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知道大连房价终于降了为什么高,上海政府不敢让大连房价终于降了

终于知道房价为什么高,上海政府不敢让房价下跌的原因了(转载)
中国人做生意基本就是行贿骗贷压榨劳动力偷工减料这几招.
还是毛主席时代比较清廉,难道历史就这样轮回? 一个新朝代建立后,没多久就有开始腐败,然后又要亡国了,被下一个朝代代替?
周宁人牛啊
MARK。我们这里没钢贸市场,这块涉及少点。
是我们国家的制度漏洞多,还是FB太严重无法执行?反正,我想,这不能只怪福建人或温州人
宗庆后关于房地产的建议很有道理!
关于四万亿的那个论述真是发人深省啊。可惜我按揭买房了,相当于财富被虐夺了一次,妈的,现在想想还是现金为王呀。
mark一下。
联合早报:中国模式代价昂贵日 15:29来源:联合早报网 作者:张广昭字号:T|T26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新加波《联合早报》在12月19日刊发评论文章《吁求“新中国模式”》,作者张广昭认为客观上的确存在着一种“中国模式”,但这种发展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的观点,亟需对其进行更新换代。文章摘编如下:审时度势当前,无论是国际体系中流行中国“统治说”,还是中国“崩溃说”,都说明21世纪的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研究”正牵动着全球学者的问题意识。虽然对“中国模式”一说,学界仍存在着诸多争议,但倘若放下意识形态分歧以及价值评断思维,我们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客观上的确存在着一种“中国模式”。同时,笔者非常认同这种发展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的观点,亟需对其进行更新换代。按照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的观点,“中国模式”是一种政治经济学模式,包涵政治、社会和经济三个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或支点分别是:“核心的列宁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控制系统”、“政府管制的市场经济”。然而,无论是严肃学者还是普通民众,都深切感觉到这种模式带来的痛苦代价。“中国模式”的昂贵代价首先,“中国模式”在创造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辉煌的背后,剥夺乃至掠夺了相对弱势群体与相对弱势地区,造成了“国富民穷”、贫富两极分化的后果。过去的几十年,中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而居民收入相对增长却较为缓慢,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5年时的56.18%下降到2007年的43.42%,22年下降近13个百分点。也许这些数字不会给人太大冲击,但是当你到中国大陆那些大城市之外的地方去看看,发达和落后、豪奢与贫困的对比显得异常强烈。被相对剥夺的弱势感、贫富差距感,强烈刺激着那些民众的神经。其次,“中国模式”造成了极为昂贵的环境成本和维稳压力。中国模式运行至今的另一大社会成本,体现在对生态系统无情的、常常是残暴的榨取和掠夺。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就曾指出,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低成本的人权优势以及低成本的环境优势。虽然秦晖教授的观点说得有些直接,不好接受,但却不失中肯,存在相当多的事实支持。更糟糕的是,权力和资本在通过掠夺环境攫取财富后,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去享受优质的生活(包括移民),需要承担这种环境代价的是那些弱势者。所以在中国,会发现这样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脆弱的环境伤害和弱势群体的伤害往往是连带性的。由此带来的群体抗争愈来愈成为中国社会不稳定之源,山西、内蒙这样的资源大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就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统计显示,目前起由环境维权的群体事件,仅次于土地维权事件。面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多年以来实行的“维稳”之术,其实质是在压抑矛盾,结果更加激化矛盾;维护稳定,变成制造最大不稳定。改变这种困境的方式,除却改变发展模式之外,别无他法。最后是无形的代价,尤其是道德危机以及腐败带来的合法性危机。这层的危机甚至是最致命的。道德危机是浮在水面的社会症候,是标不是本。它的本在于中国当前的这种发展模式,往往忽略、轻视甚至伤害那些底层的个体,不注意保护个人的价值、尊严。中国人并不天然比别的民族麻木、冷漠,更何况中国又是一个深受儒家传统影响的国家。问题在于,当一个人没有制度安全感时,勉强其做一个道德者,太难了。一样处于“儒家文化圈”的韩国、日本和新加坡,政府就清廉得多。问题就在于中国的发展模式出了问题,在这种模式下,权钱勾结等权力寻租现象非常普遍。虽然在亨廷顿那里,腐败有现代化润滑剂一说,但是始终得不到有效遏制的话,政府的合法性将会一点点的被侵蚀,直到产生合法性危机。毫不夸张地说,代价绝不止于此。“新中国模式”:广东、重庆经验的糅合欣喜的是,近几年广东、重庆等地方的治理探索,为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中国模式”提供了经验支持。11月26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广东模式》(The Guangdong model)的文章,并将“赋予经济自由化更大政治开放性这一理念”,称为“广东模式”。文章称,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并未将罢工事件看做政治稳定的威胁,事实上,他对工人的要求表示同情和认同,在其推动下,广东的工会组织开始鼓励工人集体与企业进行谈判。汪洋给予在中国受到严重限制的非政府组织更多的活动余地。的确,汪洋掌政的广东推崇法治、市场、社会自治这些现代性因素,并在有限政府的探索中走到了前面。可以说,这都是“新中国模式”应该走的道路和方向。讲“中国特色”绝不是普世价值的对立面,相反地必须是源自普世价值,包涵普世价值。广东在这方面的经验,可以说是个很好的借鉴。从“广东模式”在海外的积极评价,亦可管窥此条道路的国际声誉及其软实力影响。另外一个问题,在这里不得不提。那就是,为什么在当今中国“左”的势力如此有市场,为什么薄熙来书记掌政的重庆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百姓幸福感普遍较高?问题回到今日中国大陆的矛盾焦点,那就是官商勾结,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太大,缺乏“社会市场”。长期以来,为了追求高速度增长,中国百姓忍受了相当大程度的不公。所谓“兼顾公平”,其实是“不顾公平”。事实上,中共这届领导层上台之初,就意识到改革和发展,已经全面拉大了贫富差距,并适时提出“和谐社会”、“包容性增长”等理念,承诺要广大民众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但因何在事实上,中国的贫富差距仍在不断拉大,国富民穷更加恶化,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奥尔森在《国家的兴衰》里指出,在边界不变的稳定社会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出现大量的集体行动组织;这些分利集团,一旦大到可以成功,就会成为排他性的,会尽力限制分散成员的收入和价值。可以说,现在的矛盾是不同的特殊利益集团在博弈,意识形态问题变得很次要。这些特殊利益集团往往可以俘获政府,操纵国家政策,弱化国家的自主性。更大的问题是,一旦特殊利益集团与公权力公开结合,就不是贫富差距的问题,而是乱了民生,失了民心的大问题。在这一层面,重庆的经验更值得借鉴。总之,如果中国领导层可以吸收广东、重庆治理地方的有益经验,创制一种“新中国模式”,那将不仅是共产党之福,更是中国百姓之福。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比较深刻,口水少
限购令或致报复性上涨
上海补缴个税现象死灰复燃 地方限购令外松内紧http://sh..cn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徐健 柳九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限购令“旧政新解”引发的上海本地户籍未婚子女能否购房的政策解释一解再解之时,被扼杀逾半年的“补缴个税”又出现了死灰复燃的迹象。《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最近有不少拟购房者经过中介公司的“包装”,成功获得购房资格。随着政策面的不断收紧,中介公司的“包装”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有包装公司的负责人甚至向记者表示:“做了一年多了,从未失手过。”事实上,时至今日,上海各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都表示,补缴的个税均不被认可。“造假”手段“天衣无缝”?近日,上海宝山区某投资咨询公司的客户经理王全(化名)告诉记者,客户只要交纳2000元的代理费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再经过该公司的“包装”即可获得购房资格。“税金和滞纳金是客户自己掏的,税金的具体数额不确定,要看你希望一个月按多少钱交,我负责帮你控制一个月具体交多少的税。”王全表示,“(做出来的)税单是一年一张,(上面)每个月(纳税记录)都有显示。”根据沪版限购令规定,能提供自购房之日起算的前两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一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一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此前,已有大量代办补缴个税的公司出现。但2011年7月出台的“沪四条”明确规定,补缴个税的行为不予认可。日前,静安、浦东等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也均向记者表示,补缴个税的行为将无法获得购房资格。静安区一位工作人员强调:“税单上一定要每个月都显示缴税额。”也就是说,和此前大部分补缴的税单上只有“一笔补缴总额”不同,像王全这样的包装公司已能够“做”出“每个月都显示金额”的税单。从理论上看,沪版“限购令”在税单上设置的“门槛”已被突破。王全还进一步介绍,从客户的反应上看,补税买一手房是肯定没有问题,但买二手房可能比较麻烦。他同时强调:“月收入最好不要做得太低,因为如果月交个税显示为零或者数额太低的话,即使交易成功,银行也可能不同意放贷。”一位资深律师告诉记者,如果确实是应当缴纳个税而未缴,因买房需要而补缴的,属于依法纳税,并无太大风险;但为购房虚构上海工作经历或虚高应纳税额,则属于为骗贷采取的欺诈行为,一经查实,银行将有权取消贷款。话虽如此,但以王全为代表的“补税中介”却对自己的“业务”信心十足。“做了一年多了,从未失手过。”记者在互联网上搜索发现,现在像王全这样为拟购房者补缴个税的公司确实不在少数。上海浦东某投资管理公司的周小姐发帖称:“无论您是外地人士还是港澳台同胞或者外国友人,无论您在上海有无工作,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码和姓名,月工资金额,补缴月份以及地址和邮编即可。本公司长期为政府招商引税,可为大家提供补缴个人所得税的服务。”最后,她强调,“税单无补缴痕迹。”昨日,记者以购房者身份联系到周小姐,她表示:“我们能做到税单无补缴痕迹,并且每个月都显示税额,速度也很快。”一位近期在市场中购入新房的女士告诉记者,她正委托“补税中介”代办补缴业务,相信很快就能看到税单。“花了不少钱,但为了买房,还是值得的。”擦边球频现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上述政策“擦边球”的频频出现,或许正是僵持已久的上海楼市在限购严令下突然大幅回暖的重要原因之一。上海各大机构监测的楼市成交数据显示,2月27日~3月4日一周上海全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0.15万平方米,环比前周增长44%。至此,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已经连续五周保持增长态势,也是全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今年以来首次突破20万平方米。事实上,政策持续执行一年后,因耐不住限购威力而试图微调政策的城市正在持续增多。只不过,去年底至今,地方松动楼市调控的动作都被接连叫停——先有佛山新政“半日游”,接着芜湖购房免契税有补贴政策三日即告夭折,近期,上海不仅叫停了长期居住证满三年可购二套房的“旧政新解”,还对本地户籍成年子女购房资格进行了详细规定。上海方面表示,将继续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执行住房限售政策,政策不改变,力度不放松,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相较于“微调失败”的政策面来说,市场的“智慧”则不容小觑。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不仅仅是限购令,从目前市场的反应来看,楼市调控政策在执行层面,正在市场一些中间角色的“努力”下,呈现出“明紧暗松”的市场特征。今年2月,浙江宁波象山市被媒体爆出“擅自取消楼市限购,全款可买多套房”的消息;除了限购令之外,2月底,绝迹已久的“一成首付”现象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深圳、广州、南京、武汉、合肥、惠州等地开发商纷纷“暗度陈仓”。尽管部分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已经就上述消息介入调查,但楼市调控执行层面“外紧内松”迹象日益明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坦言:“政策执行已有一年,一年时间足以给市场中钻漏洞者找到一些打‘擦边球’的办法,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面对如此惨淡的市场和土地财政,执行层面现在谁还愿意收紧啊?谁收紧谁吃亏呀!”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政策层面不断强调从严,而实际执行的时候各个地方出台的政策却相对灵活,并且有可能还会出现阶段性的规避措施来应对当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不理想的局面。
大家还在看上海房价太高不利于吸引人才_凤凰资讯
上海房价太高不利于吸引人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肖贵玉: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胜利闭幕之际,我们在这里举行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新当选的应勇市长与中外记者见面,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在我们先请应勇市长讲话。
原标题:上海房价太高不利于吸引人才肖贵玉: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胜利闭幕之际,我们在这里举行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新当选的应勇市长与中外记者见面,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在我们先请应勇市长讲话。应勇: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今年的市“两会”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大会开得很成功。衷心感谢媒体记者这些天来的辛勤付出和卓有成效的报道。大家辛苦了。刚刚结束的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选举我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在闭幕式上,我已经作了表态发言。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各位记者提问,在这里就不多说了。现在我很乐意回答各位记者的问题。进一步向扩大有效需求要潜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新兴产业《人民日报》: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上海这两年的经济数据好像有了一点企稳回升的迹象,请问您对今年的预期是怎么样的? 上海新的增长点会在哪些领域?应勇:这几年上海的经济发展总体健康平稳,稳中有进,好于预期。从去年上海经济增长的几个主要指标就可以看出: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数据,2016年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了16.1%,新增就业岗位59.9万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8.9%和10%,连续多年快于经济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8年快于城镇居民。我们把今年全市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确定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5%左右。这个目标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上海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预期目标还包括财政收入、新增就业岗位等,是积极的、恰当的。当然要完成这些目标,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的增长是质量高、效益好、结构优、可持续的增长。要实现这样的增长,就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坚定不移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两项国家战略,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要进一步向结构调整要动力,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提升“四个中心”功能,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些年上海在培育“四新”经济和新兴产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医疗器械等方面增长都超过了两位数,有些甚至增长超过了20%,这些新产业、新业态都是上海经济新的增长点。要进一步向扩大有效需求要潜力,继续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稳定外贸增长,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我们对上海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创新成果自贸区重点加强“三个联动”新华社: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正式运行了三年,现在全国已经有11个省市设立了自贸区,上海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下一步发展重点是什么?应勇: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自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中央交给上海的又一项重大使命。三年来,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预期效果,总体上实现了初衷。上海自贸区三年来有100多项制度创新的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自贸区内新成立了4万多家企业,超过了挂牌前20多年的总和。自贸区以占上海五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全市四分之一的生产总值。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对上海自贸试验区三年来的建设情况作出了重要批示,予以了充分肯定,也对下一阶段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我们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的要求,着手制定下一步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方案。总的考虑是继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综合监管等方面深化建设、系统集成,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结合上海的特点,上海自贸试验区还要重点加强“三个联动”,即: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加强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联动;加强与浦东新区作为一级地方政府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再造区的联动。“金改40条”稳步推进没有停滞守住底线不发生金融风险彭博新闻社:随着今年大量的资本流出,上海自贸区关于资本账户自由流动的一些改革举措似乎出现了停滞,请问要等多久,这些改革举措才能重启?今年还将有哪些金融改革措施出台?应勇: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我们要在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要利用好自贸试验区平台,实现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深度联动。推进金融创新,当前就是要继续抓好国务院批准的“金改40条”的落实。“金改40条”各项金融改革举措都在稳步推进,并没有停滞。去年,我们在外汇管理改革,银行机构市场准入、综合监管试点等方面,先后制定了5个细则,还发行了第一只自贸区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票据交易所、中国信托登记公司等金融要素市场,都相继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去年自由贸易账户新增了近2万个,目前累计开立超过6.3万个。到去年底,累计办理跨境结算折合人民币10万多亿元,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获得的本外币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8000多亿元,没有一笔发生风险。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国家“一行三会”等金融监管机构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按照积极稳妥、把握节奏、宏观审慎、风险可控的原则,继续抓好“金改40条”的推进和落实。比如要拓展自由贸易账户的功能和应用,争取把自由贸易账户拓展到区外的科创企业;比如,探索金融业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还有,推动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我想强调的是,在推进金融创新过程中,必须把防范风险贯穿始终,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医保报销比例向基层倾斜公立医院今年取消药品加成东方卫视:政府工作报告上就“医改”有两处引人关注:一个亮点是明确要推进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上海已经进行了好几轮医改,目前社区医院已经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接下来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有没有时间表?有哪些措施可以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另外一个亮点,今年要完善家庭医生制度,上海是最早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的,目前已经覆盖了部分社区。目前还在推行分级诊疗,试点的效果如何?未来在这方面如何更好地完善?应勇:医改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近年来,我们按照国家的部署,持续推进医改。特别是去年国家把上海列为国家综合医改试点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医改工作的步伐和力度。在公立医院改革和药品招标采购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医药分开,今年全市公立医院将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在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和实行家庭医生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推行了分级诊疗的制度。本着让人民群众能够就近、就便看病、配药,加强了社区医院的建设,并着力提高社区医生的诊治水平。加大对社区医院药品的配置。在医保报销比例上向基层医院倾斜,给群众更多的方便和实惠。上海从2011年开始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目前超过1000万的市民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接下来,还要进一步推行这项制度,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的水平,让更多的市民有家庭医生,享受更好的家庭医生服务。真正让社区医院、家庭医生成为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要进一步完善医保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在统一城乡居民医保待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大病医保待遇。最近,把20多类患者急需的肿瘤分子靶向药等高价药纳入了医保报销。这项制度推出后,有些医院这一部分药还没有及时配送到位,有些患者报销最后一步还没有到位,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将以最快的速度来解决。今后,推出这类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政策,政府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有效衔接。同时,最近推出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有余额,可以自愿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制度。这些都是医改的内容,也是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的措施。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这些医改措施,推进“健康上海”建设。清理整顿规范“类住宅”乱象不希望看到上海房价太高《新加坡联合早报》:去年上海的房价普遍上涨,在人民币面对贬值压力的情况下,国家采取了一些个人外汇的监管措施,上海甚至是全国的中产家庭钱出不去了,会不会间接对上海的楼价造成压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会继续调控房地产市场,除了限购限贷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可以增加土地供应,上海怎么来增加特别是市区的土地供应,同时防止推出的土地变成新的地王?应勇: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上海的房价高,而且上涨速度过快。我们不希望看到上海的房价太高。房价太高,不利于吸引人才,不利于年轻人的发展,影响城市的活力、创新能力,也不利于上海的长远发展。去年上海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要求,出台了“沪9条”、“沪6条”等政策,从实施的情况看,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下转A4版)  (上接A3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牢固确立“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始终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的原则。尊重规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政府还要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保障房和征收安置住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今年,市政府已经决定新增5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完成48万平方米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的改造,完成4.4万平方米郊区城镇的旧区改造,实施300万平方米老旧住房综合改造,进一步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类人才住房的保障力度,还要加强对房地产中介机构的严格监管,严厉查处炒作房价、发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借此机会,我还想说一下社会比较关注的公寓式办公等“类住宅”的问题。近期,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作出了停止此类项目审批、暂停此类项目预售和销售的决定。“类住宅”项目在土地性质、使用年限、水电气配套和使用价格、居住人员落户和子女就学等公共服务政策以及房屋交易税率等方面,都和普通商品住宅有明显的区别。现在公寓式办公等“类住宅”的乱象,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也间接抬高了工业用地和其他商业用地的价格,对这类问题必须予以清理整顿和规范。目前市政府有关部门正着手研究制定对此类问题清理整顿规范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严格抓好落实网约车新规未考虑更严外牌限制措施《解放日报》 上观新闻:去年底上海出台了针对网约车的监管新规,出台之后外在有很多的议论,有的说这个新规在上海显得比较保守,也有市民担心这个新规会不会进一步推高上海车牌的价格,您有什么看法? 最近有传言说,上海将进一步收紧机动车限行措施,包括4月份推出对外牌车进一步限行的措施,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属实? 今年共享单车成为“两会”会场上的热点,有很多支持的声音,但是同时也有很多担忧甚至反对的声音,不知道您对共享单车在上海的前景怎么看?应勇:对网约车的管理,我们的基本原则是于法有据,依法管理,促进网约车安全、规范、有序发展。按照这个原则,我们根据国务院的有关意见和交通部等七部委的相关管理办法,依据上海地区性法规 《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制定出台了网约车新规,这个新规是符合上海实际的,要严格抓好落实。关于网约车新规会不会推高车牌的价格,据我所知,近几月车牌拍卖的情况,不论是参加竞拍人数,中标比例,还是最后车牌价格,都是平稳的。目前,参拍人数每次大概在22万到23万,中标率在5.4%左右,平均成交价格约为8.8万元,总体平稳。刚才还问了今年4月份会不会对外牌限行有更严的措施出台? 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目前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共享单车目前发展很快,社会广泛关注,我们也很重视。共享单车符合绿色、环保的出行理念,也有利于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方便群众出行。当然同时也存在骑行不规范、停放不规范,甚至有的影响市容等问题。目前市有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制定相关的指导意见。总的是要加强慢行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促进共享单车规范有序发展。同时还要鼓励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引导广大骑行者文明使用、文明停放,并明确相应的管理和执法措施。集中力量建设张江国家科学中心进一步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中央电视台: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已经走了三个年头,目前取得了哪些重要的进展? 去年9月也是公布了升级版的“人才30条”的政策,但现在社会上依然有评论说,上海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度是有限的,未来还会有哪些进一步的措施?应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要求,也是上海服务国家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前不久国家层面成立了由国务院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和理事长的科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理事会,并成立了上海的推进办,由国家发改委的负责同志和上海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双主任。上海是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主体,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到2020年建成基本框架的目标,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当前工作重点是要集中力量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各类创新要素,力争迅速做实、做强、做出影响。要依托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能源科技、类脑智能、纳米技术、计算科学等大科学设施群,筹建国家实验室。还要规划建设张江科学城,目前已经有了初步规划。这些都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任务,但还不是全部。我们还要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转化的服务平台,建设一批科技创新集聚区,推进杨浦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金融支持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设科创中心,人才是基础、是关键,没有人才,科创中心建设就无从谈起。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我们要进一步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去年9月,我们对2015年出台的人才新政作了完善,推出了人才政策的“30条”,这不是最终的结果。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才集聚的大举措,把上海建成高端创新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和价值实现之地。人才政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海迪士尼运行总体健康正常半年游客数超500万人次凤凰卫视:香港迪士尼已经连续多年亏损,不知道上海迪士尼经营状况如何,有没有一个具体的经营数字可以对外公布。另外怎么看待上海迪士尼对香港迪士尼带来的影响?上海迪士尼后续一些工程有没有具体日期?应勇: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园已经半年多,运行总体情况是健康正常的。这半年多来,入园游客超过了500万人次。如果把乐园周边游客加进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总数已经超过1100万人次。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盈利情况,运营企业会在适当的时候将财务数据向社会公布。至于上海和香港迪士尼乐园竞争的问题,我觉得这两家乐园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景点设置,游览项目选择和演出内容等方面有所不同,游客的体验也有所差别,客户群也不完全一样。中国的市场巨大,上海、香港两个迪士尼乐园,应该能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关于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扩园问题,去年11月,上海迪士尼已经宣布启动乐园一期扩建的计划,增设“玩具总动园”园区。上海迪士尼的中外双方合作伙伴将会进一步加强密切协作,推动上海迪士尼更好地发展。我们对上海迪士尼的前景充满信心。新高考不再分文理科让考生有更多自由选择权《新民晚报》:今年被称为新高考的“元年”,上海不少家长,尤其是考生的家长都非常关注这方面的动向。请介绍一下上海教育主管部门将会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来确保新旧高考的平稳过渡?应勇:实现高考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增加了考生对报考学校和选择志愿的选择权。新的高考录取的基本方式是“两依据一参考”,即以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以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为参考。新高考不分文理科,在考试科目上从原来的“3+1”变为“3+3”后,除了“语数外”,考生可以不分文理科自由选择3个科目。同时,在填写高考志愿时,也不再受文理科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更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权。在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已合并了一本、二本的招生批次,对艺术等专业试行了统一的春季招生,举行了首次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开展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自主招生中探索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公正透明的工作机制。今年是新高考元年,必须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把新高考变化和要求让每一个考生知晓。要把问题考虑得更细,更有利于考生。同时今年新高考整个录取系统是全新的,还要加大压力测试,确保系统万无一失。检验高考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生对高考制度改革有没有更多的实际获得感和满意度。我也衷心地祝愿,能有更多的考生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去年一年重污染天数下降上海“水晶天”会越来越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问题是有关大气治理方面的,刚才看了一下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今天下午5点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是32,优,今天的空气质量还是很不错的。根据市环保局公布的数据,上海的重度污染天数逐年下降,能否介绍一下现在上海主要的污染物到底是什么?未来在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方面,上海又会有哪些新的举措?应勇: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一条重要底线,持续加大包括大气质量在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去年,上海提前一年完成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PM2.5年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5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5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的天数从8天减少为2天。根据市有关部门监测分析,本地影响大气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有机动车、船舶等流动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等工业源,电厂、锅炉等燃煤源,还有工地、道路等扬尘源。除了这些污染源,大气污染还有区域因素和自然条件因素。对于区域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加强协同防治、监测数据共享和重污染天气的应急联动。至于自然因素,刮不刮风,刮什么风,不取决于我们,但是对大气污染的治理,要不要行动、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努力取得什么样的实际效果,这取决于我们。我们要全面完成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打好大气环境治理的攻坚战和持久战。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上海的空气质量将会持续改善,“水晶天”也会越来越多。非常关注上海、台北“双城论坛”希望不断深化沪台合作交流中天电视:上海和台北两地的“双城论坛”一直以来都在推动两地的交流合作,不过上海市的市长已经很多年没有到台北去了,在您的任期内会有这样的计划吗?另外,您认为两地在哪些领域能够进一步交流合作?应勇:上海、台北“双城论坛”自2010年举办以来,上海和台北已经在多个领域先后签订了26项交流与合作协议,为推动沪台两地的合作与交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得到了两地民众的支持。我一直非常关注上海、台北“双城论坛”。论坛的举办为推动沪台两地的多领域合作与交流,为两市交流借鉴城市建设经验提供了平台。我希望,上海与台北各领域的合作交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能为两地的民众带来更多的福祉。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试点扩大改革事项和实施范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近几年政府把简政放权、“放管服”结合作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点,上海也在很多领域作了尝试。今年还会有哪些新的改革措施?应勇: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核心举措,也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的关键举措。这些年来,我们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还将继续深化推进这方面的工作,比如要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去年,根据国务院的规定,我们在浦东新区试行证照分离改革,今年,要重点做好“两个扩大”,一是扩大改革事项范围,去年浦东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时,是在先照后证的基础上,把116项行政许可事项纳入到证照分离改革,取消一批、备案一批、简化审批程序增加透明度一批,还有一批是需要保留并严格管理。今年还将新纳入70项,力争把经济领域的许可事项全部纳入。二是扩大改革事项的实施范围。去年对浦东新区试点的116项改革事项,在全市面上推行了37项,今年还要扩大实施的范围,把更多的改革事项推广到全市。要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去年,上海取消调整了38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42项评估评审事项,今年还要继续取消调整一批审批事项。与此同时,要推进“三个脱钩”,即:与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行政和一类公益事业单位等与所属企业脱钩。要着力优化政府服务,重点是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要加快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加快把事关审批的事项和面向社会、企业、群众的服务事项接入网上政务大厅。实现实体大厅和网上政务大厅的衔接通办。同时,还要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模,进一步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作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负担,尤其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去年,采取全面“营改增”、调整社保费率、下调电价、减少行政收费、降低进出口环节收费等措施,为企业直接减少税费850多亿元。今年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增强企业和社会的活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是底线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条例》澎湃新闻:老百姓都很关心吃的问题,也就是食品安全,上海一直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执行食品安全监管,但现在有网购食品,还有越来越红火的外卖送餐等新业态,对于这样的新情况,监管部门有没有新的设想和计划?应勇: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上海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我们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也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这项工作,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去年,我们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制定了行动方案。这次人代会上有一个重要的议程,就是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地方立法 《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把过去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用法规的形式固化下来。同时,也对食品安全方面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业态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像配餐食品、网络食品,还有小作坊加工、食品摊贩以及政府加强监管和跨部门协同的问题,《条例》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希望媒体能够做好这个《条例》的宣传工作。这次人大通过的地方性条例,为下一阶段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通过强有力的工作,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食品最安全、消费最放心、市民满意的城市之一,提升上海城市综合竞争的软实力。也希望媒体在这方面能够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监督。应勇:再过一个星期就是新春佳节,我借这个机会向全市人民拜个早年,也向现场的各位媒体记者朋友拜个早年,祝新春吉祥。谢谢大家。肖贵玉:今天的记者招待会到此结束,感谢应勇市长,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祝大家新春愉快,谢谢大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房价终于要跌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