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为什么会沦为股价操纵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市值管理为什么会沦为股价操纵?
本周股市,最奇葩的莫过于周一,沪指创新高,个股跌停潮,让人分不清现在到底是牛市还是熊市。盘后分析,有人把上周五管理层公布立案调查18只个股涉嫌市场操纵作为一个诱发因素。然而,打击市场操纵,净化市场环境,本身是有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事情,怎么会引发市场大幅波动呢?其间有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市值管理是今年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才刚刚肯定支持的新事物,怎么一下子又被上市公司弄成股价操纵了呢?一,市值管理的概念不清。很多上市公司把市值管理等同于市值增加,这在股份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只能提升股价,进而凡是能促使股价上涨的办法、措施都成为市值管理的内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就被简化成股价管理,实际执行中或者干脆变为股价操纵了。而没有意识到市值管理的核心在于提高公司内在价值、抑制股价非理性波动、引导股价回归和体现内在价值,吸引长线投资。
二,市值管理的动机不纯。一些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大股东们高价减持,或者是为了上市公司的融资增发、配股、并购重组、抵押增值、股权激励,而不是为公司提升价值、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其结果是一旦上述目标实现,股价、市值就没有人管了,市值管理沦落为少数股东非法套利和上市公司高额融资的工具。三,市值管理的方法不当。不少上市公司为了提升市值,滥用并购重组等市值管理工具,很多并购没有合理的商业逻辑,更不体现公司的经营战略,而是为了迎合市场偏好,玩跨界转型,用概念刺激,二级市场什么时兴时髦就搞什么,什么概念最热就并购什么,早些年追矿产资源、近几年追新能源、生物医疗、影视传媒、手游网游、互联网金融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天,一窝蜂介入的结果是成功的不多,回过头来看大多是一地鸡毛。没有把精力财力物力投到制定正确的公司发展战略、完善治理结构、改善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与效益、稳定投资者预期等正道上面。四,市值管理的法律边界不具体。虽然对市值管理有&虚假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三条不能碰触的高压线,但真正要认定这些违规并非易事。由于市值管理的手段有公开市场增持与减持、定向与公开增发、拆股与缩股、并购重组、利好与利空信息管理、股票回购与激励、投资者关系管理、企业形象宣传等多种方式,什么时候用,用哪种手段,用到什么程度,完全是上市公司自主决定的事情,真要防止、杜绝市值管理演变为概念炒作、股价操纵,就必须对市值管理进行顶层设计,出台具体管理办法。特别要划定红线,明确市值管理的内容内涵,规范市值管理的操作边界,明晰市值管理的合法行为规则,细化违规违法行为处理措施,让灰色操作、暗箱操作、违规操作没有生存的土壤。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经济年会今日于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本次……
0102030405
新闻直通车
01020304050607080910
证券之星十大名博,直播室全天直播大盘、指导股市操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年伪市值管理 实操纵股价(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以市值管理为名,操纵股价扰乱市场的行为,证监会正加强监管并施以重手治理。  5月30日,北京一个上市公司高峰论坛上,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沙雁提到,一些上市公司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从事涉嫌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行为对中小股东造成很大的损害,也挑战了监管底线。  此前,证监会披露了六类市场操纵行为涉及12起异常交易类案件,其中即包括制造、利用信息优势,多个主体或机构联合操纵股价以及在公募和私募等不同资管产品及其他主体之间通过价格操纵,输送不当利益。  华南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坦言,创业板目前的状态类似于“赌场”,类似汇添富等集中持股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赌博”性质。  监管力度加大  日,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中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此后一年多来,以做大市值为导向的价值管理如火如荼,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言必谈之。  可以看到,目前资本市场上有很多工具并创新出不少手段,来为市值管理服务。“基金公司也早已深入参与到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中,并为其出谋划策。”一家大型公募基金老总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交流时谈道。  然而,市场各方对市值管理概念不一,滥用市值管理概念的现象随处可见,甚至出现了以市值管理为名,掩盖违法违规行为的做法。  “个别公司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从事涉嫌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行为,这些以市值管理为名的违法行为,其目的是少数个别利益,维护少数人、个别人的利益,损害全体股东的利益,违反了"三公"原则,尤其对中小股东造成很大的损害,也挑战了我们的监管底线。”沙雁说。  “市值管理违背"三公"原则,不能触碰虚假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高压线。市值管理本质是价值管理,上市公司制定正确发展战略来创造价值,利用市值优势规范地并购发展,通过再融资、大规模增持等工具来实现上市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而不是通过概念炒作来进行短期炒作股价。”衡庐资产董事长刘书文对记者表示。  5月22日,证监会对外公告查办了一些案件,其中个别案件是涉及编题材、讲故事来操纵股价,协同内外联手操纵股价。当日证监会发言人表示,查办工作主要针对六类市场操纵行为,涉及到12起异常交易类案件。  证监会表示,将进一步加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异常交易行为的综合比对筛查分析力度,深入挖掘市场操纵线索,发现符合有关条件的案件及时纳入专项执法行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一周后,沪市一家被查上市公司浮出水面。  5月28日,健康元(600380.SH)发布公告称公司于日(星期三)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健康元"异常交易案,根据《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我会决定到你公司调查取证,请予以配合”。  基金“类坐庄”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5月份深交所共下发的50余份监管函中,环比增加约93%,涉及上市公司52家。其中,宏磊股份(002647.SZ)和*ST国恒(000594.SZ)收到两份监管函,宏磊股份5月8日、22日两次被点名,均因为“公司未能积极配合监管工作”。  *ST国恒被点名,一次是因为“公司未在规定期限内回复我部就相关事项提出的多次关注和问询”,另外一次原因则是“子公司中铁罗定未能及时披露与罗定市政府的土地转让协议;未能在定期报告中披露与王涛1亿元借款”。  上证所官网则显示,5月份上证所上市公司监管一部共对8家上市公司下函“予以监管关注”。  在证监会查办的六类市场操纵行为中包括“制造、利用信息优势,多个主体或机构联合操纵股价”以及“在公募和私募等不同资管产品及其他主体之间通过价格操纵,输送不当利益”。  上海一位刚刚“奔私”的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其原先在职的基金公司没有多只基金集中持股的现象,不过在其看来这种做法也不是如今才有。“每轮牛市都有这种情况,一到熊市大家都散了。”  5月31日下午,北京一位资深公募基金经理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了公募“类坐庄抬轿”的可能性成因,他表示,现如今出现公募集中持股,最初因看好上市公司而买,最后发现买到了一定程度,从而变成有意识“坐庄”。但由于创业板公司多属新兴产业,总市值很小,像2005年坐庄主板破灭的情形应该不容易出现。  作者:郭璐庆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市值管理为什么会沦为股价操纵? _ 东方财富网()
市值管理为什么会沦为股价操纵?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本周股市,最奇葩的莫过于周一,沪指创新高,个股跌停潮,让人分不清现在到底是牛市还是熊市。盘后分析,有人把上周五管理层公布立案调查18只个股涉嫌市场操纵作为一个诱发因素。然而,打击市场操纵,净化市场环境,本身是有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事情,怎么会引发市场大幅波动呢?其间有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市值管理是今年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才刚刚肯定支持的新事物,怎么一下子又被弄成股价操纵了呢?  一,市值管理的概念不清。很多上市公司把市值管理等同于市值增加,这在股份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只能提升股价,进而凡是能促使股价上涨的办法、措施都成为市值管理的内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就被简化成股价管理,实际执行中或者干脆变为股价操纵了。而没有意识到市值管理的核心在于提高公司内在价值、抑制股价非理性波动、引导股价回归和体现内在价值,吸引长线投资。  二,市值管理的动机不纯。一些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大股东们高价减持,或者是为了上市公司的融资、、并购重组、抵押增值、股权激励,而不是为公司提升价值、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其结果是一旦上述目标实现,股价、市值就没有人管了,市值管理沦落为少数股东非法套利和上市公司高额融资的工具。  三,市值管理的方法不当。不少上市公司为了提升市值,滥用并购重组等市值管理工具,很多并购没有合理的商业逻辑,更不体现公司的经营战略,而是为了迎合市场偏好,玩跨界转型,用概念刺激,二级市场什么时兴时髦就搞什么,什么概念最热就并购什么,早些年追矿产资源、近几年追新能源、生物医疗、影视传媒、手游网游、互联网金融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天,一窝蜂介入的结果是成功的不多,回过头来看大多是一地鸡毛。没有把精力财力物力投到制定正确的公司发展战略、完善治理结构、改善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与效益、稳资者预期等正道上面。  四,市值管理的法律边界不具体。虽然对市值管理有“虚假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三条不能碰触的高压线,但真正要认定这些违规并非易事。由于市值管理的手段有公开市场增持与减持、定向与公开增发、拆股与缩股、并购重组、利好与利空信息管理、股票回购与激励、投资者关系管理、企业形象宣传等多种方式,什么时候用,用哪种手段,用到什么程度,完全是上市公司自主决定的事情,真要防止、杜绝市值管理演变为概念炒作、股价操纵,就必须对市值管理进行顶层设计,出台具体管理办法。特别要划定红线,明确市值管理的内容内涵,规范市值管理的操作边界,明晰市值管理的合法行为规则,细化违规违法行为处理措施,让灰色操作、暗箱操作、违规操作没有生存的土壤。
(责任编辑:DF146)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人身攻击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还没有帐号?
邮箱,昵称或手机号:
下次自动登录
或使用合作网站帐号登录?
朱邦凌:市值管理不能沦为股价操纵
核心提示:
由于认识误区和缺乏行规,市值管理在实践中发生偏离,暗藏灰色交易。监管部门应尽早出台相关规定,明确界定市值管理的法律界线,不能让市值管理沦为股价操纵工具。
自&新国九条&明确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以来,市值管理很快成为资本市场热点。各类私募、券商、管理咨询公司、财经公关公司纷纷涉足这一业务。但由于认识误区和缺乏具体的行业规则,市值管理在实践中发生偏离,暗藏灰色交易。因此,监管部门应尽早出台相关规定,明确界定市值管理的法律界线,不能让市值管理沦为股价操纵工具。
在成熟市场,只有价值管理而没有市值管理之说。市值管理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之上,是价值管理的延伸。其注重的是长效机制,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笔者建议,为避免误解,下一步出台的管理意见可考虑直接将市值管理更正为&上市公司价值管理&。在A股这一价值投资文化相对欠缺的市场,这样的强调恐怕不是多余的。
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是为了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中介机构参与市值管理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谋取自身利益。在市场经济中,牟利是正当的市场行为,无可厚非。但其前提是采取合规手段,不能采取证券违法违规行为,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
目前在各路中介涌入市值管理这一领域的同时,也充斥着各种灰色交易。一些急功近利的机构更是抱着赚快钱的心态,在二级市场肆意妄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恶意坐庄。这种所谓的市值管理模式,是老式坐庄模式的翻版,难逃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的嫌疑。
这样的市值管理模式,如果配合大小非大宗交易,更是对市场构成极大的损害。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二级市场的高估值使创始股东和PE机构存在较大减持套现冲动。大小非减持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权利,是一种制度性红利。但有不少机构与上市公司大小非联手以市值管理的名义,为谋取更大利益以非法手段进行减持。部分上市公司减持时股东与大宗交易商谈好交易与分成协议,然后大宗交易商在二级市场大幅拉升股价,拿到折扣价的大宗交易商以市场价格卖出。不少上市公司或机构运作市值管理,其出发点就在于帮助大小非顺利出逃。今年上半年共有691家公司遭遇大小非减持,净减持额达到242.89亿元。由大小非的减持而产生的市值管理业务,在减持前大幅拉升股价,也难逃股价操纵嫌疑。
目前上市公司热衷于通过并购重组进行市值管理,利用一二级市场联动进行资本运作。多数上市公司在2014年倾向于选择生物医疗、TMT、清洁技术和互联网等二级市场较热的概念进行并购。在公告并购重组事项后,股价大幅拉升,上市公司大股东趁机进行减持套现交易。在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的同时,监管层也不应忽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证监会正在拟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意见》,应该明确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大股东和董监高增持、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和内在价值、重视长期战略规划、进行实质重组并购、改善投资者关系的市值管理模式。相反,对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在二级市场联手坐庄的手法需要明确禁止。
制造题材拉升股价,以股价操纵的模式谋取不当利益,绝对不是市值管理,而是证券违法违规行为,需要进行严厉禁止与打击。只有这样,在A股这一价值投资欠缺的新兴市场,市值管理才不会沦为坑害投资者的股价操纵,才能回归价值管理的本义。
(作者为资深市场观察人士)
责任编辑: 祝裕
文章的评论功能未开启
Copyright (C) 2017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成股价操纵幌子
来源:中国经营网
  盘面回顾:山东如意在2014年3月公告称,根据相关股权转让协议,如意科技通过股权受让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毛纺集团新的控股股东,共持有毛纺集团52.01%的股权,因公司董事长邱亚夫通过如意投资持有如意科技53.33%的股权,故成为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本次权益变动构成管理层收购。  从盘面来看,3月3日复牌后山东如意的股价也同样异于平常,3天“一字板”涨停后,紧接着就是天量的高开下跌,几经折腾,股价回到停牌前。  4月份,因公司董事会结构调整,董事会收到董事邱栋、李明波、石爽、武振全、蒋惠、孙卫婴、崔居易、顾风美,独立董事陈树津、艾新亚的书面辞职报告。  中兴商业(000715)  主业:百货  业绩:2013年盈利1.07亿元,2014年前三季度盈利5454.41万元  股本:总股本2.79,流通股2.78万  “前科”:无  盘面回顾:中兴商业8月19日起停牌,正在筹划重大事项为资产注入,而在此前有分析称停牌是大股东为反击举牌方而设。公开信息显示,大商系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举牌之后,持股达到20%,位列第二大股东,威胁了持股33%的大股东,与此同时,第三大股东杭州如山创业投资也在举牌之中,背后站位不明。  盘面上看,中兴商业的股价走势明显“不正常”,尤其是5月14~19日的4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到28%,区间振幅达到46%,回查公司公告没有任何异常情况。5月19日中兴商业公告称,目前经营情况一切正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证监会“敲山震虎”3000上方看清信号  11月A股“疯牛”行情,终于在12月9日这一天终结,沪综指以5.43%的跌幅,跌破3000点大关。然而,上周沪综指再次发力上攻并站稳在3100点上方,强劲的上攻势不可挡,令投资者热血沸腾。  在经济“新常态”下,流动性宽松叠加改革逻辑,是这波“牛市”上涨的根本原因;但目前的“牛市”似乎仍然缺乏基本面的支撑,投资者对此应有一定的认识,未来政策面的动向依然值得关注。  证监会立案调查18股 制约大盘反弹  在12月19日的证监会新闻例会上,新闻发言人张晓军通报了包括中科云网、百圆裤业等在内的18只个股涉市场操纵违法违规行为执法工作情况,并称目前已对涉嫌机构和个人立案调查。针对当前市场运行特征和市场操纵行为新特点,张晓军表示,证监会已于近期开展打击市场操纵专项执法行动。  “证监会周末对18家公司立案调查,其实传递出的一个信号就是对市场的监管将更加严格;近期随着股指的连续暴涨,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操纵市场的行为。因而,上述消息对当前大盘的上涨会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华龙证券高级投资顾问文育高表示。  2000亿险资入市 助推年末牛市行情  截至上周的最新数据显示,险资运用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数额已由10月底的8925.21亿元上升至约11380亿元,占险资运用余额比例由10.14%上升至12.65%。其中,险资投资股票数额约6000亿元,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约5300亿元。根据上述数据记者测算,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至少有2454亿元的险资成为入市增量资金,助推年末牛市行情。  记者注意到,逾2000亿元保险资金,在一个多月时间内汹涌入市,将险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推高至12.65%,险资未来必将引领中长期资金加快入市趋势。  “从近一个多月的市场行情来看,险资火线入市显示出强烈看好后市的态度,预计年底前险资仍将有可观资金量入市,以进一步确认其对本轮大行情的判断,大盘蓝筹股仍有向上的动力,部分板块也将得益于险资慷慨"输血"。”中信建投证券兰州营业部副总经理薛群表示,谨慎乐观一直是保险资金对于投资风险较大的股市的惯用字眼;而保险资金加速进场,六周加仓股票基金2000多亿,这表明作为稳健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对明年资本市场的乐观态度可见一般。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如本网所刊载稿件、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人来电、来函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海阳操纵股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