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剑灵怎么样赚钱快钱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如果不是零零星星的新闻报道,相比一两年前拿融资势头一时无两的态势,题库答疑类产品们似乎变低调了很多。
  最新的一则新闻是《在线辅导老师收入超网红,南京教育部门:应禁止》,新闻的主角猿辅导与猿题库、小猿搜题是兄弟公司。透过舆论的喧嚣,我们看到了题库答疑类产品商业化的试水动作。
  题库答疑类产品正走向何方?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各家都绕不开商业化的考量和比拼,那么2016年过去后,牌桌上还将剩下几家?
附图:题库答疑类产品融资情况
  我们试图勾勒一组题库答疑类玩家们忙碌的画面:
  因为平台上有老师单小时收入超1.8万元,“收入超网红”字样成为全网搜索热点后,公立老师兼职在线辅导赚外快的做法也引来了地方教育局的注意。猿辅导急忙发表声明呼吁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合理分配的办法就是通过互联网,这再次引发了关于公立老师薪酬的大讨论。猿辅导火了。
  阿凡题也打算玩一把粉丝经济吸引更多眼球。“3&15”当天,阿凡题宣布签约“小鲜肉”代言人TFBOYS,号称将推出TFBOYS定制版,无疑盯紧了中小学生用户们。
  菁优网3月初挂牌新三板,打破了自己作为老牌题库公司的“零融资记录”,成为了第一家登陆公开资本市场的题库公司,但在外界看来,和友商们相比,还是太过低调了。
  1月底,魔方格宣布获得B轮融资,2B变现再下一城。
  自去年9月从百度正式分拆出去,作业帮团队已经逐渐搬离百度总部,搬进了北京上地的一幢四层小楼。从大公司分拆出来后,审批流程骤减,这支近200号人的团队节奏更快了。
  工作节奏加快的还有学霸君,去年8月份学霸君把部分研发和业务人员迁到了北京,无形中给激烈的题库大战添了把火,近期又曝出新一轮大几千万美元融资的信息,令外界更加好奇。
  增加曝光、进公立校、跑马圈地、打磨产品、上线新功能、谋求融资……虽然看上去没那么热闹了,但题库答疑类产品仍在小步快跑着。
  第一部分:题库答疑类玩家们都在干啥?系列动作都指向商业化探索
  案例:老牌题库公司菁优网
  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都是耍流氓!在菁优网的招股书里,我们窥见了这家“元老级”题库公司的商业化路径。
  位于深圳的菁优网最初定位于K12领域的“搜索引擎+海量题库”。资料显示,其创立的“搜索引擎”模式,一度被业内比喻为国内中小学理科在线教育领域的“百度”和“谷歌”。近年菁优网还推出了拍照搜题技术,学生可随时提问,若题库中没有,菁优网会第一时间组织答题高手予以解答。另外,理科老师依靠菁优网在线组卷在业内也较有口碑。
  根据招股书,截至日,菁优题库涵盖K12阶段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五门学科。题库拥有题目数量近374万道,且每日新增题目约2800道。其电脑端注册用户1500万,日均访问用户量超60万;移动端注册用户200万,日均访问用户量超40万。
  主要靠2B端变现,也产生了广告收入
  虽然学生(家长)、老师通过购买优点、VIP学习卡和校园号,获得看VIP试题解析、下载试题、试卷、组卷的服务――是菁优教育收入的组成部分,但鲸媒体发现,菁优教育的收入大头还是来自于培训机构或学校,且客户集中度较高。
  月、2014年及2013年,菁优教育的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2.10%、78.01%和64.25%。以月为例,前五大客户分别是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简单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观止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衡水第一中学。
  具体而言,菁优的商业模式是这样的:其智能题库中题目来源于已公开的各校考题和客户在线提出的问题,由资源中心搜集整理汇编而成,题库内容每日更新,且大部分题目供用户免费使用。为菁优网贡献收入的客户则分为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
  其中,机构客户通过购买公司的在线教育服务,来实施其面向终端用户的在线培训业务;个人客户通过购买菁优网的在线教育服务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2015年前6月,个人和机构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34.81%和74.18%,机构收入在2014年和2013年分别为79.05%和64.25%。
  (图表来源:深圳市菁优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公开转让说明书)
  公司销售模式可分为直销和代销,以直销为主,代销为辅。
  在直销模式中,个人客户在官网注册后,通过直接付款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购买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机构客户在与公司签订服务合同后,菁优网会为其开通可访问平台内容的权限。客户在购买公司产品后可在一定期限(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和三年)或一定次数内阅览公司付费类网页内容。在代销模式中,由代销机构进行产品分销,但代销产生的收入占比极小,其比例接近0。
  菁优网将其收入构成部分归纳为教育信息服务和渠道服务两部分。教育信息服务收入,包括技术服务收入、VIP 学习卡收入、优点收入、校园号收入和网上商城收入;渠道服务收入,主要是利用题库平台为客户提供点击链接服务产生按点击次数和平台服务佣金确认收入(可以理解为广告导流收入)。
  (图表来源:深圳市菁优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公开转让说明书)
  2013年时,来自教育信息服务的收入占比为100%,2015年前6月占比94.54%。与此同时,2014年菁优教育增加了渠道服务收入,在当年营收中占比3.31%,2015年前6月渠道服务收入比重增至5.46%。菁优网称,公司已在为北京简单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提供网络营销及市场推广服务,预计该业务的收入(广告收入)会不断增长。
  题库人工成本大增,业绩陷亏损
  近3年里,菁优教育实现了百万元量级的营收,但我们注意到,其业绩在2014年起出现了亏损。
  2015年前6个月、2014年和2013年,菁优教育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14.8万元、916.67万元和607.41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77.73万元、-156.96万元和33.01万元。
  2014年度,菁优教育营业收入较2013年增加50.92%,但净利润降幅达为575.46%,主要是因为: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公司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大了对题库的投入,员工人数增加,研发投入加大,与拓维信息子公司合建合营公司。另外,月亏损进一步加大,主要是由于股权激励产生管理费用423.72万元,长期股权投资产生投资收益-169.31万元。
  我们发现,在菁优教育的团队中,截至2015年6月30日员工数是46人(包括管理人员、研发人员、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菁优没有自有老师,题库中的题目答题等主要环节由外部兼职老师完成,与兼职老师的合作模式为:兼职老师对题库中新增题目进行加工、制图、答题、审题、纠错等服务,其中以对题目的解答形成解析为主,各服务环节的价格由公司决定,兼职老师的答题质量参照公司制定的质量控制标准。因此,主营业务成本中占比最大的为支付给兼职老师的劳务费,占主营业务成本的80%左右。
  注意到,2013 年每道题的劳务成本为2.34元,2014年为3.01元,而2015年为3.27元――题库建设及激励补贴兼职老师的成本增长势头颇为明显,这或与2014年下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题库产品烧钱大战有关,从未融过资的菁优网挂牌新三板,不难看出其为竞争准备弹药的意图。
  毛利率方面,教育信息服务收入毛利率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前6月份分别为67.05%、52.00%和57.06%。值得注意的是,渠道服务收入(广告收入)毛利率在月、2014年的毛利率为100%――菁优教育解释:目前,该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网络营销及市场推广的点击链接服务。公司运营中心定期为客户更换该特定区域的版面设计,版面设计由客户自行制作,公司员工可在很短时间内通过后台程序自动更换版面设计。在该项业务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公司运营并维护该项业务时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投入几乎为零。
  追访:大同小异的商业模式摸索
  再看看同一赛道上的其他选手,在多轮融资之后,其实商业化也逐步提上了日程。
  猿题库:用产品矩阵打法,B端重视公立校
  “猿辅导、猿题库(学生版和老师版)、小猿搜题是对应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教、练、测环节需求的三款APP产品。”猿题库品牌公关总监黄敏慧告诉鲸媒体,猿题库公司围绕K12的产品矩阵已经形成,其中猿题库和小猿搜题作为用户流量入口,猿辅导则通过在线直播辅导实现2C变现。
  这组产品矩阵的商业模式,具体而言,猿题库和小猿搜题是面向学生的基础性学习产品,将坚持免费模式。而猿辅导将通过深度挖掘学生练习行为、目标考试、作业搜索等数据,将自适应学习和人工智能带入在线直播辅导服务。从收费上看,目前猿辅导一对一的价格平均相当于一线城市同类线下辅导课程的13%,二三线城市价格的19%;最便宜的专题课为1元;一学期同步辅导的学期班课单课时的费用为9元。
  资料显示,猿辅导主打39元/小时1对1个性化教学,最早90%的收入归老师、平台占10%,现在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设定不同的老师课酬体系和分成比例。
  2B端的商业化目前不会考虑,猿题库更看重能否更多地进入公校的教学场景。“猿题库一直是免费开放的,不论是公立学校的老师,还是辅导机构的老师都可以注册使用老师版,公司并没有专设针对公立学校和辅导机构的合作拓展业务,更多是各地中学和教育主管部门主动寻求合作。”据介绍,2015年10月与四川省崇州市教委达成战略合作后,崇州全市中学课堂引入了猿题库学生版和老师版辅助教学,截至当月,全国使用猿题库老师版的中学老师超5万名。
  有意思的是,猿题库最早时也做公务员行测题库,后来其母公司粉笔未来将公务员题库及课程业务剥离出去。“粉笔公考”2014年上线,可实现行测题库测评、申论智能批,并推出了直播课,据其披露,当年营收1000万,利润200万;2015年直播课听课人次80万,营收4000万,利润1000万;预计2016年营收突破1亿,利润3000万。不难发现,主打K12的猿题库产品矩阵与“粉笔公考”如出一辙,公务员考试培训现金流哗哗的,其实可以补贴猿题库产品嘛。
学霸君:重点推技术投入和在线答疑,携中移动深度合作
  在收录超过7000万道题目及解答的基础上,学霸君于2015年9月上线在线答疑。不难看出,学霸君的商业化探索是从推出在线答疑功能开始的。对于在线与教师一对一交流,学霸君现在为这项在线服务制定的收费标准是1块钱1分钟,299元包月。
  学霸君CEO张凯磊说,目前学霸君的老师答疑在周末已经达到了平均每天5万单,周中平时每日平均3万单,平均客单价7元。学霸君应用上,参与真人在线答疑的教师多达一万名,全部来自全国各地的公立学校,每天要解答4-5万道题目。“有一批种子老师是我们在天津时期招聘培养的,后面以人传人为主。在选择老师时,我们会设立一些入门标准,比如必须来自公立学校,有相应的职称,会有一些基础的检测,考核通过后颁发聘任证书,然后我们会组织老师试讲,让学生打分来对其进行评价。”目前,学霸君并未和老师进行课程收入的分成。
  据透露,除了在“滴滴打老师”模式下,C端用户直接进行付费外,学霸君2B端的学校及机构暂无收费合作。目前学霸君最主要的合作伙伴是中国移动,其旗下的咪咕数媒跟学霸君联合推出了独立APP“咪咕学霸君”。“咪咕学霸君”提供的答疑服务会以定制包月的形式收费,中国移动会推出“咪咕学霸君18元包”,配定向流量,在全网推广。
  不要忘了,2014年底,原主打小学阶段的作业平台一起作业网开始涉足中学生作业后,学霸君与其达成了合作,此番抱团也是相当有趣。
  虽然目前B端变现动作较少,但犹记得去年7月份,张凯磊首度向外界公布学霸君的三步走战略:首先通过免费搜题导入流量,其次通过在线答疑转化为付费用户,最后一步是与线下机构合作,建立服务标准。在张凯磊的战略里,与线下培训机构的合作将成为最后一环,合作深入介入到课程中,前期的巨大流量将成为张凯磊谈判的重大筹码。
  规划上,张凯磊回答鲸媒体,未来学霸君很可能成为分发平台,帮助培训机构更好地去接触家长,家长用数据去找培训机构。
  还了解到,这家团队近300人的公司,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超50%,教研人员占比约为15%。学霸君去年起就开始做“自适应学习”的事:通过拍照搜题来收集大规模的学生提问数据,通过实时老师答疑来进一步收集数据从而精细化理解学生的个体能力缺失点,之后为学生设计要练习的题目清单,并通过对比单一学生和其他同阶段学生的数据分布,继而推荐一些该学生没有关注而其他人普遍关注的知识内容加以引导学习。
  作业帮:引入教研团队,打造K12在线教育平台
  作业帮去年10月开放部分用户的在线答疑功能,学生拍照搜题后,如果对讲解仍不满意,可以找老师一对一语音+白板答疑。“我们只开通了不到30%的用户,但日答疑的时长就已经突破20万分钟。”作业帮CEO侯建彬说。据了解,在老师答疑产品中,大多公司采取的是老师抢单的机制,而作业帮采取的是给老师派单的模式。
  其实去年下半年,作业帮团队就陆续引进了全职老师,老师负责将每个题目打上标签,学生在做题的时候,系统会根据学生做题的正误、做题的类型等,为学生智能推送水平相当的题目。
  作业帮方面强调,目前为止公司没有太大变现的压力,所以主要精力还是在做产品方面。现在作业帮团队规模在160人左右,其中教研团队比重已经占到30%,技术人员大约是60%。
  技术方面,作业帮也在探索自适应学习模式。“我们现在的学习模型,无论是用户拍题还是练习,只需要30道题目,我们就可以了解这个用户的学习能力和薄弱模型,再推荐更合适用户的题目,可以做到让用户在同等的学习效果下,少做70%的题目。”侯建彬介绍,“我们的自适应学习模式邀请了众多优秀的一线教研老师加入完善体系模型,目前除了一些用户使用的跟踪随访以外,我们还时常进行系统、老师双评价测试,通过系统和老师对同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判断比对,以确定系统判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作业帮的规划是:“定位为一家教育公司和中小学在线教育平台,不仅是拍题,不仅是作业,还有作文、练习、辅导,还有课程……我们想延伸到学生学习领域的方方面面。”事实上,在早前集合了日产上百万条数据的UGC的基础上,作业帮通过“问答工具+UGC社区+积分体系”的模式,一直在尝试将百度知道的资源移植到在线教育领域。
  其实作业帮零零星星也做过一些商业变现的探索。比如去年5月和北教传媒合作,北教传媒推出了新的系列教辅图书《课堂直播》,在这套教辅图书的销售推广上双方进行合作。作业帮的搜题结果页面将附上该书的购买链接,可在应用内直接付费购买,作业帮还引进书中的3万多个视频,这些视频覆盖了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的全部年级和科目。作业帮已为北教传媒跨学网免费开放了技术接口。
  而早在2014年9月,作业帮就尝试过与机构合作接入视频,比如学大教育、学而思、乐乐课堂、洋葱数学等,给机构做线上导流。
  在外界看来,由于百度旗下还有教育文库、百度传课,以及智课网、沪江网等所投资的公司,这些资源整合后也可能有变现的空间。
魔方格:坚持C端免费,B端变现
  魔方格产品基于题库资源在打造K12学习社区的基础上,在变现模式上去年就已经确定了2 B的商业定位。魔方格CEO杨成夫向鲸媒体表示,为K12线下机构而推出的Mofangge Inside已经进入超过40家机构,大部分是二三线城市的龙头机构,覆盖四川、内蒙古等省市。在to C业务上,鉴于与学科网达成的战略合作,正在布局公立学校,合作产品“学易魔方作业”将于今年推出。
  他介绍,Mofangge Inside教学系统做的是自适应教学。比如:家长带着孩子去机构,这个系统提供测评的功能,帮助机构迅速测出孩子的问题在哪,从而进行针对性营销;老师每一次在准备教案时,选择不同的学生出来的教案都会是不一样的,根据教学对象自动匹配适合孩子的教案;老师可以用系统布置作业,会反馈学生做题的结果,优化测评数据。
  杨成夫透露,由于魔方格C端一直是免费的,“我们从上线时就说要做公益的魔方格网站产品”。
  “B端的收入比较乐观,可以简单说我们今年肯定盈利。”杨成夫称,在今年初拿到融资钱后,魔方格正在考虑投资或者并购一些团队,能补齐自有团队,吸纳一大批人才,考虑去美国把一些对算法、测评领域做得比较好的人才请过来(目前,魔方格团队近100人,教研和技术占到2/3以上)。“我们其实很早就做题库测评,只不过走了很多弯路,2009年我们想做自适应学习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人和理念,2012年和2013年考虑往这个方向,但是走了很多弯路。但题库测评是自魔方格成立以来一直的方向。”
  杨成夫透露,魔方格投资并购方向包括课程类、测评/技术类和内容类。
  阿凡题:黑科技+真人答疑,探索极致答疑
  从的采访感受看,阿凡题似乎为技术的突破更感到欣喜。今年2月份,阿凡题推出了可基于拟人思维进行分析解题的“分步解答”功能,增加了数学逻辑运算能力“化简”。据称它研发的“虚拟智能家教机器人雏形”――“阿凡题-X”已经可解决九年义务教育中超过90%的数学计算题运算。阿凡题还和奥飞动漫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拟共同发展儿童教育内容合作。
  有意思的是,阿凡题强调区别于其他题库产品,自己以答疑为主。阿凡题的一对一即时辅导功能其实是2015年8月上线的,不难发现,其与大多数友商推出答疑功能都是在同一季度(第三季度)。对于学生而言,既可选择微信式的免费答疑服务,也可选择“一对一辅导”这样的收费服务,5毛钱一分钟。
  在阿凡题创始人陈李江看来,拍照搜题是答题APP的1.0时代,在2.0时代,答题APP将既有大数据机器的算法,又有老师的矫正和30秒内第一时间的响应,通过大数据加上真人,来保证题目能被即时和准确解答。
  在老师方面,阿凡题利用共享经济模式吸引一线教师和大学生,利用类似Uber派单的方法对接老师和学生,而老师的收入取决于解题需求的数量、难易度、时间段等因素。拿到的数据看,目前阿凡题平台上的老师有超过1.5万名,日人工答题量是75万。
  从商业模式上看,阿凡题目前是2C收费,2B变现尚未开始,与友商一样,尚未实现盈利。不过资料显示,阿凡题已经与全国十大教辅机构建立了合作。合作的基石是:阿凡题擅长技术,做答疑,有线上资源,而传统教学机构擅长教研,做内容,并有线下资源。
  在阿凡题的规划里,其发展路径大概是“解决用户基本痛点-深挖用户需求-实现商业价值”,业务模式上呈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的底部是在线教育平台-阿凡题,往上是极致答疑,再往上是即时短辅导,继续往上是在线课程,在线课程之后还会延伸到O2O……
  第二部分:观察:跑马圈地,江湖格局怎么变?
早期混战中已有一批公司倒下
  关于题库类产品,一个段子是,最早期,题库类产品的公司的员工主要做两件事,一件是“扫街”,到处搜集各种出版社、各地名校、各地中高考试,甚至友商的题目,这是为了填充和扩充题库;在市面上常见的另一种,是贴胶布、揉搓纸张、用不同字体手写题目,之后录入系统,这是为了调试扫题、搜题的技术,提高拍照搜题的准确率,据说大家最早的搜题技术都是仿照的ABBY(一家俄罗斯技术公司)的识别技术。
  然后这两件事又衍生出两个现象,一个是市面上的题库大同小异,用户发现不少题目“你有我有他也有”;另一个现象是,一些媒体对不同APP扫题的准确率进行测评,发现平均是50%到60%。
  大概从2014年起,题库类产品的融资集中发生,随着团队实力的增强(加大教研、技术人员的进入,加大与教辅机构的合作),题库质量与搜题准确度都有了大大提升,尤其是识别技术上,一些公司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自主研发的技术大大超越了ABBY。
  之后,大家利用积累的海量用户数据,开始做数据挖掘的事,最终目标是通过用户搜题或做题、批改,分析出用户短板,最后进行针对性荐题,从而提高用户学习效率,由此提出了“自适应学习”的概念,目的是吸引到更多用户(虽然后来有学者指出,题库类公司缺少数据挖掘科学家,他们的自适应系统层级不够高,这个争议时间已经不短了)。
  跑马圈地的过程中,伴随着资本的狂欢,题库类产品用户量与融资额齐飞。当时有十多款题库类产品声称注册用户超千万。话说,根据国家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有13.68亿人口,其中小学、初中和高中生约2亿人。假设10款题库类产品每一款有1000万学生用户用,且用户分别都是“死忠粉”不重复,那么大概有1亿人在用,也就是说50%的学生都安装了不同的题库产品。假设只有1000万学生是题库类产品的活跃分子,这样至少在20个学生里有1个人装了10款题库产品,真是越算越不清楚了……总之,玩家太多,市场太HIGH。
  综观整个过程,我们看到各家都在不断变换姿势,但最后大同小异,比如都表示在练技术武功的,包括对题库的结构、算法、技术上的升级,还有提高扫题、搜题、识别阅卷技术的;比如练教研内功的,通过引入教研人员或者寻找兼职老师来解题答疑的;比如把功能从学生端延伸到老师端的,如帮助老师组卷、留作业、改作业;还有的有继续深耕学生端,比如增加在线答疑、社区化、在线课程等等――渐渐地,已经从单个工具向产品矩阵或平台发展了。
  在大家一起往前跑的时候,一些选手已经倒下了,只不过媒体已经很少提及――创业精神可贵,但现实却很残酷。哪些公司已经死了?一般而言,标准包括:(1)至少一年以上没听到融资信息,没看到媒体报道的;(2)产品停止更新;(3)官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停止更新的;(4)工商部门的注册记录被注销的;(5)办公地址人去楼空的,或者不知道搬家搬到哪里的;(6)传出大裁员新闻的……
商业变现不得不提上日程
  随着一笔笔大额融资的公布,估值越来越高,资本越来越谨慎,而前期技术研发和营销推广钱烧得并不少,商业变现也提上了题库类产品的日程――是的,除了产品做得足够好,商业变现的快慢也将逐渐成为题库答疑类产品清牌期的竞争指标。目前市面上的题库答疑类产品能拍胸脯说自己完全盈利的看看有多少家?如果自己没有能力获得现金流,清牌期竞争更加惨烈,这成本可是直线上升的啊,从菁优网的招股书就可见一斑。
  通过追访,我们发现,目前各家商业变现的途径无非是2C和2B,其中绝大多数玩家均从2C做起,主要是引入老师答疑或在线课程的办法,不过2C之路难走,据说充满技术感的题库类产品投个广告,效果(引发的销量增长)远远不如土的掉渣的步步高学习机。所以,还是2B带来的收入效果更立竿见影。不难发现,有的产品在2B上已经尝到甜头(比如魔方格、菁优网)。
  在2B的模式中,和培训机构合作是变现最易的,通过给机构提供测评产品,可以帮助机构进行招生营销和课程推荐,辅导班还可以帮助推销题库产品的答疑服务,而整个教学场景中,题库产品的服务也可以贯穿其中,这个过程双方都存在服务购买和分润的合作机会。可以预计,未来题库答疑类产品对培训机构的争夺将会愈发激烈。
  但是,和公立学校合作(赚政府采购的钱),短期内要形成规模并不容易,因为要打进公立校,公立校老师在校内教学过程中使用题库产品是关键(不包括课后为赚外快在网上答疑),由于公立校老师的传统教学习惯根深蒂固,不可避免涉及补贴,要不然就是打通与当地教育局的关系,其中复杂程度无须赘述。
  我们再从另一角度想,如果先把公立校老师引到题库平台上进行答疑或者开课,让老师自发进行宣传,老师自己的学生则很可能也被引到平台上,进而平台与老师进行收入分成。这种模式属于2B2C(在这里,且把公立校老师作为小B,培训机构和学校是大B),这又涉及到对公立老师的争夺,势必会涉及到补贴(不分成、钱全给老师也是补贴的一种方式)。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公立老师身份尴尬的问题,从猿辅导的风波就可发现,能不能出去赚外快,这个问题现在依然非常敏感。
  因为2B不好做,所以很多题库答疑产品上的老师倾向于培训机构老师和大学生――其实也不难想象,对于一个线下培训机构而言,看到不少自己的老师在某题库答疑平台上活跃,如果心态开放一点,不去捆绑限制老师,而是谋求与这些平台的合作,也许有利可图,这正中题库答疑平台的下怀。
  另外,还有一种2B2C的模式,就是寻找代理(比如一些教辅机构或神通广大的个人代理),帮助售卖题库答疑类学习卡等,与代理进行收入分成,但显然,这种模式目前也不是主流(看看菁优网的招股书就知道了)。
  题库答疑类产品的格局和发展趋势如何?
  题库答疑类产品的格局和发展趋势如何?有几家公司给了我们答复:
  猿题库强调,个性化教育将成为主流,而在线教育将拉平各地区间的教育资源鸿沟,无疑,题库答疑类产品就是代表之一。
  张凯磊则称,在K12领域里,该有的入口已经逐渐打开了,当更多的技术涌入这个领域,全面改变效果的时候,就看家长的投入。
  侯建彬认为,拍题领域,是一个赢者通吃的格局。技术及资源的持续积累,会在体验和规模上甩对手越来越多的距离,从2015年中开始,这个趋势已经比较明显。拍题之后的教育价值及服务部分,整个行业都在探索,在教育价值及商业变线上,2016年一定会有公司跑出来;但无论怎么跑,拍题造就的场景和数据,都是核心和关键。
  “中国创业跟风太严重,实际魔方格的题库我们做了6年,踩了很多坑,不要觉得很简单,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坑太多。 ”杨成夫表示,今年年底围绕测评,题库大一类产品可能会面临一次洗牌,专注把测评做好的企业在未来一定会分得一杯羹。
  在看来,题库答疑类产品的第二轮洗牌已经开始。有意思的是,如果对照互联网领域从去年起如火如荼的合并大戏――滴滴VS快的、美团VS大众点评、58同城VS赶集网、携程VS去哪儿、世纪佳缘VS百合网、美丽说VS蘑菇街,在线教育居然还没有出现一起同一细分领域赛道的合并整合案例!
  我们认为第一个案例很有可能在题库答疑类产品之间产生,这同业大玩家合并有可能提高效率、在细分领域做到垄断。另外,我们判断,题库答疑类产品和K12领域其他业态的选手通过股权关系进行跨界整合也是有可能的,因为题库类产品的流量和海量数据对于战略合作伙伴而言,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谁与谁联姻,谁与谁死磕,谁与谁被淘汰。我们静观其变。
  最后,不如回顾一下此前《从互联网巨头合并详解,到教育圈梦幻猜想》系列文章中的一些判断,供以后事态发展做参考:
  (一)合并能够达成,合并双方大都有以下特点中的几个:
  1 细分市场的两大玩家处于严重烧钱、恶性竞争的境地。
  2 老二长年位居第二名,觊觎第一名而不得,长年亏损。
  3 所处细分市场瓶颈已现,旧市场外围的新市场上出现新的发展机会,亟需停战创造发展和平环境。
  4 其中一方(多是被并购的一方,日后不占主导地位的一方)创始团队有套现动力。
  5 并购双方有共同的投资人,或者至少有一方拥有强势的投资人,或谋求并购主导地位的一方有非常强势的leader。
  6 双方融资轮数较多,估值较高,又遇上资本市场转冷,融资遇阻,“抱团取暖”成为靠谱的方式。
  7 历史证明,联席CEO就是个过渡性的产物,早晚要分出主导者,在谈合并时及合并后,淡出的一方主动或被动做好了心理准备和出路安排。
  (二)跨界结盟双方的特点有:
  1 各自已经是各细分领域的大玩家,谋求横向或纵向扩张业务。
  2 跨界联姻的双方在业务上有可以整合、合作的空间。
  3 双方进一步扩展业务时有可能成为直接竞争对手。
  4 联姻双方首要谋求的不是钱,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化。
  5 联姻双方有共同的投资人或者熟识的机构进行撮合。
  6 双方均有市值/估值管理的需求,依靠合作的想象力提升市值/估值。
  来源: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鲸媒体是一家面向教育产业的专业媒体,由行业、资本、媒体等各...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样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