样本采用2000年1月到2003年12月的月份数据,数据来源:《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各期。为了消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所有数据都采用同比增长率。模型因变量采用最能体现货币交易媒介职能的M1增长率指标(ΔM1),实体经济的自变量采用工业增加值(ΔGI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ΔTCG)指标,虚拟经济采用全国股票成交金额(ΔTRD)、证券投资基金成交金额(ΔSIF)、国债现货成交金额(ΔTBS)和国债回购成交金额(ΔTBR)指标。其中ΔTCG变量在回归过程中因未能通过t统计检验而被剔除。在解释变量中,除ΔTBR指标外,其他变量都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的单位根检验,而ΔTBR与因变量ΔM1存在协整关系,回归模型残差项通过1%显著性水平的AEG检验。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
货币交易需求的回归结果(2000.1月份―2003.12月份) 解释变量 常数项 ΔGIP ΔGIP(-1) ΔGIP(-2) ΔGIP(-3) ΔTRD ΔTRD(-1) ΔTRD(-3)
系数 -2.347 0.216 0.268 0.265 0.149 -0.017 0.014 0.008
T统计值 -1.52 3.03 3.54 3.07 2.16 -4.13 3.37 2.25
P值 0.0 0.6 0.3 0.1
解释变量 ΔSIF(-1) ΔSIF(-2) ΔSIF(-3) ΔTBS(-1) ΔTBS(-3) ΔTBR(-2) M1(-2)
系数 -0.011 0.003 -0.004 -0.010 -0.019 -0.023 0.542
T统计值 -3.30 4.56 -1.90 2.19 -3.94 -3.45 5.50
P值 0.1 0.1 0.7 0.0000
长期关系式:ΔM1=-5.124+1.961ΔGIP+0.011ΔTRD-0.026ΔSIF-0.063ΔTBS-0.050ΔTBR
从表2的长期关系式来看,货币交易需求(ΔM1)与全国股票成交金额(ΔTRD)的弹性系数为正,虽然系数不大,但已具有统计显著性,说明股票成交金额的放大确实产生了相应的货币需求。货币交易需求(ΔM1)与证券投资基金成交金额(ΔSIF)、国债现货成交金额(ΔTBS)和国债回购成交金额(ΔTBR)的弹性系数为负。从表面看来这有悖于上文的理论分析,其实不然。因为在短期内滞留于虚拟经济系统中用于媒介虚拟资产交易的货币量相对稳定,因此用于各种资产交易的货币量之间存在此消彼涨的替代效应,其相关系数为负,见表3。下文的货币循环流模型也能证实这一点。
三、新货币流通速度公式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在传统的货币数量公式中,应该添加各类证券交易所需要的货币量。于是
便有新的货币数量公式(刘骏民,1998):
M?V?P?Q?SP?SQ
或M?(P?Q?SP?SQ)/V
其中SP表示证券的一般价格水平,SQ表示证券的数量,其他字母含义同上。它能更好地反映经济
现实的本质,也能更好地对一些经济现象作出解释和预测。这样同一时期的货币分流入虚拟经济系统和实体经济两子系统(即Mt=MDAt+MDTt),因此有:
MtVt=SPtSQt+PtQt
pt、Vspt分别为t期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用于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MDAt
拟经济中的投机货币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媒介虚拟资产交易的货币量,二是以股票、债券等虚拟资产形式存在的货币量。MDAt乘以虚拟经济中t期的货币流通速度Vspt,就等于t期虚拟经济总量,即SPtSQt=MDAtVspt。MDTt表示t期实体经济中的货币量,也包括两部分:一是媒介实物资产交易的货币量,二是以储蓄形式存在的货币量。MDTt乘以实体经济中t期的货币流通速度
Vpt,就等于t期实体经济总量,即PtQt=MDTtVpt。这样(2)式也可写成:
MDAtVspt+MDTtVpt=SPtSQt+PtQt
由(2)和(3)式可知:
MtVt=MDTtVPt?MDAtVsptMtMDTt?MDAt
MDTt?1MDAt
MDTt,即实体经济交易货币量与虚拟经济交易货币量之比,那么上式可写成: MDAt
Vspt?CtVpt=
这就是交易性货币流通速度公式。可见Vt?f(Ct、Vpt、Vspt),即整个经济系统的货币流通速
度Vt(下文称为综合流通速度)是媒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货币量之比Ct以及各自货币流通速度Vpt、Vspt的函数。下面根据交易性货币流通速度公式建立一个六部门货币循环流模型,进一步分析货币在现代信用货币经济体系中的循环运转情况,如图3。
在模型中,整个经济系统被分成两大经济系统:实体经济系统和虚拟经济系统,其中实体经济包括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虚拟经济系统包括股市、债市、期市、外市、地产等,金融部门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中介机构,它处于模型中心,体现了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的思想。模型中的参数变量含义分别为:收入(Yt),消费(Ct),储蓄(St),政府预算赤字(GDt),国外净资本流入与进出口之和(NFt??Xt?IMt?),投资虚拟经济净资金量(?Ft),金融部门净货币供给(?Mt),企业可获资金约束条件等式(St??Mt??Ft?NFt?(Xt?IMt)?It?GDt),企业投资虚拟经济资金量(St')。
在模型中投入到虚拟经济的净资金流量?Ft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它分别来自实体经济系统、金融部门以及国外部门,并以独立的形式游离于实体经济系统之外,根据资产收益率的大小在股市、债市、期货市场和房地产等市场中循环运转,谋取投资收益最大化。当然?Ft变量可正可负、可大可小,这取决于同时期实物资本收益率和虚拟资产收益率的大小。根据资产选择理论,金融机构和代理人会根据风险―收益组合不断地调整其资产组合,当虚拟资产收益率相对于实物资产①②
关于模型的具体论证和应用可参见伍超明(2003)或刘骏民、伍超明(2004)。
该模型参考了Binswanger (1997)部分观点。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35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认识等内容。 
 讨论货币流通速度问题,对于重新 认识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对于突破宏观经济学发展...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我们再根据公 式(3)计算出各年份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  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特点的分析关于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认识3 12页 免费 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认识 13页 免费
中国的货币...  我们的基本认识出发点, 是强调有必要把货币流通速度实质性还原为货币经济学的 ...“自我伤害”;再是 1931 年银行危机发生以后,银行恐慌 导致货币供给的传导渠道...  论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_金融/投资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论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贴现窗口进行的 私人债务与货币进行交换的过程,即由内生货币转化为外生货币的...  摘要:本文使用
年年度数据研究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与实际总产出增长 率之间的动态关系。 通过相关性分析、 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技术深入分析了...  中国狭义货币流通速度预测初探 【摘要】 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货币变量不仅仅是货币存量, 在某种意义上说, 更为重要的应该是货币流量。因此,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  龙源期刊网 .cn 中国狭义货币流通速度预测初探 作者:刘巍 黄丽丽 来源:《科技与企业》2013 年第 21 期 【摘要】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货币...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有这些方面发生变 化,都会相应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快慢不等的变化。 四、经济单位数量和金融市场发达状况的影响参与经营及收入分配的个人和企业...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下表为我国从 1993 年―2012 年的 GDP、M2 和由这二者计算出的货币流通 速度 V 的数据及 V 的变化趋势图。 年份 GDP(亿元) M2...当前位置: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经济学故事第五章 信息不完全,注定市场会失灵4&&&&【知识链接】&&&&激励相容&&&&在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下,保证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按照契约的另一方(委托人)的意愿行动,从而使双方都能趋向于效用最大化。&&&&必须要找到最值得信赖的人——委托代理与道德风险&&&&《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则“狐狸建筑师”的故事。一头狮子特别喜欢养鸡,但鸡舍不好,总是丢鸡。狮子决定请最好的建筑师狐狸来建一个坚固的鸡舍。鸡舍建得极为精美,看起来固若金汤,围墙又高又严密,但鸡仍然在一天天减少。原来狐狸就是偷鸡贼,它把鸡舍盖得非常严密,谁也进不去,但却把一个秘密通道留给了自己。&&&&狮子委托狐狸建鸡舍是出于他的无知,用经济学术语说是狮子和狐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旦狮子知道了狐狸的偷鸡本性,就会从维护自己的利益出发,炒掉狐狸。假设狐狸没有偷鸡的动机,鸡舍也不一定能盖好,比如偷鸡的黄鼠狼有可能给狐狸贿赂,让狐狸留下通道。&&&&在以分工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委托代理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形成以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就可能出现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但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保险就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基于理性人假设,个人努力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为任何预防性措施的采取都有代价,同时保险公司承担了保险的全部风险,所以理性的投保人不会在预防措施上投资,这样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了损失。更为极端的是个人会促使损失的发生,从而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保险公司预测投保人投保后的这种行为,就会要求投保人交纳更多的保险金,这样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投保人相对采取预防措施下的收益也会降低。&&&&为有效防止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可以讲代理人的报酬与他的绩效挂钩,就能激励他的工作热情。还有一些其他机制控制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比如用相对业绩来确定经理人的报酬,即代理人的报酬不仅依赖于自己的业绩,而且依赖于相同行业的其他经理人的业绩。又比如市场声誉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具有良好市场声誉的代理人在今后能获得较高的报酬,而不良经营记录甚至破产激励则会对代理人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利的影响。&&&&【知识链接】&&&&不良贷款&&&&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预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账面上提列坏账损失准备。&&&&劣币为什么会驱逐良币——柠檬市场&&&&明代的刘伯温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四川有三个商人,都在市场上卖药。其中一人专门进优质药材,按照进价确定卖出价,不虚报价格,更不过多地取得赢利。另外一人进货的药材有优质有劣质的,他售价的高低,只看买者的需求程度来定,然后用优质品或次品来应对他们。还有一人不进优质品,只求多,卖的价钱也便宜。于是人们争着倒专卖劣质药的那家去买药,他店铺的门坎每个月换一次。过了一年就非常赋予了。那个兼顾优质品和次品的药商,前往他家买药的稍微少些,过了两年也富裕了。而那个专门进优质品的药商,不到一年时间就穷得吃了早饭就没有晚饭了。&&&&在这个故事中,卖优质药材的反倒穷得揭不开锅,卖劣质药材的反倒很快致富,这是柠檬市场上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柠檬”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柠檬市场”是次品市场的意思。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信息时,柠檬市场会出现,低质量产品会不断驱逐高质量产品。&&&&“劣币驱逐良币”是柠檬市场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金属货币作为主货币有较长的历史。由于直接地使用金属做货币有不便之处,历史上人们将金属铸造成便于携带和交易、也便于计算的“钱”。人为铸造的“金属货币”,有了一个“面值”,或称为名义价值。&&&&16世纪的英国商业贸易已经很发达,玛丽女王时代铸制了一些成色不足(即价值不足)的铸币投入流通中。当面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铸币同时进入流通时,人们会将足值的货币贮藏起来,或是熔化或是流通到国外,最后回到英国偿付贸易和流通的,则是那些不足值的“劣币”,英国由此受到巨大损失。&&&&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花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因为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和不存在,从而产生柠檬市场效应。柠檬市场效应则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在传统的市场竞争机制得出来的结论是“优胜劣汰”,可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并且会得出“劣币驱逐良币”的结论。产品的质量与价格有关,较高的价格诱导出较高的质量,较低的价格导致较低的质量。“柠檬”市场无处不在。只有认识了“柠檬”现象,在很多时候可以使我们免受其害。&&&&【知识链接】&&&&劣币驱逐良币&&&&“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悲剧迟早会发生——市场失灵&&&&1929年,西方国家经历了其发展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史称大危机。大危机对于当时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工业生产和国内生产大幅萎缩。大危机使得工业生产受到重创,工业生产总量和GDP在四年内大幅下降。&&&&第二,大量劳动力失业。据统计,在大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人口比例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英国1933年的失业人数275万,失业率达到22.5%,美国失业率达到占劳动力的25%的最高峰,约1400万人流落街头。&&&&第三,投资与金融市场崩溃。1933年美国的住宅建筑和住房修理的总支出额仅为1928年水平的10%,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几乎在一夜间化为乌有。1929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发生股灾,股市市值下降80%。&&&&第四,居民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以美国为例,大危机使得美国平民的生活水平倒退了整整20年。&&&&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正如一句话所言,没有市场万万不能,但市场也不是万能的。自由市场是完全依靠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实现供求平衡的,当价格在调节市场过程中失效时,就会导致产品的价格背离价值,从而破坏市场的价格机制,造成市场失灵。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而造成市场失灵,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也越向资本与效率集中。&&&&2外部负效应问题&&&&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他主体造成的损害。&&&&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一旦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的进步就会受到抑制。&&&&4失业问题&&&&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而对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的发展越有利。那些落后地区也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产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这样一来,公共产品生产的滞后与社会成员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7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有些生产主要依赖于公共资源,如渔民捕鱼、牧民放牧以江湖河流这些公共资源为主要对象,这类资源既在技术上难以划分归属,又在使用中不宜明晰归属。正因为这样,由于生产者受市场机制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使,往往会对这些公共资源出现掠夺式使用,而不能让资源得以休养生息。&&&&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要优化资源配置,必须由政府进行干预。正因为市场会失灵,才需要政府的干预或调节。将市场规律和政府调控相结合,才能有效遏制“市场失灵”现象。&&&&【知识链接】&&&&价格机制&&&&在以纯粹竞争为特点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通过市场价格就可以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实现市场均衡。完全竞争市场中的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就叫做价格机制或市场机制。&&&&用经济学解决污染问题——科斯定理&&&&广东省江门市一家陶瓷厂捐资修建新中学。这是为什么呢?当年,该陶瓷厂在当地刚投产,就因该厂排放的气体严重影响附近中学而引发纠纷。学校与工厂仅是一路之隔,南风将工厂排出的废气弥漫校园,师生深受其害,学生家长还联合到陶瓷厂堵住厂门禁止开工,一度造成企业和学校群众之间的严重对立。后来,经各方努力,该厂出资200万元购买原校区,还捐资100多万元资助新校区建设。同时也投入设备完善治污设施。&&&&学校是早就存在,工厂是后来建造的。按照传统思路,认为工厂的污染侵害了学校利益,因此,应该对其罚款,甚至勒令它停产整顿。这个案例反映了经济学上一个定理,即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来源于罗纳德•H•科斯一篇名为《社会成本问题》的文章。这一“定理”告诉人们,只要明晰产权,就能实现产值最大化。&&&&在无交易成本情况下,任何一种权利的起始配置都会产生高效率资源配置。因此,权利的初始界定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能够允许双方通过交易来调整配置结构和权利。一般人会认为,因为企业无污染的权利,要对污染企业课以重税,甚至查封。那么:这种污染税的多少又由谁来确定?而什么程度的污染才应该交税?显然,答案是模糊的,同时这也会为权力的寻租创造更大的空间。&&&&显然,工厂捐资建造新校区,不是因为他们的爱心,而是他们知道,这比停产整顿要好得多。该中学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了,当地规划工业区,恰好位于中学旁边,随着当地工业的快速发展,学校的原址已越来越不适合教学。经各方沟通,该厂也意识到学校搬迁对工厂发展有利,于是出资买下了学校,作为扩充工厂的用地,并且捐资起新学校。这个“捐资”其实就是工厂支付给学校的费用,用来购买他们污染的权利。&&&&当然,过重的污染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大的损害,并且如果污染企业要和被污染人达成协议,交易费用将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是为什么科斯定理中存在交易费用为零的前提原因。所以在环保部门督促下,该厂还是逐步投入资金,完善治污设备。&&&&在陶瓷厂污染事件中,如果学校把工厂告上法庭,而法院判定,工厂的污染损害了学校利益,要停业整顿,这样的结果是工厂利益受到损害,而学校也未必得益,因为它地理位置关系,位于工业区边缘,工业区不断增加的工厂或多或少都对之产生影响。而由企业出资搬迁学校,学校容貌得到改观,是双赢。双赢的前提,是允许交易。世界的多姿多彩正是因为各式各样的交易存在。&&&&【知识链接】&&&&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H.Coase)&&&&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揭示了“交易价值”在经济组织结构的产权和功能中的重要性。他的杰出贡献是发现并阐明了交换成本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下一章>>赏数据加载中,请稍等...鲜花(118)月票(22)文房四宝(29)充气娃娃(207)确认打赏字体大小:阅读背景:淡蓝淡黄淡绿浅灰淡紫羊皮纸白色夜间黑阅读宽度:640800默认1280144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通产业经济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