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禁止添加反式脂肪吗

本期策划:张红平&设计:吴元彬&统筹:杨艳芳
美国禁反式脂肪 你该忌口哪些食物?
美国为什么要禁反式脂肪?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3年后将几乎全面禁用含有反式脂肪(亦称反式脂肪酸)的添加剂,要求国内食品业者逐步淘汰这种早被视为不健康、甚至致命的食品添加剂。
人造反式脂肪是对植物油进行氢化改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多为固态或半固态,熔点较高。1902年,德国化学家诺门发明了人造反式脂肪,并取得专利。人造反式脂肪比液态天然植物油好储存,价格又比天然动物脂肪低,并且保质期较长、口感好,受到大家的欢迎,成为食品工业和消费者的宠儿,被广泛应用。
但是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人造反式脂肪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同时还会提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的水平,这三点都与心脏病相关。它还能降低起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会让血小板更加黏稠,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脏病等。相比其他食物,人造反式脂肪会带来的2倍、3倍,甚至是4倍的严重危害,会导致心脏病发病率升高。
但是,在美国由于人造反式脂肪大量和广泛存在于多种食品中,人们摄入的反式脂肪的能量已经远不止1%,而是达到了2.5%(美国年评估结果),而且近几年已经高达5%。这也是此次FDA痛下决心禁止人造反式脂肪的原因。
FDA预计,如果这一禁令能执行,每年在美国可减少1万-2万次心脏病发作,避免人死亡。
人造反式脂肪和天然反式脂肪的区别
众所周知,反式脂肪有两大来源:一是食品中“与生俱来”。比如牛羊肉等本身即具有反式脂肪;二是人工合成的反式脂肪。对于前者,如果其在安全范围内(日常饮食的摄入量),我们确实没有必要禁止,事实上美国也没有禁止食品中天然的反式脂肪。美国禁止使用的是人造反式脂肪,与天然的反式脂肪不一样,人造反式脂肪是n-9反式油酸,天然反式脂肪酸是n-11反式油酸,两者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有天壤之别。
·来源不一样
人造反式脂肪是人为通过氢化将不稳定的不饱和脂肪酸变成稳定的脂肪酸,这种脂肪酸的另一个来源是反复高温和植物油精炼时可产生。人造反式脂肪酸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更久等优点,比如人造奶油做的蛋糕花纹可以更华丽且不易变形。还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比如曲奇更加酥脆、奶茶更加润滑。此外它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以延长保质期,且比动物油脂比如天然奶油成本更低等。但是,人造反式脂肪酸的优点与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要禁止人造反式脂肪的原因。
各类脂肪都在哪些食物中
根据脂肪酸的结构,脂肪可以分为4类,也就是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和人造反式脂肪。1、饱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动物性食物中的脂肪,棕榈油、椰子油等。
2、单不饱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是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和坚果等。
3、多不饱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有玉米油、黄豆油和葵花油等。
4、人造反式脂肪主要存在于人造黄油、人造奶油、起酥油、蛋黄派、珍珠奶茶、炸薯条、薯片、炸面包圈、糕点、饼干、冰淇淋、咖啡伴侣等食物中。
前三种脂肪是食品中“与生俱来”的,也就是天然反式脂肪,食品中天然的反式脂肪对身体是有益处的,当然,也不能过量摄入。而第四种就是人工合成,也就是人造反式脂肪,对健康没有任何益处。这就好比人工合成色素和蔬菜的天然色素,巧克力里的代可可脂和可可脂的区别,完全是两码事!
中国需要禁人造反式脂肪吗?
需要明确的是,FDA禁用的是人造反式脂肪。如果人造反式脂肪在今天被美国人视为洪水猛兽,在另一些国家却并非如此,因为人们的饮食习惯和方式并不相同。
中国人的主要饮食结构是植物性食物,加工食品的脂肪摄入没有欧美人多,而植物性食物中的天然反式脂肪对身体是有益的。
2013年7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显示,中国人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0.16%,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居民摄入的人造反式脂肪略高一些,也仅为0.34%,并未超过1%。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在2011年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项目。评估报告指出,加工食品是我国城市居民膳食反式脂肪的主要来源,占总摄入量的71、2%;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仅为0、16%,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居民也仅为0、34%,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人每天摄取反式脂肪酸不超过摄取总热量1%的限值。
而美国反式脂肪酸供能比是我国大城市的8.3倍。与美国相比,我国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并不像公众想象得那么多,被称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或许有些夸张。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低于欧美国家,我国仍然有0、4%的城市居民摄入量超过WHO的建议值。
我国对反式脂肪使用有相关规定
日实施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明确规定,如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必须在食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婴儿配方奶粉等食品标准还规定,不应使用氢化油脂。部分国家标准对人造反式脂肪酸的最高限量也做了规定。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3年后将几乎全面禁用含有反式脂肪(亦称反式脂肪酸)的添加剂,要求国内食品业者逐步淘汰这种早被视为不健康、甚至致命的食品添加剂。 众所周知,反式脂肪有两大来源:一是食品中“与生俱来”。比如牛羊肉等本身即具有反式脂肪;二是人工合成的反式脂肪。对于前者,如果其在安全范围内(日常饮食的摄入量),我们确实没有必要禁止,事实上美国也没有禁止食品中天然的反式脂肪。
《说“食”话》栏目以关注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和食品热点事件为主,同时挖掘食品事件背后的故事。求证真伪、粉碎谣言、食品安全事件的反思和思考......,这些都是我们的话题——说实话,说食话。
(C) 版权所有
本站常年 :德恒(福州)律师事务所 任林鹏、李剑敏律师
特别声明: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
掌上淘医安卓版
掌上淘医TV版各国关于这两种添加剂的使用均有明确规定 - 上光西南代表处
各国关于这两种添加剂的使用均有明确规定
  植物奶油 反式脂肪酸
  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总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并销售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添加剂的所有企业、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企业),不论其性质和隶属关系如何,都必须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才具有生产该产品的资格。任何企业不得生产或销售无生产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
  面粉增白剂
  2010年,“一滴香”、“化学火锅”、“火锅增香剂”、“火锅红”、“辣椒精”成了餐饮行业的新名词,放大,这些连什么成分都说不清楚的物质几乎充斥各地大排档、火锅店等。只需一滴,清水变高汤,、公众对这些产品是否安全十分疑虑。尽管有行业协会出面回应称“火锅企业经抽查100%合格”,但未能打消人们的疑虑。
  12月15日,卫生部监督局网站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 和过氧化钙 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的公告稿显示,自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
  五常米年产80万吨每年却卖出1000万吨
  植物奶油因富含反式脂肪酸,媒体报道称其危害堪比杀虫剂。对此,卫生部官员表示,卫生部正在开展反式脂肪酸的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并将在此基础上,按程序进行标准的制修订。
  植物奶油即氢化油,也被称作植物黄油,目前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 等方面广泛使用,但是,氢化油可以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的患病风险。
  根据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原则、范围和用量使用,但北京市卫生监督所的一位工作人员直言,对于餐饮服务环节能否使用食品添加剂,如何有效控制用量和范围等问题,我国尚没有明确规定。在此情况下,各种火锅“添加物”应运而生。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管工作,国家质检总局8月13日公布了《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该通则从日起执行。原《食品添加剂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全许办(2005)45号)和《食用香料 香精产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国质检食监(号)同时废止。
  食品添加剂 生产许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指出在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中检出“玩具泥胶的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以及从“石油中提炼的”特丁基对苯二酚。尽管原报道并没有提到麦当劳添加剂超标,但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却引起了一场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大讨论。在一连串令人谈之色变的食品安全事件后,我们被告知色彩艳丽往往是毒物的伪装。可是,那些被指为元凶的苏丹红 、三聚氰胺却都不是食品添加剂的孩子,添加剂很可怜地被冤枉了。
  麦乐鸡 “橡胶门”
  针对报道,在卫生部例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说,反式脂肪酸是一个老问题,卫生部已经对反式脂肪酸进行管理。他说,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中,规定了婴幼儿食品原料中不得使用氢化油脂,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应当小于总脂肪酸的3%。
  针对面粉增白剂的存废,以国家粮食局为代表的主废派和以卫生部为代表的主存派已争论、博弈多年,一直未有定论。
  日,卫生部组织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停止征求意见。在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面粉增白剂仍赫然在列。引发了关于面粉增白剂禁用的争议。
  卫生部 公布《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包括纯乳在内的20余种食品将被禁止添加食用香料、香精。在乳制品行业人士看来,此次出台的《征求意见稿》是对乳品安全规范的又一补充。
  卫生部食品安全 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征求意见稿》所列食品没有“加香”的必要,因此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以纯乳为例,如果加了乳香香精,就应称为加香乳。
  一滴香 化学火锅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食品添加剂是构成食品工业的重要因素,它延长了食品的保藏时间,可以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纯乳 禁香
  “目前正在进行反式脂肪酸风险监测评估工作,”邓海华说,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将开展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
  “纯乳是乳制品的原料,大部分企业在生产加工纯乳时并不添加香料和香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一位刘姓工作人员认为,香料只是用来调味,禁止在纯乳中添加香料、香精,并不会破坏纯乳的营养结构,同样,添加香料的纯乳也不会在营养含量方面有所提升。
  新年伊始,希望食品添加剂行业能少一点争议,多一点新成果,对国人的营养健康多些关注与贡献,少一些无良 商家为了一点经济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同时,监管部门能否给力,清塑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给市场多写透明,让食品添加剂行业正常有序发展,赢在“十二五”开局之年。
  2010年的食品添加剂行业,有争议,有质疑,有新规,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质疑依然存在,当然食品添加剂行业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有专家预计2010年国内食品添加剂总需求量将达到480万吨,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应顺应发展潮流,加快开发与生产步伐。
  另外,在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中,明确要求了反式脂肪酸的标识要求。同时提示生产者注意控制生产环节产生的反式脂肪酸。
  在原产地,五常香米竟然也难逃被假冒、被变“香”的厄运。在五常市,很少有纯正的五常大米或者纯正的五常“稻花香”。五常市的许多大米加工厂一般都拿比“稻花香”便宜很多的“639”或者并非五常产的普通长粒冒充“稻花香”。如果别的米掺得多了,就没有了“稻花香”特有的香味,解决的办法就是添加香精“一瓶能加10吨米”。
  五常 “香精”大米
  不光是大米加工厂掺假,在米厂从农民手中收稻子的时候,收来的稻子已经不是纯的,而是掺有别的品种。
  2010年食品添加剂领域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有哪些备受关注的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下面笔者就为您一一梳理。
  麦当劳表示,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是为了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和保持鸡块的形状,有人说吃麦乐鸡就等于吃“橡胶”和“石油”。但这两种东西确实属于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计量仪器,长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被广泛使用。在应用于食品之前,它们的安全性已经过科学严格近乎苛刻的论证,各国关于这两种添加剂的使用均有明确规定。
  据央视《消费主张》披露,在西北地区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西安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及附近,许多大米都打着黑龙江五常“稻花香 ”的旗号,实际上却是用湖北大米、江苏大米与东北大米进行混合加工的。为了使假冒的五常“稻花香”有香味,在加工过程中添加香精,几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据说加工10吨“香米”,需要不到1公斤的香精。
------分隔线----------------------------美国三年后将禁止在食品中添加人造反式脂肪
  中新社华盛顿6月16日电 (记者 刁海洋)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下属的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16日发表声明称,基于科学实验的结论,该部门认定,在食品中加入人造反式脂肪并不安全。3年后,食品生产厂家将被禁止添加该原料。  FDA代理局长奥斯特罗夫在声明中表示,人造反式脂肪是影响美国人心脏健康的一大元凶。FDA做出禁用人造反式脂肪的决定是对美国人的健康负责。他表示,这一禁令将会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并可每年减少数千例的突发心脏病。  人造反式脂肪的主要来源是部分氢化处理的植物油,具有成本低、味道好、不易变质等优点,快餐业中使用比较普遍。人造反式脂肪的摄入会增加人体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从2006年开始,FDA要求美国的食品生产厂商必须在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中标注出人造反式脂肪的含量。据该部门估计,2003年至2012年间,美国消费者的人造反式脂肪消费量减少78%。虽然销量锐减,但FDA依然认为,人造反式脂肪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美国国家医学院也建议,应该尽量少地摄入人造反式脂肪。  在16日发表的声明中,FDA给食品生产厂商3年的过渡期,供生产厂商更新换代生产线和原料配方。如果3年后仍想继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生产厂商必须获得FDA的特许。  FDA的这一决定获得了医学界的肯定。来自俄亥俄州的心血管病医生尼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FDA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这对美国人的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尼森表示,上世纪50、60年代,有观点称黄油和鸡蛋对人体有害,美国人转而使用人造反式脂肪替代。事实证明,人造反式脂肪对人体的伤害更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seanho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无禁止即许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