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升带领大家炒股股之后有什么苦恼吗,可以分享一下感受吗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请登陆后使用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吧友自助信息发布区,请自行甄别
查看: 1586|回复: 11
今天的热门词汇 :“炒股”作为一个玩股票15年的人说下感受 欢 ..
股票这个东西 个人建议是 最好把他当成一个学习和爱好来弄比较好 这样会让你心态比较平 不会太激进
就拿我来说吧 我是在高中的时候认识股票的 也就是96年 当时也没什么钱 也没银子 进股市纯就是喜欢 投进去的银子也是我平时的零花钱和压岁钱
当时很冲动 也两眼抹黑的就上 初生牛犊不怕虎 进去当时还小赚了几百块 感觉股票赚钱容易(我可是只投入了1000不到当时)所以盈利几百已经很牛了
当时还感慨 手里的银子不够多啊 不然能赚的更多 后来学习因素也就玩的少了 到了97年 当时有空了 又开始玩股票 97香港回归 当时股票都在涨 也都在赌97回归 股市会更大的涨幅 所以当时我满仓 (感觉就跟现在的股市一样 也是疯狂涨 涨到连卖报纸的都在谈股票了) 可惜梦想是丰满的 现实是骨干的 97当天大跌 而且一直跌了很久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 现在大家都知道银行 证劵在赚钱 但是你们知道吗 当你们被这些大市值的股票套上的时候 你们会连死的心都有的 真的 我曾经被 华夏银行 工商银行 套牢过 好还要太原重工套过 那走势让你直接崩溃的 所以说 现在已经在高位了 就不用去击鼓传花接那最后一棒了 真想入市买股 就看看那些暂时没涨或者涨的不多的股票吧 (感觉自己比较牛的人这样干) 不会玩的 或者小心点&&现在还是现出来光观望观望 股市有个真理 机会有很多很多 但是你必须有炮弹才行 否则机会再多也不是你的
对了 还有一句话 忘记说了 玩股票的 没有不交学费的 有交多有交少 但是肯定会交学费 所以想玩股票的朋友最好是有这个心理准备
此文 仅是发给那些没入市 想入市的朋友 老股民就让过吧
<p id="rate_16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果果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4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好建议&果果 + 1
" class="mtn mbn">
新股民是大胆的,老股民是胆小的。
与新司机和老司机一个道理。
91年上交所开户的飘过
前辈 有时间一起讨论下股票心得&
<p id="rate_663"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果果 + 1
" class="mtn mbn">
发这个帖子是因为 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都涨停了 我想知道 还能走多远 (银行 证劵 石化)
题材轮换 套的时候应该把资金取出布局热点题材 现在炒题材为主
<p id="rate_663"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这么好的活动,太感谢你了&果果 + 1
" class="mtn mbn">
呵呵,政府下定决心来搞老百姓的血汗钱了!我炒股十年了,就没有见过在股市里搞到钱的老百姓!珍爱生命,远离股市
ttll2012 发表于
题材轮换 套的时候应该把资金取出布局热点题材 现在炒题材为主
医药类现在如何?
资金抢筹完全是揣透圣意。
香港仔和马岛主麻烦不断。
结论是,横盘。
重要信息提醒 /1
如果你急需果果
挣果果最快的方式:做问卷调查
问卷完成后,三小时内自动返果果
每天更新,每天都有新问卷做
Powered by日,国泰君安证券2015投资策略会上,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号召投资者卖掉房子买股票…实际上,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之所以建议卖房买股,是做了一番深刻研究的。据国泰君安计算,从 2013 年到 2020 年,中国结婚人口的对数将从 1300 万对降到 800 万对,在这种情况下,谁来支持刚需?所以林采宜建议,从大类资产配置上,可以卖掉多余的房子买股票。时隔近一年,在上周日举行的“2015 金砖论坛——第四届全球房地产金融峰会”上,林采宜女士就“中国宏观经济经济形势与经济预期”议题进行了演讲。这次的演讲中,她会不会又语出惊人呢?2018 年 GDP 或在 6.5 以下虽然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说,未来五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 6.5% 以上 ,但林采宜认为,2018 年以后 GDP 增速很可能出现 6.5% 以下的局面,这是一个规律性的问题。林采宜: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首先从宏观经济来看我们的增长,未来不是一年,而是五年整个经济都是总量增长放缓的过程。上一个季度 GDP 增幅达到 6.9 或 7,创了十年来的新低,未来五年还会继续不断地创出新低。那就是说高速增长的时代结束了,经济进入新的增长阶段。这不断创新低的增长是不是就一定不好呢,经济就一定很差呢?我个人不这么认为,其实我认为速度是中性的,也就是说增长的快和慢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增长的质量。保增长保的是什么?保增长保的是就业,但是大家知道中国 90 后人口数量比 80 后少了将近 40%,这是计划生育造成的人口断层。这个人口断层延续到 20 年以后是什么样的情形呢?就是新进入职场的劳动力大量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面保就业并不难,增长速度必然也不需要像过去十几年 60 后、70 年生育高峰不断地制造新的就业岗位。这是人口结构决定未来五年中国就业增长率相对压力比较小。第二,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一直处在转型的过程当中,也就是说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制造业。第三产业所吸收劳动力就业密度远远超过第三产业。所以说整个产业结构和就业特征也决定了 & 十三五 & 期间中国就业压力不大。既然就业压力不大,那么增长的速度就不一定要 7 或者 6 了。所以我个人认为未来五年李克强总理说的目标是 6.53,我认为
可能在 6.5 以上,2018 年以后就在 6.5 以下了,增长速度是逐渐下行的过程。中国面临类似 70 年代的国际环境——动荡与衰退我们看看国际上所有的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增长速度的变化情况,无论是英国、德国、法国这些发达国家还是泰国、阿根廷、马来西亚这些发展中国家,其实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都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是增长速度的下滑。如果说它是一个问题,我更愿意把它解释成一个现象,至于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的就是增长的下滑。下滑的幅度有多大?大家从这张表格上可以看到,除了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其他的经济体基本上下行幅度都超过 50%。影响下行幅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主要因素有两个,这两个国家的出口导向型正好预算 90 年代是全球经济繁荣增长最快的时期,而它又是单一的经济结构。其他国家的转型在 70 年代,而 70 年代是国际经济最动荡的时代,动荡加上衰退,所以说增长下行的幅度就相对比较大。中国现在面临的国际环境是什么样的?肯定不是90年代那种一片莺歌燕语的形式。是不是像70年代动荡和衰退?有点像,但也不尽然。但无论如何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也不完全靠出口,要避开下行规律。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峰值超过 10% — 11% 跌到 6%,即使到了 6.5%,我认为这也是比较乐观的增长速度。第二,关于增长结构。其实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结构变化来看,从 2012 年开始改善的势头就已经出现了端倪,2012 年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2013 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了制造业(第二产业),2014 年和 2015 年第三产业的增幅继续扩大。也就是说到了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已经达到 51% 以上,也就是说已经是半壁江山了。我们是一个逐步从工业时代过渡到后工业时代,也就是说以制造业为主动力所拉动的增长转向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增长模式。过去五年的经济是以速度换质量跟它同时发生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我们看到 2015 年 1 — 9 月份单位 GDP 的能耗同比下降了 5.7%,2014 年这个数字是 4.8%。也就是说随着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变化,单位 GDP 的能源消耗在不断地下降。用句通俗的话说“经济黑色的部分在退,绿色的部分在加强”。所以说过去五年里边我们的经济是以速度换质量的过程。大家看一下表中这两张图,2006 年的时候单位 GDP 煤耗超过 1,到了去年是 0.7,今年已经破了 0.7,光煤这一项下调了 30%。大家也看到发电量和 GDP 增长背离。煤耗的下降和发电量的背离,都说明我们经济增长的模式实际上在悄悄的转变。以质量来代替增长的速度,作为未来增长的目标和考量的指标,我认为应该是更加合理的。随着以速度换质量新的时代到来,我们未来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值得关注,第一就是投资拉动的增长时代终结了。很多人会关心明年的房地产会怎么样,制造业会怎么样,其实明年的投资增长速度还会继续下行,首先是房地产。从今年 3 月 30 号以来地产新政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尤其是一线城市地产的回暖,但是销售回暖的同时没有带动投资的增长。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仍然是负 30%,也就是说地产投资仍然在下行。为什么开发商不敢拿地,不敢大批量的增加新投资?是因为从全国的范围来看人口和地产存量比例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过剩,也就是说供过于求的现象在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过程中会越来越严重。我们算过 2013 年到 2020 年每一年的结婚对数从 1300 万吨减少了 800 万对,这就是独生子女现象给我们带来婚育人数的变化,继而是出生儿童的变化。这些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刚需是逐年减少的。这些需求要消化现有的地产存量是需要时间的。我认为房地产的销售没有带动投资这是好现象,说明了地产商的理性。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好现象的理由是销售的回暖改善了房地产商的财务状况,也就是说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的风险在下降,银行的坏帐比例也会有所下降。这就是房地产新政带来的地产销售回暖给地产方面带来的影响,主要是财务方面的影响,而不是投资的新增。还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还会处于下滑状态,未来还会下滑。今年最新发布的 GDP 指数,今年 1 — 9 月份的 GDP 总量除以去年同期民意增长 6.5,调整率却是 6.9。大家注意到我们现在 GDP 民意评点指数已经变成负数了,这是为什么?也就是说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生产原材料价格下行造成的后果。我觉得第三季度的工程设计指标预示着中国已经进入一个通缩时代。上个礼拜人民银行 & 双降 &,现在的基准利率是 1.5,上一期是 1.6,如果观看 CPI 负 1,也就是说实际利率是不是负的。从 GDP 平减指数调整来看也是负的。也就是说中国已经进入通缩的时代,在这个通缩的时代制造业的投资是很难迅速增长的。所以说今后两到三年,尤其是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一定会继续的下滑。从这个月开始,我刚刚收到制造业 PMI 来看是 49.8%,对未来增长信心是非常弱的。只要增长的信心偏弱投资就会偏谨慎。整体来看投资不会再成为未来增长的动力,政府的基建投资是在增加,但是占比只有 22%,我认为它不足以对冲占国民经济比重 33% 和 23 制造业和房地产的下行。出口增幅实际上下行的趋势短期内也很难逆转。刚才连平老师说人民币会在基本稳定当中缓慢的下行,可能会有所波动。只要人民币的汇率没有出现大的贬值,出口的增长实际上很难有有效的回升。最近几年,2010 年以来出口贸易逐年下降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劳动力成本在不断地上升。目前中国劳动力综合成本是印度和越南的三倍以上。这五年来我们出口加工产业,也就是说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始终在转移,大量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印度和越南去了。从这么大的劳动力成本的差距大家就可以看出来这种转移是很难逆转的。第二,从我们日本和欧盟的出口也是节节下滑。这个下滑跟人民币兑日元升值有关,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基本保持稳定。这就导致人民币兑日元和欧元被动升值或者间接升值了 30% — 50%。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看看这张图,人民币兑日元的升值导致了我们对日本出口贸易直线下滑,对欧盟也是这样的。所以说汇率的间接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使得中国出口降幅的下降趋势短期内是难以逆转的。因为目前日元和欧元整体上还是比较软的,只要它们依然是软的,人民币要对他们进行贬值这是不太现实的。人民币如果有小幅度的贬值,应该说是兑美元的,但是针对日元和欧元,很可能未来还会持续温和升值的这种趋势。这就决定了我们未来的贸易不容乐观的预期。第三,国内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消费。从整个就业市场来看,即便是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整个就业水平,也就是经济增长 6.5 左右,我们的就业市场基本上是供求平衡的,没有出现明显失业增长的迹象。而工资的收入水平实际上还是在快速上升的,我们看到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第三季度低端的劳动力,就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超过了 GDP。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最明显的指标或者标志,供求状况看价格。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主要就是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它超过了 GDP。所以总体来看居民的收入在稳定的增长,而且增长的速度超过 GDP 的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的增长也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另外从人口结构来看目前 40 岁— 50 岁,既有消费的欲望,同时又有能力的人群在我们人口结构当中占比是相当高的。中国从劳动力低成本所支撑的生产大国进入了消费大国。大家看到那么过中国的中产阶级拎着大包从巴黎、伦敦、香港、纽约回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动力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消费。从消费上来看的话大家觉得增长率并不高(百分之十点几),可是你看看贸易逆差就知道了,从 2012 年以来,也就是说最近三年以来整个贸易逆差始终呈现扩大的趋势。这个扩大的趋势大家很容易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印证,也就是说我今年看到国庆节在日本、东京,在一些主要的旅游城市,包括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都看到大量的横幅标语欢度国庆和中秋,全世界都在欢度中国的国庆和中秋,这意味着中国是消费大国,但是我们大量的消费能量是落在海外的。在国内的国际收支表上体现出来就是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这个贸易逆差就是中国的消费潜力。这就是我对整个宏观经济趋势的基本判断。从政策来说货币政策还会继续稳健偏松,从去年 11 月份到现在央行已经降了 6 次息了,这是很罕见的,降准也降了 5 次,未来还会不会继续降?我认为降准是肯定还会继续降的。为什么?因为随着汇率变化趋势的强化,未来我们中国居民对资产的偏好会呈现一定的改变。也就是说会有一部分人,甚至不少个人和企业愿意存美元,央行外汇占款持续下降,会带来人民币流动被动紧缩,要调整这一现象就是降准。我们的准备金从 2008 年的 8% 一路上升,升到 2011 年 21.5%,现在外汇占款进入了下降的通道,紧接而来的就是外汇,也就是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不断下降。所以我认为降准是肯定的,降息主要是看现在的价格指数,一个是 PPI,一个是 CPI。我刚才已经说了从 CPI 和 PPI 的综合效应来看,我们的利率走向,以及我们的 GDP 平减(音)指数都可以看出中国已经进入通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 1.5 基准率并不算低,也就是说空间还是有的。未来财政政策将会表现为支出结构的调整,民生这一块的支出将会持续的增加,就是教育、医疗、社保目前占到 33% 左右,但是在美国这个数字占到 50% 以上,日本在 60% 以上,欧盟和加拿大占 65%。政府持续增加教育、医疗、社保民生空间的会越来越大,这一块也会刺激消费,成为未来经济增长很重要的动力。2015 年到 2016 年我们增长的动力是什么?增长的动力李克强总理说了是创业和创新经济。这需要两个方面,制度保障和知识产权的保障。有人说现在是知识共享时代你还说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专利保护应该从政府强制的法律制度上面设置,共享应该是自愿行为。这并不影响带来制度和法律层面来建立知识产权和专利严格的保护,这才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重要的制度保障和核心动力。第二个是投融资体制改革,也就是说风险投资机制。这些直接融资渠道是创业创新经济最根本的资金来源。因为信贷资金本身是低风险偏好的,它不足以支持高风险的创业经济和创新经济。未来增长还有一个动力是什么?其实就是绿色经济。通讯互联网大家都很重视,但是能源互联网才是真正改变整个国家发展模式的动力。所以说绿色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需要的是一个新的基建网络和架构。而这个网络和架构是需要国家在基础建设设施上面的投资,这将彻底颠覆现在的机制。这一块改革是 & 十三五 & 期间发展很重要的动力。& 十三五 & 经济发展表面上来看是消费,本质上是制度红利的释放。中国经济即将面临两个风险最后说一下中国经济在最近一年可能会面临哪些风险。我认为有两个风险,一是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的下行带来的信用风险。通常来说经济下行带来失业和坏帐,在中国失业的问题不用担心,但是坏帐的问题已经在各个银行备付金里边体现出来了,接下来会在信用债的违约里边继续体现出来。第二个是美元资产的强势可能会导致资产外流的压力。这就是中国经济未来五年可能面临的风险。规避这些风险的要点我认为不是宽松和增长,而是经济转型的调整,这才是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药方。我的演讲到这里为止。谢谢各位!作者:林采宜来源:第一财经腊八网(la8wang)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la8wang来吧,你的职场!热门文章最新文章la8wang来吧,你的职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从一无所知到理性炒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从一无所知到理性炒股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炒股经验分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