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件发送的视为未签订劳动合同同,可否视为书面合同

电子邮件不能算作劳动合同?
法院审理:劳动合同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
& & & &以公司的电子邮件不构成劳动合同,向法院起诉要求公司给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法院以电邮符合合同性质驳回当事人诉讼请求。 & & & &2011年10月,左明(化名)进入武汉某置业公司担任房地产项目经理。同年10月20日公司通过企业邮箱向他发送了劳动合同的电子文本,就合同期限、工作内容与地点、劳动报酬与社保待遇等进行了约定,其中劳动报酬部分明确左明固定工资为8000元,待其负责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完成后,如满足附件要求,左明可每年获得15万元奖励。当天晚上,左明邮件回复公司,对部分合同内容提出质疑。第二天中午,公司再次通过企业邮箱对左明提出的疑问予以解答。日下午,左明回复邮件表示没有问题了。此后,双方没有再就合同条款进行协商,公司按照约定每月向左明发放工资8000元,并为其缴纳社保。 & & & &2012年5月,左明辞职,随后向武汉市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认为公司未与自己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要求公司方支付工作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16万余元。仲裁委员裁决公司应支付左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5万余元,公司不服,起诉至武汉经济开发区法院。 & & &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劳动合同符合民事合同的特征,应当受《合同法》的调整。《合同法》中规定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且《劳动合同法》中也没有明确劳动合同的书面形式限于纸质合同文本。武汉某置业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向左明发送劳动合同电子文本,双方按照劳动合同电子文本履行各自义务,左明在离职前未对此提出任何异议,离职后再主张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有违诚信,对左明的主张依法不予以支持,判决武汉某置业公司不承担支付左明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责任。左明不服上诉,今年4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 & & & &法官点评:现代信息社会以光、电、磁等作为文字介质,通过记录、存储、传输、展示数据电文,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已为社会各个方面普遍应用。《合同法》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电子签名法》确认了可靠的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名、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劳动合同法》虽然没有列举书面劳动合同的形式,但合法的数据电文形式作为书面形式的一种,在法律未予否定的情形下,不应排除在劳动合同的书面形式之外。武汉某置业公司向左明发送的电子合同文本明确了当事人、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等权利义务,符合《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具备劳动合同的必要内容,且双方通过电子邮件沟通对合同内容达成了合意,应视为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
编辑:市法院宣传处
文章出处:本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房子比工作更难找,但他们依然选择来这奋斗打拼。
这一天几乎全村的老百姓都到他们家里道喜祝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电子邮件是否属于“书面形式”?又是否具有证据效力?用人单位以电子邮件形式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有效性?且让我们慢慢探讨。
  案件回顾
  某电子信息研发公司(以下简称电子公司)2012年10月通过公司网站,向社会发布招聘计算机工程师信息。李某看到招聘信息后,即通过电子邮箱与该公司取得联系,咨询有关事项。电子公司于11月10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回复李某岗位要求、用工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以及劳动条件等主要内容,并特别注明劳动报酬实行18万元年薪制,每月预发工资1万元,余额年底根据考核发放;社会保险由公司按照当地基本标准缴纳。李某于11月20日回复愿意入职,并于当年12月1日到岗上班。日,电子公司以李某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将李某辞退,李某申请仲裁,要求电子公司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公司辩称,双方已用电子邮件的形式成就了劳动合同,不存在未签订书面形式的违法行为。
  争议焦点
  以电子邮件形式达成的劳动合同是否属于书面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
  在此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合同法》第十一条对合同的“书面形式”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即“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因此,以电子邮件形式达成的劳动合同,只要符合生效的条件,就是有效的书面劳动合同。在本案中,电子公司于电子邮件中明确了岗位要求、用工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以及劳动条件等主要内容,并特别注明劳动报酬实行18万元年薪制,每月预发工资1万元,余额年底根据考核发放;社会保险由公司按照当地基本标准缴纳,相关内容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所规定的必备条款的要求。由此可见,其于电子邮件中约定的相关劳动合同的内容明确且具体,同时有符合《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内容的要求,因此属于要约;而李某的不带任何条件的回复则构成了承诺(若李某回复时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也称为反邀约),因此该书面劳动合同生效。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虽然法律规定下的书面形式存在多种表现方式,但应当对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书面劳动合同”作限缩解释,排除其他书面形式而仅包括“劳动合同书”(即有纸质实体载体的书面劳动合同)。原因在于该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即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立法目的上予以探究,电子邮件形式的劳动合同太过简单,可能灭失且举证较为困难,不利于劳动者主张相关的权利。并且,电子邮件形式的劳动合同无法做到一式二份,由双方各执一份和由双方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因此,电子邮件形式的劳动合同不属于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必须以劳动合同书的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否则应当承担应签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针对以上两种观点,笔者认同第一种观点。具体原因如下:
  一、电子邮件形式属于书面形式。如上文所述,我国《合同法》第十一条对合同的“书面形式”作出了规定,“书面形式”包括电子邮件在内的数据电文形式。虽然我国劳动合同法有别于其他民事合同,但是,在劳动合同法未对“书面形式”作出具体而特别的规定时,类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以解释劳动合同法下“书面形式”的概念是合理的,也是符合社会大众预期的。同时,我国电子签名法第三条和第四条也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因此,如果电子邮件内容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条款内容等其它规定,应被认定为有效的书面劳动合同。
  二、电子邮件具有证据效力。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电子数据属于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具有证据效力。在实际操作中,电子邮件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很多单位也确实已经基本采用电子邮件作为沟通方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还一味否定电子邮件固定事实的价值,是值得商榷的。
  从笔者的网络搜索来看,用人单位以电子邮件形式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是存在的,并且相关司法实践倾向于认可电子邮件形式订立的劳动合同属于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
  如上海市长宁区法院曾在以下案例中阐明了其支持电子邮件形式订立的劳动合同属于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的观点:
  仲先生在一咨询公司供职,离职时以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法院查明,2007年2月,仲先生向该咨询公司递交“入职申请”,当月25日,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向仲先生发出录用通知,内容包含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并对仲先生入职时间、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福利及假期等作了约定。次日,仲先生回邮件确认了公司的录用通知给予确认,并于3月1日起到公司报到。法院审理后认为,《劳动合同法》关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给予双倍工资的规定属于惩罚性条款,针对恶意侵害劳动者利益、故意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的行为。本案中咨询公司以电子邮件发出录用通知,仲先生回复表示接受,双方间的劳动合同成立,因此公司不需要支付双倍工资。
  但是,我们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法律并未对该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且仲裁和司法机关也未形成共识,并且,从公司规范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我们仍建议公司应采用劳动合同书的方式订立劳动合同,并做好劳动合同的签收和保管工作,以免在将来出现相关争议时举证不力。
  长按下图二维码 可快速识别关注
  今日推文来源:人民法院报
  延伸阅读:
  开除旷工违纪员工,企业为什么还会败诉?
  矮2cm被拒绝录用,索10万精神损失费,能得逞吗?
  关于工伤保险待遇、需支付费用都是如何规定的?
  又一个“冤大头”:姚某与该公司到底有没有劳动关系?
  婚假、产假、周末假……
  阅读原文阅读
  加载中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人力资源法律库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电子邮件发送的劳动合同,可否视为书面合同?
  今日新闻网6月4日讯(记者 陈兵 通讯员 韦利)近日,一位劳动者向开发区劳动人事仲裁委申请仲裁,以用人单位给其发送的劳动合同是电子邮件的形式,他认为不属于书面合同,要求单位支付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3万余元赔偿。
  案情概要
  张先生于今年3月10日入职无锡某医药公司从事药品销售工作,双方约定试用期为六个月。鉴于张先生有较为丰富的行业销售经验,3月24日,公司派张先生常驻连云港办事处担任销售经理一职。
  4月10日,该医药公司人事部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张先生劳动合同文本,征求其意见,并要求其在无异议的书面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后,于4月16日前邮寄一份至公司留存备案。次日,张先生对邮件进行了回复,同意合同条款内容,并表示尽快将邮递合同文本至公司备案。
  5月,该公司统一组织对新入职员工进行考核,经考核张先生成绩为不合格。根据张先生入职时签订的入职须知中关于录用条件的相关规定,公司函告张先生,解除了与其之间的劳动关系。随后,张先生持公司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来到连云港开发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请求裁决公司支付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3万余元。
  争议焦点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同时第八十二条规定了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将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但对于劳动合同的具体形式,相关条文未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本案的争议焦点为以电子邮件为载体的劳动合同可否视同为书面劳动合同,进而免除用人单位支付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
  案例评析
  开发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认为,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凭证。从立法目的考虑,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将双方之间权利和义务固定化,为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在双方对电子邮件为载体的劳动合同真实性无异议的情况下,双方权利和义务已经得到固定。
  本案中,该医药公司通过邮件方式向张先生发送劳动合同文本,并征求其意见,证明公司已切实履行了诚实磋商的义务。张先生邮件回复,表示对劳动合同文本条款内容满意,证明双方之间权利和义务已经明确,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已实现,合同已具备法律效力。张先生未履行承诺,未在4月16日前将书面劳动合同文本邮寄至公司留存,违反了劳动合同订立及履行中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结果非系公司原因所致。综上,仲裁委驳回了张先生的请求。
电子邮件发送的劳动合同,可否视为书面合同?
本类最热新闻
48小时最热
今日新闻,报道最新新闻事件,传播最新热点新闻事件。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更多公众号:laozixietiao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劳动关系协调信息、劳动关系协调案例、劳动关系协调师考试辅导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电子邮件合同能否认定是书面的劳动合同?,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劳动保障书面审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