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盈率上市公司市盈率平均15倍以上

上市公司市盈率差异为何那么大?
理想高二级同学
还需要 5390 积分才能升级
上市公司市盈率差异为何那么大?
浏览:11775
欢迎光临理想论坛,由于您没有登录,所以无法查看到论坛的附件及隐藏分区,也无法与其他会员交流。
还没有理想论坛的帐号?
  Note:
  1、假设一个公司每年的收益保持不变,市盈率就是你买入一只股票后收回最初投资所需的年数。
  2、市盈率的本质,简单地说,就是投资者愿意为公司盈利支付的价格。
  3、2011年三季度,16家银行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的近一半,市盈率为7倍左右,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周期性行业往往会得到一个中等的市盈率,比如汽车行业。
   如果你问别人市盈率是什么而对方回答你“市盈率是股价除以每股盈利”,那他的答案就像说机器是“由相对运动固定的由相互连接的零件组成的装置”一样没劲。
   没错,市盈率=股价/每股盈利是个正确的计算公式。但这只是个公式,没有指出市盈率的本质。
   那市盈率的本质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投资者愿意为公司盈利支付的价格,所以,市盈率中包含了人们对公司未来盈利增长的预期。假设一个公司每年的收益保持不变,市盈率也可以看作是你买入一只股票后收回最初投资所需的年数。比如一个100倍市盈率的公司,需要100年时间使你的投资增加一倍。但很显然,没有多少人现在买入一只股票是为了100年后给孙子的孙子当奶粉钱。人们买高市盈率的股票,正是预计其未来收益会有很高的增长速度,不用等很长时间—比如100年—就能挣回初始投资。
   因此,市盈率说明他们愿意拿多少筹码来赌公司的未来。通过市盈率,你可以知道人们对一家公司、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态度如何,由此判断一只股票现在的价格相对于其潜在的盈利能力是高估、低估还是合理,从而做出决策。目前,A股的平均市盈率为16倍左右。股市中,什么样的公司市盈率高?什么样的公司人们舍不得买?我们为你举出了不同市盈率,人们之所以如此判断的理由,看看它们是否合理。
   高:什么样的公司市盈率高?
   1、它是处于新兴行业的公司
   人们习惯于为一个处在朝阳行业的公司勾画美好的蓝图。1998年底,一位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分析师认为亚马逊的股价应为150美元到400美元,当时亚马逊的股价在30美元左右,而1998年的每股盈利为负数。这一年美国股市正处于互联网热潮中。
   同样,在A股市场,和纺织业这样暮气沉沉的传统行业相比,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这样的行业听上去当然更吸引人。它们或受到政策扶持,或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利润增长前景。在新兴产业公司扎堆上市的创业板,五六十倍的市盈率不算新鲜事。许多公司的首发市盈率甚至可以破百。
   2、它是一个新公司
   一个年轻的公司也容易得到投资者的喜爱。人们认为它们正在或尚未到达高速成长期,因此花钱买一个未来膨胀的空间。如果这家公司不仅年轻而且净利润规模不大,投资者可能会感到更加兴奋。试想一下,一家年净利润10亿的公司,需要增加1亿元的净利润才能实现10%的增长;而1亿元够一个年净利润1000 万元的公司的净利润“暴增”10倍了。
   比如一家叫作梅泰诺(300038,股吧)的公司,该公司在上市前发布业绩称2006年至2008年三年净利润增长了134倍。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2006年的全部净利润还不到30万元。但这样的高增长是很难维持的。2009年上市后,梅泰诺的净利润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MONEY+ 提醒 如果一家公司的市盈率非常高,那意味着它需要维持很高的增长速度才能保持投资者为其支付的高股价。如果你买的是一家这样的公司,想想它能保持这样高的增长速度吗?
  中:什么样的公司市盈率介于高低之间?
  1、它是周期性行业公司
   周期性行业对经济周期的防御能力差,公司业绩会受经济整体形势的影响产生较大的波动。因此,大多数投资者会认为投资周期性行业只能在它们景气的时候进行,而低迷的时候最好小心谨慎;或正好相反:在低迷时因为预期行业未来会上升而开始投资, 在繁荣时则担心它下滑而停止动作。不论如何,人们对周期性行业的有一个判断是一致的,那就是它很难长期战胜市场。基于这个判断,周期性行业往往会得到一个中等的市盈率,比如汽车行业。
  MONEY+ 提醒 周期性行业的市盈率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产生很大波动,在对周期性行业公司进行市盈率分析时,要考虑它的行业周期性。当你决定为它出多少钱时,最好看看它的平均盈利能力,而不要为某一年的利润支付过高的价格。
  低:什么样的公司市盈率低?
  1、它的利润很低
   一家赚不了钱的公司自然无法获得投资者的垂青。比如从事水利、公共交通等基础公共事业的公司。它们的盈利能力很差,或者说自己根本不能盈利,要靠`、!3,`!E9C补贴才能维持生存,人们预计这样的状况在未来也很难改善,这样的公司市盈率一般不高。
  它已经度过了自己的成长峰值
   一个正在或尚未达到高速成长期的公司会得到较高的市盈率,反过来,一个已经度过了成长峰值的公司的市2、盈率就会降低。
   房地产公司市盈率的变化过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2007年,当房地产处于“黄金十年”中的鼎盛时期时,其平均市盈率曾一度高达80倍。不过随着快速发展期的过去,该行业的市盈率已经慢慢回落到现在的18至20倍左右。类似的还有苏宁电器(002024,股吧)。这家公司在高速扩张时期的市盈率有40多倍,股价50多元。而现在的市盈率则为15倍左右,低于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投资者不愿意为它多出钱,是因为它的规模已经足够庞大。
   根据我们前面所说的,一家净利润规模很大的公司要比一家规模小的公司付出多得多的努力才能使收益保持高增长,这使它们看上去一点都不激动人心。但实际上,苏宁仍是非常不错的公司。在度过了成长峰值后,它的净利润增长非常稳定。
  3、它的未来盈利空间较小
   如果利润低的公司市盈率低是理所当然,那银行业的市盈率就低得有些匪夷所思了。看2011年三季报,A股全部2294家上市公司共实现了净利润1.48万亿元,而16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是6920.54亿元,净利润占比46.6%。换句话说,其余2278家上市公司的全部净利润加起来才和银行业打了个平手。该行业的利润增速也不差,高于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有了这张漂亮成绩单的衬托,银行业7倍左右的动态市盈率就显得更为寒碜。为什么市盈率那么低呢?
   我们知道,银行的盈利来自于两部分,一是存贷利差,二是中间业务。其中,存贷利差是国内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中国的存贷利率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而是由`、!3,`!E9C决定的。同时,`、!3,`!E9C制定的准备金利率只要上调一点点,银行能贷出去的钱就会一下子少很多。这让银行的盈利能力看上去多少有些“不由自主”。而对银行目前利润贡献较小的中间业务,其发展不仅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限制,竞争又十分激烈。因此,不少人认为银行业的前途无法像它现在的业绩一样美妙,这让这架赚钱机器也站到了低市盈率的队伍里。
   不过,既然市盈率体现的是一种预期,那么这种预期也可能是不正确的。长期来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而银行业又是一个有牌照限制的行业。这对已有的上市公司来说是一层天然的保护伞。因此,银行业在未来有良好发展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银行股现在的市盈率为它们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
提醒 那些盈利能力不错市盈率却很低的公司值得投资者注意,它们存在着被低估的可能。股票论坛
积分14610&理想币10002 个&彩币0 个&共享币649 个&注册时间&
快速回复主题
禁用 URL 识别
使用个人签名
接收新回复邮件通知
发帖请务遵守本站的相关规则,所有发表(包括转发)政治、色情非法信息者本站将实时提供发贴者个人信息给公安局,追究责任,特此申明!
具体规则请参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发表帖子[完成后可按 Ctrl+Enter 发布]
理想论坛上的网友发表的帖子纯属个人意见,理想论坛不负任何责任!广告赞助商内容与本站无关!
理想论坛值班电话[9:30~18:30]: &#6 5518-1 &#66 3090 ☎ 186 (广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备案:美国股市平均市盈率的波动区间
&美国股市历史上熊市平均市盈率为7倍,正常时候为约14倍,而牛市顶峰的时候平均市盈率为21到25倍之间。这个数据的背景是美国约以2%~3%的速度增长。
美国股市投资理念变迁
20世纪的美国股市形成了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两大流派。前者认为,投资股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每年收取现金红利(股息),投资收益应摆在第二位;而成长型的交易者则认为,购买股票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投资收益,现金红利无足轻重。这两条主线投资在美国股市上交替演化并不断完善,刺激着美国股市节节攀升。
下面,我们来看看美国股市投资理念的变迁过程。就目前而言,近代美国股市投资理念大致经过了以下七个阶段:
1、传统价值投资盛行的40年代
在1920年时期,股票交易者对股票的内在价值没有科学的分析方法,认为股票价格和公司的实际价值没有什么关系,股市完全是一个投机者坐庄和投机的场所,股票也完全是投机家投机的工具。直到1934年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首次出版,新古典价值投资理论才改变了这一偏见。紧接着,1936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股票价格“选美理论”。1938年,约翰·威廉姆斯则出版了《投资价值理论》一书,阐述了股票价值的折现原理。在他们的影响下,美国股市开始进入了投资时代,“价值投资”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投资思想,而以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为主体的机构交易者也开始逐步发展。
2、成长型投资冒头的50年代
1953年,艾森豪威尔代表共和党重新登上总统宝座,华尔街的紧张和萧条气氛终于得到了缓解。50年代的股票市场是美国股市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华尔街经纪人的日子非常好过,多数经纪人可以惬意地享受“三杯马提尼酒的午餐”。这一时期,人们不但勇于买卖股票,而且还敢于追逐诸如美国钢铁、摩托罗拉、惠普、拍立得等价值型股票。但是到了1958年,长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在美国股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普通股的股利收入,且此后很长一段时期,股票市场的股利率就再未超过长期债券的收益率,于是传统价值投资时代开始终结,成长型投资由此冒头。同年,菲利普·费雪出版了《普通股的非凡利润》一书,使成长型投资思想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发展。1959年,哈里·马克威茨则整理出版了《资产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一书,系统阐述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于是金融投资理论悄然诞生。
3、成长型投资疯狂的60年代
60年代初,美国股票市场进入了一个疯狂的成长型投资年代,“成长”是华尔街最流行、最具有魔力的词语,在这期间曾出现过三次热潮:
第一个热潮是“电子狂潮”,出现在年。“电子狂潮”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的美苏两国太空军备竞赛有关。像IBM、德州仪器公司、摩托罗拉这种与新技术联系的公司开始成为股市的宠儿,交易者渴望投资于宇航、半导体、光学扫描器和其他深奥的仪表装置行业,因为他们相信这些都是能够预期到高收益、高增长率的股票。于是从60年代开始,多年以来传统行业5-10倍的市盈率已被50-1000倍的市盈率所取代。同时,为了满足交易者对股票的投资饥渴,年发行的新股比以前任何年代发行的新股都要多,由此也带来了美国历史上空前的IPO(首次公开发行)热潮。这一时期被称为“电子繁荣”时期,因为此时的股票常带有从单词“电子”中截取的片断,即使这些公司本身和电子产业毫无关系。在那个年代,电子就意味着深奥,意味着高科技。此后,又出现了一堆叫作“trons”的公司。“电子繁荣”最后在1962年破灭了,即使是那些质地很好的成长型股票也难逃厄运(这一过程,在中国股市也曾经出现过,当时大量的上市公司将名字改成与科技有关的名称,以博取市场的欢心。)。
第二个热潮是“联合公司”,出现在60年代中期。交易者对公司高增长的预期,如果不能通过高增长或高科技的概念获得,便需要创造其他新的方法或概念作为接力棒。于是,60年代中期诞生了美国产业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并购浪潮。假使两家公司分别有利润100万美元,如果他们合并,人们就会相信它们能产生300万美元的利润,这种利润制造的新方式被称为多角化经营。于是,更多公司的经理更愿意请财务专家来操作,而不是请运营专家来提高所收购公司的利润。在股市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公司回避了美国反托拉斯法,开始尝试通过现金和换股等不同方式,收购市盈率低的其他公司,以提高自己公司的每股收益,从而产生所谓的“协同效应”,制造业绩成长的神话,进而提高股票的价格。但随着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对联合公司的合并调查以及收购会计制度的改变,这一热潮最终在1968年开始消退(利用收购、重组、兼并来换取股市新概念的做法,也曾在中国股市红极一时,并且至今仍被一些公司反复使用。)。
第三个热潮是“概念投资”,出现在年。此时,投资基金的经理们不再对合并协同感兴趣,而是转向了最基本的概念:业绩。基金经理们擅长分析和策略,于是他们把投资组合集中在一些有故事的股票上,并不厌其烦地向市场鼓吹所持股票背后的故事,但一旦发现有更好故事的股票,他们就会立即更换股票。这种策略在一段时间内曾非常有效,引来了众多的模仿者,甚至大学捐赠基金的经理也被迫追求业绩。华尔街年轻一代的投资经理只认好概念或好故事,最后发展到任何概念都可以追捧,他们不在乎概念股票明天的结局,而只在意今天有没有人相信并跟进他所持有的股票。以“业绩投资”为代表的“概念投资”成为了60年代末华尔街的主流角色,华尔街开始信奉“我不要听证券分析家的分析,我只要一种有用的概念”。但是,很多概念公司后来被证明几乎不值一文,而且常常被发现犯有欺诈行为。最终,当年熊市来临时,“概念投资”宣告终结(这种行为即使是在目前的中国股市,仍一再反复,因为国内有长久投资价值的股票实在太少。)。
4、蓝筹股盛行的70年代
70年代,华尔街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又回归到了“内在价值投资”,“投资蓝筹股”成为当时的时尚行为。机构交易者不再追求激动人心的概念型股票,而是恢复了稳妥原则,开始争相购买并长期持有那些能够稳健成长的知名公司的股票。当时美国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大概只有50家,如IBM、施乐、柯达、麦当劳、宝丽来、迪斯尼等,它们被称为“一流的50家”。这些股票都是大盘股,机构交易者容易进出,还能为其带来谨慎投资的声誉——因为购买的都是一流公司的股票,即使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下滑,其责任也不在投资经理身上。寻找到满意的股票后,机构交易者往往就持股不动了,他们相信会有后来者持续跟进,于是他们剩下的时间就是去打高尔夫球。这些股票又被称为“一次决策”型股票,因为买入后就不会再有投资组合的困扰。70年代是华尔街炒作蓝筹股的高潮时期,退休基金、保险资金、信托基金等都纷纷买入“一次决策”型的蓝筹股,使得这些公司的股价上升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但是,没有一家大公司的成长可以支撑80-90倍的市盈率,于是这一投机热潮很快就在1973年的股市下跌中消退了(中国蓝筹股的神话,直到2008年才开始结束,但是直到当年年中,人们似乎都难以接受结束的事实。)。
5、新版成长型投资的80时代
80年代,美国股市投机风潮再起,这次风潮是从新一轮的IPO中开始的。技术革命唤醒了人们对高科技将彻底改变人类未来生活的幻想,直接刺激了60年代概念炒作理念的复苏。于是1983年上半年,高科技新股发行热潮就像是60年代的翻版,只是主角换成了生物技术股票和微电子股票。1983年,新发股票的市值超过了整个70年代,使得60年的股市投机行为就像小孩玩的把戏。很多高科技概念股票即使是在研发尚未完成、还存在重大技术障碍、未来销售状况也不甚清楚的情况下,其股价就被交易者炒上了天,人们都以为自己买入的是第二个IBM公司。与此同时,生物技术股如同60年代的电子股一样,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美好的前景:利用基因技术,可以治疗癌症,也可以使食物更富有营养。于是,大量交易者在市场概念的吹嘘下,争相购买生物技术类股票。60年代的概念股是以50倍的收益在出售,而80年代的生物技术股却是以50倍的销售额在出售(因其销售额极小),华尔街还为此诞生了专门针对生物技术公司的新的估价方法。经过一轮疯狂的投机后,80年代末,大部分生物技术股的市值下跌了75%以上,新版的成长型投资时代也开始宣告结束(高科技和生物科技概念也曾在中国股市风光一时,但最后,它们在美国股市都生不了根,在中国股市里的溃退也就成为了必然。)。
6、海外投资和网络投资的90年代
1985年后,随着“广场协议”的实施,日本币值扶摇直上,等于给了国际资本投资日本股市和房市一个稳赚不赔的保险,于是部分美国投资机构开始将触角伸向日本。1990年后,随着日本股市泡沫的破灭,美国机构交易者又开始进军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这些新兴市场,并且获益丰厚。但随着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蔓延,美国投资机构又把注意力收回到了国内市场。
恰逢此时,Internet概念出现了,这是一场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也是公司运作模式的巨大变革,这给交易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更使华尔街看到了新的猎物。比之60年代的电子技术和80年代的生物技术,90年代的Internet更是将投机的魔力释放得淋漓尽致。Yahoo、Amazon、Ebay等股价在一年内上涨了10倍,“.com”公司横扫一切,以至于很多传统型公司开始染指互联网行业,而无数的创业精英也只考虑进入互联网行业。没有人再来计算市盈率(因为一般的网络公司没有什么盈利),甚至市销率也被抛弃,点击率、页面浏览次数、注册人数等数据资料,则成为这些公司的价值衡量标准。投资银行发明了新的计算方法来说明此类公司股价的合理性,“注意力经济”和“点击经济”成为此次浪潮的流行词。新发股票的浪潮再次掀起,新的概念更是层出不穷,很多带有Internet概念的股票,在发行当日股价即能上涨300%-500%。这场疯狂的闹剧最终在2000年3月戛然而止,大部分没有实际价值的Internet股票在一年内跌去了90%以上的市值(中国的网络概念股很少,因而没有像美国这样被炒得出神入化,它们在国内被混同于科技股看待,并且最终也没有掀起什么大波浪。)。
7、价值型和成长型投资并行的2000年代
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美国股市又回到了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的轨道。这个时期,主要是基金表现的时期,基金越来越擅长对价值股、成长股、大盘股、小盘股、国内股、国际股、甚至垃圾股、债券等进行资金配置,使得美国股市持续上涨。而同期美国经济在发展中国家的突围下和“四国金砖”的光芒里,则显得较为迟钝。
追溯美国股票市场近70年投资理念演变的历史,可以发现以下五点规律:
1、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会在一个长达数年的周期里交替出现。这是缘于人类喜欢冒险和征服的本性会使得成长型投资在某一市场繁荣时期占据上风,人们不甘心也不满足于价值型股票所带来的些许投资收益,人们渴望暴利和非理性的快感;但在成长型投资的泡沫被戳穿之后,人们又会厌恶提心吊胆的高风险日子和亏损累累的现实生活,于是又会转而回到稳健的价值投资的道路上来。但是两者在被选择时会相互交融,即:做价值型投资的也会考虑股票的成长性,而做成长型投资的也会考虑股票价值是否被高估太多。
2、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会在牛市上涨的过程中交替出现。表现在盘面上,就是当牛市启动时,价值型股票会率先启动,向上打开市场空间,而成长型股票则追随其后。但当牛市最终被市场确认后,交易者往往又会选择成长潜力最大的股票,因为其股价常常会有更大的上涨空间,而价值型股票由于增长能力和增长速度相对较低,则被市场暂时冷落。但成长型股票大幅飙升后,其投资风险开始加大,外围资金继续追高的欲望于是开始降低,并转而将资金投入到增速较慢的价值型股票上,促使价值型股票的整体市值上升,最终形成所有股票市盈率的增高。
3、市盈率始终在15-20倍内波动。纵观美国股市近70年的发展历程,市盈率突破20倍的时候只有5次,冲破25倍的时候只有2次,而且除了2000年的网络时代之外,其余几次高市盈率均只在高位停留了几个月。2007年5月,即使标准普尔指数在1500点以上的历史新高区徘徊时,其平均市盈率也只有18倍,可见美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每股股价的关联程度。
4、每一特定时期都会有板块集体涌动。比如19世纪的铁路股、20世纪早期的钢铁股、50年代的汽车股、60年代的电子股、70年代的石油股、80年代的生物制药股、90年代的网络科技股等,都是特定时期某一产业迅猛发展的结晶。从美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推动股票市场发展的正是那些代表了不同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产业及其领头羊。
5、基金引导着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无论是向新兴行业、新兴市场投资,还是向绩优蓝筹股投资,基金始终掌握着先进的产业理论和管理思想,走在经济发展和市场改革的前沿。同时,她们也掌握着庞大的资金,掌握着一定的股票定价权和市场话语权。
美国股市所有行业历史平均市盈率
钢铁业行业市盈率 11
房地产行业市盈率 11
钢铁产品行业市盈率 11.8
汽车/卡车制造行业市盈率 11.8
人寿保险行业市盈率 12.7
消费金融服务行业市盈率 12.9
渔业/家畜行业市盈率 13.5
建筑服务行业市盈率 13.8
汽车和零配件行业市盈率 14
石化行业行业市盈率 14
综合油汽业行业市盈率 14
水上运输行业市盈率 14.2
烟草业行业市盈率 14.4
办公用品行业市盈率 14.5
林木产品行业市盈率 14.7
银行业行业市盈率 15
电力行业行业市盈率 15
公用事业行业市盈率 15
货币中心行业市盈率 15.2
财产与灾难险行业市盈率 15.6
其他金融服务行业市盈率 15.8
租赁行业市盈率 15.8
地区银行行业市盈率 16
非金属矿业行业市盈率 16.2
家用电器/工具行业市盈率 16.3
农产品行业市盈率 16.3
其他保险行业市盈率 16.4
电力行业市盈率 16.9
燃气行业市盈率 16.9
投资服务行业市盈率 17.4
建筑用品与设备行业市盈率 17.5
建筑/农业机械行业市盈率 17.6
信贷银行行业市盈率 17.6
油汽经营行业市盈率 17.9
通讯服务行业市盈率 17.9
饮料制造业行业市盈率 18
食品行业行业市盈率 18
酒精饮料行业市盈率 18.2
非服装纺织品行业市盈率 18.9
零售-家庭装潢行业市盈率 18.9
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行业市盈率 19
交通运输辅助业行业市盈率 19
零售行业行业市盈率 19
建筑原材料行业市盈率 19.2
休闲行业市盈率 19.9
土木工程建筑业行业市盈率 20
通信设备制造业行业市盈率 20
大药厂行业市盈率 20
汽车/卡车部件行业市盈率 20.2
鞋类行业市盈率 20.2
家具/装潢用品行业市盈率 20.5
办公设备行业市盈率 20.5
活动住房行业市盈率 20.6
塑料与橡胶加工品行业市盈率 20.7
食品加工行业市盈率 20.9
意外/健康保险行业市盈率 21
金属矿业行业市盈率 21.1
电脑附件行业市盈率 21.1
个人服务行业市盈率 21.5
服装/饰品行业市盈率 21.6
非酒精饮料行业市盈率 21.6
医疗机构行业市盈率 21.9
印刷服务行业市盈率 21.9
医药卫生业行业市盈率 22
零售-服装行业市盈率 22.3
零售-百货/折扣店行业市盈率 22.4
空中快运行业市盈率 22.7
集装箱/包装行业市盈率 23
综合集团行业市盈率 23.2
铁路行业市盈率 23.2
其他资本性商品行业市盈率 23.3
休闲娱乐活动行业市盈率 23.4
其他加工品行业市盈率 23.5
垃圾处理服务行业市盈率 23.5
个人/家庭用品行业市盈率 23.7
航空/航天行业市盈率 23.8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行业市盈率 24
化工-塑料/橡胶行业市盈率 24.2
宾馆/旅馆行业市盈率 24.2
印刷/出版行业市盈率 24.4
保安系统与服务行业市盈率 24.5
电影行业市盈率 25
纸及纸制品行业市盈率 25.6
珠宝/银器行业市盈率 25.7
科技设备行业市盈率 26
公路运输行业市盈率 26
半导体行业市盈率 26.1
博彩业行业市盈率 26.6
通讯设备行业市盈率 26.7
电子设备/控制设备行业市盈率 26.9
供水行业市盈率 27.7
零售-药店行业市盈率 27.9
饭店行业市盈率 28.3
商业服务行业市盈率 29
电脑硬件行业市盈率 29.5
零售-超市行业市盈率 29.6
煤炭业行业市盈率 29.7
零售-科技产品行业市盈率 29.7
软件/编程行业市盈率 30.4
电脑储存设备行业市盈率 30.7
化工生产行业市盈率 32.4
航空公司行业市盈率 33.2
轮胎行业市盈率 34
医疗设备与用品行业市盈率 34.2
电脑服务行业市盈率 34.3
其他交通运输行业市盈率 34.4
零售-专业行业市盈率 35.4
房地产机构行业市盈率 36.4
生物科技/制药行业市盈率 37.7
音响/影视设备行业市盈率 38
广播/有线电视行业市盈率 38
油汽服务与设备行业市盈率 38.6
金银产品行业市盈率 41
电脑网络行业市盈率 41.8
【A股平均市盈率规律】
市盈率用来判断单个股票的估值,难免有失偏颇。但用来判断整个大盘的估值高低,却是最为有效的参考指标。
历史统计数据显示:上证综指平均市盈率的最低点是16倍,出现在日,上证综指998点。次低点是23倍,出现在1994年,当时上证综指325点。第三个低点是日的512点,市盈率20倍左右。
上证综指平均市盈率的最高点是68倍,出现在日,上证综指为6124点。次高点是60倍,出现在2001年,当时的上证综指为2245点。
由此可知,16倍平均市盈是上证综指低估的极限位,68倍是高估的极限位。平均市盈率极限位的出现往往是股指低点或高点出现的最准确的预兆。
上证综指的历史表现显示,上证综指平均市盈率的20倍以下为低估区域,50倍以上为高估区域。价值投资者应在低估区域买进,高估区域抛出。
合理的市盈率
没有一定的准则,但以个股来说,同业的市盈率有参考比照的价值;以类股或大盘来说,历史平均市盈率有参照的价值。
市盈率对个股、类股及大盘都是很重要参考指标。任何股票若市盈率大大超出同类股票或是大盘,都需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而这往往离不开该公司未来盈利料将快速增长这一重点。一家公司享有非常高的市盈率,说明投资人普遍相信该公司未来每股盈余将快速成长,以至数年后市盈率可降至合理水平。一旦盈利增长不如理想,支撑高市盈率的力量无以为继,股价往往会大幅回落。
市盈率是很具参考价值的股市指标,容易理解且数据容易获得,但也有不少缺点。比如,作为分母的每股盈余,是按当下通行的会计准则算出,但公司往往可视乎需要斟酌调整,因此理论上两家现金流量一样的公司,所公布的每股盈余可能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投资者亦往往不认为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得出的盈利数字忠实反映公司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获利能力。因此,分析师往往自行对公司正式公式的净利加以调整,比如以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之利润(EBITDA)取代净利来计算每股盈余。
另外,作为市盈率的分子,公司的市值亦无法反映公司的负债(杠杆)程度。比如两家市值同为10亿美元、净利同为1亿美元的公司,市盈率均为10。但如果A
公司有10亿美元的债务,而B公司没有债务,那么,市盈率就不能反映此一差异。因此,有分析师以“企业价值(EV)”--市值加上债务减去现金--取代市值来计算市盈率。理论上,企业价值/EBITDA比率可免除纯粹市盈率的一些缺点。
市盈率的高低说明什么?
市盈率表示的是投资者为了获得公司每一单位的收益或盈利而愿意支付多少倍的价格。比如,某只股票有1元的业绩,投资者愿意以市价10元购买该股票,该股票相应的市盈率就为10倍。一般来说,市盈率的高低可以用来衡量投资者承担的投资风险,市盈率越高说明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越高。当然仅用市盈率来作为投资决策的标准是远远不够的,投资者还应该参考其他因素。此外,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也是不同的,投资者应该加以注意。
【市盈率的应用】
市场上几乎没有人不注意股票的市盈率,这种衡量指标很简单、直观,如果用好市盈率指标,对投资者提高收益帮助很大。
股票市盈率高低,大致能反映市场热闹程度。早期美国市场,市盈率不高,市场低迷的时候不到10倍,高涨的时候也就20倍左右,香港市盈率大致也是如此。我国股市市盈率低迷的时候,15倍左右,高涨的时候超过40倍(比如2001年)。市盈率过高之后,总是要下来的,持续时间我们无法判断,也就说高市盈率能维持多久,很难判断,但不会长久维持,这是肯定的。
一般成长性行业的企业,市盈率比较高一点,比如目前的消费、旅游以及银行地产等行业,其市盈率比国外同类企业要超出很多,这是因为投资者对这些企业未来预期很乐观,愿意付出更高的价钱购买企业股票,而那些成长性不高或者缺乏成长性的企业,投资者愿意付出的市盈率却不是很高,比如钢铁行业,投资者预计未来企业业绩提升空间不大,所以,普遍给与10倍左右市盈率。
美国90年代科技股市盈率很高,并不能完全用泡沫来概括,当初一大批科技股,确确实实有着高速成长的业绩做为支撑,比如微软、英特尔、戴尔,他们1998年以前市盈率和业绩成长性还是很相符的,只是后来网络股大量加盟,市场预期变得过分乐观,市盈率严重超出业绩增长幅度,甚至没有业绩的股票也被大幅度炒高,导致泡沫形成和破裂。科技股并不代表着一定的高市盈率,必须有企业业绩增长,没有业绩增长做为保证,过高市盈率很容易形成泡沫,同样,缓慢增长行业里如果有高成长企业,也可以给予较高的市盈率。
处于行业拐点,业绩出现转折的企业,市盈率可能过高,随着业绩成倍增长,市盈率很快滑落下来,简单用数字高低来看待个别企业市盈率,是很不全面的,比如前年中信证券市盈率100多倍,但股价却大幅度飙升,而市盈率却不断下降。包括一些微利企业,业绩出现转折,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在用市盈率的同时,一定要考虑企业所在行业具体情况。
不能用本国企业市盈率简单和国外对比。因为每个国家不同行业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比如航空业,我国应该算是朝阳行业,而国外只能算是平衡发展,或者出现萎缩阶段。房地产行业我们国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在工业化程度很高国家,算是稳定发展,因此导致市盈率有很大差别。再比如银行业,我们是高速发展阶段,未来成长的空间还是很大,而西方国家,经过百年竞争淘汰,成长速度下降很多,所以市盈率也会有很大不同。一个行业发展空间应该和一个国家所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政策,消费偏好,有着密切关系。不同成长空间,导致人们预期不同,会有不同的定价标准。简单对照西方成熟市场定价标准很容易出错。
在考虑市盈率的时候,不应该忘记三样东西:一是和企业业绩提升速度相比如何。二是企业业绩提升的持续性如何。三是业绩预期的确定性如何。
【参考价值】
同业的市盈率有参考比照的价值;以类股或大盘来说,历史平均市盈率有参照的价值。
市盈率对个股、类股及大盘都是很重要参考指标。任何股票若市盈率大大超出同类股票或是大盘,都需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而这往往离不开该公司未来盈利料将快速增长这一重点。一家公司享有非常高的市盈率,说明投资人普遍相信该公司未来每股盈余将快速成长,以至数年后市盈率可降至合理水平。一旦盈利增长不如理想,支撑高市盈率的力量无以为继,股价往往会大幅回落。
市盈率是很具参考价值的股市指标,容易理解且数据容易获得,但也有不少缺点。比如,作为分母的每股盈余,是按当下通行的会计准则算出,但公司往往可视乎需要斟酌调整,因此理论上两家现金流量一样的公司,所公布的每股盈余可能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投资者亦往往不认为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得出的盈利数字忠实反映公司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获利能力。因此,分析师往往自行对公司正式公式的净利加以调整,比如以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之利润(EBITDA)取代净利来计算每股盈余。
另外,作为市盈率的分子,公司的市值亦无法反映公司的负债(杠杆)程度。比如两家市值同为10亿美元、净利同为1亿美元的公司,市盈率均为10。但如果A公司有10亿美元的债务,而B公司没有债务,那么,市盈率就不能反映此一差异。因此,有分析师以“企业价值(EV)”--市值加上债务减去现金--取代市值来计算市盈率。理论上,企业价值/EBITDA比率可免除纯粹市盈率的一些缺点。
【指标缺陷】
市盈率指标用来衡量股市平均价格是否合理具有一些内在的不足:
(1)计算方法本身的缺陷。成份股指数样本股的选择具有随意性。各国各市场计算的平均市盈率与其选取的样本股有关,样本调整一下,平均市盈率也跟着变动。即使是综合指数,也存在亏损股与微利股对市盈率的影响不连续的问题。举个例子,日上证A股的市盈率是37.59倍,如果中石化
2000年度不是盈利161.54亿元,而是0.01元,上证A股的市盈率将升为48.53倍。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中石化亏损,它将在计算市盈率时被剔除出去,上证A股的市盈率反而升为43.31倍,真所谓“越是亏损市盈率越高”。
(2)市盈率指标很不稳定。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会大起大落,这样算出的平均市盈率也大起大落,以此来调控股市,必然会带来股市的动荡。1932年美国股市最低迷的时候,市盈率却高达100多倍,如果据此来挤股市泡沫,那是非常荒唐和危险的,事实上当年是美国历史上百年难遇的最佳入市时机。
(3)每股收益只是股票投资价值的一个影响因素。投资者选择股票,不一定要看市盈率,你很难根据市盈率进行套利,也很难根据市盈率说某某股票有投资价值或没有投资价值。令人费解的是,市盈率对个股价值的解释力如此之差,却被用作衡量股票市场是否有投资价值的最主要的依据。实际上股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众多因素决定的,用市盈率一个指标来评判股票价格过高或过低是很不科学的。
市盈率之辨
单纯用以“市盈率”来衡量不同证券市场的优劣和贵贱具有一些片面性。由于投资股票是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一种期望,已有的市盈率只能说明上市公司过去的业绩,并不能代表公司未来的发展。
从近几年来看,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一个高速的发展,这是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要反映在上市公司上面。因此,中国上市公司业绩的进一步增长是可以值得期待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上市公司市盈率比欧美发达国家高一些,应该也是正常的。
同时,市盈率作为衡量上市公司价格和价值关系的一个指标,其高低标准并非绝对的。事实上,市盈率高低的标准和本国货币的存款利率水平是有着紧密联系的。目前美元的年利率保持在4.75%左右,所以,美国股市的市盈率保持在1/(4.75%)=21倍的市盈率左右,这是正常的。因为,如果市盈率过高,投资不如存款,大家就会放弃投资而把钱存在银行吃利息;反之,如果市盈率过低,大家就会把存款取出来进行投资以取得比存款利息高的投资收益。而目前我国人民币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2.79%,如果把利息税也考虑进去,实际的存款利率大约为2.23%,相应与2%的利率水平的市盈率是1/(2.23%)=44.8(倍)。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股市45倍的市盈率基本算得上合理。
高有高的理由
目前美国道琼斯指数平均市盈率为21倍,标准普尔500平均市盈率24倍,美国GDP年增长只有2%~3%,而且它的经济增长还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中国未来10年的经济增长却是可以预期的。这一点在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可以窥见一斑。
从截止2月27日已经公布年报的158家公司情况看,平均每股收益0.31元,每股收益0.5元以上的37家。再从680家有业绩预告的公司看,其中254家公司预告06年业绩增长50%以上;40家公司预告业绩略增,159家公司预告扭亏。中小板116家上市公司2006年报全部出齐,平均净利润增长25.16%。06年上市公司全年净利润增长已成定局,能源、石化、地产以及机械是高收益的主要行业。
大部分机构对上市公司未来两年业绩增长预期表示乐观。单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速的比较来看,1月份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升4.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3%,尽管增速仍然倒挂,但差异自去年10月份以来处于持续下降状态。企业成本压力减轻,盈利提升情况预期乐观。再从股改之后制度变革带来的外延式增长机会看,股改之后,由于股东利益一致以及股权激励等制度变革带来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和经营效率提高,以及大股东未来的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带来的业绩增厚效应将使得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呈现加速上升趋势。如果考虑到所得税并轨带来额外的收益,未来两年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提升预期相当乐观。
就目前市场的市盈率水平来看,已经充分反映了对未来业绩增长的预期,沪深300指数06年PE水平在45倍左右。合理归合理,但还有多少上升空间,却难以估测。
总体而言,目前A股的整体定价水平已经不低,在充分反映未来业绩增长预期的同时,也较A股相对于H股的全面溢价,这种现象与2006年初的状态已经截然不同。尽管未来两年的业绩增长趋势仍未改变,但目前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这种业绩增长预期。在股票供给有限的背景下,狂热的资金追求有限的优质股票,结果必然是价格的虚高。
从宏观形势看,信贷居高、投资反弹将使得紧缩的经济政策没有悬念——这在最近的加息措施中已经得到验证。从3月份的情况看,短时间内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尚难受到实质性的影响,央行发布的1月金融数据显示,储蓄存款增速持续下降,活期存款明显增多,股市的火爆吸引了大量储蓄资金持续流向股市,短期内市场资金的供给依然十分充沛,但考虑到每年两会期间行情的动荡惯例,以及4、5月份将是非流通股解禁的高峰期,市场的宽幅震荡难免。与泡沫共舞
《非理性繁荣》一书的作者,耶鲁大学的罗伯特·希勒教授因成功预测了2000年网络股泡沫的崩溃而名噪天下。但很多人并不知道,1996年12月,当有史以来最为波澜壮阔的一轮大牛市渐入佳境的时候,希勒教授向美联储提交了一篇学术报告,认为市场价值被明显高估。然而,这一声“狼来了”竟然喊了三年有余。在此期间,道琼斯指数从1996年收盘的6560.91点上涨到日的最高点11908.50点,涨幅为81.5%。
同期,纳斯达克指数从1291.38点飙升到2000年3月创下的历史最高点——5132.52点,涨幅高达297.44%,也就是说,市场整整涨了3倍。如果某个投资者在1996年末认为市场估值水平过高而退出市场,那么他无疑将错过牛市中获利最为丰厚的一段。
国泰君安证券兼研究所所长李迅雷认为,A股市场泡沫肯定是有的,泡沫能持续多久才是关键所在。A股泡沫可以持续相当长时间。理由是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过程。他表示,几乎所有行业都有泡沫,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我国经济增速没有放缓迹象,短线泡沫就不会破灭。他建议投资者与泡沫共舞,最容易产生泡沫的地方,还是可以参与的。
&市盈率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指标,考虑到可比性,对同一指数不同阶段的市盈率进行比较较有意义,而对不同市场的市盈率进行横向比较时应特别小心。
(1)综合指数的市盈率与综合指数的市盈率比,成份指数的市盈率与成份指数的市盈率比。综合指数的样本股包括了市场上的所有股票(沪深市场上PT股除外),市盈率一般比较高,而成份指数的样本股是精挑细选的,通常平均股本较大、平均业绩较好,所以其市盈率比较低一些。而我们经常看到的国外股票时常的市盈率大多是成份指数的市盈率,如果将它们与我们综合指数的市盈率相比较,则犯了概念性错误。
(2)市盈率应与基准利率挂钩。基准利率是人们投资收益率的参照系数,也反映了整个社会资金成本的高低。一般来说,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基准利率的倒数与股市平均市盈率存在正向关系。如果基本利率低,合理的市盈率可以高一点,如果基准利率很高,合理的市盈率就应该低一些。目前我国央行再贴现率为2.97%,一年期储蓄存款收益率为1.80%,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
1.75%,美联储再贴出率为1.25%,中美基准利率差别不大,但纵向看,中国目前的基准利率是很低的。另据权威部门研究显示,根据我国目前物价水平及国家未来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货币政策取向,中国存在再次调低利率的可能。
(3)市盈率应与股本挂钩。平均市盈率与总股本和流通股本都有关,总股本和流通股本越小,平均市盈率就会越高(思腾思特管理咨询中国公司,2001),反之,就会越低,中西莫不如此。据统计,日中国沪深市场770只样本股(剔除了PT股、ST股、亏损股和2001年中期每股收益低于0.05元股票)算术平均市盈率为29.43倍,其中,总股本最小的100家上市公司算术平均市盈率为42.74倍,而总股本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算术平均市盈率只有19.82
倍,前者是后者的2.16倍。在美国,小盘股的平均市盈率也高于大盘股平均市盈率的好几倍,NASDAQ市场市盈率高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市盈率,部分地与股本因素有关。
因此,看一个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还应考虑到这个市场的上市公司结构,如果是以小股本公司为主的市场,它的合理市盈率就应高一些。如果不考虑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股本构成,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即使原有上市公司价格水平不变,只要上一个中石化,若再上中石油、中移动、中海油,就会把平均市盈率降下十几倍,就会把市盈率降到所谓的“合理区域”。事实上,2001年12月
31日上证A股指数市盈率降为37.59倍,如果中石化尚未上市,这一数字将戏剧性地升为43.31倍。
(4)市盈率应与股本结构挂钩。市盈率跟股本结构也有关系。如果股份是全流通的,市盈率就会低一些,如果股份不是全流通的,那么流通股的市盈率就会高一些。原因在于,如果上市公司的总价值不变,股份分成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资产的流动性会增加资产的价值(流动性溢价),从一般意义上说,流通股的每股价格自然要高于非流通股的价格,非流通股的价格越低,流通股的价格就越高,其结果就必然是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高于非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流通股在中股本中所占的比例越小,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价格差异越大,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就越高。
目前的中国市场,非流通股占到总股本的三分之二,在它们没有流通的情况下,流通股的市盈率较高,也是正常的。
(5)市盈率应与成长性挂钩。同样是20倍市盈率,上市公司平均每年利润增长7%的市场就要远比上市公司平均每年利润增长3%的市场有投资价值。根据经典的股票内在价值评估模型,如式(1)所示。其中V为股票内在价值,D。为在未来无限时期支付的每股股利,k为到期收益率,g为股利每期固定的增长率。从式(1)可以看出,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成长性对股票的内在价值,从而对市场价格和平均市盈率影响巨大。
V= D。(l+g)
K & g (1)
举个简化的例子,假设上市公司净利润与经济同步增长,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7%,,美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那么中国股票的平均内在价值就是美国的2.42倍,中国股市的合理市盈率也是美国的2.42倍。从成长性这个角度看,NASDAQ指数的市盈率比较高,新兴市场国家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比较高,都是有道理的。
(6)市盈率与一些制度性因素有关,居民投资方式的可选择性、投资理念、一国制度(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外汇管制等制度性因素,都与平均市盈率水平有关。
(7)中国股票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还应考虑发行价因素。1997年以前,参照当时中国的利率水平,管理层对股票初次发行定价控制得比较严,一般初次发行市盈率不得超过15倍,为了照顾边远地区,像西藏金珠这样的股票才发到20倍左右的市盈率。后来为了推进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对发行定价的控制渐渐放松了,闽东电力2000年发行时达到了88倍的市盈率,一般股票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也维持在四五十倍的水平。发行市盈率四五十倍都可以,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四五十倍怎能说不正常?从理论上说,发行市盈率越高,筹集的资金越多,上市公司潜在的发展、盈利能力就越强,上市公司帐面资产的含金量也就越高,而这一点从静态的市盈率指标中是看不出来的。既然静态市盈率指标中没有充分反映近年来发行市盈率较高的影响,那么目前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比以前年份稍高一些也是正常的。
1996年12月,当有史以来最为波澜壮阔的一轮大牛市渐入佳境的时候,希勒教授向美联储提交了一篇学术报告,认为市场价值被明显高估。然而,这一声“狼来了”竟然喊了三年有余。在此期间,道琼斯指数从1996年收盘的6560.91点上涨到日的最高点11908.50点,涨幅为81.5%。
同期,纳斯达克指数从1291.38点飙升到2000年3月创下的历史最高点——5132.52点,涨幅高达297.44%,也就是说,市场整整涨了3倍。如果某个投资者在1996年末认为市场估值水平过高而退出市场,那么他无疑将错过牛市中获利最为丰厚的一段。
----------------------------
只考虑基本面,完全依赖价值分析不行。当场外资金大举进入的时候,资金面的力量是惊人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市银行平均市盈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