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问题大问题战略是什么

  “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古代诗人如此描述小镇美景。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引爆为网络“热词”,更有人说,“特色小镇”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钥匙”,将引领新型城镇化的“特色担当”。
  “特色小镇”或成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秘钥”
  虽然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云中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的区域差异很大,东部比较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但总体看来,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活力不强,难以提供充足的、体面的就业岗位。小城镇在空间上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是农村人口本地城镇化的重要场所,应该提供大量的非农就业岗位,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小城镇尤其是中西部的小城镇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就业的稳定性较差,劳动报酬偏低。二是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为欠缺。目前小城镇的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已有很大改善,但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设施还非常欠缺。而且,小城镇的学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水平较低,尤其是医疗卫生和文化设施很欠缺,不能满足大量人口本地城镇化的需求。三是县以下的镇(乡)财政实力弱,缺乏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镇(乡)级财政的税收收入划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的差异很大,由于大部分小城镇缺乏有实力的企业,本级财政集聚财力的能力较弱,很多情况下都要依赖转移支付,严重影响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我国的小城镇发展模式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小城镇在建设上缺乏财力、在发展上缺乏活力、在经济上缺乏实力、在形象上缺乏魅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解释, 我国小城镇大都规模较小,集聚产业的能力较弱,尤其是税源性项目少、规模小,致使财力短缺成为我国大部分小城镇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财力短缺致使小城镇的财力主要用于财政刚性支出,能够拿出来用于发展的财力十分有限。同时,小城镇发展自身可以做主的政策工具、资金支持十分有限,而且发展空间相对狭小,小城镇发展中可借力、借势的余地不大,小城镇很难成为战略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致使小城镇发展的活力不足,外部要素参与小城镇发展的动力不足。此外,我国大部分的小城镇经济基础较差,普遍存在产业规模小,实力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缺乏较大规模的产业支撑,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小城镇大部分是由乡转变而来,普遍是依托主要的村庄而建立,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美化、亮化、绿化、特色化不足,有的甚至在垃圾收集转运、污水处理、道路交通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致使小城镇缺乏集聚人口和产业的魅力。
  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就是促进大中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而发展“特色小镇”正是探索科学推动小城镇发展的方法之一。谈及“特色小镇”的内涵,两位专家都表示,特色小镇是指与其他小镇相比能够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某些领域能够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要体现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点,发挥地域优势,在此基础上找到有生命力、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在城镇基础设施和建筑风貌方面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相匹配,充分体现当地的风俗特点。
  贾若祥强调,“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推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大中城市或城市群的发展,还要关注小城镇的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刘云中也表示,建设特色小镇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式。他进一步阐述,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能够传承中华文明,建设特色小镇就是要激活、释放小城镇的活力,为大量农村人口城镇化提供体面的工作机会;同时我们在现实中也看到,大量有特色的传统村落、集镇都需要保护或者需要实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建设特色小镇也是留住乡愁、留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路子;建设特色小镇是完善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内容,国家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较为完整的城镇体系,其中,小城镇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把小城镇建设好了,才能更有效地吸纳人口、缓解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矛盾,实现新型城镇化。
  “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也面临“小问题”
  今年2月25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国家发改委和浙江、贵州两省的相关干部着重围绕浙江杭州云栖小镇、贵州安顺西秀区旧州镇介绍了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的有关情况。可以看出,从“特色小镇”一词首次提出至今,特色小镇的发展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遍地开花的特色城镇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贾若祥直言,在可选余地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部分小城镇建设往往本着“捡到篮子就是菜”的想法,很难对城镇发展进行长远的谋划,甚至缺乏必要的规划,造成为了“特色”而“特色”,甚至还存在填湖、削山、砍树等破坏生态的现象。
  如何找准自身的定位,避免“千镇一面”、唱“空城计”,成为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贾若祥给出三点建议:一是要突出特色,以特兴城。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发挥小城镇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就是小城镇的最大特色,要通过充分发挥小城镇的特色和长处,促进小城镇做精、做专、做强。二是要以大带小,联动发展。小城镇发展要和毗邻的中大城市联动起来,根据自身优势积极承接毗邻中大城市需要向外疏解的功能,通过借大城市的力和势,促进小城镇加快发展。三是要科学规划,务实推进。小城镇的建设要建立在科学规划基础上,要根据小城镇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合理规划小城镇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不能贪大求洋,更不能冒进。
  “特色小镇的建设目前还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应该首先选择具备基本条件的小镇着力建设”。刘云中建议,除了要找有一定的产业特色、与中心城市联系较为方便的小镇,又如有较为悠久历史传承、民族特点或者有较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小镇,还要根据这些小镇的特色进行规划与建设,成熟一批,建设一批,不能着急赶进度。只有充分发挥出这些小镇本来具有的特色,同时借鉴一些共性的、普遍适用的技术尤其是建筑节能、垃圾固废处理技术,才能够避免那些重复的、“千城一面”的建设。
  刘云中还强调,特色小镇的施工建设只是开头的一小步,后期的管理、维护和运营是重头戏,不能相互割裂,造成资源浪费,要使特色小镇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而在面对“融资难”的问题上,现有的一些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地方政府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进公私合营(PPP)模式成为重要突破口。“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尤其一些基础性投资,回收周期长,面临资金约束,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刘云中说。从鼓励企业积极性的角度,他认为,地方政府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可以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内容进行分类,对于成本收益划分比较明确的项目,积极鼓励企业资金的进入;第二,在较高的行政层级上,例如省一级或者地级市层面,将一定数目的特色小镇建设集中打包,通过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吸引民间资金进入;第三,地方政府可以制定一些特殊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整体进入,承建和运营特色小镇。PPP模式也是企业和政府合作来建设特色小镇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有较为明确收益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中,可以采取PPP模式,减轻政府资金投入的压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具有契约精神,信守合同的约定。
  除对小城镇进行合理规划,还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责任,对于能够发挥市场作用的,消除各种障碍,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创造条件。贾若祥指出,要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对于竞争性领域,政府更多地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并加强市场监管,通过负面清单管理的模式,放开社会资本进入门槛,激发小城镇建设活力。另外,小城镇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是一个薄弱环节,仅仅靠小城镇自身发展十分困难,需要上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帮助,尤其是在资金、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需要特殊的扶持政策。
  “特色小镇”建设尚存进步空间
  追溯“特色小镇”的前身,刘云中告诉记者,在一定程度上,特色小镇建设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延续,与现在有所不同的是,当时的情形比较侧重于产业和产品特色。从过往的经验看,这种突出产业特色的做法增强了村镇的经济实力,而且这种方式从珠三角、长三角逐步扩展到中西部地区,取得了成效。而当前建设特色小镇,则是对原有的模式有所拓展,产业特色不再仅仅是制造业和贸易产品,还要突出服务业,例如商业贸易、休闲旅游、创业创意等;还要进一步从产业特色向生活宜居、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突破和拓展。
  “从‘特色小镇’的成功案例中,我们还可以总结出四点值得借鉴的理念。”贾若祥说,一是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特色小城镇建设,政府要在规划编制、宣传推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一些区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资源环境承载力高的小城镇得到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借助互联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很多小城镇有自己特色的产业和产品,而且品质很好,但是量不大,借助互联网,可以促进农业、加工、销售、贸易、售后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小城镇做得更专、更精、更强。三是保护生态,促进绿色发展。青山绿水已经成为宝贵的资源,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生态优势也能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休闲旅游、特色农产、传统文化等在小城镇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保护好生态,可以进一步放大小镇在上述领域的发展潜力。四是注重引入战略投资者,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小镇建设和发展。目前,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大的特色小镇越来越受到战略投资者的青睐。战略投资者对小镇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可以有效防止小镇建设过程中的碎片化,因此,要尽可能地吸引战略投资者对小镇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同时也积极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小镇建设,发挥多元主体参与小镇建设的积极性。
  而在具体的规划设计方面,刘云中还特别强调,一定要注意借鉴我国的传统建筑手法和规划理念,体现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特色、不同民族的建筑特点,尽量多地采用当地的建筑形式,不要搞大拆大建,尽量尊重原来居民的意愿,做到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和谐与融合。(文章转自:中机院 )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小城镇依然是大问题:苏州吴江区新型城镇化探索与实践
字体:[][][]
&&& 调查人:温波(苏州科技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何斌华(吴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 叶勇(吴江区社科联副主席)
重视古村镇保护是吴江新型城镇化的一大亮点。
吴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成绩斐然,图为盛泽镇戏迷在看戏。
吴江明珠城夜景。
  31年前,费孝通先生在苏州吴江调研的基础上发表了《小城镇 大问题》一文,引发了全国对发展小城镇的高度关注。在后来的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资源逐渐向大中城市聚集,小城镇发展遭遇诸多问题。吴江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中,多策并举,较好地解决了小城镇发展中面临的难题。苏州科技学院与吴江区委宣传部组成课题组深入吴江区,通过实地考察、座谈等方式,对吴江新型城镇化做了全方位的调查分析。
  “以人为本 富民惠农”的新型城镇化
  近年来,吴江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突破了中小城市发展的一系列难题,城镇化率目前已达64%,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富农惠农”的新型城镇化吴江之路。
  1.加强科学规划,优化城镇发展格局
  传统的城市规划较少从城乡一体的高度来全面规划人口、土地、镇村布局、产业、生态等。吴江从整体出发,强化片区规划的理念,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规划的“四规融合”。如在城乡空间布局方面,吴江提出“四沿经济片区”(沿浙、沿沪、沿苏、沿湖)战略,将片区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相结合,丰富和深化片区功能,形成了有利于优化全区生产力布局、有利于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的合理构架。
  2.完善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统筹
  吴江着力构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机制体制,以解决落户、土地、资金等制约城镇化的老大难问题。如对于户籍制度,2011年,吴江在《苏州市户籍居民城乡一体化户口迁移管理规定》《苏州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下实现了城乡户籍自由迁移,2014年1月吴江区户籍迁移政策与苏州市区政策并轨,实现了城乡户籍一体化。在土地制度方面,吴江通过“三集中”“三置换”“三大合作”等形式,促进土地资源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截至2013年底,吴江90%以上的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90%以上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农户集中居住率达55.02%。
  3.强化产业支撑,推进产城融合
  缺乏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没有前途的。吴江的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2005年吴江针对产业布局分散、无序化的特征,规划了“四沿经济片区”和“三大主战场”,引导产业形成集群和集聚,逐步形成“4+4+1”的产业结构,产业与城镇结合渐入佳镜。2009年,吴江又出台产业振兴计划,旨在大力提升电子信息、丝绸纺织、光缆电缆、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四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2012年吴江撤市设区打造苏州“优势产业新板块”。为突出这一定位,2013年吴江确立了“区镇合一”管理新模式,在功能定位上突出经济建设以区为主、社会建设以镇为主的管理方法,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4.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
  吴江通过建设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城乡一体等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了城乡差距。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例,吴江制定了《吴江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先后扩建、改建区图书馆、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部分镇(区)文体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立起“四位一体”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并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注重乡村建设与发展,打造城乡发展新形态
  新型城镇化不能以农村荒芜和空心化为代价。吴江积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行富民强村的“三大合作”,重视古村古镇保护、提升乡村生态环境,使乡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获得了新的发展。2011年吴江开始实施“三年强村计划”,村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2013年村均361万元。2014年,吴江又开始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提出力争到2018年,村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00万元。在延续历史文脉方面,吴江的三大历史文化名镇同里、黎里、震泽在修复古镇过程中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尊重古镇原有的历史,保留旧宅旧屋的原貌,原居民就地在古镇安置。南厍村、黄家溪村等古村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
责任编辑:王小伟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当前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当前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关于发展小城镇的几个重要问题--《理论前沿》1999年11期
关于发展小城镇的几个重要问题
【摘要】: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发展小城镇提高到一个大战略的地位,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过去费孝通老先生提出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问题,80年代中期胡耀邦同志提出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政策,现在提出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说明人们对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90【正文快照】: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发展小城镇提高到一个大战略的地位,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过去费孝通老先生提出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问题,80年代中期胡耀邦同志提出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政策,现在提出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说明人们对小城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农业经济问题;1981年11期
叶舜赞;[J];经济地理;1982年01期
王新坚;[J];经济地理;1982年01期
董式珪;[J];中州学刊;1982年03期
宗寒;[J];中州学刊;1982年04期
胡国华;[J];瞭望;1982年02期
冯雨峰;[J];经济地理;1983年02期
许保家;[J];中国劳动;1983年18期
建设部暨辽宁省“城镇化和小城镇”课题组
,孔庆镕,孙晋山,张君;[J];城市规划;1984年05期
刘松生,樊盛耕;[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晓鸾;;[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刘志武;;[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邓淑琴;;[A];UNDP妇女与环境国际研讨会文集[C];2001年
蓝艳銮;;[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尹庆民;朱东星;;[A];透过互联经济体系创造财富——第12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北京阶段会议文集[C];2001年
徐秀源;姜艳霞;;[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李平安;;[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田杰;吴殿廷;;[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2年
李光水;;[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秦巧英;张新;;[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全国考办综合处
刘粤平;[N];中国教育报;2000年
林芳;[N];重庆日报;2000年
黎兴旺;[N];广西日报;2000年
李纪恒;[N];广西日报;2000年
文/熊群;[N];贵州政协报;2000年
蒋书铭 (作者为河南省建设厅厅长);[N];河南日报;2000年
潘海平;[N];河南日报;2000年
张桢栋;[N];河南日报;2000年
杨伟华;[N];经济参考报;2000年
湖北襄阳县县委书记
谢光国;[N];经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永清;[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陈美球;[D];浙江大学;2002年
陶永勇;[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林文;[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黄鹏;[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廖和平;[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王敬华;[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韩松岭;[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梅克保;[D];中南大学;2002年
刘科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忠安;[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闫恩诚;[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汤放华;[D];湖南大学;2002年
柯颖;[D];广西大学;2002年
张海涛;[D];郑州大学;2002年
包喜利;[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陈志远;[D];广东工业大学;2003年
王震;[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陈蓉;[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王前福;[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小城镇 大问题》与当下的城镇化发展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小城镇 大问题》与当下的城镇化发展
上传于||文档简介
&&《​小​城​镇​ ​大​问​题​》​与​当​下​的​城​镇​化​发​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