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战争是为了贸易或者商业而美国发动的战争

&&&贸易战争
钻石会员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其他会员自营订单满5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264字 数:265000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4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下载当当读书APP,免费阅读万本电子书。
本商品暂无详情。《鸦片战争的背景》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鸦片战争的背景
鸦片战争的背景
范文一:众所周知, 1840年的鸦片战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以后, 国土凋零, 支离破碎, 民不聊生, 哀怨沸腾。那么具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泱泱大国, 具有世界文明古国根基的华夏大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以下我们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分析。 首先是国内,即当时的清朝。①社会经济以小农生产为主,发展缓慢。鸦片战争前, 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独立的封建国家。主要的生产关系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基本的生产资料,以地租等形式剥削农民,土地高度集中,地租和各种苛捐杂税使得农民负担沉重;在社会经济地位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受到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发展缓慢,地域也仅仅限于江南地区,在当时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②政治专制腐朽,军备废弛,武器落后。清王朝实行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鸦片战争前夕, 中国封建社会已处于衰落时期, 政治腐败, 军备废弛, 武器落后。从《天朝的崩溃》里,我们可以看到,清朝还处于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比英军整整落后200余年。鸟枪无法装刺,火炮铁质差,铸炮工艺落后,海防要塞的大炮, 因铸造时偷工减料,蜂眼很多, 施放时经常炸裂。水师的战船很多是用薄板旧钉制成, “遇击即破”。在清朝军队里, 尤其是八旗子弟, 贪污腐败, 奢靡享乐, 而军队装备陈旧, 操练不勤, 纪律败坏。清政府每年耗费2000万两白银养着近百万军队,军费大半都被官员们侵吞克扣了。出于政治军务需要,兵力分布分散,并且调兵速度缓慢。这样的装备和军队如何能抵得上英国的火枪和大炮呢?③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当时皇室是最大的地主, 嘉庆年间共有皇庄1000 多处, 占全国土地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他贵族、官僚也都乘势大量圈占土地。如乾嘉年间有名的“奸贪权臣”和珅, 掠夺兼并农民土地达80多万亩。主要的社会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农民起义连绵不断。1796年爆发的川陕白莲教起义, 遍及5省, 长达9年。1813年爆发的天理教起义, 以河南为中心, 迅速遍及山东直隶等省。在农民起义的同时, 城市里还发生商人罢市、同行业手工业工人叫歇的斗争, 这些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④文化教育僵化保守,以天朝上国的思想自居。⑤对外交往骄傲自大,闭关锁国。实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和场所、活动范围、中外交往等做出限制,设立公行制度,独揽一切进出口贸易的权利,限制对外贸易。限制通商口岸、限制出口通商的种类和数量。四关贸易: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公行制度:洋行-公行-十三行:官方特许的垄断性商业组织;严格限制外商在华居住、行动。其目的是防止汉人的反抗,其根本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的限制。其次是国际上的原因,即西方世界的兴起。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巨大成就政治:民主宪政
生产力:工业革命
生产关系:产权私有制
资源配置:自然放任的市场机制做主(竞争、供求、价格)
思想文化:多元化
教育:以培养个人创造力为主
农村:城市化2、对外侵略和殖民侵略成为其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评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通过年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取得了政权的资产阶级顺应历史,发展科学,抓经济建设,这使牛顿、哈维、耐普尔等划时代的科学巨人和大发明家瓦特等应运而生。科学高潮和殖民地扩张引起了经济高潮。1760年—1830年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到1880年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经济中心。1789年--179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20--6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19世纪40年代,法国工业生产世界第二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8世纪末--19世纪50年代,美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一、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商业战争的继续,而中国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根本原因) 前期英国的商业战争是以奴隶贸易和占领殖民地的斗争为主,后期则是对外积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逐步夺取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也是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发展过程。 工业革命以后, 英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空前的提高, 到十九世纪初, 它已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发达的工业需要原料和粮食供给, 于是, 英国在夺取了印度等若干殖民地之后, 又把矛头指向了中国。鸦片战争前, 英国一方面试图用武力威胁来使中国屈服;另一方面也想利用其独霸通往东方航路的有利条件及“ 世界工厂” 的地位, 排斥其他国家,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 以达到独占中国市场的目的。中外贸易:中外贸易逆差,以英国为例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国里,英国居首位。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在18世纪的100年中,英国输送到中国的现银达两亿多元。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正当贸易方面,每年仍出超达二、三百万两白银以上。长期以来,英商就是以大量白银弥补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的。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一直想扩大英国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市场。但问题是英国本上输入中国的商品中没有一样是中国人欢迎的。英国最早输入的王牌货是毛织品,但东印度公司在1800年前向中国贩卖毛织品一直是亏本的。东印度公司运来中国的第二宗货物是金属品,以铅料、锡料、铜料为主,还包括少量的金属制品如刀子、钟表等,但销路有限,有时还亏本。惟一能保证获利的是从印度运来的棉花,但数量不大,因为这与英国本国新兴棉纺织业的需要相冲突,不能全部解决中英贸易上的逆差问题。直到英国发现了鸦片贸易能够扭转白银向中国流去的趋势,于是鼓励印度等地生产销售鸦片。二、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林则徐上书道光帝书中说: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视之,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以改变其在中英贸易中的入超地位,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臣民身体深受其害,思想怠惰;经济上大量白银流出中国,流向西方。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破坏了英国的财源,于是为了利益,他们远涉重洋来到中国海面, 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原文地址:众所周知, 1840年的鸦片战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以后, 国土凋零, 支离破碎, 民不聊生, 哀怨沸腾。那么具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泱泱大国, 具有世界文明古国根基的华夏大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以下我们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分析。 首先是国内,即当时的清朝。①社会经济以小农生产为主,发展缓慢。鸦片战争前, 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独立的封建国家。主要的生产关系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基本的生产资料,以地租等形式剥削农民,土地高度集中,地租和各种苛捐杂税使得农民负担沉重;在社会经济地位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受到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发展缓慢,地域也仅仅限于江南地区,在当时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②政治专制腐朽,军备废弛,武器落后。清王朝实行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鸦片战争前夕, 中国封建社会已处于衰落时期, 政治腐败, 军备废弛, 武器落后。从《天朝的崩溃》里,我们可以看到,清朝还处于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比英军整整落后200余年。鸟枪无法装刺,火炮铁质差,铸炮工艺落后,海防要塞的大炮, 因铸造时偷工减料,蜂眼很多, 施放时经常炸裂。水师的战船很多是用薄板旧钉制成, “遇击即破”。在清朝军队里, 尤其是八旗子弟, 贪污腐败, 奢靡享乐, 而军队装备陈旧, 操练不勤, 纪律败坏。清政府每年耗费2000万两白银养着近百万军队,军费大半都被官员们侵吞克扣了。出于政治军务需要,兵力分布分散,并且调兵速度缓慢。这样的装备和军队如何能抵得上英国的火枪和大炮呢?③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当时皇室是最大的地主, 嘉庆年间共有皇庄1000 多处, 占全国土地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他贵族、官僚也都乘势大量圈占土地。如乾嘉年间有名的“奸贪权臣”和珅, 掠夺兼并农民土地达80多万亩。主要的社会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农民起义连绵不断。1796年爆发的川陕白莲教起义, 遍及5省, 长达9年。1813年爆发的天理教起义, 以河南为中心, 迅速遍及山东直隶等省。在农民起义的同时, 城市里还发生商人罢市、同行业手工业工人叫歇的斗争, 这些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④文化教育僵化保守,以天朝上国的思想自居。⑤对外交往骄傲自大,闭关锁国。实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和场所、活动范围、中外交往等做出限制,设立公行制度,独揽一切进出口贸易的权利,限制对外贸易。限制通商口岸、限制出口通商的种类和数量。四关贸易: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公行制度:洋行-公行-十三行:官方特许的垄断性商业组织;严格限制外商在华居住、行动。其目的是防止汉人的反抗,其根本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的限制。其次是国际上的原因,即西方世界的兴起。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巨大成就政治:民主宪政
生产力:工业革命
生产关系:产权私有制
资源配置:自然放任的市场机制做主(竞争、供求、价格)
思想文化:多元化
教育:以培养个人创造力为主
农村:城市化2、对外侵略和殖民侵略成为其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评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通过年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取得了政权的资产阶级顺应历史,发展科学,抓经济建设,这使牛顿、哈维、耐普尔等划时代的科学巨人和大发明家瓦特等应运而生。科学高潮和殖民地扩张引起了经济高潮。1760年—1830年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到1880年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经济中心。1789年--179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20--6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19世纪40年代,法国工业生产世界第二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8世纪末--19世纪50年代,美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一、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商业战争的继续,而中国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根本原因) 前期英国的商业战争是以奴隶贸易和占领殖民地的斗争为主,后期则是对外积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逐步夺取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也是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发展过程。 工业革命以后, 英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空前的提高, 到十九世纪初, 它已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发达的工业需要原料和粮食供给, 于是, 英国在夺取了印度等若干殖民地之后, 又把矛头指向了中国。鸦片战争前, 英国一方面试图用武力威胁来使中国屈服;另一方面也想利用其独霸通往东方航路的有利条件及“ 世界工厂” 的地位, 排斥其他国家,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 以达到独占中国市场的目的。中外贸易:中外贸易逆差,以英国为例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国里,英国居首位。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在18世纪的100年中,英国输送到中国的现银达两亿多元。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正当贸易方面,每年仍出超达二、三百万两白银以上。长期以来,英商就是以大量白银弥补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的。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一直想扩大英国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市场。但问题是英国本上输入中国的商品中没有一样是中国人欢迎的。英国最早输入的王牌货是毛织品,但东印度公司在1800年前向中国贩卖毛织品一直是亏本的。东印度公司运来中国的第二宗货物是金属品,以铅料、锡料、铜料为主,还包括少量的金属制品如刀子、钟表等,但销路有限,有时还亏本。惟一能保证获利的是从印度运来的棉花,但数量不大,因为这与英国本国新兴棉纺织业的需要相冲突,不能全部解决中英贸易上的逆差问题。直到英国发现了鸦片贸易能够扭转白银向中国流去的趋势,于是鼓励印度等地生产销售鸦片。二、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林则徐上书道光帝书中说: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视之,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以改变其在中英贸易中的入超地位,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臣民身体深受其害,思想怠惰;经济上大量白银流出中国,流向西方。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破坏了英国的财源,于是为了利益,他们远涉重洋来到中国海面, 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范文二:鸦片战争的背景众所周知,中国有着100多年的屈辱史。每当提起这段历史的时候,国人总是会心痛。而这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就是罪恶的鸦片战争所引发的。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由此开始了追逐世界的脚步。而以前强大的中国在近代受到外国的侵略,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这就涉及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这强盛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在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工业并不发达,但它正处于上升阶段。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美国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追随英国侵入中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俄国从北面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国,随时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新对象。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要求有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掠夺到的权益。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曾两次以帮助镇压了太平天国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包括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无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随后,英法两国即策划了一场新的侵华战争,以武力来达到其罪恶的目的。这就是英法共同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
鸦片战争前,世界上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英国是当时最先进的工业国。法国自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工业生产也有较快增长,成为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强国。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远较英、法两国落后,其南部各州奴隶制还居于统治地位,但其商业资本也极力谋求向海外扩张势力。沙俄是欧洲的封建帝国。17世纪中叶,曾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1689年、1727年,中俄双方先后签订《尼布楚条约》和《布连斯奇条约》,划定中俄东段和中段边界。沙俄掠夺中国领土的阴谋暂时未能得逞,但仍野心勃勃,伺机而动。当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中国仍停滞在封建社会阶段,处于清王朝的统治之下。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主要地位。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已经出现,但发展缓慢。自18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的腐朽日益暴露出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政策,把对外贸易的城市限制于广州一口(广州十三行),并对这种贸易严加控制,规定外国商人销售商品和购买土货必须通过少数特许的公行商人之手。这种闭关政策引起了希望打开中国市场的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的不满。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急于开拓中国市场,但它们的工业品很难获得广泛的销路。中国出口的茶、丝,远远超过英国输入的工业品。于是,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发展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利用鸦片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自19世纪初,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外国鸦片贩子不顾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止鸦片入口的法令,贿赂清朝官吏,勾结中国私贩。肆无忌惮地进行走私活动。由于鸦片输入激增,中英贸易发生了显著变化,英国由入超变为出超。英国每年从中国掠走白银达数百万两。鸦片的输入,流毒极为严重。不仅损害吸食者的健康,造成白银外流,而且引起银贵钱贱,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影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吸鸦片)同时,鸦片贸易使清朝的吏治愈益腐败,军队更加失去战斗力,而白银源源外流,使清朝财政陷入困境。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湖广总督林则徐从烟毒泛滥中预见到“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涸”的政治危机,上书道光皇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严禁鸦片,道光帝派他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州,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禁烟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1839年,林则徐将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的鸦片20200余箱,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禁烟运动获得初步胜利。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英国资本主义由此将炮口对准了中国。中国由此开始了百年屈辱史。每当想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总是会心痛。很明显,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总是想自己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可是,我只是个学生。每当听到老师讲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总是很气愤,很伤心。再联系最近中国的近况,中国一再被小国欺负,我总是想报效国家,可是,我太渺小,作为学生的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将来好好地报效国家!班级:工业工程02班学号:姓名:谢炳君
范文三: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及背景分析关于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原因,认为武器决定胜败的观点曾长期而广泛地流行。在古今中外历史上,先进者攻打并打败落后者的事例固然不少,但落后一方打败先进一方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近代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确实存在武器装备落后的困难,但这些困难绝不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理由。首先,当时中国的实力并非处于全面的劣势。而且鸦片战争时,英国其实有许多不利因素。首先,它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并不能取得本国人民的支持;其次,战场远离本土,军需物资不便,给饷困难;其三,作战兵力不足。其全部海陆军人数为5千多人,后期增加了兵力才达到1万余人,无法与中国相比。相反地,中国是一个拥有几亿人口和辽阔国土的国家,并且是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反侵略的民族自卫,无论是保证供应,调动军队,还是熟悉情况等方面来说,都处于一种以逸待劳的主动地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的精神绝不比任何一个面对侵略英勇斗争的国家人民逊色。敌客我主,敌寡我众,有利条件是很多的。然而,中国以有利对不利,结果为什么却以失败而告终呢?客观的来看,可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方面战争领导权掌握在腐朽的封建统治者手里。封建统治者和本国的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利用在本土上作战能够取得的有利条件,反而由于他们的所作所为而丧失了这些有利条件;不但不能利用远来的敌人所处的不利条件,使之陷入愈来愈大的困难,反而使对敌方本来是不利的条件变成了有利的条件。2.中国的将军督抚们对战争充满恐惧心理。道光二十一年九月,浙江巡抚刘韵珂在定海、镇海继福建厦门之后失陷时,向皇帝报告说,这三个地方都已尽力做了防御的准备“而该夷乃直如破竹”,他们认为“盖其炮火器械,无不猛烈精巧,为中国所必不能及。又该送漂泊于数万里之外,其众皆以必死为期,有进无退。3. 腐败和腐朽腐败和腐朽是鸦片战争失败的第一原因,也是唯一主因。汉奸大量勾结,外国侵略者多年在沿海活动,的确经过各种途径收买了一些汉奸,到了战时,这些汉奸成了他们的有用的助手。但封建统治者其实并不真是仇视汉奸,特别是一到了所谓“议抚”时,汉奸成了他们所利用的宝贝。有大臣说“此时若竟与交锋,无论部炮既不相敌,兵心亦多畏葸,,,,,并有内地奸徒,串嘱打仗。故该夷之虚实,我则无由而知,而此间之动静,无时不窥探通报”关于琦善所说的最后一点,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在浙江的奕经也向皇帝报告说:‘“所有宁波一带,山势陆路,汉奸处处为之导引,反较我兵熟悉。。,,,,官兵虚实,逆夷无不尽知。以故两次接仗,转致失利”。4.“兵心不固”其实封建统治者所豢养的军队本来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只能在手无寸铁的人民面前逞凶暴。到了鸦片战争时,清朝军队更是腐败到了极点。“人不知战,名之为兵,实则市人,无纪律,无赏罚,见贼即走”·掌握战争领导权的封建统治者在整个战争中一贯地没有坚定的方针。从皇帝到将军、督、抚,和战方针不定,说战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稍受挫折,立刻求和;和谈不成,又空喊作战。在这种情形下,当然更谈不到鼓起坚强的军心和民心。5.缺乏人民群众的支持封建统治者既然没有决心反对侵略者,既然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仍然继续纵兵扰民,当然它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群众帮助的军队,反而不如得到一些汉奸导引的外国侵略者那样熟悉“山势陆路”,这也是不奇怪的。为侵略者所收买的汉奸在居民中终究占极少数。封建统治者无法解决在官兵之间、军民之间的矛盾。而外国侵略者作战的时候,仍然认为“防民胜于防寇”!总结:封建统治阶级同农民起义军作战时总是决心很大的,即使战争中失利,即使战争拖延不决,它也要打下去。你死我活的阶级矛盾决定了它这样做。但在鸦片战争这样的对付外来侵略者的战争中,它却那样地易于动摇,那样地经受不起挫折。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对外的战争能一下取得胜利,当然很好,可以更加强在内部的统治。但是失败,那怕是一点小小的挫折,都会使已经存在着的内部危机大大加强起来。长时期的战争是他们所不敢设想的。鸦片战争失败的历史深刻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范文四: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及背景分析千年的文明古国,千年的辉煌帝制。那一夜的昏睡,一百年的雪耻!众所周知,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百年革命斗争史的开端。自英国侵略者进入我中华以来,美国、日本、法国等西方列强相继入侵,中国自此陷入水深火热的深渊和泥潭。一度强盛的清王朝一夜之间辉煌尽失,直至走向终结,同时也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送上了断头台。在民主先驱与革命志士的热血奋斗中,一个强大的中国正以坚定的步伐和惊人的气魄走向世界!然而,鸦片战争的失败根源何在?中国的封建王朝虽曾一度经历过“文景”、“贞观”、“康乾”等盛世。但1840年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刚刚经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迅速发展,国内市场已经满足不了工业的发展需求,急需要在世界扩展市场和发掘原料产地,于是开始寻找海外市场,扩展殖民主义;当时英国在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上明显比中国先进,英国的军事力量明显比中国强,而彼时的中国,处在清王朝末期,政治腐败,官僚贪污腐化之风糜烂,整个封建统治处在崩溃的边缘。清王朝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仅在广东开设十三行处理对外贸易,并且还设置了重重限制,根本满足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胃口,于是他们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从中国掠夺大量白银,贸易差额迅速逆转。由于鸦片泛滥,不仅使白银外流,还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军队、官员乃至平民百姓,无不吸食鸦片,无数人为之倾家荡产。那时,腐败的封建王朝根本不能够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相抗衡,大刀长矛也打不过火枪大炮。当时,中国掌握战争领导权的人是腐朽封建统治者,他们完全浸沉于康乾盛世的生活中,无心了解世界大势,对英国不断的向中国走私鸦片也没有引起警觉。当英国政府已经磨刀霍霍,作出了侵华决定时,清政府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英国侵略军已经打进国门来后,道光皇帝举棋不定,既无应战决心,又无明确计划,战略被动多变,心态极不稳定,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得前方将帅不知所措。又由于当时交通落后,通信不便,各种战况信息不能及时上达北京,皇帝的谕旨也不能及时到达前线,朝廷的决策常落后于变化了的形势,前方的将帅并没有授予随机处断之权,不得不照旨执行。前线将帅为了减轻罪责,往往夸大敌情、谎报战果,使情况更加复杂和严重,造成清军的被动挨打。军事方面指挥方面看,清军指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军事素质决定了他们不适应新式的近代战争。在当时清军各级指挥员中虽然也有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将领,但他们没有正确的战术运用和进步的军事思想。对外国敌人缺乏了解。他们的战术思想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前线指挥混乱,军纪废弛,惊慌失措也成了失败的一大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当时清政府忽略了民众的力量,在外国侵略者强敌面前,清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这点,甚至认为民众是“乌合之众”。广大老百姓并没有支持清政府的对英作战,这也是清政府失败的重要原因。在战争中清政府与民众之间是完全分离的,政府没有动员民众,民众也没有支持清政府。中国的封建王朝的步调一直都是“兴起、繁荣、落没”这样的单循环中。而中华名族的精魂显然不仅仅于此,华夏文明的无上崇高与尊贵是不甘于这样的简单重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单调的重复甚至是对华夏文明的一种毁灭!鸦片战争的失败也是中华名族崛起,引领世界愿望的一种激烈表白!它打破了统治者的美梦。警戒中华名族只有把国家建设的繁荣富强了,才能立足于世界之巅。正是这种信念,驱使着我们不断前进!
范文五:浅析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及国际背景(一)[摘
要]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其爆发前,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方面,存在着深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复杂的国内背景与国际背景,这些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终于拉开了纷繁复杂、轰轰烈烈的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同时,这些问题的处理对于处理今日中国在有关方面的问题也起到有益的借鉴。[关键词] 封建社会 自然经济 阶级矛盾 民族危机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民族之一,曾以自己的勤奋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她却一直是在一种孤立、封闭与和谐的“亚西亚”的状态中生活,一直是在一种建立在东方农业社会基础之上的中央集权主义的体制下遵循着一种富足而又少嫌宁静祥和的生活理念。她虽也几度浮沉,历经沧桑,但她终以自己的独特的个性而在这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但她又太过陶醉于自己的辉煌,执迷于“万世一系”、“为天下共主”?、“君临万国”?的美梦,而不能感觉她身边世界正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1要了解中国是如何进入近代社会的,那么就要知道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前的历史背景,即国内环境与国际背景。这是我们确切定位近代中国的客观的基本条件。首先我们分析国内的环境。一、封建社会末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经济的特征是:一方面,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着主要地位,这种自然经济结构通过农业和手工业的直接结合,节省了巨大的物力并曾经造就了当时世界上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里,作为统治阶级的地主、贵族和皇室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农民则很少或完全没有土地,因此,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作为封建社会两大基本阶级,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这种矛盾斗争之根本原因在于其经济根源,即土地的占有和使用。作为统治阶级的地主阶级总是利用其掌握的经济或政治上的特权谋求对生产资料的最大占有,大搞土地兼并,从而使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贵族权贵手中,而广大的农民则更多的失去其赖以为生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2000多年。土地兼并现象在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但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明清两代,较之前朝,而是更加突出、更加严重、更加尖锐了。正如乾隆十三年(1748年)湖南巡抚杨锡绞所说:“今日田之归于富户者, 2大约十之五、六,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 ?。典型的有:清朝乾隆皇帝(年)的宠臣和珅拥有土地八十多万亩;道光皇帝(年)时的大臣琦善则有田二百五十六万亩,而拥有数百亩、数千亩的则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土地兼并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必然加速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再加上日益繁重的地租、猛于虎的赋税、徭役的压迫和高利贷的盘剥,使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诚如龚自珍所说:“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便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奚暇问年岁”(《定盫文集》卷中《西域置行省议》)?由此必然带来手工业工人、城市下层群众和农民阶级以暴力的方式进行反抗。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白莲教、天地会等反对清王朝的民间秘密组织十分活跃,各地起义不断。尤其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年的农民大起义,更是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虽然起义遭到残酷的镇压而失败,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仍然此伏彼起,持续不断。从而一场浩浩荡荡的、规模更加宏大、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犹如在弦之箭,势在必发,这一切都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瓦解着清王朝的统治。古老的中国封建社会已是寿终正寝。二、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没有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3自然经济作为商品经济的对立形式,即指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以个体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的小生产经济。其进行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单位自身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这种经济形式,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它是由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度决定的。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主要表现在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模式逐步发生分解。英国等首发资本主义国家最初企图采取“商品战术”来打开中国的大门。因此向中国大量倾销其棉纺织品。大量入销的洋纱洋布严重地冲击着中国的手工棉纺织业,使紡与织、织与耕相分离。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走上没落道路。正如郑观应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布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油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致而价廉,且成功亦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费,且成功亦难,华人生计,皆为所夺矣”(郑观应《盛事危言》卷七,纺织,第20页)。与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与衰落同时进行的是农业的商业性发展,它使自给自足的农业商品率大大提高,并促使各种农作物密切了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综上所述,洋货的大量入侵使大批以手工业为生的人破产,土地兼并的加剧和封建残酷的剥削 4又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又加快了小农业的破产过程,这一切又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这一切,反过来又有力的冲击着封建自然经济生产方式本身,加剧其解体。伴随着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作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很早,它虽也曾有一定程度的兴起,如明清以来,江南一带,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作坊和工场。但长期以来,商品经济却仅仅作为萌芽状态而存在,始终未能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究其原因有四:首先,商品经济作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必然要动摇和分解自然经济的基础,这是与小农经济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相抵触、相矛盾的。因此,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经济基础必然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加以限制、排斥。其次,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禁末业,止奇巧,而利农事”。从战国时期商品和货币经济出现,抑商政策就开始了,到汉代随着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抑商政策也不断完善。此后的统治者,都把“劝课农桑”视作“为政之本”,把商业视为末业,把商人视为下民,这就妨碍了商业的发展,维护了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不发达,自然经济就越稳固,封建统治延续的时间就越长。再次,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商品贸易的国内和国外市场很不发达,自然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出现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5的产生与进一步发展。最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中国只是使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以供其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因此他们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打击外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同时加强国内的文化专制控制。这里的西方意识形态主要是指西方天主耶稣教。与耶稣教的斗争在康熙、雍正年间尤其激烈。17世纪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大搞专制统治,极力谋求世界霸权。不顾全欧洲的反对,对耶稣教会加以卵翼、支持,并派遣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康熙三年,各省共有教堂43所,在华传教士35人;康熙四十年,各省天主教堂达104所,在华传教士113人。?这些名义上的传教士,除方济各、利马窦、南怀仁外,实则是法王进攻中国的先锋和爪牙,它企图在思想领域对清王朝进行分化、瓦解。“大多数除了无知、野心勃勃和耽于声色之外就简直是一无所长。”宗教信仰之争的背后,实际是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干涉。他们的非法活动理应受到清王朝的抵制。统治者要求外国传教士必须遵守中国的政令习俗。对负隅顽抗的不法传教士,严惩不贷,康熙年间并禁止基督教流传直到鸦片战争爆发才撤销。从而在这条防线上有效打击了欧洲资本主义势力的渗入。同时,为加强和巩固其专制统治,在国内推行文化专制制度,禁锢人们的思想。一方面,独尊程朱理学为官学,把人们的思 6想禁锢在纲常名教、忠君媚上的伦理中。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对有反满思想和诋毁程朱的人士进行严厉镇压。文化专制的淫威使人们唯恐文字贾祸而止于言谈。使思想界形成“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窒息了人民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沉默只会带来人民反抗的大爆发。四、人口增长过快,引发一系列政治、社会问题。晚清和近代中国社会史的最显著特点是人口的增长。从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末白莲教叛乱时为止这一长时期的国内和平阶段中,中国人口翻了一番多,从一亿五千万增加到了三亿多。仅在1779年至1850年的时期内,人口就增长了65%,所以在19世纪中叶大叛乱爆发的前夕人口已达四亿三千万左右。?
虽然说,自明代以来,有许多因素,如国内区域间的移民流动,新土地的开发,甜薯、玉蜀黍和花生等新食品的种植以及更多的人力投入生产,使得新增土地面积与人口的发展基本匹配,从而保证了食品的供应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但这种耕作制度在18世纪末由于水利发展到了极点就使其投入与产出表现出了不协调。这种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压力是由中华帝国的社会和制度的特点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农民生活的毁灭性影响。过多的人口使得那些边远地区也呈饱和状态。例如,富饶的四川盆地由于外来移民及难民,人满为患。广西的几条河谷地带、湖南西部以及人口极端稠密的 7长江下游各省等地区围绕土地问题,竞争激烈,冲突严重,成了当时最具毁灭性的内战的战场。留守本地的无地农民则不得不去当劳工,或兵勇,或吏役。乾隆时期的长期和平,虽然生产和哺育了大量的人口,但并没有促使封建社会出现新的发展以养育那么多的人口。传统体制内曾经的繁荣最终孕育了十九世纪最初几十年的危机。另一方面,过多的人口压力对封建政治制度也同样造成严重的影响。人员流动升迁的正常机制滞后于人口的增长这一事实决定了各级官吏激烈竞争以谋求升迁和保全官职是这一时期政治生活的典型特点。隐藏其背后的则是有限能力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与生产过剩的文化人之间的矛盾,即这种制度已经无法完全容纳他们并给予其相应的报酬以维持生计。究其原因就在于无论是政府公职的法定数额,还是科举的名额,都没有按照人口的增长速度而相应地增长,实际上是绝对的减少了。但社会又对这种优越的社会地位是如此的需求,因而就兴起了靠出售功名与官阶的捐监制度。于是各级行政机构冗员充斥,机构膨胀,臃肿不堪,这实际上一方面加剧了对有限官职数量的压力,另一方面导致政府财政开支过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五、儒家思想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但同时制约了它的外向性发展。封建思想是以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互相影响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并与其他多种学说相 8融合而形成的思想。这种思想体现我国人民不断追求创新和执著追求文明发展的行为。它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反映的是一种小农经济的思想,符合封建社会维护长期稳定的需要。这种思想对于我国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清代的钦定儒家思想的宏伟构思,就是把道德和政治结合了起来,并且把社会秩序和宇宙秩序融为一体。它实际上乃是“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毛泽东语),是掺杂着儒家和非儒家学派各种成份的混合物。经典的儒家教义强调道德榜样和善良行为对公众的熏陶,以便使社会的身份等级制度不受触动。其实质仍然是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为根本着眼点,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来塑造有利于封建统治的社会典范和统治模式。基于这种情绪的支配,在清朝统治下,具有绝对权威的儒家思想几乎不能接受任何外来的政治观念。这些因素就决定了其有利于形成高度的自给自足。但是同时这种文化形成的思维定势使得中国对外国蛮夷的侵略反应迟钝,暴露出此种文化本质上的封闭性和盲目自大的弊病。由于这个原因,拥有绝对权威的儒家思想变成了一种超民族主义的体系,它是不会轻易赏识外国的民族主义者的感情的。因此它意识不到外来文化值得它吸收和借鉴的价值以及它本身的危机。“中国人不了解一旦西方以敌人出现在面前时,现代科学和技术已给这些敌人带来了多 9大的优势。”?最终,在一种较之更先进的文明的冲击下,必然被这种先进的文明所征服,甚至淘汰、摈弃。它的固步自封、妄自尊大的德性暴露无遗。六、政治制度日趋腐败,延缓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政治结构,在封建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政治结构对于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也很明显。它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封建专制体系,限制了民智的发挥,造成了官僚制度并使之日趋腐败。“商之视官,政如猛虎”。它以繁重的赋税、徭役破坏了简单再生产,以抑商政策和手工业官营破坏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阻挠了封建社会内部新的因素的产生,扼杀和钳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从而使中国社会的发展长期处于迟缓状态。就清朝来说,康熙、雍正和乾隆所形成的“康乾盛世”时期的发展还算繁荣,到嘉庆、道光时这种制度已衰败不堪,开始走上没落之路,中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发展。造成这种落后的原因正是“康乾盛世”造就的繁荣,使得大清帝国统治者盲目自满、虚骄自大,闭耳塞听。正如乾隆帝在乾隆五十八年在回复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所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或者“除炮火外,一无长技” ?。不了解英国国内的具体情况,如政治制度、经济、军事实力。不“知彼”,不“知己”,将自己孤立于世界资本主义潮流之外,对正在飞速 10发展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盲然无知,岂能“百战不殆”?(未完待续)11
范文六: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1842年,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军费,分24年付清)。(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6)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不受中国法律制裁。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列强不欲英国坐大,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日,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重新规定了英国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总体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但是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政治外交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以军事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满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他们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时救世为己任,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弊政;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抗侵略,从而逐渐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许多有学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对于西方科技的进步注意,并著书介绍西方事物。然而包括朝廷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向来所轻视的“夷人”学习。清廷的战败并没有使其进行改革,反而继续行保守的闭关政策,引致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出现洋务运动等的自强救国运动。经济民生清廷对于《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反应并不激烈,反而对中英两国文件采用平等体制感到不安。但是经济上,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同时也对外国开放了中国市场。五口通商后,清朝海关及税率被英国控制,关税主权受到破坏,进口货只抽百分之五的低税率,外国商品大量倾销中国,无法保障中国国内工商业的发展。鸦片继续销售,白银外流,银价上涨,银贵钱贱的情况更加严重。英国输入中国的货品大增,1837年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价值为90多万英镑,到1845年已到达239万4千英镑。随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刺激了国内一批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近代工业的欲望。新开的五个条约口岸中,长江口的上海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资丝绸和茶叶的产地,又位于江、浙富庶之区,同时是国内南北海运的中间站,原在广州的英美商人及其雇佣的买办蜂拥而至,开设洋行。英美法三国相继沿黄浦江设立租界,并不断扩展,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后来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道路为纪念《南京条约》开放上海而被命名为南京路。中国市场大门的打开,使得商品贸易首先在沿海地区展开,工商业日益充满活力,大批新兴城市兴起,打下了沿海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基础。伴随着经济上的深入,国外的先进文化也同时传入中国:自然科学冲洗着国人的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国外的生活方式开始融入上层社会的生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也在中国国内悄然传播,为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开始打下思想基础。第一次鸦片战争背景战前中国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这强盛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 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在全国成为普遍现象。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列强扩张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及产品生存空间。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在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工业并不发达,但它正处于上升阶段。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美国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追随英国侵入中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俄国从北面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国,随时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封建儒家奴化教育下的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1842年,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军费,分24年付清)。(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6)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不受中国法律制裁。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列强不欲英国坐大,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日,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重新规定了英国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总体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但是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政治外交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以军事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满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他们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时救世为己任,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弊政;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抗侵略,从而逐渐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许多有学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对于西方科技的进步注意,并著书介绍西方事物。然而包括朝廷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向来所轻视的“夷人”学习。清廷的战败并没有使其进行改革,反而继续行保守的闭关政策,引致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出现洋务运动等的自强救国运动。经济民生清廷对于《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反应并不激烈,反而对中英两国文件采用平等体制感到不安。但是经济上,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同时也对外国开放了中国市场。五口通商后,清朝海关及税率被英国控制,关税主权受到破坏,进口货只抽百分之五的低税率,外国商品大量倾销中国,无法保障中国国内工商业的发展。鸦片继续销售,白银外流,银价上涨,银贵钱贱的情况更加严重。英国输入中国的货品大增,1837年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价值为90多万英镑,到1845年已到达239万4千英镑。随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刺激了国内一批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近代工业的欲望。新开的五个条约口岸中,长江口的上海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资丝绸和茶叶的产地,又位于江、浙富庶之区,同时是国内南北海运的中间站,原在广州的英美商人及其雇佣的买办蜂拥而至,开设洋行。英美法三国相继沿黄浦江设立租界,并不断扩展,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后来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道路为纪念《南京条约》开放上海而被命名为南京路。中国市场大门的打开,使得商品贸易首先在沿海地区展开,工商业日益充满活力,大批新兴城市兴起,打下了沿海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基础。伴随着经济上的深入,国外的先进文化也同时传入中国:自然科学冲洗着国人的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国外的生活方式开始融入上层社会的生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也在中国国内悄然传播,为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开始打下思想基础。第一次鸦片战争背景战前中国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这强盛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 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在全国成为普遍现象。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列强扩张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及产品生存空间。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在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工业并不发达,但它正处于上升阶段。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美国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追随英国侵入中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俄国从北面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国,随时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封建儒家奴化教育下的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
范文七:两次鸦片战争的世界背景是什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经济:工业革命后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政治: 西方资本主义政体逐渐确立思想文化:思想解放
科技进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对日本:①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③刺激了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对世界:①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加剧了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出现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对中国:①清政府的“大国形象”扫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深重;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⑤促进了中国民族的觉醒;19世纪末的侵华战争的世界背景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进行资本输出。2、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对全世界的统治。1、近代通商口岸布局特点:东南沿海到沿海内地2、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消极:这些地区的主权受到损害,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积极:客观上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近代城市的兴起3、近代开放与现代开放比较(前提、方式、)列强侵华战争侵华阶段特征 工业革命后:主要侵略手段:经济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二次工业革命后:向帝国主义的过渡.主要侵略手段:经济资本输出为主;政治 瓜分中国—以华治华侵华影响破坏性: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建设性: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文化.冲击并瓦解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客观上促进中国的近代化。太平天国运动“新”的特色(1)起义背景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治国方案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3)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经济根源: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思想基础:汲取以往人类思想精华,如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使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实践基础:马、恩深入工人运动有人这样概括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具有偶然性,失败具有必然性,教训具有深刻性,影响具有深远性。你觉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1)爆发的偶然性:起义的爆发只是一个特殊条件下 的城市起义,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2)失败的必然性: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社会条件。(3)教训的深刻性: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4)影响的深远性:首创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革命性——英勇斗争的精神;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会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俄国首先爆发?客观原因:处于帝国主义阶段、落后、 封建残余、社会矛盾尖锐主观原因:无产阶级力量、成熟的物产阶级政党直接原因: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分析十月革命的特点 (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使俄国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下,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革命胜利。(2)从革命的道路看,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即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范文八:21.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A. 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B. 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C. 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D. 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22.毛泽东总结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是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新民主主义论》23.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24.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A.①②③
D.②③④25.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科学发展”和“邓小平理论”成为高频词汇A.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范文九:历 史 ?教 法 探 讨“ 减 负增 效 " 背 景 下 的 一 次 教 学 尝 试— —以《 鸦片战争》 一课 为例莹江 苏南京 市航 空航 天 大 学 附属 高级 中 ̄( 2 1 0 0 0 7 )  王自从 江 苏 省 强 调 “ 五严” 禁 令 以来 , 教 学 的 总 学 时 大  材料作答 :大减少 , 如何能 够在 平时 的教 学 中体现 出“ 减 负增 效” ,   对教师提 出了更 高 的要 求 。我 以高一年 级必 修一第 1 O   课《 鸦片 战争 》 为例 , 在“ 减 负增 效” 实践 方 面进行 尝试 ,   希望能够达到提高教学效率 , 培养学生素养 的 目的。一( 1 ) 中国禁 烟运动 “ 给 了我们 一个 战争 的机会 ……  可 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 , 提 出我们 自己的条件 , 强  迫 中国接受 。这种 机会也许 不会再 来 , 是不可 能轻易 放、案例片段一1 .教 师投影展示 资料 , 问: 第二 次鸦 片战争 的根本原 因和 直 接 原 因 是 什 么 ? 学 生 根 据 材 料 和 书 本 上 的 内过 的” 。( 2 ) “ 这是把我们 将来 和这个 帝 国( 指 中 国) 的商  务, 安放在稳 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 的最有希望 的机会 。 ”   提问 1 : 材料 中哪 些关键词 句能够 反映英 国侵 略的根本 目的?提 问 2 : 英 国侵 略的根本 目的究竟是 什么?容很快作答 , 教师板书根本原 因和直接原 因。2 .教 师 投 影 展 示 地 图 , 提问: 如 图所 示 , 第 二 次 鸦 片教师板书 : 根 本原 因是 工业 革命 后 , 英 国为 了争夺中 国 的商 品销 售 市 场 和 原 料 产 地 。战争开放 的通 商 口岸在地 域 分布上 同第 一次 鸦 片战争  相 比有何变化 ?这种变化说 明什 么?学生 回答 : 由东南  沿海 向内地进伸 , 说 明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4 .教师追 问 : 如果 没有禁 烟运 动 , 鸦 片战争 是否会  爆发 ?至此 , 学生 已经充分理解 了英 国发动鸦 片战争 的必然性 , 所 以异 口 同声 地 回答 : 一定会爆发 。三、 教 学 反 思3 .题 目练习 : 马克思 曾经说“ 在第二次鸦片 战争 中 ,   有一 个 国家不花 一 文钱 , 不 出动一兵 一卒 , 而能 比任何  个参战 国得到更多 的好处”, 这个 国家是 (   ) 。一( 一) 教 师 在 整 个教 学 过 程 中要 扮 演 多种 角 色 , 帮 助学生“ 减 负”A. 英 国B . 日本C . 美国D . 俄 国首先 , 在备课 阶段 , 教师 要对 教学 内容进 行合 理 处理, 精化 教学 内容 , 成 为 即将 上 演 的这 幕 “ 剧” 的“ 总 导  演” 。其次 , 在授 课 过 程 中, 教 师要 充 当好 学 生 思 维 的在本课 中 , 第 二 次 鸦 片 战争 不作 为本 课 教 学 的重  点, 因此在 备课 时 , 通过 材料分 析和 题 目练 习 的方 式将重 点 内容 呈 现 出 来 , 强 化学 生的认知 , 学 生 不 仅 可 以 了  解 到第 二 次 鸦 片 战争 中 的重 要 内容 , 而 且 节 约 了 大 量 的  课堂 时间。二、 案例 片段 二“ 引路人” 。我们既要充分信任 学生 的能力 , 但 也要认识到,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的发 展 很 大 程 度 上 还 是 要 依 靠 教 师 的引导 , 所以, 教师一定要注重 引导 , 逐 步诱发学 生 的思 考  过程, 既培 养学 生的思 考探究 能力 , 又保证 学生 能够 学到必 要 的 知 识 。 否 则 , 如 果 让 学 生 漫 无 目 的 的 自 由 发1 .教 师过渡 :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 , 1 9世纪 中期从英  国航行到东方 的中国必须绕 过非洲 的好望角 , 耗时数个  月 。相隔如此遥远 , 为什么这两个 国家会爆发 战争 ?   2 . 教师投影展示相关资料 :   “ 中国政府对 陛下 官员与 臣 民已经 犯下 突然而残酷的 战争 罪 行 , 用 最 近这 样 的方 式 强 迫 缴 出英 国 人 的财 产  就是 一种 侵略 , 这 在原 则上 是如此 的危 险 , 在 实 行 上 又挥, 那么 , 这堂课很 有 可能会 成为一 堂看 似热 闹实则 没  有任何意 义的课 。( 二)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学 习是 “ 增效” 的 坚实 基础教师不管充 当什 么角色 , 都是为 了提高学 生 的学 习  效果 , 所以, “ 减 负增效 ” 的主体始终都 是学 生 , 只有 学生  自己想“ 学” 了, 他们 的学 习能力才能 最大 限度 地发挥 出   来 。而有很 多学生早就 习惯 了充 当“ 被灌输 者” 的角色 ,习惯 了课 后 的死 记 硬 背 , 而 不 注 重 课 堂 上 的 学 习 。教 学  时, 教师应 该充 分调 动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 让 学 生 的 思如此 的不 能容忍 , 所以, 为每 一件损失 要求完 全 的赔偿 ,已成 为 文 明 的高 尚 义务 了 。 ”教师提 问 : 从这份材料 中 , 我们可 以看 出 , 英 国把 战  争 的责任推给 了我 们 , 那么, 材 料 中“ 英 国人 的财 产” 是  什么 ?所谓 的“ 战争罪行 ” 又是指什 么?学生 回答 : 英 国  人 的财产指鸦片 ; 战争罪行 指 中国的禁烟 运动 。教师板书: 直 接 原 因— — 禁 烟 运 动 。维 时刻处 于积 极 的思考 中, “ 跳一跳 , 摘 果子 ” 。实践 证  明, 学生是愿 意由课 堂的“ 被 灌输者 ” 成为“ 主动探求 者”   的, 通过探 究来 满足 学生 的求知 欲 , 其学 习效 果会提 高很多。3 .教师提问 : 在 书本上 我们 可 以注意这样 的细 节 ,   鸦片战争第一 阶段 后清 政府 已经 表示 愿意惩 办禁 烟运动领 导人 林则徐 , 为什 么英 军还要 兵逼广 州 , 向清廷施由此 可见 , “ 减 负 增效 ” 需 要 师生 的共 同 努力 和 配  合, 没有 学生参 与的“ 独 角戏 ” 和没有 教师有 效引导 的 自   我探究 , 都不能达到“ 减 负增效 ” 的最 好效果 。( 责任编辑 庞 丹丹)加更大压 力?他们 这样 做 的 目的是什 么?请 结合 以下1 0 6   中学 教 学 参 考2 。 1 4年 1 1 月  总 第 2 n 期
范文十:第1课
鸦片战争【预习目标】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预习导学】 读一读,了解课文内容(一) 林则徐虎门销烟1、背景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
皇帝,请求严禁鸦片。2、经过年
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
当众销毁。3、影响虎门销烟震惊世界,它维护了
,显示了中国人民
的勇气和决心。(二)鸦片战争(时间
月)1、原因直接原因是英国政府为保护罪恶的
活动,借口
发动侵华战争。根本原因是为了
。2、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不平等条约之始(
月)内容:①割
给英国;②赔款
万元;③开放
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
,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
,中国开始丧失
的地位,鸦片战争是中国
的开端。【问题探究】: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收到什么效果?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为什么?5、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6
战争的结局如何?1 / 219世纪上半叶,英国经过
革命,发展成为
国家,英国为了7、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8、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自我检测】1、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白银外流B维护人民群众利益C维护清王朝的统治D断绝与外国的一切联系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B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C 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D 清政府顽固坚持“闭关锁国”的反动政策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较量C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我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4、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之所以选材“虎门销烟”主要是因为
A纪念林则徐的丰功伟绩
B“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C“虎门销烟”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虎门销烟”表明中国人民禁毒决心5、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是
)①广州 ②厦门 ③南京 ④福州 ⑤天津 ⑥宁波 ⑦上海 ⑧杭州A ①②③⑤⑥
B ②④⑥⑦⑧
C ②④⑤⑥⑧
D①②④⑥⑦6、下列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A ①②
D ②④7、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主要是因为
)A 中国主权遭到破坏
B 中国资源被掠夺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主要矛盾发生变化8、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祖国怀抱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选项见上题)
)10、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清朝的军备落后
B 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C 清政府军事组织不力 D 没有发动群众【课后反思】2 / 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即将对中国发动的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