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金盛微理财怎么样堂的理财产品怎么样?

[保险天地]大家千万不要买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骗死人了。
我的图书馆
[保险天地]大家千万不要买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骗死人了。
大家千万不要买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骗死人了。其本质就是:“用你的钱,去为保险公司和保险推销者理财”。 我2007年4月的时候是在是被一个熟人缠的没办法了买了太平人寿5000块的“太平智胜”投连险。因为是熟人,再加上合同条款里面的东西非常的繁琐,所以根本没有细看。只知道是一款理财产品,我想既然是理财产品那就和基金之类的差不多吧,有亏有赚都很正常。第2年的时候又续交了5000。然后今年的时候我有空了,想起来了,看看那些合同条款,仔细一看,吓一大跳:第一年交的5000块,70%被保险公司扣作“手续费”了。今天去把这个保险给退了,到现在差不多3年时间,他们那个理财产品净值比我购买的时候涨了大约有30%,如果是基金,这样的收益率我感觉也还可以,在经历了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但是,实际上我最后退得的钱只有5000多。现在我才搞明白他们的收费是怎样的: 1:第1年交70%的“手续费”。(日他妈的,我不知道70%怎么跟“手续费”这个名词联系起来) 2:以后每月交0.49%的管理费。 3:买卖价差5%。 4:由于我现在退的时候未满3年,再扣6%的退保费。他妈妈的,是在是黑到家了,后来才听说很多卖这种保险的,提成甚至拿到30-40%。然后我才知道我爸也买了1w块这种所谓的“理财产品”。我让我爸打电话问了一下保险公司,如果现在取出的话,只能取4000多,操他妈的,现在越来越感觉这种事情跟传销差不多了,都是骗熟人,我估计买一万块,推销的人提成至少可以拿1500以上。现在这种状况很令人忧心,这种事情开始往农村蔓延,很多都是熟人,介绍你买什么理财产品,说是跟存银行一样,但是比银行利息高。农村的老人们判断力更差,很多上当的。我大概算了一笔账,一般的基金或者证券公司的集合理财产品,一般都是每年收取2%的管理费。像他这种一下子收70%的,意思就是说一下子就把你后面35年的“手续费”全收了。不论你后面再继续不继续,钱我先是收了的,至于受益,也都是非固定非保本的,亏了,那是经济危机导致的,投资有风险!很多人在买这种东西的时候,第一,没有考虑到流动性的重要性,保险公司卖的这种都是5年10年内这些钱是不能取出来的。一方面如果在这中间有什么事情急需用钱你这钱根本取不出来,再就是5年10年后的通货膨胀,所导致自己拿出来的本金实际上贬值了很多。另外就是很多人在买的时候,都被保险推销的告知“以后买不买都行”,是啊,是买不买都行的,手续费在第一次已经把后面的都扣了的。这些条款里面我真的感觉是很多不合理不公平甚至欺诈的因素在里面的,不知道保奸会是怎么审批的。 大家跟自己老爹老妈提前提个醒,碰到这种事情千万别买,买了,就是上了贼船了。 最恶心的是银行里的一些人骗老年人。给老年人存户说比存款合算,还有保意外啥的。  据说推销这东西超级赚钱,但就是太缺德了。  很多老年人那些钱就是所有的积蓄,都是养老的钱,5年内取不出来到时候人家要买米买面,到时候看怎么办,这比例要高的话,怕会有很多老人围攻银行。  我有朋友在银行上班,据说是银行职员可以拿1%,保险代理人拿10%,保险公司赚多少(直接扣多少),就不知道了。    太平人寿的,各个银行都有,银行柜台前的广告牌:    每年存。  存10次返15年。  到期返本金,十倍分红。    妈的,这就是严重的误导性语言,等同于诈骗。  每年都存5000,每年得到500。相当于总共累计存50000块,存10年,之后再存5年,得到7500的利息。  10倍分红,妈的,分红是不保证的。还有亏的呢,或者是0的10倍式多少呀?妈的。    查了一下网上很多的投诉都是说太平人寿的,我说的那个案例也是。    我发这个帖子主要是指“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不是一棍子把保险公司打死。  那种意外险,寿险之类的,我自己觉得也有相当大程度的忽悠人的成分,但是自己没多了解,不做评论。  单就是这种“理财产品”,绝对有欺诈嫌疑。  首选,他在银行柜台窗口放置的那种广告言语上就有严重的误导人的行为,利用储户对于银行的信任,甚至很多人认为银行里面卖保险的就是银行职员。  其实他这种让你一下子存5年存10年的,总的算下来得到的收益根本没有定期存款的高,还要少好多。就是靠着言语上忽悠。  另外就是“分红”的忽悠,10倍,100倍也可以说啊,到时候分红是0,10000倍都敢说呢。  另外就是我们一般对“流动性”不够重视,忽略了其重要性。如果是定期存款,如果中间你急需用钱钱是可以取出来的,以活期计息的。但是保险公司这种,你是绝对取不出来的,如果遇上一个不错的生意想投资,如果遇上大病什么的.......    另外我所了解到的一个内幕是:保监会其实是不允许保险公司发销售提成给银行职员的。那么怎么操作呢,每个银行网点都有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蹲点。保险公司每个月发几万块的工资给保险业务员,业务员再把这些钱发给银行职员做提成。到时候一旦查起来,保险公司就说是业务员的个人行为。    其实大家仔细想想就明白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不是有着巨额的收益,保险业务员会那么卖命的去卖那些东西吗?肯定是冲着你包里的钱的。    只是,太气愤于这些人对于老年人的恶劣行径了。      一直听说保险公司是骗钱的,可不知道真假,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操作的,为了这个专门找了几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详细了解了各种理财产品,最后终于明白,保险公司确实通过各种经济和数字游戏,通过书面数字吸引客户掏钱,实际上却并不能给予客户真正的利益,这种通过虚假利益吸引顾客的行为,事实上就是骗钱。不光是保险公司,包括银行的理财产品,都在骗人。以太平公司的理财产品福寿连连为例,我们做一下比较。之所以选太平公司,并不是因为他的产品最差,而是因为他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是有优势的,作为一家刚刚回国复业的公司,想在短期内占领市场,当然要推出几款相对其他保险公司优惠的产品。选择福寿连连,是因为它是目前太平签单量最高的产品。福寿连连是种理财险,合同期满为88岁,之前取现都叫违约,要扣违约金,请问有几个人能活到88岁,有的请举手。现在交通、疾病、污染、意外这么严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60岁,那88岁之前取钱,只有吃亏的份了。   以0岁投保10万元5年交清为例,每年交52180元,每两年取10000万,交满5年为26万。 1、如果你第二年要取现,你己经交了10.4万元,却只能出5.5万元,赔了4.85万元;如果放在银行,不仅不赔,可以得1174元利息;   2、如果你第四年要取现,你己经交了20.87万元,只能取出12万元,赔了8.79万元如果放在银行,可以得9299元利息。也就是说,从你交保的那一天,你就被套住了,如果你退保,就会赔一大笔钱,如果不退,继续保就要交一大笔钱,以后的五年都是如此。  五年后不再交费,在接下来的五十年中,在保险公司里能取出来的钱都比银行少,随着年数的增加,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差距在减少,以此类推......   *20岁时从保险公司取现,只能提出34.6万,可从银行能提出46.4万。   *50岁时,如果从保险公司提现,只能提出121.1万元,如果存在银行,却能提出125.4万元,这还是在你没有取走每两年返给你的1万元的情况下,如果你一直领一万元,就不是这个数字了,只能得114.3万。记住,现在己经过去了50年,现在是2010年,50年前是1960年,那时冰棍才1分钱一根,现在要5角钱,差了50倍,那时买间房子才需要50元人民币,现在要50万,差了1万倍,那要是到了88年后呢,88年就是九十年,相当于一个世纪,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上个世纪经历的,从封建王朝、军阀混战、两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谁能保证这个世纪要发生的事。到88岁,从保险公司可以取出483万,这是在中间不能取任何钱的情况下,在银行可以取439.2万,确实比银行利息多了43万元,可是别忘了,在银行是随时取现的,可在保险公司却要满88年,否则就算毁约,而且这43万里还包括了假设的中档分红。这期间如果房价大降,股市冲高,或者有其他需要资金的情况怎么办?银行可以取钱,保险公司说让我贷款,而且我只能贷己交款的80%,26万的80%是20.8,每年按4.7%还息是9776元,可保险公司每年才给我5000元,这就等于拿我的钱再贷给我,白挣我的钱一样。而且他们会年年都以4.7%的利息贷给我么,贷款利息会不会涨?那我更还不起了,这不叫骗钱叫什么!88年我才多得43万元利息,这还是假设银行不加息的情况下,可十年后发生什么都不好说,谁又能预料100年后发生的事。88年前,每人每月才挣几元钱,如果我当时告诉大家88年后每人每月能挣几千元,人们一定会说我疯了;现在每人每月挣几千元,如果我跟大家说88年后每人每月能挣几百万,人们会说我什么呢?按冰棍的比率,等于88年我才比银行多得了8600元利息,06年的房子08年翻了两翻,如果按房价的比率,谁能保证这些钱不变土?别说钱,我都变土了,88年,别说我儿子,我孙子能用上就不错,可如果我现在买房子呢,保险公司的人说如果把房子留给孩子要交遗产税,可税再高也高不过房价,如果我买了这份保险,保险公司就会拿我的钱去炒地产,等于是我帮他把房价炒高又卖给我,我是不是有点太乐于助人了!如果我自己买房呢,88年能翻多少倍?而且虽然60年后保险公司的利息最终比银行高些,可别忘了,连续存88年,利率可不能这么低的,比如,保险公司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是利差,就是挣客户和银行之间的利息差,他们与银行之间的协议存款利息一般是平常的2~3倍,也就是说我们存在银行88年得439万元,保险公司却能得,5149万元至4亿2601万元,这是他们从一个客户身上得到的到,那么别说隔年返1万,就是隔年返10万也赚得多得多。最后吃亏的只的客户。可是哪里都有好人,我就听说有位业务员,这么多年来从来不卖理财险和养老险,就算是客户要买他也不卖,他会告诉客户不合算,他认为在他这里买保险的人都是因为相信他才买的,他不能辜负了这些相信他的人,结果他只卖病险和意外险,这个人真的值得敬佩,是个真正正直善良的人,值得我学习,心放得正,不会因为那60~70%的提成(35%+12%+5%+2%*7)而见利忘义。那些买保险的人一天想不明白两天想不明白还能一直不明白吗!保险业务员初期大都做的是自己家的亲人,保险公司为什么给代理人那么高的提成,就是给他们挨骂、名誉损失和与亲人关系疏远的补尝。   这还是目前收益最高的公司给出的价格,要是换成信泰人寿那种占领市场早规模却很小的公司,所给收益更是少得可怜。总的来说,理财险就是压钱,现在要靠什么说话?是现金!在现金为王的时代,把现金交给别人,能保证将来他还你时现金一样好用吗?而且才给那么一点点利息,如果给客户2千万以上的利息还可以考虑。平安的万能险更不用说了,说是什么都能保其实什么都不能保证,说是有收益,业务员说的都是好的一面,等打平安客服咨询,说的又是另一样,根本什么都不能保证。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大家都爱炒停售,一听说某个险种要停售了,就疯狂买,其实这是不对的,停售和断货不一样,断货是因为货好卖得快,店家库里没有了可厂家还在生产,可停售如同手机下线,家用电器停产,是因为跟不上时代导致的,不是因为好,下线的手机你会买么?你不会,因为知道会出更好的;停产的家电你会买么?你不会,因为会有新型号。可停售的保险你为什么要买呢?新出的险种只会比以前的优化。而且一个险种的停售也证明了其他理财市场有更高收益的方式出现,这险种的优势不再明显,所以不得不停售。平安的富贵人生炒停售炒了几年了,一直没停,为什么?因为银行一直喊加息一直没加,如果银行减息,像富贵人生、福寿连连这样的产品一定会更好卖,能吸钱的产品为什么要停售呢?只有银行加息才会不得不停,现在富贵人生和福寿连连都己经确定在二月份停售,这就预示着,银行将在三、四月份要真的加息了。那么,如果按照银行新的利率,88年后那43万的优势还在么?失去了这仅有的一点点优势,还缺乏灵活性,他不停还等什么!理财险业务员老说,马上要进入无利率时代,就像外国银行一样存款不仅没利息还得收费,可中国不会,起码五年内不会,十年内也不会,现在银行连利息税都取消了,还会收什么钱!十年以后的事,谁也不知道,十年后再说,而且这种理财险年年都会出,谁能保证以后的产品不会比现在的优惠,等到银行真的零利率的那一年买也不晚。当我和保险经理算这笔帐的时候,她跟我说:买保险哪有算帐的,要这么算谁还买保险?买保险是长远打算,想想你88岁时能得到的钱。可我想我大概活不到88岁。现在是我在花钱买他们的产品,为什么不让我算帐!保险公司是集合全世界最聪明的一群脑袋,组成一个群体叫精算师,成年累月的在算计如何从全国人民手中掏出钱来为保险公司盈利,他们天天在算,而买保险的人有的只听了保险业务员讲了一两次就觉得合适就买了,自己也不算算,就好像别人在动脑筋算计你,算出来后骗你说这样合适,而你却不算计,吃亏的当然是你。这就是动脑筋和不动脑筋的差别,也是不动脑筋的代价。有的业务员说我不懂,赵本山都花150万买了保险,他都重视保险,他那么精明的人还不如你?说实话我没看出赵本山对保险业的重视,对,赵本山是买了150万,虽然我没看见但我相信,但请想他买个飞机就花了2亿,买保险才花150万,一架飞机加一次油就要几万元,150万也就是他给飞加几次油的费用,他花150万就如同你花150块一样,这叫重视么,这么看他只不过是在打发险保业务员罢了。如果说理财险不好,那保险公司还有疾病险和意外险呢,这总是好的吧?保险公司也总是以有疾病险和意外险来以慈善行业自居。还是以太平为例,现在冬季天冷路滑,太平就决定停售意外险,没听说哪家慈善机构,在发现某个地区事故频繁,多灾多难的时候就离开那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太平无事的时候又回来圈钱,这叫什么慈善事业。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平安、中国人寿也能干出这事来。   保险公司宣扬的是保险可以避债避税,什么叫“避债”?就是耍无赖,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既然借了钱为什么不还?你想逃避,那借你钱的人呢?是什么感受?当初因为相信你同情你才借你钱,可结果呢?如果当初就报着不想还的态度借钱,那么就叫诈骗了!什么叫“避税”,就是偷税,国家需要税金来支持国家建设,作为一个中国人,难道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还想着要逃避责任,这太可耻了。还有保险代理部门的结构就是传销式的。这么一个集无赖、违法、传销为一身的公司形式,能不为众人所唾弃。   保险的初衷是好的,可是为什么自从有了保险那一天,保险业的名声就那么差?不是没道理的!  摘抄----.cn/s/blog_4c1d569d0100gt4j.html
TA的最新馆藏[转]&有没有买过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怎么样啊?_很想买理财产品,但是_宝宝树
1共2页 直接到页
有没有买过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怎么样啊?
很想买理财产品,但是从来没有涉及过这方面,心里有点怕怕,网上都又不敢信,希望有经验的麻麻们给些指点!多多益善…!
宝妈可以试试银行的保本理财,利率比定期高点,而且期限有的选择。最近jsyh的满高的,我把自己的嫁妆存进去了呢。
我买过,我买的不是银行的,是信托,收益比银行的高。
你买的哪个行的,我想买工行的保本浮动型的来,我老公说不可信,我就又犹豫了
回复 &孙大霹雳乖宝&
15:44:31发表的
宝妈可以试试银行的保本理财,利率比定期高点,而且期限有的选择。最近jsyh的满高的,我把自己的嫁妆存进去了呢。
那你后来有买过吗?
回复 &刘密宝&
15:45:10发表的
我买过,我买的不是银行的,是信托,收益比银行的高。
宝妈,保本浮动型的还可以,本钱是不会丢的,可以选择时间短一点的。或者也可以选择保证收益型的。
回复 &姗梦中的婚礼&
15:46:44发表的
你买的哪个行的,我想买工行的保本浮动型的来,我老公说不可信,我就又犹豫了
宝妈,信托能详细说说么?
回复 &刘密宝&
15:45:10发表的
我买过,我买的不是银行的,是信托,收益比银行的高。
没有风险的、就是时间长点
建行的,开始可以选择保证收益型的,不放心就选择一个月左右期限的。我买了将近一年了,都还不错,都能达到银行承诺的利率。
回复 &姗梦中的婚礼&
15:46:44发表的
你买的哪个行的,我想买工行的保本浮动型的来,我老公说不可信,我就又犹豫了
信托的,要注意风险哦
宝妈,上网了解一下宜信财富,我家的理财产品都是他们的,已经几年了,挺好的。。。
信托起点比较高,起步100万!但是收益高,风险很低。
回复 &我爱我家小贝&
17:00:07发表的
宝妈,信托能详细说说么?
你也可以考虑大唐财富,比宜信的要好很多。
回复 &綦谦谦的妈妈是个厉害牛&
22:12:04发表的
宝妈,上网了解一下宜信财富,我家的理财产品都是他们的,已经几年了,挺好的。。。
有啊。。。。
回复 &姗梦中的婚礼&
15:47:12发表的
那你后来有买过吗?
哦,宝妈有钱人哦!
回复 &刘密宝&
14:12:01发表的
信托起点比较高,起步100万!但是收益高,风险很低。
有的理财产品也不是太多钱的,你可以关注下
回复 &我爱我家小贝&
14:18:08发表的
哦,宝妈有钱人哦!
推荐些来,宝妈。
回复 &姗梦中的婚礼&
14:20:44发表的
有的理财产品也不是太多钱的,你可以关注下
就是银行的,最少的五万的那种
回复 &我爱我家小贝&
14:29:52发表的
推荐些来,宝妈。
宝妈 平安财富尊崇你去搜一下。1212抢售
我们这的工商银行有一个产品叫瑞信货币基金是一种保本型的长期理财产品,宝妈可以去咨询,个人感觉不错,稳定收益,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支取。
我觉得余额宝也蛮好的!随时可以拿出来!天天有小收益!
有没有买过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怎么样啊?相关的更多内容: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需要账号和密码的外链可能是钓鱼网站,为了您的账号和财产安全,请勿提供任何有效信息!
宝宝树孕育理财产品别瞎买 教你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来源:融360
  精英族:乐享安稳,也经得起风雨
  这类人群,以收入相对稳定可观的白领人群为代表。投资方面,态度也比较理性,倾向稳妥理财,却也能承受一定风险。
  推荐产品:P2P理财、票据理财
  虽然最近e租宝、大大集团爆雷,使得大家对P2P平台心存不安,不过好在前几日,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出台,P2P终于可以开始往“正道”上走了。
  P2P理财的最大优势就是收益高,目前行业平均收益率在13%左右,虽然这两年收益下降了很多,但仍然要远高于其它理财产品。但缺点也很明显,风险较大,问题平台屡屡爆发,一不小心“踩雷”就可能血本无归。所以,虽然监管细则已经出台,但投资人在挑选平台时还需多留心,不要一味追求高收益。
  除了P2P理财,在利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票据理财也逐渐成为众多投资人的新宠。票据理财以银行刚性兑付的承兑汇票为核心,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后由银行无条件兑付,只要银行不破产就一定能拿回本息,因此,安全性很有保障。收益率也较为可观,目前在5%-9%之间,有些平台为了招揽人气还会自己补贴,不过这种高收益较难持续。
  此外,票据理财产品流动性强,投资周期一般都在半年以内,适合对流动性要求高,又追求安全稳健的投资人群。
  不过,尽管票据理财有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抵押,但并不表示绝对安全。抛开假票据和多次抵押的的风险,选择一个靠谱的平台也尤为重要。投资人遇到收益率过高的平台,还需擦亮双眼。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李丽梦&RF13188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她理财-帮女生赚钱攒钱
下载体验52周攒钱小工具
用 App 打开,
参与话题与讨论
扫码直接下载
理财产品也能上淘宝买?---淘宝理财产品怎么样?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剁手族,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具都在淘宝解决。但是还好,我还仅存一点理财的理智在,所以平时也会买一点理财产品什么的。前不久在各大财经新闻上都看到淘宝即将推出理财产品这一说,难道我以后连理财产品也要在淘宝解决?淘宝理财产品到底怎么样啊?就在搜“淘宝理财产品怎么样”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看到了她理财这个网站,里面已经有了这么些网友分享自己对这个事情的认识,太感激不尽了,不是提前看了以下这些文章,我估计就跳坑里去了:
推荐的小组
iOS • Android
& 2012- 京ICP备号-2
加入她理财,与姐妹们一起理财、理生活。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资理财首选金盛金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