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和节水灌溉的区别

技巧方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摘 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而且浪费严重,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凸显,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关键词:高效节水;喷灌;微灌;滴灌;节水措施&&
  高效节水灌溉是所有除土渠输水和地表漫灌之外的灌溉方法,灌溉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在土渠输水方式基础上经历了防渗渠和管道输水2个阶段,用水利用系数从0.3逐渐增加到0.95,灌溉模式由原来的地面灌溉发展喷灌、微灌、滴灌等,用水系数由0.3逐渐增加到0.98。目前,中国的水资源匮乏,传统农业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水资源消费占总用水量的70%以上,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是发达国家的一半。为了改变人们传统的灌溉习惯,使用更少的水来获得更高的产出效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是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1.1 喷灌&
  喷灌是利用喷头等专用设备把有压水喷洒到空中,形成水滴落到地喷灌面和作物表面的灌水方法。喷灌可以控制喷水量和均匀性,它具有省水、省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产等特点。使用条件是风力不超过3级。&
  1.2 微灌&
  是按照作物需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具有节水、节能、增产效应,灌水均匀、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等优点。缺点是微灌系统投资较高,对灌溉水质及日常系统维护要求较高。&
  1.3 滴灌&
  是滴水灌溉的简称。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形式。由于滴水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因而在滴灌条件下除仅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他部位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滴灌技术是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广的新型灌溉技术,适应性强,使用范围广,可以完全不受风的影响,可实施立体精确定位水肥灌溉,水的利用率高达98%。&
  2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优点&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劳作方式,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可以解放一部分劳动力,为发展其他产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员;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较强,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3 高效节水措施&
  3.1 充分利用天然降水&
  做好土壤墒情测报工作,根据土壤墒情含水量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确定作物是否受旱,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利用雨水达到灌溉目的。在灌溉地作物先灌墒情好的作物;先灌经济作物,后灌其他耐旱作物。&
  3.2 短窄畦灌溉&
  畦长30~50m,畦宽1.5~1.6m,这样灌溉水的流程减少了沿畦产生的深层渗漏损失,可节约用水量。&
  3.3 耕作保墒&
  采用深耕松土,中耕除草,改善土壤结构等方法,可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加雨水下渗速度,减少水分蒸发。&
  3.4 覆盖保墒&
  播种后,在地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可以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起到蓄水保墒、提高水利用率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覆盖秸秆可节水15%~20%,覆盖塑料薄膜可节水20%~30%。&
  3.5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选用优质抗旱高产品种&
  利用不同作物的需水特性,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合理搭配作物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通过选择耗水少而水利用率高的优良品种来达到节水的目的,可使作物产量提高15%~25%。&
  3.6 化学调控节水&
  为在作物生长发育期抑制水分过度蒸发,可使用无毒的保水剂、复合包衣剂及多功能抑蒸抗旱剂等,同时多施磷肥,有利于促进根系下扎吸水,以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4 高效节水管理&
  节水管理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要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制定工程管理措施,确定合理水价,明确职责,加强宣传,增强人们节水意识,真正达到节水的目的。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体系,必须把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与田间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从而形成从水源管理,经输水到作物吸收利用的农业综合节水技术体系。&
  5 结语&
  在水资源紧缺,供需平衡严重失衡与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技术是对目前农业用水紧张行之有效的缓解手段,而农业又是我国的基础和用水大户,保证农业稳定有序的发展是必须的,所以探讨农业高效节水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GB/T ).&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GB/T ).&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喷灌工程技术规范[S](GB/T ).
我来说两句 ()
本月热门下载
水利热门论文
Copyright & 2007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手机:网页制作/数据库:阳光技术小组
版权所有:;ICP许可证:苏B2-;;软著登字第0395877号;人力资源中介许可号
本页更新时间: 07:45:03 []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
||暂无简介
电子商务员|
总评分2.2|
浏览量322761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可研(二)
我的图书馆
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可研(二)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2012年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概要
1.1& 项目名称:2012年襄汾县大邓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1.2& 项目呈报单位: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1.3& 项目实施单位: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1.4&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1.5& 项目建设年限:1年
1.6& 项目负责人:郭忠民(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
1.7& 项目区地理、涉及的范围
项目区位于襄汾县东北塔儿山脚下的的大邓乡,距离县城15公里,西邻霍侯一级公路,南傍赵四线,涉及大邓乡的大邓、赤邓、上西梁3个行政村。
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
1.8.1 建设规模
计划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开发面积1.05万亩。
1.8.2.1 水利措施
(1)更新井14眼,新建管理房14间;修复配套旧井26 眼,新建管理房9间;
(2)架设高低压线路4.2公里,安装80KVA变压器4台,50KVA变压器10台;
(3)埋设塑料管道42.47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736座。
1.8.2.2 农业措施
(1)改良土壤2650亩,其中:秸秆粉碎还田2500亩,平田整地150亩;
(2)购良种7.695万公斤,其中小麦良种7.5万公斤(济麦22、舜麦万公斤),潞玉1号玉米良种0.195万公斤;
(3)购置福田联合收割机6台。
1.8.2.3 林业措施
营造农田防护林141.6亩(植树14160株)。
1.8.2.4 科技推广措施
(1)技术培训2000人次(小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各培训1000人次);
(2)购置N600型GPS数据采集仪1台,HY-TF-2000H型超声波流量计1台。
(3)示范推广良星99优质小麦400亩,强盛51优质高产玉米400亩,测土配方1.05万亩,新建小麦(舜麦1718、临汾8050、济麦22)、玉米(君实9号、金玉8号、登海605)展示基地各150亩。
新开整修田间道路14.4公里,其中干道7.7公里(砂石路2.4公里,水泥硬化路5.3公里),支路6.7公里。
1.9& 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344万元。中央财政资金840万元,占总投资的62.5%;省财政配套资金336万元(含监理费12.00万元),占总投资的25%;市财政配套资金25万元,占总投资的1.86%;县财政配套资金59万元,占总投资的4.39%;自筹资金84万元(现金64.59万元,投劳折资19.41万元),占总投资的6.25%。
水利措施投资738.29万元,占总投资的54.93%,其中:财政资金718.88万元(含监理费7.45万元);农业措施投资131.5万元,占总投资的9.78%,其中:财政资金66.91万元,自筹64.59万元;林业措施投资76.9万元,占总投资的5.72%,其中:财政资金76.9万元(含监理费0.9万元);科技推广措施49.07万元,占总投资的3.65%;管理费用25万元,占总投资的1.86%;工程管护费12万元,占总投资的0.89%;田间道路投资311.24万元,占总投资的23.17%,其中财政资金311.24万元(含监理费3.65万元)。
该项目工程兴建后,预计新增灌溉面积0.4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5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5万亩,年节约水量63万方,新增农田防护林网面积0.82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14.8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72.26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总额增加289.36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增加480元。
项目建成后,通过对田、林、路、水、电的高标准的综合治理,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土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了产业结构,极大地调动农民从事种植业的积极性,确保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市场意识增强,促进项目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项目区建成后,可新增农田防护林网面积0.82亩,改善农业区域性小气候,增强防风抗灾(主要为干热风)、保持水土的能力,减轻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危害,为农业生产建起一道绿色屏障。通过平田整地、秸杆还田等措施的运用,加大水分的入渗系数,改善土壤水肥和理化性状,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1.11& 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72.26万元,农民纯收入总额增加289.36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增加480元。投资利润率21.05%,财务内部收益率21.73%,财务净现值1132.75万元,投资回收期5.12年,经济效益费用比1.47。
1.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项目区目前是襄汾县农业和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区内交通便利,有良好的施工条件,本次规划符合发展节水工程要求,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项目工程建成后,将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区域性农业小气候明显改善,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美化环境,改变自然面貌也有重要作用,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是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2.1& 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襄汾县东北塔儿山脚下的的大邓乡,距离县城15公里,西邻霍侯一级公路,南傍赵四线,涉及大邓乡的大邓、赤邓、上西梁3个行政村。
2.1.2 水文气象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2.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5℃。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3℃。年平均无霜期20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528.8mm,年最大降水量874.1mm,最小降水量329.1mm,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日照时数2419小时左右,有效积温4700℃。
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海拔高度在484~618之间,东高西低,自然坡度在5%以内。项目区为平川灌溉型农业区,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耕作层20厘米,土壤类型为壤土,土壤容重1.28克/立方厘米,pH值7.9~8.2,田间最大含水率70~80%,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13.5克/公斤,全氮含量平均1.04克/公斤,有效磷含量平均17.18毫克
/公斤,速效钾含量平均211.17毫克/公斤,碳酸钙含量一般在10~13%之间,土壤宜耕作、宜灌溉,适种性好。
2.1.4 水资源
项目区水资源由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层孔隙水组成。基岩裂隙水富水性相对较好为承压水,浅层地下水富水性中等,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及上游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项目区为井灌区,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灌溉定额将会大大降低。项目区地下水资源总量445.5万m3/a,可开采量280.5万m3/a,设计灌溉保证率为75%时,需水量为251.68万m3/a,完全能满足需水要求。
&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耕地面积13250亩,人均耕地2.2亩。其中,水浇地面积584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08%,盛产小麦、玉米。2010年小麦产量平均320公斤/亩,玉米产量平均360公斤/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小麦产量将达到420公斤/亩,玉米产量达到500公斤/亩,增产潜力巨大。
影响项目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冰雹、干热风、虫害。其中灾害发生频率高,由于林木稀少,抵御抗风灾的能力较弱,春秋季节时有沙尘暴袭击,严重年份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减产。干热风对小麦生产的危害较大,容易造成未成熟的小麦青干。小麦主要为红蜘蛛、吸浆虫等,玉米主要为玉米螟等病虫害。
2.2& 社会经济状况
人口及劳力
项目区总户数1519户,农业人口6029人,劳力3261人。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7591.4亩,其中耕地面积1325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5.32%,林地和其它用地4341.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4.68%。
表2-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土地面积(亩)
耕地面积(亩)
其他面积(亩)
小麦& (亩)
玉米& (亩)
经济作物(亩)
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沿袭传统的耕作模式,2010年项目区粮食产量为380.69万公斤,主要农作物投入及生产水平见表2-2。可以看出项目区水浇地的投入和产出较旱地均高,水浇地中,投入占产出58.55%,旱地中,投入占产出53.37%。说明大力发展节水工程,可提高产出,增加收入。
表2-2&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投入及产出情况(kg/亩、元/亩)
亩投入(元)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襄汾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拥有土肥、植保、经作等站,技术设备齐全。项目区县农口各局设有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土地等服务站(所),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完全可承担项目各项技术指导工作,同时利用网络、报纸、黑板报、群众会议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农业科学实用技术。
2.3& 基础设施状况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全县水利工程包括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2座,万亩以上自流灌区3处,有效灌溉面积14.24万亩。万亩以上提水泵站4处,小型泵站32处,有效灌溉面积13.17万亩。机电井2045眼,其中深井313眼,中浅井1732眼,有效灌溉面积21.39万亩。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31.28万亩。近年来,先后建成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5处,解决了271个自然村17.29万人的饮水困难、饮水安全问题,建成10处高标准农业节水示范园区。
项目区现有机电井45眼(5眼井良好,26眼需修复配套,14眼井成井于七十年代,成井工艺不高,井壁管锈蚀破碎无法上水,现有输电线路及配套设施已全部损坏和丢失),赤邓村地下水资源主要为渗漏水,埋深100米左右,单井涌水量20-25米3∕小时。大邓、上西梁村水资源条件较好,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单井涌水量30-50米3∕小时。现有塑料管道11.84km,由于建设标准低,机井、管道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老化失修破坏严重,无法正常运行。
表2-3&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表
机电井(眼)
塑料管道(公里)
田间工程现状
全县已完成了334个行政村、1450公里、530余万平方米的硬化任务,全县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有效调动和发挥了广大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切实让村民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成果。
项目区土地平整,道路框架工程已基本形成,田间道路主要为土路,农田林网覆盖率低,现有田间道路7.4公里,宽窄不一,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不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林地面积0.02万亩,生态环境差,受干热风影响较为严重。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现有播种、加工机械比较齐全,大中型拖拉机32台,播种、加工机械达24台。收割机械现有大中型联合收割机2台,收割旺盛季节难以满足要求。
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近傍赵四线公路,交通便利。村与村之间连接柏油路或水泥路4.65公里,基本上形成了路相通的格局。区内有赤邓变电站1座,输变电线路全部配套,电力供应正常。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项目背景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农办[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山西省财政厅晋财农发[2011]40号《关于下达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存量资金控制指标和编报项目计划有关事宜的通知》及市农发办关于申报2012年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的工作安排,结合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为确保项目规划科学合理,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拟开发项目区进行了实地勘测、规划、论证,编制出了《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和《临汾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与技术要求》及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有关技术规范执行。工程投资标准依据《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的规定,亩财政投资按1200元计算。
(1)灌溉系统设计科学,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保证率75%,灌溉水利用系数0.85,水质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因地制宜采取工程、管理等节水措施。
(2)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做到采补平衡;输水、配水渠系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基本农田规范标准。机井、机电设备、10KVA以下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基本农田规范标准。
①机电井。土井凿井深度120米,单井设计出水量达32立方米/小时,单井控制面积283亩。基岩井凿井深度350米,单井设计出水量达50立方米/小时,单井控制面积471亩。水泵装置效率80%。
②输变电线路。高低压线路布置合理,10KV高压线路选用10m砼杆,间距80m;380V低压线路采用地埋电缆,槽深1.5m,宽0.8m;变压器安装规范。
③管道。塑料管亩均管道5m以上,50~80米布置1个给水栓。
(3)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配备必要的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的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
(1)农田工程:土地平整,集中连片,以有林道路和生产路基准形成格田,格田面积200~400亩,方便浇灌和机械耕作。
(2)田间道路:布局合理,满足机械耕作要求,顺直畅通。设主干路和支路。路两边设排水沟,配套进地桥、涵,沟内植树。主干路分为砂石路和水泥硬化路,砂石路面宽5米,水泥路面硬化宽度4米,支路砂石路面宽4米。
(3)土壤改良:通过小麦秸秆粉碎还田,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01个百分点以上,小麦秸秆还田率达到40%。平田整地工程坡度小于0.001-0.003,满足作物灌溉和节水要求。
(4)良种推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1)适时、适地、适树进行造林,作到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2)农田防护林的林网方田面积200~400亩,机耕路两测树沟内各栽植两行,株距4米,行距0.8米,品字型栽植。
(3)造林苗木胸径达到5厘米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
(4)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90%。
(1)技术推广。重点推广农作物品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
(2)培训。对项目区农民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000人次,加强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和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
3.2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2.1项目区水利工程不配套,设施不完善,农民浇地投工多、浇地时间长,费用高,一遇到干旱年份,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所获得的收入还不够浇地的费用。因此,改善项目区水利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势在必行。
3.2.2项目区田间道路主要为自然形成的土路,宽窄不一,坑洼不平,尤其是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农民出行和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3.2.3项目区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低,树种单一,且损毁严重,不利于防风固土。春秋季节时有沙尘暴袭击,夏季易发生干热风,造成粮食减产。
3.2.4项目区虽然有较完备的科技服务体系,但由于缺乏组织,农民盲目施用化肥,造成地力枯竭,土壤有机质减少,农产品品质下降,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3.2.5项目区农民种植结构单一,品种落后。
3.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降水量分配不均,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
降水量的多少是造成粮食产量不稳的主要原因,全年降水集中在7~9月份,冬春季节降水量偏少,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时段需求,项目区虽有机电井45眼,14眼已报废,26眼配套设备均为70年代的老设备,缺乏更新,无法正常运行,勉强维持使用,且农民浇地投工多、费用高。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为载体,大力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发展节水灌溉,建设一批高产稳产农田,尽快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3.3.2 土壤肥力不足,粮食产量低,品质不高
土壤肥力状况是影响作物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经测定,项目区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13.5克/公斤,全氮含量平均1.04克/公斤,有效磷含量平均17.18毫克/公斤,速效钾含量平均211.17毫克/公斤,碳酸钙含量一般在10~13%之间,土壤宜耕作、宜灌溉,适种性好,但土壤有机质有待提高,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作物品质。
3.3.3 田间道路不畅,不利于机械耕作和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项目区现有田间道路主要为自然形成的土路,宽窄不一,坑洼不平,全部为土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项目完成后,田间主干道路与乡、村相连接,支干道路互相连通,为农业的正常生产提供保障。
3.3.4 集体经济较弱,基础设施投资大,严重影响粮食安全
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没有稳定可靠的粮食生产能力,就没有稳定可靠的粮食安全。项目区是襄汾县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而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农民依靠自身的经济条件又很难进行农田水利大规模的改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是国家对农业投入改造农业生产条件的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成为有效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
3.3.5 林带防护作用小,起不到生态保护作用
项目区农田林网防护面积小,起不到防护作用,致使作物受到干热风威胁的频次较高。项目完成后,新增农田防护林网面积为0.82万亩,不仅改善了农田小气候,而且净化了空气,同时也降低了干热风危害的发生。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资源基础条件好,生产潜力大
本项目区与近几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集中连片,是襄汾县粮食生产主要区。项目区交通便利,水资源充沛,农民群众有丰富的农作物种植经验,在该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项目的实施,小麦、玉米亩均可增产130公斤,可见增产潜力巨大。
多年来承担国家、省、市农业开发项目,经验丰富
襄汾县委、县政府历年都十分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大事来抓。自承担农业开发项目以来,每年的开发面积都在1万亩以上,资金也逐年递增,省、市多次在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召开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且首批被列入高标准农田示范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项目区周边群众看到了实惠,提高广大群众参与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为项目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政策支持,保证项目提供了保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2011年1号文件都将现代农业建设列入重点工作,中央及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力度,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现代农业建设氛围。
3.4.4 财政配套资金充足,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我县自2009年被首批列入高标准农田示范县后,县政府非常重视,每年都将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配套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保证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4.5 群众积极性高,制定了相关筹资投劳方案
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搞好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在县政府发布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招投标公告后,拟列入项目区的有关乡村都认真组织,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并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一事一议”,村民代表全部或高票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决议,保证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要求,积极筹措资金,落实投工投劳,配合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的实施。
3.4.6 项目单位技术力量雄厚
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共有21名工作人员,其中,中级以上职称8名(水利工程师3名,林业工程师2名,农艺师1名,会计师2名),具备承担农业综合开发大型项目的技术能力;自1995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承担农业综合开发大型项目的组织领导能力。
项目建设规划和总体布局
4.1& 指导思想
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大幅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统筹规划,连片开发,努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2& 建设规模
计划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开发面积1.05万亩。
更新井14眼,修复配套旧井26眼;架设高低压线路4.2公里,安装80KVA变压器4台,安装50KVA变压器10台;埋设塑料管道42.47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736座。
改良土壤2650亩(秸秆粉碎还田2500亩,平田整地150亩);购良种7.695万公斤(小麦良种7.5万公斤,玉米良种0.195万公斤),购置福田联合收割机6台。
营造农田防护林141.6亩(植树14160株)。
科技推广措施
技术培训2000人次;购置N600型GPS数据采集仪1台,HY-TF-2000H型超声波流量计1台;示范推广良星99优质小麦400亩,强盛51优质高产玉米400亩;测土配方1.05万亩;新建小麦(舜麦1718、临汾8050、济麦22)、玉米(君实9号、金玉8号、登海605)展示基地各150亩。
4.3.5 田间道路工程
新开整修田间道路14.40公里,其中干道7.7公里(砂石路2.4公里,水泥硬化路5.3公里),支路6.7公里。
4.4& 规划布局
在整个项目布局上,按照“田面平整化,道路砂石化,方田林网化,灌溉节水化,种植区域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依托项目区东高西低、东富水性较好、西富水性较差的自然优势,合理开采地下水源,提高项目区节水灌溉标准。现有田间道路与实际需新开道路,林网建设与道路相互结合,优良品种与先进适用技术相结合,真正使项目区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4.4.1 水利措施:
根据当地的水源条件,打破传统的村与村之间的界限,以规划的项目区范围统筹结合,经实地勘测,在区内和周边更新机井14眼,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富水性较好的地方通过引水补充水资源较差的地区,相互调配,加密管道,完善配套设施,修复配套旧井26眼,提高节水灌溉标准。
4.4.2 农业措施
项目区为纯农业区,农民盲目施用化肥,造成地力枯竭,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且种植的小麦、玉米品种单一,缺乏对新品种的了解,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改良土壤增加耕作层的厚度,秸秆粉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展示及科技培训,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量和农产品品质。
4.4.3 林业措施
根据项目区规划,农田防护林与田间道路相结合,按照农田防护林的林网控制面积200~300亩,砼硬化道路两侧选择栽植青桐,砂石路与原有道路两侧选择栽植速生杨107,每侧栽植两行,株距4米,行距0.8米。
4.4.4田间道路
项目区道路框架已基本形成,充分利用现有田间道路,合理规划,拓宽原有田间道路,新开实际需要道路,村与村之间连接道路砼硬化5.3公里,干道砂石硬化2.4公里,支路砂石硬化6.7公里。表4-1表示项目区各村工程规划布局。
表4-1 项目区规划总体布局
机电井(眼)
输变电线路(公里)
变压器(台)
埋设管道(公里)
改良土壤(亩)
购良种(万公斤)
农田防护林(万株)
水泥路(公里)
砂石路(公里)
第五章 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5.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水资源由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层孔隙水组成。基岩裂隙水:据区内已有资料,基岩上部第四系覆盖层60~550米。下伏二迭系、石炭系、奥陶系沉积岩和火成岩地层,基岩顶部及断层带附近,岩石节理裂隙和奥陶系灰岩溶洞较为发育,富水性相对较好,但极不均一,富水性弱—中等,为承压水。松散层孔隙水:含水层为第四系地层,区内机井深度80-130米,单井涌水量20方/时。浅层地下水富水性中等,中深层含水层主要位于100米以下,富水性较弱。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及上游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向西汾河方向迳流排泄,为潜水—承压水。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根据《临汾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报告》,项目区总水资源量445.5万m3/a,其中基岩裂隙水164.32万m3/a
,松散层孔隙水281.18万m3/a;大邓乡基岩裂隙水允许开采量为161万m3/a,项目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0%,因此项目区允许开采量为64.4万m3/a;松散层孔隙水为山前洪积扇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224万m3/a,按面积比例计算项目区松散层允许开采量为216.1万m3/a,二者相加为280.5万m3/a,此数据可作为项目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5.2& 项目区农作物灌溉制度的确定
作物田间需水量:
项目区完工后,优质小麦面积0.85万亩,玉米复播面积0.65万亩,经济作物0.15万亩,作物采用轮灌方式灌溉。作物田间耗水量按原临汾地区水科所新实验资料推荐数据,小麦240
m3/亩,玉米180 m3/亩,经济作物210 m3/亩。
作物生长期雨量:
主要作物生育期降雨量是按照我县气象局资料进行分析,我们采用偏干旱年75%的保证率进行分析计算。作物生长期有效降雨量采用降水量系数分别为:小麦80%、经济作物85%、复播82%。
表5-1& 作物生长期内降雨量
降雨量(mm)
有效降雨量(mm)
折成每亩(m3)
灌溉定额及灌水次数
根据农作物田间需水量和生育期降雨量,计算出灌溉定额和灌水次数。
表5-2& 灌溉定额及灌水次数表
作物耗水量
有效雨量(m3)
灌溉定额(m3)
灌溉制度:
根据灌溉定额及灌水次数即可确定该项目区75%保证率的灌溉制度。
表5-3& 项目区灌溉制度及灌水率(保证率75%)
灌溉&& 定额
灌水率(升/秒/万亩)
经济&& 作物
综合灌溉定额:
综合灌溉定额根据作物不同种植比例进行计算,公式为:
M综 =a1M1+a2M2+……anMn
式中:M综净—综合净灌溉定额(m3/亩)
a1、a2……an—作物种植比例(%)
M1、M2……Mn—作物灌溉定额(m3/亩)
项目区用水面积按1.05万亩计算
M综 =0.7×160+0.15×140+0.6×110
=199 m3/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包括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采用管道0.95,田间水利用系数采用0.9,故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5。
综合毛灌溉定额
M综毛=M综净/η水
=234.12 m3/亩
5.2.2& 生活用水
项目区现有人口6029人,考虑人口增长,人均每天生活用水按25公斤计,年计用水5.5万m3。
5.2.3& 林业用水
项目区共有树木11290株,房前屋后及四周植树6456株,据调查,每株树每年用水量0.2
m3,年用水量0.35万m3。
年总用水量计算
项目区农业用水量按75%保证率计算,灌溉用水量和项目区年总用水量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5-4& 项目区总用水量
灌溉面积&&& (万亩)
灌溉毛定额(m3/亩)
灌溉用水量(万m3)
生活用水(万m3)
林业用水(万m3)
年总用水量(万m3)
5.3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5.3.1& 地下水资源
项目区现有机电井45眼(5眼井良好,26眼需修复配套,14眼井成井于七十年代,成井工艺不高,井壁管锈蚀破碎无法上水,现有输电线路及配套设施已全部损坏和丢失),其中良好井5眼,单井出水量为20
m3/小时,年可供水量22.6万m3,修复配套26眼,单井出水量20 m3/小时,年可供水量117.52万m3。
&5.3.2& 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项目区年可供水量140.12万m3,尚缺111.56万m3,更新井4眼单井出水量50
m3/小时,年可供水量44.6万m3,更新井10眼单井出水量32
m3/小时,年可供水量71.6万m3,全部工程完成后,年可供水量256.32万m3,项目区年总用水量251.68万m3,地下水资源允许可开采量280.5万m3,完全能够满足灌溉要求。
表5-5& 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表
单位:万m3∕a
水资源允许可开采量
现状可供水量
竣工后可供水量
第六章 主要工程设计
6.1 水利工程
6.1.1更新井
(1)井深确定
a& 开采深度的确定
经电测更新井位资料知,项目区土层井地下水埋深100-150米,单井涌水量25-35立方米/小时。基岩井地下水埋设300-400米,单井涌水量45-60立方米/小时。确定土井开采深度为120米,基岩井开采深度为350米。
b 单井控制面积
在灌溉制度拟定中已经确定井灌区灌水定额40方/亩,轮灌期22天,灌溉水利用系数0.85,现已大邓村单井涌水量按配套水泵32方为例计算单井控制面积。
单井控制面积采用计算公式:
F单=QTtη(1-η1)/m
F单-----单井控制的灌溉面积(亩);
Q-----单井涌水量(m3/h);
T-----每次轮灌期天数(天);取22天
t-----灌溉期每天灌水时间(小时)取20小时;
η-----灌溉水利用系数(0.85);
η1-----干扰抽水的水量削减系数(0.1123);
m-----灌水定额(m3/亩);
F单=QTtη(1-η1)/m
&& =32×22×20×0.85×(1-0.1123)/40
c井数的确定
原有良好井5眼及需修复配套的26眼井可控制面积5859亩,需更新原14眼机井,可控制面积3714亩,才能满足灌溉要求。
表6-1& 项目区机井控制面积
&&&&&& 项 目&&& 村& 名
配套水泵型号 (QJ型)
单井控制面积(亩)
小计(亩)
200QJ20-81/6
200QJ32-104/8
200QJ50-208/17
200QJ20-81/6
200QJ20-81/6
200QJ32-104/8
200QJ50-208/17
200QJ20-81/6
200QJ20-81/6
200QJ20-81/6
项目区水资源由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层孔隙水组成,接受大气降水及上游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向西汾河方向迳流排泄,更新机井呈直线布置,井距大于500米较为合理。
(2)水井工程设计
a根据钻井机械开孔大小以及水泵选用QJ型潜水泵。基岩井井孔直径450毫米,井壁管采用Ф325mm的钢管。土井井孔直径1200毫米,井壁管采用Ф1000mm的钢筋砼管。
b井口处理(井台、井盖、出水池)
井口机泵下卧。采用C20砼现浇,盖板中间预留检修孔,具体尺寸详见附图。
c收费、防盗系统设计
考虑经济、实用、管理方便,收费公平及设施安全等因素,收费系统采用IC卡自动收费系统,彩信拍照、报警防盗装置。
d管理房设计
为安全运行、管理方便,在井旁建管理房一座,管理房面积14.88
m2,采用砖混结构,具体尺寸见附图。
(3)机泵配套
a 水泵流量的确定
潜水电泵单泵设计出水量:基岩井单井设计出水量50m3/h,土井单井设计出水量32m3/h。现已大邓村单井设计出水量32m3/h为例进行计算。
b 水泵扬程确定
计算公式:H=H动+H损
&&& H─水泵扬程(m)
&&& H动─水井动水位(m)
&&& H损─损失扬程(m)
&&& 项目区更新土井水井动水位为81.2米
根据管道中三通、阀门等管件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和管道流速水头计算,局部水头损失为0.72米。
采用的公式为:
h局=∑ξV2/2g
式中:ξ─局部损失系数
&&&&& v─流速(米/秒)
&&&&& g─重力加速度(米/秒2)
沿程水头损失在管道设计中已计算得知18.64米。
则& H损=H沿+H局
&&&&&& =18.64+0.72
&&&&&& =19.36
H =H动+H损
&&&&& =81.2+19.36
&&&&& =100.56
根据Q、H的数值,查山西天海泵业有限公司的潜水泵系列表,采用潜水泵型号见表6-2:
表6-2& 项目区更新机井配套水泵参数表
配套水泵型号 (QJ型)
配套功率 & (千瓦)
&200QJ32-104/8
200QJ50-208/17
&200QJ32-104/8
&200QJ50-208/17
&&&&&&&&&&& &&&&&&&&&&&
6.1.2旧井修复配套工程
项目区内原有深井,多年来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设备缺乏更新,无法正常使用。井深均为100米左右,单位实际涌水量20m3/h
,动水位62米,经水泵配套、机泵下卧、埋设管道等工程实施后,可满足项目区灌溉要求,配套水泵见表6-3。
表6-3& 项目区旧井配套水泵表
&&&&&& 项 目&&& 村& 名
配套水泵型号 (QJ型)
配套功率 (千瓦)
200QJ20-81/6
200QJ20-81/6
200QJ20-81/6
a井口处理(井台、井盖、出水池)
井口机泵下卧。采用C20砼现浇,盖板中间预留检修孔。
b管理房设计
为安全运行、管理方便,需在水井旁建管理房一座,管理房面积14.88
m2,采用砖混结构,具体尺寸详见附图。
c防盗系统设计
考虑经济、实用、管理方便等因素,采用彩信拍照、报警防盗装置。
6.1.3埋设塑料管道工程设计
为充分利用水源,提高节水灌溉面积,需埋设塑料管道42.47公里,具体设计如下:
根据井灌区地形,地貌、作物种植方向等情况,管道铺设遵循沿路笔直,布置以距离最短,控制浇灌面积最大为原则。支管单向浇灌不超过150米,给水栓沿管路均衡布设,间距为80米。工程总体布置参看规划图。
1)管材选择
考虑施工管理,运输、安装、价格等及水泵的出水量,确定采用PP塑料管道。
2)管径确定:
采用公式: D=1.13
其中:Q——设计流量(m3/s)井的出水量;
&&&&& V——经济流速(m/s)&& V=1.5~3.0m/s;
&&&&& D——管径(mm);
现以大邓村更新井为例:
Q=0.0138m3/s,经济流速取1.2米/秒
经计算:D=103mm&&&&& 取标准管道D=110 mm
其它管道直径详见工程预算表。
3)水力计算
沿程水头损失计算采用哈·威公式
hf——沿程水头损失(m);
&&&&& L——最不利管道长度(m)取m;
&&&&& Q——管中流量(m3/h);
C——摩阻系数,塑料管取150;
&&&&& D——管径(mm)。
局部水头损失hj取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计算结果工作压力为34.43米,由此可见,本工程采用0.4MPaΦ110PP塑料管道是经济合理的。
4)管道布置
管道布置与井、电、田、林、路相结合,在满足输水的条件下,管线尽量直、短,有效扩大灌溉面积。塑料管道按树枝状的形式布置,相应管道间隔200米,出水口按每个口浇地6亩的标准设计,全部采用C20砼现浇。管道安装时,将塑料管道管口加热,涂粘接剂承插连结,对接好安放在预先挖好的管沟内,管沟挖深1米,宽0.5米,复土回填。
6.1.4渠系建筑物
出水口根据项目区地形实际情况,同时为了提高项目区灌溉节水标准和利于灌溉,塑料管道每80米布置1个出水口,需530座塑料管道出水口。出水口均采用C20砼现浇。具体设计见附图。
为了适应交通、群众生产和大型耕作机械需要,在机耕路两侧适地修建进地桥,桥面宽5.5米,桥洞采用Φ400钢筋砼管C20砼现浇镇礅连接,面板C20砼现浇厚20cm,桥两端挡土墙采用C20砼现浇厚20cm,需建进地桥145座。具体设计见附图。
为了宣传农业综合开发成果,同时向项目区群众公示资金和任务完成情况,在项目区醒目位置新建标志碑。标志碑基础三七灰土30cm,基座M5水泥砂浆砌砖,长3.7
m,宽1.8 m,高0.8 m。碑体座M5水泥砂浆砌砖,长2.7 m,宽0.5 m,高0.4 m。碑体M5水泥砂浆砌砖,长2.4m,宽0.24 m,高1.18
m。底座采用30×45 cm棕红瓷砖砌面。标志碑体采用定制开发标志烧瓷砖贴面,标志碑背面雕刻公示内容。
为了宣传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在项目区田间道路旁各路段间隔100米左右设置宣传牌,基础三七灰土夯实30
cm,基座采用C20砼现浇,长1.02m,宽0.98 m,高1 m,中间预留宣传碑插孔,宣传碑砼面板为C20钢筋砼预制,长2.5 m,宽0.72 m,厚0.15
m,将预制砼面板插入基座插孔,M10水泥砂浆抹面,贴标语瓷砖。项目区内共设立宣传牌60个。
6.1.5输变电工程设计
a 输电线路&&&&&
10KV输电线路中导线采用截面35mm2钢芯铝绞线,380V低压线路导线采用截面25mm2地埋电缆。
b 变压器容量计算
更新井水泵配套55KW电机和15KW电机,选用50KVA和80KVA变压器。输变电线路工程计算表6-4:
表6-4& 输变电线路工程计算表
10KV线路(KM)
380V线路 (KM)
为了提高项目区建设标准,切实实现农业节水灌溉,结合襄汾县农业总体规划,在上西梁村实施微灌工程75亩(种植经济作物),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68米。
首部枢纽包括过滤系统、压力表、排气阀、控制闸阀等。管网布置采用主干管、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五级形式,主干管、干管、分干管为PP管,均埋于冻土层下;支管采用PE管,铺设在地面上,毛管即滴灌管,沿作物的行向布置。
支管与滴灌管垂直连接,选用Φ50mm的PE管,单根长度50米,采用中间进水的方式,每条支管控制13条滴灌管与支管平行,每条分干管控制两条支管,中间进水,选用Φ50mm的PE管。毛管采用内镶式Ф16mm的一次成形长紊流流道式滴灌管,出水口为激光狭缝出口,有效防止堵塞,适宜工作压力15m,滴头间距0.3m,额定流量2L/h。间距4m铺设一条毛管,每条滴灌管的铺设长度为84米;毛管垂直支管布置,支管为中间进水,其上单侧接毛管;分干管与支管垂直,每条分干管上设阀门;干管也与分干管垂直,连接各分干管。
6.2农业工程
6.2.1改良土壤
改良土壤2650亩。
6.2.1.1& 小麦秸秆还田2500亩
小麦收获后,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小麦秸秆粉碎,提高秸杆粉碎质量,粉碎长度≤15㎝,粉碎合格率≥90%,争取秸秆残体短、碎、散布均匀。秸秆粉碎后,及时旋耕或深耕翻压,耕深要求200-250mm,使秸秆残体既掩埋好,又保留在耕作层中,促使秸秆腐解,以充分发挥肥效。
6.2.1.2& 平田整地150亩。
将原有耕作层土壤进行剥离,移高填低,回填剥离的耕作层。
项目区单元内部高差在0.3-1米,根据项目区采用管道灌溉的条件,要求各管道出水口控制的范围内土地基本平整,土地平整挖填方仅计算挖方或填方,不再重复计算。
平整土方量计算:
项目区变化均匀,根据田面布置情况,结合地形条件,采用散点法进行土方量计算,其主要过程如下:
将平整田块分成多个方格,利用现有高程点,先计算出格田的平均高程,现有高程点大于平均高程是挖方,小于平均高程是填方。算出各点与平均高程的差数作为施工时应掌握的挖填深度,根据有关公式分别计算出挖填平均深度、挖填方面积,挖填方量,计算格田挖填土方量。
平整田块工程量计算过程如下:
(1)根据实际地形,选择平整田块周边具有代表性的点、方格交点高程,各高程读数H1、H2、H3……Hn,共计n个高程点。
(2)计算田面平均高程。田面平均高程Ha可以根据所测的各点高程得出:
Ha=1∕n(H1+H2+H3+……+Hn)
各测点高程大于平均高程的Ha是挖方,小于Ha的是填方。算出各点与Ha的差数作为施工时应掌握的挖填深度。
(3)挖填方的计算
求挖填平均深度。
挖方区平均深hc
填方区平均深hf
式中: hc—挖方区平均挖深,m;
&&& && hf—填方区平均挖深,m;
&&& && m—测点读数大于Ha的测点数;
L—测点读数小于Ha的测点数;
∑hc—测点读数小于Ha的各点读数之和;
∑hf—测点读数大于Ha的各点读数之和;
求挖填方面积。
挖方面积Ac:
&&&&&&&&&&& Ac =
挖方面积Af:
&&&&&&&&&&& Af =
(4)计算挖填土方量
挖方量Vc:Vc= Ac×hc
填方量Vf:Vf= Af×hf
经计算,项目区平整土地挖土方量为15112m3,填土方量为15112m3。
6.2.2良种推广
经襄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土壤肥力和水分化验分析,确定推广济麦22(国审品种)、舜麦1718(省审品种)小麦优良品种,亩用种15公斤,种植面积5000亩,共需购75000公斤;潞玉1号(省审品种)玉米优良品种,亩用种1.3公斤,种植面积1500亩,共需购1950公斤。
6.2.3购置农业机械
为了使项目区农作物的耕作、种植、收获实现机械化,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在项目区内采取财政资金补贴30%的办法,购置福田联合收割机6台。
6.3林业工程
6.3.1& 田间道路旁植树
(1)干道:干道7.7公里,共栽植青桐5300株、速生杨107品种2400株、黄杨球212株。每侧栽植两行,株距4米,行距0.8米,树坑80厘米见方,品字型栽植;黄杨球于路肩栽植,株距50米,树坑1米见方。
(2)支路:支路6.7公里,共栽植速生杨107品种4460株,每侧栽植两行,株距6米,行距0.8米,树坑80厘米见方,品字型栽植。
6.3.2& 油路旁植树
项目区油路2公里,共栽植速生杨107品种2000株、黄杨球80株。每侧栽植两行,株距4米,行距0.8米,树坑80厘米见方,品字型栽植;黄杨球于路肩栽植,株距50米,树坑1米见方。
6.3.3& 植树季节与标准
在2012年植树节前完成所有树木栽植,主要把好五关,即:
(1)挖坑关:坑挖的好坏,是提高栽植标准的基础性工程,过大,费力多花钱;过小,苗木根系不能舒展,影响成活率和苗木生长,要求树坑80厘米见方。
(2)苗木关:青桐、速生杨107苗木胸径5厘米以上,要求挖全苗木根系,主根完整,侧根长25公分,须根尽量保存,并做到运输不伤根,不伤皮,不伤顶部生长点。
(3)栽植关:栽植时起苗、挖坑、运苗、栽植、浇水相配套。栽苗应做到“三填二踩一提苗”,先填入表土3-5铣(一填),放入苗木确定株行距;填土至半坑(二填),上提苗木5-10公分(一提),第一次踩实;再填土至坑平(三填),第二次踩实,并留有10厘米浇水坑。
(4)管护关:苗木栽后24小时内及时浇水,并及时扶正苗木,最后一次浇完后,松土除板结,以利保墒。落实管护人员,除草、修剪、圈红涂白并进行病虫害防止。
6.4& 科技措施
技术培训2000人次,具体见表6-5。购置N600型GPS数据采集仪1台,HY-TF-2000H型超声波流量计1台;示范推广良星99(国审品种)优质强筋小麦和强盛51(省审品种)高产玉米各400亩,测土配方施肥1.05万亩,新建小麦(舜麦1718、临汾8050、济麦22)、玉米(君实9号、金玉8号、登海605)示范展示基地各150亩。
& 表6-5& 科技培训安排明细表
培& 训& 人& 次
播种&&& 技术
农业技术中心
地下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冬 季管理
冬浇、追肥
农业技术中心
小麦春 季管理
农业技术中心
喷肥、喷药、喷激素
小麦中后期管理
“三防两保”技术
农业技术中心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技术中心
各生育期管理技术
6.5 田间道路
项目区整修田间道路 14.40
公里,其中干道7.7公里(砂石路2.4公里,水泥硬化路5.3公里),砂石路6.7公里。
6.5.1、路线
(1)路线确定:符合项目区整体规划,主干路与乡村公路连接,支路与主干路连接,路线尽量顺直,避免穿过地质不良地区,少占或不占耕地。
(2)路面宽度:干道砂石路面净宽5m,砼硬化路面宽4m,支路砂石路路面宽4m。
(3)纵坡确定:纵坡以不大于0.5%为宜,最大不能超过1%,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均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
(4)弯道半径及超高:弯道不设超高时,最小半径不得小于150m,但如果受地形限制,半径必须小于150m,就应在弯道上设置超高,超高的横坡度应小于5%,超高横坡度的值小于路拱高度时,设置等于路拱高度的超高。
6.5.2、路基
(1)路基宽度:田间道路路基宽度为路面与路肩宽度之和,干道砂石路面宽度5砼路面宽度4
m,路基宽度均为6m;支路路面宽度4m,路基宽度为5m。
(2)基础清理:根据路基放线宽度,清理基础杂草、垃圾等,测量、正平基础,压路机碾压,干容重达到1.7T/cm3。
(3)路基高度:路基高度高于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同时考虑土壤中水分的作用,不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干道和支路路基边缘高度均为0.2m,砂石路中心形成拱型,拱高0.15m。
(4)路基排水:田间道路两边设排水沟,上宽1.2m,底宽1m,深0.3m,配套进地桥、涵,沟内植树。
6.5.3、路面
(1)基层:基层采用砂砾铺垫,最大粒径不大于0.1m,厚度0.15m,洒水、深翻、刮平、碾压,形成拱形,拱高0.15m。砾石搅拌均匀,正平碾压,洒水保养一周,干容重达到1.7T/cm3。
(2)面层:砂石路面层采用碎砾石或米石,粒径0.005m,厚度0.01m;水泥路面采用C30砼现浇,硬化厚度0.25m。
6.5.4、路线交叉
(1)机耕道路与公路交叉:平面交叉路线应为直线并尽量正交,交叉点前后的停车视距应保证通视,并在适当位置设置限速标志。
(2)机耕道路与管线交叉:机耕道路与电缆、管道等从路面下交叉的,将管线埋入足够深度以下;从路面上交叉的,应保证路面上的足够高度。
第七章& 投资预算
7.1& 采用的定额和主要材料价格
采用的定额和主要材料价格为《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编制规定》中的人工工资调整后预算价格和当地市场价格。
表7-1& 材料预算价格表
名称及规格
预算价格(元)
名称及规格
预算价格(元)
7.2 投资预算
工程总投资1344万元,其中,水利措施738.29万元,农业措施131.5万元,林业措施76.9万元,田间道路311.24万元,科技推广措施49.07万元,其他工作及措施37万元。
表7-2& 项目投资预算情况表
总投资 (万元)
总投资& (万元)
一、水利措施
四、科技推广措施
1、技术培训
2、修复配套井
2、仪器设备
3、输变电线路
3、示范推广
4、埋设管道
五、其他工作及措施
5、渠系建筑物
1、管理费用
2、工程管护费
二、农业措施
六、田间道路
1、改良土壤
其中:砼硬化干道
3、农业机械
三、林业措施
7.3& 投资筹措方案
7.3.1 投资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1344万元,群众自筹资金84万元(现金64.59万元,投劳折资19.41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资金84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336万元(含监理费12.0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5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59万元。
7.3.2 配套资金承诺
襄汾县委、县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十分重视,对于本次申报的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县财政配套资金59万元,保证及时足额到位,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7.3.3 项目区群众筹资投劳情况及县级审查意见
根据项目区各村涉及范围和受益情况,各村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严格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降低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比例的通知》,将筹资投劳纳入村级“一事一议”范畴。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制定了各村筹资投劳方案并形成了决议,共落实自筹资金84万元,其中现金64.59万元,投劳折资19.41万元。
对于项目村制定的筹资投劳方案和形成的决议,县农发办采取访农户、听意见等方式进行了严格审查,项目村村民代表大会符合法定程序,筹资投劳方案切实可行。
第八章& 效益分析
8.1& 经济效益
该项目工程兴建后,预计新增灌溉面积0.4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5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5万亩,年节约水量63万方,新增农田防护林网面积0.82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14.8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72.26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总额增加289.36万元。
8.2& 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通过对田、林、路、水、电的综合治理,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土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极大地调动农民从事种植业的积极性,确保粮食稳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市场意识增强,促进项目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8.3生态效益
项目区建成后,新增农田防护林网面积0.82万亩,可改善农业区域性小气候,增强防风抗灾(主要为干热风)、保持水土的能力,减轻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危害,为农业生产建起一道绿色屏障。通过平田整地、秸杆还田等措施的运用,加大水分的入渗系数,改善土壤水肥和理化性状,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8.4& 经济(财务)评价
根据国家农发办的相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进行本项目的财务评价。
(1)投资预算
项目预算总投资1344万元。水利措施投资738.29万元,占总投资的54.93%;农业措施投资131.5万元,占总投资的9.78%;林业措施投资76.9万元,占总投资的5.72%;科技推广措施49.07万元,占总投资的3.65%;管理费用25万元,占总投资的1.86%;工程管护费12万元,占总投资的0.89%;田间道路投资311.24万元,占总投资的23.17%。
(2)计算期和折现计算基准点
财务盈利分析。从建设开始年算起,建设施工期1年,效益发挥期14年。
折现计算的基准点,选在建设期第一年的年初,基准点序号为0,各项费用和效益均按年末发生和结算。
(3)财务基准折现率及投资回收期
依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要求,财务基准折现率=8%;投资回收期从第1年算起,基准投资回收期()暂定为6年。
经济评价依据
(1)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案与参数》。
农作物产量及产值预测
根据项目经济评价的投入产出取价原则,取当地农作物前3年平均价格为基础,小麦1.8元/kg,玉米1.6元/kg,其它作物1元/kg。每亩产量也按项目实施年限的前三年平均值为基准,并假定在计算期内保持不变。
项目区冬小麦治理前6300亩,治理后8500亩;复播玉米治理前4600亩,治理后6500亩;其它作物面积治理前900亩,治理后1500亩。按此种植比例,预测农作物产量及效益见表8-1。
表8-1& 项目区农作物产量、产值预测表
种植面积(亩)
亩产量(kg)
总产量(t)
平均销售价(元/t)
总产值&& (万元)
8.4.4 农作物生产费用分析
项目经济评价参照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农业项目经济评价手册所规定的参数进行,结合项目区实际,确定项目区农业生产费用构成因子,并分析不同作物每亩生产费用。具体见表8-2。
表8-2& 项目区农作物生产费用分析表&&&& 单位:元
农产品净收益分析
根据“项目区农作物产量、产值预测表”和“项目区农作物生产费用分析表”,建立净收益分析表。具体见表8-3。
表8-3& 项目区农作物净收益分析表
种植面积(亩)
总产值&& (万元)
亩费用& (元)
总费用&& (万元)
净收益&& (万元)
净增收益(万元)
8.4.6 经济指标计算
根据以上对项目区农作物产品亩产、产量、产值、费用等的分析,建立该项目效益流量表8-4。
表8-4& 经济效益流量表
总投资& (元)
净收益&&& (万元)
净收益合计
累计净收益(万元)
折现& 系数
净收益折现(万元)
折现累计& (万元)
依据项目效益流量表中的数据,按《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中给定的公式、列表计算各项经济指标如下:
(1)财务内部收益率()
&&& 公式:
式中:—现金注入量(万元);
&&&&& —现金流出量(万元);
&&&&& —第期的净现金流量(万元);
&&&&& —项目计算期(年)。
计算结果:=21.73%
(2)财务净现值()
式中:—现金注入量(万元);
&&&&& —现金流出量(万元);
&&&&& —第期的净现金流量(万元);
&&&&& —项目计算期(年);
—设定的折现率(%)。
计算结果: =1132.75万元>0。
(3)经济效益费用比()
式中:—年经济效益(万元);
—年生产成本(万元);
—设定的折现率(8%)。
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规定,经济效益费用比所计算的效益应为毛效益。按“项目区农作物产量、产值预测表”中所列数据,建立“项目区经济效益费用比分析表”如下表8-5。
计算结果:=1.47&&&&&&&&&&&&
(4)投资回收期()
借助现金流量表(表8-5),应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累计净现金流量首次为正值或零的年数(年)。
计算成果:=5.12年
表8-5& 项目区经济效益费用比分析表
效益Bi (万元)
费用Ci (万元)
效益&&&& 折现值
费用&&&&& 折现值
(5)投资利润率()
式中:—项目第年达产后正常生产年份的利润总额(万元);
—项目总投资额(万元);
计算结果:E=21.05%
经济效益评价
经上述计算分析,该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21.73%大于基准收益率8%;财务净现值1132.75万元大于零;投资回收年限5.12年,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6年);经济效益费用比1.47;投资利润率21.05%。各项经济评价指标均符合要求,本项目实施经济上可行。
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9.1 施工组织设计和实施计划
9.1.1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为确保襄汾县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顺利实施,经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研究决定,成立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工程指挥部。指挥部具体负责项目工程和自筹资金筹集管理,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
总 指 挥:高霄毅(县农发办副主任)
副总指挥:吕& 军(大邓乡乡长)
成&&& 员:职& 毅(县农发办副主任)
任端阳(大邓乡副乡长)
秦银太(县农发办水利工程师)
孙& 涛(县农发办工程管护大队队长)
指挥部主要职责为:
(1)项目规划设计、工程预决算及工程验收报账;
(2)组织安排项目工程的实施;
(3)认真落实群众筹资投劳;
(4)及时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加强项目区工程进度和质量监督、监理工作。
9.1.2 施工管理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工程建设质量,在项目的实施、建设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1)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制。继续坚持立项前召开群众代表大会,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对开发面积、建设内容、筹资渠道(重点是农民筹资投劳)进行预案公示,最后民主表决;项目批复后把各项措施的任务量、财政投资额、群众应该负担的筹资投劳数,张榜公布,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广泛监督。
(2)实行单项工程和工程材料招投标制: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标,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执行。
(3)实行工程承包合同制:经公开招投标后,中标单位与工程建设指挥部签订施工合同,严格合同质量要求和工期。
(4)实行工程质量监理制: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把财政资金投资1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全部纳入监理范围,对一般工程也加强行业监督和群众监督。通过严把材料质量关、施工技术关、竣工验收关,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优良,使其持续长久发挥效益。
(5)实行工程完工四级验收制:单项工程完工后,首先是施工队自验,其次是技术人员查验,第三是工程指挥部初验,最后由财政局、农发办和监理单位全面验收。
(6)实行县级报账制: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实施办法》执行,全部实行县级报账制。
9.1.3 实施计划
项目建设任务确定之后,工程建设指挥部根据项目区实际安排组织施工,具体安排如下表:
表9-1& 工程项目实施进度表
进&&&&& 度
修复配套旧井
输变电线路
购置农业机械
营造农田防护林
小麦、玉米高产
栽培技术培训
小麦示范推广
玉米示范推广
小麦、玉米展示基地
9.2工程运行与管护
为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切实使农业综合开发各项工程正常运行,项目区建立了相应的工程维护机制。
(1)项目区机电井、输变电线路、地下管道及相应的配套设施,采取项目村成立用水协会、租赁、承包、拍卖等方式,按照产权主体与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方自己筹资投劳进行管护维修,保证机电设备、输水管道正常运行。
(2)机耕路及林木管护员的聘任由项目区村委会负责,农发办对工程管护员进行岗前管护知识、技能和履行职责的培训教育,并同项目区各村、管护人员签订合同,承包管护人员的管护内容、区段写在标牌,接受群众监督和上级检查,同时建立工程管护员的管护档案,管护费采取农发办工程管护费支付(工程管护费12万元,其中:田间道路管护及维修0.45元/米·月,田间道路每年需支付7.75万元;树木管护及杂草清理0.25元/株·月,每年需支付4.25万元)和林木采伐后分成的办法(村集体25%,地邻30%,管护员45%),从而使管护工作进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3)对项目区各项工程的运行管护,县农发办将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工程管护成绩突出的和管护工作不力的,做到奖罚分明。
9.3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9.3.1 组织领导
为了搞好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襄汾县调整充实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县长程明温亲自担任组长,副组长由副县长杜许堂和财政局局长赵楼生担任,成员由农发办主任郭忠民、农业委员会主任孟建汾、林业局局长赵子龙、水利局局长王成纲、畜牧中心主任刘新刚、农机发展中心主任任跃辉、审计局局长冯金堂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郭忠民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选项、规划评审、组织协调、督查指导等工作。
9.3.2 职责分工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具体分工如下:
1、农发办负责项目工程的招投标,承包合同的落实、质量检查、完工后的验收、报账。严格落实县级报账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负责制。
2、财政局负责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的筹措落实,保证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定期检查资金使用情况,保证专款专用。
3、审计局负责对农发资金的流向、使用、效益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4、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畜牧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会同农发办搞好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
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
10.1& 环境现状分析
(1)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528.8mm,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汛期;受这种气候影响,降雨量得不到充分利用,由于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作物灌溉不能及时满足需水要求,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抗灾减灾能力较低。
(2)农田防护林网覆盖率低,冬春季节时有沙尘暴,防风固土条件较弱。
10.2&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1)项目区降雨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旱灾缺水是主要的灾害,一直困扰着该地区的农业生产。该项目工程建成后,为灌区提供了供水水源,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作物可得到适时适量的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通过秸秆粉碎还田和配方施肥进行土壤改良,可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又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减轻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3)工程建成后,通过植树绿化,可增加农田防护林网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干热风、沙尘暴对农作物和项目区环境的影响,对恢复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工程施工期间,土石方开挖,砼搅拌,水泥、砂、碎石堆放及施工车辆的往来产生的扬尘、废气、噪音,影响大气环境和施工人员的健康。
(2)工程建成后,虽然灌区灌溉水有保证,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用水的要求,但由于农民缺乏科学灌溉意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板结。
10.3& 对策及措施
(1)为减少噪声和扬尘对大气的影响,加强施工车辆管理,设置警示牌。施工场地砂石料堆放整齐,水泥包装保持完整,防止扬尘等对大气造成污染。
(2)加强项目区科学用水管理,提高节水意识,做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精确灌溉,才能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
综上所述,项目工程的兴建,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等措施的配套实施,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美化了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总之,该工程的兴建,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通过合理安排及采取有效措施,完全可以减小施工期间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影响。
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
11.1& 可行性研究结论
项目区目前是襄汾县农业和经济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区内交通便利,有良好的施工条件,本次建设的项目工程,规划合理,符合发展节水工程要求,投资少,效益显著,管理方便,维修费用少。
项目工程建成后,不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抗御自然灾害明显改善,美化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态效益显著,解决了项目区难以解决灌溉水源的问题,提高了节水灌溉标准,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是可行的。
11.2& 问题与建议
11.2.1 问题
(1)该项目工程投资大,施工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如施工组织管理不好,会影响工期和工程质量。
(2)工程建成后如不及时建立管理机构,加强工程管护、维修,工程就会遭到破坏,影响效益。
11.2.2 建议
(1)加强前期管理,工程严格实行公开招投标,加强施工技术力量,选择有资质单位进行工程监理,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2)成立项目管理机构,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培训有技术、懂管理、有责任心的高素质管理人员,创造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