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城商行的中短期理财投资收益率收益率要高于国有银行

2015年银行理财年报出炉:城商行成为主角--百度百家
2015年银行理财年报出炉:城商行成为主角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根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5年(日至12月31日)银行理财产品总计发行61401款,较2014年小幅增长0.8%。其中,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总计发行56813款,较2014年增长3.29%。
1、发行量总览
2015年(统计时间:日至日)银行理财产品总计发行61401款,较2014年小幅增长0.8%。
根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5年总计有185家商业银行共发行61401款理财产品,较2014年增长0.8%。其中,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总计发行56813款,较2014年增长3.29%。
图1: 2008年至今理财产品年发行数量
2015年外币理财产品累计发行1339款,较2014年大幅减少25.36%。各主要币种发行量都有较大幅度下降,不过美元理财产品占比依然最高,接近六成。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5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60062款,占理财产品总发行量的97.82%;外币理财产品共计发行1339款,占总量的2.18%。
2015年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量较2014年大幅减少25.36%。其中主要币种发行情况为:
美元理财产品发行757款,占外币理财产品总量的56.53%,较2014年的发行量减少22.83%;
澳元理财产品发行235款,占外币理财产品总量的17.55%,较2014年的发行量减少20.34%;
港币理财产品发行189款,占外币理财产品总量的14.12%,较2014年的发行量减少32.26%;
欧元理财产品发行110款,占外币理财产品总量的8.22%,较2014年的发行量减少28.10%;
英镑理财产品发行38,占外币理财产品总量的2.84%,较2014年的发行量减少51.90%。
图2:2015年外币理财产品各月发行数量
图3:2015年理财产品按币种分类占比
2015年,以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急剧萎缩,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而以农村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继续增长,不过增速较2014年放缓。
根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5年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23792款,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38.75%,较2014年增加20.69%;
股份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15099款,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24.59%,较2014年减少18.96%;
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12547款,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20.43%,较2014年减少22.58%;
农村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8600款,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14.01%,较2014年增加67.19%;
外资银行发行理财产品1363款,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2.22%,较2014年增加12.09%。
图4:2015年理财产品按银行分类占比图
图5:近3年理财产品半年度发行量走势-按银行分类
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总发行量的80%以上,1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发行量进一步大幅减少。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5年投资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总计发行1104款,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1.80%,较2014年减少64.89%;
投资期限为1至3个月的理财产品总计发行32415款,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52.79%,较2014年增加1.46%;
投资期限为3至6个月的理财产品总计发行17733款,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28.88%,较2014年增加11.98%;
投资期限为6至12个月的理财产品总计发行8388款,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13.66%,较2014年减少0.56%;
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理财产品总计发行1761款,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2.87%,较2014年增加13.32%。
图6:2015年理财产品按期限分类占比图
图7:近3年理财产品半年度发行量走势-按期限分类
2014年上半年至2015年底,各收益类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占比趋于稳定,2015年同2014年相比,只有保证收益类产品的发行量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5年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总计发行42466款,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69.16%,较2014年增加2.06%;
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总计发行13189款,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21.48%,较2014年减少8.57%;
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总计发行5746款,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9.36%,较2014年增加18.67%。
图8:2015年理财产品按收益类型分类占比图
图9:近3年理财产品半年度发行量走势-按收益类型分类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2015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较2014年微幅增长,大概率已见顶。
一是银行理财转型从全国性商业银行向区域性商业银行扩展是未来趋势,城市商业银行的发行量2016年有可能开始回落。
从银率网统计数据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转型较早,开放式产品发行量在2014年和2015年都有比较可观的增长,与此对应,国有商业银行的产品发行量从2014年开始回落,股份制银行的产品发行量从2015年开始回落。对于城市商业银行,2015年的发行量增速已经放缓,结合监管部门给予城商行2016年转型的期望以及城商行自身发展的需要,预计2016年城商行会加快理财产品向开放式转型的步伐。
二是资产荒可能是中期内持续存在的难题,银行理财因缺少资产项目而压缩发行数量和规模。
资产荒的本质是经济调结构去产能背后优质资产的减少,2015年整体宽松的状况下,这种情况表现的并不突出,尤其是上半年,资本市场短暂的火热,为宽松资金提供了一条很大的分流通道,暂时掩盖了资产荒的状况,但随着下半年股市大跌,质押、配资等业务的分流效果减弱,资产荒快速凸显。资产荒和宽松并存的现状,进一步的影响就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和货币低效空转,这种情况下,随着前期一些高收益资产到期,2016年银行理财在资产端可能出现青黄不接,或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货币市场,2015年四季度天量的银行同业成交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出这种低效空转的苗头
银率网(NYSE:&RATE),中国最具专业性的投资理财网站,在线向消费者传授投资,理财技巧,并有如何投资理财的计算工具,介绍各类中国投资与理财金融产品。网址:,更多信息请您关注微信号:银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著名笑星陈佩斯阔别荧屏这20年,他都经历了什么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国有银行发行量下降
城商行理财能力差异明显
普益财富发布2013年第二季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普益财富日前发布2013年第二季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第二季度,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继续保持增长,发行数量为12332款,发行规模约为13.93万亿元,较上季度增长28.98%。从银行类型来看,股份制银行仍然是产品发行主力,其发行数量占比为42.95%,环比上升6.31个百分点;城商行发行数量占比为28.27%,环比几近持平;国有银行发行数量占比为21.91%,环比下降5.73个百分点。6月份,银行间市场出现资金面紧张的情况,短期限Shibor大幅度上升。此种情况下,新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明显提升,季末最后一周的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至5.22%。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高收益率产品吸纳资金以解决自身的短期流动性问题,同时通过这些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在维系原有客户的同时,吸引新增客户。综合理财能力:股份制银行表现优异 &光大、华夏、兴业居前三甲据《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2013年第二季度,理财能力综合排名前10位的银行依次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及。其中,股份制银行7家,国有银行两家,城商行1家。本季度光大银行分类指标测度中,各个单项能力均位居前10位,其中风险控制能力位居第一位,收益能力位居第四位,评估问卷得分位居第二位,发行能力、理财服务丰富性、信息披露规范性分列第五至十位,因此该行优秀的单项表现使得其位居理财能力综合排行榜首位。华夏银行继续保持在综合排名第二的水平,主要得益于该行在风险控制能力、收益能力、信息披露规范性三方面均表现优异,各个单项排名均在前5位。兴业银行位居理财能力综合排名第三。该行在发行能力、收益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理财服务丰富性四个方面均有上佳表现,分别位列各个单项排名前三甲。本年度纳入排名的银行中,理财能力综合排名后10位的多为城商行或者农商行。其中,宁夏银行排名最末位,主要原因在于该行发行能力、收益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理财服务丰富性均位居倒数5位之内,产品发行力度较低制约了该行各个单项能力的提升。发行能力:股份制银行发行量大幅上升 &国有银行发行量不升反降据《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2013年第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能力排名前10位的银行依次是:、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来看,股份制银行扭转此前连续两个季度的下滑态势,在本季度成为环比发行量上升最多的发行主体,其发行量较第一季度增加1511款至5296款,增幅接近40%;同时,市场占比也大幅上升6.31个百分点至42.95%。城商行继续保持发行量第二的位置,第二季度发行量较2013年第一季度增加515款至3486款,发行量增幅较前一个季度有所扩大。南京银行、晋商银行、西安银行、徽商银行、大连银行、泉州银行等城商行第二季度发行量较第一季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国有银行第二季度理财产品发行量为2702款,较第一季度减少153款,这导致国有银行和城商行产品发行量的差距显著扩大。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基本维持了前期的发行水平,而产品发行量下滑显著。收益能力:兴业银行位列第一 &中行、东莞银行紧随其后据《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根据对2013年第二季度到期并且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的统计分析,收益能力排名前10位的银行依次是:兴业银行、中国银行、东莞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建设银行、包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及中信银行。本季度公布到期产品收益率的银行有103家,产品数量为8314款。各家银行到期产品EI值的平均表现为2.0659,较上季度有微幅提升。从到期产品平均EI值来看,表现较好的前10名银行依次为:星展银行、东莞银行、泉州银行、兴业银行、齐商银行、鄞州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吴江农商银行、汉口银行和华融湘江银行。这些银行的平均EI值最高的为3.7242,最低的为2.2956。其中,区域性商业银行占据8个席位,但它们的到期产品数量较少,通常仅数款或10余款,因此较大地影响到了其收益能力排名。从当前理财产品发展特征来分析,收益较高的银行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规模比例较高,这类银行主要为股份制银行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商行;第二,需要通过提高定价来吸引投资者,这类银行多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的城商行或者农商行;第三,通过收益结构的设计来使投资者能够获得更高的风险溢价,这类银行多指以结构性产品为主打的外资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光大银行位居首位 &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优于区域性银行据《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2013年第二季度,银行理财风险控制能力排名前10位的银行依次是: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晋商银行、中国银行及青岛银行。本季度风险控制能力单项排名排在首位的依然是光大银行。该行发行产品数量为445款,其中有385款产品具备风险控制措施,大量产品采取收益权分级的风险控制措施,因此该行风险控制措施得分在纳入排名的银行中位居首位。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共有299款,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产品有295款,其中42款为保本型产品,253款为非保本型产品,非保本型产品的收益实现数量在所有银行中排名第五,使得该行收益实现能力得分在所有银行中排名第四。此外,该行风险控制相关问卷得分在所有银行中最高。从银行类型角度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普遍优于区域性商业银行。排名前20位银行中,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分别有4家和8家。区域性商业银行中南京银行、晋商银行和青岛银行表现较好,其中青岛银行在风险控制措施方面得分较高,位居纳入排名银行的第五位,而南京银行、晋商银行则在收益实现能力方面表现较好,二者分别位居收益实现能力第七位和第八位。理财服务丰富性:中信银行、渤海银行并列第一 &股份制银行整体丰富性仍居前列据《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2013年第二季度,银行理财服务丰富性排名前10位的银行分别是:中信银行、渤海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工商银行、星展银行、建设银行、华夏银行、农业银行。本季度,中信银行和渤海银行产品丰富性并列第一位,丰富性得分均为3.67分。中信银行继续保持在收益类型、币种、期限等单项上全面覆盖的优势,并且在投资对象上覆盖了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种类,这使得该行在产品多样性上的得分连续3个季度位列所有银行之首,并且连续两个季度位列产品丰富性排名第一的位置。渤海银行本季度在产品丰富性上的进步显著,该行一方面在原有产品收益类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另一方面在投资币种上增加了美元产品的发行,这使得该行在收益类型和投资币种两个单项上的得分都达到满分1分,这使得该行在成长性方面的得分高于其他银行最终大幅提升其丰富性得分。第二季度,部分银行在解决上述产品集中和单一的问题上取得的一些突破使得这些银行在产品多样性和成长性得分有较大上升。广西北部湾银行、泉州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和西安银行等银行在第二季度产品发行的收益类型、币种、投资对象和投资期限中的至少两个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使得这些银行的成长性得分均大于等于0.5分,并使其丰富性得分有较大上升。信息披露规范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表现较佳 &部分国有银行到期信息披露不充分据《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2013年第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规范性排名前10位的银行依次是:农业银行、南京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华夏银行、德阳银行、成都农商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和青岛银行。
第二季度,国有银行中除了农业银行以12.52分继续位列所有银行之首外,其余国有银行排名均在前10位之外,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国有银行的产品到期信息披露不充分,大量到期的理财产品没有公布到期收益率;另一方面在于对大量运行中产品的运行信息披露不足。还有部分国有银行在产品发行信息上的披露也相当不充分,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国有银行整体表现不佳。发行信息披露方面,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表现较好,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南京银行和江苏银行排名居前,国有银行中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表现良好;在产品到期信息披露方面,仍然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表现居前,华夏银行、恒丰银行、光大银行、东莞银行和包商银行排名居前,国有银行中,除了农业银行在产品到期信息披露方面处于前列外,其余银行在产品到期信息披露方面均表现不佳。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孟扬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33730条
评论27595条
评论22197条
评论9628条
评论9074条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10余辆被火烧毁的单车,只剩下变形的钢丝。
“他的妈妈已经受伤了,小孩子千万不能再出事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投实讯缺资产、尤其是缺少优质资产将成为2016年的常态,而这直接导致银行抱团应对。
  日前,江苏银行、杭州银行、青海银行、吉林银行等全国20余家省级城商行齐聚南京,成立全国省级城商行大资管合作联盟,在这次会议上,江苏银行、晋商银行、徽商银行等均拿出项目进行路演,争取兄弟行的合作,最终达成176.54亿元的重点项目合作意向。
  日,首批20家城商行在“2015年城商行年会”上签署了“城商行流动性互助合作公约”。这20家银行为: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徽商银行、天津银行、晋商银行、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贵阳银行、齐鲁银行、汉口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广州银行、重庆银行、成都银行、西安银行、大连银行、宁波银行。
  年会上发布了“建立城商行流动性互助合作机制倡议书”。倡议书认为,在利率市场化、大资产管理、企业融资多元化、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呼吁城商行加强双边和多边的流动性互助合作。
  据悉,流动性互助基金将在不久后出台制度框架,其运作方式可能是由各城商行拿出部分资金,成立一个共同的风险基金来化解流动性问题。银监会自2014年就开始酝酿借鉴信托保障基金模式,试建城商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互助机制。
  而除了抱团应对以外,更多银行选择改变资产配置策略来应对“资产配置荒”。
  根据16家A股和港股已披露的银行财报数据显示,在生息资产收益率普降的情况下,中小银行投资类资产规模、收益率却逆势而上,大幅上升。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在统计范畴内,5家城商行2015年投资类资产占生息资产平均比重比2014年已突破了10个百分点,达10.69%。截至2015年,锦州银行“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占生息资产比重达54.27%;比2014年猛增15.60个百分点。盛京银行、青岛银行投资类资产占生息资产比重分别为38.43%、42.41%,而其信贷类资产比重仅为32.85%、39.17%。
  相比之下,五大行2015年投资资产比重平均增加了1.26个百分点,可统计的五家股份制银行投资类资产比重平均增加了4.6个百分点。
  16家已公布2015年财报的上市银行,其信贷类资产收益率较2014年几乎全部下降,2015年城商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平均下跌至5.71%;五大国有银行2015年生息资产收益率平均跌至4.43%;股份行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下跌至4.94%。
  截至2015年,锦州银行、重庆银行、盛京银行投资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8.12%、6.69%、5.51%,比2014年平均提高了0.36个百分点。五大国有银行投资类资产收益率平均达3.98%,不过,股份行投资类资产收益率均下降,平均下跌0.52个百分点。
  投资类资产收益率“逆势”上涨的后果是:部分城商行资产收益率“倒挂”――投资类资产收益率开始超过信贷资产收益率。如重庆银行、锦州银行2015年投资类资产收益率比信贷资产收益率多0.17、0.70个百分点。
  16家银行投资类资产真相: 中小银行拼命加筹码 重庆、锦州收益率倒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辛继召
  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资产配置荒”,开始倒逼银行改变资产配置策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16家A股和港股已披露的银行财报,其中包括五大行、6家股份行、5家城商行。记者通过数据发现,在生息资产收益率普降的情况下,中小银行投资类资产规模、收益率却逆势而上,大幅上升。(本文后续所述观点与数据皆在这16家银行财报范围以内,详情见图表。)
  比如,在统计范畴内,5家城商行2015年投资类资产占生息资产平均比重比2014年已突破了10个百分点,达10.69%。锦州银行投资类资产规模占比已经超过50%,盛京银行、青岛银行等城商行投资类资产比重已经超越信贷资产。
  城商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平均仅下跌了0.08个百分点。这使得部分城商行资产收益率“倒挂”――投资类资产收益率开始超过信贷资产收益率。
  “支持银行投资类资产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一个是信贷资产出表,就是走资管产品-非标转标-‘自营拿优先,理财拿劣后’。另一个是委外大发展,简单的就是债券市场加杠杆。”华东某银行分析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中小银行提高投资类资产比重
  中小银行从未像今天这般如此渴望投资类资产,以对冲信贷资产、同业资产收益率的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5家城商行2015年投资类资产占生息资产平均比重比2014年已突破了10个百分点,达10.69%。其中,截至2015年,锦州银行“投资证券及其它金融资产”占生息资产比重更是一举突破50%,达54.27%,比2014年猛增了15.60个百分点,显示投资类资产已超越信贷资产,成为该行第一大生息资产。
  而盛京银行、青岛银行等城商行投资类资产比重也已经超越信贷资产。截至2015年,盛京银行、青岛银行投资类资产占生息资产比重分布为38.43%、42.41%,而其信贷类资产比重仅为32.85%、39.17%。此外,徽商银行投资类资产比重也逼近信贷资产,其2015年投资类资产比重为28.94%,信贷资产比重为43.18%。
  重庆银行2015年投资类资产比重也接近30%,为29.91%,比2015年增加了5.95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五大行2015年投资资产比重平均增加了1.26个百分点,可统计的五家股份制银行投资类资产比重平均增加了4.6个百分点。其中截至2015年,招商银行“投资”、光大银行“投资”、民生银行“交易和银行账户投资”、中信银行“债券投资、应收款项类投资、其他”、光大银行“投资”、平安银行“债券投资”占生息资产比重分别为23.63%、17.59%、30.04%、26.22%、11.80%,分别比2014年增加了3.96、5.80、8.36、3.85、1.06个百分点。
  而且,五大国有银行2015年生息资产中投资类资产比重增减不一,但均在3个百分点之内,相比较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变化幅度较小。其中,工商银行还是已公布2015年财报的上市银行中投资类资产占比唯一减少的银行。
  由于各银行生息资产对投资、贷款、存拆放同业等口径不完全一致,如农业银行生息资产中“投资”会计科目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债券、可供出售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应收款项类、中国银行生息资产中“投资”会计科目则还包括交易性债券、信托投资及资产管理计划等,本文为行文方便,将该类投资统一称为投资类资产。
  截至2015年,工商银行“投资”、农业银行“债券投资”、中国银行“投资”、建设银行“债券投资”、交通银行“证券投资”占其银行生息资产比重分别为21.09%、22.37%、20.26%、21.05%、20.99%,除工商银行“投资”占生息资产比重比2014年减少0.72个百分点外,其他四家国有大行分别增加1.08、3.02、0.56、2.35个百分点。
  “资管业务已替代传统的信贷业务,成为银行扩大规模和提振盈利的主要方向。”国泰君安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在其研报中如是表示。
  对冲资产回报率下降是主因
  生息资产中,截至2015年末,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和垫款”占生息资产比重分别为56.48%、51.70%、57.43%、57.94%、57.11%,大行信贷资产配置从2013年至2015年在51%-59%之间徘徊,变化不大。
  16家已公布2015年财报的上市银行,其信贷类资产收益率较2014年几乎全部下降,锦州银行是唯一财报上显示信贷类资产收益率、同业类资产收益率和综合收益率较2014年均上升的上市银行。
  不仅如此,2015年城商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平均下跌至5.71%,比2014年仅下跌了0.08个百分点。不计算锦州银行,城商行资产收益率也只下跌了0.29个百分点;而五大国有银行2015年生息资产收益率平均跌至4.43%,比2014年下跌了0.32个百分点;股份行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下跌至4.94%,比2014年下跌了0.47个百分点。
  这一切归因于投资类资产规模的膨胀,以及收益率的提高――信贷类、同业类资产收益率下滑,投资类资产收益率整体上升。
  除盛京银行投资类资产收益率微幅下跌0.03个百分点,其余可统计的城商行投资类资产收益率均录得正值。其中,截至2015年,锦州银行、重庆银行、盛京银行、徽商银行、青岛银行投资类资产收益率平均达6.16%,分别为8.12%、6.69%、5.51%、5.36%、5.12%,比2014年平均提高了0.36个百分点。
  即使是资产规模庞大的五大国有银行,其投资类资产收益率平均达3.98%,也仅下跌了0.04个百分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甚至分别提高了0.01、0.03个百分点。
  不过,股份行投资类资产收益率均下降,平均下跌0.52个百分点。中信银行2015年投资类资产收益率下跌了1.37个百分点。
  投资类资产收益率“逆势”上涨的后果是:部分城商行资产收益率“倒挂”――投资类资产收益率开始超过信贷资产收益率。如重庆银行、锦州银行2015年投资类资产收益率比信贷资产收益率多0.17、0.70个百分点,青岛银行此项比较为负值,但差值在1个百分点以内。而目前唯一上市农商行――重庆农商行则投资类资产比信贷资产收益率只差0.84个百分点。但国有大行、股份行的差值仍在1个百分点以上。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投实是全国首家区域垂直的金融资讯、社交、服务平台。专注中原...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您的当前位置: > &>&&>&
金盈理财Golden Finance
扫一扫关注我们获取最新动态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上海证券报
银行余额及其增速
  银行理财的投资者类型余额占比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金公司研究
  银行理财规模延续增长,2016年年中达到了26.28万亿元,但整体规模增速出现明显下降。其中,个人客户占比下降和同业理财占比上升较为突出。分不同机构类型来看,2016年上半年股份制行仍保持领先,城商行和农商行理财增速很快。另外,银行理财收益率回报进一步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财资产配置中的占比大幅上升,信用债成为主力配置的主要债券品种。展望未来,高收益资产欠配的局面依旧,银行理财大量增持债券尤其是信用债品种,信用债持仓占比提升幅度还将创下历史新高。
  中金公司
  日前,中债登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2015年仅发布了年报,未发布)。该报告是投资者了解银行理财的规模增长、资产配置行为以及负债端成本等债市关键影响因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
  银行理财规模延续增长态势
  1.银行理财规模延续增长,2016年年中达到了26.28万亿元,但整体规模增速出现明显下降。
  2016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总体余额达到26.28万亿元,上半年增幅为11.83%,简单年化后,比2015年全年56.5%的规模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理财规模增长分别是3.5万亿元和4.98万亿元,都明显高于今年上半年的2.78万亿元。今年上半年的增长也主要发生在一季度,二季度增幅很有限,进一步显示出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放缓的趋势。
  2.从投资者类型看,个人客户占比下降和同业理财占比上升较为突出。
  2016年上半年,个人客户产品余额占比继续下降,占比从49.53%下降至48.36%,但降幅并不是很大,银行理财对个人投资者而言仍是性价比相对较优的一个选择;机构客户产品余额上半年小幅增长,占比从去年年末的30.64%小幅下滑至29.26%;私人银行客户产品余额也小幅增长,在理财总余额中的占比从7.06%微幅上涨至7.08%;银行同业客户的理财产品余额增速保持在高位,从2015年末的3.21万亿元大幅增长至4.02万亿元,在理财总余额中占比大幅提升,上半年从12.77%大幅提升至15.28%,显示在资产配置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理财也考虑将配置压力转移给同业。
  3.分不同机构类型来看,2016年上半年股份制行仍保持领先,城商行和农商行理财增速很快。
  2016年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及国有大型银行理财规模增速均出现放缓,且与2015年末规模相比增速均低于整体银行理财水平,但是二者相比,股份制以9.9%的增速明显高于国有大行的3.8%,目前规模达到10.89万亿元,进一步领先国有大型银行的9万亿元,继续保持余额占比最高的机构类型。此外,城商行和农商行延续着去年下半年以来理财余额高速增长趋势,规模分别达到3.74万亿元和1.44万亿元,上半年增速分别为21.8%和58.2%,在整体银行理财余额中的占比也有小幅提升。
  4.理财运作模式上仍以非开放式和非净值型为主,开放式产品占比还略有下降,净值型发展速度缓慢,占比仍不足10%。
  开放式产品一度在2015年大规模增长,但进入到2016年上半年后,银行理财发展开放式产品的意愿下降,开放式产品余额占比还小幅降低至42.85%。另外,截至2016年6月末,非净值型产品在余额中的占比依旧高达90%以上。
  5.银行理财的收益类型方面,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占比进一步提高到77%,保本保收益理财占比减少。
  截至2016年6月底,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和保证收益类产品的余额分别为20.18万亿元、3.86万亿元和2.24万亿元,占比分别为76.79%、14.69%和8.52%,其中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占比上升2.62个百分点,其余两类占比略有下降。
  债券在理财资产端配置中占比大幅提升
  1.债券在理财资产配置中的占比大幅提升了10.93%,是历史上债券占比提升幅度最大的一段时期。
  本次半年报只披露了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非标、货币市场工具在整体资产端配置中的比例。从公布的数据上来看,债券、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理财产品配置的前三大类资产。其中,债券在资产配置中的占比提升最为明显,提高10.93%达到40.42%,继续担当理财资产配置中最重要的资产类别。截至6月末,理财产品总持债规模约10.67万亿元,上半年增持债券3.69万亿元。据根据Wind统计,为今年上半年全市场所有债券的净增量为9.06万亿元,两相比较,银行理财增持的债券占比高达41%,是上半年债市最主要的配置力量。
  2.非标资产自配置占比自2013年8号文以来首次提升,可能与城商行和农商行理财规模增长较快有关。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增持了6416亿元非标准化债类资产,非标在资产配置中的占比也小幅提升了0.81%至16.54%,这是自2013年8号文以来首次出现非标在理财整体资产配置中的占比提升。银行理财资产配置中的非标资产占比还能小幅提升,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银行理财在缺资产环境下更加积极地寻找高收益非标资产,另一方面可能与今年上半年城商行和农商行理财规模快速增长有关。
  3.银行存款类和货币型工具占比大幅下降。
  2016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减持了6158亿元现金及银行存款,使其资产配置占比大幅下降4.64%至17.74%,同时还减持了9669亿元货币市场工具,占比大幅下降5.88%至15.62%。这表明,在资金利率维持低位,而负债端成本下行相对缓慢的情况下,银行理财努力压缩低收益板块,牺牲流动性以提高资产端收益,降低边际收益成本倒挂的压力。除以上主要类别外,其余资产由于占比小均未披露具体资产配置比例数据。
  4.债券资产配置方面,信用债增持迅猛,信用评级中枢进一步上移,AA+以上评级超过八成。
  在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债券配置中,利率债占比和信用债占比均出现提升。其中,利率债净增持8628亿元,主要为政策性金融债品种。利率债在整体资产配置中占比从4.07%提升至6.92%,信用债占比是28.96%,比2015年末25.42%的占比提高了3.5个百分点。另外,还有大约4.5%的债券被金融机构登记为其他债券,未区分利率债还是信用债。如果把这部分也算作信用债,信用债在理财总资产中的比例会达到33.5%。以此比例计算,2016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增持的信用债券规模达到2.82万亿元。而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部信用债(含金融和非金融)净增量仅为2.3万亿元左右,说明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对信用债券的增持量超过了信用债的全部净增量。
  理财收益率回报进一步下降
  银行理财提供给投资者的收益回报进一步下降。今年上半年,封闭式理财产品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从年初的平均4.2%左右下降至平均3.7%左右。根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3个月人民币全市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从年初的4.4%大幅下行50bp多至3.9%以下,两个数据虽然绝对收益率水平有差异,但降幅基本一致,都是50bp左右。分不同投资者类型的产品来看,私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仍然最高,个人产品次之,银行同业理财收益也高于机构专属类理财产品。分不同型来看,外资银行理财收益最低,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次之,而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收益最高。
  银行理财规模余额增速放缓
  总体来看,2016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余额延续增长,达到26.28万亿元,但同比增速回落。整体负债端成本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下行趋势,今年上半年下行幅度达到了50bp左右。在资产配置方面,高收益资产欠配的局面依旧,银行理财大量增持债券尤其是信用债品种,使信用债持仓占比提升幅度创下历史新高,且超过了市场同期全部净增量。
  1.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放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理财规模自2012年以来爆发式增长,基数的提高导致增长越来越困难,同比增速下滑在所难免;第二,银行理财预期收益回落,使得其对居民以及机构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对居民和机构存款的分流效应减弱;第三,今年上半年资产端收益率大幅下行,且存量高息资产大量到期,加上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开始迈进“万亿俱乐部”,提升收益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都明显加大,继续追求理财规模快速增长的诉求有所降低,该诉求的弱化反过来加快了理财收益率的下行,也进一步降低理财收益率的吸引力和规模增速。
  2.理财对信用债配置比例的提升,主要是存量高息资产到期较多推动,理财规模增速虽然不快,但缺资产境况未改。
  在社会融资需求整体萎缩的背景下,新增高收益资产难觅(如非标和权益类),存量高收益资产还在不停到期,因此尽管规模增长不明显,但再配置压力仍然很大。而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因其能够提供稳定的收益回报,成为理财重点配置的板块。
  展望未来,银行理财的规模增速仍会延续放缓,理财收益率下降的趋势难以逆转,中长期来看仍要对理财整体规模收缩和去杠杆保有一份警惕。我们认为,短期还看不到理财规模出现明显和持续的负增长。但中长期看,理财的期限和流动性错配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潜在风险点,考虑到理财目前已经成为整个债市尤其是信用债最主要的配置群体,不管因为何种契机导致理财规模出现负增长和去杠杆,对于债券市场的负面影响将是很大的。
  3.理财以信用债作为主力配置方向的趋势仍会维持,但在违约风险未降低及金融监管趋严的过程中,银行理财的风险偏好和杠杆率水平都可能趋于下降,对于信用债尤其是低等级信用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在资产配置方面,缺资产的状况还将持续。此外,监管新规对非标准化和另类资产配置的监管加强,预计年内信用债依旧会是银行理财资产端配置的主力品种。但由于信用债收益率下行幅度十分明显,受制于整体社会融资需求下降的影响,收益率继续下行的趋势难以逆转,特别是在金融监管进一步严格化的背景下,收益率下行速度可能还会加快。当然,成本端收益率下行,为信用债收益率的进一步下行打开空间,但在违约和不良风险仍未缓解、金融监管对于“资产池”、杠杆和通道操作的限制越来越强的情况下,银行理财在债券领域的风险偏好可能趋于逐步下降。对于债市需求而言,相对有利于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不利于低等级信用债。(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志飞 姬江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稳健投资理财收益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