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些特征看中国是中国自称发展中国家家

为什么中国“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会成为一个问题_时政频道_新华网
为什么中国“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会成为一个问题
日 09:47:26
【字号 】【】【】【】
  发展中国家,通常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近10%的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无论从国际通行的各项人均发展指标看,还是从经济和社会结构看,中国无疑属于发展中国家。然而,为什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近年来却在国际上成为一个问题,常常受到一些组织和个人的质疑,甚至要求中国按发达国家的标准承担国际责任。对这个问题作出有理有据的回答,不仅有助于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所处发展阶段的误解,也有利于我们把握国情特点,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一、一些人有意无意忽视了中国各项人均水平指标依然较低的客观现实
  衡量一个国家的真实发展水平,既要看其经济总量的大小,也要看人均水平的高低。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增长,至2010年中国GDP达到了约5.9万亿美元的水平。如果仅从总量看,中国经济规模的确不小,已位居全球第二。但如果用13亿人口一除,中国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显示出巨大差距,表现出明显的发展中国家特征。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从人均生产水平看,2009年中国人均GDP只有3744美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8594美元的一半,不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10;从人均消费水平看,2009年中国人均消费1306美元,不及世界平均水平5093美元的1/3,仅为美国的4.0%和日本的5.5%。
  人均指标更能反映一国民众真实的生存和发展状态,这本来是一个常识,为什么某些西方人士对此却视而不见,而热衷于在总量规模上做文章呢?
  首先,在这些人的潜意识里,每一个中国国民的生活状态并不是他们真正关心或关注的。他们经常谈人权问题,但更多地将其作为政治工具进行宣传或攻击,服务于某种利益需要。中国人民的人权状况,是由构成13亿多人口的每一个具体的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来体现的。如果他们真的关心中国人权状况,应该不会忽略最能反映中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状态的人均指标,也不可能不顾人均指标,仅凭总量指标就认为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了。
  其次,这些人士或明或暗地认为,受世界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不能也不应该享受与发达国家同样水准的生活。在他们看来,世界上的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人居住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应该享受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富裕生活,可以以高消费甚至高浪费的方式过好日子;另一部分则居住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尽管其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仍然很低,即使有机会通过发展来提高生活水平,也不应该有此追求,因为要避免“人类的悲剧和灾难”。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是否有权利平等分享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在他们那里已全然不见了。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必须走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依靠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加上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不仅工业化先行国家,即使后起国家也可以进入高收入社会。问题的关键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在分享人类文明成果、追求幸福生活上,与发达国家拥有平等的权利;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特别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达国家同样需要改变其过度消费乃至浪费的生活和增长模式。在这方面,责任的分配同样要基于权利平等原则。
) 【字号 】【】【】
请点击进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21世纪初,中国以自己的国家战略为依据,继续实行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政策。在此基础上,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更加灵活和注重实效地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使二者的相互关系表现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本文将探讨这些变化和特点,以便更好地认识21世纪初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坚持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一贯政策  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的一贯政策。中国坚持这一外交政策不仅是由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前期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而且是由中国外交的历史经验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决定的。  21世纪头20年,中国国家战略的基本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反对和阻止任何制造台湾分裂的图谋,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进;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注: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44、47-48页。)为此,中国不仅需要继续改善、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而且必须继续坚持中国外交的一贯政策:增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强相互帮助和支持,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效果。其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实现其战略目标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在政治方面,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托。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有不少复杂因素。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面对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敌视和打压;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受制于国际经济旧秩序和许多对自己并非有利的国际规则;作为崛起的大国,中国不仅面对着激烈的竞争,而且面临着霸权国家的遏制。因此,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外交目标,要在现实国际政治环境中发挥作用,要成为未来世界政治多极格局中的一极,就必须在战略上有所依托。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庞大的国家群体,包括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于亚非拉广大区域,它们与中国有许多共同点:面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主张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反对强国干涉本国内部事务,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中国与这个群体有着许多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它们是中国最好的战略依托。  尽管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存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没有成为双方发展友好关系的障碍。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发展中国家赞同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成为中国的可靠支持者。社会主义中国能有今天的国际地位,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声援。冷战时期,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及安理会的合法权利,得益于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多数票。是它们在1971年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并恢复了中国在安理会的权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及时给予了理解和支持。后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多次在联合国人权会议提出反华提案,又是发展中国家的有力支持,中国才一次次挫败西方国家的阴谋。进入新世纪,中国要成为未来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更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特别是,只有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中国才能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在经济方面,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促进经济发展的平等合作者。对外开放是中国实现国家战略的基本国策。邓小平提出中国三个方面的对外开放,其中之一就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因为“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这里有很多文章可做”。(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9页。)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关系,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但是,在世界经济中,由于国际经济秩序存在不公正、不公平和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势地位,中国发展经济的条件非常不利。尽管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结构和水平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急需发达国家的资金、科技和管理经验,但是,由于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以及它们在经济合作、提供资金和技术方面附加一些不利条件,中国在与其合作中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而在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已形成三个不同的发展类型,或高于中国,或低于中国,或与中国相当。从总体上讲,中国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具有互补性,因而在进行经济合作方面,相互之间的确“有很多文章可做”。特别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都有迅速增强经济实力的强烈愿望,在相互经济合作中能遵循平等、互惠、互利原则,相互间的信任度较高,各方在经济合作中均处于主动地位。而且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都不满现存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致力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相互间的经济合作有利于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协调行动。总之,与发展中国家积极的经济合作,有利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增强各自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世纪之交,中国政府积极倡议和筹备召开了“中国和非洲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2001年6月,中国政府积极努力,推动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新世纪之初,中国领导人频繁访问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这些都表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一贯政策正在焕发新的光彩。
第一页1&&&&
我有话要说……
欢迎,&&&已有0条评论中国癌谱兼具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特征
  18日,到来。当天,复旦大学附属某医院在地铁人民广场站、东安路站通过科普视频播放、防癌抗癌知识海报展示等多种形式,开展防癌抗癌科普知识宣传。上海知名&老娘舅&柏万青出任2016年度。
  上海市抗癌协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某医院胰腺外科副主任医师18日对记者表示,目前兼具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癌谱特征。一段时期内,以肝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癌谱和以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为主的发达国家癌谱,将在中国并存。
  这位专家表示,虽然目前还无法完全攻克癌症,但是已有研究表明,癌症整体防治水平的提高。他说,二级预防,即,早期的筛查、普查对防治癌症作用最大,占比达53%;3
  5%来自于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从饮食结构、运动等方面进行调整;作为三级预防的规范治疗和创新手段应用亦可以提高12%患者的预后生存。主任说,面对肿瘤疾病,早期预防、早期筛查、规范诊治是关键,还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防所肿瘤防治科主任、主任医师郑莹此前曾披露,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上海每年有6.1万新发癌症病人,而每天就有169人被新诊断为癌症。在上海,每年有3.7万人死于癌症,每天就有101人。上海还生活着32.4万的癌症病人,每100个上海市民中就有2个是癌症患者。
  在上海得癌症的比例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比中国的平均水平差不多高一倍,但跟发达国家相比,上海人发病的风险或为其80%。即使去掉老龄化因素,上海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仍高约10%,比中国平均水平高了10%。
  复旦大学附属某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透露,他和团队正在研究的CellSearch系统,可以在外周血中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帮助了解肿瘤是否容易复发。
  这一研究将能极大突破肝癌易复发的瓶颈。新的治疗仪器和试剂,本月即可研制出来,委员说,若能够获得注册批准,很快就能在临床上应用。
  18日,第22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当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上海轨道交通相关公司合作,在地铁人民广场站、东安路站通过科普视频播放、防癌抗癌知识海报展示等多种形式,开展防癌抗癌科普知识宣传。
  上海知名&老娘舅&柏万青出任2016年度防癌宣传大使。18日到22日每天下午医院专家都将在东安路地铁站安排精彩的科普讲座。此外,肿瘤医院还和相关网络平台合作,在线上推出肿瘤防治自测题目,民众可以通过手机端的测试题获得实用的肿瘤防治知识。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推荐: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食物其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对于尿频很多人都以为是小事。其实这说明肝肾虚了!
大蒜杀菌消炎,但你知道吃烤大蒜后会发生什么吗?中国互联网用户特征
--黄河新闻网_忻州频道
中国互联网用户特征
编辑:聂鑫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全球带宽指数报告》揭示中国互联网用户特征
  《全球带宽指数报告》表明,相较于个人提升,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更加注重个人便利。
  瞻博网络近日公布了其首个《全球带宽指数报告》,对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以及人们希望利用互联网在未来实现的目标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
  在发展中国家,人们通常将联网设备看作是实现个人提升和个人改善的工具;而在发达国家,人们更加专注于便利性和效率方面的需求。这项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将联网设备用作教育目的的几率往往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与此同时,在发展中国家,46%的受访者将联网设备用于职业发展,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27%。
  报告表明,在中国,中国消费者的在线活动特征虽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消费者的在线活动特征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鲜明特征。
  在中国,人们上网的首要原因就是为了享受娱乐,其中有5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喜欢下载歌曲,在线观看视频,玩游戏以及进行各类浏览。事实上,中国消费者在在线娱乐方面排在全球第一,其中全球平均值为46.9%。
  在中国,社交活动是吸引人们上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这与大多数(但不是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在中国,49.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使用社交应用访问社交媒体,用来约会以及与好友聊天。这几乎相当于全球平均值。
  此外,中国消费者非常热衷于网上购物,其中有47.5%的受访者表示会进行电子商务活动,这是第三大流行的在线活动。就全球在线购物排行而言,中国位于日本和德国之后,排名第三。
  就互联网是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一话题,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有97.2%的受访者表示互联网对他们完成一些任务的方式方法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与发达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发达国家中有22%的受访者表示互联网并没有对他们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此外,中国的受访者还经常通过上网来帮助职业发展,其中有45.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访问互联网是出于工作方面的需求。这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非常接近,而发达市场的平均值则是27%。
  不过,在教育方面,中国就要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在发展中国家,39%的受访者会出于教育目的使用互联网,而在中国,仅有22.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出于教育目的使用互联网,这一比例要更加接近于发达市场16.7%的平均值。
  在新兴市场中,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网络连接方面的挑战使他们错失过个人和职业机遇,而在中国,持有这种观点的受访者比例也很高,为73%。而这在发达市场中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就移动互联网访问而言,在发展中国家,60%的受访者认为网络连接速度是最为普遍的问题,其中30%的受访者认为在某些时候找到网络连接都是问题。在发达国家中,持有上述观点的受访者比例则分别是27%和13%。
  在全球范围内,网络连接速度被认为是阻碍人们更多地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要问题(39%),紧随其后的是安全担忧(37%)。
&&相关链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