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东周时期著名战役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
练习题及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哪些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所属题型:问答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①特征: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②反映:政治上,国家处于分裂时期,长期战争不断,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整个社会出现统一趋势。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各国掀起变法运动,逐步确立封建制度。经济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兴盛,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兴的封建城市。文化上,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文化成果丰富,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意思对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一年级历史试题“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春秋争霸、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合纵连横)、
商鞅变法、
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医学(扁鹊)、
屈原——爱国主义诗人(《离骚》),战国编钟、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历史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春秋争霸:
春秋争霸,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年,周幽王死后,周平王即位.由于镐京遭受战争破坏,加上受到犬戎的威胁,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至此,西周结束,东周建立.
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法见于《史记》。
春秋争霸的影响:
1.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3.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春秋争霸的原因:
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在周王室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春秋争霸局面随之出现。
春秋争霸实质: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每个国家都想统一天下。
春秋争霸形势图:
1.在地图正方框内填写春秋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2.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写,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军打败楚军称霸中原的战场所在地名称。
3.将&尊王攘夷&的口号,用直线连接与其相关的霸主。
考点名称:
战国七雄是指?
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齐、楚、秦、燕、赵、魏和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七个诸侯国之中,除了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的六国均在其东边。因此这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战国七雄的形成:
战国初年,三家(韩、赵、魏)分晋。稍后田氏代齐,形成齐、楚、燕、韩、魏、赵、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著名战役:
齐魏之间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秦楚之间的彝陵之战和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
战国七雄的实力排名:
战国前期,齐国,魏国,赵国,楚国,韩国,燕国,秦国。
战国中后期,秦国,齐国,赵国,楚国,魏国,韩国,燕国。
在最开始商鞅和秦孝公讨论国家根本强大道路的时候,商鞅就列举了几个强国,魏国财货甲兵之强,齐国明君贤臣之强,楚国山河广袤之强,赵国弓马骑射之强。在他认为当时强大的就这几个国家,但是他说都不是根本之强,这几个强国遇明君则强,遇庸君则弱,遇昏君则亡。秦国不能走他们的道路,秦国要走根本强大的道路,要行变法。所以十数年后,河西一战,打得不可一世的魏国丢盔弃甲,从此一蹶不振。战国的格局开始以秦国为主导。
战国七雄分布图
秦国历代王侯世系表
秦庄公 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秦宁公 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在位6年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秦康公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秦共公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秦桓公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景公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秦哀公 前536-前501年 在位36年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秦厉共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
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
秦灵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
秦简公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秦献公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秦惠文王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秦昭襄王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秦庄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考点名称: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法家著名人物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后来由于商鞅作法自毙而遭到五马分尸,但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其新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主要还是任何深刻彻底的变法无不是从积贫积弱之国开始。
一、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为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三、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取信于民。   
四、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
商鞅变法的目的: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开阡陌,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打破了奴隶主世袭贵族的特权,确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政治势力;中央集权的实行,巩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发展了封建经济,壮大了地主阶级经济力量;方便了税收和交换。
商鞅变法的作用:
(1)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2)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只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4)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名称:
先秦时期在天文,历法,医学,文学方面的重要成就?
天文:最早观测到哈雷彗星,且对一年的测量已经达到365.24天,现在一年是365.2425
立法:编成了夏立(即现在的农历)一直使用到现在
医学:扁鹊提出了中医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文学:1.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法
2.论语制成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神医扁鹊:
扁鹊,战国时期医学家,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卒于赧王五年(前310)。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夏代历法:
我国传统的干支记日法起源很早,夏代末期帝王很多都用天干为名,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商代历法,在夏代历法上,把我国最早实行的阴阳合历逐步调整,使它趋于完备。
先秦时期的天文和历法:
考点名称: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代表作:
《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
屈原的生平: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的作品共有25篇,篇目为: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7当前位置: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哪些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①特征: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②反映:政治上,国家处于分裂时期,长期战争不断,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整个社会出现统一趋势。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各国掀起变法运动,逐步确立封建制度。经济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兴盛,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兴的封建城市。文化上,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文化成果丰富,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意思对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主要考查你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合纵连横),商鞅变法,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医学(扁鹊),屈原——爱国主义诗人(《离骚》),战国编钟&&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合纵连横)商鞅变法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医学(扁鹊)屈原——爱国主义诗人(《离骚》),战国编钟
春秋争霸:春秋争霸(前770年—前476年)发生在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尊王攘夷: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 晋楚争霸:晋文公即位后,整顿内政,训练军队,很快成为中原强国,后通过与楚国的城濮之战,成为了中原的霸主,之后百年晋楚争霸不断,楚庄王时,晋楚发生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国获得了中原霸主。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奴隶主之间相互掠夺人口与财富,争取诸侯间的领导权的战争。 &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1、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新的经济,社会制度的产生。2、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加速了各区域的民族融合,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3、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春秋时期形势图:&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法见于《史记》。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时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国军师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巧计在桂陵和马陵两地大败魏国主帅庞涓,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公元260年,秦、赵于长平交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国兼并战争的实质:封建地主之间的争夺土地人口兼并战争。在兼并战争中,诸侯国不断减少,为后来秦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的对比:1、相同点:(1)都具备争夺土地与人口的特性。(2)都给人民带来了灾难。2、不同点:(1)阶级不同:战国兼并具有封建地主阶级兼并战争性质;春秋争霸仅是奴隶主大国的争霸战争。(2)战争目的不同:战国兼并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消灭其他国家,达到统一的目的;春秋争霸是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地位。战国兼并战争的的影响:1、兼并战争推动了各国的改革,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2、由初期的土地人口的争夺转变为以统一为目的,促进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民族融合。3、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战国时期形势图: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因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④统一度量衡,在秦国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这些措施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性质和特点:商鞅变法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发动的一个比较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宗室多怨鞅”以至于商鞅被害。但是由于变法内容顺应了封建制的发展和历史趋势,加上新法已经推行18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变法的比较:
增强实力,争做霸主
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地主阶级专制统治
发展生产,改革内政
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旧贵族特权
维护旧的奴隶制
用封建代替奴隶制
旧奴隶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统治,发展封建经济,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变法成功根本所在。2、变法得到强有力的统治阶级秦孝公的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改革全面彻底。3、法家思想的传播,商鞅个人对守旧势力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4、商鞅取信与民,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得到人民的支持。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1、改革是变革旧秩序、旧制度的一场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新时代进步的潮流。2、改革必然会遇到重重阻碍,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
南门徙木立信:徙木为信: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于《史记·商君列传》有这样的记载:“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意思是: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最早的哈雷彗星的记载:《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前613年)秋七月记“有星孛入北斗”,天文学家公认这是“哈雷彗星”在世界上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年。夏代历法:我国传统的干支记日法起源很早,夏代末期帝王很多都用天干为名,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商代历法,在夏代历法上,把我国最早实行的阴阳合历逐步调整,使它趋于完备。扁鹊:扁鹊原名秦越人,&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法,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正式传记而记载的古代医学家。先秦时期的天文和历法:&先秦天文关于日食的记载:先秦的天文不仅有关于彗星的记载,也有详细的日食的记载,据《竹书纪年》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学者推断“天再旦”是日出前的日食,经天文学家研究和实地考察,基本得以确定,经过大量科学演算,断定“懿王元年天再旦”发生于公元前899年4月21日,这也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一次有确定日食记录。屈原: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一位优秀的政治家,爱国诗人,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离骚》:《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诗,诗人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合成一体,编织成瑰丽浪漫主义形象,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曾侯乙编钟: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以造型宏大,音质齐全优美,被中外学者称为“稀世珍宝”,说明在春秋时代,中国音乐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吸收了楚地民歌的精华并融合古代神话传说,形式活泼多样,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对我国的文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屈原:
屈原其人:屈原(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贵族,生活在楚国由强大走向破败的时期,曾官至左徒,是国王左右的近臣,参与国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工作。屈原鉴于秦国对楚国的威胁,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上官大夫靳尚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仅阻止楚怀王接受屈原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屈原。后来怀王被囚秦国至死。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谗害,并遭到放逐。公元278年,秦攻破楚国首都,屈原对楚国未来深感绝望,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跳入汨罗江自杀。屈原的政治生涯十分坎坷,但正是这坎坷的政治命运,他那与黑暗势力做斗争的遭遇,特别是长期的流放生活,使他有机会体验人民的疾苦,充分吸收民歌的营养,创创作了《离骚》、《天问》等20多篇不朽的篇章。
发现相似题
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5737669423360619989441420942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历史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以下方面:(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图文】动荡的春秋时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7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简要说说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的打发展时期,也是社会转型时期.额,概述一下重大成就.
在经济方面,首先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请举例说明1、生产力提高: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牛耕的运用,是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老师:伴随生产力的进步,在生产关系方面也出现了重大的变革.请学生回答,在副板书上列出下面的关系图:铁器 、牛耕→荒地大量开垦→私田出现→新的剥削方式即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
齐“相地而衰征”、鲁“初税亩”等新税制促使耕地由国有转向私有;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老师总结:2、生产关系变革:私田出现,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各国变法用新的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使奴隶制土地国有制逐步向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转变,井田制崩溃.伴随着奴隶制土地国有制逐步向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转变,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和政治势力增大,与奴隶主贵族阶级矛盾尖锐.⑴取代奴隶主贵族阶级掌握政权.(举例证明:三家分晋、田氏代齐)⑵要求政治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开展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确立.举例证明:各国内部改革
春秋:齐管仲
战国:魏李悝、楚吴起
老师提问: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有怎样的目的?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战国时期的改革目的具有双重性( 根本目的: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