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原始股和分红股的区别何时可以兑换,分红少的可怜

您的位置: >> 正文
十多年前1.76万元买的原始股 两年分红65万 卖家后悔了
 10多年前一笔价值1.76万元的股权交易,10多年后仅两年分红及减持收益就高达约65万元。在利益面前,有人忘了诚信,但法院帮助当事人找回了诚信。近日,市五中院判决了这样一起股权转让纠纷案。
  原告段某于1999年3月进入平安保险公司工作,与被告方某是同事。1997年,被告方某向平安公司认购了员工股共计1万股,在1999年缴纳了股款1.76万元,并取得股份成员证。原告段某也认购了平安公司的员工股。
  日,方某与段某签订转让协议,约定将其所购买的平安保险公司职工股1万股转让给段某,之后所有权利和义务都归段某所有。协议签订次日,段某将转让款17600元支付方某,方某出具收条。因方某的股份成员证遗失,正在补办中,双方未办理变更手续。但方某将股份交款收据、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交与段某,并在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上注明“本身份证仅限于办理平安股票转让”,方某将补办的股份成员证原件交给段某。
  平安保险公司上市后,对员工持有股权实行减持,故股东在享有股份分红时又享有减持收益。因转让时双方未办理变更登记,分红及减持收益一直发放到方某账户上。直到2010年7月,方某从平安公司离职前,均将到账的平安员工股投资收益交与段某。
  此后,方某未再将相关收益交与段某。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共计有元的分红及减持收益发放到方某账户上,段某多次催要,方某均以各种理由推脱,段某遂起诉至江津区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方某自愿将其股份转让与原告段某,是投资权益的转让,在发生转让时,原、被告双方均是平安保险公司的股东。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且原、被告双方签订的转让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该协议有效,协议双方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法院遂判令:被告方某将基于该已转让给段某的股份获得的分红收益及减持收益给付原告段某。
  一审判决后,被告方某不服,提起上诉,市五中院二审后维持了一审原判。
  重庆晚报记者 唐中明 通讯员 王慧杰
[] [] []
[责任编辑: 赵紫东]
新华网重庆频道编辑部 电话:023-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重庆精彩
黄桷树下,讲述城市的故事,见证城市的变迁,记录城市的点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原始股每年分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