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是去学习还是该做生意需要学习什么?_?

为什么说经商要学胡雪岩?--袁国仁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为什么说经商要学胡雪岩? 近百年以来,无论商界还是官场,甚至于民间,都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经商要学胡雪岩,当官要学曾国藩”。这句经典谚语,深刻道出了一个洞察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术的治世能臣曾国藩和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之法的传奇商人胡雪岩在人们心中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曾国藩和胡雪岩是中国历史天空中永远闪烁的双子星座,是那些在茫然之中寻找做人处世、经商真谛的后人们的伟大典范。二人的影响在后世如此之深远,在于他们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商海风云,起伏不定,商界巨子纷纷效法胡雪岩;宦场无涯,沉沉浮浮,多少高官又在琢磨曾国藩的人生传奇。 曾国藩从湖南山村的一个穷秀才跻身于晚清时期的达官贵族,直至成为那个时代的“大清圣哲”,无人能与其相匹敌。而胡雪岩则从一个出身贫寒的钱庄打工仔,白手起家在商界独霸风云,成为名噪一时的“红顶商人”。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都拥有一套为人处世以及经商的“制胜法宝”,并开一代风气之先河,成就其丰功伟业。这些“绝学大法”是他们历经官场、商场磨难之后深深参悟出来的。他们不但指出了一个人为人处世所应该掌握的法则,也指明了一个人如何才能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二人的不凡作为以及经典论断,对于今天那些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本篇博文重点论述胡雪岩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以及带给后人的一点思索。一代能臣曾国藩宦海沉浮的人生历程在后续博文有待分析。 笔者了解胡雪岩起于一部丁离所著的《中国商父——盛宣怀和他的商业帝国》。此书记述了盛宣怀以“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而后必得走非常之路”的商业理念击败了中国第一官商——胡雪岩;而后阅读了台湾作家高阳所著的《胡雪岩》一书,则又有新的启发;近日,又解读了河南作家二月河先生笔下的胡雪岩,对这个商界奇人又有了更进一步认识;有陈道明、茹萍、赵恒轩、傅艺伟、修宗迪等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胡雪岩》更是把胡雪岩这个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综合起来,胡雪岩这一伟大形象时时在笔者脑子里萦绕,不肯离去,灵感来的时候,就想写点什么,仓促间写下如此文字,以飨读者。 胡雪岩,是清末商界的一个传奇人物。他以贫贱的钱庄学徒出身,在短短时间内事业崛起、形成近代中国金融天地中的一个异数,进而协助左宗棠“西征”功业,处海禁大开的清末变迁的时代,以其慧眼独具、才思敏捷、胆略过人,得以在逐渐复杂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功地推展“国际贸易”,成为清末首富,被清政府官拜三品顶戴布政使衔,人称“红顶商人”。 “古有先秦陶朱公,近有晚清胡雪岩”。胡雪岩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的地位,堪与中国古代“商圣”陶朱公范蠡相媲美,虽然没有“荡舟西子湖畔”的浪漫,也有其非同寻常的人生历程。他事业鼎盛时期拥有的“阜康钱庄”在全国各地分支多达20多处,资金达2000万两白银,拥有田地万亩之多。 胡光墉(1823~1885),安徽省绩溪县湖里村人,因为在杭州经商,所以长期寄居在杭州,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胡雪岩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年龄渐大,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不久提升为跑街(应该是现在的采购员吧)。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州城一大商绅。由此,开始了胡雪岩的发迹史。 笔者认为,胡雪岩的发家史离不开六件事:一件事是结识了王有龄,以为“奇货可居”,获得了打入上层社会的机会,王有龄成了胡雪岩的跳板。王有龄,宇雪轩,福建侯宫人。在清朝道光年间,王有龄就己经捐了浙江盐运使,志在高远,但苦于无钱进京,郁郁不得志。后来,胡雪岩慧眼识珠,认定其前途肯定不凡,便冒着被老板开除的危险在账房取得钱财,资助了王有龄五百两银子,叫王有龄速速进京混个一官半职。这样一来,他虽因此失业了,但却为自己铺就了锦绣前程。后来,王有龄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经何桂清推荐到浙江巡抚门下,当了粮台总办。王有龄发迹后丝毫没有忘记当年胡雪岩知遇之恩,和胡雪岩结为生死之交,资助胡雪岩自开钱庄,号为“阜康钱庄”。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迅速暴富。应该说,正是有了王有龄的报恩,胡雪岩才有了更大的资本,也就是说,胡雪岩由此淘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第二件事是胡雪岩有了更大的一个靠山——左宗棠,可以说,左宗棠是影响胡雪岩一生的人物,有了他,胡雪岩如鱼得水,达到了自己人生的顶峰,也有了他以后的传奇人生。1862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杀身亡。经曾国藩保荐,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时已经“晌项已欠近五个月,饿死及战死者众多”。“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番进兵浙江,粮饷短缺间题依然困扰着左宗棠,令他苦恼无比。急于寻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抓住了这次机会,无疑是再次捡到了“救命的稻草”。他雪中送炭,在战争环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内筹齐十万石粮食的的任务,在左宗棠面前一展自己的经商才能,得到了左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在取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浙、杭、沪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结识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 胡雪岩是一位商人,无容置疑,商人自然把利润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职两江总督期间,胡雪岩管理“海事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硷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交通工具,方便了百姓的出行;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噪,威信大为提高。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官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部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即己超过千万。有左宗棠引荐,慈禧太后封胡雪岩为三品官职,进入了胡雪岩的辉煌时期。他虽然是一个官商,但是令人佩服的是他黑白二道通吃。在当今中国,政府的力量是无穷的,权利依然牢牢掌握在部分人手中,所以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找到一个靠山。 第三件事是胡雪岩创办了“胡庆馀堂”。它始创于1874年,地处杭州吴山脚下。在中医药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胡庆馀堂”以其精湛的制药工艺和独特的价值观念,赢得了“江南药王”之美誉。“胡庆馀堂”在1880年,资本已经积累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争艳,一度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馀堂”之称。而胡雪岩,“胡庆馀堂”的创办者,也因其不耻下问、超常魅力、勇于探索,以一个钱庄出身、不熟悉药业的人在中国药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以至于胡雪岩的声名没被时间冲淡。“胡庆余堂”许多匾额都是朝外挂的,惟独“戒欺匾”是挂在营业厅的背后,是挂给内部员工看的。这块匾为胡雪岩亲笔写就:“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笔者由“胡庆余堂”而想到了不久前的“三鹿事件”。胡雪岩倡导“采办务真”,这“真”指的就是入药的药材一定要“真”,力求“地道”,也就是说真帮实料。创建之初,胡雪岩派人去产地收购各种地道药材。从源头上就着手抓好药品的质量。而今天的三鹿集团却在源头投机取巧,做不齿之事,取不义之财,草菅人命,人们应该从中汲取点什么教训呢? 第四件事是胡雪岩的个人魅力非同一般。他虽然拥有三妻四妾,但是他的家庭关系处理的非常好,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的女人都发挥过异常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时下的高官很有警示作用,如今的位高权重的人物身边也有不少女子,可是“树倒猢狲散”,往往女人就是始作俑者,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些红颜祸水的身上。 第五件事是他特别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能够做到“人尽其才”。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第六件事就是他把做人做事的“稳准狠”三字真言发挥得淋漓尽致。稳操胜券,不打无把握之战;看情势入木三分,能够准确一击;有把握的事情奋力一搏,极力做成,毫不拖泥带水。 然而,历史注定胡雪岩是一位悲剧人物。清末洋人入侵所造成激烈的社会变迁,代表着传统商场方式的胡雪岩,肯定会步上没落,这也是历史的定位。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达官贵人交往过密,但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 “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令人为之扼腕叹惜。 胡雪岩在其事业达到巅峰后,大兴土木,建造园林,拥有众多妻妾,生活腐化,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到了光绪九年(1883年),胡雪岩经营失策,钱庄倒闭,商号顿失,家资散尽,债务缠身,先前图谋钱财嫁入胡家的女人,一改往日争先恐后巴结胡雪岩的面目,杏眼圆睁、温情顿失,纷纷携资离开。留在胡雪岩身边的,只有罗四太太。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光绪十一年 (公元1885年),被革去道员职衔,最后忧愤而死。 有不一样的发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生意需要学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