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台企联迎来国企哪几个节日过节费“新”起点

2017年,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上会有什么动向,两岸关系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新华网特邀相关领域专家,为网友带来2017年两岸关系前瞻。
新一年台湾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对外交往上会有哪些趋势和变化,新华网特邀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朱松岭,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等对两岸关系及台湾地区局势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为网友带来2017台湾前瞻——岛内局势篇。
新华网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海峡导报等媒体的驻台记者,选取他们驻点采访期间经历的重要事件,以第一现场的视角,带我们回顾这并不不平静的2016。
 几个月来,“党产会”和国民党轮番斗“法”,“党产会”一个处分抛出,国民党就一道防御跟上,“党产会”先后三遭台司法机构“打脸”,如此任性,让广大吃瓜群众目瞪口呆。
本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发表声明,决定与台湾“断交”,消息震惊岛内外。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时说:“中方对此表示赞赏,欢迎圣普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当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两岸评出的‘变’和台湾的‘苦’,实际上都反映了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发展和岛内局势变化的切身感受。”其实,台湾的“苦”也许正是因为“变”。
凭借民进党在台湾立法机构的人数优势,吵嚷数月的"劳动基准法修正案"终于"闯关"通过,争议已久的"一例一休"被确定下来,被砍掉的"七天假"依旧处于消失状态。
岛内分析人士指出,“条例”已是民进党酝酿近十年之久的“成果”,今天刚上台,明天就出台,对于“条例”所能达到的效果民进党显然早已成竹在胸。对国民党来说,他们不得不做好准备迎接持久战。
此前的“一例一休”争议似乎并没有让民进党当局吸取到教训,反而在一意孤行的路上越走越远。
本周,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胜出,消息传来,太平洋这一头的民进党当局或许会有点头疼。
“一例一休”、“砍7天假”的“劳基法”修正案在台湾岛内引发极大争议,本周,有学生、青年军冲进民进党“立委”办公室抗议,又有多个台湾劳工团体宣布展开绝食抗争。
纳入健保只是形式,在台陆生真正需要的是公平的、无差别待遇的交流环境。希望台湾方面能够进一步取消涉及陆生权益的歧视性的政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明显,“小三通”需要的是客源,不是补助。这一症结不解决,“小三通”部分航线关停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如何持久扩大客源,考验着台当局的担当和智慧。
台湾当局和某些政治人物的"不高兴",在关乎民众生计的"众怒"面前似乎显得有些儿戏,而导致这些"不高兴"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台当局面对内忧外患,却不知反省。
正如大陆方面一再明确表示的,只要对两岸关系和两岸县市交流性质有正确认知,大陆方面都持积极态度。只要找对钥匙,大门随时敞开。
陈水扁受邀参加10日在台湾举行的公开庆祝活动,并于7日向台中监狱提出正式申请。如果通过,那这应该是陈水扁保外就医以来首次在大型公开活动中露面。
作为台湾地区领导者,当局应当勇于承担责任,反省自己的两岸政策,切莫自欺欺人,在破坏两岸关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只有如此,才能天地宽。
近来,台湾政坛又刮起了“媚日”歪风。据台媒报道,民进党籍桃园市长郑文灿打算将桃园市的忠烈祠恢复为“桃园神社”;也是绿营执政的台中市已经把重建“台中神社鸟居”提上日程。
台湾观光业者损失惨重,原因不是天灾,而是台当局错误的两岸政策导致陆客锐减。
此次,8位县市长与企业代表,组团到大陆,争取大陆游客到这些县市观光、销售农特产品,并进行城市交流,期待为两岸僵局破冰。
超过万名台湾观光及相关业者聚集到台北街头,发动“百万观光产业自救大游行”。
没有“九二共识”作为基础,就没有两岸制度化协商,那么海基会便形同虚设,谁来当董事长又有何意义?
中国国民党第19次全代会第4次会议近日在台北举行,通过了题为“真诚反省、勇于改革”的政策纲领案,同时,“探讨以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可能性”的提法首度明确写入该党政纲。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自5月20日宣布就职以来,27日履职满100天。在这100天里,台湾当局施政争议不断。岛内最新民调结果,蔡英文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均创新低,齐跌破五成。
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这句话用在本周岛内备受关注的两件事上再合适不过了。
面对被专家所称的“闷经济”,本周台湾当局推出了酝酿已久的“新南向政策”。
8月22日,沪台双城论坛登场,论坛为期两天,规划签署3项合作备忘录并进行5个分论坛的讨论。 上海市长代表沙海林在21日表示,对此行充满信心,以往每次去台湾都有新的收获,相信此行也会成果颇丰。
在一个旨在减低对大陆经贸依赖的政策里,台当局提及“两岸合作”,逻辑矛盾到让人哭笑不得。时下的背景是,因台湾当局未能确认“九二共识”这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已停摆。这不得不让人觉得,台当局的做法有些欲盖弥彰。
台湾地区领导人宣布“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正式实施。岛内舆论指出,“条例”中将不当党产的定义时间从日算起,其指向性非常明显,由此,国民党自1945年以来取得的党产将面临被清算的命运。
抗战期间,既有台湾人民多次发动反殖民武装暴动的斗争,也有香港人民在日本占领的三年零八个月沦陷期内的顽强抵抗。在日本战败投降71周年的时间点,港台各界举办了多样的抗战纪念活动共同铭记这段历史。
针对台湾方面陆委会称已就5名台电信诈骗嫌犯自肯尼亚被押返中国大陆事,通过两岸联系管道向大陆方面表达抗议,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应询表示,依法打击电信诈骗受到两岸民众支持;台湾方面应为恢复两岸联系沟通机制作出切实努力。
普通人处事不能忘了原则,为政者谋事更不能丢了根本与“初心”。不过,从本周岛内新闻热点来看,台当局似乎有“健忘症”迹象。
曾经火爆的大陆游客赴台游在今年骤然冷却下来,从2008年开放陆客赴台观光到去年为止的7年间,陆客赴台游一直都是红红火火的场面,而今年陆客用脚投票,渐渐选择不去台湾,真的让台湾的旅游业者有点“恍恍惚惚”了。
本栏即将截稿之际,突然传来一则“石破天惊”的消息:大陆旅行团在台严重车祸事件调查获得最新进展,肇事司机确认为酒后驾车。
一辆被烧得残缺变形的游览车,以及26条人命,本周揪痛了两岸同胞的心。
一纸荒唐的所谓“南海仲裁”,在海峡两岸激起了中华儿女共同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的热血和激情,也再次证明了两岸的“血脉相通”。
针对“南海仲裁”闹剧,海峡两岸不约而同地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同样的鲜明立场,即坚决不接受这一无效的“裁决”,并将坚定不移捍卫领土与主权。
这一周的台湾大事件基本可用“天灾人祸”来形容。导弹“误射”事件事发一周多以来,台当局非但未向大陆作出负责任的说明,反倒是一些台湾政客的表演引人瞠目。
本届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促进融合发展”为主题,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论坛大会、青年交流、基层交流、经贸交流四大板块19大项活动在福建各地开展。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上台后对“九二共识”的模糊态度,给两岸关系蒙上阴影,台湾旅游业成为首当其冲受冲击的产业之一。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5·20讲话”,对“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刻意回避,对两岸关系根本性质态度模糊。
民进党方面反复声称其两岸政策是“维持现状”,至于如何维持却始终含糊其辞。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事某种意义上也是检验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真正态度的“试金石”。
相对之前岛内对有关疑犯遣返大陆的不理解,目前台湾社会的态度已日趋理性。
据台媒报道,今年五一期间,大陆赴台的团体游客比去年同期减少了约3成。游阿里山的陆客团由去年五一期间的600多个团减至29个团,许多热门景点饭店订房率跌至不到五成。
日前,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简称“台企联”)举行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经协商和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监事会。换届之后,台企联将迎来哪些“新”起点?
身陷“浩鼎案”风波中的台湾“中研院院长”翁启惠,在滞留美国多次跨海请辞未果后,于25日再次向马英九办公室递上辞呈。“浩鼎案”近期在台湾持续发酵,有舆论认为,这一场风暴不但暴露出民进党政商关系中的漏洞,也使本属高度受关注的台湾生物科技业顿遭重挫。
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迎来了一周岁生日,一年前自贸试验区扩容时,福建自贸试验区就因其特有的对台特色而引发两岸关注。一年过去了,福建自贸区当初提出的对台特色的设想都得到落实了吗?
2017年,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上会有什么动向,两岸关系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新华网特邀相关领域专家,为网友带来2017年两岸关系前瞻。
“闽台合作养老”,或将写进福建正审议中的《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教授4日表示,台湾有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作为对台先行先试区域,福建有广阔的市场和需求,闽台养老合作可谓前景无限。[]
商务部台港澳司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月,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3072个,同比上升19.6%,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6.9亿美元,同比上升17%。台商对大陆投资此番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一个社会要现代化和建立现代的社会意识,文物保护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国务院台办1月11日上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2017年,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上会有什么动向,两岸关系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新华网特邀相关领域专家,为网友带来2017年两岸关系前瞻。
新一年台湾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对外交往上会有哪些趋势和变化,新华网特邀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朱松岭,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等对两岸关系及台湾地区局势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为网友带来2017台湾前瞻——岛内局势篇。
新华网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海峡导报等媒体的驻台记者,选取他们驻点采访期间经历的重要事件,以第一现场的视角,带我们回顾这并不不平静的2016。
 几个月来,“党产会”和国民党轮番斗“法”,“党产会”一个处分抛出,国民党就一道防御跟上,“党产会”先后三遭台司法机构“打脸”,如此任性,让广大吃瓜群众目瞪口呆。
本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发表声明,决定与台湾“断交”,消息震惊岛内外。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时说:“中方对此表示赞赏,欢迎圣普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当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两岸评出的‘变’和台湾的‘苦’,实际上都反映了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发展和岛内局势变化的切身感受。”其实,台湾的“苦”也许正是因为“变”。
凭借民进党在台湾立法机构的人数优势,吵嚷数月的"劳动基准法修正案"终于"闯关"通过,争议已久的"一例一休"被确定下来,被砍掉的"七天假"依旧处于消失状态。
岛内分析人士指出,“条例”已是民进党酝酿近十年之久的“成果”,今天刚上台,明天就出台,对于“条例”所能达到的效果民进党显然早已成竹在胸。对国民党来说,他们不得不做好准备迎接持久战。
此前的“一例一休”争议似乎并没有让民进党当局吸取到教训,反而在一意孤行的路上越走越远。
本周,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胜出,消息传来,太平洋这一头的民进党当局或许会有点头疼。
“一例一休”、“砍7天假”的“劳基法”修正案在台湾岛内引发极大争议,本周,有学生、青年军冲进民进党“立委”办公室抗议,又有多个台湾劳工团体宣布展开绝食抗争。
纳入健保只是形式,在台陆生真正需要的是公平的、无差别待遇的交流环境。希望台湾方面能够进一步取消涉及陆生权益的歧视性的政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明显,“小三通”需要的是客源,不是补助。这一症结不解决,“小三通”部分航线关停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如何持久扩大客源,考验着台当局的担当和智慧。
台湾当局和某些政治人物的"不高兴",在关乎民众生计的"众怒"面前似乎显得有些儿戏,而导致这些"不高兴"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台当局面对内忧外患,却不知反省。
正如大陆方面一再明确表示的,只要对两岸关系和两岸县市交流性质有正确认知,大陆方面都持积极态度。只要找对钥匙,大门随时敞开。
陈水扁受邀参加10日在台湾举行的公开庆祝活动,并于7日向台中监狱提出正式申请。如果通过,那这应该是陈水扁保外就医以来首次在大型公开活动中露面。
作为台湾地区领导者,当局应当勇于承担责任,反省自己的两岸政策,切莫自欺欺人,在破坏两岸关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只有如此,才能天地宽。
近来,台湾政坛又刮起了“媚日”歪风。据台媒报道,民进党籍桃园市长郑文灿打算将桃园市的忠烈祠恢复为“桃园神社”;也是绿营执政的台中市已经把重建“台中神社鸟居”提上日程。
台湾观光业者损失惨重,原因不是天灾,而是台当局错误的两岸政策导致陆客锐减。
此次,8位县市长与企业代表,组团到大陆,争取大陆游客到这些县市观光、销售农特产品,并进行城市交流,期待为两岸僵局破冰。
超过万名台湾观光及相关业者聚集到台北街头,发动“百万观光产业自救大游行”。
没有“九二共识”作为基础,就没有两岸制度化协商,那么海基会便形同虚设,谁来当董事长又有何意义?
中国国民党第19次全代会第4次会议近日在台北举行,通过了题为“真诚反省、勇于改革”的政策纲领案,同时,“探讨以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可能性”的提法首度明确写入该党政纲。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自5月20日宣布就职以来,27日履职满100天。在这100天里,台湾当局施政争议不断。岛内最新民调结果,蔡英文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均创新低,齐跌破五成。
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这句话用在本周岛内备受关注的两件事上再合适不过了。
面对被专家所称的“闷经济”,本周台湾当局推出了酝酿已久的“新南向政策”。
8月22日,沪台双城论坛登场,论坛为期两天,规划签署3项合作备忘录并进行5个分论坛的讨论。 上海市长代表沙海林在21日表示,对此行充满信心,以往每次去台湾都有新的收获,相信此行也会成果颇丰。
在一个旨在减低对大陆经贸依赖的政策里,台当局提及“两岸合作”,逻辑矛盾到让人哭笑不得。时下的背景是,因台湾当局未能确认“九二共识”这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已停摆。这不得不让人觉得,台当局的做法有些欲盖弥彰。
台湾地区领导人宣布“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正式实施。岛内舆论指出,“条例”中将不当党产的定义时间从日算起,其指向性非常明显,由此,国民党自1945年以来取得的党产将面临被清算的命运。
抗战期间,既有台湾人民多次发动反殖民武装暴动的斗争,也有香港人民在日本占领的三年零八个月沦陷期内的顽强抵抗。在日本战败投降71周年的时间点,港台各界举办了多样的抗战纪念活动共同铭记这段历史。
针对台湾方面陆委会称已就5名台电信诈骗嫌犯自肯尼亚被押返中国大陆事,通过两岸联系管道向大陆方面表达抗议,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应询表示,依法打击电信诈骗受到两岸民众支持;台湾方面应为恢复两岸联系沟通机制作出切实努力。
普通人处事不能忘了原则,为政者谋事更不能丢了根本与“初心”。不过,从本周岛内新闻热点来看,台当局似乎有“健忘症”迹象。
曾经火爆的大陆游客赴台游在今年骤然冷却下来,从2008年开放陆客赴台观光到去年为止的7年间,陆客赴台游一直都是红红火火的场面,而今年陆客用脚投票,渐渐选择不去台湾,真的让台湾的旅游业者有点“恍恍惚惚”了。
本栏即将截稿之际,突然传来一则“石破天惊”的消息:大陆旅行团在台严重车祸事件调查获得最新进展,肇事司机确认为酒后驾车。
一辆被烧得残缺变形的游览车,以及26条人命,本周揪痛了两岸同胞的心。
一纸荒唐的所谓“南海仲裁”,在海峡两岸激起了中华儿女共同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的热血和激情,也再次证明了两岸的“血脉相通”。
针对“南海仲裁”闹剧,海峡两岸不约而同地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同样的鲜明立场,即坚决不接受这一无效的“裁决”,并将坚定不移捍卫领土与主权。
这一周的台湾大事件基本可用“天灾人祸”来形容。导弹“误射”事件事发一周多以来,台当局非但未向大陆作出负责任的说明,反倒是一些台湾政客的表演引人瞠目。
本届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促进融合发展”为主题,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论坛大会、青年交流、基层交流、经贸交流四大板块19大项活动在福建各地开展。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上台后对“九二共识”的模糊态度,给两岸关系蒙上阴影,台湾旅游业成为首当其冲受冲击的产业之一。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5·20讲话”,对“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刻意回避,对两岸关系根本性质态度模糊。
民进党方面反复声称其两岸政策是“维持现状”,至于如何维持却始终含糊其辞。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事某种意义上也是检验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真正态度的“试金石”。
相对之前岛内对有关疑犯遣返大陆的不理解,目前台湾社会的态度已日趋理性。
据台媒报道,今年五一期间,大陆赴台的团体游客比去年同期减少了约3成。游阿里山的陆客团由去年五一期间的600多个团减至29个团,许多热门景点饭店订房率跌至不到五成。
日前,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简称“台企联”)举行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经协商和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监事会。换届之后,台企联将迎来哪些“新”起点?
身陷“浩鼎案”风波中的台湾“中研院院长”翁启惠,在滞留美国多次跨海请辞未果后,于25日再次向马英九办公室递上辞呈。“浩鼎案”近期在台湾持续发酵,有舆论认为,这一场风暴不但暴露出民进党政商关系中的漏洞,也使本属高度受关注的台湾生物科技业顿遭重挫。
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迎来了一周岁生日,一年前自贸试验区扩容时,福建自贸试验区就因其特有的对台特色而引发两岸关注。一年过去了,福建自贸区当初提出的对台特色的设想都得到落实了吗?
2017年,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上会有什么动向,两岸关系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新华网特邀相关领域专家,为网友带来2017年两岸关系前瞻。
“闽台合作养老”,或将写进福建正审议中的《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教授4日表示,台湾有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作为对台先行先试区域,福建有广阔的市场和需求,闽台养老合作可谓前景无限。[]
商务部台港澳司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月,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3072个,同比上升19.6%,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6.9亿美元,同比上升17%。台商对大陆投资此番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一个社会要现代化和建立现代的社会意识,文物保护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国务院台办1月11日上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2017年,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上会有什么动向,两岸关系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新华网特邀相关领域专家,为网友带来2017年两岸关系前瞻。
新一年台湾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对外交往上会有哪些趋势和变化,新华网特邀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朱松岭,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等对两岸关系及台湾地区局势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为网友带来2017台湾前瞻——岛内局势篇。
新华网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海峡导报等媒体的驻台记者,选取他们驻点采访期间经历的重要事件,以第一现场的视角,带我们回顾这并不不平静的2016。
 几个月来,“党产会”和国民党轮番斗“法”,“党产会”一个处分抛出,国民党就一道防御跟上,“党产会”先后三遭台司法机构“打脸”,如此任性,让广大吃瓜群众目瞪口呆。
本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发表声明,决定与台湾“断交”,消息震惊岛内外。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时说:“中方对此表示赞赏,欢迎圣普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当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两岸评出的‘变’和台湾的‘苦’,实际上都反映了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发展和岛内局势变化的切身感受。”其实,台湾的“苦”也许正是因为“变”。
凭借民进党在台湾立法机构的人数优势,吵嚷数月的"劳动基准法修正案"终于"闯关"通过,争议已久的"一例一休"被确定下来,被砍掉的"七天假"依旧处于消失状态。
岛内分析人士指出,“条例”已是民进党酝酿近十年之久的“成果”,今天刚上台,明天就出台,对于“条例”所能达到的效果民进党显然早已成竹在胸。对国民党来说,他们不得不做好准备迎接持久战。
此前的“一例一休”争议似乎并没有让民进党当局吸取到教训,反而在一意孤行的路上越走越远。
本周,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胜出,消息传来,太平洋这一头的民进党当局或许会有点头疼。
“一例一休”、“砍7天假”的“劳基法”修正案在台湾岛内引发极大争议,本周,有学生、青年军冲进民进党“立委”办公室抗议,又有多个台湾劳工团体宣布展开绝食抗争。
纳入健保只是形式,在台陆生真正需要的是公平的、无差别待遇的交流环境。希望台湾方面能够进一步取消涉及陆生权益的歧视性的政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明显,“小三通”需要的是客源,不是补助。这一症结不解决,“小三通”部分航线关停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如何持久扩大客源,考验着台当局的担当和智慧。
台湾当局和某些政治人物的"不高兴",在关乎民众生计的"众怒"面前似乎显得有些儿戏,而导致这些"不高兴"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台当局面对内忧外患,却不知反省。
正如大陆方面一再明确表示的,只要对两岸关系和两岸县市交流性质有正确认知,大陆方面都持积极态度。只要找对钥匙,大门随时敞开。
陈水扁受邀参加10日在台湾举行的公开庆祝活动,并于7日向台中监狱提出正式申请。如果通过,那这应该是陈水扁保外就医以来首次在大型公开活动中露面。
作为台湾地区领导者,当局应当勇于承担责任,反省自己的两岸政策,切莫自欺欺人,在破坏两岸关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只有如此,才能天地宽。
近来,台湾政坛又刮起了“媚日”歪风。据台媒报道,民进党籍桃园市长郑文灿打算将桃园市的忠烈祠恢复为“桃园神社”;也是绿营执政的台中市已经把重建“台中神社鸟居”提上日程。
台湾观光业者损失惨重,原因不是天灾,而是台当局错误的两岸政策导致陆客锐减。
此次,8位县市长与企业代表,组团到大陆,争取大陆游客到这些县市观光、销售农特产品,并进行城市交流,期待为两岸僵局破冰。
超过万名台湾观光及相关业者聚集到台北街头,发动“百万观光产业自救大游行”。
没有“九二共识”作为基础,就没有两岸制度化协商,那么海基会便形同虚设,谁来当董事长又有何意义?
中国国民党第19次全代会第4次会议近日在台北举行,通过了题为“真诚反省、勇于改革”的政策纲领案,同时,“探讨以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可能性”的提法首度明确写入该党政纲。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自5月20日宣布就职以来,27日履职满100天。在这100天里,台湾当局施政争议不断。岛内最新民调结果,蔡英文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均创新低,齐跌破五成。
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这句话用在本周岛内备受关注的两件事上再合适不过了。
面对被专家所称的“闷经济”,本周台湾当局推出了酝酿已久的“新南向政策”。
8月22日,沪台双城论坛登场,论坛为期两天,规划签署3项合作备忘录并进行5个分论坛的讨论。 上海市长代表沙海林在21日表示,对此行充满信心,以往每次去台湾都有新的收获,相信此行也会成果颇丰。
在一个旨在减低对大陆经贸依赖的政策里,台当局提及“两岸合作”,逻辑矛盾到让人哭笑不得。时下的背景是,因台湾当局未能确认“九二共识”这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已停摆。这不得不让人觉得,台当局的做法有些欲盖弥彰。
台湾地区领导人宣布“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正式实施。岛内舆论指出,“条例”中将不当党产的定义时间从日算起,其指向性非常明显,由此,国民党自1945年以来取得的党产将面临被清算的命运。
抗战期间,既有台湾人民多次发动反殖民武装暴动的斗争,也有香港人民在日本占领的三年零八个月沦陷期内的顽强抵抗。在日本战败投降71周年的时间点,港台各界举办了多样的抗战纪念活动共同铭记这段历史。
针对台湾方面陆委会称已就5名台电信诈骗嫌犯自肯尼亚被押返中国大陆事,通过两岸联系管道向大陆方面表达抗议,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应询表示,依法打击电信诈骗受到两岸民众支持;台湾方面应为恢复两岸联系沟通机制作出切实努力。
普通人处事不能忘了原则,为政者谋事更不能丢了根本与“初心”。不过,从本周岛内新闻热点来看,台当局似乎有“健忘症”迹象。
曾经火爆的大陆游客赴台游在今年骤然冷却下来,从2008年开放陆客赴台观光到去年为止的7年间,陆客赴台游一直都是红红火火的场面,而今年陆客用脚投票,渐渐选择不去台湾,真的让台湾的旅游业者有点“恍恍惚惚”了。
本栏即将截稿之际,突然传来一则“石破天惊”的消息:大陆旅行团在台严重车祸事件调查获得最新进展,肇事司机确认为酒后驾车。
一辆被烧得残缺变形的游览车,以及26条人命,本周揪痛了两岸同胞的心。
一纸荒唐的所谓“南海仲裁”,在海峡两岸激起了中华儿女共同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的热血和激情,也再次证明了两岸的“血脉相通”。
针对“南海仲裁”闹剧,海峡两岸不约而同地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同样的鲜明立场,即坚决不接受这一无效的“裁决”,并将坚定不移捍卫领土与主权。
这一周的台湾大事件基本可用“天灾人祸”来形容。导弹“误射”事件事发一周多以来,台当局非但未向大陆作出负责任的说明,反倒是一些台湾政客的表演引人瞠目。
本届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促进融合发展”为主题,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论坛大会、青年交流、基层交流、经贸交流四大板块19大项活动在福建各地开展。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上台后对“九二共识”的模糊态度,给两岸关系蒙上阴影,台湾旅游业成为首当其冲受冲击的产业之一。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5·20讲话”,对“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刻意回避,对两岸关系根本性质态度模糊。
民进党方面反复声称其两岸政策是“维持现状”,至于如何维持却始终含糊其辞。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事某种意义上也是检验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真正态度的“试金石”。
相对之前岛内对有关疑犯遣返大陆的不理解,目前台湾社会的态度已日趋理性。
据台媒报道,今年五一期间,大陆赴台的团体游客比去年同期减少了约3成。游阿里山的陆客团由去年五一期间的600多个团减至29个团,许多热门景点饭店订房率跌至不到五成。
日前,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简称“台企联”)举行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经协商和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监事会。换届之后,台企联将迎来哪些“新”起点?
身陷“浩鼎案”风波中的台湾“中研院院长”翁启惠,在滞留美国多次跨海请辞未果后,于25日再次向马英九办公室递上辞呈。“浩鼎案”近期在台湾持续发酵,有舆论认为,这一场风暴不但暴露出民进党政商关系中的漏洞,也使本属高度受关注的台湾生物科技业顿遭重挫。
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迎来了一周岁生日,一年前自贸试验区扩容时,福建自贸试验区就因其特有的对台特色而引发两岸关注。一年过去了,福建自贸区当初提出的对台特色的设想都得到落实了吗?
2017年,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上会有什么动向,两岸关系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新华网特邀相关领域专家,为网友带来2017年两岸关系前瞻。
“闽台合作养老”,或将写进福建正审议中的《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教授4日表示,台湾有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作为对台先行先试区域,福建有广阔的市场和需求,闽台养老合作可谓前景无限。[]
商务部台港澳司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月,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3072个,同比上升19.6%,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6.9亿美元,同比上升17%。台商对大陆投资此番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一个社会要现代化和建立现代的社会意识,文物保护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国务院台办1月11日上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 我们相识于 迎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