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制度中退出

> 问题详情
我国对现行汇率制度的标准是怎么表述的?为什么IMF把我国的汇率制归入“固定钉住汇率安排”?你是否知道当前国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我国对现行汇率制度的标准是怎么表述的?为什么IMF把我国的汇率制归入“固定钉住汇率安排”?你是否知道当前国内外环绕中国汇率制度的不同见解,有何评价?
论文写作技巧
网友回答(共1条)
匿名网友&&&&lv1&&&&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我国官方说是管理浮动,但实际上我国存在兑换管制等因素,实际表现更像是钉住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钉住汇率制度的“退出战略”的研究___兼论人民币钉住汇率制度和资本项目管制的“双退出”.pdf14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fIllIfIJIffI|fJⅢfIffIJf『I『lffIJI|||f|II『flJJJJ脚 YI 965574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第一章导论.................…........................4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主题与研究方法…………..……………4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7 第三节
本文的术语、定义及研究边界……………………….21 第四节
本文的技术路线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22
第二章为何退出?―-钉住汇率制度退出原因的研究......…25 第一节
钉住汇率制度的收益分析…………………………..25 第二节
钉住汇率制度的成本分析…………………………..3l 第三节
成本一收益模型及退出原因和时机的考察………………37 第四节
本章小结………………………………….……48
第三章如何退出?―_钉住汇率制度退出方法的研究.........50 第一节退出的方式:“渐进式退出’’和“跳跃式退出"………….50 第二节退出战略启动前的策略安排…………………………65 第三节退出战略启动后的策略安排…………………………72 第四节本章小结……………………………………….78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类别界定与收益成本分析...........79 第一节
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的类别界定……………………..79 第二节人民币原有汇率制度与现行汇率制度的收益一成本分析…….85 第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钉住汇率制度的“退出战略”研究--《复旦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钉住汇率制度的“退出战略”研究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频频暴发,这使得人们对钉住汇率制度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重质疑,“退出战略”理论应运而生。所谓“退出战略”指的是一国退出原有的钉住汇率制度而采用其他更具弹性的汇率安排,具体内容包括退出的时机、方式和策略安排等。“退出战略”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相关的文献不断涌现,但大多局限于一些经验研究和案例介绍,一些有关“退出战略”的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对传统的货币危机模型进行变换,并不具备足够的针对性的解释力。可以说,当前的“退出战略”在理论方面存在较多有待完善的地方,这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针对构成“退出战略”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退出的时机、方式和策略安排,作者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回答。首先作者构建了一个成本-收益模型以考察退出钉住汇率制度的原因及最优时机;继而作者将“退出”分为两类同时结合上述模型分别进行利弊分析,并利用各国数据进行实证;最后作者对“退出战略”实施前后的策略安排进行了阐述,就此完成了对“退出战略”三个基本问题的回答。这也构成了本文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
本文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结合“退出战略”理论来分析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作者利用修正的LYS法对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的类别进行了界定,并在成本-收益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民币“退出”的根本原因;接下来,针对退出原有钉住汇率制度后的连续升值及国内通胀上扬等问题,作者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将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而造成的种种问题归纳为“人民币升值综合症”;在对“人民币升值综合症”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之后,作者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并认为其中的“双退出战略”是解决“人民币升值综合症”的根本之道。最后,作者对“双退出战略”的配套措施进行了补充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文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三点:一、“退出战略”实施的最优时机一般存在于原有钉住汇率制度产生净损失的时刻,这比传统“退出战略”理论所认为的最优退出时机要晚;二、人民币采用“渐进式”的退出方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也造成了一些其他问题;三、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资本项目也将逐步实现自由化,两者在速度上是互相适应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F832.6【目录】:
Abstract6-8
第一章 导论8-29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主题与研究方法8-11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11-25
第三节 本文的术语、定义及研究边界25-26
第四节 本文的技术路线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26-29
第二章 为何退出?——钉住汇率制度退出原因的研究29-54
第一节 钉住汇率制度的收益分析29-35
第二节 钉住汇率制度的成本分析35-41
第三节 成本—收益模型及退出原因和时机的考察41-52
第四节 本章小结52-54
第三章 如何退出?——钉住汇率制度退出方法的研究54-83
第一节 退出的方式:"渐进式退出"和"跳跃式退出"54-69
第二节 退出战略启动前的策略安排69-76
第三节 退出战略启动后的策略安排76-82
第四节 本章小结82-83
第四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类别界定与收益成本分析83-108
第一节 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的类别界定83-89
第二节 人民币原有汇率制度与现行汇率制度的收益-成本分析89-101
第三节 退出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研究101-106
第四节 本章小结106
附录一:参考货币106-107
附录二:所有160个国家(地区)2006年的汇率制度归类情况107-108
第五章 人民币钉住汇率制度与资本项目管制的"双退出"108-131
第一节 "人民币升值综合症":症状、原因及对策108-117
第二节 "双退出战略":涵义与步骤安排117-126
第三节 "双退出战略"的配套措施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展望126-129
第四节 本章小结129-131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131-134
第一节 主要结论131-133
第二节 政策建议133-134
参考文献134-144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144-145
后记145-14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项春生;[J];财经科学;2004年05期
何彦;[J];财经研究;2000年04期
奚君羊,刘卫江;[J];财经研究;2002年04期
高铁梅,李晓芳,赵昕东;[J];财贸经济;2002年02期
艾洪德,蔡志刚;[J];财贸经济;2003年11期
金洪飞;[J];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05期
包柳;;[J];南方金融;2006年09期
孙建平;[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12期
艾洪德,武志;[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8期
郭田勇;陈佳;;[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茂昌;[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宝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刘斌;[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晋斌;李南;孙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李树林;[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曹勇;[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沈庆劼;;[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傅宏宇;;[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梁广恩,尹刚;[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李庆峰,杨义群,朱允卫;[J];商业研究;2002年14期
陆屹;[J];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谭健恒;[J];商业研究;2004年05期
陈艺云;[J];商业研究;200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惠君;李晋;陈龙;;[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陈全功;程蹊;;[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储幼阳;;[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丁志杰;;[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范从来;刘晓辉;;[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尹继志;;[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丁小江;;[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李建;;[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葛开明;;[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王爱俭;;[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奇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袁恩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蔡洋萍;[D];湖南大学;2010年
王思薇;[D];西北大学;2010年
刘贵鹏;[D];西北大学;2011年
韦邦荣;[D];辽宁大学;2010年
杨丽丽;[D];江苏大学;2010年
郁方;[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李凌云;[D];南开大学;2010年
黄武俊;[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海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张满飞;[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许云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刘莹;[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喻多娇;[D];湘潭大学;2010年
张运东;[D];湘潭大学;2010年
杨嵘;[D];湘潭大学;2010年
梁翠翠;[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王珂;[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张莹;[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钱小安;[J];财经科学;2002年01期
项春生;[J];财经科学;2004年05期
刘淳,杨炘;[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1期
许文彬;[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7期
何彦;[J];财经研究;2000年04期
毕玉江;朱钟棣;;[J];财经研究;2006年07期
肖曼君;;[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6期
景学成;[J];财贸经济;2000年08期
项怀诚;[J];财贸经济;2001年01期
艾洪德,蔡志刚;[J];财贸经济;2003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文兵;[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宝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期
李静萍;[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赵伟,杨会臣;[J];世界经济;2005年07期
苏应蓉;;[J];学习与实践;2006年08期
王君萍;王慧;;[J];经济问题;2009年08期
曹龙骐;李永宁;;[J];经济学动态;2008年09期
李娜;;[J];山东商业会计;2006年01期
姜建强,王爱民;[J];世界经济文汇;2002年04期
谢姚刚;;[J];中国金融;2007年09期
赵天荣;郝博渊;;[J];经济问题;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宇;[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吴骏骏;[N];江苏经济报;2003年
陈雨露;[N];证券日报;2003年
刘杉;[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申卫平;[N];人民日报;2002年
;[N];国际商报;2004年
;[N];中国证券报;2003年
渣打银行亚洲区总经济师
关家明 渣打银行
杨岩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佟家栋;[N];国际商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磊;[D];复旦大学;2008年
苏应蓉;[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文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羌建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孙熠;[D];辽宁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龚放波;[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5年
徐念榕;[D];苏州大学;2001年
何淑兰;[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王珍;[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芬兰退出钉住汇率制度的启示
我的图书馆
芬兰退出钉住汇率制度的启示
&&&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芬兰在钉住汇率制度下,全面开放了国内资本市场,外资的过度流入造成商业银行信用膨胀,最后酿成银行危机。银行危机造成了芬兰马克的贬值压力,为了保持汇率稳定,芬兰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利率等方式进行市场干预。1992年9月,在外汇储备耗费殆尽的情况下,被迫宣布退出钉住汇率制度。  典型的欧洲国家,“非欧”的退出方式  芬兰是典型的北欧国家,其政治、经济制度都带有浓重的北欧色彩:世界上最典型的高收入、高税收和高福利国家,政府为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社会保障,包括免费教育,高额医疗补贴和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等。同时,芬兰却作为北欧国家的代表在世界竞争力排名中笑傲群雄,2004年10月,芬兰再次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国际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不仅高于第二名的美国,更远远高于第9位的日本和第11位的英国,第13位的德国。  然而,与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不同,芬兰是绝无仅有的在金融危机中被迫退出钉住汇率制度的北欧国家。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芬兰既没有像西德、英国那样选择浮动汇率制度;也没有像波兰和捷克那样主动采取一些过渡性的制度安排,逐渐退出钉住汇率制度。并且,芬兰退出钉住制度的方式也与欧洲国家大相径庭,而与拉美国家(比如,巴西和墨西哥)和东南亚地区(比如,泰国)几乎如出一辙,它们都经历了以下过程:钉住制度→本币高估→出口下降→经济项目赤字→货币贬值压力→政府干预失败→发生金融危机→被迫退出。只是这一危机是从资本的过度流入开始的,确切地说,是从在钉住制度下全面开放资本项目开始的,并以银行危机的形式首先表现出来。  在钉住制度下全面开放资本项目,会引起外资过度流入  芬兰的市场经济发展较晚。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芬兰才成为后起的市场经济国家。  二次大战以后,芬兰政府制定了优先发展冶金和机械工业,以及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了保证该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芬兰政府实行了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和钉住汇率制度。  具体讲,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芬兰选择了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即芬兰中央银行根据芬兰的贸易加权货币指数确定芬兰马克的汇价。1991年,芬兰马克与欧洲货币单位埃居(ECU)挂钩,由于西德是芬兰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所以,芬兰马克实际上钉住德国马克。与此同时,芬兰中央银行通过利率管制、汇率管制、贷款规模管制和外汇管理等措施,严格管制国内金融市场。  (一)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  1957年芬兰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1980年,芬兰政府启动了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并且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贷款利率、后存款利率;先本币后外币;先流入后流出”的原则,在从1980年到1991年的10年时间内,逐步放开了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实现了芬兰马克的资本项目可兑换。  (二)国外资本的过度流入  在钉住汇率的制度安排下,芬兰全面开放国内资本市场造成了国外资本的过度流入。  一般情况下,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国家是通过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即通过汇率水平的波动来调节国外资本的流出量与流入量,从而将国外资本的流入规模保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其基本原理为: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大量资本流入→汇率升值→出口下降→经常项目逆差→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抑制资本流入。但是,在钉住汇率制度下,这一传递过程却不能实现,首先是资本流入无法在汇率变动上得到反映,其次是市场利率不能得到相应调整。结果,资本流入数量无法得到控制,更无法趋向均衡。具体讲,国外资本过度流入芬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钉住制度造成芬兰马克的升值预期。  2、钉住制度使投机成为没有风险的事情。  3、高利率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  当时迫使芬兰大幅加息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西德央行连续加息。由于芬兰马克钉住德国马克,在德国中央银行大幅度提高基准利率的情况下,芬兰中央银行不得不进行跟随性加息。第二,在芬兰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芬兰马克曾两次受到国外投机资本的冲击。为保证芬兰马克不贬值,芬兰中央银行用持续升息的方式进行市场干预。  资本过度流入引发银行危机  (一)在微观上刺激了银行信用膨胀  从供给方面看,随着芬兰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商业银行的融资来源大大增加了。1985-1992年,国外资本占芬兰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从20%提高到40%。国外资金的大量流入,刺激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行为。  从需求方面看,一方面在钉住汇率制度下,由于企业和居民忽略了汇率风险,从而造成对国外资本的过度需求,刺激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为银行危机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更多的企业直接进入资本市场。1983年,芬兰居民储蓄率开始下降,1988年出现负增长。同时,赫尔辛基股票市场和芬兰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上扬,刺激居民增加消费贷款,也促进企业增加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贷款。  在供给和需求的共同作用下,芬兰金融机构盲目投资和放贷,并对外大幅举债。过度借贷使许多商业银行因偿付能力危机而纷纷倒闭,形成400多亿美元的不良资产,酿成芬兰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危机。  (二)在宏观上造成了经济过热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芬兰资本项目自由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银行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自由拆入长期资本,许多金融机构尤其是储蓄银行大肆扩张信用供给,造成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资产价格急剧上涨。由于国外资本的大量涌入,以及国内银行贷款的严重失控,1985-1990年,芬兰出现经济过热。  银行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  芬兰中央银行的高利率和高汇率政策打击了芬兰的出口和投资,对芬兰经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最后,使银行危机演化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一)高汇率抑制了出口增长  (二)高利率影响了经济增长  芬兰的高利率造成国内投资大幅度下降,失业率大幅上升,不仅影响了芬兰经济增长,还使其政府的财政收支由盈余变为赤字。1991-1992年,芬兰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出现负增长,分别下降6.2%和4%。失业率由3%上升到18%。  (三)经济衰退和“双赤字”使银行危机进一步恶化  经济衰退和“双赤字”动摇了国际投资者对芬兰经济的信心,1991年,芬兰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外资开始大量流出,芬兰马克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为了推动出口,恢复经济,1991年下半年,芬兰政府宣布芬兰马克贬值10%。  芬兰马克贬值成为芬兰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此时,商业银行一方面要面对融资成本上升和汇率贬值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要应对由于经济衰退使企业和居民无法还贷所造成的困境。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使芬兰银行危机进一步恶化,并演变为金融危机。  在金融危机中被迫退出  为维护芬兰马克对一篮子货币的基本稳定,芬兰银行在大幅提高国内利率的同时,还频繁干预外汇市场,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售美元,阻止芬兰马克贬值。最后因其外汇储备严重枯竭,被迫退出钉住汇率制度。1992年9月,芬兰中央银行宣布,芬兰马克与欧洲货币单位ECU脱钩,由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转向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  芬兰退出钉住制度后,芬兰马克大幅度贬值达35%,芬兰马克的急剧贬值标志着芬兰的银行危机转化成金融危机,这次危机是芬兰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  芬兰被动退出的教训  芬兰被迫退出的教训告诉我们,在钉住汇率制度下,全面放开资本项目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在开放资本项目的过程中,国外资本的大量流入会使商业银行出现过度借贷行为,造成资产价格膨胀或通货膨胀。此时,为了保持物价稳定,中央银行可能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大幅度提高利率。高利率会使本国资产更有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而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则会进一步造成本币高估,形成本币升值压力。高利率和高汇率会对一国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扩大经常账户赤字,加剧经济衰退,最后形成金融危机。  从对芬兰爆发金融危机的分析看,一个国家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必须首先放开对汇率的控制,实行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否则,固定不变的汇率水平将会使国际货币投机成为一件没有风险,或者风险极低的事情。并且,钉住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极易成为国际投机者的目标,因为在钉住汇率的制度安排下,政府定价可能造成本币高估或低估,从而成为国际货币投机的诱因。1992年发生在芬兰的金融危机表明,“钉住汇率制度”与“资本自由流动”并存的局面是非常危险的。它可能启动这样一个过程:钉住制度→本币高估→出口下降→经济项目赤字→本币贬值压力→政府干预失败→金融危机→被迫退出。这种情况曾经在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9年巴西雷亚尔危机中都反复出现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从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国际经验看中国退出实践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从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国际经验看中国退出实践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爬行钉住汇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