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政策2016有哪些主要行业?

“一带一路”带来发展机遇 那些行业受益?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其战略愿景可分为远近两大层次:近期着眼于“基建互通、互通、产业对接、资源引入”,远期则致力于“商贸文化互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基于以上分析框架梳理,“一带一路”战略给国内产业发展将带来五大主题机遇:一、“通路通航”主题:包括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整机生产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交通运输是优先发展领域,以加快提升我国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并形成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将率先直接受益于亚欧交通运输大通道的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将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民航、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吞吐量将明显提升。至鹿特丹港连通的新欧亚大陆桥,将强化其在国际陆路运输中的骨干作用。中国也将全力打造与我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东盟地区的海陆空综合交通方式:海上——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内河——中国出资澜沧江-湄公河河道建设,打造黄金水道;公路——南(宁)曼(谷)、昆(明)曼(谷)公路已经开通,东南亚正在形成两横两纵的公路通道;铁路——中国计划以昆明和南宁为起点,建设泛东南亚铁路联系东南亚陆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走出去”,也将带动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及整机生产等产业增长。中国的港口有着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经验,铁路建设“走出去”给其他基础设施类公司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样板。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存在强烈的建设大港口的需求,这些领域的优质企业存在建设和运营“走出去”的良好前景。尤其是在铁路建设方面,突破国家界限的“欧亚铁路网计划”,也会刺激铁路建设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意向的铁路工程已达到0.5万公里,和欧亚铁路网的8.1万公里规划目标相比还有巨大空间。二、“基础设施产业链”主题:包含(建筑及基础设施工程),装备(设备及配套类装备制造),基建材料(钢铁、建材、有色等)。从需求端来看,“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无论是从国内需求或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分析,这些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均极其旺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财政紧张的原因,基建投资支出不足,普遍呈现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人均GDP、人均公路里程、人均铁路里程等指标均远低于我国,亚洲和非洲的沿线国家较中国分别有10%和20%的城镇化提升空间,而中国在自身城镇化过程中累积的大量经验和产品、服务能力可以对外输出。从国内来看,西北部各省区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密度在全国均排在后面,新疆、青海、甘肃在倒数5位之中,宁夏、陕西居于中后段水平,为实现“一带一路”各国间的基建对接,中国西北部的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网络等基建领域投资很有空间。从供给端来看,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台阶,我国建筑业及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趋严重,“基建输出”能够大幅缓解我国建筑业、制造业的产品需求压力。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我国参与设立“金砖国家开发”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我国加大对外开展基建投资业务的战略构想。根据总体基建投入约占GDP的5%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对基建的需求或达到每年1.05万亿,而中国对外承包完成额2013年仅为0.14万亿美元,仅占其中的13%。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形成合力,未来我国建筑业和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大幅加快,海外市场广阔的产业扩张前景将逐渐打开。在“一帶一路”的战略政策支持下,对外工程承包施工企业“走出去”能形成较大的出口拉动,有效对冲国内需求端的下滑,从而带动整个“基础设施产业链”。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也面临艰难转型,全球贸易环境不佳,追求出口增长容易引起诸多摩擦和矛盾,而对外投资更容易被接受,用对外投资启动外需是比出口更好的选择。利用施工企业输出方式,能带动国内设计、咨询、制造、材料、劳务、金融、、服务等多行业的输出,对冲国内需求端下滑。不同于外贸出口通常的低成本和低附加值,施工企业“走出去”方式有效带动的是中国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如机电产品,符合国家产业升级的目标。三、“能源建设”主题:包括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电站建设、电力设备等。拓展稳定的油气资源进口途径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目标。近几年我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在快速增加,但我国的油气资源进口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海陆运输,获取途径较为单一,能源安全较易受到威胁,拓展新的油气资源进口途径十分紧迫。“能源建设”主题之下,构建中国陆上的能源大通道战略,将直接利好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与新疆接壤的中亚国家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是仅次于中东的第二个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目前我国从中亚及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占比仍偏低,天然气近几年从中亚的进口量在不断攀升。随着天然气的普及,国内需求量的快速增长,通过新疆从中亚的进口量仍将持续增加。未来,为满足新增进口量的输送需求,新疆将建设多条能源管道,构建中国陆上的能源大通道。配套的输油管道、天然气的输送管道、电网以及道路运输等,这些领域必然迎来进一步的利好。需求面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电力水平极低,发展空间巨大。根据2013年的电力消费统计数据来看,“一带一路”沿线非OECD国家的人均年电力消费量仅约1655.52KWH,而同期OECD国家的人均年电力消费量约为7579.49KWH,前者仅为后者的21.84%。因此单从电力消费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沿线的非OECD国家的未来电力消费水平将会有极大的增长空间,伴随着电力消费量的增加,必然会带动这些国家的电力投资,从而带来巨大的电气设备需求。由于这些国家国内制造业比较薄弱,“一带一路”所涉及的主要国家电气设备严重依赖进口。上述国家的总体进口比例约为56.73%,按照此比例并且结合“一带一路”涉及地区的未来投资趋势计算可以得出,在年期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非OECD国家大约有年均1396.06亿美元或更多的电气设备进口需求,今后我国的电力企业有可能会分享这个巨大的海外市场。供给面来看,现阶段我国电气设备的产能明显过剩。2013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约1.2亿千瓦,约占全球总量的60%,而我国的年均装机水平只有5000万~6000万千瓦,产能严重过剩,因此我国的电气设备企业有“出海”消化这些产能的迫切要求。我国电气设备的技术水平在诸多领域都已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的水电项目及设备在国际上是极具竞争力的,全球的水电工程中约有80%是中国企业建设的。在光伏市场方面,我国的太阳能电池产品的转换率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并且出口组件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渐展开,我国电气设备走出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电气设备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非OECD国家市场上占有40%左右的市场份额应该是可期的。照此比例计算,我国电气设备企业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总额将可能达到984.35亿美元/年左右,这将使我国的电气设备企业大幅受益。四、“通商文化”主题:商贸与文化旅游产业。长期来看,道路连通、贸易连通中同样伴随着文化沟通,“丝绸之路”自古是文化交会的体现,其交流合作的内容涵盖了文化、旅游、教育等人文活动。培育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可以积极推进特色服务贸易,发展现代服务贸易。人员的流动还会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旅游产品、文化产品、民俗风情、旅游线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旅游企业可以开展旅游管理协作、旅游业务合作、旅游包机航线、旅游投资贸易、旅游服务采购。从政策支持方面来看,文化旅游产业也将伴随着“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的推进而迎来新的增长空间。五、“信息产业”主题:抓住各国经济的数字化趋势,加快我国信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互联互通”是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由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组成,还包括互联网、通讯网、物联网等通信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深度互通会对信息基建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中国通信行业特别是像华为、中兴和信威等已经成功“走出去”的通信基础设施提供商,构成重大利好。中国通信设备产业作为“走出去”战略的先行者,在全球五大电信系统设备厂商中已占据两席,华为的销售收入已超过跃居第一。目前华为海外收入占比已超70%,中兴海外收入占比达到50%,也有10%的收入来自海外。系统设备厂商的全球竞争力,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的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回想中国企业的第一轮“走出去”,华为、中兴和信威等公司受益于国务院扶持优势装备出口的优惠政策,相继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元规模的买方信贷融资支持,从而在非洲、拉美、东欧等新兴国家市场拓展中占据优势;现在中国企业迎来了第二轮“走出去”的战略机遇,一方面,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趋势意味着“一带一路”国家存在持续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长空间;另一方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融资机构必会积极对海外信息基础设施进行融资。中兴、华为等已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取得良好海外布局的排头兵,以及ICT领域其他已经开始海外拓展的公司,都将迎来重大产业机遇。六、自贸区建设主题:除产业迎来发展机遇外,自贸区战略也将和“一带一路”战略产生良性互动。“一带一路”规划将以推动建设自贸园区或港区的形式推动经济走廊建设,目前中国正在推进一系列自贸区谈判,逐步构建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是“一体两面,相互配套”的关系,将共同构成我国新对外开放格局,前者侧重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促进沿线经济体互联互通,后者则以降低贸易门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域内经济一体化为主要内容。“一带一路”战略与国内自贸区的连接互动关系如下:1.自贸区是“一带一路”新开放格局下先行先试的载体。推动沿线地区发展港口经济和自由贸易园(港)区,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先行先试的载体。“一带一路”的持续发展需要若干沿路港口经济区作为支撑。我国要用好自由贸易园(港)区这一区域合作平台,加快沿线地区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着力消除现有开放领域当中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扩大市场准入,推动重点领域对外开放。首先要总结上海自贸区的宝贵经验,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时,加快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等沿海、沿边省份推进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2.自贸区构成“一带一路”框架下内外联动的抓手。纵览我国各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方案,不难发现,建设各有侧重的自贸区是标准配置。“一带一路”主打开放型经济,自贸园区建设将成为“一带一路”内外联动的重要抓手,上海、天津、广东、福建“1+3”自贸区构建完成后,未来不排除会在中西部地区设立更多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切入点是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价值目标,建立健全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同时,促进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紧密结合的金融创新,包括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金融服务业更大程度的开放、 的建设等。以港口为枢纽,打通东北亚、东南亚,通过印度洋、南,连贯欧亚大陆。因此,加快建立广东、天津和福建自贸区,是加快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举措。广东自贸区的功能主要是加强粤港澳合作,带动珠三角地区发展,其起点相对较高,在高端服务方面有较多投资机会;天津自贸区的功能主要是面对东北亚市场,航运、金融租赁有较强优势;福建自贸区则主要发展台海贸易,在与我国台湾企业开展深入交流、合作方面有优势。3.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互动构成深化改革的动力。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的自贸区战略不仅要在国内建设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若干个自贸区,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尝试、总结经验的机会,而且要与当前和未来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在贸易、投资等领域建立自贸区,为经贸合作伙伴增强双边经贸活动能力、提升资源跨境配置效率提供更为重要的平台。从新设自贸区的优势,我们不难看出,以开放倒逼简政放权改革的战略,更是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更大范围改革的起点,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经由国内自贸园区和国际自由贸易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将获得更加坚实的支撑。(作者单位:第一财经()研究院)(第一财经日报)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腾讯证券()微信公众号:qqzixuangu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HN054)]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10000步换试驾好礼 预订享1万置换补贴 北汽SUV低至5万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一年行业大事终级盘点 2014交通运输十大新闻发布 16:34:17&&&来源:中国交通报 &&&评论: 点击: 中国交通报-中国交通新闻网公布2014年交通运输十大新闻。1、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就农村公路发展、“两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农村公路发展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的成绩,要求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8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指出,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交通运输全行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精神,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溜索改桥”工程;继续弘扬“两路”精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西藏交通发展助力林芝地区鲁朗镇村民的同步小康梦。云南红土地上农村公路织锦绣。张正忠 摄2、交通运输加快布局完善网络服务国家“三大战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新进展。12月26日,兰新、贵广、南广高铁开通,连通“一带一路”;9月21日,云南昆明至越南河内650公里高速公路全程贯通;昆明、乌鲁木齐、福州等机场的门户枢纽功能提升,重庆、成都、西安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建设提速。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和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方案。12月25日,京昆高速公路京冀段建成;12月26日,位于京津冀交界处的北京新机场工程正式开工;一批示范性强、作用显著的重大铁路、公路、港口、项目加快推进。9月25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根据同时发布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年)》,到2020年,将建成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沪蓉高速公路湖北宜(昌)巴(东)段为经济发展增添新亮点。3、大部门体制改革落实到位深化改革政策措施密集出台3月,交通运输部有关职责和机构编制调整基本到位,标志着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落实工作顺利完成。随后一系列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顶层设计陆续出台:《关于开展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综合改革等9项改革试点,建立改革任务台账,复制推广改革经验;《关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取消下放26项行政审批项目,12项工商登记改为后置,建立管理权力清单制度;《深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利用社会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推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19个交通示范项目……舟山海事局政务中心简政放权方便群众。 本报记者 佟亚涛 摄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良好势头助力稳增长今年,交通运输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狠抓稳增长措施落地,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全年铁路公路水路完成投资2.5万亿元。其中铁路完成8000亿元建设投资任务,新线投产8000公里。预计新增公路里程9.3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50公里,全年新改建23万公里农村公路;加快高速公路“断头路”和普通国道“瓶颈”路段建设,整治公路隐患路段6.6万公里。新扩建泊位631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25个,改善内河航道里程2068公里。新建成黑龙江抚远、湖北神农架、青海德令哈、四川阿坝、贵州六盘水等8个机场。新增乡镇快递网点近5万个,农村快递网点覆盖率达50%,空白乡镇邮政网点补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兰新高铁开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增添新动力。5、《航道法》出台内河水运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2月28日通过,自日起施行。7月9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交工验收,长江干线江苏太仓至南通段12.5米深水航道进入试运行阶段。5万吨级海轮可从长江口直达南通港,10万吨级及以上海轮也可乘潮抵达。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今年进入集中施工期,截至目前完成工程进度90%。5月22日,在经历了38年等待后,西江上游红水河全线复航直达粤港澳。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提升黄金水道“含金量”。王子明 供图[page]6、马航客机事件、越南撤侨 交通运输应急保障快速高效3月8日,由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中国北京的马来西亚航空MH370航班失去联系,机上有154名中国人。交通运输部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在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统一协调下,中方先后派出19艘舰船、8架直升机、5架固定翼飞机参与搜寻,历时6个多月。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的海上搜救机构保持沟通,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各单位密切配合,实现了国际联动、部际联动。  5月份,部分中国公民和企业在越南发生的暴力事件中受到冲击。交通运输系统通力合作,政企之间密切配合,仅用65个小时就完成了水路接回3567名我在越人员的艰巨任务。茫茫大洋搜寻马航MH370客机。7、14省市ETC联网运行 明年一卡行遍全国高速公路12月26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辽宁、湖南、陕西等14省市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联网。全国ETC门户网站开通运行。3月份交通运输部发出《关于开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作的通知》,力争2015年基本实现全国ETC联网,主线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全国ETC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全国14省市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行。8、交通运输“走出去”步伐加快成绩显著12月19日,《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签订,中泰两国将合建总长800多公里的铁路,全部使用中国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建设。中国交通运输标准、技术、装备、服务和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这一年,中方倡议中非合作建设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航空网络“三大网络”;中国在欧洲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承建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项目竣工;海外首次采用全套“中国技术标准”修建的电气化铁路——埃塞吉布提铁路开始铺轨;中国装备企业在美国面向全球的招标中首次胜出;深圳市地铁集团公司和中国中铁股份公司组成的联营体,带着城市运营管理模式成功走出国门……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成为“走出去”典范。 乐杰 供图9、年业务量140亿件 快递业成经济“黑马”1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陕西省西安市肖里村看望慰问快递员工时说,快递业是中国经济的“黑马”。9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推动内外资公平有序竞争。截至10月20日,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今年累计业务量突破100亿件,这是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百亿。预计全年快递业务量140亿件。“双11”期间,圆通货物分拣有条不紊。10、十部委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9月,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推进汽车维修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服务能力。意见要求,通过5年左右努力,推动汽车维修业基本完成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鼓励汽车维修业连锁经营,促进转型升级;引入监督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打破配件垄断,推动信息公开。同月,全国机动车维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汽修行业开启转型升级之路。 责任编辑:佚名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 日公安部发布了《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条件》,本标准在GA T496-2009的基础上,对术语和... 日前,南京客管部门对两辆涉嫌非法运营的私家车主做出处罚,这两辆私家车是通过专车软件完成客源获取、...   文章摘自《城市停车》杂志2014年第5期,作者尹晓君 -31日,北京,中国国际社会公共... 月排行总排行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管理行业都包括什么专业 如题,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管理行业都包括什么专业 交通运输学院现在下设交通运输类和电子商务两个本科专业。旅游管理以前也是有的,现在划分在该校经济管理学院了。其中交通运输类是按大类招生的专业,大三分方向,有四个方向: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道路工程,运输物流。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下设运输管理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以及系统工程与控制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同时,学校“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团队为学院的骨干力量,另外学院还设有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目前,交通运输学院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全职教授35人,其中全职博士生导师28人,兼职博士生导师6人,副高职称47人。全院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6.7%。
2006年,我院实现了交大历史上四个“零”的突破:“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我院承担了6方向中4方向的建设任务)、“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首篇“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诞生(作者:孙会君副教授,指导教师:高自友教授)、交通领域第一个“973”项目的成功立项(首席科学家:高自友教授)、高自友教授领衔的“列车运行组织及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科研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这些都将载入交大史册,让世人铭记!

运输管理工程系

运输管理工程系与北京交通大学同庚,具有近百年的历史。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教职员工36名,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1名,讲师12名,工程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名,硕士学位的教师21名。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交通运输管理专门人才。承担着国家级重点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先后承担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近1200万元。

交通工程系

交通工程系组建于2003年,目前教职员工19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9名,讲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名,硕士学位的教师4名。主要从事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的研究生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多年来为交通运输事业培养了一批高级人才。

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

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办学目标是: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培养电子商务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特长为:电子商务、计算机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目前教职员工24名,其中教授和研究员5名,副教授和副研究员6名,讲师和工程师1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名,硕士学位的教师8名。设有交通大学最具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其建设已初具规模。

系统工程与控制研究所

系统工程与控制研究所研究方向涉及系统工程、控制工程、环境工程、智能运输系统、安全工程等科学领域。从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交通信息与控制、智能运输系统、城市交通、物流工程、系统工程理论等方面的科研以及研究生培养工作。目前教职员工27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0名,讲师和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名,硕士学位的教师11名。

系统科学研究所

系统科学研究所现有人员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硕士学位的教师2名。研究所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成果,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几十项,在国内外权威的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在《SCI》和《EI》收录30余篇,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及教科书。

“交通运输组织理论与关键技术”团队

该团队由18名教师及40多名博士与硕士研究生组成,其中有教授及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5人;其中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0%。该团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两个:一是结合“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展的“轨道交通系统组织理论与仿真平台研究”,目标在于研制城市间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计划的编制、调整理论及其仿真验证技术;二是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与优化,包括道路交通流理论及拥堵疏解技术。

联系人及电话:毛保华教授(010)

href=\"http://www.\"target=\"_blank\">http://www.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优化”团队

该团队由17名教师组成,其中长江学者特聘奖励计划教授1人、教授/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4人和讲师8人组成,具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4人。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及省部级项目多项;申请专利2项、软件著?权10项;目前承担着国家“973”课题1项、“863”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以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指导着近100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交通规划》和北京市精品课程《交通运输设备》。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城市交通规划、组织管理与控制理论,数字化交通与交通智能化以及城市道路汽车尾气检测与控制策略等。

联系人及电话:邵春福教授(010)

“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团队

该团队由以中青年为主体的15名教师及30多名博士与硕士研究生组成(教授1名、特聘教授1名、副教授5名、高工1名、讲师7名),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名。该团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四个:道路交通流理论;路网交通流理论;交通网络复杂性分析;轨道交通基础理论与方法。目前该团队承担着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等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项目;近年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100余篇为SCI检索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各一项。

联系人及电话:贾斌副教授(010)

“轨道交通安全”团队

该团队秉承结合背景开展理论研究,创造实用的基础理论,并注重与现场工程的结合等理念,在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系统工程、控制工程、安全工程等科学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和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研究工作。从事了大量基于智能技术的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基于GIS技术的交通信息系统、基于系统工程的安全科学、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安全保障系统等方面的科学理论、应用基础理论以及工程应用系统的研发和研究生培养等工作。目前该团队有教授(博导)3名,副教授(硕士导师)3名,讲师3名,助教1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承担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科技部、铁道部重点、重大和具有开创性的科研项目并多次获得国家奖励。

联系人及电话:秦勇副研究员(010)
次序起止时间机构名称
11909年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创办的铁路管理班,为学科创建之始。
21921年北京、上海、唐山三校合并为国立交通大学,校名改为交通大学北京学校,下设铁道运输管理系。
31928年民国政府铁道部成立。次年,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41950年参照苏联铁路高校的教学计划,将原铁道运输管理系改为铁道运输工程系。
51954年根据苏联铁道经营的全套教学计划开始培养了第一批研究生。
6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运输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国家首批建立的硕士点之一。

7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运输管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并开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生。
81986年“系统工程”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9198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评估后批准,运输管理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101993你运输管理工程专业被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并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111996年“系统工程”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21996年以运输管理工程系、管理科学研究所、系统工程研究所、自动化系统研究所、运输系统模拟中心等单位为基础成立交通运输学院。
132000年学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求,设立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
142001年国家进行第二次重点学科评议,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再度被评为全国该领域三个重点学科之一。“系统理论”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52003年“系统分析与集成”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62003年“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72004年“系统科学”在全国一级学科评比中名列第一。
182006年“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我院承担了6方向中4方向的建设任务)。
192006年“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首篇“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诞生(作者:孙会君副教授,指导教师:高自友教授)
202006年交通领域第一个“973”项目成功立项(首席科学家:高自友教授)
212006年高自友教授领衔的“列车运行组织及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科研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
222007年国家进行第三次重点学科评议,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三度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交通运输学院始建于1996年7月,具体是将当时为虚体的管理学院分解为运输学院与经管学院。当时的学科体系包括运输学科、系统工程学科、系统分析与集成学科(理学)。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交通运输行业统计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