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烧钱模式”消停,滴滴打车的盈利模式式在哪

打车软件超30个,盈利模式不明 嘀嘀快的双雄鏖战 烧钱近亿收入为零
特约记者 黄丽 本报记者 彭岩锋 发自广州
打车类软件尽管屡遇劫难,仍遍地扎根。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打车类软已超过30个,并已形成了“北嘀嘀,南快的”的大致格局,而这个新兴行业烧钱速度也飞快。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仅这两家公司,一年支出就近亿元。
“ 烧钱 无所谓,目前根本不考虑盈利问题,只要做出市场”,这两家缠斗已久的打车软件公司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态度一致。
不过,比起烧钱的忧心,嘀嘀和快的更为忧心的是对市场份额的抢夺。而两家公司的用户抢夺战也日渐白热化,甚至直指对手恶性竞争。
“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砸钱,拼市场。上游对出租司机进行奖励,展开各式各样的公关活动,吸引司机使用自家软件;下游对用户,公司又得采取各种奖励回馈措施。哪一样不需要花钱。”一位打车类软件公司的高管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可是让人感到担忧的是,几乎所有的打车软件都还处于没有收入的状态。更谈不上盈利模式了。”
白热化竞争必会加快淘汰和洗牌速度。快的打车COO赵冬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个行业很快会进行整合,市场上的资本也只会给行业的前两名。”而嘀嘀打车方面的态度更为现实:“最后只会有一家是站着的,其他都是跪着的。”
软件用户争夺战
当下,各路打车软件仍在各地加足马力,抢夺市场。
刘师傅在广州做了8年的出租车司机。今年4月,嘀嘀打车的地推团队主动帮他装上了嘀嘀打车软件,并赠送了车载充电器、数据线等小礼品。地推人员还就地手把手地传授如何使用软件接单。
随后,快的打车和大黄蜂打车也找上刘师傅。“刚开始的时候,嘀嘀不用接单,只要每天在线6个小时以上,每星期就可获得40块钱的话费奖励。快的也差不多。大黄蜂则是需每个星期累计挂满36小时,就有20元话费补贴。”目前,大黄蜂司机端只支持安卓系统,刘师傅使用却是苹果手机。尽管如此,他也还是在另外一只安卓手机上装载了大黄蜂软件,“手机,我平时不用,放在家里。家里有wifi,挂着也不花钱,这些奖励也算个收入。”
在数月之后,嘀嘀和快的改变奖励方式,要求司机接单后才可获得奖励。“每接一单,最高奖励100元,最低10元。司机可以到嘀嘀广州分公司领取购物卡或者现金,也可以选择用来充话费,快的打车直接打到我们的银行账户上。”刘师傅说。
除了上述奖励措施,每周抢单数量第一的司机可获奖励一台彩电。“有些人正常生意都不做了,成了抢单专业户。”位为出租司机感叹。
“打车软件公司的业务员对我们司机都很好,经常来请我们吃饭。”刘师傅推荐一个司机安装嘀嘀打车就有25元奖励,推荐一个乘客安装就有10元奖励。
有了打车软件后,出租车的空驶率下降了,“不用到处乱兜找客”,司机接单也有了选择性,“比如交接班的时候就可以只接顺路的单,再也不怕被乘客投诉拒载了。”不少师傅反映。
交通高峰时期城市拥堵,打车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司机能完成的单数和平时一样。非高峰时期,司机在手机上抢完单后,路边即使有客也不能拉,只能等着叫单的那位客人,不能轻易爽约。所以,大部分司机表示,还是会像以前一样主要拉路边的客,除非是看到顺路的单才会抢一下。
为了不让司机或者乘客爽约,打车软件建立了诚信机制,爽约被投诉达三次,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都会被封号。
屏幕后的刀光剑影
嘀嘀打车软件背后团队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从北京发迹,包括九月即将推出服务的昆明、南宁等城市在内,覆盖城市有23个,全国乘客端下载量达740万,注册司机13万。根据艾瑞咨询统计,全国范围内,嘀嘀的实际覆盖人数和软件使用次数都处于打车软件市场的领先地位,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0%。
快的打车由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在杭州,快的仍然是市场份额最大的打车软件。从全国来看,市场份额已超过40%,累计乘客端下载量1000万,司机用户20多万。快的覆盖城市达30个,是市场上覆盖面最广的打车软件。
打车软件经过长时间的用户争夺战之后,渐渐走上差异化服务的道路。除了都和百度、高德等地图软件合作,将打车服务内嵌到地图中外,还想方设法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今年4月开始,嘀嘀与腾讯、去哪儿网、诺基亚等分别达成了深度合作,并在去哪儿网的新版手机软件中提供乘机助手服务。用户通过去哪儿预定机票后,系统会自动询问用户是否需要预订送机服务,然后将用户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发送到嘀嘀打车的司机端。嘀嘀打车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款拥有Windows Phone版本的打车软件,还设计了诺基亚专属版本。据业内人士透露,腾讯除了向嘀嘀提供融资外,旗下微信还将与嘀嘀进行深度合作,腾讯将会推出官方的微信打车服务。
背靠互联网另一座大山阿里巴巴,快的打车则推出了支付宝付车费服务。此外,据媒体爆料,针对乘客单方面爽约问题,支付宝与华泰财险合作了一款类似于淘宝退货运费险的保险产品,将要置入快的打车。赵冬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将来会考虑让乘客预付车费到支付宝里,做类似于淘宝的支付宝担保服务,但提前付费有门槛,需要筛选信誉高的司机。
快的也是第一个增加“加价功能”的打车软件。下单时,乘客可以自愿选择给司机加小费。嘀嘀最多可以加价20元,快的可以加到50元,“但是乘客语音叫车时可以随便加价,加到100元都有。”刘师傅介绍。
各地政府正着手规范乘客加价行为,今年5月,深圳市交委甚至紧急叫停打车软件,称打车软件还不成熟,影响监管。
事实上,打车软件仍在深圳低调运行。赵冬透露,全国各地的快的打车都在正常运行,政府并没有明令禁止。但他表示,“如果某地政府明确规定不允许加价,我们也可以在该地客户端中关闭加价功能”。
嘀嘀打车华南区大区总经理陈志伟称,部分城市确实已经不允许加价,但对嘀嘀的影响很小,因为加价的订单不超过10%,如果订单足以吸引师傅,比如正好顺路方便他交车,或者有一些长途订单,那么乘客不需要加价,师傅都会接单。
近期政府已经有了介入打车软件行业的意向,嘀嘀和快的都认为是好事。“各地政府都认为打车软件确实可以解决一部分打车难的问题,他们也想把这项便民服务做好,我们也在积极配合,接下来会做技术对接。政府建立一个统一的叫车平台规则,在这个规则下,各个软件再发展各自的用户。”赵冬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我们更希望政府能起到监管和规范的作用”,陈志伟说,“恶性竞争太多了。”
赵冬向记者透露,“嘀嘀在司机手机上对其他打车软件进行压制,当嘀嘀的软件侦测到手机中存在其他打车软件,它的程序就会强制跳到首屏。后来我们打电话去找他们沟通,他们就暂时关闭了这个功能。”
“其实这种技术我们也能做,只是我们不想让司机的手机成为厮杀的战场。”赵冬表示,竞争对手跑到自家平台上虚假发单的现象也天天都有,有时甚至发一些辱骂性的话。
嘀嘀也向记者诉苦,说他们也遇到一样的恶意竞争。“有些同行说我们抹黑他们,但是我们有必要去攻击人家吗?就像狮子没有必要和兔子打架一样。”
烧钱才可能幸存
在打车软件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不少分析人士预计政府、出租车公司和行业协会都会来分一杯羹,但嘀嘀和快的都表示,确实和这些相关方有合作,但目前毫无利益关系可言,“我们现在根本就无羹可分。”
嘀嘀和快的成立均只有一年左右,收入完全为零。但两家公司支出加起来已近亿。
快的打车有阿米巴基金李治国的资金支持,还获得了来自阿里巴巴的数百万人民币投资。而嘀嘀则传说已获得腾讯2500万美元的投资。
有了财大气粗的靠山,嘀嘀和快的说话自有底气。“烧钱无所谓,这就是互联网模式。”赵冬称,快的每个月净支出几百万,但短期没有停止补贴的打算,至少还要烧个半年一年。
而最受人关注的打车软件盈利模式仍是未解之谜。快的表示,一两年之内都没有盈利的计划;而嘀嘀则干脆承认,我们目前还看不清盈利模式。“但谁先收钱谁先死,这场仗没有打赢之前不考虑盈利。”
尽管打车软件市场仍是一个吸金的无底洞,目前处于第一梯队的这两家公司都非常看好自身的前景。
传统的出租车电召平台类似于现在的打车软件,都是起到优化资源调配的作用,但运营效果却并不好。
“电召平台订单量非常有限,使用也不太便利,现在电召平台都是在亏本运营,对出租车公司来说其实是个负担。”赵冬称。
陈志伟则认为电召平台存在局限性,“电召平台是通过客服连线来下订单,每天能完成的订单量有限,但是打车软件平台的订单量是无上限的。”
而在自身运营上,双方都显得很有信心,纷纷表示运营都非常顺利,资金也都非常充足。
“这个行业很快就会进行整合。”赵冬向时代周报分析,“现在行业第一集团就是我们和嘀嘀,其他都是区域性的,迟早会死掉。将来资本也只会给行业的前两名。”
赵冬还向记者透露,今年4月就曾有过一家打车软件意欲与快的合并。“这种合并对我们来说其实没什么意义,因为我们已经覆盖了30个城市,而且在这30个城市中,除了北京、天津和武汉之外,我们在其他城市都是第一名。”
嘀嘀内部人士也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确实有些公司在寻求嘀嘀的合并和收购,“互联网这个行业就是要看谁笑到最后。最后或许只有一家是能站着,剩余的都跪着。”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70340条
评论3649条
评论1511条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5.5英寸屏幕
800万像素摄像头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新闻分析  记者 张浩  公司疯狂烧钱之后,又该如何从打车软件市场的大蛋糕中得利?不仅市民对此表示不解,对于两大打车软件寡头背后的公司高层来说,似乎也是一件还看不太清楚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嘀嘀打车”背后的开发公司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从北京发迹,目前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快的打车”起源于杭州,由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从全国来看,其市场份额已超过40%,累计乘客端下载量1000万,司机用户20多万。  记者致电“嘀嘀打车”济南办公室的负责人,她表示,“现在都是在投入,目前公司还不盈利。”对于未来的盈利模式,她也表示“目前还不清楚”。  嘀嘀打车创始人程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打车软件市场竞争不断加快:融资节奏跟不上的玩家将很快被清洗出局。  对于未来的盈利问题,两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虽然都表示看好前景,但是对于盈利,也并未形成清晰的构想。“快的打车”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两年之内都没有盈利的计划;而嘀嘀则干脆承认,目前还看不清盈利模式。“烧钱是互联网的模式,谁先收钱谁死掉,目前就是通过烧钱来抢占市场。”来源生活日报)烧钱大战过后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思考
作者: 中国经营报来源: 中国经营报 13:41:05
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巨头已经悉数进入打车市场,但操盘方式却各不相同。12月17日,百度宣布与硅谷新兴创业公司Uber签署战略合作及投资协议,Uber接受百度战略投资,双方将在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化市场、拓展中国O2O服务方面共同合作。随着百度的投资,BAT已经全部介入打车领域,被喻为下一个互联网引爆点。在全生活场景服务中,打车尤其成为最受投资者关注的业务。技术塑“内功”就在大众质疑打车补贴逐渐减少的时候,滴滴打车宣布,公司近日获得超过7亿美元D轮融资,由淡马锡、DST、腾讯主导投资。公布当天开始,用滴滴招叫出租车的部分用户和司机拿到了超往日数倍的补贴红包。“未来的补贴会逐渐减少。”滴滴打车CTO张博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事实上,对于打车软件来说,补贴一直是唯一的营销手段,也正因为有了红包补贴,才获得了如今的市场规模,与全民效应。如果减少红包,用户和司机的流失将是直接问题。张博的想法是,更希望从营销驱动变成运营驱动,之前的营销趋动是滴滴失血留住用户,这个是不可持续的。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运营的核心是技术。滴滴就依此推出了滴米系统,这是滴滴公司依靠对大数据的掌握首创的针对出租车的调度方式。“滴米”在司机端的体现是一种虚拟积分。对于司机来说,抢到行驶里程多、道路状况好的“好单”会被扣除滴米;而抢到行驶里程较少、道路状况拥堵的“坏单”,司机则会被奖励“滴米”。如果乘客发出叫车需求,滴米系统会优先把订单推送给“滴米”多的司机。这更像是一种虚拟货币的奖励系统,与之前的红包补贴是互联关系。红包补贴更鼓励司机抢订单,最快满足乘客的乘坐需求。而滴米则精细化司机的服务行为,以提升乘客的用户体验。司机的评价体系除了滴米外,还有客户端上的司机评分,但由于用户的手机号码前期共享给司机,评价过程会受到司机的意志影响。针对于此,滴滴将推出双向隐私保护系统,让乘客和司机不再知道对方的手机号,只通过一个半个小时之内能打通的中间号联系。一个简单的订单背后却是信息量庞大的大数据行业。订单产生的同时,系统会根据路程的远近提前让其避让,还可以分析其他司机对于拥堵路段的行为反应,来判断哪条路司机最有可能选择绕行。“打车公司理性的前提,是前期蛮荒法打来的江山已经逐步稳定,和其他互联网业态一样,最后都会回归到提升用户体验。”互联网分析师易杨说。滴滴的竞争对手快的则是用的现金补贴方式。“现在的补贴是营销手段,还是会持续下去,但不是唯一手段,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疯狂补贴时代已经过去。”快的公司公关总监叶耘说。AA租车则是为用户呈现派单动画动态过程,从用户潜意识里缩短派单用时,并在用户下单后,系统选择最近的服务司机,以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易到用车则是把App端进行服务分类,为用户提供航班和火车站实时信息。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移动电商频道
电商服务推荐
仓配一体化
电子商务ERP软件
电子商务培训||||||||||||||
当前位置:&&
快的 嘀嘀不能盈利 打车软件盈利模式分析
& 相关推荐
最新行业动态,解密市场盈利点,把握行业竞争主动权&
&打车盈利难,价值链各环节无利润池,缺少造血功能,指望打车软件的内部生态实现盈利基本不可能。打车软件要想盈利必须依靠外部。
14亿的土豪圈地,为嘀嘀赢取了1亿用户数量。当烧钱狂热褪去,打车市场趋于冷静,打车补贴近日也从每单5元下调至每单3元。1亿的用户数量会留下多少?官方披露补贴的下滑确实导致一定用户数量的流失,&但还在我们的预期范围内,不超过10%&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表示。他指出,目前嘀嘀拥有一亿用户数,从质量上可以分成四个类型:粉丝级用户(19.8%)、忠实用户(35.7%)、普通用户(27.4%)、尝鲜族(17.1%)。其中粉丝级用户和忠实用户已经对嘀嘀打车这个品牌产生了较强认知感,肯定了嘀嘀打车的便捷和效率。因此,即使将来嘀嘀打车停止打车补贴,也不用担心这批用户是否会流失。相反,普通用户和尝鲜族大部分是看重目前的补贴优惠,未来可能会流失这一部分的用户,但是也在可承担范围内。
嘀嘀打车这种拿钱砸数据的做法,简单直接,但是究竟何时能够盈利?以什么样的形式盈利?嘀嘀打车最近的媒体发布会上,类似的问题很多,但相关负责人却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打车软件价值分析
打车软件价值链在传统价值链上增加了两个环节,打车软件和。这两个环节出现,改变叫车的方式和支付的方式,实现了价值增量,但资金增量没有变化。
价值流的增量:出租车车辆调度,降低空车率,另外降低打车难度,节约车时间。价值增量说明打车软件存在市场需求和生存的基础。
资金流的增量:在单笔订单中,打车软件只是改变资金流动的方式,并不能实现资金增量。因此我们说打车软件如果仅靠内部生态实现盈利很难,本身缺少造血功能。
如何拓展打车软件的盈利渠道
我们先看下麦肯锡5Cs的盈利模型。
从打车软件价值链来看,由于由价值链内缺少造血功能,通过竞争获取剩余价值不可能,价值链中没有渠道和供应商,想从这两处集中剩余价值也不可能。那么只能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剩余价值。
已有人评论 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滴滴打车盈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