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庇古《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中: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

如何理解庇古《福利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也越大;收入越平均,福利也越多的观点。
itisfo000BD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   ①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②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他认为,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庇古从第一个基本福利命题出发,提出社会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他认为,要增加国民收入,就必须增加社会产量。而要增加社会产量,就必须实现社会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庇古认为,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纯产品,从社会角度衡量和从个人角度衡量并不经常相等。当边际社会纯产品大于边际私人纯产品时,国家应当通过补贴扩大生产。当小于时,国家应当通过征税缩小生产。只有每一生产要素,在各种用途中的边际社会纯产品都相等时,才达到社会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以自由竞争为前提,他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边际社会纯产品等于边际私人纯产品,从而使社会经济福利极大化。   庇古从第二个基本福利命题出发,提出收入分配均等化的问题。他认为,要增大社会经济福利,必须实现收入均等化。他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广到货币上来,断言高收入者的货币边际效用小于低收入者的货币边际效用。他所说的收入均等化,就是国家通过累进所得税政策把向富人征得的税款用来举办社会福利设施,让低收入者享用。庇古认为,通过这一途径实现“把富人的一部分钱转移给穷人”的“收入均等化”,就可以使社会经济福利极大化。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
福利经济学视域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之辩
福利经济学视域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之辩 2006年3月发布的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了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阅读技巧:Ctrl+D 收藏本篇文章
福利视域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之辩 毕业论文网
 2006年3月发布的&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了&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一次将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之一。2011年两会期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成为两会代表的关注的热点。在这一背景下,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均等化困境及其出路等关注民生和增加社会福利的议题成为学界关注研究的重要内容。福利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力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依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况的社会福利。&,&福利经济学是研究不同经济状态的社会合意性的经济理论&。因而,以福利经济学相关理论为视角评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学术研究的合意性不失为值得尝试的维度。  一、福利经济学经典理论及其国外实践  从庇古到阿玛蒂亚&森,其基本思想和若干命题对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都具有启发意义。  (一)福利经济学鼻祖&&庇古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庇古福利经济学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基础,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英国改良主义经济学家霍布森提出的&最大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庇古运用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把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均等化的收入分配看作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题,这两个命题被认为是检验社会福利的标准。即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也就越大。该命题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首次将社会福利与国家干预分配问题结合起来研究,这项开创性的工作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起到了基础性的启迪作用。庇古至少做出了如下三个重要贡献:确立了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确立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确立了外部性理论。  (二)新福利  20世纪30年代开始,英美等国的经济学家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了修正和发展,运用&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等方法对福利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发展了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  1.帕累托最适度。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指出,如果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除非至少使另一个人的处境变坏,那么这种情况称为&最适度&。20世纪30年代,美国勒讷和霍特林将&帕累托最适度&发展为交换最适度和生产最适度,指出只要同时满足了生产最适度和交换最适度,社会经济福利就达到最大化。帕累托最适度意味着,只要使每个人状况都得到改善或一些人得到改善的同时没有人状况变坏,任何社会变革都是可行的,否则,都是不可行的。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2.补偿原理。英国的卡尔多在1939年提出了&假想的补偿原理&,希克斯将它进一步完善。他们认为,如果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会同时造成其他成员经济状况的恶化,或者一些社会成员状况的改善补偿了其他社会成员状况的恶化,社会福利就会增加。因此,政府可运用适当的政策措施(对受益者征收特别税,对受害者支付补偿金),使社会变革中的受损者得到补偿,使他们保持原来的经济地位。只要特别税与补偿金之和为正,社会福利就会增长。也就是说,只要一些社会成员状况的改善补偿了其他社会成员状况的恶化,社会福利就会增加,这种政策措施就是可取的,而不管它是使&贫者越贫、富者越富&还是使&贫者变富、富者变贫&。可见,&补偿原理&论者忽视了分配问题。  3.社会福利函数论。美国经济学家伯格森和萨缪尔森认为,在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方面,勒讷、霍特林的&生产与交换的最联盟适度条件&和卡尔多、希克斯的&补偿原理&都很片面,它们只注重了经济效率而忽视了合理分配。在他们看来,经济效率是实现最大福利的必要条件,合理分配是实现最大福利的充分条件。他们认为,社会福利的大小取决于影响福利的一切变量,将分配方面及其它所有支配福利的因素统统考虑进来,编制了一种&社会福利函数&,当这个函数值达到最大时才算实现了福利极大化。主张&合理的&收入分配,认为收入分配是否合理是由舆论、国会或者政府等等来确定,实质上是由统治者决定。 作文 /zuowen/   4.相对福利。1974年美国的伊斯特林提出了&福利相对性&概念。福利的相对性观点使福利与个人的收入无直接关系,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和缩小国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政策都不能增加国民福利。&相对福利&既否定了&收入均等化&的措施,又否定了普遍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意义,从而认为任何变革都不能增进 论文网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更多相关论文
------分隔线----------------------------
福利经济学视域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之辩 2006年3月发布的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了逐...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经济法基本原则 在法毕业论文网理学中,原则是法...
2011年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向与关键着力点(上) 毕业论文网2010年12月...
关于文化经济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文化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时代命题和战略构想,深...
2011年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向与关键着力点(下) 毕业论文网发展战略性...
战国秦汉时期的物价和货币经济的基本结构 前 言 毕业论文网 在前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