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消费类代工,富士康代工哪些手机利好还是利空

微信搜索 "mbalibnews"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11月12日,现年62岁的胡国辉在其刚刚入驻两个月的上海宜山路通路事业群总部办公室了早报记者专访。
如果没有加盟富士康,“胡国辉”这个名字或许不大会出现在的报道视野里。他是美籍华人,此前更多生活在海外,惯用“Louis Woo”这个英文名。
2008年5月,胡国辉以通路事业群的身份加盟富士康,并兼任富士康董事长的特别助理。
此前,胡国辉经历了从到高管再到的多重身份转换。他拥有理学,并曾在《》。他的始于富士康现在的,任职12年间从事过地区、,其间创立了台湾公司,最后升任苹果亚洲区研发总监,其间,他结识了当时曾在苹果就职的语音识
别。1997年,他离开苹果并创立了开发和亚洲语言手写和的Asiaworks Ltd.,后该公司被比利时Lernout and Hauspie。
打通“最后一公里”
胡国辉在富士康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富士康建立一条自有且畅通的。自2001年入主赛博数码广场起,富士康之路已走了近十年,但进展并不如意。
2001年,郭台铭入主赛博数码广场,并把赛博数码的开店从原来的50家提高到500家。2003年赛博全中国大扩张,店数达53家,但由于业绩不佳产生巨幅,不得不于2004年大规模关店。经过多次调整,赛博数码广场目前在20个保留了34家门店。
2004年,富士康在深圳设立了数码,并从亚太第一大联强国际挖来不少,其目的是将数码捷豹建成类似联强国际的上游。但数码捷豹的复制之举遭遇水土不服,2005年,成立仅一年的捷豹宣布。
富士康显然不甘心的失败。去年以来,又多次在公开场合提起富士康转型及万马奔腾计划。
按照胡国辉的说法,“之王”富士康目前的绝非“转型”。
胡国辉认为,转型的是新的形态,摒弃了原有的形态。而富士康的渠道计划并不意味着放弃代工,只是在富士康制造上增加环节,帮去卖,因此合适的提法是“expand”(扩张)。
据悉,富士康通路事业群总部张旗鼓密集,其位于宜山路的上海总部最近每周都有十几位新人入职。
胡国辉说,的渠道计划正有条不紊进,与全球第二的类商合作的万得城将于11月17日正式开业;赛博数码广场将,为;而万马奔腾也已开始试。富士康决心斥巨资打通“最后一公里”,郭台铭已“要多少给多少”。
胡国辉提到,富士康本身于、等知名,已经打造了富士康的制造品牌,不久,富士康务将突破1000亿。未来富士康的梦想是拥有,但富士康肯定不会去开发自己的产品。
大型将猛增
胡国辉告诉早报记者,目前所有的大致可分为五种,主要是分布在大中的IT、大型电子专卖店,遍中小城市的小型数码、超市、3C类。相对应的,富士康分别以赛博数码广场、万得城、万马奔腾电器超市、敢创数码、飞虎的形式布局。考虑到线上线下的推广模式不同,将其中前四部分归于富士康通路事业群,而飞虎乐购目前是的一个独立部门。
胡国辉说,富士康内部调研的显示,除去,目前IT大卖场、大型电子专卖店、小型数码连锁店、超市的占比分别为12%、17%、63%、8%,预计每年的复合增长
率在10%左右,五年之内布局的调整将主要出现在大型电子专卖店和小型数码连锁店身上。预计大型电子专卖店将增长27.28%,而小型数码连锁店虽会快速扩张但因销售额较低,占比相对减少。五年之后,前述四个渠道占比预计分别为12%、40%、40%、8%。
按,富士康将在2012年前开出9-11家万得城,这一数字在2015年会达到约100家。原有的赛博数码广场目前在20个城市拥有34家店,经过及扩张,预计五年内可以增至50家。而万马奔腾的计划是5年1万家,主要落户三线以下。
尽管在以上每个领域都有一些,但胡国辉认为“中国市场容量蓬勃增长,越来越细分,还有很多新的战场没有打开”。前述策略的基础源于胡国辉对国内“十二五”的判断。他认为,“十二五”的一个重点将是的,中国的市场将非常庞大,未来十年将新增3.5亿人群。
胡国辉声称,富士康此举是为了更好地于,对客户原有的渠道是一种补充而不是取代,而且这个渠道是在复杂的中国市场。
在所有渠道中,万马奔腾是富士康完全自有的渠道,其他渠道或采用方式运作,或为。胡国辉说,在三线以下城市的布局上,万马奔腾电器超市是先行者,在三线以下城市现在做得好的电器都是的,如、、,另外有一部分的连锁。
胡国辉介绍,鼓励满5年的申请加盟,返乡,将把渠道深入到现在还未开垦的城镇。目前开业的万马奔腾电器超市多为,还处在试阶段,直营店是一个实验田,在此基础上,富士康正在挑选一些合适的,对他们进行,让他们可以有一个实战的场所。
自己有过创业经历的胡国辉说,自己特别能理解创业者的处境,能体会万马奔腾加盟员工的处境,会不断去优化加盟。
赛博打造中国“秋叶原”
胡国辉入驻富士康之后,原有之一的赛博数码广场将面临。
根据,赛博数码广场将向“”转型。所谓IT百货,就是在原来单一城基础上,增加获利更好的、更吸引年轻的周边,如、运动器材、户外用品等。而这一模式的原型就是4月底在台北的台北园区案(即建设--),致力于打造台北的“秋叶原”。秋叶原是日本东京知名街、集聚地。
在中标方案中,赛博数码广场在台北信息园区了、卖场、IT百货等。已成立,将对入驻孵化器的给予各项支持,此模式有点类似的“”。
胡国辉告诉早报记者,赛博转型是必然的,而台北信息园区BOT案就是方向之一,但要先试点。
BOT是指部门通过许可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并准许其通过向收取或出售产品以清偿,回收并赚取;在一定期限的权到期之后,该基础设施无偿给政府部门。
而如果复制台北信息园区BOT案的模式,赛博也将向自有靠拢,而厂在全国各地落地将是其与当地政府的筹码,这或将修改IT卖场的原有游戏规则。
分享顶尖经管内容,百万职场精英轻松读懂。MBA智库是经管类专业学习成长平台,专注经管人士能力提升,从基层到领袖,开启不一样的经管世界。搜索关注MBA智库(mbalib),2017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同一来源:
责编文章:
请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创新型华为与代工型富士康并不一样 _ 东方财富网()
创新型华为与代工型富士康并不一样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华为会不会从深圳搬走以及富士康将在印度投资办厂、吸纳100万人就业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华为会不会从深圳搬走以及富士康将在印度投资办厂、吸纳100万人就业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舆论也将两者紧紧“绑”在一起,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正在使制造业撤离。最新消息是,也已经将生产基地迁至河源。虽然这些都与制造业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有关,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真的已经到了被制造业抛弃的地步,华为与富士康的“搬离”传闻,是否都仅仅是因为制造业成本过高、利润恐慌造成的呢?显然,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创新型的华为与代工型的富士康,搬离也好,不搬离也罢,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  战略布局下的华为搬迁和成本考量下的富士康撤离  华为从深圳搬离的消息传出后,华为很快就进行了正面回应,认为这是华为十多年前就开始的一项战略布局,华为并没有将总部搬离深圳的打算,所搬部分主要是生产,亦即将生产基地搬迁到了东莞。这也意味着,研发和调度等核心领域仍在深圳,深圳提供的是如何为华为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随着华为技术研究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特别是核心技术成果的增多,华为生产基地向外拓展、向外迁移的步伐也会更快,甚至不排除把生产基地建到国外去的可能。尤其注意的是,一旦华为在技术研发、创新方面形成了独立体系,华为可能还会采用苹果等企业的做法,将相关的生产和加工业务,完全从企业剥离出去,委托外部企业进行加工代理,而不是华为自己的企业来生产和组装等。这显然也是社会分工专业水平提高的表现。  而富士康恰恰扮演了代加工厂的角色,其给苹果等跨国公司的代加工,构成了企业的主要产业链。苹果等企业过得好,富士康也就过得好,苹果等企业日子不好过了,富士康的日子也就不好过。也就是说,富士康是看着苹果等企业的脸色过日子的。所不同的是,富士康不是在一棵树上吊死,而是为很多企业进行代加工。因此,业务还算比较稳定。  富士康之所以能够比较好地生存下来,并将企业越做越大,除了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之外,加工成本低廉是富士康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哪投资、投多少、怎么投,关键不在城市大小、不分什么国家、什么地区,而在运行成本、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等的高低。哪里生产成本低、运行环境好,就搬迁到哪里。反之,就要撤离。技术、管理等只是富士康成功的一个方面,能否赚钱、赚多少钱才是富士康关注的焦点,也是富士康能否留住的关键。富士康规划到印度办厂,看中的当然是印度的低生产成本。只是,印度的政治环境是否适应富士康,这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发展重点  在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增强、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大背景下,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经营成本提高、环境成本提升的大背景下,制造企业成本上升是必然的,也是必须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切不要寄希望于再有太多的劳动力红利。今后劳动力红利的重点,应当是在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情况下,而不是人为压制劳动者报酬。  华为所以将生产基地搬离深圳,一方面是深圳生产生活成本上升、生产领域利润水平下降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深圳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如果深圳仍然围绕各种生产基地而规划,显然是不可能转型为以服务业、金融业为主的城市的。也只有让华为等企业的生产基地搬离深圳,把研发机构、技术中心、管理和调度中心、数据中心等放在深圳,深圳才会真正转型成服务业和金融业中心。而生产基地则可以依据各地的实际需要,也依据华为等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放到外地甚至国外。而一旦华为的研发能力能够上升到独一无二或者遥遥领先的地位,也不排除把生产制造环节全部实行外包的格局,使华为成为设计商、管理商、品牌提供商、大数据中心,而像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则会成为华为的配套机构、配套企业、配套商。  按照富士康目前的加工能力、盈利水平以及大陆生产成本的实际,富士康向印度等国家搬离是必然的。但是,也不可能全部撤离大陆。随着华为等大陆企业的快速成长,并逐步向设计商、品牌提供商等的转型,富士康是需要从华为等企业身上赚钱的,是希望成为华为等企业的代工商的。华为和富士康近段时间以来都被“搬离”二字困扰着,但两者并不一样。华为是转型中出现的问题,是因为没有沟通好,而富士康则完全是在生产生活成本逐步上升、盈利水平下降的情况下,被迫做出的选择。  中国企业需要创新精神  才能有所作为  从这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中国经济转型面临的压力是比较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化解的矛盾也是比较多的。中国企业如果不确立创新精神,不多一些华为因子和华为元素,日子将越来越难过。而无论是深圳还是东莞,面对华为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能单一地以华为要“跑”就事论事,而必须上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高度,认真看待华为搬离深圳和富士康搬离大陆。生产和消费、消费和生产之间,也正面临着如何协调、如何有序推进的问题。  对一直高度重视和强调技术创新的华为来说,搬离深圳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只有深圳能够为华为的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产生更大的动力和压力。到了其他地方,就有可能使深圳的内在动力消失,最终导致生命越来越脆弱。而生产基地和制造基地,则必须从深圳搬离,甚至从华为身上剥离,交给富士康那样的企业。华为只有成为苹果那样的企业,其市场的生命力才会越来越强,对富士康等代工企业的约束力和影响力才会更强。  对深圳来说,切不要以为华为会跑。华为不会跑,也不可能跑。前提是,深圳必须做好自己,其中,让深圳永远充满活力,充满创新氛围,充满自信和希望,华为才不会“跑”。否则,也很难说。而富士康如果想跑,就让他跑吧。资本是逐利的,大陆的利润没有印度高,就把企业搬到印度去,这也很正常。只是,如果有一天再回来,就不会再那么容易了。那时候的大陆企业、特别是大陆的代工企业,实力将会越过富士康。更何况,有华为这样的企业做表率,有自主创新的要求做支撑,一大批新华为会诞生的。这才是中国制造业的真正希望。
(责任编辑:DF150)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人身攻击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富士康-代工厂做电商no zuo no die--百度百家
富士康-代工厂做电商no zuo no die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富士康这阶段很尴尬,一方面大品牌订单减少,另一方面中低端品牌代工也在减单或压价。618大促虽然是年中的狂欢节日,但对郭台铭来说,他的8大科技生活里的“电商梦”还只能算是刚刚开始。富连网寄天猫篱下,没有真正的专业人才与实战经验,幻想靠先卖中低端手机,再接下来将进入全线产品,看是很难。希望富士康电商路能成功,毕竟多点商业竞争对手,对于消费者来说也不是坏事。但是如果不成功,除了说明富士康没有反思和总结过去的种种失败,同时亦能说明郭台铭牵手马云而非刘强东,这手真的牵错了!
2014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份中国企业电子商务交易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交易金额最大的企业既不是淘宝、天猫,也不是京东,而是位于深圳的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的投资方即为富士康集团。富士康连续10年雄踞中国内地企业出口200强榜首、连续8年跻身《财富》500强,2013年更是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30位。
从公司财报来看,富士康集团2012年亏损3.1亿美元,2013年虽然扭亏,但客户需求明显减少,收益下降4.6%至49.9亿美元,这是富士康自2005年上市以来的最大规模亏损,有分析认为富士康的惨淡表现,主要因为来自新客户(亚马逊和苹果)的订单量低于预期,以及来自内地智能手机厂商小米和华为的低利润订单增加。除此随着小米和乐视的不断壮大,以及山寨品牌为争取更大的利润,都在不断放弃选择富士康代工。当然,问题还不仅仅这些,由于苹果iPhone5和iPad订单下滑,富士康2013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也创下7个季度以来的新低。日,因产品存在外观不符合标准等问题,富士康遭苹果公司退还500万部手机。
鸿海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代工工厂,子公司富士康近年来的低迷表现,无疑成了郭台铭2014年的心头之切,面对投资人,必须更多依赖大陆订单、大陆渠道及大陆市场。所以大家能看到当阿里公布招股书后,郭第一时间称赞马云是阿里成功最关键因素;当华为设备受阻于台湾审查机构时,郭愤怒声讨,限期对方赶快通过;当小米与富士康建立代工合作后,郭台铭表示,小米互联网营销非常出色,期望能拿下2014年一半代工产能。这些仅仅是代工层面上,富士康同时还着手打造自主品牌,如天猫618大促在即,富士康要通过旗下B2C平台—富连网天猫旗舰店力推智能手机品牌富可视。很明显上述问题注定代加工是无法力挽狂澜,增进产量的,因为代工工厂不是只有富士康一家。而去年4月,富智康(富士康国际2013年更名为富智康)B2C平台富连网成立,7月上线。它主要销售富智康生产的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视、数码配件等。但布局独立电商业务绝非容易事:2009年富士康推线下万马奔腾计划,欲3年发展万家连锁店,梦想未能实现;2009去年12月,富士康推出独立的电商业务“飞虎乐购”,定位3C在线零售,没能发出声音;2010年富士康与麦德龙合资成立万得城,现状也不容乐观;几乎全部以失败告终。多次失败的郭台铭为给电商争取时间,强调说,这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因素,希望股东最少能给3、4年时间。然而,凭借天猫618大促,能否实现对低价智能手机冲击,从而树立品牌,再和阿里有更深的合作呢?笔者看来现在难以成功,原因如下:
一、建立品牌远比生产产品自身更难
在中国,品牌获得畅销和认可,推广和品质几乎是同等重要,脑白金和小米的成功即可佐证。富智康作为富士康建立的自有品牌,知名度低、入市晚、价格几乎相近。虽然拥有美国国企品牌富可视,但是仍然无法和小米、乐视、华为等品牌竞争,且后者早已不完全依赖富士康代加工。再者,建立品牌又岂止是按规格制造、价格决定一切?!还有消费体验、科技创新、售后服务、消费习惯等等。当然,代工企业往往都非常迷信于自己的产品生产能力,认为自己可以生产出比市面上现有品牌质量更优、价格更低的产品,这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将最终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但是事实上市场竞争是认知之战,并非产品之战。比如:苹果iPhone的产品过去大都由富士康生产,富士康自有品牌的产品质量不一定会差于iPhone,可消费者仍然不会购买“富士康”,因为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富士康”不是“iPhone”。
二、以智能手机业务为切入为时已晚
智能手机品类早已被分为两大阵营:1.位于高端的两大领先者三星和苹果都很赢利(三星有自己的制造链,苹果也在减少和富士康的合作),去年,它们共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50 %左右的份额;2.位于底部的其他数十上百家公司,绝大多数都在亏钱,比如排名第三的诺基亚只有5.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的黑莓仅占4.8%。面对智能手机市场上所有这些竞争对手,富智康可以填补的空缺是什么?目前来看,富智康似乎希望定位于中低端市场,但是在中低端市场很少能建立品牌,最强大的品牌通常都是在高端市场建立起来的。一个代工的工厂,生产出自主品牌抢食被代工品牌的蛋糕,只会让更多的合作伙伴产生唇亡齿寒之忧虑。即便定价不低的锤子手机当下选择合作,笔者认为后期也极有可能会摆脱富士康独家代工。
三、工厂式传统思维落后于电商思维
郭台铭曾指出,品牌并非赚钱的灵丹妙药,比如夏普、索尼就不赚钱。他说:“台湾有许多品牌在近几年一个一个消失,而台湾几家做品牌的公司过去10年所获得的利润总额也未必能超越鸿海。没有核心竞争力当做后盾,品牌就毫无价值,但电子商务绝对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因素。”就这点,笔者认为郭大佬认知有一点误区:忽视了品牌价值。可口可乐公司创始人艾萨·坎德勒曾经夸下海口:“假如可口可乐的所有公司所有财产在今天突然化为灰烬,只要我还拥有‘可口可乐’这块商标,我就可以肯定地向大家宣布:半年后,市场上将拥有一个与现在规模完全一样的新的可口可乐公司。”说的正是品牌价值,核心竞争力是创新,是可口可乐独家配方,而富智康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呢?当然,台湾许多品牌消失并不能说明日本和美国很多品牌消失(他们有很多传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更不能由夏普和索尼几个部门不赚钱就说明其要倒闭了。不过,如果郭大佬不是一直以落后的工厂式管理思维,用战斗力低下的团队和错误的电商模式,也不至于两年花了9000万投资飞虎乐购,至今毫无起色、濒临倒闭。
富士康这阶段很尴尬,一方面大品牌订单减少,另一方面中低端品牌代工也在减单或压价。618大促虽然是年中的狂欢节日,但对郭台铭来说,他的8大科技生活里的“电商梦”还只能算是刚刚开始。富连网寄天猫篱下,没有真正的专业人才与实战经验,幻想靠先卖中低端手机,再接下来将进入全线产品,看是很难。希望富士康电商路能成功,毕竟多点商业竞争对手,对于消费者来说也不是坏事。但是如果不成功,除了说明富士康没有反思和总结过去的种种失败,同时亦能说明郭台铭牵手马云而非刘强东,这手真的牵错了!
阅读:2835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48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著名笑星陈佩斯阔别荧屏这20年,他都经历了什么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 富士康代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