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炒房怎样赚钱赚钱真的比当老板轻松么

想当老板和赚大钱不是你创业的好理由
每个创业者都有他的理由,但根据这些年的经验,其中许多不是很好的理由,例如如下这几个。
原标题:当?自由??这几项可不是你的好
每个创业者都有他的理由,但根据这些年的经验,其中许多不是很好的理由,例如:
A. 我想要当老板
尤其是在大公司工作过的人,常常会有种大老板很威风,一声令下整个公司动起来的印象,渴望某天也能像他一样。
但事实是大老板其实没那么威风。他不仅每天要排解 BU(业务部门领导)、副总之间各式各样的争执,甚至冲突,还要面对重要高管被挖角、媒体负面报导、对手通过政府/法律途径扯后腿,在资本市场上被袭击等各种突如其来的厄运。
再说即便你真的很期盼这样刺激的人生,通过创业成为大公司老板的机率,恐怕远远低过爬企业阶梯上去的机率 ——光光在台湾,每年就有 10 万家新创企业被设立,最后能够变成上市公司的,通常不到 30 家。另一方面,1,539 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年换掉的总经理数量,恐怕超过 100 个。
更重要的是,大公司的老板或许有你不知道的苦,但至少真的拥有发号施令的权力。然而身为没钱、没名、没用户基础,也没有集团光环的新创公司老板,别说客户、渠道、媒体、投资人不甩你,连供应商、代工厂、员工往往也都要求爷爷告奶奶才能得到。
所以,想当威风八面的老板,创业真的不是一个好选项。
B. 我想要弹性的工作时间
另外有些人会说,我想当创业者,因为工作时间很弹性。创业者的时间的确很弹性,因为你可以自由选择每天要工作哪 16 个小时。刚刚说了,创业者没钱、没名、没用户基础、也没有集团光环,因此你唯一有的,就是可以投入比别人多的时间。或者说,如果你不投入比人家多的时间,如何克服没钱、没名、没用户基础、没集团光环等天生的劣势?别怀疑,商业是个不公平竞争的世界。
所以你的确再也不用打卡、担心迟到,但另一方面,你也再也不会真的下班。无论你在吃饭、在洗澡、在看电影、在做梦,脑中不断反覆思考的,都是如何突破眼前的这些难关。
C. 做一个我主导的完美产品
很多在大公司产品部门待过的人,都会厌恶那种工作起来绑手绑脚,没办法自由挥洒,没办法做出心目中完美产品的感觉。因此他们想要创业,自己作主开发产品。但创业其实远远超过一个完美的产品,在那之前,糟糕的是多数人心目中的完美产品,往往没有考量到现实中种种的固定与变动成本,也没有体悟到消费者面对的学习门槛,以及他们的时间与预算限制。
因此,当这些完美主义者好不容易把产品刻出来,通常会立刻碰到严重的“行销”问题。他们往往会安慰自己,我的产品非常好,只是消费者不知道。但好的创业,其实是从“做出消费者想要的产品”开始的。贴着市场开发,本来就有非常多的限制。如果只是想要尽情的挥洒,做个自爽的产品,那其实利用下班时间开发就好,不需要赌上职业生涯去创业。
D. 我只希望有很多用户
这种创业者比 C 类的好一些,他们的确有想要贴着市场开发,但把产品的成功与创业的成功搞混了。很多人用的产品,不一定能产生出好的商业模式,否则各大新闻网也不会过得这么苦。有好商业模式的产品,也不一定就要很多人用,举例来说,FashionGuide 的流量绝对不算大,但它可以产生的年营业额,远远超过所有讨论区型网站。
况且如果真的只是想做很多人用的产品,那么去&Google、Yahoo,甚至 Pixnet 上班,恐怕还快一点。每年有那么多团队创业,但真的能做出影响众人产品的,其实是微乎其微。
E. 我希望赚大钱
最后,跟 A-D 这些理想派不同的,还有一种比较现实的人,那就是想靠创业赚大钱的。这个目标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方法恐怕要再细细思考。创业是 1% 成功者拿走 99% 回报,99% 失败者赔光老本的赛局,且运气占了 30-50% 的成份。要在这样的游戏规则里面赚大钱,不是没有机会,但门槛实在太高。
另一方面,在对的时间点加入快速成长企业,靠技术股、员工选择权赚大钱,成功的机率则有高达 10%,甚至 20%——想想过去 15 年,台湾有多少人靠着加入、联发科赚到大钱,就可以知道。所以如果真的是为了钱,那选一家好的成长性企业加入,绝对是更好的方法。
PS. 如果连哪一家成长性企业值得加入都还看不出来,那真的更不该创业
伟大组织的实践
所以最终,做一个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只是创业的开始,建造一个可大可久的商业模式也只是它的过程。身为创业者,你会发现你真正在做的,其实是实践一个伟大的组织,一个能够不断与时俱进,为市场、员工、股东、合作伙伴创造真正多赢、真正长期价值的人类体系。
如果不是为了这个原因,那我真的奉劝你不要轻易创业。
本文来自台湾Appworks之初创投创始人Mr Jamie博客。
本文来源:《创业邦》杂志
作者:Mr Jamie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热门推荐:
  订阅“金融札记”,拨开金融迷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ID:nbdnews)
  不断上涨的房价,也让人们对房子的心态变得扭曲:没房的对未来感到焦虑,有房的又后悔当初买得太少。
  近日,一位从事制造业十几年的老板发出的感叹,更让人陷入深思。
老板:炒房赚钱比开厂轻松多了
  26日下午,距离珠海主城区20多公里的唐家科技创新海岸片区推出4块土地,4地块分别拍出28000元/平方米、28250元/平方米、28050元/平方米和29120元/平方米的楼板价,这个只有160多万人口的三线城市郊区一下午拍卖的地王价格,不仅比地块附近的楼盘现价要贵,而且还远远超过了有1300多万人口的一线城市广州当天上午拍出的地王楼面地价。
  地王出来后,当地看房者众多,当天中新网记者在珠海时代倾城、旭日华府等楼盘均看到,众多有购房需求的客户前来看房。“再不买房,到时就连间卫生间都买不起了,”在时代倾城沙盘前,从事IT产业的小王跟未婚妻争执时称:“唐家湾地王价都拍到29120元/平方米,未来房价怎么可能会降呢?”
  珠海市三鑫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三曲从事服装行业十几年了,据其透露,近年来自己很多开工厂的朋友放弃了实业投资,“因为炒几套房、炒十几套房赚的利润,比开工厂轻松多了。”陈三曲担忧房地产市场再这么发展下去,对中国实体经济将造成严重打击。
  倒闭、欠薪、供应商货款追偿、资不抵债……最近几年,部分制造业企业老板陷入困境,而那些自认为“转型”成功的,都是退出企业经营转身投资房子的。“我辛辛苦苦做了十多年工厂,还不如买了几套房子赚钱。”东莞某灯饰厂唐老板感叹道,做企业赚钱后要不断加大投入,竞争大压力大,连觉也睡不好,买房子躺着也能赚大钱。唐老板在两年前将工厂关闭在广州买了4套房。
  7月的信贷数据显示,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几乎全是房贷!这似乎意味着唐老板这样做实业的企业主或许更多在逃离,转身投入到房地产投资当中。《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多位金融业人士都认为,7月单月数据引发市场担忧,判断实业是否集体陷入困境要看连续3个月的数据。但7月金融数据出现的苗头,的确是一个坏消息。
房贷撑起银行新增贷款半边天
  截至26日,已有11家上市银行发布了半年报,其中建行、农行、招行的新增贷款,一半以上都是房贷。
  据券商中国(微信号:quanshangcn)消息,上周五两大国有行发布了半年报。建行一如既往是房贷大户,而比它稳居同业首位的住房贷款余额和增量更不能忽略的,是它新增的贷款总额里,有超过一半是房贷:
  上半年建行发放贷款和垫款的总额为11.14万亿,较去年末新增6527.37亿元;而同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3.21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4093.56亿元。
  做一道最简单的乘除算数题,建行上半年新增贷款里,仅房贷一项就占62.17%。
  再来看农行:
  农行截至今年6月末的贷款及垫款总额是93958.38亿元,较上年末新增4859.20亿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这个指标,则由上年末19270.49亿增到22380.84亿元,增加了3110.35亿元。
  也就是说,农行的放贷占新增贷款比重,比建行还多一点点,已经占到了64.01%。
  股份行中,房贷做得最猛的当属招行:
  招行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6148.71亿元,比去年底增加了1154.16 亿元,增幅23.11%。招行上半年对房贷的投放力度,接近去年全年的投放总额。总贷款额度上,招行上半年贷款和垫款总额较去年末增加了2022.46亿。
  这说明啥?上半年招行有57.07%的新增贷款是房贷。
  以下是已经披露半年报的11家A股上市银行公布的贷款数据:
▲图片来源:券商中国
  所以,当我们面对“上半年贷款去哪儿”这个问题时,至少在上述银行的范围内,贷款大部分去到了房贷里。
  银行加码房贷投放最现实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块资产相对来说性价比高――资产质量较好,收益较高。这也是人们口中一直说的“房贷是块肥肉”最好的侧证。
  而加大对这块“肥肉”的投入,似乎在下半年仍是一个趋势,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在自家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会继续加大对个人住房贷款的投放力度”。
新华社一个月内3次喊话楼市
  在此背景下,昨日(28日),新华社发表了题为《房贷猛增近3万亿元仍可打九折,“收信贷”“降杠杆”能否遏制炒房热?》的文章,表达出对高杠杆风险的忧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这已经是一个月内新华社第3次喊话楼市。
  该文章表示:
  融360等市场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500多家各类银行当中,有近四成提供房贷九折优惠。
  与此前市场热烈讨论的“银行新增信贷全是房贷”类似,新华社记者采访还发现:
  在贷款规模不断增加、银行依然大量放贷的情况下,很多购房者都想方设法提高杠杆、用尽贷款政策。
  文章的最后,新华社写道: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限贷政策与限购政策一道,在上一轮房地产调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与上一轮调控全面铺开相比,此次限贷、限购政策目前仍仅在部分“过热”城市施行,这种“定点”“定向”的调控方式势必将对猛增的房贷特别是炒房背后的房贷需求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将平衡抑制资产泡沫和房地产去库存之间的关系。
  而早在8月9日,新华社就发表了《楼市降温政策频出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几何?》一文。而在8月17日发表的《持续抓好楼市调控不可松劲》文章中更是直接指出:
  而地价房价过快上涨带来的投资性需求并非真实有效的住房需求,只是从开发商手里转到了投资者手里,这种“库存搬家”现象,并没有真正实现去库存。
  关于版权:金融札记分享金融相关的要闻、干货。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或附上报酬。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炒房巨头自揭赚钱秘籍作者: 收集于网络
炒热了房地产全身而退 转战艺术品集体炒作   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投资的风向标,他们朴素的市场直觉常常比任何高深的经济学理论分析都更具敏感性,温州资金指向哪里,财富神话就会在哪里上演。过去在上海、深圳发生的一幕幕“炒房”现象不断强化着人们对温州炒家的追随心理,使得温州炒房团的去向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引人关注的热点。
  随着房产新政“组合拳”的出击,昔日名噪一时的温州炒房团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 而与此同时,艺术品市场却频频传出温州商人“试水”的消息。
  炒房没炒成房东
  “不错,在房地产市场遭遇宏观调控后,包括温州人在内的很多浙江投资人都从楼市中抽身了。”身边聚拢了一批浙江“炒房巨头”的北京浙江商会副会长陈俊告诉记者,要想知道温州炒房团在房地产市场遭遇禁止炒房的“组合拳”后,去做什么了,有一件事情必须弄明白:温州炒房团有没有在政策的变动下,像一些媒体上所说的砸在手里“炒房炒成了房东”?真正的答案是:温州炒房团并没有砸在手里!
  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几乎都有一本《塔木德》,这是一本已经在民间流传了3300多年的羊皮卷经书。虔诚的犹太人将其视为经商与做人的《圣经》。陈俊说,在浙江人中间,也有一些不成文的经商法则被广为流传。这就是近来流传甚广的所谓“浙商二十二条军规”。陈俊说,“军规”的第一条便是:一定不能错过《新闻联播》。在浙商眼中,这是了解国家政策的真正窗口。因此,今年5、6月间,国家出台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抑制投机行为没有对浙江的炒房团产生多大的影响———因为政策早有征兆,关注政策的温州人早有准备。
  陈俊说温州人早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投资对象,将目光瞄准其他“有利可图而目前又没有政策打压”的领域,艺术品是其中之一。
  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温州人,我不可能把现金趴在银行账户上成为死钱
本栏目更多导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炒房赚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