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三联书店店24小时营业的读书体验是怎样的

揭秘深夜读书人都在看什么? 24小时三联书店文化阵地 | 北晚新视觉
揭秘深夜读书人都在看什么? 24小时三联书店文化阵地
日讯,从除夕前一周开始,北京城里的人就越来越少了。街面上的车少了,路边的餐馆、小铺陆续歇业。有人说这才是北京,也有人说,这不是北京。尤其是深夜。即使是仍在坚持营业的商铺,店里也没什么人了。簋街的餐馆、通宵营业的KTV、网吧,都不再人满为患。老板靠在墙角坐着,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日历。
24小时营业的店铺里,大概只有书店,还有人在,并不冷清。昨夜零点前,记者走进了24小时营业的三联书店。
两个穿着皮裤、高跟鞋的姑娘,先记者一步走进了店门。她们想买心理学方面的书,就在电脑上查询。站在一旁的保安员,头发花白,裹着棉服,手里握着茶色的保温杯。姑娘熟练地操作电脑,店员也不答话,看着手中的一本网络小说。
店里的读者,明显地分成两部分,买书人和看书人。买书人会直奔主题,找到想要的书,然后结账走人。即使是在书架间穿行,翻翻感兴趣的书,也绝不会坐下。看书人则不同。他们在店里停留的时间,大多超过一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他们看的书,最后并不会买下。此时,店里的看书人一共有20个。
超过零点,仍在书店里看书的人,其实并非嗜书如命的人,甚至没有多高的文化。有刚下夜班的厨师,有农民工,有复习的学生,有刚到北京没地方过夜的人。他们各有各的故事。有的愿意说,有的不愿意说。即使你去问,得到的故事,也并不真实。
不过,手中的书不会骗人。靠近店门口的一个中年男子,看的是《秋风宝剑孤臣泪》,这是一本关于晚清历史的畅销书。男子刚从旁边的热销榜书架上拿下,坐下随意翻看着。
在他后面,是两个中学生。两人穿着耐克运动鞋,正做着生物复习题,尺子、笔、卷子摊在桌面上。这两个男生看上去挺困的,迷糊了,就喝一口雪碧。在他们后面,还有一个年轻姑娘,也在做复习题,书名是《导游基础知识》。
书店一层窗边的这排桌子,经常被温书的学生占据。昨夜,趴在这排桌子上看书的,还有看新闻杂志的老者,看《法国往事》的艺术范儿长发年轻人,玩平板电脑的小伙子。书店一层是畅销书,地下一层则是中外文学,以及各个学科的书籍。中国文学书架旁边,一位中年妇女坐在板凳上,翻着《蒋勋说宋词》,从第一页读到了最后一页。旁边的时尚姑娘,穿着皮靴,手中的书是《我们的村庄》,作者是英国的米特福德,讲述了村庄的景象和心灵的感受。
店员说,与白天不同,夜间的读者数量挺稳定。总会有人来,但不会很多。只要不趴在桌上睡觉,或者弄脏书籍,店员就不会阻拦。店员也知道,有些人是为了读书,有些人只是为寻找一份温暖。
楼梯旁边的读者留言板上,钉着很多红红绿绿的留言条。一张写着:“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唯有女朋友和好书,不可负。”另一张写着:“我想有一个新的开始。”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作者:李嘉瑞
24小时营业的店铺里,大概只有书店,还有人在,并不冷清。昨夜零点前,记者走进了24小时营业的三联书店。
两个穿着皮裤、高跟鞋的姑娘,先记者一步走进了店门。她们想买心理学方面的书,就在电脑上查询。站在一旁的保安员,头发花白,裹着棉服,手里握着茶色的保温杯。姑娘熟练地操作电脑,店员也不答话,看着手中的一本网络小说。
店里的读者,明显地分成两部分,买书人和看书人。买书人会直奔主题,找到想要的书,然后结账走人。即使是在书架间穿行,翻翻感兴趣的书,也绝不会坐下。看书人则不同。他们在店里停留的时间,大多超过一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他们看的书,最后并不会买下。此时,店里的看书人一共有20个。
超过零点,仍在书店里看书的人,其实并非嗜书如命的人,甚至没有多高的文化。有刚下夜班的厨师,有农民工,有复习的学生,有刚到北京没地方过夜的人。他们各有各的故事。有的愿意说,有的不愿意说。即使你去问,得到的故事,也并不真实。
不过,手中的书不会骗人。靠近店门口的一个中年男子,看的是《秋风宝剑孤臣泪》,这是一本关于晚清历史的畅销书。男子刚从旁边的热销榜书架上拿下,坐下随意翻看着。
在他后面,是两个中学生。两人穿着耐克运动鞋,正做着生物复习题,尺子、笔、卷子摊在桌面上。这两个男生看上去挺困的,迷糊了,就喝一口雪碧。在他们后面,还有一个年轻姑娘,也在做复习题,书名是《导游基础知识》。
书店一层窗边的这排桌子,经常被温书的学生占据。昨夜,趴在这排桌子上看书的,还有看新闻杂志的老者,看《法国往事》的艺术范儿长发年轻人,玩平板电脑的小伙子。书店一层是畅销书,地下一层则是中外文学,以及各个学科的书籍。中国文学书架旁边,一位中年妇女坐在板凳上,翻着《蒋勋说宋词》,从第一页读到了最后一页。旁边的时尚姑娘,穿着皮靴,手中的书是《我们的村庄》,作者是英国的米特福德,讲述了村庄的景象和心灵的感受。
店员说,与白天不同,夜间的读者数量挺稳定。总会有人来,但不会很多。只要不趴在桌上睡觉,或者弄脏书籍,店员就不会阻拦。店员也知道,有些人是为了读书,有些人只是为寻找一份温暖。
楼梯旁边的读者留言板上,钉着很多红红绿绿的留言条。一张写着:“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唯有女朋友和好书,不可负。”另一张写着:“我想有一个新的开始。”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作者:李嘉瑞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新视觉·新媒体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北晚新视觉微信
新视觉影社微信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邮箱:takefoto(at)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号公安机关备案号:09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正式挂牌营业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正式挂牌营业
日 10:33:06
 来源: 新华网
】 【】 【】&
新华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徐硙)“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第19个世界读书日当天,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正式挂牌营业。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的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是京城著名的人文书店。4月8日,三联韬奋书店开始试营24小时书店,并以“读·一夜”为主题发起夜读体验活动,北京爱书人有了自己的“深夜书房”。4月18日24小时书店进入常规运营,并于世界读书日举行开业仪式。
多重利好催生“不打烊”书店
24小时书店被认为是“城市的精神地标”。但因为成本高、经营困难等原因,图书业界鲜有试水者。在行业普遍不算景气的当下,实体书店维持原有日间运营已显捉襟见肘,再推出夜间书店服务,需要一定勇气。
“邹韬奋先生倡导要竭诚为读者服务,这也是我们的办店宗旨。”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表示,社会发展至今已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特点,人们不再按照统一的时间上下班,出现了许多自由职业者,“昼伏夜出”的人增多,咖啡馆、酒吧、影院、夜总会、夜店吸引着喜欢夜生活的人们,而爱书的读者也需要一家不打烊的“深夜书房”,这是我们最初的动力。
“但只是单纯地服务读者,长期赔钱,我们也赔不起。”樊希安说,国家的利好政策和资金扶持,给24小时书店提供了保障。“‘提倡全民阅读’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去年12月,国家出台政策,免掉书店13%的增值税,书店为此节约成本100万元。此外,三联韬奋书店去年还获得了来自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100万元的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三联书店副总经理、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告诉记者,除了政策帮扶、政府资助之外,三联韬奋书店还得到了母公司三联书店的有力支持。“这些支持让我们得以启动和维持书店的运转,但是要想开得久、开得好,还得靠精打细算,搞好经营。”
读者热捧带来喜人销售业绩
八折、满赠、换购、返券——书店针对夜读读者提供专享优惠;书桌、台灯、坐垫——夜读者可以在舒适的氛围中进行阅读;书店楼上的雕刻时光咖啡馆为夜读者提供咖啡……一系列的举措,也带来了喜人的业绩。
4月8日试营业,当晚销售额为15000元、第二晚25000元、第三晚32000元……4月12日星期六晚上9点后进店客流近800人,销售额逼近5万元。截至22日,24小时书店夜场销售总额近36万元。三联韬奋书店一位资深主管透露:“因为媒体的报道,书店白天的销售额也直线上升。”
三联书店一位夜间店员说:“学生、职员、工人、生意人、附近的居民、专程赶来的外地出差人士……还有约朋友一起来、带孩子一家三口来的。有的会挑两本书静静地读,有的横扫书店一夜不停挑选买走2000元书……读者的热情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更为可喜的是,午夜12点之后至天亮这一段时间来购书的几乎全是年轻人。”樊希安说,年轻人爱读书,国家就有希望。读者流的不断递增和年轻人的阅读热情,使我们看到了读者潜在和现实的需求,更加坚定了办好24小时书店的信心。
针对读者夜读后提出的意见,书店进行了进一步调整,不仅增加了店内垃圾桶和坐垫,还将添加自动售卖机和阅读桌。
让每个走进书店的人都找到精神家园
“虽然试营业的成功,给了我们信心。但还要考虑新鲜劲儿过后,如何保持客流和销售,以及怎样对读者保持吸引力。”张作珍说。
张作珍认为,升级服务、提升读者阅读体验才是实体书店的生存之道。与电商相比,实体书店在品种、价格、购买方便程度上并不无优势。“读者到我们这个书店来,不仅是买书,更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读者舒适自在的环境、亲切贴心的服务,创建优质的思考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充分享受逛书店的乐趣——这样才能不断吸引读者光顾。”
樊希安则坦言:“书店做24小时是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三联书店要为推动全民阅读、促进文化繁荣做出实际贡献。我们通过种种措施吸引读者,希望更多的人读更多的好书,即便24小时书店不赚钱,我们也会想办法维持,也希望大家更多地参与到书店的建设、维护中来。”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蒋建国表示,书店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个地方、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变迁和记忆。在互联网逐渐改变人们读书和购物方式的今天,书店还能继续存在吗?三联韬奋书店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服务读者的宗旨,创新服务读者的方式,答案就是肯定的、明确的。
“让每个读者找到好书,让每本好书找到读者,让每一个走进书店的人享受到属于他的阅读快乐,寻找到属于他的精神家园,这就是书店存在的理由。”蒋建国说。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三联夜读这一年,温暖了谁|三联|24小时|书店_新浪娱乐_新浪网
& 综合 &&正文
三联夜读这一年,温暖了谁
  京华时报记者谭青摄
  4月18日,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将正式迎来开业一周年的日子,而位于海淀区清华同方广场的分店也将于4月23日开业。近日,京华时报记者回访了多位三联老人和新员工,从最初的忐忑到从容淡定,密密麻麻的读者留言墙传递着阅读的力量。这家吸引了众多目光的24小时书店,也在用阅读点亮北京的城市文化之光。
  最初的构想
  质疑多心没底 初期记者比读者多
  “最初的时候,我心里也没底,就想试验一下24小时营业的方式行不行。三联韬奋书店这1500平方米白天用着,晚上也别闲着。”回顾最初开设24小时书店的想法,三联书店原总经理樊希安对京华时报记者说,他也没想到之后会受到如此大的关注。
  这种构想一开始在三联内部也曾受到质疑,樊希安说:“当时大家争论的焦点是能不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红旗能打多久?到了冬天能行吗?现在回头看看,这些质疑是有道理的。不过,我们的宗旨没有变,是竭诚为读者服务,让读者方便舒适地阅读,做好服务。”
  去年4月8日试营业之前,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不打烊的活动经过网友和京城各大媒体的传播后,已经成为社会热点,“我说了你别笑话我,我一开始不让他们去宣传,不知道谁在网上贴了一个通知,记者都知道了,哗啦来了很多人,晚上来的记者比读者还多,好处是传播出去”。
  谁当夜读人
  年轻人居多 没有流浪汉和打架的
  成为社会热点后,也引来了外界的质疑,比如北大一位教授说,这违背了人的生活规律,“我听了很好笑,我们不是让北京的所有人来读书,而是吸引有需求的部分读者。也有人说,现在年轻人不读书了,事实上夜里来的大多数是年轻人。还有说年轻人不都拿着手机读书吗?不需要纸质书了。手机阅读是浏览,是获取信息,真正的读书是带给人看待问题方法的改变。”
  当时,也有人担心书店晚上会涌入流浪汉,樊希安说:“我也有担心,像流浪汉来睡觉,外面的人来打架。事实上,来过流浪汉,但是人家在书店外的屋檐下打地铺,也不到里面来,人家也知道书店是殿堂。来这里打架的,这一年多也没有发生。”
  如今,樊希安已经离任三联书店,现任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去俄罗斯访问交流时,他也会到当地的24小时书店看看,“莫斯科的冬天很冷,那里也有24小时书店,屋里比外面暖和多了。”
  一年的故事
  读者留言墙都可以出书了
  4月9日晚上,京华时报记者来到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10点之后读者逐渐减少,到了夜里12点时书店大概还有三四十位读者,书店一层和负一层的书桌两边基本坐满了人,他们并非都在看书,也有玩手机或趴着休息的。
  38岁的店员张先生是老员工,他说:“这一年,周末和逢年过节时人多,经常来的几乎都面熟了。你看那边穿浅灰色运动服的小伙子,我当班时都能看见他。有一回我从西单回来,车上还碰见他了。还有一天晚上,他们说冯唐来了。”一位90后夜班店员刚来工作不到两个星期,“这里晚上还挺轻松的,后半夜就没什么人了。周六日晚上还真有一批人在这看书,让我印象深的是一小姑娘,拿着画架在这画了一晚上画。”
  被问到平常碰上过什么麻烦,一位店员说:“有读者反映丢钱包,可能看书看得比较入迷,也想提醒读者要看管好自己的东西。”在书店地下一层的地上,也有人躺着睡着的,只要没影响其他读者购书、读书,店员不太管。
  回顾这一年,店长王玉说:“原来是比较忐忑,现在是比较淡定。今年3月应该是过去一年中的销售低谷,也是一个周期。”被问到有什么麻烦,她说:“有个别读者太不爱惜图书了,让人心疼。”
  王玉说,最让她感动的是全国各地的读者在留言墙上的留言,“这些留言我都收集了两口袋了,一直忙着其他的事儿,还没来得及整理,感觉都能出一本书了,也能看到每个人对待阅读不同的感受,以及他们的故事。有恋人写的,有父母带着孩子写的,还有要毕业的大学生写的,也有带着朝圣心情来的,很多留言都很有趣、令人感动。”
  >>大事记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试营业。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正式营业,原总经理樊希安代表三联书店全体员工给李克强总理写信。
  李克强总理给三联书店全体员工回信,希望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为纪念加西亚·马尔克斯,276位读者用23个小时通宵接力诵读《百年孤独》。
  “全国24小时书店创新发展研讨会”,全国11家24小时书店代表签署了《全国24小时书店北京研讨会共同宣言》。
  2014年年底
  全年销售收入突破2000万,利润达到200多万,共接待读者28万余人次。
  >>记者手记
  三联可贵的是“思维方式”
  采访关注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一年多,感受到了这家老牌出版机构的底气与温和。三联的“变”不是从去年开始的,和其他实体书店一样,这些年也经历了一个比较艰难的转变过程,从调整经营范围和书籍品种,到与雕刻时光咖啡馆的合作等。
  三联书店开办24小时书店的经营模式值得借鉴,却不值得让全国各地的书店都效仿它,螃蟹吃多了也不是好事。它更值得借鉴的是求变的“思维方式”,如何在“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下,看到自身优势进行品牌营销与创新。
  困难与畅想
  计划5年内开10家分店
  “2014年,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销售突破2000万,利润同比增长111%,达到200多万。全年共接待读者28万余人次,比上年增长68%。此外,书店与各方合作共举办阅读沙龙活动81场次。”这是书店方面给出的去年一年的数据。
  被问及这一年中在经营上的困难,书店总经理张作珍说:“器材的消耗相对更大了,书架用的时间较长。还有就是地下一层手机没有信号,我们跟移动、联通也在协商。”记者实地走访时发现,后半夜来书店的人很少,书店依然要正常运转。张作珍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内部最初就讨论过,最后大家认为不能只看重经济效益,还要看重社会效益,已经成了阅读品牌,就该坚持。”
  今年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共获得国家拨款800万元,其中财政部文资办向三联韬奋书店补贴200万元,向新店补贴600万元。这家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同方广场D区一层的清华分店将于4月23日正式营业,营业面积有906平米,看重的是该区域密集的高校和高素质人群。
  此外,三联书店还推出“五年十店计划”——5年内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10家24小时书店,张作珍说:“在约谈的城市有乌鲁木齐、杭州等,每个城市的合作方式不一样,像成都初步谈的是免费提供给我们场地,我们全资经营。不少企业也想要参与进来。”
  京华时报记者田超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探访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身旁弥漫书香(图) - 网易河北
十天内免登录
探访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身旁弥漫书香(图)
书店难做,书香难播
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总经理、同时也是三联书店总公司副总经理的张作珍说,目前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销售超出预想,经营情况良好。24小时书店开办前的日均营业收入为2.86万元,开办后增长到了6.5万元以上。这说明书店的通宵营业受到了人们的认可。
然而,并非所有书店都像这家书店一样能够顺利经营下去。很多城市的书店在近年来纷纷倒闭、消失,在这些消失的书店里,既有北京风入松、第三极书局,厦门光合作用这样的大型知名书店,也有曾经存在于大街小巷的小型独立书店,还有一部分原处繁华地段的新华书店——— 书店出现了“倒闭潮”。
郭小乖说:“记得我小时候在西四的白塔寺旁边有一家小的、像一座庙一样的新华书店,外墙刷着红漆,因为时间长了,漆斑斑驳驳的。书店四角有四根柱子,上面缠的全是附近居民区的电线,电线像网一样把书店给包起来,我老去那儿看书。但是在几年前,这家店关了。”
据了解,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成功运营与其成本优势有关。其负责人曾表示,相比其他民营书店,他们的书店并没有房租担心。总公司三联书店为其免费提供了14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解决了书店的大问题。
此外,网络商城的冲击导致了实体书店消费者的转移和流失。消费者阅读习惯也在发生变化,人们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来阅读网络图书、电子书,数字化阅读习惯的形成也在客观上冲击了实体书店。
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氛围的培养也是问题之一。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扣除教材、教辅)为5.2册,2009年这一数字为5.6册。20年过去了,人均购书只增加了不到二分之一本。
汤素兰委员:
把书店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进湖南省副主委汤素兰一直在关注如何推动全民阅读的问题。在今年两会上,她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应站在更高的位置来关注实体书店发展,将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范围,创造和提供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促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她说,她的身边也有很多书店消失了:在长沙,曾经叱咤民营书界的万卷图书城悄无声息地关门了;定王台图书城旁边的贝塔斯曼书友会跟随其总部撤出了中国;曾经存在于大街小巷的大小书店都已不见踪影。在其他市州城镇,实体书店更是出现集体大逃亡现象。
汤素兰委员认为,书店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是政府推动全民阅读的理想载体和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以实际行动加大实体书店帮扶力度。她建议,城建规划时为开办实体书店预留场地;对实体书店发展加大财税支持;督促行业自律,防止图书发行中的不正当竞争,比如电商巨头以低于成本价售书的违规行为。“实体书店的广泛存在、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是推进全民阅读有效途径。”她说。
本文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HEB029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网易河北访谈间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联书店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