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城市的综合配套服务区

请选择栏目:
您的位置:&&&&&&&&&&>&正文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邮政普遍服务水平的意见
济政办发[2012]3号
颁布时间:&&发文单位:济南市人民政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邮政普遍服务水平,保障群众基本通信权利,推动邮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需求,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邮政普遍服务的重要意义  邮政事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普遍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高邮政普遍服务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保障公民通信权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邮政业健康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需要的具体措施。近年来,我市围绕加强邮政普遍服务工作,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邮政设施建设滞后、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邮政普遍服务水平距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用邮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推动我市邮政普遍服务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和《山东省邮政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国家保障、政府支持、行业监管、企业承担&的原则,加快全市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保障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提高邮政普遍服务水平,推进邮政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可持续发展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满足群众生活用邮需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力争到2015年,农村边远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邮政设施基本完善,全市邮政局(所)设置达到国家《邮政普遍服务标准》要求,农村边远地区基本完成空白乡(镇)邮政局(所)和行政村村邮站建设,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城区主要公共场所及其他方便群众的地方设置邮筒(箱)、邮政报刊亭,每个社区设置1处邮政便民服务站点,城镇居民楼实现每户1个信报箱。邮政普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邮件全程时限、投递频次和深度达到国家《邮政普遍服务标准》要求,城镇居民楼信报箱通邮率达到100%,插箱投递到户率达到100%,邮政普遍服务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三、主要内容  (一)完善邮政设施规划体系,加快邮政基础设施建设。  1.将邮政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和上级有关要求,将邮政设施的布局和建设纳入全市城乡建设规划。市有关部门要按照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方便用邮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研究编制邮政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加大实施力度,强化监督考核,确保落实到位。各县(市)、区政府也要结合实际,将邮政设施的布局和建设纳入本地城乡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基层邮政基础设施规划,将乡(镇)邮政局(所)、村邮站建设等分别纳入乡(镇)、村庄规划,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并考虑,统筹规划。  2.支持加快邮政营业场所建设改造。支持邮政企业按照国家《邮政普遍服务标准》,根据不同服务地区的主要人口聚集区平均服务半径或者服务要求,设置邮政营业场所,提供邮政普遍服务。建设开发区、独立工矿区、住宅区和旧城区改造项目,应当同时规划建设配套的邮政服务设施,实现与建设项目统一规划设计,同步建设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因城市建设改造需要,征收拆迁邮政局(所)、信筒(箱)或其他邮政设施的,建设单位应与邮政企业协商,根据保障邮政普遍服务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给予货币补偿,未妥善安排前,不得征收。原地或异地重建的,要保证营业面积不减少、社会用邮方便、服务标准不降低,建设费用由拆迁人承担。较大的车站、机场、高等院校和宾馆,也应设置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邮政营业场所。  3.推进邮筒(箱)和信报箱建设。邮政企业应依照城乡建设规划和国家《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在公共场所、社区和其他方便群众的地方设置邮筒(箱),满足群众用邮需求。要依据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要求,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原则,做好邮政报刊亭规划、选址、安装等工作,并加强监督检查,规范经营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城镇居民楼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设置信报箱,新建城镇居民楼要将信报箱纳入建筑工程统一规划建设,实现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实施旧小区改造的,要一并安排补建更新信报箱;对已建成城镇居民楼未设置信报箱或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市有关部门要研究制订信报箱补建更新方案,实行以奖代补等措施,规范居民楼信报箱设置,提高信报箱普及率。邮政设施的产权主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其设置的邮政设施进行经常性维护,确保邮政设施的正常使用。  (二)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网络,不断提高邮政服务质量。  1.健全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网络。邮政企业要在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整合邮政服务资源,进一步健全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网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加快便民服务站等邮政服务延伸网点建设,构建覆盖城乡、惠及民众、方便快捷、多方共赢的邮政便民综合服务平台,并充分依托服务平台,积极开展邮政普遍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加强农村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建设。将邮政普遍服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抓好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边远地区邮政设施给予重点支持,将空白乡(镇)邮政局(所)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公共服务场所和人员,创新村邮站建设和运行模式,探索建立村邮站运营长效机制。  3.加强邮政普遍服务质量管理。邮政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邮政普遍服务标准》,规范内部工作流程,强化质量管理考核,开展邮政普遍服务运行状况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用户用邮合法权益,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打造现代邮政服务品牌和管理体系。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邮政普遍服务加快发展。  1.落实邮政设施建设用地政策。邮政局(所)、邮件处理中心、邮件转运站、邮政物流配送中心等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邮政设施用地依法划拨,交纳城市建设综合配套费时,经审批可减缴、缓缴城市建设配套费部分。对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的邮政普遍服务网点用房,原则上以不高于建筑成本的价格出售给邮政企业使用,邮政企业要严格按照提供邮政普遍服务要求加强管理,确保不挪作他用。  2.加大邮政普遍服务财政扶持力度。要认真研究制订邮政普遍服务财政扶持政策,根据工作实际,加大对邮政普遍服务财政扶持力度,对邮政企业承担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形成亏损的,给予一定财政政策扶持,支持省会邮政普遍服务发展。  3.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将邮政信筒(箱)、邮政报刊亭等纳入城乡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内容,市发改、规划、城乡建设、城管执法、市政公用、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办理相关手续。邮政企业依据城乡规划,设置邮政信筒(箱)、邮政报刊亭、阅报橱窗等服务设施,按规定免收城市道路占用费。市有关部门应支持邮政普遍服务积极参与我市承办的文化、经贸、体育等大型活动,推广具有泉城特色的邮政文化产品,并提供便利条件。  4.保障邮政普遍服务车辆优先通行权。开通邮件运递专用车辆绿色通道,对经核准的邮件运递专用车辆,由交通运输部门办理道路运输证。  四、有关要求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邮政普遍服务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支持保障力度,积极研究协调解决邮政普遍服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支持邮政普遍服务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市发改、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规划、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公安、城管执法、市政公用、农业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协作,积极支持邮政普遍服务。邮政企业作为邮政普遍服务的承担主体,要认真贯彻《中国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严格执行国家《邮政普遍服务标准》,积极履行邮政普遍服务义务,不断提高邮政普遍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一二年二月二日【】 责任编辑:雨非
&&上一篇:&&
&&下一篇:&&如何增强城市的综合配套服务? [已结贴,悬赏分,已设有最佳答案]
相关问题本周热门问题
人气[1280]
人气[1006]
人气[2822]
(提示:完整回复可上传图片和附件)
分享到微博,让朋友了解您的动态吧!
* 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
选择类型:技术提问 求资料
精准标题(50字内):
概念、入门知识去首页搜索,无需提问哦!
请选择想回答的类型:技术提问 资料提问
请在上面勾选将要搜索的区域
请输入您想要回答的关键词:
关键词不能超过50个字
您将移动主题所属的分类
可同时对发布人执行如下操作:
进行处罚(默认扣去积分5分,威望值1分)
禁止发言(设置后发布人需要做改过自新任务后才能继续发言)
永久封号(永久不能再登录网站)
删除评论(删除楼层,楼层将从本主题里移除)
隐藏评论(保留楼层,并用下面的描述代替原评论的内容)
请选择或输入隐藏评论的描述:
--可用的快速描述--
和主题无关
请选择置顶的范围:
全社区置顶
本专业置顶
本版面置顶
本版面以及下属所有子版面都置顶
请选择高亮的颜色:
高亮有效期: 天(0为永久有效)
您将对水木发布的“”进行奖励操作
奖励积分:
您今日奖励操作还剩积分0分,威望值0
奖励原因:
---请选择---
分析得有道理
进行处罚操作:
请选择处罚积分:
请选择或填写处罚原因:
---请选择---
可同时进行以下操作
删除该内容
隐藏该内容
禁止发言(发布人需要做改过自新任务后才能继续发言)
永久封号(发布人永久不能再登录网站)
举报有奖,但请注意举报的真实性。恶意举报,将被惩罚!您可以查看该人的所有动态,便于发现其他违规行为,进行批量举报。
举报操作:
原因选择:
内容天工网已有,重复
内容不完整、无法查看;参考价值太低或质量太差
广告、违法、灌水、胡乱发帖、复制他人内容等违规现象
其他 (请填写具体原因)
请直接输入该资料在天工网上的链接地址:
您给出的悬赏或奖励的分数还剩下15积分
给该内容奖励: 分
您当前可用的积分为15积分
追回悬赏: 分
准备将此评论设为主题的最佳答案
可同时给此评论指派悬赏分: 分 (您当前还可分派的悬赏分为:0分)
可同时给此最佳答案给出评价:
设置最佳答案的同时将自动进行结贴操作
结贴提示:
(1)主题的悬赏分还剩下15积分,可先给出剩下的悬赏分后再结贴
(2)还未设置最佳答案,此时结贴则为“无满意答案结贴”(可先设定最佳答案再结贴)
提示:当前是内测期,只有内测会员才能进行交互。
您当前不是内测会员,需要获得内测资格后方能进行交互。
内测资格需要在“发布”或者“回复”或者“追问”时输入邀请码来获得。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获得邀请码:
一、向周围有邀请码的同事、同学、朋友们索取。
二、访问天工网社区微博、抢得邀请码。》
三、完成下列任务之一,取得内测资格。
(1)发起1个高质量的提问或者讨论投票,等待审核通过。
(2)推广3个用户注册激活成功。可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包括论坛、QQ、Q群、邮箱等)发送您专属的推广链接给好友。》
您的推广连接为:
您可以复制上面的地址,或者点击
来获得推广连接
#userNickName#
您也可以通过QQ,MSN等工具,或者发送邮件,把下面的链接发送给您的好友,推荐他阅读!
回复成功!
分享到微博,让好友了解您的动态吧!当前位置:&&&&&&&&&&&&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湾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的若干意见
泉政文〔号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字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促进山海联动,提升环泉州湾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海峡西岸城镇群规划确定泉州湾集中发展区,统筹环泉州湾产业、港口、城市发展,要求拓展城市规模,加快产业体系升级,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在海峡西岸城镇群规划的总体部署指引下,福建省根据泉州自身发展特点,批准设立泉州开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一步鼓励泉州发挥已有优势基础,实现改革示范带动作用。国务院批准在泉州设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也对泉州加强环湾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2010年3月批复实施的《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以环泉州湾地区为核心。环泉州湾中心城市因其聚集、规模效应和生活品质,成为文化、科技、教育、金融、物流和高素质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的聚集地和供给者。泉州未来城市发展应当通过加强环湾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提升环湾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吸引高新产业项目进驻发展,加快大城市建设步伐,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实现建设现代化滨海大城市的发展目标。
  二、贯彻策略,推动发展
  (一)内生外引并重,促进产业高端化、国际化。
  依托本地优势内生产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控制能力。结合国内近期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大力吸引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先进产业。立足全球产业前沿,前瞻布局新兴产业。
  (二)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城市。
  泉州城市公共服务的完善,应以分级配置和分类引导为原则,在均衡完善各级城镇基本生活配套设施的同时,重点加强区域性服务中心的培育和各类职能中心的完善。
  (三)以环湾核心区规划建设为重点,加强城市景观建设。
  以环湾核心区域为重点,加快标志性建筑、大型公共设施项目等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通过环湾核心区滨水的大型公建、现代建筑群、景观轴线、特色景观廊道、绿色廊道、生态绿地景观等的建设,尽快构建现代化滨海大城市的景观形象。
  (四)挖掘优秀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设闽南文化核心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重要基地。加强市场管理,调整市场结构,优化市场布局,发展壮大文化传媒产业,繁荣和发展文化市场。
  三、强化措施,落实项目
  (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促进城市间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公共服务设施应当结合环湾核心组团的建设,向环泉州湾中心城市靠拢。特别要在泉州、晋江、石狮、南安及惠安对接地带,开展协调共建区的建设,有效分配环湾区域城市利益,调动地方建设积极性,促进环泉州湾中心城市迅速融合发展。
  强化环湾区域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争取今明两年完成城东学园、东海学园等新片区基础教育设施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分院、泉州市中医联合医院一期等医疗设施建设。
  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的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二)完善环湾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推进环湾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湾区道路、交通枢纽节点、人行过街设施、慢道建设提升;推进电力、垃圾处理、给排水等市政设施资源共享;结合旧城改造、片区开发、道路拓改、专项整治行动等开展老旧给排水管网重建、拓容建设,同步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逐步替代合流排放体制,确保供排水可靠性,同时提高污水厂进厂污水浓度,达到提升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的目的;按规划重点推进城市快速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防洪排涝等环湾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城市交通提升。
  按照“10、15、30”的城市交通提升要求(中心城区10分钟上快速路、15分钟上高速公路,相邻组团间15分钟通达,中心城区30分钟通达规划区各主要城镇),加快构筑环湾城市快速交通骨架。近期重点推进几项主要工程:
  一是环湾一环快速路。要成立专门建设协调机构,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实施建设,先对两重环湾快速路中的环湾一环快速路进行建设提升,并重点对后渚大桥东端等节点立交化改造,实现绕城高速张坂互通至石狮大道段按快速路标准全线贯通。
  二是中心城市“两重环城”外环快速路。要打通洛江经六路段、加快推进站前东西大道西延伸段建设进度,使“两重环城”中外环全线贯通;临漳门环岛、洛阳桥头节点也应进行立交化改造建设,同时全线逐步按快速路标准进行建设提升改造,争取三年内形成“两重环城”外环快速路。
  三是中心城市对外快速通道。要着重加快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工程前期建设准备工作,争取年底开工建设。刺桐路北拓至洛江惠安西片区通道工程前期建设准备工作也应加快。
  加快环湾二环快速路、百崎大桥、东海大桥前期规划研究论证工作,今后随着片区发展再适时进行建设或提升。近期重点做好大港湾机场前期的规划、研究和论证工作。
  2.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摆上议事日程,要充分重视地下空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按规划进一步落实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各项内容,特别注意综合管线、管廊在地下建设项目中的控制预留。近期重点推进几项主要工程:
  一是高铁枢纽站及其南部片区地下综合体。应结合泉州城市轨道1号线、综合交通枢纽站等项目进行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高铁站前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站和城市地铁站三者之间的地下空间相互联通,按一体化的地下空间进行建设。
  二是丰泽广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应结合商业和停车配套,以及田安路、丰泽街人行过街通道,统筹同步建设地下空间,并通过地下横向人行通道或地下商业过街设施串联南益地产及和昌商厦地下场所,达到集约高效利用区域地下空间目的。
  三是市行政中心与滨海总部区域中心地下城。研究将经三路、府东路、综合大道、沿海大通道等围合形成的占地约2 平方公里的地下空间用地整体开发的可行性,实现地下空间的连通共享,配置地铁、地下人行隧道、地下车行连通道、地下商业空间、地下停车场、地下市政设施和下沉广场等功能,将该项目建设成为整个中心市区最主要的中心地下城。
  在近期重点示范性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中远期逐步按照《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新建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率,从而在市域范围内构建现代化、网络化地下城市。
  3.防洪排涝规划建设。
  城市的防洪排涝基础设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目前泉州市区还没有一个片区的防洪排涝系统整体形成。要依据已经完成的各片区防洪排涝工程专项规划,推进和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近期重点推进几项主要工程:
  一是尽快完善中心片区防洪排涝系统工程缺漏环节,使中心片区防洪排涝系统整体形成,主要包括:加快浦西滞洪区二期工程及东干渠连通渠建设等,形成防洪排涝系统建设示范性工程,为其他片区防洪排涝系统提供建设模板,逐步在各片区推广应用。
  二是排查并加快中心市区主要积水节点(如江南片区万祥商城、瑞士花园片区、镇抚巷等)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城市内涝情况。
  三是推进丰州洋滞洪区以及丰州景观渠道、井山排洪渠道整治建设,构建丰州片区滞洪排涝系统主骨架,避免丰州上游洪水下泄影响北峰片区及中心片区等。
  在实施近期改善措施的基础上,要坚持不懈地按照防洪排涝工程专项规划的各项要求,逐步完善各片区防洪排涝系统关键环节,完整形成各排涝分区系统框架,逐渐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达到甚至超过规划设计标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强化城市景观建设,美化人居公共服务环境。
  强化“四山两江”保护和整治工作,加强“三带”景观建设,加强城市重要节点景观建设,加强城市总体形象规划控制,传承和发展闽南传统建设文化,尽快建成慢线系统,提升居住小区人居环境品质。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晋江、洛阳江湿地整治,提升水面景观品质。加强对环湾城市天际线、建筑景观的控制,注重沿海、沿江、临主要道路建筑界面连续性,优化建筑布局。
  严格按照环湾城市会议上提出的“30、40、50”城市景观工程要求(各县〈市、区〉每年在环湾沿江主干道沿线建设一处30亩以上的开放绿地广场,一段绿地率达40%以上的景观路示范工程,一段沿快速路两侧各50米以上宽度的景观带),争取在2013年底前落实,逐年推进。
  在泉州市绿道系统规划指导下,中心市区应尽快建成慢线系统的山线和水线,各县(市、区)也要抓紧规划建设区域内慢线系统,争取3年内促进我市慢线系统成网成环,今后新区建设必须同步规划建设慢线系统,已建区域也应逐步补上。
  本着保护古城传统风貌和地方建筑文化特色的原则,充分尊重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保护好由众多传统古民居组成的历史街区,传承古城比较完整的风貌。对现存的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和历史街区环境应予以修缮性保护,新建建筑应注重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层级。
  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协调发展,是泉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和质量的关键之一。一要加快发展金融业,二要加快拓展现代物流,三要加快发展专业会展,四要大力开发文化创意衍生产品。
  (五)发挥城市之间组合优势,形成各城市服务功能特色。
  一是利用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有利时机,发挥泉州优势,与厦漳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互补,提升城市的职能层次。二是加快培育总部经济。一方面打造“特色产业总部”,另一方面加大总部企业培育和引进力度;三是挖掘休闲文化旅游业,有效整合环湾区域旅游资源,促进环湾水上交通建设,提升大泉州“海丝文化、闽南文化与都市休闲”中心区,开发一批都市文化休闲、会展、滨海度假、特色旅游购物、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
  (六)加快区域规划编制,创新城乡规划管理机制,有序指导环湾区域建设工作。
  理顺环湾中心城市规划管理体制,2013年成立环湾城市规划委员会,统一指导环湾中心城市12个组团的规划管理,实行环湾中心城区市辖区范围以内的项目选址、规划条件、红线图报备制度。健全和完善环湾规划和村镇规划服务体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
  (七)提高城市信息化程度,增强城市辐射力。
  一是寻求和充分发挥城市的比较资源优势,加快网络化、智能化、数据库的建设,通过知识和信息的比较资源优势来带动与组合其它资源配置,通过信息流带动物质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二是全力推广“电子商务”。在“政府倡导、市场推动、企业运作”的方针下,大力发展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特别是各专业市场;要着力依靠传统物流、客户群、科研和产业等作为基础,通过电子与商务相结合,使商务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结构。
  三是有力推动“数字化工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一方面,积极依托外向型电子信息产业,抓紧推进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泉州软件园等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生活”。大力加强面向社会公众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同步进行,并推动一大批社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
  (八)建立环泉州湾协调机构。
  参照现有泉州市“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的规格,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及时进行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在区域规划审批、项目建设、资金安排、土地供应等方面加强组织协调,统筹解决共建、共用问题。通过协调机构鼓励项目共建、基础设施对接和共享、联合招商、联合开发等区域合作行为,协调区域之间利益分配,加快环泉州湾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九)集中政策优势,支持环湾中心城市建设。
  优化制度政策,保证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形成的首要前提是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而不是让各种资源在城市中沉淀下来。一是要进一步破除各种影响劳动力流动、资金流动、产品与服务流动的制度性障碍,特别是要打破各种行政性的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二是要纠正城市政策制定指导思想上的偏差,把偏重于将各种资源“留”下来的思想转变为使各种资源“流动”起来的思想,从而打破各种地区保护主义政策。
  利用国务院研究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契机,结合我市加快“三旧”改造实施意见,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快我市棚户区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
  四、明确责任,加强保障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教育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乡规划局、市政公用事业局、行政执法局、交通运输委、文广新局、卫生局、体育局等单位领导和有关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指导和协调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相关单位要建立相应机制,明确责任,抓紧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意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把相关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各级绩效管理部门要把相关目标任务纳入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检查督促,严格奖惩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保障,落实资金。各县(市、区)和市直各相关部门要做好资金预算,落实资金来源;同时,充分利用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政策效应和资金使用效益;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金融机构联系,解决项目建设前期资金筹集难题;做强融资平台,做好项目融资工作,争取多方支持,解决资金瓶颈。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相关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金融部门要研究制定信贷支持的具体办法,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查看“ ”相关链接
推荐给您的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综合配套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