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产业建设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的推荐信息

为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一批产业人才高地,造就一支领军人才队伍,根据《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实施办法》、《海西创业英才培养实施办法》和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本意见。
一、工作目标
(一)产业人才高地是指依托我市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中具有产学研优势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平台,能够引领我市相关产业发展的人才集聚区。
(二)领军人才是指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学术技术能力达到全省领先或全国、国际先进水平,能够引领和带动我市产业升级和相关学科领域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到2015年,建成100个左右产业人才高地,其中力争30个入选“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培养100名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显著、业内广泛认可、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人才。
二、对象条件
(一)领军人才申报条件
1.工作业绩显著。在学术技术研究中业绩突出,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拥有国家发明专利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省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二等奖、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或以上、市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一等奖的创新成果;
2.团队建设突出。具有较强的领导、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身和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3.引领作用明显。具有战略眼光,能够紧跟本学科、本领域发展趋势,在科学技术或社会科学等方面能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二)产业人才高地申报条件
1.至少拥有1名同行业公认的创新团队领军人才,3名以上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拥有国家发明专利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省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二等奖、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或以上、市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一等奖的创新成果;
2.团队协作精神好,具有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
3.企业人才高地应符合我市产业政策要求,节能减排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设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投入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3%以上,企业成长性和人均利税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先进水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高校、科研机构等人才高地应具有较强的产学研创新优势,拥有国内先进的科技成果技术,能够明显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技术和市场比较优势;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管理制度。
三、政策措施
每个产业人才高地和领军人才享受下列各项政策措施:
符合《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实施办法》条件的,积极推荐作为海西产业人才高地,享受省有关政策待遇,并可同时享受本意见的有关各项政策待遇。领军人才符合《海西创业英才培养实施办法》条件的,积极推荐为海西创业英才,享受省有关政策待遇,并可同时享受本意见的有关政策待遇。
(一)产业人才高地由市委、市政府授牌,并可根据不同的研发方向选拔确认1名团队带头人为领军人才。市政府给予每个产业人才高地50万元资助。资助资金主要用于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等。
(二)领军人才由市委、市政府授予“泉州市领军人才”荣誉称号。市政府给予每个领军人才资金补助10万元。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科技创新、创业启动、培养后备人才和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等。
(三)鼓励领军人才以团队为基础,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创(领)办科技型企业(领军人才应为法定代表人或第一大股东,股权一般不低于30%),对产业化成果较好,主导产品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市政府给予30万元的启动资金补助。鼓励各类投资资金给予产业人才高地的产业化项目投资。被确认为“海西创业英才”的,每人奖励80万元,当地财政也给予一定的配套经费支持。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产品符合政府采购要求的,纳入采购目录,优先推荐使用。
(四)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每年资助10-20名领军人才或核心成员到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进修培训,开展合作研究、技术攻关或参加国际学术技术交流。各有关部门要为领军人才出国从事学术交流和商务活动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质服务。
(五)大力吸引各类大型企业、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来我市创办或与我市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创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产业人才高地,按我市有关规定予以资金和政策扶持,并积极推荐申报为科技型企业。
(六)支持产业人才高地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高层次研发机构,按我市有关规定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园区)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市人才开发专项经费给予一次性30万元建站资助,并给予进站博士后5万元的科研和生活补助。博士后科研人员出站后留泉工作并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工作(聘用)合同的,给予启动资金、生活补贴5万元。符合引进人才条件的,享受引进人才各项政策待遇。
(七)支持产业人才高地以产学研方式开展与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的有效对接。产业人才高地可设立专门的“开放式创新岗位”(事业单位可先突破单位编制、岗位限制,允许先引进再通过自然减员逐步抵消),通过“柔性引才”的方式引进海内外同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符合引进人才条件的,享受我市引进人才的各项政策待遇。对于每年在泉实际工作时间超过3个月的,又不符合引进人才条件的“开放式创新岗位”人才,给予每年5万元的科研津贴。人事隶属关系在我市的高校、科研机构到产业人才高地工作的,3年内可保留与原单位的人事关系。
(八)积极推进泉台产业对接和人才交流。在产业人才高地实施台湾专业人才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认证、职称评定等试点政策。加强两岸人才信息交流,建立台湾人才数据库,支持产业人才高地聘用台湾人才,鼓励在大陆高校毕业的台湾学生到我市产业人才高地就业。
(九)优先支持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申报国家、省科技攻关和重点课题项目,市、县(市、区)的科技专项经费和市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给予重点支持。
(十)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申报评审职称,更加突出以业绩为主的政策导向,其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知识产权拥有量和转化效益等业绩作为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的主要依据。对成绩优异、有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开辟绿色评价通道,组建专门评审小组,评审确认其专业技术资格,聘任时不受评聘年限和岗位职数的限制。
(十一)领军人才享受我市相当条件人员同等医疗待遇,所需医疗资金通过现行医疗保障制度解决,不足部分由用人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解决。妥善解决领军人才住房问题,用人单位可按照本市现行比例为领军人才缴交住房公积金,在泉州市区域内购买自住住房的,在缴纳30%首付款后,余额可全部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领军人才购买首套住房时,准予申购限价房或经济适用房并优先安排。领军人才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可按照本人意愿,选择工作所在地公办学校就读,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为其办理入学手续,所在学校不得收取额外的任何费用。
(十二)建立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联系产业人才高地和领军人才制度,经常听取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推荐程序
实行个人自荐、单位或行业协会推荐和组织评选相结合的办法。具体程序是:
(一)申报对象填写《泉州市产业人才高地建设申报表》或《泉州市领军人才申报表》,经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或市直单位人事部门初审后,报送市人事局;领军人才自荐对象可直接填写《泉州市领军人才申报表》,报送市人事局。
(二)市人事局会同市委组织部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初步名单,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认。
五、管理服务
(一)产业人才高地和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市人事局具体负责实施。
(二)产业人才高地和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每个管理期3年。每年评审一批。
(三)市人事局会同市委组织部要定期了解和掌握产业人才高地和领军人才创业创新情况,每年组织专家对管理期满的进行考核评估,对成绩显著的产业人才高地和领军人才继续给予确认;对工作成效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取消泉州市产业人才高地命名和泉州市领军人才荣誉称号,终止经费资助。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泉州网联系的,请致电9,或E-mail至: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泉州市产业人才高地和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泉州市产业人才高地和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关于印发《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_扶持政策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 资讯 & 文件发布 & 正文
关于印发《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
云发改人事〔号
各州市党委组织部,政府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商务局、国资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省属各企事业单位,中央驻滇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云发〔2014〕1号),现将《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4年6&月13日
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规范&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是指在我省各产业领域中取得重要产业技术创新成果、为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省内同行业中示范引领作用较大、得到广泛认可的产业技术人才,是全省产业技术人才队伍中的核心骨干和优秀代表。&
第三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分批选拔认定200名左右&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领衔组建产业技术创新团队,争取在自主创新、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产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和各州市发展改革委共同组织实施。
第二章&选拔原则、范围与条件
第五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选拔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注重优化结构,人选范围涵盖一、二、三产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重点在我省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进行选拔。
注重向产业一线倾斜,重点从企业、应用型技术研究机构和产业园区中进行选拔。
突出市场导向,将技术成果的成熟度、市场潜力、预期经济效益等作为选拔的重要依据。
突出引领作用,将研究方向与我省产业发展方向的契合度、技术成果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等作为选拔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选拔对象为在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含中央驻滇单位)和非公经济组织中从事产业技术研发、引进、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拥有专利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来滇创业的创新创业人才。
第七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选拔对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职业道德;
(二)专业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和科研管理能力较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三)具备固定的能够满足技术研发及产业创新的工作平台,具有较强的团队组织协调能力,能够领衔创新创业团队并发挥技术骨干和引领作用;
&&&&(四)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应在55周岁以下。
第八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选拔对象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技术负责人(或省部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主持人、省部级以上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获得者),在滇主持产业技术研究项目,其研究项目技术路线明确、研究方向符合我省产业发展需要并已具备一定的成熟度、研究成果预期具有较大的转化潜力和较强的产业带动引领作用。
(二)作为1项以上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人(含职务发明创造主要完成者,专利权属单位所有的)或重要工程技术类作品的作者(含职务作品署名权享有者,著作权属单位所有的),其专利或作品的技术水平国内省内领先、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并获得较大经济效益或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和产业化前景。
携专利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来滇创业的创新创业人才,需已在我省注册企业,已完成项目前期开发,拥有创业项目核心技术(产品)的专利权或著作权,拥有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所需的部分资金(不少于300万元)。&&
(三)作为云南省&三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在建项目和已建成项目(或规模相当的其它大型项目)的项目团队主要技术负责人或大型企业重大技术攻关团队主要负责人,带领团队在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或产业技术(设备)引进、消化、集成过程中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取得创新成果,为推进项目顺利建设实施或为企业实现产品创新、技术改造、工艺提升等发挥了重大作用。
(四)掌握国内外最新产业技术、对产业和市场发展趋向有较高敏锐度,通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在推进我省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影响面较为广泛。
第九条&&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表现特别突出、优秀的人选可适当放宽条件。
第三章&选拔的方法与程序
&&&&第十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每年选拔一次,选拔的数量和时间安排以当年度正式通知为准。
&&&&第十一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的申报采取个人申报、单位推荐的方式,申报人通过所在单位向各州市发展改革委或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报《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申报书》及相关附件材料。
第十二条&&各州市发展改革委、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人员进行评估遴选,提出本州市、本行业的&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推荐人选名单,并在推荐人选的申报书中填写推荐意见,报省发展改革委。遴选组织单位须视情况采取实地考察、现场答辩和征求国内外相关企业、专家意见等方式对申报材料进行核实论证,保证推荐人选的资格条件、技术水平、项目情况真实可信。
第十三条&&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对各州市、各行业报送的&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推荐人选进行综合评审。评审组织单位在省级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中选聘专家,以申报材料为主要评审依据,对申报人员的基本条件、学术技术水平、科研管理能力、所从事的研究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和对我省产业发展的贡献等要素进行评审,确定&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建议人选名单。通过专家盲评、差额评定等方式保证评审结果公平公正。
第十四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建议人选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后,将拟认定人选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人选,认定为&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
第四章&&培养措施
第十五条&&按照政府引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用为主、发挥人才引领作用的原则,对&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培养期5年。
第十六条&&在培养期内,省级财政给予每名领军人才10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同时所在单位按不低于1:1的比例安排配套经费。工作经费分年度发放到领军人才所在单位,主要用于支持领军人才开展产业技术攻关、学术交流、进修培训、人才培养等工作。所在单位应加强工作经费和配套经费管理,单独建账、专款专用。
第十七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所在单位应制订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养期年度、中期和培养期满的培养目标、所在单位的工作支持措施等。培养计划应于领军人才被认定后1个月内报省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十八条&&建立&人才团队+创新平台/领军企业+重大项目&的&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模式。支持领军人才向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培养对象或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聚集,支持领军人才参与我省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实施,为领军人才锻炼成长、发挥作用提供载体。
&&&&第十九条&&对&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开展科研立项、项目申报、技术攻关等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支持,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对每名领军人才,至少明确1个产业技术攻关项目予以重点支持,着力帮助推进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进程。
第二十条&&为&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鼓励人才组团发展,突出人才聚合效应。
第二十一条&&优先安排&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参加各类高层次培训。
第五章&&考核管理
第二十二条&&按照分类评价、动态跟踪、定期评估的原则,对&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和其所在单位进行考核管理,保证领军人才队伍质量和业绩贡献,促进领军人才所在单位加大培养和支持力度。
第二十三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所在单位负责及时了解掌握领军人才的日常情况,领军人才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或出现影响培养工程实施的重大问题时,应及时报告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级行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期内,每年年底前由其所在单位向省发展改革委报送领军人才年度培养情况,如实反映领军人才年度培养目标完成情况、单位提供配套支持资金和服务保障措施的情况、支持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等。
第二十五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期过半,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领军人才和其所在单位进行中期检查,重点考核领军人才完成中期培养目标情况和所在单位落实支持培养措施的情况。中期检查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
第二十六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期满后,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相关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对领军人才进行培养期满考核。重点考核培养计划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完成情况、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成果业绩、领军作用发挥情况。领军人才培养期间内在滇实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取得突出成绩、作出重大贡献的,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七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中期检查不合格经整改仍不合格或培养期内经核实有如下情况之一的,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取消其&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资格,终止经费支持:
&&&&(一)有学术不端、弄虚作假行为的;
(二)触犯刑律或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三)有违纪违规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因其他原因不宜再作为&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的。
第二十八条&&&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所在单位未按培养计划履行培养责任、对领军人才培养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经发现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3年内不得再次推荐申报&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并向相关管理部门进行通报。
第二十九条&&总结宣传各地各单位在<span style="font-family: &方正仿宋简体&; font-size: 16 mso-spa
相关文章推荐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企业政策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 信息交流
开发区如何建设新兴产业要素平台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抢占国际产业发展制高点所需,也是因为原有发展方式资源要素不可持续的倒逼所致。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新型要素资源高质量、可持续的保障,新型要素平台建设就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安徽省商务厅开发区处和安徽省开发区协会从江苏开发区网站选编了南京市开发区撰写的如何建设新兴产业要素平台相关内容,供安徽省的开发区学习、借鉴。
一、 注重高端人力资源平台建设
高端人才决定着着经济发展的效率、生产方式转变的途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当今世界的主要竞争正逐步转化为高端人力资源的竞争。建设高端人力资源平台,使各类人才在开发园区涌动、集聚,依托人才建设带动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是助推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1、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强化政策吸引力度。
贯彻落实&人才四大新政&、&英才计划&,引进急需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领军型人才和创业人才。南京市在国家《千人计划》的基础上实施地方政府&人才四大新政&,首先,在3年内投入20亿元,专门扶持海归在宁创新创业和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3年引进并支持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点扶持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军型人才及其团队100名,每人给予100&300万元不等的创新创业启动资金;其次,在待遇上向高端人才倾斜。对紧缺人才实行协议工资、&特岗特薪&,以及设立人才特殊津贴。对来宁工作或创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科技创业人才,给予一定的安家费或创业基金。在其首次购房(车)给予奖励,并在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便利。以最大的诚意聚集最广泛的人才、吸引最优秀的人才、留住最需要的人才;再次,大力推广
&2+X&人才模式。探索、完善知名高校、开发园区紧密合作,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多种资源要素聚集。利用高校、开发园区智力资源、产业平台和服务环境优势,引进国际化商务团队,打通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渠道。通过资金扶持、税收奖励和各种补贴,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创业,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建立高层次人才双向兼职制度。实现政府引导下高校和开发园区的优势互补、发展共赢;最后在服务上向高端人才倾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科研氛围,为人才才能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加快推进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创新创业的源头在人,推动在环境,营造一个系统、健康、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尤为重要。①以现有人才服务资源为依托,加强与知名猎头机构合作,科学组建与园区科技水平及需求相适应的各类人才分类基础信息库。②制定高层次人才专业性服务措施,积极探索在专家智力援助、科研项目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研究生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资源互动、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有效方式。对领军型人才要实行专人&保姆式&跟踪服务,为高层次人才解决一切后顾之忧。要尊重人才的个性、习惯,珍惜人才的创新成果,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高效、快捷、方便的公共服务。
2、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搭建新型引智平台。
围绕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和产学研平台,以产业吸引领军人才,以平台集聚优秀人才,形成高端人才推动高端技术、高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大胆尝试科教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三创载体引才模式。特点主要表现为六个结合,即创新与创业相结合;教授和企业家相结合;研发与市场相结合;筑巢引凤和引凤出笼相结合;领军人才和团队建设相结合;授鱼和授渔相结合。南京2007年便开始这一尝试,首个三创载体由南京工业大学与南京高新区共同创建,三年来,共引进海内外领军人才39名,15名领军人才已经在高新区开始创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公司。已逐步建立起具有南京特色,产学研政资介紧密结合的引才新模式。
二是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作为企业引进高端创业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高质量科研力量与企业资金,技术更新与市场前景的结合,实现了企业和博士后科研人员的&双赢&。要在抓已建博士后工作站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帮助一些具备一定条件、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创新型企业积极申报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三是围绕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吸引高端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等园区急需紧缺人才。围绕南京科教资源优势和新兴产业发展优势,面向市场、面向需求、面向未来,整合产学研资源。根据各开发园区的产业特点,搭建新一代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新型光电产品研发、电力自动化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集成电路设计与技术服务、新能源技术与装备研发设计、新星环保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创新药物研制技术、复合材料研发与制造技术服务等重大产学研平台。打通产业技术链,畅通产学研结合渠道,加快从科技到生产力的转化速度。
四是建立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平台。充分依托开发区产业园、科技创业园和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积极为创建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提供政策引导、创业指导、资金支持和人才培训等,从而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吸引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五是搭建研发、设计的人才基地与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以及投资主体之间无缝对接、有效运作的服务保障平台。以完整产业链组合方式,使在研课题与产业项目、资本运营、品牌建设有机结合,使高端人力资源市场开发与资本市场开发、产品市场开发、技术市场开发、国际市场开发有机结合,有利于推进高端人才科技研发成果尽快走向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有利于传统产业整体素质的整合与提升。
3.完善管理模式,打造高端人才发展平台。
高端人才的管理一要充分尊重人才自身的意愿,最大程度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将才能发挥到淋漓尽致;二要为其创造更高的发展交流平台,使优者更优,强者更强,打造高层次的发展平台;三要加紧人才的深度开发和培训充电,使之不断跟踪当代科技发展最前沿领域和水准,不断完成知识更新和技术代谢,不断提高人才的附加值。
首先要搭建培训平台,在人才层次上求突破。一是不断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为高端人才提供优良的软硬件环境,通过采取项目实践、继续深造、学术交流等方法,不断提升人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选送高端人才到国内外名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培训,探索一条&从智力引进到自主培养,从自我发展到人才辐射&的人才培养道路。二是深入实施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依托先进培训机构和高校组织,满足高端人才对知识更新的需求,要根据不同人才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举办高层次人才专题培训班,提高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不同领域高端人才的战略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三是建立创新型公共培训服务平台。以人才的能力建设为核心,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平台的实效性,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技艺精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
其次要创新横向交流平台,在信息资源互惠上求突破。一是鼓励引进人才在新领域、新学科建设行业协会、技术学会和专题专项研讨会,加快最新科技对于现实生产力的渗透、融合,加快人力资源与生产加工资源、资本运作资源、市场资源的有效联系;二是鼓励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互惠,力争边缘出成果、杂交出优势、联合出效益;三是引导开发区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人才开发与技术进步规划,转变用人模式,加强园区与园区、企业与企业、园区与科研院所、园区与高校等高层次人才的交流互动。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园区企业联合设立研发中心或工程中心;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端人才到园区兼职、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和转化科技成果。
最后要优化考核平台,在开发潜质上求突破。从省市区各个层面改进人才引进与使用的评价方式,探索建立项目评审、人才测评结合的评价机制。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建立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人才评价水平。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才执业资格国际互认,为形成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梯队服务。园区的人才考核要以实绩为重,以各部门目标任务分解情况作为考核指标,结合德、能、勤等其他因素综合考核。充分利用好各级人才激励政策。积极宣传国家&千人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333工程&等各级人才培养激励政策,以薪酬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对人才有效的激励机制。出台针对高端人才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根据技能等级和贡献大小确定工资收入的分配制度,对优秀高端人才实行津贴奖励。延长高端人才退休年龄,放宽户籍限制,提供出国培训、留学深造等等。此外,还应大力推进高端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发人才管理软件,建立全市共享的高层次人才数据库,组建各园区人才工作信息员队伍,畅通人才信息交流渠道。
通过以上途径构筑高端人力资源平台,打造政策优势突出、服务环境一流、创业氛围浓厚、区域特色明显的人才高地,使其成为吸纳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的主阵地。为开创新形势下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 注重项目培育平台创新建设
作为政府主导下的公共产业发展平台,项目开发,招商引资是开发区最主要的职能。一些先行开发区在项目培育、转化、集聚,在对专职招商队伍的使用、考核等方面也创造了诸多经验。就发展新兴产业而言,对于项目培育平台同样需要转型与创新。
1.传统招商机制的多元转型。一是向专精化转型,一个开发区需要沿着主导产业实施专精化产业集聚,所以招商工作也必须一以贯之,任何招商人员不可能门门当博士,只有&从一而终&,才能去粗取精、由浅入深,才能与时俱进,跟踪产业发展门径,才能与现实客户和潜质客户建立共同语言,形成感情共鸣和思维共振;二是向市场化转型,在专业招商的基础上学会以贸引商、以技引商、以商引商,学会利用专业化中介,在产业链某一端口介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三是向网络化转型,即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海量信息、快速、便捷的极大优势,利用数字开发区的信息化平台和经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符合本开发区的产业导航节点,实现高密度、高效率的双向选择。
2.现存行为主体的角色转换。首先,将仅限于基础开发的开发区开发建设总公司扩展为开发经营总公司,使之具备更为宽泛的市场职能和更为便捷的转化效能,可以面对更多的创业兴业合作机遇,并且在条件成熟后组合优势资源上市;其次,要善于将原有的潜在项目业主转化为能动的项目主体。比如,在国家和地方房地产新政连续出台之后,长期从事商业开发的房地产商可以引导其从事开发区的工业地产、科技地产,既各尽所能,又各得其所;再比如,《专利法》规定:专利发明持有人需要自己寻找专利向社会商品转化的渠道。推而广之,大量高校与科研院所职业性创新成果多数都在被动等待资金、生产力、市场与之对接,开发区可以发挥产业平台作用,主动地与之对接,同样可以帮助创新成果与市场对接、与资金对接,这不仅是开发区的责任,更是新的项目机遇;最后,开发区要善于学习和运用资本运作,一是善于运作产业发展基金,实施产业整合;二是善于运作建设债券、环境债券,短期内解决开发区基础开发、和谐建设的瓶颈;三是善于运作境内外创业板,促进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产权的发展,四是善于运作股份化机制,使开发区特色产业实现跨地区联合,构造区域板块优势。
3.专业队伍职能的素质转变。经过若干年的历练,开发区招商队伍已然摆脱了发资料、收名片、陪吃喝、听故事的&学徒&地位,已然走出了&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初学乍练,但是离职业化项目经理人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立足开发区功能定位、招商引资定向、核心项目定点的&三定统一&方针,尽快实现四个转变三个提高:即知识结构由工业要素向产业升级的专业技术转变;引资引智渠道由政府为主向信息中介、产业集团、工业地产商、上市公司转变;洽谈重点由紧盯规模向技术含量、市场份额与发展潜质转变;项目结构由单纯工业项目向总部经济、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提高自己所从事行业技术的专精化水平,提高对所在行业领域发展现状、市场变化、产业布局跟踪乃至预测的能力,提高对所在行业在手项目发展亮点的识别能力、消化能力、吸纳能力。
三、 注重多元化投融资平台建设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与全球一体化条件下,资金流动是贯串于创新研发、基础建设、生产加工、物流保障、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国际分工等完整产业链且确保其效率与质量的最基本要素介质,有必要建立多元化投融资创新支持平台。
1.政府投入。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政府投入总额应当超过上年生产总值的2%。这些投入需要以项目招标、政府订货等形式,转化为种子基金、重点扶持基金、政府创业奖励基金、战略技术开发基金等。其中重点扶持基金可以在全省每年800个中标项目中选择,战略技术开发基金可以交开发区主管部门,贴近现有特色产业,扶助新兴产业。
2.建立行业开发基金。要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实施政策、专项费用和重大研发项目支持以保护和提高创建积极性;特色园区要与国内顶尖院所和领先的高校联姻,确立战略联盟,抢占排头兵位置,通过&国家队&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发展基金及专项资金;要充分发挥特色基地中产品外包核心企业的作用,吸引同行业跨国公司总部经济扩展合作范围用以吸引境内外最前沿技术、边缘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
3.建立专业科技创业投资公司。由政府和开发区共同投入注册成立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引导国际国内著名创业投资公司围绕主导产业,每年重点支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高科技种子企业。引导和支持国际国内著名工业研究院、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向创新园区聚集。加强企业孵化器网络建设,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和军民企业融合。
4.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在特色园区所在地分设科技服务中心,涵盖散在全市的相应行业创新资源,允许区内注册、区外经营,同时每一家科技服务中心均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以市、区县、开发区1:1:1配套形式注资,按照信息共享、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开展联合招商。其他开发区和区县按照&总部+基地&的模式开展战略合作,加强配套和互动。
5.吸纳社会资金。学习成都市、浙江省,建立科技银行、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工具,通过发行科技债券,帮助拥有中国首创产品的企业到境外上市吸纳社会资金;推动科技产品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推进开发区高成长型科技企业的股份化改造上市。支持高新区纳入国家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试点园区,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非上市股份制公司在系统内挂牌交易。大力推进高新区企业债券发行,2020年前,优选一批符发行企业债券。
四、注重专业化物流平台建设
物流园区在全省开发区规划建设中已经得到愈来愈大的重视,但是有些流于纸面,有些实为圈地,有些花了大价钱却门可罗雀,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至少存在三方面:
1.需要特色化产业充分发展程度的支撑。物流平台作为产业发展供应链的现代版,具有很强的定向性。开发区特色化、专精化产业集聚为专业物流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客观依据,反过来说,专业物流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促进进一步集聚。为此,开发区应当遵循产业定位,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逐步发展的基点上,有步骤、有选择地发展相应的物流平台,并且尽可能与所需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对接;物流平台应当尽可能满足特色产业内在发展的需求,即首先促进园区内企业产品的再循环,以尽量提高单位物耗的价值量,尽量减少单位产出量的碳排放与工业废弃物;同样,特色化物流平台也应当成为开发区主导产业开辟国内外市场的尖兵,要利用物流产业帮助园区特色产业在产品有效实现的同时,寻求技术支撑、寻求资金来源、寻求战略伙伴。
2.需要有经验、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专业公司的支持。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大多数第三方物流公司以传统的仓储业、运输业、快递业、空运、海运、货代等。还有以托运人和管理为基础的物流公司和以财务或信息管理为基础的物流公司,这些专业性物流企业不仅以自身具备的仓储、货运设施和货物、财务运转能力为供需各方提供高效率的服务,而且由于其宽阔多元的业务网络,可以在多方面提高企业的开发理性与有效性:一是立足于物流网络的综合性,可以实时掌握本行业产品在不同时空的市场需求、价格波动、品位档次等第一手情况,有利于开发区据此调节产业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结构;二是立足于物流网络的差异性,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在特定产品上渗透到具体行业资本与技术有机构成的细节中去,有利于开发区及时敏锐地获得发展动向和行情,并且有利于借助物流公司起到引进、吸纳的桥隧作用;三是立足于物流网络的可逆性,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起到物品回收的作用,使有限的物料在本行业集群中循环再利用,使废弃物排放趋近最小化,促进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需要智能化网络信息平台的支持。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是实现上述第三方物流公司多元功能最基本的技术手段,也是建设区域性专业化要素市场最核心的基础设施,江苏省政府在数年前就已经做出&五化联动&的部署,其中信息化是贯穿其余四化、促进其余四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南京等城市已经着手&数字城市&的规划、建设,作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开发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网络信息平台的开发建设应当作为江苏开发区下一个发展时期必成的工作目标。以数字开发区为代表的智能化网络信息平台,对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开发区,必然有利于实现多方面的创新,必将带来多渠道的机遇。这一点已经愈来愈被开发区管理者和实践者认同。
综上所述,面对后危机时期宏观经济发展任务,新一代开发区的首要职能在于率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与长足进步离不开新型要素平台的服务和新型功能平台的跟进,加上新型动力平台以及几年以后需要出现的新型示范平台,抓住平台建设,将成为开发区成功转型、持续升级的优良环境支撑。
版权所有:安徽省商务厅
ICP备案号:皖ICP备号-2
电话:7,(厅办公室)0(网站管理)
地址: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祁门路1569号& &邮编:230062& &
技术支持:安徽易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色产业领军人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