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丝绸之路丝绸贸易的时候,中国古代怎么称呼地中海那片的?

您所在的位置: > > >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贸易驱动下的文明碰撞
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文化遗存
中国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很早变点燃跨越传递的火炬,陆路和海路交通是最重要的交流渠道。“海上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之路。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近代西方各国发展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知识,佛教、伊斯兰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通过海路传入中国,经过中国化改造,与传统文化互相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丝绸成罗马帝国时尚消费品
丝绸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中国是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代中国和西方文明之间的交通与交流,源远流长。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20世纪初,法国学者沙畹提出了“丝路有陆、海两道”,此后法国学者让?菲利奥扎首次使用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名称。以丝绸命名的中国通往西方各国的贸易和交往通道,是广义上最早的中西交往通道,古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互动由此展开。
西方对于中国的最初认识,是从丝绸开始的。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至迟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国的蚕丝已传到西方。希腊巴特侬神庙中的命运女神雕像身着薄得透明的长袍,雅典红花陶壶上的彩绘人物,也穿着这种细薄的衣衫。在古希腊的著作中,把中国称作“赛里斯”,意为“产丝之国”。公元前416—前398年间在波斯宫廷供职的希腊人克泰夏斯,是见于文字记载的提到“赛里斯”这个产丝之国的第一人。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正式形成。雄心勃勃的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由此,中西文化交流开始了新纪元。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中亚、西亚及更遥远的西方。同样,汉武帝也开辟了海上通道。他派遣黄门译长带领招募的人员携带丝织品和黄金等出海,换回明珠和其他珍宝异物。黄支国南面的已程不国,是汉代海上使者所到的最远一站。据学者考证,汉代使臣的航线,大致是经今天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到达孟加拉湾,再由印度东海岸,经斯里兰卡回航。由此可见,早在西汉时期,从中国广东向外开拓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沿着海岸远航至印度洋的孟加拉湾。
公元一、二世纪,地中海世界的商人已经以印度东海岸为中转基地,从海上向中国伸出贸易交往的触角。对于西方世界来说,中国就是产丝之国,在一定意义上,汉文化就是丝绸文化。汉代中国丝货在地中海地区大受欢迎。根据记载,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君主、女王克列奥帕特拉身上所穿的丝袍,就是用中国丝织成。罗马恺撒大帝穿着中国丝绸质地的长袍进入剧场,引起了轰动。一时之间,丝绸成为罗马贵族妇女争相购置的服饰,成为罗马帝国最时尚的消费品之一。这种崇尚丝绸的风气,愈演愈烈。到了公元四世纪,中国丝绸不仅成为罗马和地中海世界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而且也在精神层面拓宽了古代西方各族人民追求美的视野。唐代中国的航海技术继续发展,地理学家贾耽对当时海上交通航线有相当详细的记载。这条以运输丝绸到西方的航路,叫作“广州通海夷道”。这是一条从广州出发,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再由印度驶向阿曼湾,最终抵达波斯湾头的重要商埠巴士拉(今伊拉克境内)的海上航路。
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宗教传入的重要途径
瓷器成对外输出大宗货物
除了丝绸之外,晚唐时期,华瓷开始远销北非的埃及。从海路运到红海各港口上岸,然后集中到埃及南郊的福斯塔特,再从这里转运到亚历山大港、摩洛哥及马格里布等地。中国广州是当时世界闻名的港口,从波斯湾的巴士拉、西拉夫、阿曼、印度、爪哇、越南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驶来的海船,帆幡云集;香料、珍宝等各种货物,堆积如山。除了广州以外,明州(今浙江宁波)、江都(今江苏扬州)等海港也发展起来。
唐宋以后,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瓷器被称作“china”,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学者把海上丝绸之路又称为陶瓷之路。由于沉重易碎的瓷器经陆路运输极易颠簸坏损,因此海运凸显出其优越性。在公元九世纪至十世纪,中国已开始将指南针用于航海,造船与航海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也促使海路交通日益成为中西往来的主要途径。南宋朝廷十分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不仅在沿海各地陆续设置市舶司,而且还派人携带诏书和丝织品出海招徕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民间商人活跃于海外各国港口,阿拉伯商人大批来华经商,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也更加详细。赵汝适《诸蕃志》一书记载了埃及的情况,信息很可能是到泉州贸易的埃及商人直接带来的。
元代陆海并举,中西交通路线空前扩展与畅通,造成了中国与西方世界前所未有的相互了解。此时中国人头脑中的“西方”概念,已从两汉与唐宋时期的中亚、西亚、北非地区扩展到了欧洲。当时,从泉州、广州到波斯湾的海路交流极为活跃。元末汪大渊撰写的《岛夷志略》一书,记载华商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国家和地区,共载有220多个国名和地名。著名的马可?波罗来中国走的是陆路,回国走的是海路。驰名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不仅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颗明珠,而且所叙述的中国富庶繁荣,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巴图塔航海来华,在泉州登岸。他的《游记》赞誉泉州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并介绍了中国与印度、阿拉伯半岛以及波斯湾地区的海运贸易盛况。
发展到明代,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自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郑和先后七次率船队远航,这是中国人首次以史无前例的规模走出国门,走向海洋,与外部世界和平交往的壮举。七下西洋持续28年之久,“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标志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能力发展至人类历史的巅峰,同时也将海上丝绸之路推向了鼎盛。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满载着深受各国喜爱的绫绢、纱罗、彩帛、锦绮、瓷器、药材等物品,航行于南海直至印度洋。使团每到一地都以中国丝绸和瓷器等馈赠给当地国王或酋长,并以中国丝绸等物品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推进了对外贸易的空前发展,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夺目的一页。
踏海而来的宗教传播与交流
伊斯兰教“圣训”记载了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一条训教:“学问,即使远在中国,亦当求得之。”这条训教也许出自后世,但曾经激励不少穆斯林东来中国寻求学问。唐宋时期,中国文化技术受到阿拉伯人的关注和赞赏,许多中国器物为阿拉伯人所使用,其制作技艺随之西传。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儒家、道家思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海上丝绸之路是名副其实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而其中宗教的发展、传播对世界人民有更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早期的佛教传播中,有不少外国或中国僧人取道海上丝绸之路,其中最著名的有昙摩耶舍、菩提达摩、法显、义净等。同样,在伊斯兰教东传的过程中,海上丝绸之路也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当时穆斯林商人一手提着货物,一手拿着《古兰经》,乘着海船向东方驶来,在中国古代名港广州、泉州、扬州等地留下了不少伊斯兰教的遗迹。16世纪天主教耶苏会传教士入华也大都由海路而来,如利马窦、汤若望等,他们一方面向中国人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和天主教教义,另一方面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从而在西方形成一股东方热潮。中国既是宗教文化的接受者,也是宗教文化的传播者。中国的儒教、佛教、道教曾对周围国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例如佛教在传入日本、朝鲜的过程中,中国的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对其影响巨大。此外,以妈祖信仰为代表的中国民间信仰也随着海员、海外移民而传入海外,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其影响不容忽视。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佛教交流更加频繁、通畅,这种交流是双向的,早期中国佛教在吸取印度佛教的思想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形成了各种宗派,这些佛教宗派又影响到其他国家,例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公元960-1225年期间,越南建立起来的几个禅宗派别(毗尼多流至禅派、无言通禅派和草堂禅派)都是由中国传入的。一些宗派在中国消亡了,却在日本、朝鲜半岛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例如三论宗、法相宗很快在中国衰退了,在日本却盛极一时。日本的天台宗引进了《梵网经》的大乘戒,吸收了真言密教和禅宗的一些思想,和中国的天台宗并不一致。还有一些外国僧人对中国佛教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印度僧菩提达摩、新罗僧元晓等,不一而足。佛教文化的这种双向交流贯穿了整个佛教发展史。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条中外贸易的线路,也是一条宗教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早期佛教、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传教士和商人是密不可分的,传教士大都搭乘商人的海船前来,有时还受到商人的资助,甚至商人本身就是传教士。15、16世纪基督教的传入,目的之一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加入到当时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传教士的使命和贸易是有关联的。中国的儒教、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流传到海外,有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主动派人来学习的因素,也有由于贸易往来、人员逗留,造成中国文化不自觉的溢出。从这方面来说,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促进了宗教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而且也间接地促进了民族、国家间的交流和了解,它是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主要以丝绸、瓷器等物品输往西方的航路,此时更多地加入了西方的因素,形成了一条连接亚、非、欧、美各洲的海上大动脉。通过不断延伸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改变了欧洲时尚,同时宗教融合改变世界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传播和影响,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本网综合整理)
[ 06-01][ 06-01][ 05-29][ 05-28][ 05-23][ 05-20]
【字号 大 中 小】
大学城酷图
福建今日重点
国际国内热点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
举报邮箱: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7
国新办发函[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白)010-(夜)丝绸的原产地 【范文十篇】
丝绸的原产地
范文一:丝绸之路画像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其起点一般认为是长安(今西安),其实它随朝代更替政治中心转移而变化。长安(今西安)、郏鄏洛阳、平城(今大同)、汴梁(今开封)、大都北京曾先后为丝路起点。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
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范文二:关于丝绸之路
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逾葱岭,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
公元前三世纪,中国即以盛产丝织品而闻名于世界,被称为“丝国”。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汉初,河西走廊曾先后为乌孙、月氏、匈奴所占,西域绿洲各小国亦为匈奴所控制。汉与西方的道路难于通达。汉武帝元光二年(前 133)以后,连年派兵进攻匈奴,先后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沟通了内地与西域的直接交往。元狩四年(前119)左右,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携带的金、帛价值数千巨万,用作为馈赠的礼物。汉使不仅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还到达了奄蔡、安息、条支、犁靬等国。此后,中亚、西亚各国也经常派使节到汉朝长安,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汉为了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根据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有南北两条。南路从长安、金城(今甘肃兰州)出发,经敦煌、楼兰(即鄯善)、于阗、莎车等地,越葱岭到大月氏。大月氏主要地区在今阿富汗境内。大月氏以西到达安息,即今伊朗。再往西即达条支,即今伊拉克一带,最后,直到大秦,即罗马帝国。北路从长安、金城出发,经敦煌、车师前王庭(今新疆吐鲁番)、龟兹、疏勒,越葱岭到大宛,康居,再往西经安息而达大秦。这两条中西交通大道就成为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大量丝帛锦绣沿此路不断西运,同时西域的“珍奇异物”也输入了中国。因此,丝绸之路途径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省。 天路--青藏铁路别称
那一条通往雪域高原的天路啊,沟通的,难道仅仅只是天堑?
二零零六年七月一日那天,青藏不再是难以逾越的天险,中国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航。
历时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耗费了多少人力物资,经过了多少艰难困苦,一条天路通向了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
那时,有多少人被感动,有多少人热泪盈眶;多少人又在奉献着,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年华;为了青藏铁路的早日修成,铁路工人不顾劳累的干。在完工那天,我们看到他们那朴实黝黑的脸和青筋暴突的双手,他们创造了一个令人感动地神话,把雪域高原变为了铁路。
我们不敢想象,那有多艰辛,多困苦,以及那令人窒息的海拔。那强烈的高原反应,平常人站在那儿走路都气喘吁吁,氧气稀薄的寒冷的恶劣环境让人呼吸很困难,有的人生病了,有的人晕倒了,好了不服输,醒来了继续干。在他们不仅要适应,还要付出强大的体力来工作,铁路工人也有妻儿父母,他们放下了家眷,放下了儿女情长,为了这艰巨的任务,他们勇敢的离开了家,为祖国奉献出一份光和热。
他们在高原上开出条条道路。没有营养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他们就着馒头和咸菜……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中国人创造了神话。
人烟稀少的高原,氧气缺乏的环境,我们望而却步;层层高峰的阻隔,高原水肿的反应,我们失去前进的勇气。可他们没有,他们依然努力着,一条天路终于从青海西宁直通西藏拉萨。
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会相信,自古以来就是天堑,就连鸟儿也飞不过去的西藏。一条天路,会通往神秘的雪域高原,像一条巨大的神龙,翻山越岭,给藏家儿女带来了吉祥安康。从此,山不再高,不再险峻,不再不可逾越,西藏的酥油茶和青稞酒更加香甜,一条天路沟通了天堑与平地,沟通着中国人的心灵,一条天路让中国人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他们,用铁一样的双手,创造了奇迹,用铁一样的意志铸造了一条通往天堑的路,用神奇的力量把天路铺就在青藏高原,引领我们走进那人间天堂。
教 学 实 录
《丝绸之路》
姓名: 吴政娇 高吉国
学科: 语文
职务: 教师
职称: 小学一级教师
单位: 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中心小学
地址: 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镜泊村
邮编:157424
时间:二00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丝绸之路》教学实录
教: 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中心小学
指导教师: 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中心小学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文以一个小故事引出了开辟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随后通过详细叙述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开辟的过程。文章以历史上记载过的一个小故事引入,不但能吸引读者,而且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故事仍然有现实意义,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课文的背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搜集资料的途径太少,根本无法了解课文所在年代的背景。这就为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方面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学前,教师可将查找所获资料与学生交流共享,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明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丝绸之路,进一步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边读边批注。
4、通过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5、抓住让学生感动的句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准备:
亚欧政区图
重点字词卡片
写有句子的纸条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师生动地讲述):话说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一次去剧场看戏,当他走进剧场的一刹那,所有的观众都顿时目瞪口呆了。难道是皇上的长相吸引了大家,还是他的气质令人目不转睛。不,都不是,是他身上的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令所有的观众瞠目结舌、赞不绝口。大家连看戏都没心思了,难道这件长袍是用什么特殊衣料制作的?不,是用中国的丝绸做的。在那时,中国的丝绸被誉为最珍贵的衣料,甚至和黄金等价,有软黄金之称。那时,他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同学们,我们想像一下,在当时,交通是多么的不便,没有公路、铁路,更不用说飞机了,(教师指图讲)再加上罗马距离中国又那么遥远,有7000多公里呢!中间又隔着无边无际的大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那中国的丝绸又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单元《路》的第二篇主体课文《丝绸之路》。
[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故事”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师:课前把课文读了几遍,有超过三遍的吗?看一遍二遍就不错了,看四遍更是不得了,这叫自觉学习。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右手,咱们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师:读了这么富有诗意的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在这条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师:同学们这么爱提问题,也肯定喜欢解决问题是吧?那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点评: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说说看到课题后想知道什么。通过质疑,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充满情趣中自主学习。]
二、初读课文,指导学生批注。
1、读文批注。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记住以后,再往下读,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老师还希望大家边读课文边留下读书的痕迹。如:遇到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后面打
个问号;认为重要的词语在下面点上圆点;遇到美词佳句可以用
画下来;平时经常容易弄混的形近字、多音字等也可以用相应的符号作标记。大家听明白了吗?那现在开始读文吧!
[点评:作批注的过程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很有好处。四年级的学生应该开始此项训练。]
当发现动笔批注的学生少时,我是这样引导的:请停一下,我发现有一位同学正在做一件事,(老师示意站起来)这位同学在读的时侯,他拿起笔来画,把一些他认为的好词句给画下来了,(实物投影展示)。请问你叫什么名?(李珊)噢!李珊同学们,她按老师布置的读书要求把有关的字、词、句画下来了,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全班同学都要向他学习,这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继续读文吧!
当发现读书批注速度慢时,我是这样引导的:再打扰大家一下,我发现刘航同学读书速度特别快,请问你是怎么读的?采用什么方法?(默读)好,为了提高我们读书的速度,接下来我们采用默读方法边读边在书上留下痕迹。
当发现有读完一遍的学生时,为了不浪费时间,我是这样引导的:读完一遍的请举手,手放下,没读完一遍的同学继续读,读完的同学把你画的读一读。
2、汇报交流。
师:课文读得真认真啊,看得多仔细啊!好,把笔放下,谁能把你画的内容与大家交流一下,也就是大家批注的内容。
学生画出一些不懂的词和一些美词佳句。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出示相应的字词句卡片)
当学生提出词语理解方面的问题时,可以请同学帮助,或者指导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换词等方法来解决。
[点评: 本环节重视了学生积累词语的训练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些关键的词语,实际上也就基本理解了教材的内容,为后面的深入研读奠定了基础。]
a、重点字的写法:在这个词(句)中,这个“兼”字在写时要注意中间横要长些; b、多音字的读法:在指正读音时,还要提醒学生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多音字,要读时要注意区分。
c、形近字的区分(通过组词区分)
d、近义词的区分(通过选词填空区分)
e、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f、谈个人的独特体会:可以从“日夜兼程”这个词中体会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
g、指导背诵(记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背,根据句子意思背);
[点评: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感到张骞的爱国情怀。]
3、总结学法。
师:说到这儿,我们想一想,刚才我们七嘴八舌地把你们批注的进行了交流,那我们现在来梳理一下,我们是分几方面汇报的。
生:从字、词、句三方面汇报的。
师:其实以上的学习也可以把它看成我们自学语文的方法之一。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按要求指名读文。
师:字词句的学习,为我们读通课文扫除了障碍。现在老师要检查大家初读的效果了,不过这次朗读我要稍加点难度,要求你们根据老师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段落来读,怎么样?(好)
师:文章的题目是《丝绸之路》,那就先找出探险家、外交家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读时相机正音)
生:课文5---7段是写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
师:通过读我们知道了,课文5---7自然段写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那哪段总结概括了丝绸之路开辟发挥的巨大作用。(8自然段)
师:那剩下的那几个段落就是写开辟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点评:让学生通过选择相应段落读文,为理清文章层次奠定基础。]
2、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整体感知。
师:顺利读完了课文,你能分清条理了吧!请拿出笔来,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把本文的段落划出来看看课文要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生: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
第二部分(5—7)
第三部分(8)
第4自然段容易划分为第二部分,我这样引导学生:第4自然段与第一部分(1—3)联系密切呢?还是与第二部分(5—7)关系密不可分?从而将第4自然段划分为上一部分。同时明确这样的段落是过渡段,并教给学生面对过渡段应如何划分段落的方法,从中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使用过渡段,点明过渡段的作用和好处。
(过渡段的教学根据学情随时调控:可在读文时渗透,也可在划分段落时教学。) 师:课文时渗透层次我们弄清了,那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讲了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点评:通过以上问题,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奠定了基础。]
四、精读课文,情感体验。
1、读文批注。
师:通过刚才读文,大家已经注意到了文中有许多句子令人感动,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读文,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并简单批注。(生读文批注)
2、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哪些句子让你感动了?
生:文中第6自然段:牧草由绿变黄,,,,他们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这部分让我感动。因为已过去那么多年了,张骞还不忘使命,可见他很爱国。
生:文中的第5自然段,从这段可以看出他们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
[点评:本环节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上,抓住文中许多令人感动的句子,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拓展延伸。
师:收集背景资料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所以我建议同学们课下在老师、同学、别人的帮助下收集一些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内容为下节研读课文做准备。
[点评:教材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因此本环节的设计,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师:上节课,大家针对课题提出了许多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 (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上节课我们依据课题提出了哪些问题?下面我们就分组来研讨这些问题。
2、小组研讨。
3、汇报交流
三、拓展延伸。
在世界上像丝绸之路这样的通道还有很多,课下收集一下,等到语文活动课我们在来交流。
新课改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这节课,教师就做到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鼓励学生质疑。
教学一开始,教师不是让学生被动学习,而是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鼓励学生把心中的疑问大胆的提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在第二课时,教师又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交流,从而解决问题。在这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组织者。
二、在读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选择相应段落读文,这种读法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文章中的特殊段落——过渡段,再结合文章内容揭示过渡段的作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过渡段的用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重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
主要突出二项:1、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不懂的,值得积累的好词,平时容易出错的等作上标记,并在这一环节结束时点明了这是自学语文方法之一。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作点批注的习惯。“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在书旁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想。本课设计注意在自学前提出要求,自学后组织交流,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结了几点得意之处,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由于课文篇幅长,课堂读的时间相对短,感觉读的遍数少一些。有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不能主动发言。怎样面向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交流中得到锻炼,这也是我们教师的困惑。
范文四:人生可怕的不是把事情搞砸了,而是陷入搞砸的思维中无法自拔。   19世纪中叶,日本商人井上清运送一些高档丝绸和染料到美国销售,不幸遇上大风暴,船舱进水,丝绸被染料浸染了。望着大面积被染的丝绸,井上清苦恼不已。他想廉价卖掉,却无人问津,想在港口扔了,又担心被海关处罚……无奈之下,他决定在返程时偷偷把这批包袱弃入大海。   那天,井上清在酒吧边喝闷酒边跟人诉苦,有个叫约翰的小伙子无意间听到了,起身说:“你把垃圾偷抛入海,万一被举报了是要受重罚的。不如把这些丝绸交给我来处理。”井上清打量了一下这个穷酸年轻人,警觉地问:“你打算怎么办?”约翰想了想,说:“我得先找港口工程队谈谈,至少这些没用的丝绸可以铺在新修成的路上作护路垫,然后再请他们分批处理掉。”   第二天,约翰租来两辆卡车装满丝绸,然后把它们卸在修路的工地上。约翰神秘地对司机说:“我猜井上清准在盯着我们,当然过不了多久,他就会离开了。”果然,井上清一直等到约翰把丝绸都卸到路上,这才返回。   约翰当然没把染色丝绸当作护路垫,他只是把它们暂时摊在路上晾晒干,然后运到布料加工厂,制作出一批迷彩服装、领带和帽子,再低价卖出,轻松赚了几万美元。约翰的全名叫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他靠“捡来”的丝绸赚到第一桶金,后来涉足地产、石油等产业,最终成为世界石油大王。忆及创业经历,洛克菲勒说:“人生可怕的不是把事情搞砸了,而是陷入搞砸的思维中无法自拔。只要冷静思考,或许就能从失败中发现转机。”
范文五:2 丝绸之路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范文六:备课时间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
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
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重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
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难点: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课时安排:2课时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
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
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
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
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
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
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
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
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
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
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
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
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
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 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
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一、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
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二、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
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
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三、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范文七:丝绸之路的故事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正是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条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
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这里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千年前的地下军阵—秦兵马俑;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有“鸟的王国”之称的青海鸟岛;有如诗如画的“塞上江南”;有歌舞和瓜果之乡美称的吐鲁番盆地。
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丝绸之路”、“丝道”是指把在中国织成丝织品运往地中海沿岸诸国这条横断亚欧的古代贸易之路,它起自中国的安西(古代长安),西至罗马。
“丝绸之路”一词的来源:19世纪末德国的地理学家李希德?霍芬在中国的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时,看到从东面来的商队,便想这是否就是古代运送丝织品的通道呢?他在其所著的《中国》一书的第一卷中第一次将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此后这句话便被广泛地用于泛指古代连接东西方两个世界的贸易之路。
绿洲之路:丝绸之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陆路和海路两条。陆路又可分为绮中亚、天山以北草訽的草訽之路和绮天山以南的绿洲之路两条。其中绿洲丝路又分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西域北路和绮塔克缤玛干大沙漠南缘的西域南路,海路是指绮中国南部、印度、波斯湾抵达红海。现在由于地理位置的訽因,我们还是把目光转向陆路丝绸之路。
连接中亚绿洲城市的这条路以西安(古代长安)为出发点,途中在中国境内又分为三条,它们分别是:
1、天山北路:西安—敦煌—哈密—乌鲁木齐—伊犁—苏联(俄罗斯)境内—罗马
2、西域北路:西安—敦煌—哈密—吐鲁番—焉耆—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帕米尔高訽—中亚
3、西域南路:西安—楼兰—且末—尼雅—和田—喀什—帕米尔高訽—中亚—西亚 这条连接绿洲之间的商队之路是人类与严酷的自然斗争中开创的道路。
丝绸之路开通前的状况:位于丝路中央位置的帕米尔高原西侧,是久负盛名的蓝宝石产地,这里所产的宝石在很久以前就被运往地中海沿岸。此外,在帕米尔高訽东侧的塔里木盆地西南的和田,以出产玉石而闻名,中国自古以来都以此处所产玉石为上乘之品而极为重视。因此,丝路开通以前,以帕米尔高訽为中心至西亚诸国“蓝宝石之路”和通往中国内地的“玉石之路”就已绮开通了。
此外,在公园前5世纪,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一书中写到:早在公元前7世纪,黑海北岸兴起的游牧民族斯泰基族的高度的金属文明就已传播到了居于天山脚下的塞族。 匈奴的兴起:到了公元前3世纪,继承了斯泰基文化的塞族—匈奴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最初,游牧于蒙古高訽一带的匈奴在吸收了周围部落的同时又将其势力范围想东扩张,最后出现在中国本土上,秦始皇为了防止匈奴的入侵而在公元前214年修筑了万里长城。在秦朝倾力修筑长城之时,匈奴击败了游牧于甘肃河西一带的大月氏,并将其赶至中亚阿姆河一带,控制了以蒙古高訽为中心,东至辽东半岛,西至塔里木盆地(包括36国在内)的广大地区。 汉朝统一中国:在中国,秦朝灭亡以后。汉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国,汉朝从建立之初就背负着与匈奴斗争的使命。匈奴绮常袭击汉朝的北部疆域,以致于发生了汉高祖刘邦在山西白登山被围事件。自此以来,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赠送许多物品,并下嫁了王女。汉武帝在公元前159年,汉武帝即位,此时,汉朝国内安定,绮济繁荣,汉武帝便开始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其一是计划击败匈奴,保持北部边疆的安定。其二是相与西方通商。要实施这个政策就必须与大月氏结成联盟。据说大月氏的首领被匈奴所杀,因此,他们非常仇视匈奴。与大月氏达成联盟来夹击匈奴,张骞就是被选拔出来的使者。张骞西行:公元前138年,张骞与匈奴出身的甘父带领百十来人从长安出发,在出了汉朝疆域后不久便被匈奴捕获。匈奴单于让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流放于漠北草訽。张骞在此度过了十几年,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汉朝使者的使命,最后终于找到机会逃了出来,绮过大宛、康居,终于到达了已在阿姆河流域定居建国的大月氏,可是,到了大月氏之后才发现大月氏已绮满足于这块水草丰美的地方,已失掉了向匈奴复仇的意志。张骞在大月氏呆了一年以后,见游说不成便踏上了归途,途中又被匈奴捉住,1年以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逃脱,于公元前126年,也就是出发13年后,终于返回了长安。与大月氏结成联盟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张骞却带回了有关西域的很多情报。汉武帝被张骞报告里所述的有关西域的各种珍奇物产所吸引,特别是被誉为“天马”的大宛产的汗血马。对喜欢骏马的汉武帝来说最具吸引力。此后,在击败匈奴后,张骞于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西域,抵达乌孙,为开辟通商作出了重大贡献。
丝路传播的物品:现在,我们常见的葡萄、苜蓿、胡麻、黄瓜、胡椒、胡桃等,据说都是张骞所带来回来的东西。此外,绮过张骞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传来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蓝宝石、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珍珠、
土尔其石、以及罗马、波斯的银币等,此外公元前后由中亚传来的佛教,以及汉明帝时,由西域来访的僧侣所穇译的佛绮、建造的寺院等。
另外,中国产的丝织品、瓷器、漆器等也传到了西方。据说,中国人为了保持对丝织品的独占地位,在输出丝织物的同时严禁输出蚕种。在中国古代遗迹中发现了茧,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蚕”、“桑”、“绢”、“帛”等文字,由此可见,蚕丝技术始于战国时代而成熟于汉代。 后汉与丝绸之路:汉朝时在西域地区设置了西域督护府,其势力范围几乎包括了中亚全部。但是在前汉趋于衰退之时,代之而起的是十几年后兴起的后汉。在后汉时代,班超、班勇父子两人威震西域,夺回了曾一度被匈奴所占据的西域,重新设置了西域督护府。班超巧妙地运用外交和武力手段,使五十多个城邦国家服属后汉,这样,在平定了中亚之后,丝路上地交通与贸易进一步趋于繁荣。
甘英出使罗马、班超于公元97年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罗马),甘英虽然没能与罗马进行直接接触,但却是中国人首次到达地中海东岸(现在的希腊附近),而且还带回了大量关于中亚、印度、西亚、罗马等地的情报。以这些情报为基础,通商也逐步走向繁荣。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的使者来到后汉拜访,大秦王安敦是当时的罗马皇帝。
象这样在前汉、后汉时代开始进行的西域地区的贸易活动,常因汉朝的内乱和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中断,此后,随着唐朝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绮营。
唐代的丝绸之路、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了强大而又统一的中国。此时,在漠北高訽与匈奴相匹敌的(土尔其系的)游牧民族突厥也建立了游牧帝国。与汉朝一样,唐朝在国力强盛以后击溃了突厥,使其土崩瓦解,使得东西方贸易比汉代更加繁荣。
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公元627年(一说629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绮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绮塔缤斯、塔什干、撒马尔汗等地抵达印度。唐三藏还留下了西行记录《大唐西域记》一书共12卷。(后人根据他的行记写了一部脍炙人口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造纸术的传播:在唐代有一件不能忘却的事情就是造纸术的传播。公元751年唐与波斯在塔缤斯河展开了一场会战。唐军大败,只好后退。在被送往撒马尔汗和巴布缤的战俘中有一名造纸工匠。这名造纸工传播了了造纸术。唐朝对西方文化十分宽容,在长安建有罗亚斯德教寺院、伊斯兰教寺院,宫廷中也使用被叫做色国人的西方人才。据说倍受唐玄宗、杨贵妃宠爱的安禄山就是伊朗血统的混血儿。
维吾尔族的兴起:代替突厥而取得蒙古高訽支配权的维吾尔族,公元840年被(土耳其血统的)柯尔柯孜追至蒙古高訽的维吾尔人在征服了东土耳其斯坦之后,控制了许多城邦国家。此后逐渐地放弃了游牧生活,在绿洲定居下来。现在生活在绿洲上的维吾尔族人便是他们的后裔,但是,有的学者指出:古代维吾尔族与现代维吾尔族没有直接关系。唐朝在公元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在维吾尔人的支持下,此乱才得以平息。由此看来,唐朝与维吾尔保持着和睦的关系,保证了西域的安全。
但是,自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以后,直到元朝建立,此期间大约三个半世纪中,中国通往西方的这条丝路几乎被废弃。
蒙古帝国与丝绸之路: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征服北亚之后的13世纪,丝绸之路才再度得以畅通,在蒙古铁骑势如破竹的进攻下,这次西征到达德国和波兰,从而形成了包括中国西域、伊朗、俄罗斯在内的空前的大帝国。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维吾尔人作官,此时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绮西域南道到达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其中也介绍了“黄金之岛”日本。
在马克?波罗的书中记录有“牌子”一词,这是元朝皇帝颁发的一种通行证,它可以在蒙古帝国领域内自由旅行。因为蒙古势力抵达西亚,所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持有这种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来往进行贸易活动。
此时天主教也传播而来,据说当时作为罗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访问了大都,一百多人还接受了洗礼。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带来了破坏性的一面,压榨中亚城邦国家,从而导致城市荒废。
铁木尔帝国与丝绸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丝路贸易也趋于败落。
丝绸之路的衰退:关于丝路的衰退,我想有以下几种理由:其一是公元1498年达?迦马发现印度洋航线。其二是奥斯曼帝国又占领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因此,欧洲与中国的通商便得越来越困难,欧洲不得不寻求新的通商道路,海路顿时引人注目,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在安全上和成本上都有较大的益处,丝路由此成为地方贸易的通道,十五世纪以后,丝路对人们来说,已绮成为一片空白之地。
清代的丝绸之路:公元17—18世纪,天山南路、北路处于准噶尔贵族控制之下。这对建国于中訽的清朝来说是一片难以控制的地区,但是,在乾隆年间,即公元年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叛乱,称此地为“新疆”,并在伊犁设伊犁将军府。此时,为清朝立下功绩的吐鲁番郡主被特许建立了苏公塔,以记其功。清朝还在各绿洲驻有少量军队,并允许其自治,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发生伊斯兰教教徒叛乱,同时勾结俄罗斯军队南下。为了对付这种情况,清朝在新疆设省,并大量移民。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原混乱,新疆也处于内乱之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于日建立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范文八:丝绸之路的故事_丝绸之路的起源 导读:“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丝绸之路包括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外交的重要通道,也使中国的文化传统远播国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各国文化交流。因为丝绸之路,中国和外国的交流一度达到盛况。
丝绸之路简介: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p#副标题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历史故事,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从长安(今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信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张骞就沟通了这条古道.他率使团携黄金和绵帛,到达楼兰(今若羌一带)、尉犁、龟兹(今库车)、疏勒(今喀什)、于田(今和田)、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和大宛、康居、大月氏等新疆及中亚阿姆河流域地区.他的副使还到达安息(今伊朗)和身毒(今印度)等国进行访问.这些地区的国家也派使节去中国中原,商旅往返,络绎不绝.中原的丝绸、铁器、黄白金、铜镜、漆竹器、药材和农耕、治铁技术,传入西域和印欧.西域和外国的苜蓿、葡萄、胡麻、石榴、核桃、黄瓜、胡萝卜、番红花和狮子、孔雀、大象、骆驼、汗血马等也大量流入中国的中原地区.
公元73年,中国又派班超率36人出使西域,他的副使甘英到达大秦(古罗马)和波斯湾(阿拉伯湾),保障了丝路的畅通并进一步拓展了丝路.公元67年,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在东汉使节的陪同下,经巴基斯坦、阿富汗到达中国的河南洛阳;公元147年和401年,佛教盛行的安息国王子安世国、龟兹高僧鸠摩罗什,都曾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到达中原,译著佛经,收取佛门弟子数千人中国晋代高僧法唐代高僧玄奘,也分别于公元366年和公元627年开始,相继沿着丝绸之路到达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考察和传教.法显的《佛国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西、印度历史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著作.
.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西安).经过陕甘高原,越过乌鞘岭,穿
过河西走廊,到达当时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一条是经过青海与上条丝绸之路交汇于张掖然后到达敦煌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在由敦煌进入西域(即现在的新疆).丝绸之路在新疆境内分为三条:北道是敦煌到哈密经乌鲁木齐、石河子、伊宁到达地中海各国.南道是由敦煌经若羌、且末、和田、叶诚、喀什直至印度洋到达安息(即今天的伊朗).中道是由敦煌经楼兰、库尔勒、库车、阿克苏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中亚和波斯湾等地.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使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连接起来,通过这条古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把蚕丝、漆器、火药、造纸、印刷术介绍给西方,引来了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还引进了西域良马及各种奇珍异宝.丝绸之路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汉族和西北边疆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使我国西北边疆与内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内在联系.不仅如此,丝绸之路的开通还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增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联系.中国古代文化和创造发明通过丝绸之路输出到西方;西方的文化、艺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在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自古帝王都”的西安市,文物古迹荟萃遍地.这里有半坡村、阿房宫、大明宫等古遗址以及英武多姿的秦兵马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又一象征.
沿着渭河河谷进入甘肃境内,延绵约1600公里的古丝绸之路更是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沿线有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藏传佛教名寺拉卜楞寺,以及炳灵寺、麦积山等著名历史古迹,还有被称作丝绸之路要道的“河西走廊”,天下雄关嘉峪关,以及古代诗人曾吟咏过的玉门关、古阳关遗迹,张掖大佛寺、武威文庙等著名历史古迹.其中以陇山西侧的麦积山石窟、河西走廊东西两端的炳灵寺石窟和莫高窟、榆林窟石窟艺术,因保存较完整著称于世,成为镶嵌在甘肃丝路上的四
颗明珠.形成了西北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群落.而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兰州,在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方面,曾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内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观等名胜古迹,以及兴隆山、吐鲁沟、石佛沟等自然风景区,神奇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旅游文化,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的大旅游区域,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在青海西宁有“鸟的王国”之称的青海湖鸟岛、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日月山倒淌河、龙羊峡等风景名胜古迹.
从河西走廊出发,穿过戈壁河滩,西行到酒泉、敦煌.由敦煌向西北出玉门关就到了新疆,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古称“西域”.新疆有许多令人神往的古城遗址和风景名胜.许多举世闻名的关隘、城堡、亭障、石窟寺、驿站、墓葬、烽火台有的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新疆有14 处石窟寺、990 多个窟,较大的有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克孜尔尕哈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 5 个.这 些石窟寺的雕塑壁画,融中国、印度、波斯文化于一炉,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除佛画艺术外,对当时各民族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有生动的反映.古丝道上,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楼兰古城.它处于罗布泊西北角,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曾经有过商旅往来盛极一时的历史,如今只剩下被流沙淹没的古城遗址.现保存最好的遗址,要数吐鲁番盆地的高昌和交河故城.总之,古丝道留下了无数可供探索的奥秘.
如今的丝绸之路,延伸到更远的地方.而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着新的青春.
所经重要城市:西安、宝鸡、西宁、天水、定西、平凉、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哈密、乌鲁木齐、石河子、伊宁、楼兰、吐鲁番、库尔勒、库车、阿克苏、若羌、且末、和田、叶诚、喀什.
沿途美景:秦兵马俑、半坡村、大雁塔、华清池、敦煌莫高窟、拉卜楞寺、炳灵寺、麦积山、河西走廊、嘉峪关、白塔山、白云观、青海湖、鸟岛、塔尔寺、
日月山、倒淌河、龙羊峡、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克孜尔尕哈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楼兰古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火焰山、哈密王陵、博斯腾湖、铁门关、香妃墓、艾提尕尔清真寺等.
陕西境内有11个王朝的古都长安,有“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兵马俑和奇拔峻险的西岳华山.进入甘肃,有坐落在刘家峡水库上游古渡的炳灵寺石窟.有秦地林泉之冠的东方雕塑馆天水麦积山石窟,有传说西王母会见周穆王的泾川王母宫山,有山川雄秀甲于要塞的道家第一名山平凉崆峒山.河西走廊有因西汉名将霍去病与士卒共饮御酒而得名的古肃州酒泉.有室内卧佛居全国之冠的古甘州张掖,有东汉铜马横空出世的古凉州武威,有比山海关早建十年的明长城西极的嘉峪雄关.这里是举世公认的人类文化遗产的精英.西出阳关,过玉门关,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昌故城古墙高耸、气势雄伟,交河故城市井犹存、规模宏大.库车的库木吐拉石窟壁画勾线晕染、中西合璧,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壁画是记录中西风格交汇过程的艺术珍品,拜城克孜尔石窟壁画构图别致、绚丽多彩.哈密古墓群出土的干尸比长沙马王堆的汉代女尸,早900年,火焰山下出土的3000多件吐鲁番文物,其价值不亚于敦煌藏经洞.自然景观有瑶池仙境般的天山明珠天池.塔克拉玛干流沙,也有伊梨河谷山青松鸣、万花飘香的果子沟,有终年白雪皑皑、冰光映日的喀喇昆仑冰峰,也有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罗布洼地雅丹奇特地貌.青海省内的塔尔寺、青海湖鸟岛、日月山倒淌河、龙羊峡等名胜古迹,更是令人无限神往
范文十:论丝绸之路的异同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比较
西安市育才中学
本文摘要:国家主席习近平于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他说,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我们陕西位于这个经济带的最东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陕西省的高中学生,应该为陕西骄傲,更应该为陕西发展有所担当。本文的目的是在我国构建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提高当代学生对于国家战略的认识。
关键词:长安-天山廊道路网
一带一路战略
一.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19世纪,一位德国地理学家曾七次游历中国,正是他的考察,让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又再一次焕发生机,这位叫做李希霍芬的地理学家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共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这其中东段是从长安出发到玉门关、阳关,也就是西汉时期的张骞和东汉时期的班固到西域的路线。中段是从玉门关、阳关到达葱岭一带。而西段则是从葱岭向西到中亚西亚直至欧洲。
而东段西段中段又各自分成三条线路。东段的三条线路分别为北线:
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中段主要是塔里木盆地境内的诸线路,它们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时有变迁。三线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镇(唐贞观十四年(640年)设立)多有分岔和支路。南道(又称于阗道):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鄯善)、和田(于阗)、莎车等至葱岭。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纳盆地(大宛)。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经哈密(伊吾)、吉木萨尔(庭州)、伊宁(伊犁),直到碎叶。自葱岭以西直到欧洲的都是丝绸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线分别与中段的三线相接对应。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盛唐时代开辟的。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经过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伊蒂尔)等地到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中线:自喀什起,走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到马什哈德(伊朗),与南线汇合。南线:起自帕米尔山,可由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从白沙瓦、喀布尔、马什哈德、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前往欧洲。就这样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就此从长安出发到达欧洲,成为一条友谊之路。
二.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
相比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项
目的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了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聚落遗迹、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以及沿途丰富的特色地理环境,申报遗产区总面积为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的总面积为234464公顷。其中,中国境内遗产区总面积为28421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的总面积为204011公顷。遗产项目共计包括三个国家的33处遗产点,其中吉尔吉斯斯坦境内3处,哈萨克斯坦境内8处,中国境内有22处。在会议审定时遗产名称修改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属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具有独特的起始地位和突出的代表性。它最早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至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连接了东亚和中亚大陆上中原地区、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与七河地区4个地理区域,分布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沿线遗迹或壮观巍峨,或鬼斧神工,或华丽精美,见证了欧亚大陆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的时间内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段,以及在这段时间内多元文化并存的鲜明特色。
三.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不同点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一个广泛性的概念,是指从中国的腹地出发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道路,这些道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另外还有海上丝绸之路。而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则是一个世界文化
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率先纳入世界遗产,有利于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也利于加快我省,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也是经济转型的契机,同时对于创建经济新增长极有着重要作用。最后,我想说,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应该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相结合,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 《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习近平
2.《丝绸之路散记》-林海村
3.《丝绸之路史研究》-长泽和俊、钟美珠(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朝海上丝绸之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