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中国构建长期照护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系

13:47:44信息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字体:[
  【核心提示】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养老体系发展的新瓶颈,迫切需要国家和社会采取积极行动在支持性服务和长期照护制度建设上寻求突破。&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2亿,预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4.8亿人,8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并将在21世纪下半叶保持这一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年人口中需要长期照护的人数将持续增长,以老年人口中9%需要长期照护的比例推算,预计到2050年将有4000万以上的老年人口需要相关服务。中国面临的挑战是:我们如何满足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长期照护需求;如何有效地在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如何尽快建立和完善老年长期照护制度与服务体系,为长期照护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1 2011年末养老机构仅收养老人260.3万
  从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现状看,目前还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养老机构。从入住机会、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价格、机构地点等方面考虑,都不能使老年人比较满意和及时地得到相应的机构照护。
  第二,在家庭照护方面,社会政策比较关注空巢老年人,缺少对&老伴&或子女长期照护老年人的支持。空巢老年人的长期照护应当关注,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大部分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是与子女同住的,在家庭中由&老伴&和子女提供照护的,长期的照护压力不仅影响其配偶的健康和生活,也影响其子女家庭生活和职业发展,许多家庭在重压之下得不到社会的帮助,没有喘息的机会。从照护质量上看,由于不是专业照护者,在没有相关培训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照护质量也存在一定问题。
  第三,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在发展初期,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联动配合机制还未形成。2011年国务院发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年)》,提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2011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0868个,拥有床位353.2万张,当年年末收养老年人260.3万人,其中只有约1/5是生活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由此可见,养老机构老年长期照护的保底职能还未有效发挥。
  2 大力发展社区为老服务缓解机构养老压力
  相对于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体系建设,老年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制度在我国才刚起步,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从而形成了养老问题的新热点。从家庭和个人的角度来讲,长期照护需求的满足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及其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最终促进代际和谐与社会和谐。从政府的角度来讲,为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满足所需,使其在遵行国家政策少生孩子后,能够享受到充足的照护资源,这是社会政策的一种延续。事实表明,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养老体系发展的新瓶颈,迫切需要国家和社会采取积极行动在支持性服务和长期照护制度建设上寻求突破。
  从支持性服务看,由于我国的家庭越来越趋于小型化,依靠传统的家庭成员长期照护老年人的方式已经难以持续,必须以社会作为后盾,发展长期照护服务,建设长期照护保障体系,以弥补家庭长期照护功能的不足。首先,在养老机构数量短期内难以迅速增加的条件下,政府应充分发挥养老机构的作用,让养老机构为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家庭提供具体支持,切实帮助家庭成员在家里为老年人提供照护。这方面的经验包括:如新加坡培训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家庭成员以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开展服务咨询,德国和芬兰对在家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资金补贴,一些国家普遍开展的利用养老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的短期代为照护服务,使老年人的家庭照护者每月可以有几天休息的机会等。其次,大力发展社区为老服务,通过城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充分配置养老机构所拥有的老年照护能力。城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长期照护服务的缓冲区,发挥着就近提供双向服务的功能。实现各种养老照护服务协调配合的目标应当是老年人可以就近到日间照护中心得到照护服务,也可以由中心服务人员到老年人家中提供长期照护支持,同时将无法在家庭或社区中满足长期照护需要的老年人及时转往合适的专业养老机构。最后,从长期来看,政府应大力支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高我国养老机构的照护能力。
  3 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应对经济压力
  &从制度看,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的解决,其关键在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最终实现为老年人及时有效地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中国面临的老年长期照护问题并非特有,在较发达国家已经普遍显现并有一些国家采取了制度性的应对措施,许多有效的做法值得借鉴。首先,要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以应对老年长期照护的经济压力。荷兰和以色列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建立了长期照护保险,德国、日本、韩国分别在1994年、2000年、2008年建立长期照护保险。长期照护保险的一般形式是工作者缴纳长期照护保险,在老年阶段需要长期照护时,从照护保险中得到资金和服务支持、在家或者养老机构得到照护服务。这种做法有利于每个人在年轻阶段为老年照护风险进行资金储备,在老年照护阶段减轻或者完全不依靠家庭成员的照护费用支持和照护支持,在低生育水平和子女不与老年人共同生活的情况下,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其次,要制定相关的长期照护法律法规以应对老年照顾中的各种问题。建立长期照护保险需要工作者强制性参与到保险计划中,这就需要法律上的支持,因此,实行相关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需先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制定。此外,在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评估、服务的提供和服务质量的监督方面也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012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首次明确规定&国家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在老年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化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我国还需尽快出台长期照护法律和制度,在老年照护人才培养、家庭成员照护支持政策、老年照护和服务的科学研究、长期照护需求的常规统计制度、老年照护需求与服务的评估机制等方面全面推进,缓解每个人在老年阶段可能遭遇长期照护的焦虑,保障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日第444期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 杜鹏)
友情链接:
--------南通部门网站---------
--------省外老龄网站---------
国家老龄网
上海老龄网
青岛老龄网
--------省内老龄网站---------
江苏老龄网
无锡市老龄网
徐州市老龄网
常州市老龄网
苏州市老龄网
连云港市老龄网
镇江市老龄网
泰州市老龄网
淮安市民政局
盐城市民政局
扬州市民政网
宿迁民政网
--------市内老龄网站---------
如皋市老龄网
海门市老龄网
--------南通老年服务网---------
老年服务网我国农村失能老人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构建--《重庆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我国农村失能老人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构建
【摘要】:1999年,我国跨入老龄社会。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有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4.3万,占总体老年人口6.25%。截至2012年底,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达2273万,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高,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加快,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农村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加之农村家庭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化趋势明显,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在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突出。农村失能老人作为极端弱势的群体,其养老服务现状不容乐观。有效满足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为其提供高质量的长期照护服务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人口失能化的关键。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与发达国家、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地区、家庭长期照护负担沉重、个人难以承受沉重的长期护理费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无法有效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问题突出的现状下,有效调动社会整体力量,协调组织好政府、家庭、社区、企业等参与构建农村失能老人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有利于缓解家庭长期照护负担,减轻养老压力,降低养老成本,提高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以“我国失能老人多元需求分析与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构建”课题为依托,在对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家庭、相关机构和人员等进行调研、走访中,掌握详实的一手资料,并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深入分析。首先,通过对我国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和养老院养老面临的发展困境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的生活现状,尤其是长期照护现状,进行阐述。从多个方面了解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庭在长期照护服务方面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其次,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在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发展方面的有益理论研究和成功的实践成果,学习我国城市在推行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方面所积累的相对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开展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再次,依靠在广泛调研和访谈中取得的数据资料,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影响农村地区建立失能老人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相关因素,发现建立服务体系所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最后,结合对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加大资金支持、完善服务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实践的开展,才能保证我国农村失能老人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D669.6【目录】:
中文摘要3-4英文摘要4-91 绪论9-15 1.1 研究背景9-10 1.2 研究的意义10-11
1.2.1 理论意义10
1.2.2 实践意义10-11 1.3 研究的目的、方法11-12
1.3.1 研究的目的11
1.3.2 研究的方法11-12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2
1.4.1 研究的重点12
1.4.2 研究的难点12
1.4.3 研究的创新点12 1.5 相关概念解析12-15
1.5.1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12-13
1.5.2 农村社区13
1.5.3 社区居家养老13-14
1.5.4 服务体系、社区服务体系14-152 社区居家养老相关的文献综述15-22 2.1 国外相关研究15-16
2.1.1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15
2.1.2 关于老年人照料需求的研究15-16
2.1.3 对于社区照顾的研究16 2.2 国内相关研究16-21
2.2.1 农村主要养老模式16-17
2.2.2 关于长期照护的相关研究17-18
2.2.3 关于居家养老的相关论述18-19
2.2.4 关于社区照顾的相关研究19-20
2.2.5 社区居家养老的相关研究20-21 2.3 文献评述21-223 开展农村失能老人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2-29 3.1 农村开展失能老人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的必要性22-25
3.1.1 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22-23
3.1.2 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服务需求强烈23
3.1.3 农村失能老人长照护服务有效供给不足23-25 3.2 农村地区开展失能老人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的可行性25-29
3.2.1 国家政策给予大力支持25
3.2.2 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25-26
3.2.3 社区居家符合农村失能老人的养老传统26-27
3.2.4 社区居家养老具备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优势27-294 农村失能老人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实施的困难及原因29-39 4.1 农村失能老人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实施面临的困难29-33
4.1.1 经费不足、资金短缺29-30
4.1.2 制度建设滞后30-31
4.1.3 服务队伍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31-32
4.1.4 市场化程度低32-33 4.2 农村失能老人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实施面临困难的原因33-39
4.2.1 资金投入不够、筹资渠道单一33-35
4.2.2 缺乏系统且有效的制度安排35-36
4.2.3 长期照护服务队伍建设落后36-38
4.2.4 养老服务市场不健全38-395 构建农村失能老人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议39-47 5.1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健全制度保障体系39-40
5.1.1 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39
5.1.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39-40
5.1.3 强化地方政府对社区服务的管理40 5.2 提高宣传力度,优化长期照护服务环境40-41
5.2.1 倡导老年人树立健康的养老理念40-41
5.2.2 提倡子女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41 5.3 加大资金支持,搭建资金保障体系41-43 5.4 加强人员建设,完善服务队伍体系43-45
5.4.1 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43-44
5.4.2 大力开展养老志愿服务44-45 5.5 鼓励市场参与,充实力量支持体系45-476 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建议47-49 6.1 研究的不足47 6.2 后续研究的建议47-49致谢49-50参考文献50-54附录 一54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4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5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钟元;张云英;;[J];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10期
徐蓉;;[J];晚霞;2011年23期
杨团;;[J];社会福利;2010年01期
王玉环;刘艳慧;黄方超;;[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2期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张恺悌;孙陆军;牟新渝;王海涛;李明镇;;[J];残疾人研究;2011年02期
丁怡;;[J];统计与决策;2012年06期
魏彦彦;孙陆军;;[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16期
况成云;邓平基;周尚成;陈萍;马菊华;况丽;;[J];医学与哲学(A);2013年07期
徐国娇;;[J];社会福利;2013年10期
孙强银;;[J];现代军事;199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丽华;;[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2年第2期(总第90期)[C];2012年
王小平;;[A];第15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邢华;;[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3年第2期(总第94期)[C];2013年
周粤;;[A];陕西老年学通讯(总第98期)[C];2014年
;[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4年
阴忆烽;童朝阳;黄启斌;林福生;陈乐贵;杨廷松;;[A];中国药理学会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罗瑞;;[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3年第4期(总第96期)[C];2013年
王萍;;[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祝玉梅;;[A];老龄产业研究文集[C];2012年
阴忆烽;童朝阳;黄启斌;林福生;;[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陶映荃 高莎;[N];工人日报;2011年
记者张岩;[N];中国老年报;2011年
金小茜;[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苑广阔;[N];联合日报;2012年
张传发;[N];中国商报;2012年
河南省漯河市
张玉胜;[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张玉胜;[N];上海金融报;2012年
韩雯;[N];天津日报;2012年
朝阳区法院
臧雷;[N];北京日报;2012年
王海燕;[N];北京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明;[D];山东大学;2015年
李强;[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罗小华;[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许桂莲;[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云云;[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应超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李振锋;[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4年
王薇;[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牟勇;[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杨飞;[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刘海莉;[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吴复琛;[D];石河子大学;2015年
李晔;[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张曼秀;[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失能老人照护显三大短板 我国亟待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来源: 新华网
资金、人力和服务成三大短板
多位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在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方面,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服务供给上,都滞后于老龄社会的发展速度,存在资金、人力和服务三大短板。
首先是照护服务的资金短缺问题。《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步提高。
但有业内专家坦言: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给予了老年人基本生活和医疗的保障,但对于一些失能老年人而言,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尽管他们对生活照料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却没有财力购买养老服务。“长期照料服务的费用从哪里出?一些失能老年人的有效照护严重不足。”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政策研究部主任党俊武说,发达国家对于照护服务费用的来源是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比如德国、日本有社会保险,美国有商业保险。
“我国目前缺乏保险制度作为支撑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而购买照护服务的成本却在不断上升。”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老年学学会副会长杜鹏博士说,在一些城市,失能老年人的保姆费动辄两三千元,对于靠基本养老金生活的老年人来说,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其次是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人力短缺问题。业内专家指出,一是当前家庭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年轻人由于求学、就业等原因,一部分人不和父母居住在同一个城市,一部分人虽与父母同城居住,却不住在一起,因而小型化家庭、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与老人的沟通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二是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在1.3亿以上,占全国家庭总数的三分之一,这部分家庭未来面临的养老照护压力很大。“‘80后’一代开始陆续跨入30岁,十年后,这一代人的父母将步入老年,他们将明显感到照护压力。”杜鹏说。
第三是养老照护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带来的服务短缺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然而,目前的机构和社区照料的规模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9904个,床位314.9万张。养老机构资源紧张、长期照护服务缺乏系统规划等问题已成为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障碍。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医疗文书书写规范、重视医疗质量、安全,重视对患者的服务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长期照护体系的制度选择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中国长期照护体系的制度选择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5|
上传日期: 08:01:4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长期照护体系的制度选择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