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粮食作物不能中国粮食自给自足足了吗

邱林:中国粮食自给自足的神话不能轻易打破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点热评
商务进行时
声音?voices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试论我国“粮食自给自足”
试论我国“粮食自给自足”
  摘 要:本文认为,我国&粮食自足&提法不科学,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使粮食的增速远高于人口增速。在中国,&粮食自足&观念之所以被人们接受,主要原因是:低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农业技术进步;小农&自给自足&思想作怪和冷战思维的路径依赖。
  关键词:中国;自给自足;冷战思维;粮食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民以食为天,保证国人的吃饭问题,就成了天大的事。因此政府为保证粮食安全,明令守住18亿亩农田的红线。我们不仅守住了,还达到了粮食的自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粮食平均自给率达100.5%。近几年有所下降,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达99.6%、99.1%、99.2%、97.7%,但也远超国际公认的标准,即粮食自给率维持在90%以上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为此全国人民自豪了一把:我们用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不过,细想起来,&粮食自足&实质上完全是杞人忧天的伪命题。伪命题之所以被人接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低估工业革命带来的农业技术进步
  这个伪命题和1994年莱斯特・布朗出版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有点关系。世界人民一看此书,无不表示惊慌。2011年统计,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没有耕地,哪来粮食?耕地那么少,谁来养活那么多中国人?我们自己也乱了阵脚,勒令18亿亩为农田的底线,谁也碰不得。不过中国粮食产量从2003年至今,已经十连增,完全能自给自足。根本就没出现谁养活谁的问题。
  这种错误的观念和感情,最早来自于1789年马尔萨斯发表的《人口论》。马尔萨斯认为,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而土地的粮食产量,即便是增长,也是以数学级量增长的,所以不控制人口,最后大家都得饿肚子。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的说法的确没错。1804年左右世界人口突破10亿,1927年突破20亿,1945年二战结束时在23亿左右,此后加速增长。1960年为30亿,1970年为37亿,1980年44亿,1990年53亿,每十年增加8亿左右。1999年突破60亿,2011年突破70亿,2014年达到71.9亿。
  不过马尔萨斯去逝后,工业革命爆发了。工业革命提供的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使粮食增速超过了人口的增速。根据1998年经济学诺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研究,发生饥荒时,粮食总量往往是够的,出问题的是粮食分配机制。二战结束以来,粮食总产量从亿吨增加到2013年的27.5亿吨,大约翻了两番。而1961年到2013年,人口只翻了一番多一点。平摊下来,人均粮食产量也迅速提高,从1961年的216公斤增加到2013年的387公斤,增长了80%。也就是说,不管人口怎么增加,来个均贫富的话,世界人民放开肚皮,可以比以前多吃80%的饭。在农业技术方面,我们并不输给别人,尤其是我们的袁隆平教授,在杂交水稻上处于领先地位。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亩产不断提高,粮食自足率就更不成问题。
  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种植技术,而在于规模化率比较低,农村的现代化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的农业在七十年代后,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相当高,每年每英亩投入机器人150吨,汽油22吨,化肥203磅,除虫剂2磅。我们有不少地方的农业,用的还是牛耕。即便这样,我们依然能解决近十四亿的人吃饭问题,在2015年以后,我国的人口可能会进入下降通道,就目前的技术和耕地面积,粮食自足根本就不是问题。我们不能被美国人一忽悠,自己就慌了手脚。
  二、小农&自给自足&思想作怪
  问题是,我们有必要做到粮食自足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正在融入世界,世界经济也迅速一体化,在工业方面、城市化方面,我们动不动就提与世界接轨,可在农业方面,尤其是粮食方面,我们却固守着&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不放。我们的耕地确实不多,根据未完全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数据,中国耕地面积大约20.3亿亩,人口按13.5人计算,人均1.5亩。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土地人均,澳大利亚32亩,加拿大20亩,美国8亩,法国4.2亩,德国2.3亩,我们的确显得可怜。尤其让我们惊慌的是,和我们一样的金砖国家人均都比我们多:俄罗斯13亩,巴西4.8亩,南非4.4亩,印度2亩。
  不过别忘了,与我们同样人均耕地只有1.5亩的英国,和比我们少得多的日本(人均0.45亩),作为发达国家,他们并没有提出要粮食自给自足。我们抓住&粮食自足&不放,其实和长期的小农经济有关。
  中国拥有非常好的季节性季风条件。春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湿热季风便会从西南、东南向北运动,丰沛的降雨能够覆盖中国50%左右的国土。中国西高东低,夏季季风来临时,随着地势的提高,必然导致降雨。如此的地理条件,是雨林农业的最佳选择。长江、黄河两条大河及其支流相关的流域占据了中国国土45%的面积,这是灌溉农业的有利条件。所以从隋唐时期起,中国大陆就已经成为最有利条件的农业生产耕作区。长期的封闭式环境和GDP问题占世界首位(一直维持到1890年),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在我们的观念里根深蒂固,尤其在&民以食为天&的粮食问题上,决不做&世界一体化&之想。
  由于粮食的增长远快于人口的增长,使世界的粮食价格一路下跌,1957年到2014年小麦从609美元/吨下降到280美元/吨。玉米从557美元/吨下降到182美元/吨。大豆从863美元/吨下降到463美元/吨。大米从660美元/吨下降到410美元/吨。虽说1973年粮食价格有一次大幅上升,大约上涨了200%,2008年又经历了一次显著上升,可总体下降趋势不可逆转,各种粮食价格降幅平均一下,半个多世纪,平均降幅达到51%。
  悲哀的是,我们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低,使得我国粮食价格高于世界粮价约50%,且在政府大量补贴情况下(每亩补贴600元)。就算粮价高出世界一倍,可种粮户每亩年收入才一千元左右。靠这个收入,令种粮户陷于贫困之中,年轻人不愿意种地,纷纷涌向城市打工。到农村,我们看到种粮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   目前我们食用油原料大豆基本上都靠进口。2012年进口了5838万吨大豆,进口额350亿美元,对外依存度超过80%。其他的粮食,在&保持粮农&的口号下,宁可补贴而不进口。这两年,&粮食自足&的小农观念有所突破,2012年谷物进口由2011年的550万吨增加至1400万吨,进口增速快速上升。粮食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农业社会的保守观念被世界经济一体化冲垮,也是大势所趋。
  三、冷战思维的路径依赖
  我们是一个资源不足的国家,尤其是石油对外的依存度已达到57%。现在我国年人均能耗水平只有2.5吨标准煤。按正常的人口增长测算,如果不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到203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可能接近或超过70亿吨标准煤。70亿吨不要说国内储藏量无法满足,就是对世界来说,也是灾难性的。无论是城市工业化,还是农业机械化,都离不开能源。其实固守&粮食自足&已经没有意义,如果没有能源和其他资源,经济也会垮掉。
  各国或多或少都带有冷战思维的路径依赖,我们也不例外。国内有地方保护主义,世界有本国保护主义。2000年以来,有25个政府设置了隔离墙,不让邻国进入。我们也有帝国主义封锁的担心。小农经济提倡的是&深挖洞、广积粮&,可储备粮食损耗是很大的,以前年损耗在12%,现在储存技术提高了,可年损耗也有6%左右。不过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世界已进入了资本侵略时代,粮食是水和土提供的,进口粮食就是使用别人的水和土地。土地是其他能源的基础,水资源对于其他能源如矿物和食物来讲,也是一个基础。能用国内的一半价使用别人的土地和水资源,何乐而不为。
  害怕封锁的冷战思维,使我们觉得,只有用自己的才踏实。在&中国制造&已遍布世界的今天,凭什么我们就不能尽量使用别人的土地和水资源呢?退一步说,就算面临封锁,我们也没有必要担心农地不够。我国国土面积总共有96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只有20.3亿亩(135万平方公里,&二调&数字),占我国土面积的14%,不到七分之一。此外最大的三块:草地39.3亿亩、未利用地(高山、雪山、沙漠)39.1亿亩、林地35.4亿亩,加起来近114亿亩,占国土面积80%。我国林地、草地总量达81亿亩,是耕地的4倍,只要有1%转化为耕地的话,就是8000万亩。再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老百姓生活的提高,在膳食中,粮食的比重逐年下降,禽蛋、肉类的比重在逐年上升,所以完全没必要担心粮食的短缺。
  再说,长期固守&粮食自足&,使我们的土地得不到轮休,肥力尽失。我们不得不过度依赖化肥,而化肥的滥用导致土壤的酸化,也对水和空气造成污染。来自土壤的氮气会导致臭氧层的问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水安全又是资源关联安全的短板。为保障能源安全,我们开采煤矿,造成地下水系的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和粮食生产都受到严重的制约。在这种态势下,我们必然要尽快放弃冷战思维,以世界一体化来思考我们的农业,加快粮食的进口,以使我们的土地得以轮休,让我们的生态能够逐步恢复。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说,&粮食自足&的观念可以休矣,甚至18亿亩农田的红线,也可以取消,这是农业现代化、世界化必须迈过的观念之槛。
  [1] 时寒冰.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7.
  [2] 李扬,李平,李雪松,张平.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
《试论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相关文章: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试论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相关推荐
[试论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603770" data-title="试论我国“粮食自给自足”" data-image="">中国的粮食能否自给自足?
总体上看中国的粮食是自给自足的,中国的市场还是以本地粮食为主,而部分进口农产品则是起了有效的补充作用.从两年前的粮食危机中看中国粮食供给,应该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中国人还是知道民以食为天的大道理.不过如果国家对侵占农田不加遏制,不久也会出问题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粮食作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