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五千万能办多大的发酵床养猪投资要多少厂

  何晓文今年29岁,他大学毕业后,回老家养猪创业,他养猪跟别人不一样,对猪的感情很深,能到什么程度呢?新婚第二天,就卷起铺盖到猪圈睡去了。仅用5年时间,他就建起一家年出栏生猪一万头规模的万头养猪场和一家大米加工场,2013年创造销售额超过一千万元。  记者赶到何晓文的养殖场时,正碰到何晓文领着工人从圈里往外赶猪。  何晓文:走、走……  何晓文:只要遇到天气好的时候我都把它们放出来,放出来的话,猪肉的品质要好一些。长大的时候就作为过年猪。  何晓文是2008年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创业的,仅用5年时间,他就建起一家年出栏生猪一万头规模的万头养猪场和一家大米加工场,2013年创造销售额超过一千万元。  何晓文养猪的方法与别人不同,天气好的时候,他就会像这样把猪放出来。  何晓文:经常出来,放惯了之后它很有野性了。很有野性了这猪就很不好抓。  记者常昆:能抓一头试试吗?  何晓文:试一个吧。  因为每天要把猪舍里的猪轮流赶出来,耗费人工,所以当地几乎没有人用这个方法养猪。  放完小猪,何晓文又带员工赶起了大猪。  记者常昆:为什么捂着它脸?  何晓文:捂着脸它看不见,它本能地就往后退了。  何晓文告诉记者,因为猪胆子小,被袋子蒙上脸的猪,不敢往前走,只敢往后退。  放猪是何晓文养殖场里的卖点,只要天气好,他就会尽量把猪赶到圈外活动。靠着别人不敢尝试的方法,何晓文的事业迅速发展。  同行戴大明:从最开始没有钱,一无所有。通过这三年多、四年时间,做到现在一年出栏能达到一万头。发展的速度真的是出乎想象。  四川省西昌市创业协会会长罗琪:在他这个年龄段里面,在我们整个西昌市大的创业环境里面,是我们整个西昌市创业协会里面的佼佼者。  仅用三年多时间何晓文就在当地的养猪行业中成为佼佼者,可当记者问起他为什么创业时,他却跟记者说起了这样的话。  何晓文:我觉得心里面真难受。可能我不是个善于表达的人,但是从我发自内心来讲,我决定要回来,也是因为我父亲。  何晓文为什么这样讲呢?这一切,还要从2006年说起。  1985年,何晓文就出生这里,家里还有一个妹妹。为了供他和妹妹上学,父亲在老家经营了一个稻米加工场。2006年7月,当时正念大二的何晓文放暑假在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那天发生的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他就是何晓文的父亲,何成才。2006年7月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装车,准备把一车大米送到城里去。当时,何晓文也想跟父亲一起去送米,可平日一向温和的父亲,突然大发雷霆。  何晓文:他非常的生气,他说,你现在还在上学,你就在家里面好好看书,送米的事你别管。  看到父亲莫名发火,何晓文一下子也上来了拧劲儿,非吵着要一起去。就是在送米的过程中,何晓文看见了父亲不愿意让他看到的一幕。当时这样的一车米,只有父亲一个人扛。  记者常昆:什么?  何成才:我是说,(现在)背的少,400斤都没有问题。  何成才:200公斤都没有问题。  记者常昆:这是多少啊?  何成才:这个是200斤。  记者常昆:200斤,还能背一倍?  何成才:没有问题。  何晓文:当时那一刹那,我真的眼泪都包不住了。看见父亲一个人,整整一车的大米,一袋大概是一百来斤,一车大概接近一万斤大米,一次就扛3袋,从车上背着下来,背下来后还要爬很高的楼梯,给别人放到库房里面。  何晓文父亲何成才:为了不让他看到我们这么劳累,我们一天穿不到干净的衣服,一天起早贪黑的,让他好好地安心读书。  在这之前,何晓文并不知道父亲为了节省人工钱,几乎每次送米都是自己搬卸。就在那一瞬间,何晓文做了一个决定。  何晓文:如果说我在外面找工作的话,也许我会过得很好,但是我的父亲还在家里面、农村这样扛大米,我觉得那样一切都没有意义。我必须回来,回来想办法改善这一切。  2008年7月,何晓文从四川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回到了农村老家,接手父亲的稻米加工厂。  何晓文父亲何成才:他说现在。大学毕业的人多了,好多找工作的还是相当困难,他回来在家里面来,让一个经理的位置出来,我听也是。反正管他呢的,家里面来,既然这种说法,坚持回来就回来嘛。  当时在西昌市大大小小的米厂有六、七十家,竞争非常激烈。何晓文刚接手稻米加工厂,就遇到了一件好事。  他叫丁锐峰,是西昌市粮食局副局长,2008年10月的一天,他和几位同事找到何晓文。  西昌市粮食局副局长丁锐峰:其他朋友介绍,在西乡乡,有个何晓文。我们几个人一起去实地考察过后,确实条件还是比较符合。所以我们就达成口头协议,请他来帮我们收购(加工)300吨大米。价格我们当时确定的是1块2角8分(每斤)。  帮粮食局收稻谷,加工出300吨大米,对何晓文来说是笔大生意,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这笔订单能让他赚到二十多万元。  就在何晓文为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高兴时,当地的稻谷行情,突然出现波动。  西昌市粮食局副局长丁锐峰:11月份的时候,一斤(稻谷)涨到1元4角多,接近1元5角了。他如果还是按照我们当时口头约定的(每斤大米)1元2角8分执行,他肯定要亏。  在何晓文的加工厂,平均每10斤稻谷只能加工出7斤多大米。当时稻谷每斤都涨到了接近1元5角钱,再算上加工费,如果执行这笔订单,将给何晓文带来接近二十万元的损失。  员工1:当时他那种情况赔二十万元不是小数目,是个天文数字。  记者:为什么呢?  员工1:因为他当时才起步,的确没有钱。  周围的人劝何晓文放弃这单生意,因为那时候米厂全年的收入也不过二十万元。没过几天,何晓文就做出了决定。  西昌市粮食局副局长丁锐峰:十一月份,打电话跟我们说,大米收完了,300吨已经全部入库,价格还是按照当时我们约定的。当时我们听了之后还是觉得很惊讶。  这笔订单,何晓文最终损失了接近二十万元。  何晓文:当时资金挺困难的,但是最后我想了一下,虽然没有立合同,但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刚回来创业嘛,信誉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因为何晓文做事诚信,西昌市粮食局研究决定,从2009年开始,把所有收购大米的任务都交给何晓文。虽然赔了钱,但赚回了信誉,不少经销商也慕名而来。2009年,何晓文大米加工厂的销售额达到了一百万元,比2008年增长了五倍。就在大家为何晓文高兴的时候,何晓文却陷入了一个新的困境之中。  从2009年年初起,何晓文大米加工厂的产量增加后,出现了一个问题。  米糠,稻谷加工时的下脚料,过去都是农民用来喂猪的。  何晓文:粉碎了之后,鸡、鸭、猪,甚至有人拿来喂鱼,都吃。  当时,因为稻米加工厂的产量迅速增加,米糠卖不掉了。为了找销路,何晓文跑遍了西昌市周边的各个乡镇。  何晓文:我跑遍了整个西昌市周边,都没发现一家很大的养猪场。这个时候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为啥我不建一个养猪场呢?一个是把这个米糠问题解决掉,另外一个就是说这个米糠本来很廉价,如果说用来喂猪的话,它就降低成本了。  何晓文发现,养猪对自己来说是个商机,如果建一家养殖场,不仅米糠销路不愁了,而且养猪也能降低成本。何晓文在市场上调查之后,决定养猪。  记者:有没有想过失败了怎么办?  何晓文:养猪失败了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因为我当时主要的经营还在大米上,只要米厂能赚钱就行了。  从2009年7月开始,何晓文陆续把稻米加工厂赚来的钱投入建设养殖场。为了节省成本,建场房的建材大多是何晓文在废品收购站淘的。  何晓文:很多东西新的买不上,但是旧的我还勉强能够买。比如说这个钢板,如果说你买新的的话,那得花多少钱?买旧的话就照废铁价格,比废铁价格稍微高一点。也就是说我买新材料的话,我只能买旧材料的一半。  为了省钱,何晓文一有时间就跑废品收购站淘旧建材,有了这些便宜的旧建材,何晓文的养殖场才顺利投产。  2009年12月的一天,一个工人急匆匆跑来找何晓文,说猪舍的化粪池堵了。  何晓文:我的员工跑过来告诉我说,猪圈里面的粪流不出来,里面快要漫到猪身上了,当时我就着急了,我就跑过来。跑过来之后就发现这里堵了。  猪舍是何晓文自己设计的,因为没有经验,他把猪舍与化粪池之间的排粪管道设计小了。管道一堵,猪舍里的粪就排不出来了。当时正是冬天,猪舍里的粪水眼看就要漫到猪身上了,如果不马上疏通管道,猪就会生病。  何晓文:因为天气很冷,我也不好叫工人下去,只有我自己下去。当时我就跳了下去,当时猪粪大概淹到这个高度。  那天天上还飘着雪花,何晓文脱光了衣服,穿了件打渔时穿的皮裤子就下去了。  何晓文:用根杆子,往里面捅。给它捅穿了之后,那边猪粪才流出来。下边全部都是粪,那个味几天都没散去。  夏天的时候,由于猪舍的环境特别引诱蚊子,猪特别容易被蚊子咬,猪崽子全身都是包!天天晚上都是!有头公猪被蚊子咬的地方出现坏死,有白色的脓液,而且很深。何晓文就利用互联网,在淘宝上搜索到一家叫吉力旗舰店的公司,试着一次性购买了20多台电击式的防水灭蚊灯,在吉力灭蚊灯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使用下,没想到效果非常好。没有蚊子咬了,猪能吃好睡好,长得又白又胖的,特别招人喜欢。  像这样的难事,何晓文刚开始养猪的时候遇到了很多。  日何晓文结婚了,但他只在新家住了一天。第二天,何晓文就独自搬回养殖场。  何晓文的妻子尹开菊:同事、朋友都打电话,你们在哪玩呢?我就说在家呢,你们两个在家看电视啊?我说没有,我一个人,然后就只有我一个人,反正天天都是我一个人。  2011年7月,何晓文的女儿出生了。那段时间,正是养殖场最忙的时候,不仅新厂房在施工,旧厂房里也每天有母猪产子,何晓文一天也离不开养殖场。说起那段经历,妻子尹开菊又伤心起来。  何晓文的妻子尹开菊:我跟他们讲,我说月子里我吃了很多方便面,自己给小孩洗衣服。他们有的人跟我讲,说坐月子的时候,整天躺在床上腰都睡疼了。我说我从来没有过,因为小孩一睡着你就得做饭吃,或者收拾屋子,给他洗尿布、洗衣服这些。反正他都不在,有时候晚上他都不回来。  何晓文已经把全部身家压在了养殖场里,养殖场一旦出现问题,整个家庭就会失去支撑。何晓文没有选择,他必须把养殖场做好。  何晓文:对于我们这种创业的人来说,本身对家庭我觉得付出的很少。特别是对我老婆,就算有很多抱怨也好,我觉得这是我欠她的。  何晓文对记者说,他当初回来创业是为了父亲,现在,他的肩上,有全家人。  2012年10月的一天,何晓文像往常一样出去送猪,可他没有想到,这一趟,有双眼睛在偷偷地盯着他。  2012年10月的一天,何晓文开车去屠宰场送猪。一路上,他发现有辆车一直跟在后面。何晓文意识到,自己被跟踪了。何晓文想想自己没得罪过人,就没当回事。过了几天,那个跟踪他的人却来到了养殖场。  何晓文:当时有一天有个人开的车就停在我家门口了,当时正好我在。他下来就跟我说,兄弟,你们家有猪卖吗,我是来收猪的[来源 .cn/]。我说暂时没有,养猪场里面的猪都是被别人预订的。  何晓文的猪,一直都是卖给一个叫蒋世平的中间商,当时养殖场里还剩两千多头猪,也已经被蒋世平预定了。见何晓文不同意卖猪,来的这个人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何晓文:开门见山跟我说,我本来是从蒋世平那拿猪的。我们俩可以达到一个长期合作的目的,也就是说,你的猪以后我全要了,但是我们俩必须把蒋世平撇开。  这个人以前都是找中间商蒋世平买猪的,他跟踪何晓文,是想撇开蒋世平,与何晓文直接合作。  为了打动何晓文,对方开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价格。  何晓文:蒋世平给我7元4角钱(每斤),后面这个人过来直接给我7元8角钱(每斤)。当时我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  按照这个人出的价格,养殖场里剩下的两千多头猪就能多卖二十多万元。当时在场的员工都很兴奋,他们劝何晓文接下这单生意。  员工周作洪:一头猪算下来它有二百多斤,就一百多元钱,一条猪要多买一百多元钱。  员工: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猪喂出来了,你们两个也没签合同,也没有给定金,那么该怎么卖就怎么卖。有人给的多就卖给多的,就不可能卖给少的。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面对这么高的价格,何晓文还是不同意。这让很多同行都感到意外。  同行戴大明:出乎了我的意料,因为这个也很正常,因为买卖没有签合同。今天我答应了你的价格,几天以后你过来拿猪的时候,市场行情涨价了,变高了,大家都是这个价了,但是我还是坚持7元4角钱卖给你。本来这种涨价,跌价情况还是很正常,但是他能这样做也是很不寻常。  生猪的市场行情本来就是不断变化的,赚不赚钱全看行情高低。何晓文为什么要拒绝,送上门的赚钱机会呢?  何晓文:我不可能为了眼前的这点利益把我的牌子给砸掉了。我更看中蒋世平的一点,就是他的渠道比较广。如果是说这个人现在过来给我收猪,万一哪天这个猪价掉了,他不来了我怎么办?我再去找蒋世平,他肯定不会再来给我收猪了。  他就是蒋世平,没过多久,这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蒋世平:当时也有这种情况,他们就卖了,但是何晓文就不会这样做。像何晓文这种人我永远能和他合作下去。用我们四川的话说相当的耿直。以后,特别是在猪垮价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何晓文。  这件事让两人的合作更加紧密了,2013年,仅通过蒋世平的渠道,何晓文销售额就达到了600多万元。现在,何晓文还建起了400亩大棚,用猪粪当肥料,种植效益比较高的洋葱种子,发展循环农业。??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留下脚印。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致富经大学生养猪&关于养猪的致富经女大学生赚了五千万
(.cn)为您报道:鸽子粪 年赚400万
7800对种鸽,原本一天只需要吃900公斤的饲料,但陈清每天却不惜增加成本,要多喂100公斤的饲料,这在专家看来就是一种浪费。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所资源研究室主任陈敏健:他鸽子的这个投料量跟鸽子每天的饮食量不成正比,我看他7800对里面,一天投一吨的饲料量过多了。 陈清每天多喂100公斤饲料,目的并不是让鸽子多长肉,而是为了让鸽子多排泄粪便。 7800对种鸽一年能为陈清带来接近300万的收入,但是靠7800对种鸽排泄的粪便,陈清一年却能创造400多万的财富。陈清从2006年开始饲养肉鸽,一场危机让他琢磨起了鸽子粪,正是这些废弃物,让陈清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商机,挽救了危机中的肉鸽产业。 福建省福安市是陈清的老家,当地很多饭店都会烹饪这样几道菜:鸽子松、炒鸽子、椒盐鸽子、鸽子炖鲍鱼。 顾客:我们福安的传统习惯,鸽子特别有营养。如果温补里面来说补得比较缓一点,不会像有的很急这样子,这是我们这边的土话。
顾客:白鸽平常飞的很高,寓意大家就是事业发达。 福安市一年肉鸽的消费在100万只左右。虽然肉鸽需求量大,但当地成规模的肉鸽养殖场却非常少。 经销商:鸽子现在都不够销。 记者:有的时候不够的话也会到外地去买? 经销商:会调一点,对。 记者:都到哪儿去? 经销商:主要是河北、河南那边吧。 鸽子粪养猪 年赚400万 鸽子 业 CCTV7致富经 图解: 养殖鸽子赚不赚钱,关键取决于种鸽一年产多少种蛋。种蛋产的越多,孵出的肉鸽就越多。为了增加种鸽产蛋量,陈清还学到了一项技术。 这些东西外表看起来很像鸽子蛋,其实是用塑料制作的假蛋。 这就是种鸽养殖中的关键技术,用假蛋换取种鸽下的真蛋。 陈清:我手上这两个是假蛋,我要把我这两个假蛋换它的两个真蛋。 记者:这个是假蛋? 陈清:这个是假蛋。 记者:为什么换它这个? 陈清:我们为了提高我们的产量,我们要把它的蛋拿来通过自动孵化去孵化。 鸽子下的蛋要拿走人工孵化,在拿走种鸽蛋的时候,如果不在原处放下同样数量的假蛋,那么种鸽会觉得自己下的蛋丢了,以后就不会再下蛋了。
陈清把假蛋换真蛋叫做偷蛋,虽然每次偷蛋都会被啄,但他依然乐此不疲。 鸽子粪养猪 年赚400万 鸽子 业致富经 CCTV7致富经 图解:陈清:你看,我一动,我这边一有动静它马上起反映了。 记者:生气了是吗? 陈清:不是,它警戒心非常高,它知道我们可能要偷它的蛋了。你看,我手一伸进去它会啄人。 记者:真的啄你,那你怎么能把它偷过来? 陈清:我两个假蛋已经放下去了,这两个是真的。 记者:你怎么换这么快? 陈清:对呀,我们这个要很快,要不然它会啄人呀。 陈清:这就是被鸽子啄掉的。 把真蛋换出来通过人工孵化19天后,在鸽子出壳之前再放回鸽子笼。种鸽自己孵出的小鸽子,种鸽就能亲自喂养。靠这种方法一对种鸽一年可以产20枚种蛋,2000对种鸽就会收入80万元。 到2007年7月,陈清的种鸽养殖规模增加到了6000对,一年可以出栏肉鸽12万只。
鸽子养殖场最多一天的纯收入,就能有5000多元钱。陈清对他找到的这个致富好项目很兴奋。但是,陈清不知道一场危机正在向他逼近。 引起这场危机的人是林树昌。因为陈清的鸽子,赶走了林树昌回来探亲的儿子和儿媳。 鸽子粪养猪 年赚400万 鸽子 业致富经 CCTV7致富经 图解: 不仅苍蝇掉到了锅里,而且当时林树昌的家里面也有很多苍蝇,儿子和儿媳当天就回城了。林树昌觉得,这都是陈清的鸽子惹的。 林树昌:那我们也不敢说100%,80%可能这个白鸽厂影响的。 因为陈清鸽子养殖数量的增加,鸽子粪堆在了养殖场的周边,招来了很多苍蝇。 一气之下,林树昌联合了一些村民找到陈清,告诉他如果不解决鸽子粪便问题,就让他搬出西夏村。 陈清:他是没有权力不让我们干,但是一点,我们是外地来的,我们要用的土地都是他们的。 鸽子粪招来了苍蝇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如果陈清不解决鸽子粪污染的问题,那么村民很有可能就把土地收回。一旦村民收回土地,鸽子养殖场搬迁时,建好的厂房要放弃,200万的投资至少要损失过半。 养鸽子为陈清带来了财富,鸽子粪却招来了苍蝇。
面对村民们的指责,陈清必须想办法解决鸽子粪的问题,才能化解危机。陈清没有想到就是这次危机,让他在以前当作废弃物的鸽子粪中,发现了新的商机,一年能创造400多万的财富。 鸽子粪养猪 年赚400万 鸽子 业致富经 CCTV7致富经 图解:在网络上搜索鸽子粪的用途时,有这样一条信息:“虽然鸽子粪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一个大麻烦,但是在16-18世纪的欧洲却被当作无价之宝,当时鸽子粪被认为是比农家肥要有效的肥料。以至于会有武装警卫守护在鸽子窝的周围,防止小偷偷走鸽子粪。” 2006年陈清养2000对鸽子的时候,他也是把鸽子粪当作肥料送给西夏村村民种植蔬菜。可是现在养了6000对种鸽,鸽子粪太多,村民们根本用不了。 陈香英:因为那个鸽子粪太多了,那个菜受不了那么多肥,一下雨,那些菜全部会烂了。 西夏村村民种植的蔬菜用不了,陈清就想多积攒一些,够数量用车运给邻村村民种菜。在积攒的时候,堆在鸽子养殖场的鸽子粪,又招来了更多苍蝇。 村民苏铃法:臭臭的不得了,人家吃不了饭,有时候天气热的话,真的很臭,晚上睡觉的话也是闻到这个臭味。
鸽子粪多了必须要马上处理掉,接下来陈清又想出了挖坑将鸽子粪深埋地下的办法。陈清和工人一共挖了三天的坑,最终发现这个办法也不可行。 陈清:两个人,挖了一天,只能堆五六推车的鸽粪,那我们一天保守一点算的话就有五六十推车的鸽粪。 2007年8月,陈清花了8000元钱,建起了一座48立方米的沼气池,他想用鸽子粪便产生沼气,消耗鸽子粪。但是,后来事实证明沼气池依然解决不了鸽子粪便问题。 陈清:这个只有48立方的沼气池呀,很容易就被那个鸽粪给堆满了,但我们鸽子的鸽粪源源不断的产出。 鸽子粪种地用不了,挖坑埋又埋不了那么多,建沼气池还消耗不掉。 当时陈清的鸽子养殖场,每天出栏的500只肉鸽供不应求。一个绝好的市场行情摆在面前,陈清不但没法扩大产量,每天还要被鸽子粪搞得焦头烂额。 鸽子粪养猪 年赚400万 鸽子 业致富经 CCTV7致富经 图解: 鸽子粪猪能吃吗?就算是猪吃了,鸽子粪中的营养物质能满足猪的生长需求吗?用鸽子粪喂猪,这种做法到底可不可行呢?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所资源研究室主任陈敏健:这种方法应该来讲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是可行的。有一句俗语叫鸡肠小肚,鸽子都是属于这个鸟科类的,它肠子很短,饲料喂进去它最多消耗了40%左右。 也就是说,鸽子吃掉的饲料,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最多不超过百分之四十,剩下的百分之六十的营养,鸽子就通过粪便排泄出来了。 林金富把鸽子粪便当饲料喂猪,一开始猪吃了没有问题,但三天以后大猪出现腹泻的情况,小猪开始死亡。 村民林金富:像这头母猪生14头,14头给它吃了两三天就死掉五六头。 林金富的猪因为吃鸽子粪导致死亡,让听说这件事的西夏村村民,产生了恐慌。村民们都认为,鸽子粪便中肯定存在病毒,如果不处理好,一定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村民苏铃法:那时候都很怕,传染了怎么办,这个鸽子那么多。 恐慌中的村民们找到社口镇政府,举报陈清鸽子粪便污染的事。 社口镇农技站站长:没有办法生活,水没办法吃,然后臭气是比较重的,没有办法。连睡觉都睡不安稳,就讲一定要我们叫他搬迁。 鸽子市场的需求量大,出栏一只肉鸽,最少能赚到百分之三十的利润。
一个赚钱的项目,不但养殖规模没法扩大,反而还因鸽子粪没办法处理,让陈清的事业四面楚歌。 陈清:群众有意见了,领导也有意见了,让你限期整改,那你怎么办?所以你这个东西你如果没有发展好,真的它环保局过来,一封,把你封掉了,是不是,200万没有了。 鸽子粪养猪 年赚400万 鸽子 业致富经 CCTV7致富经 图解: 陈清:可以说是茶不思饭不香,非常愁。 记者:愁到什么样? 陈青:你看我这个满头白发,你看我头这边都是啊。到处都是啊。 记者:当时就是愁? 陈清:对,非常愁。 一个是供不应求的肉鸽市场,一个是不能再养鸽子的现实处境。当时只有26岁的陈清,为了鸽子粪愁的头上长出了白发。 在等待搬迁的日子里,陈清的鸽子养殖场里的鸽子粪便越堆越多,引来了很多老鼠。老鼠能传播疾病、毁坏财物、偷吃粮食,如果这些老鼠跑到村民家里,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陈清赶快组织工人开始灭鼠,在灭鼠时让陈清发现了新的情况。 陈清:我就很细心的观察老鼠到底在吃什么东西,后来我们发现它原来在吃那个鸽粪呀。耗子这个嘴巴这么刁的动物,它连鸽粪都吃,那说明鸽粪里面一定含有可利用的东西。所以我认为那个死猪的事情可能是我们的鸽粪没有处理好,如果处理好的话可能还是可以喂猪的。 鸽子粪养猪 年赚400万 鸽子 业致富经 CCTV7致富经 图解:陈清对鸽子粪喂猪这件事还不死心,他认为老鼠既然能吃鸽子粪,那么鸽子粪一定能喂猪。 陈清找到福建省农科院的专家,了解到了猪吃了鸽子粪便死亡的原因。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所资源研究室主任陈敏健:这是因为鸽子粪便里面它排泄物里面,本身这个粪便里面就带有细菌,如果没有经过发酵处理,它就会把这个病源菌,比如像禽流感这些病源菌传给猪。 就是说鸽子粪可以喂猪,但是必须要掌握好方法。
鸽子粪喂猪之前,必须要通过发酵来灭除鸽子粪便中的有害细菌。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所资源研究室主任陈敏健:发酵完以后会产生高温,高温以后就灭活细菌了,它不断的发酵不断产生高温就会灭活掉细菌,一个酶的作用一个高温的作用。 陈青:这个就是我们已经发酵好的鸽子粪,这个我们就可以直接拿去粉碎掉,就直接可以喂猪了,这个不会臭,这个还有一种淡淡的酒香味。不会臭,不会臭。 学会了鸽子粪发酵技术后,陈清把发酵后的鸽子粪还拿去给林金富喂猪,可林金富说什么也不干了。 林金富:鸽子粪再也不敢用了,我就干脆买饲料给它吃了,反正赚少一点,很稳定。 林金富不敢用鸽子粪喂猪,陈清干脆自己养猪。他买了170头商品猪,用发酵的鸽子粪当饲料。
3个月后,这170头猪出栏时,平均每头猪卖价1800元,扣除猪苗和人工水电等成本,陈清发现一头猪的净利润竟然高达1300元。 陈清:当时还不知道这个东西能够变成黄金呀,170头猪出栏了,我们一算帐,哇,不得了,我们赚到钱了,我们170多头猪我们赚了十几万。 鸽子粪养猪 年赚400万 鸽子 业致富经 CCTV7致富经 图解: 从此以后,陈清开始扩大商品猪养殖规模,用猪消耗种鸽排泄的粪便。2009年,陈清的种鸽养殖规模扩大到了7800对,商品猪养殖数量达到了年出栏1500头。除了卖肉鸽一年收入300万以外,养猪一年可以净赚200多万。 陈清:只要买那个猪苗的钱跟工人的费用就好了。 记者:饲料成本这一块是白赚? 陈青:对,饲料成本是占了养殖成本的65%以上。 鸽子粪这曾经让陈清头疼的废弃物,在2009年让陈清的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并且形成了一条生态链。鸽子粪喂猪、猪粪产生沼气做饭、产生沼气剩下的沼气渣子种茶。串联起来的这条生态链,现在一年能为陈清带来700多万的纯收入。
女大学生回村养猪 竟赚5300万!
陕西周至县燕君芳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2000年燕君芳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竟然嚷着要教村民们养猪,她的这种做法,立即招来了村民的白眼…… 人物档案:燕君芳2000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兽医专业 项目:养猪 创造财富:5000万元 2003年5月,一个女大学生的到来一下子打破了陕西杨凌南阳村的平静。这个女大学生竟然嚷着要教村民们养猪,她这种做法,立即招来了村民的白眼。 村民 乔育昌:“女孩子大学毕业懂啥?我自己养几十年猪了我还不会养。” 符润刚:“她一个小女娃能教我们养猪,我根本不信这一套。” 这个女大学生名叫燕君芳,她没有理会村民的议论,反而从她的母校西北农大请来教畜牧的专家打算给村民集中上课、教村民养猪,一切准备妥当后,她当众说了一句话,让村民们觉得更不可思议了。 燕君芳:“给大家说听一节课发10元钱。”
村民:“我就想她可能有啥阴谋。” 村民 马建科:“她又说她饲料好,她想卖饲料。” 给村民上课不仅不收钱,还一节课发10元给听课的村民,这个女大学生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燕君芳出生在陕西省周至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学四年级时,她就靠卖刺绣供自己读书,也是村里第一个走出来的女大学生。上大学时老师带燕君芳做的一次社会实践,让她产生了自己创业的冲动。 燕君芳:“我学畜牧专业,我就跟我们老师做了些配方,就想试一下,就在我们原来服务过的养猪场、养鸡场,把我们做的饲料试一下,结果农户反映效果非常好。” 2000年燕君芳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之后她找到当时已退休在家的崔中林教授,做技术顾问,投资5万多元在杨凌办起一个饲料厂。
创业激情澎湃的燕君芳,并不知道她选择的这条路荆棘密布。当时仅陕西省,就有500多家饲料企业在抢争市场,其中叫得响的品牌就有十几家,燕君芳的饲料到市场上根本无人问津。 燕君芳:“不能一下就接受你,因为你是一个新品牌,大家也都不认识,再加上我们又没有好的设备,又没有大量的资金,那这时候咋办呢?” 用张扬的红色先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更让消费者感兴趣的是这种包装还可以做为手提袋使用。 燕君芳:“我们就在包装上下功夫,因为一般饲料的包装,都是像我们现在这种编织袋,但是我们当时就用里面有一个内膜,把饲料包好,然后外面做了一个大红色的防雨布包。” 在杨凌的农资市场,以前饲料外包装都是白色编织袋,从没有人用过这么张扬的颜色。 村民 姜社教:“一用以后效果还挺好的,袋袋用完还能买个菜、装个啥。”
符润刚:“把饲料用了以后还能剩个袋子,挺实惠的。” 包装只是吸引人的手段,最终村民接受的还是饲料的品质。在随后的两年中,燕君芳通过各种方法使她的饲料逐渐被陕西省及周围省市的养殖户接受,她也因此积累了近两百万元的财富。可是2001年10月,燕君芳却意外走上了赔钱的道路。 村民:“猪价掉了,农户赔得可厉害了。” 村民:“那年价格是10元3斤。” 村民:“人家来收饲料钱没办法给,没钱给人家,就拿猪抵饲料款。” 当时燕君芳和农户之间采取的是赊销方式,等猪养大了卖掉再付饲料钱。猪卖不上价,不少农户就直接把猪拉过来抵作饲料款。2002年初,燕君芳被迫走上了卖猪的路,但是一路走低的猪价让燕君芳最终赔了钱。这时的燕君芳却产生了一个新想法。燕君芳:“我要养猪,要做咱就做最好的,做品种最好的、规模最大的,给农民提供好品种的猪,他自繁自养,抑贫ū曜迹?詈笪颐鞘栈乩础!? 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是因为燕君芳在市场上卖猪时发现一个现象,同样遇到猪价低迷,村民们养的猪卖不出去,而一些规模化养殖场的猪因为品种好,卫生、防疫等各方面条件达标,照样卖得好。 2002年燕君芳建了一个年出栏1万头规模的猪场,这几乎花光了她两年卖饲料赚的所有的钱。 燕君芳:“生猪的价格一下子跌到了低谷,因为当时农民就把大量的猪往外淘,淘汰率特别高,那现在市场上就没有猪了,没有猪了饲料也就卖不出去。”
其实燕君芳养猪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销售饲料,她的打算是引进品种好的种猪,自己繁育了以后提供给村民,同时也提供饲料,猪养好了再由燕君芳回收,这样于人于已都有好处。 燕君芳:“农民你只要把猪养好,你就可以赚钱,我的饲料能卖出去了,这是我当时想的最简单的一点。” 2002年5月,燕君芳的猪场建成了,而这时她手里只有几万元,这点钱要实现她年出栏万头的目标显然是杯水车薪。就在这时她的一个叫张光强的朋友给她带来了希望,张光强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党工委书记,他对燕君芳当时的处境非常清楚。2002年5月张光强出差去了趟深圳,在一个农场里,张光强和朋友的一番谈话,竟意外地让燕君芳的计划提前完成了。 张光强:“我说你那里有啥?他说我这有全国惟一的一个自有知识产权的一个种猪叫光明猪,我说你该到我们杨凌去办个种猪场,我给你找合作伙伴。” 燕君芳:“当时可把我高兴坏了,我就说不管采取哪一种形式,只要人家能来投资,那我觉得啥条件我都能答应。” 张光强牵线搭桥,深圳这家公司提供了价值100万元的635头种猪入股,燕君芳的种猪厂一步到位。 燕君芳:“一般的土杂猪都是头很大,猪的肚子都掉到地上拉着,你看我们这是头小、屁股大,身子非常紧,因为它的瘦肉率很高,所以大家都开玩笑叫它美女。”
[page_break] 2003年,燕君芳的猪场已经达到年出栏种猪1万头的规模。可她怎么也没想到,有了好品种的猪,发动大家来养倒成了难事。村民们都被2001年养猪赔钱的事伤透了心。为了能把村民吸引过来听课,最终发展成自己的养殖户,燕君芳这才想出了听一节课发给村民10元钱的办法。 村民 杜转转:“ 听一节课给10元钱,我听10节课还挣100元,这就坐着又不累,我觉得这事还可以。” 村民 马建科:“只要有10元钱就想着坐一会,咱有兴趣了听,没兴趣了咱坐一会还能挣10元钱,也可以挺划算。” 最多时听一次课来了100多个村民,这正是燕君芳要达到的效果。可就在她暗自得意的时候,刚讲了两天课的崔教授就发现,这课实在讲不下去了。 崔中林:“在课堂上讲给猪喂干料和自动饮水有它的优点,当时有几分钟大家都在议论。” 村民 赵志海:“不相信,人都说笨得跟猪一样,猪还能知道自动饮水自动采食。”
村民 马建科:“这不胡说吗,教猪娃自动饮水,猪娃能知道,谁还有时间去教猪娃,一个人养几百头猪,再把饮水教会了,怕猪都长大了。” 燕君芳请村民到自己的猪场去参观,用这个办法打消了村民们的疑虑。 马建科:“这个其实很简单,小猪跑来以后,它只要一咬水就出来的,人家很聪明,这个东西放这儿它就知道有水,你看现在它就在喝。” 2003年上半年燕君芳跑遍杨凌及周边地区的每个村子,一共发了5万多元,给700多个村民讲过课。最后课讲完了,养殖户也发展了两百多个,其中,年出栏两千头以上的大户就有100多个。 2004年8月村民们养的商品猪陆续出栏,燕君芳按约定将猪回收,这些猪卖给谁、以什么形式卖,燕君芳心里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燕君芳:“必须要以专卖店的形式来开,就是我们这个店,专门就卖我们的冷鲜分割肉,我们的每一斤产品比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平均一斤要高两元钱左右。”
燕君芳的第一个店选择了消费水平较高的西安,把西安市区按照东西南北中分成五大块,最后她选中了大企业聚集的高新区南郊, 2004年9月,在燕君芳的期待中,她的第一个专卖店开业了。但是最终没有等到她所期待的结果。 店员 孟晓雅:“只有三四个人买肉,一共卖了4斤肉,一天,一天一共卖了4斤肉,我们这个店一天必须要卖100多斤肉才能保本。”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燕君芳千算万算都算出来的,住在南郊的居民多数是城市里的高收入人群,他们的消费能力应该没问题, 那为什么猪肉卖不动呢?正当燕君芳理不出头绪时,店员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 店员 唐小玲:“生肉比较麻烦一点,回去你再做,像白领都不太爱做饭。” 燕君芳:“他就不开火,那就没有人买肉,这下可把我急坏了,因为开专卖店成本是很高的。” 猪肉卖不出去,专卖店开着就是赔钱,更糟糕的是如果再这样下去,从农户那买来的商品猪最后都砸在自己手里,那用不了一年,老本就会全赔光。怎样才能让不做饭的消费者来卖自己的猪肉?
燕君芳绞尽脑汁,最后她恰恰从“不做饭”这个习惯上找到了解决办法。 燕君芳:“他们不是图方便吗,回去不开火,我们能不能把有些生的,给卤成熟的,这样回去以后他蘸点水就可以吃,再一个,我们也可以上一部分蔬菜、水果。” 增加熟食、水果和蔬菜,给忙碌的城市上班族提供了方便,也就是这点方便带旺了专卖店的人气,最终带动了鲜肉的销售。 顾客:“这个肉嫩、好炖,出肉率稍微高一点。” 现在,燕君芳在西安和杨凌一共开了33家专卖店,带动了3000多户村民养猪,年出栏商品猪10万头,生猪的养殖 又带动了燕君芳饲料的销售,今年一年,燕君芳两个产业的销售额达到5300万元。上一篇文章:
编辑提醒:您可以点击查看更多的相关信息。 本文地址:
其他网友都在看:
>>浏览更多您要关注的信息请进入首页查看!本站内容由联合联手从互联网搜集而来,本站还有等多个栏目供您参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型养猪场投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