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平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食品安全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冯招胜  食品安全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健康安全,关系着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这段论述严肃指出三层意思:一是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二是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三是必须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十八大报告已经指出这个问题,我们如何去研究并解决它?这是摆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面前的新课题,也是必须去解决的政治任务,否则,联系本部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就是一句空话,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政令就不能畅通,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中央权威的政治纪律就执行不严格。本文着重以剖析广西贺州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依据,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通过努力,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处。
  一、贺州市食品行业的基本情况
  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处于湘、粤、桂三省区的结合部。贺州市辖区包括两区三县,全市土地面积1.18万平方公里,61个乡镇,715个行政村,总人口230万。全市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建成了一批以粮油、果蔬罐头、蜜饯果脯、茶叶、糕点、豆制品加工等食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企业。贺州市现有流通环节证照齐全食品经营企业241户、食品经营个体工商户5765户,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729个,其中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总数655。拥有生猪定点屠宰场(点)31个,备案登记酒类批发经营户195户,备案登记酒类零售经营户2811户。全市共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122家(以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28大类555种产品统计),餐饮企业2839家,学校食堂299家。全市蔬菜种植面积93万亩,水果种植面积94万亩,茶叶种植面积14.5万亩,2011年先后建成了广西富川县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贺州市八步区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昭平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并通过了广西检验检疫局、自治区农业厅、商务厅专家组成的联合考核组验收。2011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组对富川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进行考核,给予高度评价,授予全国第二批重点推荐&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称号,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二、当前贺州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各部门衍接不紧密。目前,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为主的体制,涉及到农业、工商、卫生、质监、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从理论上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的界限十分明确。但随着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已跨环节、跨地区经营,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难免出现模糊地带。虽然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这一综合协调机构,从表面看,这种体制似乎可以强化多重协同保障。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因职责不清导致监管重复或空白,因大量协调导致成本增大效率低下,因重复检测导致资源浪费。在这种体制下,各监管部门往往有&盲人摸象&的感觉,监督执法往往&画地为牢&,各部门难以全局思考,统筹安排,集中有限资源着重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监管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近年来,如何确保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凝聚智慧抓协调、具体监管部门集中精力抓具体落实,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此外,城市郊区、广大农村、偏远山区的食品安全监管,由于乡镇一级没有常设的监管机构,监管力量薄弱,经费投入不足,交通往来不便等问题,往往成为监管的空白或者薄弱地区,有的地方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严重损害了农村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二)非法使用违禁药物等现象依然存在。目前全市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质量管理体系,非法使用违禁药物和农药残留超标等现象依然存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全市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集中化程度相对较低,食品产业呈现&多、小、散、乱&的现象,生产环境比较差,设备简陋,工艺落后,部分地方传统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的门坎较低,长期还保留着原始加工的简单化、随意性特点,而有的小企业、小作坊生产是根据市场需求间歇性或季节性生产,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这些单位往往缺乏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条件,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隐蔽性,多数没有纳入监管部门的治理视野。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管理者的质量意识不强,企业无标准生产或不按标准生产现象比较严重,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巨大挑战。
  (三)食品生产经营者素质良莠不齐。一是很多食品经营户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识,不重视索票索证,哪个供货商的商品便宜,就进谁的货,往往不多过问是否属于合法经营,不查验供货方的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相关的检测报告等,只注重价格,不注重质量,出现问题无从寻根求源。二是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有的生产经营者只求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不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恶果。个别还为了有利可图或获取高额利润故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四是部分乡镇农村食品经营者缺乏保存食品的设施设备和相关科学知识,很少注重产品的保质期,鉴别产品的假冒伪劣能力差。
  (四)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一是受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影响,群众的消费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购买食品首选价格&便宜&,然后是数量、口感,一般不特别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二是群众普遍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虽然很多群众能意识到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性,买东西也会&货比三家&,但往往是比价格、色泽、数量等,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合格企业产品、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往往不重视或并不知道如何识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竞争力不强。三是群众的自我权益保护意识较差,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多人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为了几元钱的食品,既耗钱又耗时,维权成本高,也是农村群众不愿主张权益的原因之一。这些因素都为低成本、低价格的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五)食检机构建设各种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执法经费缺乏。食品安全工作涉及品种多、监管面大、链条长,年初财政经费预算控制严,年中开展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等行动时,只能追加执法经费,但由于财政紧缺,要得到补充也非常困难,经费严重不足,造成食品监管部门检查难以深入开展。而《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各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监督检验工作,不得向受检单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并且要向受检单位购买样品,目前如工商、质监等自治区垂直管理部门市本级财政都无法安排食品抽检经费。二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不足,专业人才偏少,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监管人员面对艰巨的监管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不能沉下心来认真研究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差;一些监管人员对食品知识及其安全检测知识一知半解,实际操作能力不高;加之基层责任大、激励少,存在年长的不愿干,年轻的不敢干的现象,检查时走马观花,发现不了风险点。三是执法装备缺乏、落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检测设备设施配备不完善,检测手段较为简单,监管人员仅凭眼观、手摸对食品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对简单的食品标志不清、不齐,过期变质,相关证照不齐或无证等还能检查识别,但对于食品添加剂、成份含量是否符合要求,卫生指标是否合格等却无法检测。目前,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缺失面较大,技术检验检测设备落后或不配套,所检项目精度已不能满足当前检测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出口企业面对客户和发达国家设置的贸易技术壁垒,承受很大的压力和风险,产品都要送到南宁、广州等质检机构检验合格后才能规模生产,给企业带来诸多不便。
  三、进一步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构建相对集中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新世纪以来,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成为世界食品安全改革的优先领域。不少国家和地区在食品安全改革中,逐步将食品安全监管主要职责集中到一个部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曾将世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概括为单一制、多元制和综合制,并深刻指出三种体制各自的利弊得失。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单一制或者多元制,通常是对食品生产、经营、消费环节监管体制的划分,这里并不包括对食用农产品监管体制。因为在绝大多数国家,食用农产品的监管都是由农业部门负责的。如果不考虑食用农产品的监管,目前多数国家和地区实行的则是以一个部门为主的监管体制。如加拿大于1997年设立食品检查署,统一负责加拿大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植物保护的监管,基本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监管。事实上,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也基本上是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为主,承担着80%以上食品的监管。应当说,美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的是以一个部门为主的监管体制。从国际经验看,全面快速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必须加快建立科学、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对食品安全实行强有力的监管。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将目前分散在卫生、质监、工商、商务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集中起来,成立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乡镇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形成覆盖城乡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实现对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等健康产品的统一监管,将&九龙治水&变为&一龙治水&。一般说来,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具体执法监督,一般不涉及重大问题决策,完全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监管体制。考虑现行的投资与经费渠道等因素,可以探索实行一个机构多个牌子的过渡办法。从国内外探索经验看,相对集中的监管体制,有利于强化基层基础,有利于节约监管资源,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
  (二)综合运用经济和技术手段推进食品安全保障。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除了法律和行政监管外,还要注重从经济和技术等层面上共同推进。经济手段主要是制定食品安全长远发展战略,提高食品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产业化食品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和带动作用,将分散经营的主体组织起来加强质量控制,实行标准化生产经营,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按照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调节农产品加工,靠加工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和对原料的检验监督来带动分散生产的农户组成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的商品生产基地,使生产、加工、销售一脉相承,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保证食品加工的每一阶段都是安全的;提高质量认证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提高优质产品的知名度,使生产经营者强化诚信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升技术装备,改进工艺操作和检验手段,加强原料生产、制造加工、储运和流通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从而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技术手段主要是加强基础研究和食品安全管理前沿问题研究,探索研究食品中病原体、农药、兽药、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的快速、高效检测技术和方法,确定有害物最大残留限量,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实验室条件和人员水平、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参照标准水平;开展先进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验体系。在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的前提下,要疏堵结合,满足不同层次人民大众的需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齐心协力,通过行政监管、行业监管、科技监管,形成长效的市场监管机制。要逐步实现检验检测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政府检验检测机构与监管部门脱钩,减少部门间的重复检验检测,逐步建立检验检测共享数据库;要推动检验检测资源的合理区域分布,保证自治区、市、县三级机构结构优化,实现检验检测职能的合理分工;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发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社会中介机构,逐步实现检验检测体系的专业化、社会化。作为贺州市,建议加快建设广西桂东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这不仅填补了贺州市综合性食品农产品检测的空白,还可以辐射整个桂东地区,而且为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构筑了一道安全网,同时为食品农产品出口提供科学依据,提升监管效能。
  (四)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责任制度,逐步充实和完善食品安全执法和监管队伍的力量,组建市、县、乡、村食品安全执法和监管体系,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三过硬&干部队伍。充实乡、村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加大设备的投入,不断改善监测手段,提高我市食品检测整体能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
  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通过广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监管人员用科学发展的方法分析、解决监管中面临的新问题。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监管人员业务素质。要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拘泥于集中培训等传统形式,要通过开办知识竞赛和技能比武等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提高学习的效率。积极开展干部交流,努力学习其它地区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先进经验。
  (五)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严惩重罚力度。加大处罚不法行为是维护消费者权益行之有效的措施。近期,有关组织调查表明,食品已成为我国民众信任度最低的产品。恢复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必须坚持对违法犯罪行为严惩重罚。各监管部门要严把食品生产经营准入关,加强对许可后的监管和检查。对不能持续满足许可条件的企业,要依法撤销许可;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要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直至停产整改、吊销证照;对隐瞒食品安全隐患、故意逃避监管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公安机关。要抓紧出台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完善责任调查处理机制。强化行政监察和问责,对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社会宣传工作。加强对群众的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采取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和食用的危害,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宣传培训,提高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积极引导和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帐、不合格食品退区、食品质量责任、质量承诺等制度,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消费者&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改变过去只重价格不重质量的消费观念。深入开展消费知识宣传活动,增强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七)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必要经费。要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经费、各监管部门执法经费、食品安全抽检经费等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切实解决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执法检查、抽样检验、食品安全宣传和配置执法装备的必要经费,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作者系广西贺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编辑:孙燕)[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
电子邮箱: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热点民族宗教工作
推荐民族宗教工作
最新民族宗教工作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形势及应对措施建议
08:40:11&&&&&&&&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近年来,从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再到三聚氰胺、皮鞋制酸奶、白酒塑化剂、速成鸡等事件的发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安全问题对公众健康造成巨大的困扰和威胁,所以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以成为我们非常紧迫的任务。本文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形势、产生原因等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应对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逐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有所帮助。
  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更是民生之本。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为整合和加强食品监管职能,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出,接连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需要食品企业诚信经营,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入和努力。
  一、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形势:&
  (一)食品原料污染问题。农产品、禽类产品的种植、养殖环节污染问题突出。一是在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违规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二是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三是农、禽产品中含有超标超量的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等物质。
  (二)食品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一方面,不法企业为了利益,忽视食品质量安全,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基层食品生产、经营行业存在多、散、滥和规模小的现状,卫生差,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三)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为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
  (四)大部分消费者识别能力较差,维权意识不强。
  (五)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六)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七) 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迫切需要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为食品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 (八)、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鉴于此,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食品产业发展方式落后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我国的食品工业虽然取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水平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我国仍然是&个发展家, 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食品生产消费大国, 但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和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程度还都较低。生产经营者规模偏小、数量庞大、高度分散,给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无序恶性竞争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无序的竞争,导致部分生产企业为了生存以及获得更大的利益,不惜制假贩假、违规使用添加剂,制造各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使用劣质材料和违法添加剂,降低了销售价格,排挤其他质量正常的产品不得不退出竞争。
  (三)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未能及时跟上。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食品消费总量及种类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 食品安全政策法规、标准体系、风险监测网络、监管队伍和技术装备等建设都亟待加强。&
  (四) 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成本不高,惩戒力度仍需加大。& 事先许可、事后抽检、出了事故进行处罚&的传统监管方式,已经明显落后。特别是2008年&三鹿事件&后, 这个监管方式的弊端暴露无遗。2011年颁布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使得这一问题得以改进, 必将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
  三、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从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
  1.农产品生产环节。保证食用农产品和生产食品的原材料质量,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1、加强对农资、农药的监管。2、加大对农药生产企业的监管。3、加大对食品原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
  2.食品生产加工环节。1、严把食品生产企业准入关。对食品生产企业涉及前置审批条件的,依法进行审批、登记,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一律不予核发营业执照。2、严格监管。对消费投诉的食品质量问题,要追根溯源,追究生产企业的责任,堵住违法食品的生产源头。
  3.食品流通环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是食品进入消费环节的最后一道防线。摸清食品经营企业的底数,实施分级管理,对重点商品实行重点监管,对重点环节实行重点监控。实施食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严把食品入市关口,建立完善的不合格食品退出制度。通过日常巡查,加大检查力度,对重点对象实行重点巡查。通过举报投诉系统,加大对投诉率高且相对集中的经营主体的督查力度。在涉及食品的所有经营主体中实行商品购进、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索要执照、许可证和相关证明,保证食品的&来路透明、渠道正规、货真价实&,杜绝销售&三无&产品。要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销售环节的追溯和承诺制度、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和召回制度。提高企业入市门槛以确保食品安全。
  4.消费环节。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引导消费者自觉抵制伪劣食品,以求最大的监管效能。开展舆论宣传,营造抵制伪劣食品的良好氛围;注重发挥社会公众舆论作用,注重消费引导,形成抵制伪劣食品的强劲趋势。
  (二)、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
  (三)提高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与监督管理部门中食品安全人员的食品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具有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对食品安全风险有一定的预知和判断能力,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四)推动食品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建设。积极推广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建设, 提高农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加快食品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 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通过政策引导、信息发布和市场准入,促进食品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提升食品产业水平。培育组建实行原料、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现代龙头食品企业。
  (五)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整合资源建设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根据需要建立区域性的食品检测机构,同时需要各级政府保证所需的人员、设备和经费方面的保障。
  (六)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完善我国食品可追溯系统。对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要进行彻底地追踪查源,对于违法企业,应该让他们政治上身败名裂,思想上后悔莫及,经济上倾家荡产,依法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让犯罪分子付出高昂的甚至是无法完成的代价,起到震慑作用。
  (七)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食品行业协会是密切联系食品工业企业,推动我国食品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等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可为政府、行业、企业的服务,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健康发展,进而保障食品安全。
  (八)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食品安全是一项民生工程,事关公众的健康及安全。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培养公众健康的消费意识,全民动员起来,在保护自己权益的同时,又能成为食品安全的监督者。(王全华 河南新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食品报立场。易县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食品安全这个话题已经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之一,而我国也是被热议的国家之一,食物安全事件一直威胁着我们的生活。过去我们为吃不饱担心,现在为吃的是否安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影响到了百姓身体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食品污染一方面来自于蔬菜、大田粮食作物等农产品栽培过程当中为了防治病虫害,达到高产、品相好、经济收益高的目的,过度使用农药;家禽和牲畜等养殖过程中为了早出栏、卖个好价钱,违规使用饲料添加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为了降低成本滥用添加剂、防腐剂等。另一方面是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食品生产小企业、小摊贩、小餐馆...展开
食品安全这个话题已经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之一,而我国也是被热议的国家之一,食物安全事件一直威胁着我们的生活。过去我们为吃不饱担心,现在为吃的是否安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影响到了百姓身体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食品污染一方面来自于蔬菜、大田粮食作物等农产品栽培过程当中为了防治病虫害,达到高产、品相好、经济收益高的目的,过度使用农药;家禽和牲畜等养殖过程中为了早出栏、卖个好价钱,违规使用饲料添加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为了降低成本滥用添加剂、防腐剂等。另一方面是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食品生产小企业、小摊贩、小餐馆等。基于上述情况,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给县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必须加快县级食品安全监管。本文以易县为例,阐述了我县食品安全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第1部分,引言,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比,从而为完善易县食品安全体系打下基础。  第2部分,食品安全监管的内涵,介绍了对提升政府公信度,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公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京津冀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等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3部分,易县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介绍了我县监管部门的分工职责及我县的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第4部分,易县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从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人员素质不一、监管体系不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存在的问题。  第5部分,完善易县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找出适宜我县发展的监管对策,提出一系列措施。主要有确立监管部门职责、组织培训、增强保障机制、严格日常安全监管、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力度、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等六个方面。  第6部分,进行总结,进一步提出监管措施。收起
学位授予单位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互动百科相关词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食品安全监管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