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屋》里的政府经济学03任务:政府有责任创造就业吗

美剧_经济学热点问题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_沪江英语
分类学习站点
经济学热点问题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编辑点评:很多考生进行择校择专业的时候,对于经济学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教育部二级学科目录和一些学校分数线、报录比的技术分析上,而没有考虑如何复习经济学热点问题。本文就经济学热点问题进行总结。
一、底特律破产之殇及其启示
日,美国底特律市根据美国《破产法》向美国联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背负近200亿美元沉重债务的底特律市或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申请破产保护的城市。
底特律之所以提出破产保护,主要在于其财政状况恶化已经无法挽回,紧急接管程序无助于改善底特律的债务危机和破产风险,底特律面临巨大的长期债务负担、持续的财政赤字压力和严重的流动性危机等困难。
1.底特律破产之殇
(1)产业空心化是底特律没落的最根本原因。底特律以大企业为龙头、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办公设施等刺激增长的战略,这种大业和基础设施先行的模式,违反了城市多元化的本性,使底特律依赖单一的汽车产业。当汽车产业大厦集群空心化之后,大厦倒塌是时间问题,金融危机则推了一把这栋摇摇欲坠的大厦。
(2)与产业空心化相伴的城市人口减少是底特律破产的要素根源。
(3)底特律财政高度依赖汽车工业以及财政政策的非审慎性是底特律破产的财政根源。由于汽车工业的空心化导致底特律财政收入极大恶化,而通过提高税率和新设税目使得底特律成为密西根州税负最高的城市,加速了中产阶级的迁出,财政收入状况进一步恶化,而持续的债务本息支出,最后使得收支状况难以维系。
2.底特律破产的启示
(1)新旧主导产业的更迭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固守旧有模式对经济发展而言是危险的,结构升级是避免破产的最基础支撑。
(2)财政收入严重集中在某个领域是具有重大隐患的。
(3)财政收支审慎性是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城市发展的核心支撑是产业发展和有效就业,产业、城市、经济和社会应该协调发展。
(5)中央政府应该摸底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和财政风险,及时有效整治地方财政风险。
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现状
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该公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3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6万亿元。三者合计达30.27万亿元。从负债率来看,截至2012年底,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当年GDP(518942亿元)的比率为36.74%。
三、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原因
1.经济体制因素
(1)分税制的影响:财权与事权不对称
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便形成了一种财权向上集中、事权向下分解的体制。在此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下降,越来越依赖于上级政府的财政补助。尽管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但是它们承担的责任却是硬性的,而且任务艰巨,像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粮食补贴等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支出,这种财政分权特征客观上造成了在地方政府支出责任相对增加或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权利却相对降低,从而形成财政收支缺口,成为地方政府举债的直接诱因。
(2)转移支付制度的影响:地方还债责任
向中央转移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一大特点是转移支付在财政支出中比重高,地方财政支出依赖转移支付的程度高,且越往下层政府,依赖性越高。中央政府主要通过转移支付弥补地方政府收入和支出之间产生的缺口。纵向财政不平衡引起的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的依赖会加大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救助预期,从而使地方的财政无纪律行为和借债增加。作为主要转移支付方式的税收返还制度在设计之初就对地方政府既得利益和讨价还价能力最大限度予以承认。
(3)预算管理制度的影响:透明度低,提高了借债监管成本
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与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公开性、完整性、可靠性、年度性、统一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政治制度因素
(1)GDP主导下的政治激励制度使地方政府大量举债
我国特殊的官员选拔体制决定了对地方官员而言最重要的是获得中央政府的认可和提拔。
一方面,以经济绩效特别是GDP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政治激励激发了地方官员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情。另一方面,对于地方财政收入和各种&软硬件&资源的控制能力使得地方政府主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招商引资来&助推&地方经济增长。于是在面临现实转移支付额度约束和税收收入约束下,通过变相借债或变通融资加大财政支出就成为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
(2)官员任期较短且缺乏有效的债务审查机制,难以制约地方过度借债
官员任期短且变动频繁,导致地方官员的短期财政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于将借债成本转移给继任者,从而降低了自身的借债惩罚成本,借债成本和收益的非对称性助长了当期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倾向于过度借债和过度支出。并且,我国尚未形成严格、全面的官员离任时债务审查制度,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追偿机制,这都使得地方官员向后任转移过度借债成本成为可能,从而自身免于承担借债惩罚成本。在这种模式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每一任地方政府作为&理性人&,都会本着这样的思路,享受借债带来的好处,同时将借债膨胀的成本转移给后任。
(3)不同区域、地域之间的恶性竞争加剧地方政府的借债负担
各级政府为了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采取了不断借债的措施,使经济建设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不同地区间的债务问题也不断涌现,各级政府为了赶超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往往忽视了本地区的收入来源,导致地方债务问题不断加深。
同样,我国地方政府也面临发展性财税政策的内在矛盾,一方面要提供有足够诱惑力的税收优惠和减免来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有时甚至还通过财政补贴来吸引外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要加大发展性支出、加大转型期各种社会保障等支出,资金矛盾非常尖锐。再加上分税制本身造成各地收支缺口增加,这些都促使地方政府通过增加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以及借债来缓解上述两方面矛盾,从而使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四、地方政府债务对宏观经济和经济政策的不良影响
1.绑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中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受到限制,松不得也紧不得。特别是货币政策,为控制通胀,需要采取收紧的货币政策;但顾及地方政府的债务可持续和还本付息负担又不能过紧,尤其是不能简单提高贷款利率。于是,折中的方式就是采取以稳定货币供应数量和信贷占GDP比为主的改进的货币主义政策。
2.挤出私人投资和消费
(1)通过挤占贷款额度挤出投资和消费。为控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不得不重新祭起信贷规模控制的手段,但地方政府贷款中的相当部分是不能违约只能展期的,所以会通过银行的信贷配给挤出企业投资和家庭消费。
(2)推高名义利率。地方政府的过度负债和开支推高通胀和名义利率,增加借贷成本,对投资和消费产生挤出效应。
(3)加重家庭和企业的纳税负担。政府不创造财富,只是分配财富。政府的国内债务是&自己欠自己&,最终不论是地方政府自行还贷还是中央财政救助,&羊毛出在羊身上&,还债的始终是纳税人。地方政府目前欠债越多,未来家庭和企业纳税负担越重。
3.严重影响后续投资增速
随着政府主导的&四万亿&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完工、商品房投资增速在调控中跌落、通胀常态化导致的货币信贷紧缩行为持续、融资平台风险管理导致地方政府杠杆率降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明显下滑。过高的投资率逐步演变成通胀、政府债务膨胀、银行坏账上升和经济内生动力枯竭,靠扩张的财政顶住经济增速是不可持续的。
4.阻碍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意味着政府需要通过减少税收和提高工资等,实现收入在国家与居民之间的再分配,从而提高个人收入水平,增加消费。但政府财政负担上升大大压缩了收入再分配的空间,甚至不利于增加政府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五、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对策
1.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财政体制
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实现经济分权,加快经济建设,进一步增强可用财力,解决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问题。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
有效的信息披露是提高债务管理效率的前提,可以帮助地方政府避免债务风险的发生,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不仅包括地方债务中的显性债务,也包括或有债务、隐性债务等等。同时应该实行严格的债务投资决策责任制。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建立严格的债务投资决策审核制度,杜绝行政领导随意取舍的行为,规范贷款资金的运行程序,严格核准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地方融资经验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都很发达,地方债务已经成为政府公债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像我国等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需要借助成熟的资本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经验,在考虑本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同时,汲取发达国家好的经验,完善本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体系。
4.完善分税制财政体系,明确中央与地方事权
明确界定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分清偿债责任。要合理界定各级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职责的划分,必须按照决策责任与筹资责任一致性的原则,解决目前的事权错位问题。决策主体至少应在原则上对所指定和实施的公共政策成本承担起责任。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美国经济学专业博士好就业吗
信息来源:网络&&发布时间:
美国经济学专业博士好就业吗?美国经济学博士就业前景如何?经济学博士毕业生,约70%~75%都进入高校担任教员,一般刚毕业的学生都会先担任Associate Professor,这就是所谓的学术职业方向。
美国经济学博士就业,美国经济学专业课程,美国经济学专业博士好就业吗
  美国经济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好就业吗?本文分析了美国经济学博士就业前景,并介绍了美国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国经济学博士就业前景
  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其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方面的问题。当今的经济学是一门包罗很多内容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
  经济学博士毕业生,约70%~75%都进入高校担任教员,一般刚毕业的学生都会先担任Associate Professor,这就是所谓的学术职业方向。其余的25%~30%就进入了非学术职业范畴中,其中近一半是进入银行任职,如经济师、经济分析家等职位;另外一半则是进入了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国际组织、金融机构、投资咨询等机构担当研究职务。
  美国每年新毕业的经济学博士生估计有一千人左右,由于就业面始终局限于上述的三方面,职位缺没有一个固定的约数,但据美国华人经济学家Shuhong的统计,每个职位空缺至少有10人以上参加面试,竞争度极高。
  选择回国发展的毕业生,可以在中国考取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只要获得硕士学位并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便符合报名资格;获得博士学位者,只要有数月的工作年限,便可以报考。在国内,就业面和过往差不多,也是面向高校、银行与政府机构,例如莱斯大学去年的一位毕业生便选择回国发展,现在在上海交通大学任副教授。
  美国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
  美国一流的经济系多半不设硕士课程,就如经济学专业排名前50的大学中,虽然全部都设有博士生课程,但只有27所大学提供硕士学位课程,而这27所大学所提供的硕士学位又可以分为两种:
  1. 一般的硕士学位,完成后可以选择就业,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前50名的大学里,只有13所大学设有该学位课程,选择面非常少。
  2. 在博士学习的前一两年中,如果成绩不如意,不能继续更深入的学习;或自己觉得兴趣不大,不想继续在这门学科发展的,都可以中断博士学位的攻读,中途申请一个硕士学位作为学习的结束。专业排名前50名的大学中,有14所大学提供这种节衷的选择。
  以研究生课程为申请目标的申请者,需要在专业排名与录取机会上作出取舍。一些不在前50的学校不单录取研究生较多,而且奖学金也颇丰富,例如只设研究生课程的Baylor University就是最好的例子,而University of Delaware与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也对中国申请者非常友善。
  通过对美国经济学专业课程及经济学博士就业前景的介绍,希望同学们能有效利用本文信息,做好美国留学规划和准备工作。
  您还可能关注:
微信“扫一扫”,留学资讯全明了!小编的“欢迎光临”只为等待您,让留学疑惑统统变浮云!您也可以搜索“百利天下留学”、“bltxjy”关注哦!
More视频公开课
、、、、、、、、、、、、、经济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丹棱街3号 中国电子大厦B座15层
版权所有:北京环球百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电话: 010-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8:30-21:30)
Copyright @
Bailitop Educ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40纸牌屋和平衡术
纸牌屋和平衡术程实(公众微信号:shihuashijing)距离发表上一篇“乐思经济”文章,已经快一个月了,对这个系列感兴趣的朋友们接二连三在问:“你在忙什么?”。用过年来搪塞显然已经不合适了,所以我只好承认:在看《纸牌屋》。现在,《来自星星的你》和《纸牌屋》这么火,没看过至少其中之一,真不好意思出来写专栏。虽然《来自星星的你》还没来得及看,但《纸牌屋》第一季我已经补完了,第二季也零星看了一些。的确是部好剧,但多少有些兴味索然,如果说《纸牌屋》是一部宫斗剧,那么,就政治博弈的奇曲、诡诈、残忍、深刻和精彩而言,它可能就像一些网友吐槽的,还比不上《甄嬛传》,而且在我看来,它也比不上根据奇幻巨著《冰与火之歌》改编的HBO美剧《权力的游戏》。不过,平心而论,《纸牌屋》的故事还是挺跌宕起伏的,一边看还能一边学到一些美国政治生态的基本常识。之所以我对《纸牌屋》感觉有些兴味索然,主要原因倒不是它不够精彩,而是在被剧情吸引的同时,我又隐隐对它心生反感。为什么心生反感?起初我以为是民主社会也有的政治黑暗带来了窒息感,后来某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令人不适的,是《纸牌屋》深深隐藏的悲剧气息。表面上,纸牌屋讲述了主角Frank利用权术从众议院多数党党鞭升级为美国副总统的成功故事,尽管他的成功里藏着血和其他肮脏的东西,但某种程度上对他所在的党派和国家而言,也未必是坏事。不过,仔细体会,还是能发现,他的人生,也是一个悲剧。Frank和妻子Claire,外表光鲜、身份显赫、成就斐然,事业上两人更是珠联璧合,各为翘楚。不过,当他们坐在屋子窗台上,一边交替吸着同一只烟卷,一边交换着事业上的各种意见,把各自出去鬼混的事实付诸调侃,我感觉不到一丝相濡以沫的幸福,只看到了两个堕落至野心深渊里的冰冷灵魂。有那么一刹那,阳光也有望照进他们的精英人生,Claire遭到助手怀孕和事业遇阻的双重打击,一度有了怀孕生子的打算,就在这时,Frank揽得美国副总统的新职位,Claire毫不犹豫就打消了做母亲的念头,转而对副总统夫人的未来踌躇满志。当她带着高贵、职业的微笑拒绝了妇产医院的预约,我似乎看到,那最后一丝人性之光也随之消散。在我看来,Frank和Claire就是一对悲剧,他们悲剧的根源在于,他们的人生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失去了平衡。事实上,《纸牌屋》里,几乎满是悲剧,每一个悲剧又都由失衡而来。第一男配角Peter Russo是一个惹人爱的坏男人,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国会议员,却在野心和欲望间失去了平衡,结果不仅失去了浪子回头成州长的希望,更是身败名裂而死;第一女配角Zoe是一个有理想的新闻青年,凭借着权色交易混得了一些浮名,却在自负和自爱之间失去了平衡,结果也搭上了卿卿性命。细细品味,《纸牌屋》真是取了一个好名字,每一个在美国国会和政界打拼的聪明人,都是在一个屋子里玩纸牌的玩家,输赢也仅限于这个封闭空间之内。这个屋子里的输家,输掉了野心甚至性命,就像Russo和Zoe;这个屋子里的赢家,在屋外却输掉了人性和家庭,就像Frank和Claire。人生的平衡,就像用纸牌搭成的屋子,非常脆弱,既难搭成,又难维护。《纸牌屋》这部暗藏悲情的美国政治剧,如果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平衡。在看《纸牌屋》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一个有点职业病的问题,这样一个由各种失衡人生和阴谋诡计构成的美国政治圈,为何没有带来社会混乱和经济衰退?为什么一个由阴谋家、野心家、伪君子和自大狂组成的美国政府,却造就了一个强大的国家?直到剧中Peter Russo闯入一个少年伙伴家寻求帮助,我突然发现,这一家“普通人”和剧中那些政治家庭是如此不同,他们没有什么野心,只希望和家人一起好好活着,只希望孩子在没有威胁的环境下好好长大。美国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不论贫富,始终洋溢着一种平衡的人性气息。而不管美国政客的人生多么诡诈、多么失衡,选出他们的那些选民却都是过着简单、平衡的生活,并要求这种平衡长期维系下去,这才是失衡的政治生态没有带来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美国普通家庭的平衡点是什么?一想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就回荡起美国黑人歌手Tracy Chapma的一首歌:《Talking' Bout A Revolution》。TracyChapma是个女歌手,声音却一点也不温柔,歌词则更是粗粝,歌曲一开始就能感受到混乱的气氛,“Don't you know they're talking about arevolution,It sounds like a whisper(知道吗,他们在说革命呢,压低了声音)。他们怎么就说革命这种“反动”话题了呢?因为“While they're standing in the welfarelines,Crying at the doorsteps of those armies of salvation,Wastingtime in unemployment lines(他们身处领取社保的队伍里,在那些慈善院门前哭泣,为寻找工作而四处奔忙)”。这首歌有两个关键词:“Revolution(革命)”和“Unemployment(失业)”,联系在一起,失业是混乱和颠覆的根源。反过来说,美国普通家庭的平衡点是就业,只有就业得到保障,美国普通家庭才能维持平衡的状态。而美国家庭最大的诉求,也是就业,这逼迫着美国政府把主要关注点都放在了就业上。作为一个职业病比较严重的经济学者,我看《纸牌屋》时一直在寻找和经济相关的剧情。结果令人失望,这部政治剧里经济的戏份非常小,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一点。Russo迫于Frank的淫威,答应关闭自己选区的船厂,造成一万多人失业,这几乎让他走到了政治生涯的尽头,而他挽回局面的办法,也是借助Claire的项目为当地再创造5000个就业岗位。这点小细节就能看出,经济之于美国政客而言,其实只有“就业”二字。美国民众的平衡点是就业,美国政客的关注点也是就业,由此可知,美国政治和经济的平衡术就是保障就业。有就业,就有消费;有消费,就有增长;有增长,就可能有就业;有就业的不断增长,就有民众对政府的长期支持。如此循环表明,以就业为平衡点,是具有内生稳定性的。正因为美国政策平衡术是这样,所以,不管美国政客的人生多么龌龊、多么失衡,美国经济还是始终稳居世界最强。那么,如果政治和经济的平衡点由就业变成增长,结果会怎样?需要知道的是,有就业就一定有增长,但有增长未必就有就业,所以,以刺激增长为核心的平衡术,是无法实现政治长期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正是从这一点看,中国淡化地方政府GDP考核,转而聚焦民生和就业,是实现政治经济长期平衡的重要一步;而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中国基于保障就业而强调底线思维,也是势在必然。平衡,是脆弱的,就像纸牌屋一样,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更加珍惜它,经济如是,人生亦然。
阅读数(50)
 评论数(1)
1条本博文相关点评
[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经网观点]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程实简介:经济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
在各类核心学术期刊和主要财经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宏观经济分析研究文章1100余篇。在《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东方早报》、《现代商业银行》杂志、《环球财经》杂志、《中国外汇管理》杂志、《董事会》杂志、《西部论丛》杂志等财经报刊设有个人专栏,同时担任多家财经媒体的特约研究员。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纸牌屋》第三季延拍 曾为取景地创收近2亿美元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文化名人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经济学网上作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