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我为什么要投资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

[转载]我为什么坚持投资张裕
以下的长篇大论既是因子又是重点,关于张裕的只有定性的一小部分,如果你没有耐心,请回避吧。如果你是个投机者,也请回避吧。
先从自己的投资历史上给自己打打气,给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打气,给逆势中有勇气坚守的人打气。
我从2010年起坚持投资苏宁,最终成本价15元,在20元左右清仓。
我从2010年起坚持投资万科,最终成本价10元,在23元多清仓。
我从2011年起坚持投资伟星,最终成本价9元,在15元左右清仓。
以上都是我不成功的案例,但是最后都赚钱了。在张裕上,我相信我同样能赚钱,而且是成功的案例。不成功的案例都赚钱了,成功的案例就更不用说了,想想我都觉得兴奋。
因为对投资的浓厚兴趣,我阅读了上百本投资书籍,而且这几年只对投资类书籍感兴趣。《投资者的未来》是我很喜欢且反复读的一本,作者是西格尔教授。作者还有一本《股市长线法宝》,但《投资者的未来》是升级版,是作者研究和认识的进化。在这本书中,作者揭示了股市投资的几个规律。
股市的长期收益并不依赖于实际的利润增长情况,而是取决于实际的利润增长与投资者预期的利润增长之间存在的差异。【笔者注:那些被投资者基于厚望的高成长性公司会有好收益吗?别忘记高成长是不可持续的。如果增长不可持续,你知道什么是戴维斯双杀吗?】
从1871年~2003年,除去通货膨胀因素后97%的股票收益来自于股息再投资,仅仅3%来自于资本收益。【笔者注: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长期投资,注定只能赚小钱。抱着在股市赚零花钱的股民,赚到的真的就是零花钱,我是说一胜二平七负中的一。】
股息是投资者的熊市保护伞和牛市收益加速器。熊市不仅是投资者忍受痛苦的一段时期,还是投资者通过投资股息获得极高回报的主要原因,股市收益率不仅取决于盈利和股息,还取决于投资者为这些现金流支付的价格。当股票持有者对市场悲观时,那些持有支付股息股票的投资者便成为大赢家。【笔者注:投资者的终极收益就是来自于股息,没有股息的公司,极端的讲,理论上的投资价值为0,只有交易价值。这一点很难被投机者理解。】
增长率陷阱。人们对增长不懈的追求——购买热门股票、寻找激动人心的新技术、投资于快速发展的国家——注定了他们并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收益并没有流向单个投资者,而是流去了创新者和建立者那里。业绩最好的投资往往出现在正在萎缩的产业和发展缓慢的国家。【笔者注:我没有能力考证真假,但是我选择相信西格尔教授的结论。作为热门股和概念股的投资者,你有信心从机构、庄家和对手那里分到一杯羹吗?】
作者统计了百年美股收益率最高的公司,不是高成长公司,不是新兴行业,反而是是那些乏味的石油、烟草等传统行业,当然还有消费品和医药行业。【笔者注:为什么传统行业收益率反而高?因为这些公司能赚到稳定的真金白银,然后现金分给股东,然后股息再投资,同时因为投资者预期低,投资者能很便宜的买到更多股份,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回头说张裕,其实我对张裕的观点早就表达在以前的文章中了,链接如下,我在这里只摘抄要点。
我这个人谈公司喜欢讲PE、PB、ROE、资产负债率、股息率、自由现金流、毛利率,尤其简化为PE和ROE,都是静态的数据,很多人批评我只懂价值投资的皮毛,所以搞不好价值投资。那我今天不讲这些,专门拍拍脑袋吹吹牛。
首先凭印象我记得张裕是华侨张弼士在1892年创立的,之后经历大清朝、军阀、民国和新中国,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张裕依然,而且是绝对的龙头。你说,作为一个小投资者,你需不需要为它的未来几年发愁。时代变迁、朝代更替当然是投资者最大的风险,如果这些真的发生了,你拿着现金(其实只是纸币)有用吗?也许可以持有黄金,不过我这里不想展开讲黄金,投资者可以配置它,但作为一种不生息的资产,我不喜欢它。
如果朝代更替没有发生,那么最大的风险就是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了。经济危机中,企业动辄倒闭破产,那些重资产行业、强周期行业、高负债行业的确容易倒闭,但是你相信张裕会倒闭吗?简单的翻翻财务报表,看看张裕所属的行业,看看张裕的产品特性和保质期,怕是没几个人相信张裕会因为经济危机倒闭,经济危机来了,张裕只会是更好的买入机会。
如果连张裕因为经济危机倒闭的担心也消除了,那再次的风险就是管理风险。那么研究一下管理层,张裕作为2004年完成管理层MBO的公司,在国内葡萄酒公司中拥有最完善的治理结构,董事会中还有三个葡萄酒世界来的老外坐镇,十大股东中老外一大把。过去的十来年,连年高增长、高分红,成长为绝对的龙头。危机一来,张裕建酒庄、建酒城、加强销售管理、搞先锋连锁专卖店、代理国外品牌、推出低端葡萄酒、全球布局葡萄酒生产。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不想越疱代俎评价对错,不可能所有政策都对,结果已经证明了一切,虽然承受了进口葡萄酒的极大冲击,但是危机过后率先复苏,龙头地位得到巩固加强。对这样的管理层,你还想要怎样呢?
再一个风险就是进口酒冲击,最近两年多,进口酒都是百分之几十的增长,可谓来势汹汹,我初次分析张裕时,虽然看到了进口酒冲击,但是当时还真忽视了。葡萄酒的文化大旗也在老外手里,在中国只是舶来品,张裕的市场份额近十来年是一个下降的过程。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葡萄酒是舶来品,所以正好是一个增量市场,市场份额下降并没有耽误张裕的持续增长。中国有多少东西不是舶来品呢?在充分竞争的行业,这些舶来品表现如何呢?电器、烈酒、啤酒、汽车以及许多的制造业,中国军团是不是已经胜出或者正在胜出。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品牌意识加强的今天,杂七杂八的进口葡萄酒一定能打败国内知名品牌吗?你担心葡萄酒整体被老外灭掉吗?如果不担心,那么谁最有潜质胜出、占领一席之地呢?
如果以上这些都不是问题,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张裕的复苏增长了,或快或慢,也许偶尔还会有利润下滑,投资者会对这样的业绩不满意。那么看看张裕B,只有10倍出头的PE,在大肆投资的时候,还有2.5%的股息率,没有向投资者要一分钱。如果你不太明白这代表什么,请向上翻阅《投资者的未来》。
行文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要加一句:笔者某账户全仓张裕B,此文不构成推荐,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张裕B:一个惨痛的教训(作者:雷公社)
我曾经是一个比较执拗的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坚定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寻找业绩让人信服的企业。当然,这种投资方法也的确让我尝到过甜头,或者说,那是因为没有尝到过“黑天鹅”的苦头。张裕B的投资经历让我获得了一次难能可贵的、惨痛欲绝的教训,还好,我还活着。
沪深B股中的好企业不多,张裕B算一个。张裕B自1998年始,走出了一个让人羡慕的十二年的大牛市,涨了50倍!可这么一个“好”企业,日达到104.6元的最高价之后,如今(截止发文)的收盘价为34.57元,整整跌去了65.59%,这是为何?
纵观张裕2011年以前的业绩,那是相当的完美:
& 2011年 & 2010年
& 2009年 & 2008年
ROE: & & &
& &38.04% &
37.35% & 37.11% & 35.17%
毛利率: & &
&76.12% & 74.76%
& 71.62% & 70% &
EBIT增长率: &31.42% & 28.01%
& 25.17% & 22.97%
资产负债率: &29.41% & 33.21%
& 40.82% & 35.26%
有息负债率: &1.11% &
& &4.38% &
总之,张裕过去十年的财务报表无懈可击。只不过,历史的归历史,做投资必须面对现实。
现实的情况是,自日创出104.6元的历史新高之后,张裕B在70~100元区间内横盘了一年半,然而从这一年半的财务数据来看,依然是完美的。可是,2012年一季度,噩梦开始了!
下图选取了张裕B股2008年10月以后的股价走势(未除权)。图中有一根竖向的蓝线,蓝线以2011年年报为界:蓝线左侧显示了张裕优异的财务数据和坚挺高昂的股价,右侧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点击看大图)。
毫不隐瞒地说,我在仔细研究了张裕的财务数据之后,在2011年7月以90元左右的价格开始买入张裕B。此后在80元、70元逐步增持。日,张裕B进行了慷慨地、史无前例地分红,每10股送3股、派发现金18.682元,此后,我总共持有张裕B近12万股,占该账户总持仓的70%。2012年以来的股价表现,使得账户最高亏损达40%……多么惨痛的教训啊!痛定思痛,历史只代表历史,我搞不清为什么张裕的业绩会断崖式跳水,我无法预知未来,我坚决地斩仓走了。截止发稿,张裕B再创新低。至于张裕什么时候再能反身向上,我不知道,我会一直关注它。
有人说,张裕遭遇“农药门”事件;有人说,进口酒对国产酒影响很大。通常,股价涨了会有涨了的说法,股价跌了会有跌了的说辞。很多人似乎总是喜欢为自己的持仓找理由,就像现在很多深套于茅台中的人在不断地自我解嘲一样,有什么意义呢。曾经的我也不例外,在我另外一篇博文《雷公的自言自语(三)》里我列举了三条有关看好张裕的微博,截图如下:
看好一个企业的理由有千万条,但看好不等于要马上持有,更不能大跌还死扛。因为,你不可能知道它为什么跌以及会跌倒哪儿。看好它,要等时机,这是我在张裕中得到的最大启发。有很多价值投资者看好一只股票喜欢越跌越买,没错和我过去一样。的确,价格越低越有吸引力,这是符合常识和常理的。有人会说,看远点,5年、10年甚至20年以后,金子终究会闪光的。是啊,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像张裕、茅台这样大幅持久下跌,投资者就不得不面临持有成本过高和投资回报周期过长的尴尬问题。尤其是当持仓市值缩水50%以上,回本就需要价格翻番来实现。一只大市值股票想要价格翻番,在现实的市场中这有多大可能?除非,我们能像巴菲特那样拥有一个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现金流的保险公司,以保证其可以不断地“越跌越买”。但是,残酷的现实是,我们的资金是有限的,并且巴菲特也不是越跌越买的。
一切理由终将付诸于股价,股价说明了一切隐含的信息。过去我是真的不明白这一点。痛定思痛之后,我悟出了这么一个道理:“不论基于什么理念方法,持仓操作必须与价格运动方向一致,这是金融市场投资获利的唯一途径,过于纠结价格背后的原因并没有什么好处。当两者的方向不一致的时候,必须及时调整方向。通常赚大钱的操作,往往是那些从一开始就找对了方向的盈利头寸”。这段文字发表在我的微博上。
金融市场如战场,打的是信息战,信息对我们来说就是这战场上的情报,至关重要。从公开市场上,我们能够获取到一些免费的信息,如新闻和企业定期公布的年报季报和公告信息等等。这些信息有个特点,那就是滞后性。即使是最新的新闻,对金融市场来说都已经是历史。总有一些先知先觉的人(或资金),事先获取了信息,并在战场上设下埋伏,或诱敌深入,或虚张声势。如果我们不能预知未来,如果我们没有渠道先人一步地获知将要发生的事情。那,最好要学会看风水。呵呵,开个玩笑。
我并不是在鼓吹什么阴谋论,我也非什么主力散户博弈论者。基本面要不要研究,我的观点依然是要!而且要精!什么样的企业是好企业,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持有(注意:不是马上持有或死扛到底),我想,可以遵循如下几个要点。重点是摸清楚情况,不必拘泥于细节:
1、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是什么?这个行业处于上坡道还是下坡道。
2、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能否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模式?搞不懂的就不要勉强了。
3、企业如何能够持续盈利?盈利来自于单个企业内部管理调整,还是行业整体景气。
4、企业的竞争地位怎样?至少列举2个直接竞争对手做比较。
5、企业的管理团队怎样?领导者的背景、言论和手段。
6、在面对负面消息时,企业的应对措施怎样?负面消息对股价的影响怎样?
在获得了基本情报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和试错。&
所谓等待,就是等一个相对确定的机会,这种机会有很多,比如说横盘突破、创新高等等。归根结底就是要找到“股价往上走的必由之路”,在那里准备好,当股价朝着我们预想的方向前进时,上涨的潮水一定会把我们带到更高的地方。这个观念我在另外两篇博文《战线》和《投资逻辑和反身性思考》里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这里就不废话了。
所谓试错,就是在“必由之路”上一定要敢于尝试。当然,这是基于对企业有比较周详的认识之上。毕竟有很多股票的涨跌我们看不懂,与我们无关,那不是属于我的菜。试错是要找出正确的方向,而不是死磕。一旦发现股价与预想的方向不一致时,一定要勇于止损,发现止损错了还得再跟进。这就是我说的试错:敢于犯错和勇于改错。
去年年底,我改换思路之后,将持仓大调整。现有持仓:伊利、双汇、白药、阿胶、梅林、三九、碧水源等等,你会发现我拥有一批大牛股,是的,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以上述思路进行研究,然后筛选、等待、试错。当然最终的结果是让人满意的。
& & 下图为伊利股份的操作概要:
上述几只持仓股票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研究,它们都是业内响当当的企业,有品牌有业绩。如果非要找一些理由来看多,那也只是牵强附会了。我没有能力去预测这些企业年报会如何,也不可能预测到今年中药和食品会有这么大的行情,更不可能用任何估值方法准确地找到合理价格买入。多数情况下,我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并且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仅此而已。截止发文,有一个账户今年收益已经达到
13.5%(同期上证指数涨幅 1.42%,沪深300涨幅 2.40%)。
如果说做投资一定不可缺少的是什么,我觉得是运气。运气属于那些勤奋并敢于及时纠正错误的人。
。。。。。。。。。。。。。。。。。。。。。。。。。。。。。。。。。。。。。。。。。。。。。。。。。
网友评论:
奥玛哈:似乎有点不对,假设张裕B这次跌到20HKD,可谓让大部分股东都陷入崩溃中,并且持续低迷几年,但几年后居然创出历史新高?不知道兄台又是如何看?时点价格就是伤人啊,呵呵。
GT周:那就浪费了这几年的时间,完全可以在张裕涨回来之前在其他股票上赚钱。个人都是小资金,进出就是几秒的事情。没必要耗着等解套。我和作者有类似经历,有相同感悟。好股票多得是,持有的股票表现不佳,一定要放弃一切幻想换股!
奥玛哈:其实我也有类似的经历,以前选取6个股票,因为每个股票不同时期的走势都不太一样,所以算是中长期波段持有,后面出问题了,因为自己压根不知道哪个时期哪个股会表现好,于是自作聪明,结果就是郁闷,后来想通了,精选的股票没有错,然后只选取更便宜的,更安全的,倒金字塔买入法,这个比较适合自己,当然,自己觉得对就可以,别人的看法是其次。
行者东东:这篇文章,是用真金白银买来的,雪球上这样的文章太少了。我也说说我的感觉,市场大多时候是对的,价值投资者最大的问题是,总是觉得市场犯错了,我要坚持到底。我觉得,这样的态度不理智。首先,和市场不一致时,要先检讨自己,尊重市场;其次,如果坚信自己是对的,也要有策略,用用太极拳,四两拨千斤,切记,上来就硬碰硬,大体上,硬碰硬,即使是你最后对了,也输了时间。
stella520:价值投资是不是要通过经济周期和政策环境分析来选择行业?而不是单一的选择好公司来碰运气!先知先觉的资金是否就是通过对经济周期和政策的判断来投资的!这样会比趋势投资更早建仓,更早设下埋伏。
雷公社:可以这么理解,但要敢于试错。
stella520:那这个真的对投资者的个人能力要求比较高了!感觉很多知识是书上学不到的,不知道基金经理都学哪些课程?这种自上而下择时的同时自下而上的选股票的方法,我们普通投资者挺难学习的。
Stanley_SH:股价涨起来,会有太多的故事可讲。刚入行的时候,刚好是2007年,香港小股票都炒疯了,而且每个都有动人的故事让人欲罢不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张裕不过是个局而已,故事说得更久,财务做得更漂亮,现在很多大谈对行业和公司理解有多深刻,追逐所谓大白马的人,又何尝知道背后的故事。
割肉哥:忘记神就是减少亏损的开始,这个市场没有绝对的神,只有输家与赢家,残酷是市场的本质,价值投资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想法的,失败概率大是可以预料的事情,保持开放心态,接受市场自然安排。
掘金王:任何行业都有一定的周期性,任何公司都会遇到经营上的各种问题,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不清楚自己买的公司实时的经营情况,所以等财报出来时,发现已经晚了。包括对于公司遇到的经营问题的影响的判断也至关重要,有些问题是短暂的阵痛,有些是长期的影响,有些则甚至会走向毁灭。张裕的问题应该是中短期的阵痛,对长期竞争格局的迷茫导致资金都在出逃,白酒目前遇到的问题也类似,不过白酒的长期不迷茫。
刘小兵:仁兄:本人和你的经历非常相似。我第一次买入张裕B是82港币,之后是(送股后)60,55,48,45,40,38,36。我现在持股12.3万股,平均成本为45.5港币。今天为止,累积亏损在140万港币,心疼的很!今年B的行情这么好,我选来选去,曾经购买过一致B(13.5买入的),老凤祥B(1.5美元买入的),后来都赚了一点点就去救张裕B去了。现在实际亏损60万港币(扣除别的股票利润)。
本人2010年以前从未炒股,经过多年研究并且点数很低(2150点)才进入股市,坚持所谓的价值投资,可惜碰到了黑天鹅,心疼。但是我个人仍然理性的认为张裕的内在价值是40港币以上的,2012弱于行业是因为进口冲击,农药影响,主打产品不明确。我个人认为张裕会因为以下事项慢慢走出危机:
1、进口红酒品牌不够,都是单打独斗,好多红酒进口商的日子并不好过,毕竟没有固定的渠道和品牌,局部开始死亡。另外先锋酒庄开始发力。
2、农药残留就看张裕怎么使用对策了。去年不起诉就是对的,毕竟官司闹大了,对谁都不好。张裕应该学习当年四川大地震的王老吉(捐款2亿),运用事件,大力推品牌。
3、产品今年就看西部酒庄的产品了,本人了解红酒,该3种酒非常好,现在已经开始试销,其实就是在欧洲与法国的试买!相信大家可以媒体找到。可以非常肯定的是西部酒庄的产品非常好,莫赛尔(宁夏)都已经买到了40欧元。这个价格在欧洲是非常昂贵的,意大利的黑鸡头才卖32欧呢。
& & 坚持吧。道理:
1、好产品有了,就看怎么推销了。
2、毕竟MBO连在一起,高管们自己也有关联,谁不心疼啊。
3、进口冲击是很长的,但是有品牌的问题,也有文化的问题,而且白酒不健康,中国人迟早会改变饮用白酒的习惯而选择红酒。长远看,龙头张裕不会很差,现在的问题是你能够坚持多久!!!
& & 另外:本人持有大量的中国平安与国旅。
Greed-is-good:好文章。庆幸曾经部分持仓的五粮液在跌破31平台直接离场。市场证明公司营销改革的个体利多和整个行业利空比起来太微不足了,一味死多和死空丝毫没有意义。
夕阳无限好:的确是好教训,证明了高价买入白马股也是会分崩离析的。如果张裕整体出售,有多少人会像股票那样花30倍本益比收购?不说其他正负面影响,过30年才能回本的生意买回来了不郁闷才怪,30年后,自己都多少岁了?
重庆大学金镝:现在PE回到13了。
whoareyoufine:关键问题是分散投资,买张裕B本身没错,错在没有分散投资,导致压力过大。张裕B虽然现在跌得很惨,但在2年后,结果就会截然不同。但更恐怖的是,若大部分仓位都是张裕B,持续跌2年,那心里压力会让人感觉生不如死,不抛几乎不可能。若持有10支优质股票,张裕只占有10%,则持续跌2年又还可以忍受了。
德永明:我觉得周期和估值都要重视的。红酒和白酒黄金了十年了,一切都完蛋了。看股票首先定性和定量。最后影响业绩和周期的是公司产品的价格涨幅和销量的释放。如果产品价格都涨了十倍,销量又释放得充分,股价又涨了十倍以上,就要埋单走人了,而不是买入博傻!
金帛木水:真是深刻的教训。走路不要迎着逆风,投资也不能迎着行业逆风的趋势。红酒、白酒、苏宁都是如此。行业大势的变化不必着急可以从容观察,个股股价反映这种趋势也不是一天两天。
宁静致远乐享投资:我是茅台的投资者,张裕也关注过。张裕的问题在于品牌不如国外红酒,抵御不了国外产品的大量进入,比较而言,茅台就没有这个问题。
yiss:我觉得财务数据毕竟代表历史,要没有确定的逻辑证明其收入会增长或者费用会下降,那重仓下跌时是压力很大的。所以首先要有逻辑,这个逻辑不应该完全是以历史推断未来,然后还要不断反思这个逻辑是不是正确的。按这个标准,我几乎觉得自己啥都看不懂。
小琦:新股民怕跌,老股民怕涨,酒类股在世界各大投资大师持仓中都有份量,现在的恐慌性杀跌带来的更多是机会,需要根据盈利下滑的速度去估测价值底部,张裕按照目前的数据预测,30元以下进入价值区,但是要介入需要等到公司利润不再负增长。
victorwen:你被双杀了,林奇的书里写的还真对,增长的时候市场估值给的高,一旦明确低增长,估值就直接打入地狱。不过我觉得,还有那个惠理基金陪你,应该有机会反弹,先跑了,等态势明朗再入也不迟。事实证明选对行业才是跑赢市场的关键。
奥玛哈:在国内,学习巴菲特最像或者最成功的投资人,不是但斌,不是马明哲,而是李驰。市场恐慌的时候估值低,市场贪婪的时候估值高,只要选好低股的股票,越跌越买,跟市场反着做,必赢无疑。当然,这个是一个煎熬的过程,因为下跌过程中不短买入,浮动亏损对自己的神经肯定是刺激,但如果能顺利克服,那么自己的层次就上去了,也获得了被赐予财富的权利。
okok74:伊利、双汇、白药、阿胶、梅林、三九、碧水源?都是不断创出新高的股票。只要追高,短期极大概率是获得收益。如果完全不考虑基本面,A股市场的追高游戏不过是旁氏。
老科EricLi:雷公的理论与价值投资不矛盾,只是强调在价值投资上加入反身性理论。反身性索罗斯分解为基本趋势确立的因素靠基本面,主流偏见靠市场预期,因为市场参与者往往信息不对称,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常会产生偏见。其实索罗斯自己在解释反身性理论时,也从没有否认基本分析时导致价格变动的根本因素
阴阳鱼:“痛定思痛之后,我悟出了这么一个道理”——你悟出来的道理,不过是从一个陷阱到另外一个陷阱而已。
可能很多人觉得我是在嘲讽,如果仔细品味的话,你才会知道这句话会救命。太多人因为吃了一个爆亏就觉得我懂得股市了,岂不知股市有10个爆亏等着你,每个都是有关联的,爬出来这个,往往意味着进入了另一个陷阱。
流翔的天空:股票嘛,涨涨跌跌都是正常的啦。应该建立投资组合,对单只股票应该设定持仓上限封顶。分散风险很重要啊,就连茅台这样的皇冠上的明珠,也被黑天鹅击落。人的命运在天运的面前真的是微不足道啊!盲目重仓的,很可能就会被某天飞出的黑天鹅给击落。我个人的上限是25%,即使非常看好,狂热看好,也最多25%的仓位。
活着:再次多谢雷公社的分享,简单看了一遍之后,觉得获益良多。我记得我以前持有一只股票叫思捷环球330,叫专做全球品牌连锁生意,从99年的转型以来一直战绩辉煌,从开始的2元升到130元左右也用了短短的大概9年时间。遇上金融海啸,由于主要市场在欧洲,经济不景,在09年的时候跌到大概50元左右。我当时从品牌价值去分析,因为其影响力有一点的护城河,而且过去的往绩非常骄人,单是一年的派息就可以等于当初的买入价什么更多。因此,让我幻想这个品牌可以东山再起,重拾辉煌。但是,服装连锁品牌始终都是脆弱的,消费者的品味,市场的变化,竞争者的出现,管理层的不济使我当时的乐观与幻想全部破坏,从50元大跌到9元让我几乎损失了大部分资本。或者听别人诉说故事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但自己真正损失才是大教训。
Miss天晴:说白了就是你为成长股付出太高溢价,一旦增长不在就玩完,和你现在持有的动辄40、50倍的股票一样,一旦高增长不在,他们就是你的另一个张裕,没看出来你从这个教训中悟出什么来。
踏浪而行:越跌越买,在于你正确判断的基础上,但事实上不正确的概率很大,从跌幅和时间上来看,得到正确修正的成本也非常大。可以研究拐点是否到来,基本面是左侧很多时候风险是很大的,所以很多时候我是拐点出现再去买,像现在的茅台我估计不会买,但是回暖的时候我会考虑。
格股者:我们没那实力,越跌越买只适合传说中的炒股英雄。多少越跌越买的人死在半山腰没人知道?我们只看到谁越跌越买发大财的。
彼岸兰香:张裕还要痛苦半年以上,但是我已经开始越跌越买了,目前建仓三分之一,好企业跌出好价格的时机不多,要抓住。越跌越买只能在自历史最高点下跌一半以上才可以谨慎介入,市场往往涨过头、跌过头,看看现在疯狂的中药,犹如去年酒饮料的翻版,总会有人去追涨杀跌。
大道至简-荣令睿:我很关注张裕,本来想看看你对张裕的分析,文中却没有发现。我也是张裕B的投资者,09年初买入,28港币左右,后来认为张裕面临的竞争环境出现彻底的变化,国内再不是仅仅是长城、张裕、王朝等几家公司的天下了(苏宁、国美也类似)。没有买入后就能一劳永逸的公司,视公司基本面的变化而不顾,而被滞后的财务指标所迷惑,必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11年、12年选择了卖出,我的很多投资的起始资金都是张裕来的。投资不能仅仅看财务指标啊,没有那么简单。我的很多文章里都提到张裕B,欢迎交流讨论。
怎么又得出“一切理由终将付诸于股价,股价说明了一切隐含的信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了。并且股价短期上涨带来的满意也是不牢靠的。
陌尘上:俺的看法是,这是接飞刀和价值投资的区别。同样是越跌越买,有些成了接飞刀,有些则是好的逆向投资。接飞刀绝对不是逆向投资!
Abstainer:张裕的问题比茅台大多了,说白了原来进口关税高,保护了张裕;现在很多进口酒的性价比比张裕要高,张裕的毛利率是保不住的。张裕会生存下来,但再也难有从前的日子了。
残桥夕阳:教训令人深思。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贵的标准不能单纯看市盈率,还要结合历史估值和对未来发展速度的预测,最后在安全边际范围内买入。张裕这时买,倒是合适的。
天涯路:简单讲就是被高成长所迷惑,买贵了。张裕是目前很多高价医药股的一面镜子,未来几年很多明星医药股的结局不会好于现在的张裕。
天天向上人生路:确实发现你没有真正从张裕吸取教训,基本上,你从一个价值投资的粉丝专为了趋势投资者。很危险,你还是不懂什么是安全边际,什么是4毛钱买1元钱的股票。
投资如做人:谢谢分享。这个宝贵的案例我得出几个体会:
1、投资最重要的是资产配置要合理,要以风险为导向进行配置;
2、投资不要太过于集中,一个股票原则上不要超过30%,除非它有足够的安全边际;
3、其实趋势要不要的问题不要太过于纠结,做到上面2点就够了。如果张裕到100元,这么高的估值的时候,是否在上涨到100元前做减仓操作,买入更估值更低的标的呢。
Mr-韦的金融人生:看完了整篇文章,发现他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只是现在完善了追涨的方法,向投机之王杰西.利弗莫尔学习去了,从头到尾都不是价值投资。
dq951163:我相信40-50倍的医药和50-80倍的环保,在中国这种贫富差距明显,大部分人还没有真正奔小康的实际情况(考虑这些年货币超发和通胀因素,实际生活水平提高有限),医药涨价和暴利不会现实,环保大力投入也不现实,而股市最现实,一旦大盘转熊,强势板块拐头,会让裸泳者羞耻一辈子!!!
tytnii:这样的持仓品种,我觉得再碰到以前的张裕和茅台的概率会大一些。坦白说,我觉得现在的茅台、五粮液泡沫不大,虽然也觉得银行有投资价值。如果对酿酒业做“深入”一点的了解,就明白为啥茅五好了。个人比较懒,没找到国外银行、保险业的一些宏观数据,比如占GDP的比例、营业额等等。
Mr-韦的金融人生:你看完他搏客里的整篇文章会发现他改进后的追涨的方法是在学LIVERMORE,LIVERMORE在他写的《股市大作手操盘术》里介绍过这个方法有兴趣可以看看在新浪读书里就有。价格突破整理区上限下单跟进,分批次这么干,不突破不买,这招跟踪趋势挺管用,适用于趋势投机,短期内容易赚钱。但是长期来说不是好方法,因为卖出时也会经常杀跌止损,一个人追涨杀跌贯了,脑子就乱了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败涂地。看那本书时我也认为,LIVERMORE最后的失败不是因为交易系统无效而是因为家庭感情原因导致的,但是谁没个心情低落的时候呢?心情一低落就失败破产,那人生也没几回能像他那样几起几落,最后想东山再起发现没时间了。。。
很久以前我刚入股市时研究过LIVERMORE,也用过,这个方法早已经被我抛弃。
衡泰:去年8月,开了深B股账户,选来选去,选了张裕B,50买入,理由与老兄基本一致,今年2月份48卖出,B股张裕亏的不多。不过A股张裕就亏得多啦。教训:白马股中了黑天鹅会很惨。
jin888555:我曾经持有过张裕B,平均成本32.5港元,后来2011年怀孕生二胎,怕遭报应就卖了,我信佛的,在佛教里,菩萨戒不允许卖酒,卖出价是90元每股,相当侥幸。
不过也有蛛丝马迹可循的,你自己没有盯紧,没有认真分析,其中之一就是管理层修改了分红政策,原来是现金分红占利润的70%,后来改为30%吧。这说明什么你要分析。
原来他高分红是MBO之后,管理层缺钱,后来修改章程,很可能是现金流不济了。
一家公司好,不是你认为他好就好,你要明确的说出他哪里好,会不会被他人超过。
即使真正的好公司,你也要有暴跌的思想准备,价值投资者只能控制自己的操作,并不能控制市场暴跌。
从你老兄的反省来看,我认为你应该销户,去努力工作或者做点实体生意比较好。
3G时代的巴菲特:如果觉得股价隐含了企业的所有信息,那就别徒劳搞价值投资了。问题只是不该以高价购买好公司的股票,你现在持有的也都是好公司,我都买过,但现在都卖了,因为市场给得估值太高,和当年的张裕一样。所以价值投资者不该认同某些时候市场给出的价格,在狂热时保持谨慎(例如目前的医药环保),绝望时保持乐观(酒类,银行)。
括苍传人:雪公社先生,我谈下对你这次经验的看法,你主要是没有好了去商场调研一下。这两年我一去逛商场,就先去看下白酒和葡萄酒,这个葡萄酒最大的问题是进口洋品牌太多了,一眼看去密密麻麻都是这些,价格也不贵。相对来说,商场卖这些洋品牌的利润更高一些,因为我们根本不熟悉这些品牌的价格,没法比价。相反,张裕或长城的单瓶利润比较透明,查查看软件刷一下就一清二楚了!
雷公社:商场里很多进口葡萄酒是张裕的进口渠道,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我这篇文章的主旨是:研究分析与实际操作是两码事,如果你没看到这层意思,那还是不要妄加评论了。
徒步十公里:越跌越买的前提是,买入的第一笔就很划算。麻烦的是,什么是划算?楼主肯定认为第一笔在90元时就是很划算的。所以说,包括偶在内,对价值的识别,任重道远。
爱上巴菲特:兄弟,我很同情你。因为我当时因为看了一位我很仰慕的资深投资人的文章,所以也挺看好张裕,恰逢在飞机上看了航空杂志,上面介绍了张裕的发展情况;但买的是张裕A,98元买的,92元跑的,因为止损了。我自己跑到超市买了张裕的葡萄酒,但没有持续喝下去,虽然知道葡萄酒对软化血管有益,但就是有点喝不惯,所以放弃了。首先,葡萄酒在中国的销售,主要以洋品牌为主,张裕没有办法取得高端客户群的认可(人家喝得是拉菲);其次,大多数中国人,没有把葡萄酒当成必需品,所以消费市场还没有培育起来;第三,由于食品安全的问题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导致张裕不能够持续高速发展,到了停滞期。不过,现有股价应当把该有的水分挤干了不少。所以,也不应过度悲观。
我倒不是在嘲笑雷公。我用词错误了,不应当用同情这个词语。只是作为旁观者,表示一下自己的感受而已。想当年(2007年),我30元买的招商银行,结果到11元左右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痛苦和折磨抛掉了。但招商银行还是好企业,好股票,只不过当时她收购了永隆银行,大家不看好,还有就是大环境也不好。现在,酒企业的大环境也不好;张裕的情况可能还要复杂一些(受进口酒的冲击)。我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雷公的痛苦,因为我经历过。我还是挺张裕的,中国有一个好的葡萄酒企业不容易,是中国人的骄傲。但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贱取贵出:葡萄酒销售在中国不是以洋品牌为主,这种几乎不喝葡萄酒的人都知道的,你这喝过葡萄酒的却不知道?张裕没法取得高端客户群的认可?你知道张裕高端都是哪些产品吗,价格与拉菲属于竞争关系吗?有多少东西不是人的必需品,按理全部不用投资,可口可乐是你的必需品吗?食品安全导致张裕不能够持续发展?事情还未发生,你如何断定张裕无法持续高速发展?再说无法高速发展,是食品安全导致的吗?我不知道你们怎么做投资的,投资就该在企业困难的时候进入,本质上你是趋势交易者。所以,请不用罗列那么多不客观的观点的。
辛勤耕耘:就博文中所说张裕前10年的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确实无懈可击,可就是这么完美的状况在2012年被终结。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选择张裕作为投资标的肯定有很充分的理由,但导致这次投资失利的原因一是遇到了以黑天鹅事件为诱因的实际上是大家对于张裕未来盈利状况的担忧的一种提前的反应,二是买入的位置不对。如果你是一个纯粹的价值投资者,那你就应该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承受巨额的浮亏,你买是因为你觉得便宜了,可市场中的大多数人并不认为便宜反倒可能会认为下跌才刚刚开始,所以这个时候买入张裕绝对不是一个好的价位。对于一个投资标的合理区间的评估想做到准确会比较容易,但基本面和二级市场的状况永远不同步,要尽可能的等到一个便宜的或者说股价进入超跌区间进行买入,这样可以减少一些时间成本。
我的更多文章:
( 07:22:22)( 19:49:59)( 10:10:10)( 11:46:02)( 08:58:44)( 10:06:43)( 22:52:05)( 22:25:52)( 18:14:06)( 19:58:38)
发表评论(最多50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18我买网张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