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好奇,壹心理好奇心日报的盈利情况模式在哪

只听别人的,你凭什么过你想要的生活 - 壹心理
只听别人的,你凭什么过你想要的生活
发表于 13:15:23
文|若杉 壹心理专栏作者 微信公众号:若杉生活(Rosan_life)前两天,有个读者朋友留言说:“你总说要知道自己在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可是究竟有几人能真正做自己?”我问:“你现在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吗?”他火速回复:“我连想要的生活是什么都忘了。”于是,这位读者给我讲了他如何离梦想越来越远的故事。你连改变的勇气都没有,凭什么过想要的生活,关于改变和创新,可以听听下面几位赤兔大咖的分享。01做自己哪有这么容易我们暂且把他称为林。和许多要为房租、生计奔波的北漂一族相比,林,其实要幸运的多。18岁,考上北京某著名高校,他想学历史,父亲说:“历史系不好找工作,你学计算机吧!”父亲是说一不二的个性,他从小很少见父亲笑过,更不敢违抗,顺从地把写好的志愿从“历史系”改成了“计算机系”。22岁,大学毕业,学了四年计算机的他,早已不再执着于历史,一心想着找个不枉本专业的工作,如果能进外企更好,工资高,那种高效率的工作节奏他也喜欢。不料父亲一早托人帮他找了国企的工作,工作稳定,有户口。只是工作跟专业无半点关系,日子在喝茶看报和伺候好领导之间打发。干了两个月,他跟父亲说:“我想去外企工作,不想丢掉专业。”父亲一句:“你知道为了你这工作,我花了多少工夫,托了多少人,你现在突然辞职,让我老脸往哪儿搁?再说,外企多不稳定,今天有明天没的,那就是打工,哪叫工作。”父亲这话一说,他连违抗的力量都没了,乖乖上班,再无半点奢念。26岁,大学同班同学辞职创业,知道他在大学专业不错,便问他愿不愿意合伙。一颗心终于再次蠢蠢欲动起来,跟当时的女朋友商量,女朋友坚决反对,说:“创业的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三,你哪有那么幸运,到时候,没了铁饭碗,看你怎么办?”他想想也对,那么多人创业,有几个真正成功的,自己还是踏踏实实上班吧,于是,第二天婉拒了同学的邀约,继续生存在既定的轨道上。如今,他三十岁,娶妻生子,两家凑钱付了首付,买了房子。有了房贷的压力和不可摆脱的养家的责任,想要改变,更是难上加难。说完,林在信尾加了一句:“你看,我不想辞职写小说,不想开画展,也不想环球旅游,就想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做喜欢的工作,过喜欢的生活,都这么难,做自己哪有那么容易?”02你为自己争取过吗?是啊,林的故事并不复杂,几乎演绎了一个“我是怎样过上自己不喜欢的生活”的标准范本。他想要“做自己”的道路,似乎荆棘重重,有父亲的阻挠,女朋友的反对,还有生存的压力。可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在一片反对声中,他几乎没有为自己争取过一次,也没有为想要的专业和工作做过任何准备。好在,如今的日子,生存尚可,日子也说得过去。只是,与内心期许的远方,相差十万八千里。没有谁的生活是在一片赞许声中度过的,不会无论何时,你有任何想法,想要什么,做什么,都有一片喝彩与支持的掌声等待。你期待的万事俱备,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简单心理创始人简里里为了创业,和父母斗争了6年,直到确定了想做的项目,拿到第一笔投资才潇洒的跟父母说:“我现在必须做这个事情了。”于是,辞去公职,一心创业。木心在文革期间,遭受牢狱之灾,尽管身陷囹圄,依然不忘创作,在牢狱里写诗、写散文、写对文学、美学、哲学的感悟和思考,写在香烟包装纸的背面,也写在从交代材料的纸里私藏下来的白纸上,一共65万字,藏在棉袄夹层里。我所认识的喜欢写作的小伙伴,也没有几个真正辞职在家,专心写作,都是一面为了维持生活,做着朝九晚五的工作,一年笔耕不辍的写作。当红作家“一直特立独行的猫”从23岁起每天下班写1500字,常常写到半夜两三点,坚持了7年,出了三本书。你抱怨没有过上想过的生活,成为喜欢的人,可是,回头望去,你又何曾真的迈开脚步,走向它。不过是梦想过远方,抱怨过当下。有人对马云说:“我佩服你能熬过那么多难熬的日子,然后才有今天这样的辉煌。你真不容易!”马云说:“熬那些很苦的日子一点都不难,因为我知道它会变好。我更佩服的是你:明知道日子一成不变,还坚持几十年照常过。换成我,早疯了!”想法不同,道路不同,结果也就不同。03迈出第一步咨询中,常有来访者问我:“老师,我想换工作,但不知道自己行业积累够不够,出去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我说:“也许你可以找这个行业的人聊一聊,或者,做个简历,放到网上,看有没有人来找你?行不行,能不能,一试便知。”也有来访者说:“老师,我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想转去法学院,但又害怕自己课程跟不上,或者,真正转过去了,才发现,自己其实也不喜欢法学。”我说:“也许,你可以先去法学院,试着听听课,跟同学聊一聊再做决定。”不管怎样,有想要的未来,总得迈出第一步。你可以抱怨父母、抱怨妻子,抱怨生活的重压,可终究是在给自己的没有勇气找一个可以栖息的借口。木心谈到在美国的生活。来美国11年半,我眼睁睁看了人跌下去——就是不肯牺牲世俗的尊荣心,和生活的实力心。既虚荣入骨,又实利成癖,算盘打得太精,高雅低俗两不误,艺术人生双丰收。生活没有这么便宜的。我想说,你不能一边贪图着生活的安稳,不肯迈出一步,一边抱怨着如今的生活,不是想要的模样。两者都想要,却又独独缺了闯荡的勇气,生活没有这么便宜的。即便老天真心想帮你,也无从下手。高晓松告诉你: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你总该知道:想要的远方,不会自己到你面前,你得迈开腿,一步一步走,才能抵达。1年又过去了,你成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了吗?性格变好一些了吗?情绪都好好控制住了吗?在ta面前,你能够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了吗?壹心理集结多名国内外资深心理学者首度推出会员计划,一个学习成长型社群组织心探社点击下方图片,让未来的自己提前上线文|若杉 壹心理专栏作者 微信公众号:若杉生活(Rosan_life)作者介绍:若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个人公众号:若杉生活(Rosan_life)。图片来源:作者原配图、123rf责任编辑:咩咩&格格
行走时间 未曾拥有
如果现实生活给我一堵墙 ,我会选择破墙而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咨询话题:
面对面咨询:400/50分钟
视频咨询:300元/50分钟
电话咨询:300元/50分钟
账号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生活中的心理学:八个有趣的案例分析 - 壹心理
生活中的心理学:八个有趣的案例分析
发表于 08:00:00
心理导读:为什么有时候对很熟悉的朋友,也会突然叫不出名字?为什么投入一段新的恋情,是治愈失恋的最佳方法?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与心理学密切相关,文中用心理学对生活中常见的八个现象作了解释。
1、有时遇见熟悉的朋友,话到嘴边,居然忘了对方的名字
原理:个体在学习中对刺激给予编码处理时,他同时将之编码为形码、声码、意码(文字如此,人物也是如此)。在语文学习时短期的记忆的编码以声码为主,长期记忆的编码则以意码为主。
分析:对熟悉的同学,我们已将他(她)与意码建立了直接联结,而不象最初认识时需将精力放在形码的记忆上,我们一见到他(她)就直接在脑海里潜意识的反映出与其性格相符的词,譬如:乐观、开朗、或内向、忧郁,即为意码。若此时声码的解码无法进行,或声码无法与意码、形码建立联结,自然就叫不出对方姓名。
2、有一个男孩追了一个女孩很久,女孩有一天睡觉之前突然喊道:“完了,我不记得他长什么样子了!”室友们便坏坏地笑着说:“完了,你爱上他了。”
分析:当女孩慢慢开始接纳男孩时便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意码的编码上,将其编入长期记忆。此时女孩会更多的思考与意码相关的人品、气质、性格,而可能忽视了对其形码的检索,即会出现一时不记得他相貌的现象。平时你是否会经常在某一时刻不记得爸爸、妈妈或男友的长相呢?因为在熟悉之后,你会更关心与个人魅力有关的意码,而非形码。
3、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你受了很大的伤害,几年之后,你再想记起的时候突然发现对那段感情的记忆很模糊,甚至不复存在。
原理: 长期记忆不可能遗忘,只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检索方式。动机性遗忘(针对性失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分析: 回忆痛苦经验时,将使人回到痛苦的过去,为避免痛苦感受在记忆中复现,因而当时者学到对自己加以压抑,将意识中不愉快的经验刻意施加压力,将之压抑在潜意识之中。人的大脑是有保护机制的,记忆太痛苦了,才要忘记。把遗忘的记忆从深海中打捞出来,你也许会痛不欲生。按精神分析论的解释,除个人生活中重大灾害的压力可能导致失忆症之外,个人的心理冲突,也是形成失忆症的原因。诸如个人在情绪上的一些内在冲动或欲望,如不为个人理性所接受时,两方面冲突的结果即可能形成遗忘。
4、你能记得3岁之前发生的事情吗?
三岁以前的幼儿,对事物最感好奇,事事好问,求知是一生中学习效率最高与学习事物最多的一段时期,然而到了成年之后,很少有人能清楚记得三岁以前的事。
原理:幼年经验失忆症
分析1:因为从出生到三岁这段时间正是恋亲情结(恋父或恋母情结)形成阶段,儿童因心理冲突而生的压抑。压抑使其变为潜意识,导致不能记忆。
分析2:按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处理理论的解释,人在三岁以前并非没有长期记忆,只是因为幼儿在当时对讯息处理时,尚不能使用语文作为心理表征的工具,即未将语文的声码、形码、意码输入到长期记忆中,因而不能用语文去检索记忆以回答问题。
5、一个人在失恋之后,为使自己振作起来,会马上投入另一段感情。这是不错的疗伤方法。
原理:遗忘干扰论
分析:遗忘是新旧经验彼此干扰的结果。投入新的感情,经历新的感情体验,能够干扰对前一段感情的记忆,从而达到干扰遗忘的效果。
6、一位未婚女子与其男友交往了一段时间之后,其男友提出分手。那女的却说与他发生了关系,要其负责任。但其男友却说根本没有此事,除正常的恋人之间的行为之外,并没有对她做任何事情。但那女子却能将他们如何发生关系的过程描述地非常详细,根本就是亲身经历的样子。直到医院诊断她还是处女时,她依旧坚信自己确实与男友发生了关系。
原理:记忆扭曲现象。记忆扭曲的方式有两种类型:一为量变或将事实简化,或将情节减少;一为质变,添油加醋,甚至无中生有。
分析:个体接受刺激、讯息处理的方式是选择性的,很可能在开始时的感官记忆或短期记忆阶段,根本就未将刺激的特征照实收录。
贮存在长期记忆的讯息,既须与原有的旧经验交感,又须与新进入的讯息互动。新旧讯息的交感互动的结果就产生了认知结构改变的历程。据了解那位女子看过多本关于性交过程的书籍,她将男友的形象剪贴成了书中的男主人公,将自己剪贴成了女主人公。在与男友交往时不断与书中的讯息发生交感互动。时间长了,就发生了记忆扭曲,即分不清是真实的和还是幻想的。
7、一对有家庭暴力的夫妇来做心理咨询,丈夫真心爱妻子,却又总对其施加暴力,之后又会十分后悔。心理医生让他们面对着座谈,像在家里一样的谈话。经过1个小时之后,医生发现妻子很会说,而且总是很有道理,丈夫却总是无辞可对,面对妻子的责问手足无措。
原理: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观点,行为由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人的行为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剥夺状态、生理唤起以及冲突都为行为提供了力量,就像煤给蒸汽机车供应燃料一样。在这个模型中当机体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它的驱力降低时,它就停止反应。
分析:当丈夫与妻子发生口角时,由于妻子一直都说的在理,而丈夫却处在语言剥夺状态。当处于尴尬的紧张情境下,就会用打人这一行为来降低紧张度。但行为有可能是被不在意识范围内的动机所驱使的,所以打妻子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与爱妻子并无矛盾。
当人处于被剥夺状态时就会变得不理性,会恢复小孩的幼稚心理,打妻子为了获得“战争胜利”好让妻子闭嘴。就像小孩在商场里为得到玩具,躺在地下哭是一样不讲道理的手段。人类往往可以把一切畸形的行为都与小孩的行为相类比,因为一切畸形的行为都是由不成熟的思维导致的。
8、一个三岁小孩跟五岁小孩一起看电视,在电视中有一个小孩A。小孩A将自己的糖果放在地上的纸盒子里,然后关门出去了。这时走进来一个大人,他将纸盒子里的糖果转移到了一个衣柜里。问三岁和五岁的小孩:小孩A进来后会在什么地方找糖果?三岁小孩和五岁小孩分别会怎么回答呢?
原理: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三岁的小孩会说A会在衣柜里找,五岁小孩会说A会在纸盒子里找。
分析:三岁的小孩不知道要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认为既然自己看到了糖果是被放在了衣柜里,他就不能理解为什么A会不知道。而五岁小孩已经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把自己放在A的位置来思考,所以他知道A并没有看到糖果被转移了位置。人的思维总是在变化着的,善解人意这样的品性并不是人们天生的,而是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去学习,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学习常识心理学的过程。有些父母总会责怪子女太自私,不会替别人着想。看了上面的实验结果,我觉得父母应该看到希望,或许您的孩子现在总是不懂父母的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慢慢学会角色互换,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文/佚名温暖延伸
qq_JS2wzsRv
因为放糖果的小孩是放盒子里,他不知道大人把它放衣柜里,所以如果我们是哪个放糖果的小孩就会去盒子里找糖果。大人放衣柜里,只有这三岁和五岁小孩看到,三岁小孩以为自己看到的,别人也知道,没站在放糖果的小孩角度思考
“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岛,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擅长咨询话题:
视频咨询:200元/50分钟
电话咨询:200元/50分钟
账号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哪种方法论在思考或处理问题时用起来很牛逼? - 壹心理
哪种方法论在思考或处理问题时用起来很牛逼?
发表于 21:03:56
文:野和尚|转自微信公众号:野和尚(ID:yeheshang2014)我的答案是: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思维过程,步骤如下:1、琐定目标。2、找出资源冲突。3、重新界定问题。4、设计并选出最优解决方案。5、方案验证优化。具体如何使用?下面举两个小例子来说明。第一个例子:如何把200ml水装进容量只有100ml的玻璃杯内?第一步,琐定目标:把200ml水装进100ml杯子。第二步,找出资源冲突:200ml水太多,而100ml杯子太小,即水与杯子之间形成体积并不兼容的冲突。第三步,重新界定问题。重新界定问题时,上一步中找到的资源冲突就成了我们的分析依据。既然问题是:水与杯子的体积不兼容,那么如果我们想要解决问题,就应该考虑如何使水和杯子的体积相容?所以这个时候,问题就完成了第一次界定:该如何做,才能使200ml的水和100ml的玻璃杯兼容?该如何做呢?方法当然是:要么改变水的体积,要么改变杯子的体积,来使两者兼容。但问题是:玻璃杯子是固化的,是一个无法改变的条件,所以改变杯子体积这一点,要被排除掉。那么,自然而然,想要解决问题,就剩下:改变水的体积,使它和杯子相容。因此,问题就完成了它的第二次界定:该如何改变200ml水的体积,使它和容量为100ml的玻璃杯相容?这时候我们会发现,看似复杂和困难的原始问题,经过两次的问题界定以后,就变成了一个相对容易和简单的新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第四步,设计并选出最优解决方案。现在的问题是:该如何改变200ml水的体积?根据常识我们知道,水的形态有三种:汽态、固态和液态。而如果把液态水变为汽态水(水蒸汽),不仅体积会变大,而且也不易储存,所以无法满足条件,该方案排除。而剩下的方案,就是把液态水变为固态水(冰),虽然它的体积也会变得稍大,但却可以储存,更容易放进容量为100ml的玻璃杯中。所以答案就变得很清晰:把200ml的水凝固成冰,它就可以装进100ml的杯子。第五步,验证并优化方案。而在实际操作中,把200ml的水凝固成冰,它就一定可以装进100ml的杯子吗?答案是:不一定。比如说,如果我们把水凝固成圆盘一样扁大的冰块,它一样没办法装进100ml的玻璃杯。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对方案本身进行优化,比如根据玻璃杯杯口的宽度,把水冻成对应的圆柱体,这样就可以把它放入杯子了。至此,问题解决。第二个例子:曹冲称象。这个小故事的背景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再多说,下面就试着用结构化思维来推演整个称象过程。第一步,锁定目标:称象。第二步,找出资源冲突:称太小,象太大。第三步,重新界定问题。称太小,象太大,怎么办?把大象杀掉,一块一块来称?把大象变小?显然不可能。所以这是个不可变条件,排除。因此,只能通过改变秤本身来解决问题。经过问题的重新界定以后,我们会发现,原始问题已经从“如何称象?”变成了“如何找到足够大的秤?”,问题变得更加聚焦和简单。第四步,设计并选出最优解决方案。如何找到足够大的秤?方案一是把秤变大。比如,花费人力和物力造一个巨大的秤出来,且不说能不能造出来这样的秤,就算造出来,如何使用它去称象,也是一个难题。所以,方案排除。没办法把秤变大?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当然不是,因为秤是解决这个问题中的唯一可变条件,也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以,既然秤的形态没法改变,那就寻找秤的替代物。方案二是寻找秤的替代物。如何找到替代物呢?我们可以利用杠杠原理,造一个巨大的跷跷板,大象站在这头,然后在另外一头拼命加石头,直到把大象翘起乃至平衡。然后去称石头,就大致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但这费时又费力,代价很大。我们也可以像曹冲一样,利用浮力原理,用船和石头变成秤的替代物,从而轻松称出大象的重量。而这无疑也是称象的最佳方法。第五步,验证并优化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任何船都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如果船太小,大象一站上去,船就沉了,没法称;如果说船太大,大象站上去,船根本没啥大反应,其实也称不了。所以最后的优化方案就是:用一个大小合适的船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到这儿,问题解决。两个简单的小例子,未必能全部概括出结构化思维的全过程,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至于说那种方法论更牛逼,其实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之所以觉得结构化思维牛逼,是因为:第一:它是以达成目标为导向,可以使我们从面对问题时所产生的焦虑感和无助感中跳脱出来,从而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沉浸在自己那点小情绪中不可自拔。第二:它通过逻辑拆解和层层递进的方法,帮助我们在繁杂的问题中梳理出一条简洁的思考路径,从而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第三:它本质上是对一个人思考模式的优化,而不会拘泥于某一领域或者局部,因而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会让人受益匪浅。所以,不妨你也来试试。责任编辑:黄小希
心理咨询师,FOT,CAPA成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成员;国际聚焦取向心理疗法心理咨询师(FOT);上海市心理咨询协会会员。从事心理咨询十年,在婚姻情感、个人成长、焦虑障碍、团体咨询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接触了大量的个案类型,临床工作 2000小时以上。在实践中以来访者为中心,注重治疗关系,聚焦身心的协调发展,重视个人的觉察和体悟。咨询风格温和宽厚,帮助来访者深入了解自我,提高存在价值,消化内心冲突,改善人际互动。
2005年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2007年-2009年 意象对话三阶连续培训;
2008年-2010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课程;
2010年-2012年聚焦取向心理治疗连续项目;
2011年 卡巴金(美国)正念认知/减压工作坊;
2012年-2014年 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长程动力性治疗培训;
2012年至今,一周三次个人精神分析;
600元/50分钟
干货!果然高逼格
职场专栏·壹心理
人生中的问题不是课本中的习题,不是直接翻看参考答案照着做就可以的。
账号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深度心理解析:帝吧网友是如何炼成的? - 壹心理
深度心理解析:帝吧网友是如何炼成的?
发表于 17:17:07
文:Valar&| 壹心理专栏作者有百度第一大吧之称的“李毅吧”,在1月20日晚上干了件大事:攻占FB,起因是反对台D。台D这样一个长期飘荡在网络上空的幽灵,为什么能点燃众多网民呢?这就是一次典型的网络集群行为(Online&collective&behaviors),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踏进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会不会加入参与帝吧攻击的这些网友,一开始到底是怎么被吸引的呢?“反日”“反台D”“日本狗滚出”……你可能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这样的字眼,但却一定有印象。聪明智慧思维敏捷的你也许嗤之以鼻,但对一些人(甚至是大部分)来说,一闪而过的信息也可能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秘密就在这里——你的思维方式是中央途径(central&route)还是外周途径(peripheral&route)?&采取中央途径的人,通过论据或者充足的信息来做判断;采取周边途径的人,通过态度来做判断。&比如,同样是面临一场审判,中央途径的人觉得:我要听听控辩双方的证词再来判断,而周边途径的人,会被主观态度左右,比如:我觉得这个人的声音挺好听的哎!零散信息完全可以左右我们的态度。比如,你的姨妈总是喜欢在微信里发“养生污鸡汤”,而你对养生既不感兴趣,也不了解,于是敷衍了事。久而久之,虽然你忘记了这些信息。但是某一天,当有人提到吃什么可以补什么,几点肝经排毒的时候,你却会下意识的觉得这是对的。这就是心理学中提出的睡眠者效应(sleeper&effect),连续不断的信息对你产生了延迟影响。&曾经有一群日本科研人员,他们很好奇,为什么中国网民有那么多的反日情绪,于是做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国网民的反日行为和网络搜索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我们能接触到的网络中,稍微动一动手指,就能接收到很多关于中日争议的信息。同时,“反日”也是在网络中寻找社会互动的一种动机,用互联网来讨论“反日”话题的欲望越强,就越可能有“反日”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网络中的睡眠者效应,帝吧攻击也是同理。&&一旦加入,身不由己网络集群是指,因某种特别的信息在互联网上聚集的人群,尽管很松散,但由于数目巨大,因此有了聚众的效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有一些领域大家很容易领会,比如家庭、政治、组织,但网络集群却非常抽象,它们更多是被社会阶层、官僚结构或者社会进程聚集起来的。并且,它可能是完全无目的的。比如,看上去帝吧攻占行动非常有目的性,而实际上,网络集群行为可能是不具备任何意识形态的。&不管是否能理解帝吧网民,这样的行为,却实实在在是从我们生活的土地上长出来的。早在5年前便有研究指出,伴随着中国急剧的现代化而弥散的孤独感和疏离感,可能是让人们越来越喜欢网络集群的原因。孤独感的背后是对归属感未完成的需要,孤独的人总是倾向于归属某个群体,会使人向网络集群靠近。&在群体中的人“智商”会变低,这不是开玩笑,群体有一种去个体化的能力,人的自我意识会降低,遵从群体的规范,而网络集群通常是去个性化的(depersonalized),在网络中,无论是社会身份还是个性,都一下被削弱了,没有面对面的联系,每个人的面目模糊,这恰好有利于参加集群行动。&而帝吧攻击火力如此之猛的原因是,当一个人参加了网络集群行动,他会遵从这个群体衍生出的规范,而不是通常的社会规范,因此集群行为往往会超越常识,超越惯例,向极端的行为靠拢。&身不由己,集体宣泄在集群行为中,有一样东西非常有号召力——集群身份认同(collective&identification),它能让人迅速归属一个群体,并且区分圈内人和圈外人。帝吧攻占行动就有典型的身份认同标记,比如,所有人统一头像,统一标语,统一表情包,连动作都很统一:找到那三个FB账号、评论、复制。&集群身份认同在互联网时代所向披靡,集群成员很容易就能相互沟通,一些明显的集群标识,也很快会被个体复制到自己的网络身份中,甚至不需要意见领袖,就能被其他网民吸引加入一个群体中。这种环境下,一个人要加入帝吧攻击是基于主观的情感,特别是那些平时就活跃在帝吧的人,很容易响应群体的号召。而越是积极响应号召,就越能被群体接纳。如此循环,生生不息,形成了火力强大的集体宣泄(collective&catharsis)。统一头像▼帝吧行动直播互动▼统一表情包▼集体宣泄其实我们已经相当熟悉了,可以是宣泄不公,本来在为快播鸣不平,结果让乐事非常委屈地躺枪;可以是宣泄恐惧,本来在玩微信朋友圈年度统计,结果奔走相告解绑银行卡。在网络中保持智慧,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宣泄真的有用吗?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者假装成被试,故意激怒别的真被试,然后,真被试们得到了两次报复的机会。结果,第一次,有一半的被试电击了惹怒他们的人,而第二次,全部的被试都选择了电击!&如果宣泄有用的话,那么在第一次已经电过别人了,发泄了怒气,为什么第二次还要继续报复呢?研究最后发现,在第一次就选择电击的人,他们的怒气其实变得更凶猛,而不是减低了。&在一项针对中国网民的研究中发现,网络集群行为和社会运动并不一样,大部分是无条理的,没有可持续的效果,无法推动长期的社会环境改善。当引发集群行动的事件平息后,参与者也就心满意足地散去了。References[1]&News&use,&nationalism,&and&Internet&use&motivations&as&predictors&of&anti-Japanese&political&actions&in&China,Asian&Journal&of&Communication.&[2]&online&collective&behaviors&in&China,Analyses&of&Social&Issues&and&Public&Policy.&[3]&Petty,&R.&E.,&&&Cacioppo,&J.&T.&&(1981).&Attitudes&and&persuasion:&&Classic&and&contemporary&approaches.&Dubuque,&Iowa:&&Wm.&C.&Brown&Company&Publishers.&[4]&/academy/course/social-psychology.html#courseNavigation责任编辑:Valar推荐关注:壹心理精选,每天一篇精选心理学内容
社会支持理论心理咨询先行者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00元/50分钟
本文交代了几个心理学术语而已,文章逻辑和主体严重缺乏。
中山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科班出身,但我没有一出道就入咨询的门。
做过国内最知名的都市报编辑,在全国最大心理学平台担任课程研发,从事过儿童、亲子和自我成长项目的运营,从业7年,在接受了精神分析的训练后,我的阅历、经验、知识都到达一个适合的状态,开始了正式的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对每个人独特性的尊重和关怀,会带动不可思议的成长。一个人一旦受到重视,就开始拥有力量。一段经历,学会自我成长的能力。
坐标:成都
账号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好奇心理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