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工业旅游意义的意义有哪些

当前位置:首页&>&应用经济学&>&工业经济学
&&&&&&正文字号:【小】【中】【大】
提高工业旅游发展水平的策略
    工业旅游最早崛起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考察活动为开端的工业旅游逐步兴起,到90年代中期初步形成多模式的工业旅游较快发展的格局。近年来,随着创意产业和博览业的发展,我国的工业旅游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我国工业旅游起步晚,同发达国家比较仍然有着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旅游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要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实现“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的目标,必须以多种模式和形式加快提高工业旅游发展水平。  提高工业旅游发展水平,需要从更深的层次推广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经验。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后,国家做出了认真总结和推广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经验的决定。上海世博会的重要亮点之一是,若干省区市馆和工业行业馆及世博会利用江南造船厂等企业使用原址建设的一批工业展馆,完整的、全景式的向世界推介了新中国工业发展历史面貌,从当代意义上展示了数百个“共和国第一”的辉煌记录;以科幻般的演示手段,展现了建立高端产业高地和自主创新高地的成果,显示了中国工业充分利用新能源、开拓新空间、探索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成就和人类工业文明的新模式,大大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眼球,显现了工业旅游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同时,上海利用举办世博会,在苏州河两岸建设工业旅游主题景观,使之与苏州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融汇,至今仍然有较高的人气。面向未来,提高工业旅游发展水平,非常需要借助大型或综合性博览会的空间,以更先进的理念、更伟大的探索精神、更高超的顶层规划设计、更完美的技术手段、更绝佳的旅游景观资源,推介更出色的工业旅游产品。上海世博会为发展工业旅游建造了永不消逝的“信息场”。  提高工业旅游发展水平,需要实现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和工业遗产建设统一平台的共赢式发展。从世界旅游经济发展的大视野观察,现代工业经济已经同旅游经济及文化遗产旅游、创意产业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798创意产业园。笔者多次考察过798创意产业园,该园通过创新业态,建立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形成第三极创意发展空间;通过创新业态,实现统一业态、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招商,既为创意产业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又为使用工业遗产、发展旅游产业创造了好的模式。但是,现在需要研究的是,各地在借鉴这种模式的过程中,必须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决不能生硬照搬。照搬的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有的城市照搬之后,利用老厂区外迁之际,建设创意产业园,在旧厂房内外涂画一通,出现的是“东施效颦”的结果,游客几乎绝迹,进驻的企业寥寥无几,所谓的工业遗产也保护不了。  提高工业旅游发展水平,需要在高水平规划指导下,建设和发展有价值的工业博物馆,使其成为吸引人流、发展旅游经济的新空间。目前业界公认青岛啤酒博物馆是发展工业旅游、提高工业旅游发展水平的一个成功运作模式。2003年在青岛啤酒人文遗产基础上建立的青岛啤酒博物馆,至今旅游旺季仍然呈现爆满的景象,成为展现中国灿烂民族工业形象的窗口,成为品牌企业亮丽的聚焦点,成为发展工业旅游最能吸引“眼球”的观光景点,赢得国内外游客的高度赞誉。但是,建设工业博物馆不能一轰而起,必须以深厚的工业文化遗产为基础,充分研究“人气”和符合实际的运作模式。实践证明,绝不仅仅是改造旧厂房和收集些资料、实物就可以变身成博物馆,要使游客能够形成强烈的参与感,并拥有体验的快乐。从这样的理念出发,即便如青岛啤酒博物馆这样具有人气的工业旅游项目,从未来发展看,仍然需要在“文化”这两个字上做足文章,如中国“青岛啤酒”已经成为世界大文化的一种元素,就要让青岛啤酒博物馆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需要在“休闲”这两个字上增强“功夫”;仍然需要继续精心设计和建设一批功能完备、风格多样、布局均衡的配套设施,创造一个具有“企业特色、中国风格、东方气魄”的“大文化”环境,向世界展示中国工业旅游的崭新形象。  提高工业旅游发展水平,需要充分利用区域或城市已经拥有的旅游景区或景点,建立观光与工业联姻式旅游模式。笔者在实际的调研中看到,如江苏的华西村、山东的南山集团等,因拥有一定的小区域行政管理职能,而建立起比较大的旅游景区,比较好地形成了观光与工业联姻式旅游模式。现在需要认真研究的是,由政府或社会投资建设的公益性、公众性旅游景区或景点如何引进工业旅游项目。从世界工业旅游发展的经验看,有两种思路值得借鉴:一是能够充分体现伟大民族精神,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优秀工业文化遗产,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将其精华迁至有关联度的旅游景区,打造成区内一个新的景点。二是将具有较大规模的优秀工业文化遗产,在原址直接建设成为遗产公园型的旅游景区或景观。  提高工业旅游发展水平,需要借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契机,建设具有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些发展有特色、有影响力的企业或行业,会吸引相当部分以考察参观为主体的人流,企业借此建设以演示销售本企业产品为主的旅游购物中心,形成工业旅游项目,是具有生命力的。但是此类工业旅游项目在发展中存在着重销售、轻演示的现象,绝大多数缺乏刺激消费的兴趣点与兴奋点。在实践中有的企业兴办的这类工业旅游项目,开始阶段还能吸引考察参观者的眼球,时间长了,没有形成兴趣点与兴奋点,只能是以关门而告终。
责任编辑:何容
文档附件:  摘要:过去的30年,是中国近百年来发展最快,是创造中国奇迹,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30年,现代工业和工业文化遗产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近日,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一场旅游+工业的新战役在祖国大地上悄然打响。
  政策引领发展 工业旅游发展有动力
  日,国家旅游局在青岛正式发布《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征求意见稿(年)。
  《纲要》指出,工业旅游的全面发展是步入后工业时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制造业大国,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阶段,需要工业旅游助力传统工业转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提升,也为工业旅游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市场。可以说,我国迎来了工业旅游全面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为,推动工业旅游发展取得新突破。
  实践证明,工业旅游可以把标准机械的现代工业生产流程提升为富有情趣的旅游体验过程,把封闭的工业区变成开放宜人的旅游区,把无声的企业博物馆变成企业精神的流动宣传栏。工业旅游,对于游客来说,是一个新看点;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新卖点;对于旅游来说,则是一个新热点;对于城市来说,则是一个新亮点。
  《纲要》强调,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精神,以坚持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城乡居民和旅游者的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为基础,积极推动工业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产业完备、功能齐全的工业旅游产品体系。
  《纲要》提出,到2020年,工业旅游主要发展指标在目前基础上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年接待人数达到2.6亿人次,旅游年收入达200亿元,直接就业13万人,间接就业600万人。在全国创建10个工业旅游城市(以传统老工业基地为依托),100个工业旅游基地(以专业工业城镇和产业园区为依托),100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以企业为依托),初步构建协调发展的产品格局,成为我国城乡旅游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战略支点。
  《纲要》要求,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强化对工业旅游重大事项的统筹部署,整合配套相关政策和资金,合力推动工业旅游全面发展。
  《纲要》透露,要将工业旅游纳入国家旅游&十三五&规划,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整体谋划,积极推进全国及重点区域(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工业城市(镇)工业旅游规划编制,全面推广《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要向工业旅游发展基础好、成效突出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以及有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倾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资金支持。
  《纲要》特别要求,要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财税支持、积极开展金融扶持并探索土地支持,保障工业旅游全面快速发展。
  工业旅游助推中国2025战略 工业遗存重放光芒
  分析人士认为,工业旅游将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创新旅游业态,形成科技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纪念性特色旅游产品类型;有利于落实&旅游+&战略,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形成完整、系统的全域旅游产品和产业推进模式;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国2025战略实施,推动工业企业由制造型向创造型、服务型转变,实现产业结构高端化和轻型化;有利于促进&产城融合&,拓展城乡休闲空间,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构建产业、城市之间诱惑力、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保护工业文化遗产,开展国情教育,有助于让全社会深刻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成就,更有助于客观审视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而非强国的基本国情。
  数据显示,中国是工业大国,工业旅游资源类型全、覆盖面广。据统计,全国有262个资源型城市,都保留了一定量的工业遗产,有14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还有大量特色工业小镇,比如丝绸小镇、轻纺小镇等,都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
  &工业旅游资源大约有两个来源:一是工业化过程中,有些产业衰败或资源枯竭,形成了很多工业遗产,旅游业可以借用;二是工业发展创造了很多新兴成果,如新的流水线和产品,游客感兴趣,也可借用。&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表示。
  内蒙古伊利集团在2005年就启动了工业旅游计划,推出了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并开放了40余家工厂。在奶粉样板工厂,游客可通过专门参观通道,了解整个生产线;在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游客可与小牛亲密接触;在草原乳文化博物馆,游客可从石器时代&穿越&到当代,系统了解北方游牧民族乳文化发展历程&&这些工业旅游项目为伊利带来火爆的人气&&2005年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仅今年1到9月就接待了120万人次,而且客源结构多样,政企考察、学生参观、旅游团队、散客自由行等样样具备。
  作为中国工业遗存丰厚的城市,大庆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有大量物质遗产。大庆借此开发了一系列工业旅游产品,如石油工业展馆游&&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油田历史陈列馆、石油科技馆、石化总厂展览室等;油田纪念地游&&大庆石油会战誓师大会遗址、松基三井、东油库、西水源、萨55井等;石油工业场景游&&中十六联合站、1205钻井队等。
  贵州仁怀市同样是一个工业遗存丰厚的城市,这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工业品牌&茅台&。这里有巨型茅台酒瓶、国酒文化城、巨型石刻长龙、美酒河摩崖石刻等景点,还有金酱、九九坊、黔台、文创园、古镇、国联、红梁魂等20余个酒庄。今年该市已接待游客711万人次、同比增长46.9%。
  像大庆、仁怀一样工业遗存富集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河南洛阳的东方红拖拉机制造等。
  在青岛,在百年青啤、百年港口、百年邮电、百年纺织、百年交通等工业遗产资源引领下,2015年,青岛各类工业旅游项目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20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除宝贵的工业遗存,大量新兴工业成果也是重要的工业旅游资源。如航天发射中心、核电站、生物制药基地、互联网产业基地等。通过动画模拟,游客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装卸料机换料的过程和发电原理,还可以模拟装卸料机操作的整个过程,身临其境乐趣无穷。
  需要指出的是,工业旅游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旅游直接收入,更重要的是,工业旅游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价值,赢得消费者信赖,比如伊利、蒙牛等企业已经从中获益良多。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我国居民的休闲旅游消费需求日益提升,工业企业对旅游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了工业企业的开放工厂、博物馆、科技观光园、遗址公园等,工业旅游迎来黄金发展期,工业旅游必将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伍策 一剑)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旅新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密码:&&& 匿名发表
请你先登录,再发表评论
剩余 200 字 验证码: 2462
同步到微薄
所载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网保留不刊登无关或不雅评论的权利。工业旅游对城市发展推进意义 - 旅游管理论文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阅读次数:人次工业旅游对城市发展推进意义1.VIP俱乐部2.查看资料3.订阅资料4.在线投稿5.免费阅读6.会员好评7.原创检测8.教材赠送9.联系我们10.常见问题
工业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和工人工作场景等,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从而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旅游形式。工业旅游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欧洲,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得相当成熟。我国工业旅游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工业旅游对城市发展的诸多积极作用,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工业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工业旅游对城市发展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促进作用。
一、工业旅游可以健全旅游产品体系,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
工业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项目,被称为“朝阳中的朝阳”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专家预测,工业旅游将成为本世纪最流行的旅游项目之一。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不仅可以丰富一个城市的旅游供给,健全旅游产品体系,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内涵,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壮大旅游产业规模,扩展旅游业的市场空间,增加旅游业收入。另外,工业旅游与一个城市已有的生态观光游、古迹文化游等产品一起,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复合型的旅游需求,增强城市旅游业的吸引力。
二、工业旅游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增长
旅游业是一项拉动能力强的综合性产业,它波及的行业众多,对第三产业带来的影响力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非常大的。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将影响到批零贸易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产值增加4.3元。目前,旅游业创造的GDP已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10%,我国也已占到5%左右。工业旅游作为旅游业的“后起之秀”,近年来发展速度快于其他旅游项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工业旅游不仅具有其他旅游项目的带动功能,而且使旅游活动渗入到第二产业中去,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整个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尤其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更是开辟了一条转型的途径,这是其他旅游项目所不具备的。
三、工业旅游可以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城市就业
发展工业旅游对于促进就业有着特殊的意义。资料显示,旅游业直接就业者每增加1人,能够增加全社会间接就业岗位3—5个。尤其是一些老工业基地城市,很多老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出现不少下岗职工,如何安置这些下岗职工,往往是政府和企业头疼的问题。发展工业旅游可以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而且这些岗位技术要求较低,下岗职工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比较了解,就职于这些岗位有一定的优势。可以说,工业旅游为这些国有企业妥善安置下岗职工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流渠道,这一点也是其他旅游项目所不具备的。
四、工业旅游可以美化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建设
传统的旅游开发往往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但是工业旅游却能改善环境和美化环境。工业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是在企业原有的工业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利用之后所形成的,这一过程中并未涉及到对自然资源的改造,因此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并且企业在开展旅游的过程中,都会注重对企业环境的设计和保护,把企业建设成园林化、花园式的单位,不仅给游客以美的感受,同时美化了环境,在改善企业环境,加强厂区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建设。如长春“一汽”自开展工业旅游以来,投入巨资对东风、锦程、创业3条大街,正门、飞跃、东越等5个广场和共青团花园进行了大规模绿化、亮化和美化,不仅改善了厂区条件,也改善了企业周边环境,为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是工业旅游最典型的正外部效应。
五、工业旅游有利于拉近城市、企业、百姓之间的距离,促进和谐城市建设
一些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往往把自己置于消费者的对立面。时而曝光的不法厂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对立。加上很多企业高高的围墙、封闭的厂区、有些“神秘”的生产流程、严重的环境污染,……。所有这些使得很多企业与老百姓之间,企业与整个城市之间产生很大的距离。开展工业旅游可以把城市、企业、百姓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拉近三者之间的距离。城市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有利于这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开展工业旅游,让广大市民和消费者与企业有了互动和深入了解的机会,游客在感受着现代工业蓬勃发展魅力的同时,也觉得企业不再遥远。可见,工业旅游有利于拉近市民和消费者与企业的距离,拉近企业与城市的距离,拉近城市与市民的距离,使城市、企业、百姓的关系更加和谐。
本文永久链接: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关于本站:中国最大的权威的公务员门户网站-公务员之家创建历经7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全国会员最多(95.4万名会员)、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公务员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荣登最具商业价值网站排行榜第六位,深受广大会员好评。公务员之家VIP会员俱乐部在公务员之家您可以分享到最新,最具有时事和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帮助你更加方便的学习和了解公文写作技巧,我们愿与您一同锐意进取,不懈的追求卓越。如何加入公务员之家VIP会员第一步:先了解公务员之家,查看第二步:或在线支付,汇款即时到帐第三步:汇款后立刻,将您的汇款金额和流水号告诉客服老师,3分钟内系统核查完毕并发送VIP会员帐号到您的手机中,直接登陆即可。百度推广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评析:从西方的视角看中国--《人文地理》2003年06期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评析:从西方的视角看中国
【摘要】:本文从西方的视角 ,对世纪之交以来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的状况进行谨慎评析。探讨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独特的政经背景 ,以及从政务接待到商务接待的历史过程及其对工业旅游的影响。分析中国工业旅游之开发概念、价值观、供需和组织模式等多方面与西方传统产业衰落区兴起的工业旅游之不同点。初步探讨中国目前缺乏工业遗产意识的原因 ,以及中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未来潜力。提出 :中西不同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对双方均有启迪 ,中西双方的学术交流也能推动中国对其历史尚短的现代工业文化遗产之旅游价值的认识和实践。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592.3【正文快照】:
1 引言  “工业旅游”作为一个专门术语 ,出现在中国的时间并不长 ,有关认知主要来自于 1990年代末期大众传媒关于工厂观光或工业旅游的新闻报道。而中国学术界对于工业旅游的研究往往落后于实践 ,文献资料十分有限。另外 ,中国目前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使得任何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苏萍;蔡庆华;;[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潘顺安;刘继生;;[J];东北亚论坛;2006年03期
李辉;周武忠;;[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李林,魏卫;[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张海燕;;[J];惠州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谢红彬;高玲;;[J];人文地理;2005年06期
李同升;张洁;;[J];世界地理研究;2006年02期
宋章海;韩百娟;;[J];特区经济;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恒宇;;[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静;[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李竹;[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李欣;[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高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孙静宇;[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袁霜凌;[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尚群;[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刘静江;[D];湘潭大学;2006年
宋晶;[D];同济大学;2007年
汪希芸;[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蕾蕾;[J];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姚宏;[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颜亚玉;;[J];经济管理;2005年19期
刘亚军,李晓东,买合木提.买买提;[J];资源.产业;2005年05期
王海燕;李晓东;;[J];资源与产业;2006年04期
涂建华,李娟文,朱俊林;[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04期
黄涛;徐勤飞;王学峰;;[J];枣庄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王冬萍;[J];新疆财经;2005年01期
张太美,王哲,黄佛君,李志忠;[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鄢和琳;[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薛熙明;[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3期
李国柱,梁雨华;[J];软科学;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於晓磊;宋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季玉群;;[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李俊江;史本叶;;[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钱冈;[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刘军;[D];山西大学;2007年
张静;[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陈朝隆;[D];中山大学;2007年
文彤;[D];暨南大学;2007年
韩哲英;[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魏双盈;[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易丽蓉;[D];重庆大学;2007年
方秦华;[D];厦门大学;2006年
陈德广;[D];河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鸿;[D];浙江大学;2007年
吴宇强;[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吴源;[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郑淑婧;[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赵成旭;[D];南昌大学;2007年
刘宇;[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李雄文;[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张明;[D];四川大学;2007年
苗峥;[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陈吉;[D];浙江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建国;蒋楠;;[J];建筑学报;2006年08期
张善峰,张俊玲;[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4期
周向频;[J];城市规划汇刊;1995年06期
高国荣;;[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张阳;;[J];世界建筑;2006年03期
许斌;[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俞孔坚,吉庆萍;[J];中国园林;2000年02期
李冬生;;[J];规划师;2006年10期
杨建新,王如松;[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年02期
周向频;[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四保;;[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国华;[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贺旺;[D];清华大学;2004年
薛建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雷洪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强虹;[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王超;[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苏志远;[D];重庆大学;2004年
黄秀娟;[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戴道平;[D];浙江大学;2002年
罗能;[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林水富;[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邢怀滨;冉鸿燕;张德军;;[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叶瀛舟;厉双燕;;[J];上海城市规划;2007年03期
俞孔坚;方琬丽;;[J];建筑学报;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恒宇;;[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季玉群;;[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静;[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朱强;[D];北京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军波;[D];山东大学;2007年
吴宇强;[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陈宁;[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段俊原;[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李竹;[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李欣;[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尚群;[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李万利;[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汪希芸;[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刘静江;[D];湘潭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科学大众(中学版);1997年09期
姚宏;[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年02期
肖会中;[J];湖北气象;2001年04期
孙爱丽,朱海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周小粒,王涛;[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朱竑,柳意云,保继刚;[J];经济地理;2002年S1期
范英杰,谷松;[J];商业研究;2003年03期
董藩,陈瑛娜;[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5期
黄芳;[J];理论学刊;2003年03期
李蕾蕾,Dietrich S[J];人文地理;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益熙;;[A];北京奥运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论文集[C];2002年
徐海申;柳建勇;赫美珍;;[A];当代矿山地质地球物理新进展[C];2004年
梅林;;[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袁镔;张育南;赵辉;王大伟;;[A];生态城市发展方略——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文集[C];2004年
甘军丽;罗寿枚;;[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刘会远;李蕾蕾;;[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白中科;李晋川;;[A];首届北京生态建设国际论坛文集[C];2005年
郭宗亮;丁娜娜;;[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部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C];2005年
王学昭;宋伟;;[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张洁;李同升;;[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巴办;[N];中国旅游报;2000年
;[N];中国旅游报;2000年
陈斌;[N];中国旅游报;2000年
张启华;[N];重庆日报;2000年
曙光;[N];中国冶金报;2000年
邓海云;[N];光明日报;2000年
曙光;[N];甘肃日报;2000年
刘斌;[N];解放日报;2000年
金荣生;[N];辽宁日报;2000年
继英;[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戴道平;[D];浙江大学;2002年
于波;[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王琳;[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梁红;[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尚群;[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刘静江;[D];湘潭大学;2006年
刘波;[D];同济大学;2006年
余丽娜;[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王丽君;[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展旅游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